「寶貝,你長大想當什麼?」
「我想當大人。」
「你長大就會是大人了啊,到時候你要做什麼?」「我就是想當大人而已。」Jivan面有難色,覺得我是在白問。
要說自己對孩子完全沒有期待,的確是不太可能,尤其是孩子逐漸進入校園生活,即便不要求第一,但也至少不要低於平均吧!過去在教學現場,無論是受父母之託加強輔導孩子,還是成績單上必須評「宜加強數學、多花心思在英文會更好」,我總感到哪裡怪怪的,後來我豁然開朗,明白這種「強調」,都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不足」和「弱項」,也一併驗證「補習」文化。
這個領悟,可以回溯到我十六歲在加拿大學習的經驗,當時的學校有頒發各科表現突出獎,我因為「美術」這科,有幸接受全校同學的掌聲,其實,當時我連校長喊我的名字時都沒有聽懂要做什麼,但那是我第一次體悟到:#就算我不夠好_還是可以擁有被肯定的價值。這種感覺很好,也給了我學習的正向循環,接下來一年的學科總成績,登上榮譽榜。
一直以來的學習過程,總強調要補強、要多在弱項上努力,哪科不好就去補哪科,我們花大部分的時間在提升較弱的方面,以齊平綜合表現、均衡發展。聽起來好像沒有哪裡不對,但若是拿應付弱項的一半用力,來「精進」相對的強項,那孩子的成長一定就能擁有更多自信和自我肯定,因為他被常常提起的,不會再是他哪裡做不好,做不好怎麼不更用功一點,而是可能從平庸的整體表現,進入一個藏著爆發力、能充分發揮的領域。
在孩子強項的部分上,他或許只需要使一點點力,就能達到頂尖,但要在孩子不擅長的領域,光是從底部爬到中段,就花費他好大的勁,那麼,想要求孩子達到優等,那可能就「犧牲」掉他強項發揮的潛力了。(當然這裡我不是要說放棄弱項,要討論的太多先跳過)
我想,開始有自覺的孩子,都能清楚知道自己哪方面需要再加強,正常的狀況下,#孩子自己比誰都在乎,如果可以做得好,為什麼要故意擺爛?覺得孩子畫畫不好,就送去畫畫班;英文很重要,就送去全美語安親,提供孩子學習的環境固然是父母的職責,可是除此之外,孩子更需要我們的了解,才有機會在追隨社會腳步之餘,抱持為自己創造一片天的夢。
#父母看孩子的眼光_形塑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上個月Jivan跟我說:「我不要當科學家」,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頭腦沒那麼好。」他的這句話,反倒讓我警覺,是不是自己太強調要孩子想辦法、自己太期待孩子學過的東西能記得住,卻沒意識到,「思考」這件事對現階段的他來說是疲累的,更別說媽媽因為他忘記而不耐煩的時候⋯⋯
這件事我介意很久,因為是我讓孩子誤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我落入了「時時提醒孩要加強哪部分,卻反而強調了他的弱點,進而否定自己」這個過去我覺得怪怪的點。
然後我就想到蒙特梭利的名句:「讓我親身去做,我才能真正了解」。調整之後的我們,Jivan多了份自信,更勇於挑戰,我也更了解他了!未來想要當「大人」還滿有邏輯的嘛,不過我想,不用等到變成大人那天,在那之前,他就會知道,他要做、也擅長什麼了。
#照片是向來不愛畫畫的Jivan_竟然願意主動說要創造一個台北城
#每個建築都是出自Jivan之手(我用紙箱剪外型而已)
#製作時間一週(能持之以恆真的好棒❤️)
#解思鄉
#看得出來是什麼建築物嗎?
照片是向來不愛畫畫的jivan_竟然願意主動說要創造一個台北城 在 可是爸媽深思後決定不特地送孩子學畫畫,原因是... - 馨力陽 的相關結果
不管愛與不愛,孩子拿起筆,會自然的塗抹起來,這其實就是畫畫。一般來說,兩歲的小孩就可以握住筆開始塗鴉了。一開始,他們畫的是亂七八糟的線條;慢慢的, ... ... <看更多>
照片是向來不愛畫畫的jivan_竟然願意主動說要創造一個台北城 在 我不會畫- 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 的相關結果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聽過孩子說「我不會畫」,這是一個常見而且難以避免的問題。處理的方法因人而異,通常快速解決的方式是回應要求,立即畫個圖樣讓孩子臨摹學習,省卻種種 ... ... <看更多>
照片是向來不愛畫畫的jivan_竟然願意主動說要創造一個台北城 在 孩子不愛畫畫又缺乏創造力怎麼辦? - 信誼好好育兒 的相關結果
要培養孩子畫畫的興趣,就是要多鼓勵,欣賞孩子畫的每一筆,不要求畫的完整性(一定要像實體),過程和經驗才是寶貴的。 此外,一般人很容易將創造力和美勞活動聯想在一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