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紐約時報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川普堅持他擁有“完全”權力來取代州長。部份地區的州長宣布,籌組地方工作小組,協助復工等事宜,川普總統則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宣稱,做出此類決定的權力在於他。川普說:“由美國總統做主。” “未經美國總統的批准,他們不能做任何事情。”
#商業領袖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皆警告,就算復工,經濟也將緩慢復甦。川普總統急於取消限制,堅信此舉將使經濟擺脫嚴重的衰退。美國股市週一下跌,這是華爾街幾十年來最好的一周後的下跌,因為投資者權衡了減產協議的影響,並等待美國公司發布季度收益報告。標普500指數下跌約1%。
#一家大型肉廠無限期關閉。Smithfield Foods表示,在293名工人對該病毒呈陽性反應後,在州長和市長的敦促下,其位於美國SD最大的豬肉加工廠之一的Sioux Falls的工廠將無限期關閉。
#國會對緊急援助的僵局恐將繼續。民主黨高層堅持認為,為新的貸款計劃注入現金,以幫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小型企業。包括用於州和地方政府,醫院,食品援助和快速檢測的額外資金。這可能會進一步造成延長國會,在擬議擴大刺激方案前的僵局。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us/coronavirus-updates.html
*【古莫說,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7個州將聯合起來重開經濟】
在受災最嚴重的紐約州,死亡人數週一已超過1萬人,但州長古莫表示,“如果我們繼續聰明行事,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儘管與冠狀病毒相關的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仍很高,但這些數字已持續在下降。東岸六州表示,他們將對該地區何時重新開放進行協調。加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也宣佈了類似舉措。由於美國感染和死亡人數仍在上升,公共衛生和商業專家警告,美國經濟復甦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nyregion/new-york-coronavirus-reopen-plan.html
*【美國人口普查局將全國普查延期四個月】
人口普查局認為,其計算全國人口的努力受到了疫情影響,將要求國會將用於,重新分配美國眾議院和全國政治地區的人口普查推遲四個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us/census-coronavirus-delay.html?
*【伯尼桑德斯支持拜登代表參選總統】
當拜登仍面臨許多年輕的進步選民的強烈懷疑時,桑德斯的支持,是朝著民主黨統一,對戰川普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us/politics/bernie-sanders-joe-biden-endorsement.html
*【普丁黯淡的承認:在新冠病毒之前,”我們沒什麼好自誇的”】
俄羅斯總統普丁就該國疫情發表了迄今為止最嚴峻的評論。他警告官員說,重病患者的人數正在增加,醫務人員面臨防護設備短缺的問題。普丁在電視直播的視訊會議上對高級官員說:“我們有很多問題,我們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我們絕對不能放鬆。”他還表示,“我們還沒有達到疫情高峰,甚至在莫斯科也沒有。” 俄羅斯的確診病例總數已達到18328例,是五天前的兩倍,其中約三分之二發生在莫斯科。全國範圍內死亡人數為148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world/europe/coronavirus-russia-putin.html
*【冠狀病毒圖:追蹤全球爆發】
該冠狀病毒大流行已經患病超過1,872,000人,根據官方計數。這些地圖顯示,截至星期一晚上,至少有118,000人死亡,並且至少在177個國家中發現了該病毒。在美國,已知的冠狀病毒病例數繼續快速增長。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截至週一晚上,每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四個地區的至少580,000人已對該病毒進行了陽性檢測,並且至少有23,000例病毒死亡。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world/coronavirus-maps.html
*【法國和英國的冠狀病毒封鎖預計將持續到下個月】
