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綠豆椪印章被留在台北,今天去台南無印章可用,不得已翻出我的檜木囍字印,有六七年沒有使用了,清洗過後會散發淡淡的檜木香味。聞著那味道總讓我想起從前在半夜一個人熬夜為客人製作喜餅的時刻。
做漢餅常使用無水奶油,同學們總搞不清楚無水奶油和無鹽奶油的差異性,因此我今天要花點時間說明一下,他們的內含物含量,以及英文翻譯代表成品有哪些不同。
👉無鹽奶油 Unsalted Butter
一般品牌無鹽奶油乳脂肪含量約80%,是將採集來的牛奶,過濾攪拌,在經過分離的步驟,採取來的乳黃色油脂,有些同學會不小心過度打發動物性鮮奶油時,鋼盆裡會有產生乳黃色的顆粒,那些就是奶油了。根據用途會添加鹽分或保持無鹽,須冷藏保存,在32上下時會融化成液態(視品牌的配方)。用途方面,因含有16%左右的水分,質地較柔軟,並含有1%左右的固形物及礦物質。
👉發酵奶油 Cultured Butter
比一般無鹽奶油多了一個發酵過程,因此烘烤時會產生一股清爽的乳酸菌風味,油脂含量82%,與奶油比較,發煙點比奶油更高,使用方式大致和無鹽奶油相同。如果用同樣配方的奶油,替換使用無水奶油,因油脂含量更高,酥性及化口性會更好。
👉片狀奶油 Dry Butter
可頌或是千層酥專用的奶油,乳脂肪含量在84%,水分含量比奶油或是發酵奶油更低,因此稱做Dry Butter(乾的奶油)。由於水分含量少,在裹入千層酥麵糰當中桿壓時,較不易與水皮結合,保留層次。由於用途主要是製作千層酥,因此做成薄片狀,方便分割重量和整形裹入。
如果餅乾麵團將配方中的奶油或是發酵奶油,改成使用片狀奶油,會發生因乳脂肪過多,烘烤成品過於疏鬆,或是擠花餅乾變型的狀況。
👉無水奶油 Clearify Butter
無水奶油英文的意思是澄清奶油,在PH的瑪德蓮配方當中有使用到澄清奶油。所謂的澄清奶油就是將奶油或發酵奶油融化,奶油中的乳脂肪跟當中的液體因比重關係產生分離,若將其放入冰箱冷藏,乳脂肪會因溫度凝固,刮取保存就是無水奶油。(PH的做法是只取用上層融化的油脂加在蛋糕裡)。
無水奶油的油脂含量是99%,幾乎不含任何水分,因此保存上比較容易,發煙點在252度C,因此是穩定度相當高的油脂,因不含水分因此保存期限遠比奶油久。
中式糕點因追求酥性及保存便利性,多使用無水奶油或豬油,起酥油或白油等這類能儲存常溫的油脂。
但無水奶油因已經去除奶油中的奶風味,因此風味較不足,有的品牌會添加乳香料增添烘烤後的風味。
👉印度酥油 Ghee
在台灣烘焙市場已經算是蠻成熟,所以輕易的可以買到任何類型奶油製品。Ghee是我去東南亞時才接觸到的,因為必須尋找無水奶油的替代品,兩個是相當接近的油脂,但Ghee的風味又比無水奶油更加豐富一點。
Ghee是用牛奶或是羊奶,製成無水奶油之後,再繼續加熱讓油脂稍微焦化,產生焦香味,類似榛果奶油的風味,脂肪含量同樣在99%,利於常溫保存,在東南亞及印度很常在料理中使用Ghee。
當製作月餅時如果家中只有一般無鹽奶油,但是配方是使用無水奶油時,可以使用一般無鹽奶油嗎? 當然可以。但是必須將無鹽奶油的分量增加,以達到相同的油脂含量,才能做出接近原配方的口感。使用奶油的麵團操作上也比較容易(特別是油酥),只是缺點是酥性不佳。另外也要注意的是當無水奶油替換成奶油時,水分的添加量也要跟著稍微減少,以免麵團水分過多。
每次上課時提醒同學們無水奶油理論上可在常溫保存,但事實上在台灣的天氣下建議還是放冰箱包好冷藏,以免放久產生可怕油耗味。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奶油烘烤後的風味大致是如何呢?請取一點點奶油或無水奶油在掌心搓揉融化,聞一下掌心中散發的味道(類似嗅香),就能知道那個風味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了。
白油跟起酥油由於我幾乎沒在使用,比較沒辦法跟大家分享我的製作經驗。
同學們也常問我習慣使用哪家的奶油及無水奶油,奶油我多半使用藍斯可,因為我愛她厚重的乳酸菌風味。無水奶油使用紐西蘭無水奶油及法國飛雪。這個選擇僅是個人喜好提供給各位參考。
#吱吱叫老師的烘焙食材小知識
#歡迎分享
#吱滋老師的臭臉烘焙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做的塔皮、派皮質地正確嗎?其實不萊嗯經常看到很多食譜或網路成品照片,它們都並非完全正確,或說沒有達到經典法式塔皮的細膩要求。有些食譜或做法會以多放麵粉、並減少奶油、再多一些水份來讓操作變得容易,或是將塔皮擀開得厚實讓入模變得容易,這些外型或許看起來彼此類似的塔皮做法,只有在你有機會吃到正確質地時才...
