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封信:
現在小學社會科教什麼東東,我也不懂,看一位爺爺的感想!
我孫子就讀國小四年級,社會第一次小考全班不及格,後來2次孫子還是不及格,我看了課本真TMD語無倫次、不知所云,到底在教什麼?火大!
寫信給社會科編輯委員:
翰林書局的社會課本編輯委員們:你們好!
我的孩子就讀國小四年級,他的社會連續三次小考不及格,老師通知要我簽字,我原先想要 教訓孩子,但看完課本與考題後就原諒他了,因為我試著答題,竟有90%不會作答,這本社會課本到底在教什麼?是我們從前分科的歷史、地理、還是常識人文?
我要孩子問他同年級的表哥在永和讀書,也是社會最爛,全班都是社會考不好,這不是孩子的笨與愚蠢。
試考你們一題,內溝溪在哪裡? 如果你們不會,我不會認為你們沒有學問,除非你們有人住在台北市內湖區,因為它是在我家後面內湖山裡的一條小溪,台北市府還建有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課本中不斷提到「家鄉」二字,家鄉指哪裡?表達的不清不楚!明明你們心裡想說台灣,卻不直說⋯⋯
其次,原住民的話題太多,依照原住民委員會的資料,原住民只佔全人口2.37%、比例非常低,97.63%是其他族群,編那麼多篇幅,花太多時間去學習它,是否值得與必要?我們尊重少數族群,但不需要學習他們,而且他們人少是自然形成的。
整本書見樹不見林,舉例如下:第40頁家鄉開發的故事說到巴宰族,請問這個族目前在哪裡?原住民委員會公佈十幾個族,找不到巴宰族?已經消失的族有何價值去讀它呢?浪費學生有限的時間。
第41頁的葫蘆燉圳,我年過七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及它在哪裡?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孩子學這些有何意義?能與國際接軌嗎?
台中人若不住在合併前的台中市區可能都不知道葫蘆燉圳,為何不教孩子台灣超過50公里的獨立水系,如濁水、高屏、曾文溪、淡水河及其他名山:阿里山、玉山、雪山等........
我看到幾個題目都是雞蛋裡挑骨頭,觀音這個名字哪裡來的?講到觀音,順便批判這二個互相矛盾不成邏輯的組合字,觀是看的意思,音無具體形狀,如何能「觀」得到「音」呢?
烏來是溫泉意思,這是那一族語言?頭城這名字怎麼來的?大里這名字怎麼來的等等?還有很多荒謬的題目,無法一一列舉。
地名是相約成俗,千百年來不知不覺形成的,從小就這麼跟著長輩稱呼,難道如何起源有那麼重要嗎?你們一定要把它當作考古學的考題嗎?孩子真倒楣,因為不知道成績就不會好。要後代子孫牢記怎麼來的,有必要嗎?
唯一可表揚你們的地方是第6課第76頁傳統節慶,有關農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等。你們絕對的想逃避這些節日,卻無法迴避,硬著頭皮去表達,改用先民取代中國這兩個字。
第78頁的原住民豐年祭、飛魚祭、祖靈祭、五年祭等,這是2.37%人口過的節,當作地方政府觀光據點的說明書、介紹書就夠了。
第79頁新住民的潑水節,這是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的一個慶祝活動,也要寫在課本上,有必要嗎?水燈節在台北市中正區,若不是你們寫在課本上,我還不知道呢?
還有越南春節就是中國春節的延伸,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漢武帝在西元前111年,距今2131年前消滅南越武帝後,直到1858年被法國佔領都一直是中國領土,他們當然過中國春節,所以沒有必要放在課本裡。
這些例子,就像我前面問的內溝溪在哪裡一樣無聊、無用。
結束前,說說你們的文章深淺,你們公司另外有出版國語課本,四年級課本,應該用三年級以下教過的中國字來編寫,你們不顧一切,將所有四年級認識與不認識的字全部寫進文章,一堆字不認識,雖然有注音,但也只能知道發音,老師還沒有教什麼意思,還要先查字典或問長輩,浪費學習效果與時間。
學學英文有種 階梯英語:分1000字、2000字、3000字的書本,可以從簡單的慢慢讀上去,不要查字典,因為他會一再出現,看完這個不認識的字就認識了。
希望你們改進,當然我寫沒有用,因為你們驕傲的不會理我,也不會改,但歷史會記得你們胡亂編寫社會課本。
副本同時發給孩子的學校校長、社會科老師。
學生家長 XXX 台北市內湖區 109年11月1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懷鄉」原住民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里慕伊.阿紀 Rimuy Aki 內容簡介: 我所在之處,那裡就是我的家── 原住民女作家里慕伊.阿紀繼《山櫻花的故鄉》, 又一深情動人長篇! 《懷鄉》情節不複雜,卻讓人心痛,因為里慕伊筆下的懷湘和她的遭遇,「真切地」彷彿就像昨日發生...
烏來原住民哪一族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八卦
又到了「我是誰?我在哪裡?」的時候。
一個大早上山參加香火學校的文化日,這次的主題是泰雅族。早上是孩子們闖關,學習泰雅族用語,以及實驗小學有毒,不會背弟子規只會認識藍腹鷴、台北樹蛙、山羌.....之類的,遙想有次香火回家脫口而出:
「媽媽,我會三字經了!」嗄?什麼?扁他的時候到了嗎?