法國總統馬克洪將法國的封城隔離措施,期延長至5月11日,但他誓言屆時將有足夠的口罩和試驗開始解除一些限制。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world/coronavirus-news-world-international-global.html
*【這場疫情,如果西方輸了怎麼辦?】
對於這場新冠疫情,中國社群媒體上曾有一個形象說法,說它好比一場球賽,中國打上半場,歐美打下半場,但從目前表現看,歐美似乎不如中國打得好。
應對新冠病毒肺炎這樣的疫情,中國的威權體制似乎比西方國家更勝一籌。我們能夠由此反證民主的失敗嗎?這又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https://cn.nytimes.com/morning-brief/20200414/coronavirus-briefing/
*【哪種死亡會更嚴重?“冠狀病毒入侵衝突地區】
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人們面臨著一個可怕的決定:是待在家裡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還是逃離房屋,以躲避導彈的襲擊。雖然該國內戰的雙方均同意在疫情期間停火,但時報報導顯示,在宣佈停火協定後的十分鐘內,由軍方強人領袖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就恢復了對平民地區的襲擊。
https://www.nytimes.com/video/world/africa/100000007058303/coronavirus-libya-war.html
*【委內瑞拉的馬杜羅習慣了危機,但如今是面臨迄今最艱難的一次】
油價暴跌和新冠病毒大流行加重了委內瑞拉的苦難,總統馬杜羅構成新的挑戰。委內瑞拉脆弱的醫療系統難以應對疫情的惡化,連最基本的衛生用品都已不足。馬杜羅在3月15日確認該國首例感染後兩天就宣佈了全國封鎖令,這又給該國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截至週一,該國共報告了181例確診病例和九例死亡病例,但很難估計未被報告的病例有多少。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world/americas/venezuela-maduro-oil.html
*【波斯灣地區擔心冠狀病毒 移工被波及】
波斯灣國家中的數百萬移民勞工被封鎖、解雇或滯留,無處求助。僅在卡塔爾的一個擁擠的社區中,就有數萬名勞工被封鎖,引發新冠病毒可能會在那裡蔓延的擔憂。波斯灣石油資源豐富的君主制國家長期以來依靠來自亞洲、非洲和其他地方的低薪移民勞工來建設經濟,權利團體一直批評這些工人的待遇很差。現在,疫情的暴發使情況變得更糟。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3/world/middleeast/persian-gulf-migrants-coronavirus.html
*【小劑量氯喹研究因會導致心臟併發症而被終止】
一項小規模的氯喹藥物研究在巴西被終止,此前,數名新冠患者在服用更高劑量後出現心律不規則的情況。這種藥物與川普總統力推的羥氯喹藥物密切相關,研究人員擔心其存在導致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風險。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2/health/chloroquine-coronavirus-trump.html
*【美國新冠疫情:川普為何忽視警告、一錯再錯】
時報調查發現,川普曾不斷被警告可能暴發大流行病,但政府的分歧、缺乏計畫和執行失敗,以及他對自己直覺的盲信,都消耗了應對疫情的時間,甚至是生命。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413/coronavirus-trump-response/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
隨著人們對中國政府處理病毒的方式感到憤怒,對華鷹派將這場危機視為關鍵機會,爭取推動制定更強硬的政策,懲罰和挑戰北京。疫情之後美中關係可能再次被重塑。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413/coronavirus-congress-china/
*【專欄:美國式民主可能正在消亡】
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寫道,威斯康辛州在疫情中堅持要求選民到場投票,讓人們看到共和黨是如何不惜一切代價力保掌權的。美國民主的消亡比疾病或經濟蕭條更可怕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413/wisconsin-primary-democracy/
無限馬克華伯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新加坡聯合早報》10/26
* 泰國反政府示威者擬要求德國政府,對泰王哇集拉隆功居住在德國期間所行使的權力展開調查。