無水奶油是酥油嗎 在 吱滋老師的臭臉烘焙社 Facebook 八卦
昨天綠豆椪印章被留在台北,今天去台南無印章可用,不得已翻出我的檜木囍字印,有六七年沒有使用了,清洗過後會散發淡淡的檜木香味。聞著那味道總讓我想起從前在半夜一個人熬夜為客人製作喜餅的時刻。
做漢餅常使用無水奶油,同學們總搞不清楚無水奶油和無鹽奶油的差異性,因此我今天要花點時間說明一下,他們的內含物含量,以及英文翻譯代表成品有哪些不同。
👉無鹽奶油 Unsalted Butter
一般品牌無鹽奶油乳脂肪含量約80%,是將採集來的牛奶,過濾攪拌,在經過分離的步驟,採取來的乳黃色油脂,有些同學會不小心過度打發動物性鮮奶油時,鋼盆裡會有產生乳黃色的顆粒,那些就是奶油了。根據用途會添加鹽分或保持無鹽,須冷藏保存,在32上下時會融化成液態(視品牌的配方)。用途方面,因含有16%左右的水分,質地較柔軟,並含有1%左右的固形物及礦物質。
👉發酵奶油 Cultured Butter
比一般無鹽奶油多了一個發酵過程,因此烘烤時會產生一股清爽的乳酸菌風味,油脂含量82%,與奶油比較,發煙點比奶油更高,使用方式大致和無鹽奶油相同。如果用同樣配方的奶油,替換使用無水奶油,因油脂含量更高,酥性及化口性會更好。
👉片狀奶油 Dry Butter
可頌或是千層酥專用的奶油,乳脂肪含量在84%,水分含量比奶油或是發酵奶油更低,因此稱做Dry Butter(乾的奶油)。由於水分含量少,在裹入千層酥麵糰當中桿壓時,較不易與水皮結合,保留層次。由於用途主要是製作千層酥,因此做成薄片狀,方便分割重量和整形裹入。
如果餅乾麵團將配方中的奶油或是發酵奶油,改成使用片狀奶油,會發生因乳脂肪過多,烘烤成品過於疏鬆,或是擠花餅乾變型的狀況。
👉無水奶油 Clearify Butter
無水奶油英文的意思是澄清奶油,在PH的瑪德蓮配方當中有使用到澄清奶油。所謂的澄清奶油就是將奶油或發酵奶油融化,奶油中的乳脂肪跟當中的液體因比重關係產生分離,若將其放入冰箱冷藏,乳脂肪會因溫度凝固,刮取保存就是無水奶油。(PH的做法是只取用上層融化的油脂加在蛋糕裡)。
無水奶油的油脂含量是99%,幾乎不含任何水分,因此保存上比較容易,發煙點在252度C,因此是穩定度相當高的油脂,因不含水分因此保存期限遠比奶油久。
中式糕點因追求酥性及保存便利性,多使用無水奶油或豬油,起酥油或白油等這類能儲存常溫的油脂。
但無水奶油因已經去除奶油中的奶風味,因此風味較不足,有的品牌會添加乳香料增添烘烤後的風味。
👉印度酥油 Ghee
在台灣烘焙市場已經算是蠻成熟,所以輕易的可以買到任何類型奶油製品。Ghee是我去東南亞時才接觸到的,因為必須尋找無水奶油的替代品,兩個是相當接近的油脂,但Ghee的風味又比無水奶油更加豐富一點。
Ghee是用牛奶或是羊奶,製成無水奶油之後,再繼續加熱讓油脂稍微焦化,產生焦香味,類似榛果奶油的風味,脂肪含量同樣在99%,利於常溫保存,在東南亞及印度很常在料理中使用Ghee。
