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又要進行一場決死戰!這跟拜登將來能不能順利執政,有絕對的關係。
對,這場美國選舉就是搞不完。
昨天(當地時間1月5日)是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二輪決選日,州政府預估約有310萬名選民以郵寄方式,或到投票所投下選票。現在是開得差不多了,但因為得票太過接近,結果可能還得等等。
#台灣時間15:15追加:Warnock自行宣布勝選。
**為什麼會有這場選舉**
這場選舉叫做runoff election。 runoff的意思就是第一次打了個平手,第二次修改規則再打。根據喬治亞州的選舉法規,若無人在第一次選舉中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的選票,則需要進行第二輪投票,並以相對多數決的方式選出當選者,也因此今年改選的兩個參議員席次並未與總統大選一併開出結果,而需要經過runoff election。
**這場地方選舉為什麼搶破頭**
傳統上喬治亞州被認為是「紅州」,本次改選的兩個參議員席次原本也都掌握在共和黨手上。但這次兩位現任參議員 David Perdue 和 Kelly Loeffler 都遭到民主黨強力挑戰,結果預估將非常接近。
現在民主黨在參議院一共掌握48個席次,而共和黨在喬治亞州兩席以外,已經掌有50席。如果這一次改選民主黨兩席全拿,則可以在參議院獲得50-50的均勢,之後再由民主黨籍的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賀錦麗投下第51張票,就可打破共和黨對參議院的控制,成功達成「完全執政」。因此民主黨上上下下都卯足全力催票,希望能一舉拿下參議院。
**候選人是誰**
共和黨的現任議員中,Kelly Loeffler 號稱是參議院最有錢的女性,她先前在其夫婿經營的企業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中擔任線上金融服務子公司 Bakkt 的CEO。2016年她曾參與共和黨在喬治亞州的參議員初選,但因為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剛好要在紐約證交所上市,Loeffler為避免爭議自行退出選舉。2019年年底該選區的共和黨籍參議員 Johnny Isakson 請辭,剩下一年的任期由州長 Brian Kemp 指定 Loeffler 繼任。
Loeffler是堅定的挺川派,在一年的任期中幾乎沒有投票反對過川普,因此頗受川粉愛戴。但Loeffler接任不到幾個月就爆發賣股疑雲——2020年二月底,參議員們聽取衛生單位針對疫情的閉門報告後,Loeffler快速把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股票出清——而被民主黨嚴詞批評涉及內線交易,雖然調查結果並無不法,卻已經重傷 Loeffler 的新人形象。加上她個人接任席次不到一年,基礎尚未穩固就必須投入改選,也讓Loeffler的選情相對Perdue來說較為不利。
Loeffler面對的民主黨籍挑戰者 Raphael Warnock 是名浸信會牧師,出生於薩凡納的Warnock自神學院畢業後克紹箕裘,接手其父在亞特蘭大 Ebenezer 浸信會的牧師職務。這個位置曾出過一位知名人士:知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二世 (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成為全國知名的黑人民權運動旗手之前,就是Ebenezer 浸信會的牧師。因此這一波民主黨主打這個世代傳承的形象,拿Warnock的郊區進步派牧師形象對決「股神」Loeffler,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而在另一個選區,David Perdue 也是成功的商界人士,長期在紡織產業工作並曾任多家企管顧問公司和紡織集團的高層。Perdue 在2014年就已當選參議員(美國參議員一任六年),經歷過歐巴馬執政的後期與川普驚濤駭浪的四年,他始終堅定站在川普這一邊,否認氣候變遷、要求減少移民配額、反對歐巴馬健保和同性婚姻、支持減稅救經濟與強硬的外交政策。Perdue唯一與川普不同步的地方是,他很早就呼籲民眾要遵守防疫規範,戴口罩、自主監控健康狀況並減少出門,這在疫情嚴重的喬治亞州被證明有助於壓制疫情。
