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地結婚❤❤❤
「安達清」和「黑澤優一」人如其名,原作者在取名字的時候,就考量到兩個角色的獨特性格,他們既有互補的地方,也有相似之處,才能激起強烈的火花與完美的平衡。
劇中安達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總是畏畏縮縮,不過他能夠善良地對待周遭的人事物,大家很自然就被他「清澈水靈」的雙眸給吸引。即使獲得讀取人心的魔法,安達也不會濫用,當他不經意聽到同事們的真心話時,反而會積極去幫助他們,魔法的力量讓安達開始有信心,也發現原來平凡無奇的自己,依然有人默默地關心。
黑澤優一的名字代表的不只有「優秀」還有「優しい/溫柔」,不著痕跡、不會帶給別人壓力的溫柔,就是黑澤最迷人之處。
外表完美的黑澤,其實有著深不可測的陰暗面,俊美外表反而使他遭受歧視,被認為是靠臉吃飯,沒有人願意真正去了解他的無助與脆弱,他也只能努力讓自己看起來無懈可擊。直到被安達發現自己遜色的模樣,黑澤的創傷才慢慢被療癒。
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44240
劇中角色使用Line的時候,可以看到安達使用的是預設大頭照,代表他的沒自信,以及對於社交興趣缺缺。而黑澤選擇「黑羊」作為大頭照,有網友認為是名字的諧音,或者跟星座有關。
最有趣的猜測是日本童謠《山羊先生的信》,因為歌詞描寫黑羊無法傳達出去的心意,似乎跟劇情相互呼應。另外,黑羊也是不合群的象徵,不遵循傳統,並且勇敢捍衛自己的喜好,不曉得是不是黑澤想掙脫世俗對他的刻板印象,或是他對於喜歡上男性這件事情,覺得自己是一個異類。
#チェリまほ #赤楚衛二 #町田啓太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無懈可擊相似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無懈可擊相似詞 在 stu sis Facebook 八卦
【鄧紫棋〈差不多姑娘〉歌詞逐句剖析】
差不多的姑娘,追逐差不多的漂亮——————————樸實單押。
她們差不多的願望,牽著她們鼻子方向——————————暗諷現代女性多半嚮往整容界。
我回到差不多的家,躺在差不多的沙發——————————違反"沙發在家裡是座位"原則,此物件不應用來癱躺。
微博差不多的刷,都吃著差不多的瓜——————————萬歲牌還不錯。
那標題差不多的炸,八著差不多的卦——————————TVBS新聞網:廖人帥揪網紅過夜12小時 小鄧紫棋「下面很X」
網友差不多的嘴弄髒了差不多的話——————————妳不寫這類二創歌或許更省事。
一條差不多的事業線,抓差不多的眼——————————少了馬。
看著差不多的留言,都是差不多的賤——————————紫棋變得如此憤世嫉俗一定是被節目上那票嘻哈囝給帶壞的。
到處差不多的baby,比著差不多的基尼——————————對曬恩愛一事嗤之以鼻,也對時下社群媒體盛行的裸露主義大張撻伐,保守才是王道。
舉著差不多的V,擠著差不多的D——————————V為拍照時萬用的勝利手勢,D則為罩杯尺寸,在此引申為複製人不只外貌雷同,就連舉止都很相似。
在差不多的街頭,擺著差不多的pose——————————該生物學名喚作陷阱妹(Trap Bae)。
跟差不多的潮流,整了差不多的nose——————————呼應副歌其中一句歌詞,絕非自我介紹。
交差不多的男友,走得差不多的close——————————但願她沒遇見逢人便問"Kit r u mixed?"那位。
供差不多的樓,送差不多的rose——————————深諳欲拒還迎之道。
跳著差不多的舞,扭著差不多的屁股——————————好一幅Klash風情畫。
差不多的思路,嫌差不多的腿粗——————————你見過哪個嫌自己胖的閨蜜真正胖過?