當製作月餅時如果家中只有一般無鹽奶油,但是配方是使用無水奶油時,可以使用一般無鹽奶油嗎? 當然可以。但是必須將無鹽奶油的分量增加,以達到相同的油脂含量,才能做出接近原配方的口感。使用奶油的麵團操作上也比較容易(特別是油酥),只是缺點是酥性不佳。另外也要注意的是當無水奶油替換成奶油時,水分的添加量也要跟著稍微減少,以免麵團水分過多。
每次上課時提醒同學們無水奶油理論上可在常溫保存,但事實上在台灣的天氣下建議還是放冰箱包好冷藏,以免放久產生可怕油耗味。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奶油烘烤後的風味大致是如何呢?請取一點點奶油或無水奶油在掌心搓揉融化,聞一下掌心中散發的味道(類似嗅香),就能知道那個風味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了。
白油跟起酥油由於我幾乎沒在使用,比較沒辦法跟大家分享我的製作經驗。
同學們也常問我習慣使用哪家的奶油及無水奶油,奶油我多半使用藍斯可,因為我愛她厚重的乳酸菌風味。無水奶油使用紐西蘭無水奶油及法國飛雪。這個選擇僅是個人喜好提供給各位參考。
#吱吱叫老師的烘焙食材小知識
#歡迎分享
#吱滋老師的臭臉烘焙社
無水奶油是酥油嗎 在 Sonia小萱。工程師筆記 Facebook 八卦
//工程師-你想好春節假期伴手禮了嗎?//
#長輩讚不絕口禮盒推薦
#我家年貨選這家
快到春節假期了!!
屍屍們都做好放假的準備了嗎?
#一定每天都在偷偷倒數吧
不知道大家對過年最期待的是什麼?
小時候總覺得年節好熱鬧,可以吃一大堆零食、可以晚睡玩樸克牌
長大卻覺得越來越冷清😔
不知道是已經過了期待過節的年紀
還是這社會越來越缺少人際交流
但我還是很熱衷吃年夜飯這件事哈哈哈哈🙈
#就是個吃貨無誤
也很珍惜初一要去長輩家拜年的傳統
#雖然很多長輩一年才見這麼一次
由於萱爸家族比較龐大、加上有好幾位高齡90幾歲的大長輩們
每次新年互相拜年起來還是頗熱鬧的啊😌
講到拜年就來提一下禮盒這件事
#對啦我知道轉很硬
#這也算台灣人的特殊禮俗吧?
你們也知道禮盒都是每家互相送來送去😏
往往A送給B的禮盒,B轉手又送給C
有時候過完年,自己送出去的禮盒轉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手上🤷🏻♀️
所以每當我家收到禮盒,我都會一個箭步先奔去看看是什麼東西
如果是我愛吃的,就會央求萱娘把禮盒留下來不要再轉送走🙈
哈哈哈哈哈就是自詡禮盒管控員的概念
要留下要先經過我的胃滿意!😤
這次有多年禮盒管理員經驗的本人我,
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家我私心覺得超威的禮盒!!!!!
保證你們送出去面子滿滿,別人絕對會自留捨不得外送😤
尤其!!!!