Perdue的民主黨籍對手 Jon Ossoff 則是另一個民主黨力推的殺手級新星,33歲的Ossoff出身亞特蘭大的猶太家庭,大學期間先是到民主黨籍眾議員Hank Johnson的手下擔任助理,之後到倫敦念碩士,畢業後在倫敦一家紀錄片—新聞影像業者擔任製片,製作一部關於中東ISIS組織和東非殺手集團的紀實錄影。
Ossoff在各個政策上幾乎都是他的對手Perdue的反面,身為歐巴馬的堅定支持者,Ossoff支持歐巴馬健保和婦女權益、支持氣候變遷論與墮胎權益,並強烈抨擊Perdue與川普的密切合作關係,曾讓川普去年4月中旬時在推特上點名他是「支持罪犯、非法移民和加稅的極端自由派」,這樣的反川名聲大大有助於Ossoff的知名度,也讓他得以拉近與Perdue之間的距離。
**以後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這兩席參議員都由民主黨拿下,拜登政府將可以藉由副總統賀錦麗的關鍵一票(副總統在擔任參議院議長時傳統上不參與投票,除非雙方平手)掌控參議院,進而達成完全執政。共和黨則需要固守兩席中至少一席,以確保參議院這個克制拜登政府的政治高地,來封殺拜登政府過於左傾的法案。
而在個別政策領域上,由於兩大黨在許多議題上目前涇渭分明,一旦參議院出現「翻藍」,可以想見在移民議題、健保議題、婦女與LGBTQ權益和紓困預算上,美國國會將會越來越往開放的方向走。若共和黨能守住參議院,最少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參議院每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拜登政府將無法推動共和黨非常不喜歡的法案,例如重啟歐巴馬健保。
但要說民主黨掌控參議院之後政策就會徹底「左傾」又顯得過度解讀了。民主黨在眾議院最激進的進步派,以AOC為首的四名進步派,在民主黨建制派眼中堪稱是「華府林淑芬」一般的存在,其主張很難通過民主黨黨團自己的內部投票。
以目前COVID-19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兩大黨的共識是做普世性的補貼以及扶持企業度過難關,對於過於進步的補貼主張,如無條件基本收入、針對少數族裔的特別補貼等等,很難成為法案攻防的主角。
進步派相關議題的攻防,未來應該還是回到歐巴馬時代的朝野爭議,以同婚/墮胎/移民等兩大黨針鋒相對的大主題,以及各州層級的教育政策、社福政策為主戰場。
而在台灣人最關心的亞太政策上,這兩個席次在大選時期的辯論中,焦點一直都不在亞太政策上,因此很難說誰當選就會更友台或者傾中。台灣能做的事情應該是等待結果出爐後,善用過去在參議院的人脈與在華府的遊說資源,繼續對當選的兩位議員持續施加影響力,讓他們知道在東亞有一個堅決反共抵抗極權(共和黨喜歡聽)且支持進步政策(民主黨喜歡聽)的民主小島,正面臨重大的地緣政治挑戰,需要美國的關切和協助。
**民主黨最大功臣Stacey Abrams**
其實喬治亞州從1872年到2002年間都是民主黨的天下,但當時的民主黨是個大雜燴,農村保守派白人、非裔民權人士、還有進步派全部混在一起,沒什麼共同的價值觀。結果2002年共和黨州長帕度(Sonny Perdue)選上後,一些民主黨參議員竟然就跳槽了!從此共和黨把持州政府和議會,民主黨每選必輸。
艾布拉姆斯2006年當選喬治亞州眾議員後實在是看不下去,所以很快就在2010年接下喬治亞州眾院少數黨領袖的棒子。第一件事就是要黨內同胞先改腦袋,以前民主黨只要一輸就想複製共和黨的政見,根本行不通,應該先找到選民的需求跟核心價值。
正好在過去10年間(2000-2010)喬治亞州移入了一大群非裔、拉美裔跟亞裔人口,都是可以開發的潛在選民。有色族群中,有80萬人符合選民資格卻沒登記,其中60萬人是非裔,這麼寶貴的選票要是都催出來,民主黨就不用愁了。