泰反政府示威者擬向德政府請願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6-10958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阿都拉昨日拒絕首相慕尤丁希望實施緊急狀態的要求,並訓斥政治人物停止不負責任的政治謀算。他說,由於對政府持續採取的對抗冠病疫情措施有信心,因此他認為現階段沒有必要頒布緊急狀態。他也肯定政府已經採取良好及有效的抗疫措施。
馬國元首拒頒布緊急狀態 要政治人物停止政治謀算 https://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mypol/story20201026-109571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基於韓國接連出現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個案,新加坡武裝部隊宣佈將暫停年度流感疫苗接種運動(AIVE)。
衛生部今天也發表文告,指它已建議兩款流感疫苗SKYCellflu Quadrivalent和VaxigripTetra暫停使用。衛生部證實,新加坡目前沒有出現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個案。
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引擔憂 新加坡暫停使用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01025-109568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路透社統計顯示,美國過去兩天的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持續攀高,週六(24日)新增7萬9852起確診病例,逼近週五的紀錄8萬4244起。
美新確診病例連續兩天創新高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6-109583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法國的單日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首次超過5萬起。
法國單日冠病例首次破5萬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6-109583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駐土耳其外交官員警告,美國公民及其他外國人在土耳其可能遭到恐怖襲擊。
美警告公民在土耳其可能遭遇恐襲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026-109582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潘斯幕僚長確診染病 疫情持續成為總統選戰焦點】
潘斯辦公室週六發表聲明,宣佈蕭特Marc Short的冠病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他已開始隔離,並協助追蹤接觸者。彭斯與夫人凱倫當天進行的檢測結果則呈陰性,他將繼續競選活動。
另據彭博社當天較早時報道,潘斯最親密政治顧問之一奧布斯特(Marty Obst)也在週三確診感染冠病。
消息人士透露,蕭特與奧布斯特都出現輕微症狀。
潘斯幕僚確診感染的消息,可能進一步衝擊川普選情。川普因為應對疫情不力而備受抨擊,他近來多次聲稱美國疫情正在好轉,但事實上,許多地區的病例仍在增加。
* 【馬克洪為教師被殺案批評回教 引發回教國家抵制法國商品】
法國總統馬克洪要取締國內回教分離主義分子的言論,引發回教國家不滿,紛紛抵制法國商品,還導致法國和部分國家關係緊張。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週六發表電視演講,抨擊馬克龍針對回教徒的政策,諷刺後者有問題,須接受精神檢查。
他說:「對於一個國家首長,如此對待數以百萬計不同宗教信仰的群體,我們能說什麼?首先,這個人需要檢查一下精神狀態。」
法國總統府隨即指埃爾多安語帶侮辱,當晚就召回法國駐土耳其大使。法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罕見的外交舉動。
法國一名中學歷史科教師,因在課堂展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結果在巴黎巿郊街頭被一名18歲少年斬首。
馬克洪上週三針對這一事件發表談話時,批評回教是「在全世界都面臨危機的宗教」。
馬克洪的言論引起中東回教世界不滿,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長納伊夫指責馬克龍說話不負責任,只會增加仇恨文化的傳播。
約旦、科威特及卡塔爾等國家紛紛出現抵制法國貨的情況。卡塔爾兩家主要超市發聲明指出,將下架法國美容產品、果醬、奶酪等商品,直到另行通知為止。
卡達大學也宣佈,由於發生「蓄意攻擊回教及其象徵」的事,因此,原本配合今年法國—卡塔爾文化年而舉辦的法國文化周,將無限期展延。