👉🏻還在煩惱要準備什麼禮盒給男/女朋友家長
👉🏻或是丈人/公婆家的哀男怨女們
‼️拜託這篇必收‼️
畢竟禮盒學問大、
送不好門不當戶不對、送得好直接結婚入洞房(咦
欸講這麼多跟賣藥的一樣🙈
#重申一下這篇不是業配
禮盒廠商沒找我代言,姐是好人好事里長伯別再懷疑我
是前陣子收到幾家廠商送的年節禮盒
我吃到私心覺得喜愛才分享給你們
就是它
👉🏻「上信饌玉-2021新春限定禮盒」
我這次收到的是「金菊禮盒」跟「山茶禮盒」
別被名字騙了!裡面不是菊花茶跟山茶花茶(完全無關!)
✅「金菊禮盒」
內容物有:
金鑽鳳梨酥x6 / 夏威夷豆塔x6 / 夏威夷潛艇200g / 太妃糖150g
除了金鑽鳳梨酥以外,其他三款在之前上信饌玉跟春妞推出聯名禮盒時分享介紹過了
當時就覺得這家的東西品質很好
從食材原物料到口感都層層把關,每款點心都好吃到不行
這次第一次嚐鮮的金鑽鳳梨也是
✔️採用松本有機農場無毒金鑽鳳梨
✔️不採用人造酥油,而使用新鮮牛奶提煉製成無水奶油
✔️不但有濃郁奶香味,鹽分含量極低讓食用者更清爽健康無負擔
長方形的外觀分量並不小
#下午茶塞一顆就飽了
口味不像土鳳梨酥那麼酸,
稍微帶甜的滋味卻又吃得到鳳梨的果肉纖維👍🏻
這個禮盒我直接拿來孝敬爸媽
連我爹娘都讚不絕口哦!
#才一週就被他們吃光光哈哈哈哈哈
✅「山茶禮盒」
內容物則是有:
金鑽鳳梨酥x6 / 金燦蛋黃酥x3
不得不說我超喜歡他們家蛋黃酥!!!
我這個不愛蛋黃酥的女子,第一次試吃就直接塞了兩顆
✔️採用紅土鴨蛋黃加上紅豆與黑豆特製的鴛鴦內餡和層次分明的酥脆外皮
✔️不像一般蛋黃酥的膩口
鹹甜的滋味搭配濃郁奶香氣,這個必須大推!
#這盒我一個人私藏下來直接完食
這兩盒真的都很厲害,
大概是我目前收過最威的春節禮盒!連我爹娘也讚不絕口
#我娘直接下訂採購他們家當年貨了
分享給大家囉!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他們官網選購
⬇️⬇️⬇️商品資訊在這邊⬇️⬇️⬇️
上信饌玉 (點我連結粉絲團)
無水奶油是酥油嗎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你做的塔皮、派皮質地正確嗎?其實不萊嗯經常看到很多食譜或網路成品照片,它們都並非完全正確,或說沒有達到經典法式塔皮的細膩要求。有些食譜或做法會以多放麵粉、並減少奶油、再多一些水份來讓操作變得容易,或是將塔皮擀開得厚實讓入模變得容易,這些外型或許看起來彼此類似的塔皮做法,只有在你有機會吃到正確質地時才會恍然大悟。影片示範 適用於鹹派塔皮,如要作成甜味,請看下方相關配方連結。
怎麼運用「奶油」與「液體」這兩個食材,是讓塔皮邁向更完美質地不可忽略的關鍵,這篇文章與示範短片,就是將重要科學原理予以說明,讓你知道溫度、先後順序及拌合方式如何直接影響你的塔皮質地。奶油比例增高時操作變得不易,部分麵粉替換成杏仁粉時,固然香氣大加分,但同樣也讓操作變得不易,這些都需要一些練習與留意溫度的變化。
[材料 ] - 起司酥油塔皮麵團
冰涼雞蛋:1顆
冰水:50g
中筋麵粉:280g
新鮮帕馬森乾酪細絲:30g
冷凍奶油絲:140g
【註】
完成麵團分割為2份時,每份重量約為270g。如將麵團擀開為3mm厚度,則可完成9吋塔2份。
油酥塔皮配方 (內有巧克力風味):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2700
★新美式派皮配方: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4940