對政治不熱衷沒關係,跟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總該有興趣吧,他們要的就是受教育的權利、經濟穩定跟安全。於是她就在2013年成立非營利組織「新喬治亞計畫」(New Georgia Project),專攻這些族群,短短一年內說動10萬人登記成為選民,2016年大選時開花結果,民主黨在喬治亞州參眾議員都各增加一席。
2018年艾布拉姆斯自己也跳下來選州長,當時不只有色人種及年輕人的投票率成長,連白人民主黨選民也熱烈參與,是30年來第一次,但最後還是以1.5個百分點的差距敗給對手坎普(Brian Kemp)。
艾布拉姆斯當時拒絕承認敗選,還說自己的票被偷走了。ㄟ...怎麼跟川普有點像呢?但她特別澄清當時的情況是,坎普自己角逐州長,而且一直到選前一年都負責喬治亞州的選務,不是球員兼裁判嗎?大選時喬治亞州大規模取消選民資格啦,關投票所等,有壓迫選民的疑慮。
雖然她覺得法規有問題,但最後也沒有窮追猛打,反觀川普拒絕認輸就算了,還毫無根據的指控選舉舞弊,連最高法院都不想管他,和她當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艾布拉姆斯敗選後也沒有就這樣放棄了,而是回去社區默默耕耘,當民主黨的有力樁腳,她說要打擊壓制選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投票率,她在2018年成立非營利組織「公平選戰」(Fair Fight),專門解決選民受迫害的問題。
這次拜登拿下喬治亞州,很多人都誇她是最大功臣。許多有色人種催票團體也受她啟發持續壯大,像是非營利組織「黑人的票也是票」 (Black Voters Matter),就在參議員決選前,搭著巴士到偏僻的非裔社區,提醒選民12月14號開始預先投票,或是在投票所協助選民掃QRCode登記等,艾布拉姆斯多年的努力,可以說是喬治亞州非裔投票率高的最大原因。
**民主黨第二大功臣 川普**
喬治亞的共和黨人在總統選完之後,就發現自己陷入一個非常困難的處境,就是要怎麼樣跟川普相處?
一方面,共和黨兩個候選人都是川普支持者,都希望川普能為自己的選情加分,尤其選後,川普也許沒法繼續當總統,但川普在這次選舉選票大增,兩人都希望川普能為自己帶來死忠川粉的選票。
BUT!
川普從總統大選完,就開始指控拜登靠作弊勝選,但是又提不出法院能接受的證據,尤其點名喬治亞州存在大規模選舉舞弊,甚至直接槓上自家人,怒嗆負責選舉事務的州務卿拉芬斯伯格(Brad Raffensperger)。
這個論點,很多川粉是信了,《紐約時報》引用的民調數據指出,有高達70%到80%的共和黨人,不相信拜登「真的」獲勝,甚至在12月初,還有50%的人認定川普將在1月20日就職。
不過川普一直貶低喬治亞州的選舉,這招就像「七傷拳」,傷人七分,損己三分,有不少聽信陰謀論的共和黨支持者就認為,啊既然選舉被民主黨操縱,那我何必去投票?這也就影響了共和黨的得票率。因為你一邊打擊選舉制度,一邊呼籲選民出門投票,這不是很錯亂嗎?
也有一些溫和派則認為,到底為什麼共和黨堅持不肯承認,美國大選是一場自由公正的選舉呢?為什麼共和黨要走上這條路呢?這就嚴重打擊共和黨在喬治亞州通常有的團結。
但真正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是一通電話。1月2日禮拜六下午,川普親自打了一通長達一個小時的電話,給喬治亞州務卿「拉芬斯伯格」,施壓他「找到」11,780張選票,好讓川普能順利在喬治亞州翻盤。但如果本來就不存在的東西,是要怎麼「找到」?這個說法就招來強烈批評,難道總統是在公然要求竄改投票結果嗎?
川普還暗示,拉芬斯伯格明明知道舞弊行為卻「知情不報」,這是刑事犯罪,同時再度要求喬治亞州重新驗票。不過眾多媒體分析,川普這通軟硬兼施的電話,恐怕為喬治亞補選帶來反效果,把中間選民推得更遠。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live/2021/jan/05/georgia-senate-runoff-election-trump-republicans-biden-latest-politics-live
無條件基本收入辯論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這集的節目動眼神經請假,我們請凱莉來代班。凱莉在美國待很久,她要在節目上一起分享我們自己在美國被種族歧視的經驗,並告訴我們全民基本收入(UBI)這個政策,到底是好是壞?