在約旦,許多網民更換個人社群媒體賬號的頭像,附文「尊重先知穆罕默德」,以示不滿。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附近一個阿拉伯人居多的城鎮雅法,週六傍晚則有約200人到法國駐以色列大使的官邸外示威抗議。
* 【周小川:年輕一代儲蓄率下降 或影響一帶一路融資格局】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說,中國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在明顯下調,未來將影響「一帶一路」的融資格局。
周小川前天出席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時指出,亞洲國家從亞洲金融風暴中恢復後,擴大出口和增加儲蓄等,這些儲蓄的增加在隨後就變成了一帶一路債權融資的主力軍。
他說,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東亞國家,儲蓄率遠高於全球平水平,從儲蓄的角度解釋了為何中國雖然人均GDP不高但仍有融資能力和資金配置推動「一帶一路」。
周小川預測,中國的儲蓄率還會進一步變化,在「雙循環」的發展戰略情況下,內循環將會更加暢通。
他也觀察到,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在下降,好處是有助於擴大內需;但令人擔心的是一些年輕人過多地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將來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但是總的來說儲蓄率會進一步地調整,一帶一路的融資格局會與此相關」。
* 【學者:中國獨居人數30年後增至1.33億 將改變社會結構】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楊李唯君教授上週五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介紹,通過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模型,基於大量文獻綜述對出生率等主要人口參數做出恰如其分的假設,可以推測出未來30年中國一人戶的情況和特徵。推測結果顯示,一人戶數量增加是未來數十年中國人口的主要趨勢,將從根本上改變基本社會結構。
當中國家庭數量從2010年的4億增至2050年的5.54億時,一人戶數將增長一倍以上至1.33億。到2040年,一人戶佔比就達到24.03%,兩代同堂和三代同堂的家庭數將逐步遞減至30%和5%左右。
人口老齡化是上述變化的一個主因,獨居老人的佔比很大,增張速度最快,其中80歲以上的獨居者年均增長率達到3.95%。由於中國的養老金制度和社會養老服務仍不發達,大多數老人依靠家庭成員生存。但是長期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低生育率,使得近數十年來,可承擔護理責任的成年子女人數迅速下降。楊李唯君指出,獨居老人的抑鬱感較高,生活滿意度較低,社會參與和社區支持至關重要。
她引述彭博社2016年6月的文章指,部分中國人的獨居狀況是獨生子女政策的餘波所致。由於家庭規模及可與之同住的子女減少,許多老人只能獨自居住,而且越來越多男性到了適婚年齡仍無法找到配偶。
* 據美國之音:名為「全球集結聲援」的行動本週末和下週末,分別在美國、加拿大、印度、英國、蘇格蘭、荷蘭、澳大利亞、韓國、台灣和紐西蘭等地的20多個城市舉行。
洛杉磯華人響應全球行動 集會聲援12名被拘港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026-109586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印度移交給緬甸一艘潛艇,作為對其東部鄰國進行軍事開展行動的一部分。戰略分析家認為,印度的這個舉措是為了反制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印度向緬甸提供潛艇 或為反制中國影響力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026-109586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新加坡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大幅度增加本地的太陽能板裝置容量,從目前的約0.4千兆峰瓦,增至2025年的1.5千兆峰瓦。
陳振聲:新加坡政府計劃2025年太陽能達1.5千兆峰瓦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01026-109584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無限馬克華伯格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不談電影,來談電影的名字。