★烤出完美焦糖奶色塔皮(含隔水效果):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6659
[ 做法 ]
冰涼雞蛋與冰水拌合均、新鮮帕馬森乾酪刨成細絲、冷凍奶油刨成細塊,全程保持冰涼狀態備用。
中筋麵粉、冷凍奶油絲及新鮮帕馬森乾酪細絲,在寬口缽中以指腹或2只硬質刮片輔助,採翻拌與切拌交錯運用將材料混勻。
接續將蛋液水採繞圈方式,盡可能均勻倒入攪拌盆,同樣以翻拌、切拌交錯運用方式,將材料混拌至均勻、細緻。目視材料均勻,在手中可容易捏合成團、不鬆散即可。
將完成塔皮麵團均分成等重2份 (每份約270g) ,各別捏合成團後以,再以包鮮模包裹、再以擀麵棍壓整為扁平狀,放入夾鏈袋移放冰箱冰涼一夜、鬆弛麵筋,也讓水分子滲透更為均勻後使用。次日不在3天內使用的塔皮麵團,採密封後冷凍保鮮,時間可達一個月。
這個運用刨絲「冰凍奶油」的塔皮麵團製作方式,可套用到任何塔皮、派皮麵團上,它們的共同邏輯都是,預先將粉類 (如麵粉 + 糖粉 + 杏仁粉 + 鹽 + 可可粉 + 茶粉 + 烘焙小蘇打粉...等) 拌合,然後加入冰凍刨絲奶油 (或冰涼乳酪塊...),讓奶油細塊都先均勻沾裹到粉類材料,最後再加入預拌好的液體 (水、雞蛋、鮮奶、鮮奶油、醋....等)。
運用雙手溫度最低的指腹,或硬質切刀採翻拌與切拌交錯運用方式,將麵團拌合至均勻,這能提供家中沒有食物調理機,但想做出完美塔皮的朋友,一個最為完美的解決方案。
塔皮的正確質地完全來自於保持奶油全程冰涼,及它與麵粉接觸的融合方式,以下是塔皮新手最容易犯的失誤。
這些失誤你犯了幾個:
1. 奶油不夠冰,且升溫過快 (高過18℃),開始黏在手上、工作台上與攪拌盆裡。
2. 加入順序錯誤,讓液體先與麵粉接觸造成筋度自然形成。
3. 奶油塊分切不夠細緻,造成拌合不均勻,麵團擀開時容易鬆散。
4. 過度操作、奶油融化時,其中16%水分與麵粉開始結合產生筋性。
5. 加入不夠冰涼的液體或是同樣過度操作,水與麵粉產生麵筋鏈結。
6. 硬在高溫環境中操作,造成麵團愈來愈黏。(中途應該放冰箱降溫)
7. 拌合成團後冰涼鬆弛麵筋時間過短 (建議至少4小時),讓水分毛細現象完成。
8. 麵團未經過冰涼完成毛細現象,就直接送進冷凍,造成擀開龜裂。
9. 麵團擀開破裂、失敗,重新黏合時,採用『揉』的方式造成出筋。應該改用推整。
10. 擀整麵團高過3次,塔皮成品變得「硬脆」而非「酥鬆」。
11. 自行將糖粉置換成細白砂糖,或自行減少糖粉用量,造成質地錯誤。
12. 自行將「無鹽奶油」置換成「無水奶油」,因此烘烤中無法產生水氣撐開麵團。
13. 提高可可粉在麵團中比例時,麵團也容易可可脂干擾變得較硬脆。
科學原理說明:
麵團筋度生成就是因為液體的加入,液體雖然是麵粉成團的必須黏合劑,但如果液體被採用揉整方式與麵粉結合,它就形成延展性,類似揉製麵包麵團一般,產生塔皮質地裡不需要的筋度,讓口感錯誤。
無論是Shortbread (油酥) 或是Sablé (沙布蕾) ,它們的完美口感就是來自於『能宛如沙子一般在口中鬆散開來』。它們都是以極低水分讓麵粉產生黏合,多僅利用一般奶油脂肪中,那16%的水分,因受熱產生蒸氣而膨脹形成組織的空氣感。為何我前面要說不該揉拌麵糰而是改用推壓麵團的方式呢?其目的是為了讓奶油在麵團中以「片狀」方式形成結構,只有這樣在受熱時,奶油所自含的水分才能更均勻的分布在麵團組織,形成類似千層派的那種狀態。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9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