楊安澤這次奇蹟式的進入民主黨的第三次初選辯論會,幾乎就靠著他唯一的政見「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這次辯論會最特別的是他直接在電視上出大絕,當場宣布競選團隊將拿出十二萬美元,隨機抽出十個家庭,在未來一年給予他們一個月一千美元,也就是「freedom dividents」自由紅利。
他這話一出,在他之後要發言的候選人Pete Buttigieg 當場傻眼,直接忘了自己要說什麼。選民也為之瘋狂,他的競選網站已有超過四十五萬人登記抽獎。選民表示,有了這筆錢可以償還自己的學貸啊、醫療債務,或是可以讓自己搬離現在住的地方,選擇更好的居住跟工作環境。
楊安澤認為,未來因為機器自動化、人工智慧科技的普及,人力將會被取代,不單單只有勞力密集的工作會消失,甚至許多領高薪的專業人士也將失去工作,未來不管做再多工作工時再長也無法維生。因此楊安澤主張,只要你是年滿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不論居住哪裡、薪資水平、每月都發放1000美元現金。
其實這個「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概念一點也不新,18 世紀以來就陸陸續續有被討論,它的理論前提是「當一個人不需要煩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直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像是投入社會運動、公益活動、照顧家人。而且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UBI試點計畫,像是荷蘭、芬蘭、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國加州奧克蘭市、非洲的肯亞等等。
其中一個很受到關注的計畫是在肯亞,這是由一個叫 GiveDirectly 的組織在贊助,將無條件基本收入發給當地約 1 萬 6000 人,從2017年開始連續發 12 年;這個計畫的前身本來是幾名美國大學生,為了寫論文自掏腰包每戶人家每個月發22美元,沒想到讓整個地方經濟都活絡了起來,人們拿錢來買牛、買肥料、修補屋頂等,大大的改善了整體的生活水準,勝過直接提供物資援助。因為效果很好,這些大學生就拿這些成果去說服矽谷的精英們,想請他們出資來讓這個計畫繼續。那些大老闆一看就覺得好啊,好事一樁,反正很便宜。
但是像芬蘭政府2016年時也是做了UBI的實驗計畫,隨機抽了2000個有在領失業補助的人民,一個月發給他們560歐元。可是不到兩年,政府就因為沒錢了,被迫將計畫喊停。
全民基本概念這個理念雖然很有吸引力,但是『錢』從哪來?
楊安澤認為,現在所有人的各種數據就是新世代的石油,非常值錢。許多科技公司將每個人的年齡、收入、喜好等等資料蒐集起來,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所以應該也可以像阿拉斯加的石油公司一樣,回饋給人民。因此,楊安澤主張,要向這些公司徵稅,並在市場上加收類似歐洲的增值稅10%,再從其他現有的社會福利計畫節流,執行UBI計畫。
雖然UBI計畫是一個很好的願景,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推測這有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直接發錢,錢就會越來越不值錢;這項政策也可能被人濫用,到時候全世界的孕婦都跑去美國生小孩,生出來就是美國公民,等十八年就每個月都有錢拿,這樣真的可以嗎?
你有受到歧視過嗎?
你對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又有什麼看法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無條件基本收入辯論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 UBI 這概念,我們介紹了好幾次,日後可能逐漸成為主流
//就在去年,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台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正是以UBI作為核心政見,主張讓18歲以上美國公民每月獲得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雖然多次被嘲笑為「癡人說夢」,楊安澤仍吸引不少民眾支持,他在毫無從政經驗下獲得初選辯論門票,今年2月才宣布退出選舉。而肺炎疫情引發的失業潮,也讓國會兩黨破天荒通過2兆美元(約台幣60兆元)的紓困案,幾乎涵蓋各行各業,死忠追隨者更因此盛讚楊安澤為「先知」。//
🎬 YouTube: 大數據與未來經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n-ia3MFgQ
無條件基本收入辯論 在 Re: [問卦] 有沒有UBI 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卦? -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
... 只要是一國公民,即可享有該國政府發放的「符合基本生活標準的收入」。 ... 我這邊想補充AI自動化生產的三次辯論結果,不過這是我上課聽來的,? ... <看更多>
無條件基本收入辯論 在 【UBI辯論比賽篇】功利社會僅存的新機會 - YouTube 的八卦
讓我們跟著中和演辯社的選手們,一同來認識UBI無條件基本收入這個制度,並探討此制度在台灣實施的正反方的意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