很多台灣人愛看電影,但是「電影文化」並沒有在台灣真正發揚茁壯起來。別誤會,藝術學府裡仍然有電影系,電影教授仍然在教授電影相關課程,但是即便是在台灣的電影系中,台灣電影文化的困境仍然存在,這種困境覆蓋著全島,任何一個喜愛電影的人都難以倖免於難。
因為我們不知道電影的名字。
這是很弔詭又很尷尬的一個問題,讓我們來簡單地看看這個問題的現況,與它是如何影響著我們:在台灣上映過的電影片名,長期以來並沒有被好好地記錄與管理。這導致至今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前的電影片名,已經遺留在當年的報紙戲院版上,而無法為今人所知。
加上許多歐美電影可能在香港--在上個世紀的亞洲電影之都,在台灣未上映的電影很多都在香江上映過--中國與台灣上映過,台灣對院線電影的片名記憶模糊,很容易被香港或中國的譯名替換記憶。當我們不確定這部電影在台灣曾有過的正式譯名為何時,可能會被我們在豆瓣或百度上查到的中文譯名所影響而被取而代之。
當然,這還只是曾經在台灣上映過的電影,我們還沒提到只在台灣以DVD等實體媒體發行過的電影或是未公映過的電影。這會讓問題更加複雜:這些台灣沒上過但可能在香港上映過的電影,是不是應該以香港片名為主?事實上當年《龍貓》之所以被稱為《龍貓》,便是香港譯名的影響--台灣其實很晚才在限定影展或院線上有小規模放映。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藉由建立大型資料庫來處理,正如當今的開眼電影網。他們的確可能是台灣自有電影資料庫中目前最齊全的一個系統,但仍然力有未逮,還有一些進步空間;Google搜尋目前的「知識面板」功能,有時也可以讓你快速地找出片名,但很明顯地這些片名資訊通常來自維基,而如今繁中版的維基在內容維護上仍然不足,而且很容易淪為少數人自滿的管道--正如遊戲《five nights at freddy's》在台灣維基被翻譯為大陸充滿戲謔風格的《玩具熊的五夜後宮》。
https://zh.wikipedia.org/…/%E7%8E%A9%E5%85%B7%E7%86%8A%E7%9…
我們台灣欠缺有組織性的系統,來整理這些曾經在某個台灣人心中停留過的美好電影回憶,導致我們在指稱過去的電影時常有雞同鴨講之誤。近來一個例子便是傳影代理的《Suspiria》,傳影甚至在粉絲頁上詢問這部1977年出品的電影當時在台灣上映的片名是什麼,而你可以從網友的留言中看出那種不確定感:是《坐立不安》還是《陰風陣陣》?這樣的問題似乎在恐怖電影中屢見不鮮:《Halloween 3》應該是《月光光心慌慌3》或是《月光光心慌慌:巫法巫天》?
事實上台灣在譯名文化上一直有很大的問題....講白了,我們根本沒有譯名文化。沒人幫我們記住電影片名已經很麻煩了,台灣的電影代理公司在取片名時也絲毫不尊重原片名的意義。請別誤會,我沒有批評把《Colombiana》翻成《黑蘭嬌》這種問題,我講的是把《Paranormal Activity》翻成《靈動:鬼影實錄》後,後續的續集《Paranormal Activity 2》改名為《鬼入鏡》.....這也沒有問題,也許《靈動:鬼影實錄》看起來太文謅謅了...但最爆笑的狀況是,當第三集《Paranormal Activity 3》上映時,台灣片商非常靈動地把電影片名改為《鬼入鏡3》--《鬼入鏡2》永遠消失了。
這種問題還有更出名的例子:《衝鋒飛車隊》事實上是系列作的第二集(Mad Max),而《衝鋒飛車隊續集》(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其實是第三集。這些取名背後也許都有事關緊要的商業考量,但對於數年後有志於研究電影的人們來說是個容易誤判的問題。
我們沒有譯名文化所產生更大的問題,發生在電影裡的那些傢伙身上:我們對演員導演等人的譯名缺乏統一的命名規則。光是一個Michael就可以有麥克與麥可的翻譯差異--別忘了以前我們稱呼Michael Keaton都是「米高」基頓。為什麼如今環球在發行《月光光新荒荒》時要把Michael Myers稱為「麥克」邁爾斯,但是Michael Jackson卻是「麥可」傑克森呢?而相同的英文單字,還會因為當事人的性別而改變中文名稱。史嘉蕾(Scarlett Johansson)還有過「嬌韓森」的天才譯名,這些例子相信大家已經屢見不鮮。
當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像日文那樣衍生出一套制式的翻譯規則(但其實日文裡也經常會有例外,像是Va在日文裡可能會翻成ヴァ或是バァ),這可能是語言上的天生限制。但我們如今看到更多的狀況卻是來自片商自己,別忘了馬克華伯格在台灣的幾次「轉生」:他在台灣有時被稱為馬克華堡(但這應該是港譯)、最好笑是還有馬克阿寶這樣淘氣的名字。而這些都是片商的無限創意。不同電影公司之間不會有這種對相同演員的相同譯名默契,我偏是要取一個標新立異的名字,因為這樣才能讓我的電影賺錢,誰管你們叫他華柏格還是華堡。
漠視、忽略、不在意,正正是扼殺文化的三大因素--看看那些無人聞問而後來總會燒起來的舊屋--而我們的台灣,記不住電影與演員的名字、也不想記住、隨意地給他們新名字,這正像是上帝在很久很久以前所做過的事: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
「讓我們下去,在那裡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不能知曉別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