看差不多的臉書,人差不多都想哭——————————看中天新聞或聯合報有機會讓你淚流成河。
女孩差不多的路,都差不多無助——————————"女孩"即今日香港之縮影。
都露著差不多的腰,fake著差不多的微笑——————————轉品修辭的俐落示範。
撒著差不多的嬌,關係差不多的靠——————————入木三分地解釋了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錯綜複雜纏綿悱惻的姦情。
抱差不多的大腿,語氣差不多的騷——————————個人和大蛇丸想法一致:「越騷我越愛!」
靠差不多的方法,買了差不多的包——————————男方也靠差不多的鈔票嚐了差不多的鮑。
都逞著差不多的強,所以講話差不多的嗆——————————小熊維尼眼裡的蔡英文/台獨份子。
差不多思想,都有著差不多狹窄審美觀——————————刻意不押韻的美德使她看起來格外落落大方。
差不多的彈,差不多的讚——————————前指彈幕,後指讚數。
為差不多的閃光,差不多的忙——————————錯字連篇,請修正成「散光」和「盲」。
喝差不多的紅酒,啃著差不多的肉——————————偷偷訂閱廚佛瑞德YouTube頻道,抓到。
對差不多的鏡頭,演著差不多的秀——————————一語道盡參演中國新說唱以來的煎熬心境,所有偶然全是資本操作下的必然。
圖差不多的修,修得差不多的瘦——————————頂真修辭派上用場。
身邊差不多的密友,都是差不多的low——————————潘帥和對穿祥一樣瞬間嘔出幾十兩血。
Oh,差不多的優越感,寫在差不多的臉上——————————為摯友吳亦凡未來新書提前寫下的扼要推薦序。
在差不多的機場,走差不多紅的地毯——————————延伸觀賞: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2009)
差不多的妝,差不多的浪——————————less is more的寫作方式極為高明,只花兩字便將一個東西與一種形象緊密纏繞在一塊,意象叢生。
裙子差不多的短,家裡差不多的髒——————————堪稱生活智慧王,了解裙子夠短才不易沾染地面所揚起的塵埃。
差不多的你,差不多的我,差不多的她,差不多的傻,聽著差不多的廢話——————————繕寫冗詞贅字的功力不輸台灣政客。
差不多的那些烏鴉,又嘻嘻哈哈,吱吱又喳喳,都差不多的瞎——————————顯然吃到了周湯豪口水。
差不多姑娘,都土生土長在有毒的土壤——————————可我記得妳來自溫室。
差不多都曾對鏡子裡的自己失望,差不多都遺忘沒有武裝的模樣,這差不多的症狀,誇張——————————鏡子映著分裂而出的自我,她終究渴望返璞歸真。
而現在各位姑娘,這裡我要分享,曾經的我都一樣,有差不多的憂傷——————————前面嗆累了,喊個暫停喝口水。
差不多兩個禮拜沒有吃飯,差不多我就把命給送上——————————恍惚憶起生命中那段剩節食的悲慘日子。
數不盡的差不多,都差不多,差不多人生真的不該這麼過——————————正經八百地一派胡言,這算哪門子總結?
像我唱的那首歌,差不多的虛榮如果能夠看破,只是差不多的那個泡沫——————————原來是業配昔日金曲的部分,方才失敬了。
結語:這首歌難得繼承了MC HotDog名曲〈差不多先生〉直言不諱的風骨,詞作本身並不精美,甚至處處飄散偷懶氣味,"差不多的"四字簡直成為每句歌詞最搶眼的空洞裝飾,但這種簡單粗暴且寫實的的陳述對一名唱慣口水歌、風格快被定型的藝人而言實屬不易,足見嘻哈精神逐漸浸染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裡裡外外的方方面面,敢怒敢言但不口無遮攔,經克制的怒意許她一趟悲極生樂的救贖之旅,僅存的理性更未遭感性壓在地上打、綁在床上啪,寫意捏碎了二創作品身上普遍附加的抄襲原罪,表面在談社會上存在已久的畸形審美觀,骨子裡其實政治到不行,字裡行間即可看出紫棋高超的文學造詣,就看你大中國怎樣超譯和審查,姑娘代稱香港(靈感受Common "I Used to Love H.E.R."一曲啟迪),自始至終飽受壓迫,而這股壓迫自然來自那活體監視器般的紅色恐怖情人,她在曲中頻拋線索,「微博」、「吃瓜」、「炸」等皆屬當地專屬用語,宛若暗暗向聽者撥出摩斯電碼求救訊號,委屈之情溢於言表;常言道,若遭弓ㄙ虫曰共水時與其反抗不如好好享受,但嘻哈領著她走向一個全面反抗兼女力覺醒的狂喜之境,她未必得把話說得直白才能點燃革命火苗,有時大家都低估了隱喻的力量,〈差不多姑娘〉榮膺兩岸饒壇近年最無懈可擊的conscious-rap track可謂實至名歸乃至普天同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