喔,原來是山雉雞。
闖關完成的孩子可以去領小米麻糬,一時間校園男耕女織。爸爸們搗糯米,媽媽們捏麻糬。我一時技癢(?)也去捏、甘安捏,幾個中高年級的媽媽不認識我,直到香火晃了過來。
「喔,妳是__媽媽啊,他常常來廚房啊。」
#幼稚園那個很會吃的國小那個又來了
下午是掩面的擺攤時間,放眼望去的攤子都好用心。主場有家長賣竹筒飯、馬告豬肉、柿子雞湯.....小場也有人做手沖咖啡、孩子的手繪、泰雅族的織布。
香火跟藍白拖的攤子淒涼無比,桌上只擺著一盒戳戳樂。表演媽媽離他們而去,父子倆在都市討生活、賣彩券。
不愧是租書店的神棍,香火起身抱起戳戳樂,要去沿路兜售。
「妳不要跟著我,這樣大人才會看我可憐。我先去找媽媽們,她們比較會心軟。」
是是是,然後我就瞭望(?)著香火,一直跑去別的攤子,不消費就算了還推銷。看著看著感到眼熟,抱著一盒戳戳樂走來走去,是在美國棒球場賣熱狗?
接著是可憐的老師們上場,每學期要帶小孩旅行五天四夜就算了,文化日還要繪聲繪影、彩衣娛親(?)表演泰雅族的傳說。最後全校師生家長下場跳竹竿舞,紀念(?)我們一家人,我們一家三口都是竹竿。(爛尾)
當媽媽是件很奇妙的事,會意外原來自己有這一面。例如我原本害怕承諾和責任,連寵物都不敢養;懷著香火的時候擔心對不起他,後來可以愛著他讓我放心不已。
也不是只有我看到的那一面。一直抗拒著自己的稱呼,是__媽媽的我,受不了太溫良、太母愛的場子的我,下午卻頻頻在學校笑場。烏來的牧師和獵人學校校長,經營民宿和農場的原住民老闆,看不下去漢人(?)跳的竹竿舞,搶過校長的麥克風當主持人。
「怎麼可以只用腳?上半身也要動啊!」
「跳得很好!送菜一包!」
我是不是看到了尾牙主持人?XDXD
在山上被小黑蚊叮的時候哀怨,下山的時候也總是累炸。卻也知道了一種感覺,是我沒有很欣然,可是值得。
我的孩子在學校也一樣鬼祟。(閉眼)
烏來原住民哪一族 在 Ciao Bella 俏 蓓拉 Facebook 八卦
【還在煩惱去哪泡溫泉嗎?】
又到了冷冷的泡湯季節了
台灣出名的不是只有美味的夜市小吃
在台灣地底下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從冷泉到熱泉 各式各樣的溫泉泉質都有
所以我們的第一站..
來到了距離台北不遠的 烏來!
這次要和漂亮的特別來賓
楊沅萱 一起去泡溫泉啦!
烏來是原住民的故鄉
到了這裡除了一定要泡的溫泉外
也要品嘗原住民的美食
像是野生山豬肉、馬告雞湯、桂竹筍、竹筒飯及石板烤肉等..
相傳在兩三百年前
泰雅族的勇士發現河邊竟然冒著陣陣白煙
並且不斷地湧出熱水來
便高呼「烏來」(泰雅語中的「冒煙的熱水」)
這便是烏來地名的由來!
還想知道我們騎重機到了哪些地方泡溫泉嗎?
那就要隨時注意我們的影片啦!
我們會全台灣到處跑喔!
影片最後有 特別節目!
要記得看完喔!
Scrambler Ducati Taiwan 總代理 碩文
Ducati Taipei 總代理 碩文
Intuitive Cube
維迪歐科技 Car & Motorcycle
騎士館
達利溫泉渡假會館
感謝熱情車友 Austin Chou 提供愛車
烏來原住民哪一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懷鄉」原住民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里慕伊.阿紀 Rimuy Aki
內容簡介:
我所在之處,那裡就是我的家──
原住民女作家里慕伊.阿紀繼《山櫻花的故鄉》,
又一深情動人長篇!
《懷鄉》情節不複雜,卻讓人心痛,因為里慕伊筆下的懷湘和她的遭遇,「真切地」彷彿就像昨日發生在自己部落裡的故事一樣。尤其如果將時間推回到一九九〇年代以前,里慕伊的小說,簡直就是部落的現場直播:早婚、酗酒、暴力、離婚、特種行業和家的崩解……,一幕幕連續劇,是難以自拔的命運深淵。──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懷鄉》在原住民當代漢語文學的書寫中,首次以長篇小說的形式,透過女主角懷湘的生命際遇,鋪陳她如何在破碎的親情和兩段失敗的婚姻中,重獲愛的救贖。里慕伊在一派歷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社會控訴的議題中,善用她的「巧婦之手」讓生活以「一般人」的方式,長成它自己的面貌。──董恕明,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懷鄉》描述四〇年代泰雅族部落一位自幼家庭支離破碎的女子──懷湘的生命故事。地點發生在台北烏來,新竹尖石鄉、小村內灣和小鎮竹東,隨著主角的腳步,也來到了基隆海港邊的酒店。透過懷湘的故事,看見泰雅族傳統的規範如何受到外來文化與經濟活動的影響與改變。
懷湘一生渴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園而不可得;在不斷遷徙的環境裡,哪裡才是她能夠「思念」與「回歸」的家鄉?
作者簡介:里慕伊.阿紀(Rimuy Aki)
漢名曾修媚。一九六二年生,泰雅族新竹縣尖石鄉葛拉拜(Klapay)部落人。
從事學前教育十餘年,曾任幼稚園園長。目前於北縣小學擔任泰雅族語教師,以及泰雅族語配音員。
寫作種類有學前教育專文、青少年心靈成長專文、生活散文、小說。
曾獲一九九五年第一屆山海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二〇〇〇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小說組第三名、二〇〇一年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獎第三名、二〇〇七年山海文學獎小說組佳作。
著作有《山野笛聲》、《彩虹橋的審判》、《山櫻花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