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足球,飛吧:專業管理、有效推廣、國際交流。
「委員,您懂足球嗎?」這是拓飛足球雜誌的兩位年輕朋友,今天來世芳辦公室採訪問的第一個問題。世芳用2009年還沒接下高雄世運執行總監,就先飛到美國,向當時的世運總會主席Ron Froehlich表明:我們一定會做好。最後,世運成功了。
如何讓台灣足球起飛?世芳向兩位年輕朋友、也向各位關心台灣足球的朋友分享三個大方向:
第一、 專業管理。世芳過去的行政歷練,培養出管理專業。管理,需要設定目標,「照起工做」,然後再來檢討。偏偏,目前連甚麼時候辦甚麼比賽,都不一定如期舉行,怎麼檢討呢?因此,台灣足球界需要一位專業管理者。
第二、 有效推廣。為什麼去年對伊拉克可以吸引破萬球迷入場,而上禮拜對柬埔寨卻只有三千多名球迷?沒有行銷,就連賽前記者會都會辦在週日下午五點半後⋯這也是沒有照起工的例子。
第三、 國際交流。台灣足球要提升,球員一定要多走出去,鄰近的日本、韓國,甚至歐洲,都是選項。多交流、多競爭,才能整體提升。
世芳認為,台灣的足球,不斷在進步,但是進步的速度與幅度,彷彿牛車,反觀世界各國卻開著超跑。除了上述三個方向,相關協會的財務,也應公開透明。
世芳不是球員出身,所以「不懂」足球;因為「不懂」,才沒包袱。
世芳是熱情的球迷,所以「不捨」足球;因為「不捨」,才更投入。
我們一起努力!台灣足球,加油!
Trophy Network 拓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TrophyNetwork/?fref=t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為什麼 要設定目標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在死神面前,有一些人比你我更加脆弱
疫苗開打以來的這段期間,特權插隊、順序一再調整、類別定義模糊的亂象層出不窮,誰應該先打?誰應該後打?挑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該怎麼處理攸關生命安全的疫苗施打順序?#保護在死神面前最脆弱的同胞?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首先,到上週五為止(6/11),COVID-19在台灣已經造成385人死亡,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06人,占了全部死亡數的八成(79.5%)。65~74歲的確診死亡率是6.62%,75歲以上的確診死亡率,更是高達20.12%。
毫無疑問,疫苗應該 #優先施打高死亡率的年齡層以及 #醫療衛生工作者,這個原則,在WHO的指引表述的相當清楚。
2020年9月14日WHO 發布的「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组『用於分配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和確定疫苗接種優先次序的價值觀框架』」( https://reurl.cc/noZvKd )中列了幾個原則,在人類福祉的原則中,第一項就是「减少 COVID-19 大流行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負擔」。
據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於端傳媒一文:「劉紹華: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 https://reurl.cc/vqmzOe ):「依據首要設定目標「#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疫苗施打的優先族群無疑即是「死亡或重病」高風險者,如老人和感染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療人員。」
再看2020年10月20日WHO發布的「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組在供應有限背景下優先使用COVID-19疫苗路線圖」( https://reurl.cc/vqke9L ),也在社區傳播的環境下,將「傳播風險高至極高的衛生工作者」和「基於年齡的風險界定的老年人」,列在第一階段(疫苗供給有限,供應總人口1-10%)的優先施打者。而在疫苗供應量達總人口11-20%時,則進一步納入其他老年人、因身體或社會因素重症和死亡風險明顯較高的群體、參與接種的衛生工作者等類型。
在已經進入社區傳播的區域,不論是英國、日本、南韓,根據不同的在地參數所推算出的模型,高齡者、高齡者的照顧者、醫療衛生工作者都是在最優先的幾個順位。
那台灣的優先施打順位呢,可說是獨步全球。
除了醫護、急救人員(救護、消防、警察)、照護機構及人員,還有許多群體,排在年長者的前面。
指揮中心(6/9)最新公布的順位, 直接畫重點,#75歲以上長者,排序第6。
第一類:醫事人員
沒問題,很明確。
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昨天指揮中心說,第二類下已造冊人數,已經達到16.2萬人。在這之中,「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到底包含哪些機關?各有多少人?那些層級以上才算是「重要官員」,至今外界一無所知。
今天副指揮官陳宗彥說,中央重要官員3300多人,包括總統府、中央部會、指揮中心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地方重要官員4100多人。
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接觸人員。包含國籍航空機組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館、港埠作業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第四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第五類:機構、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及洗腎者。
多在各國最優先順位的照顧者,竟然排到了第五類。更不要說,有沒有包含占台灣家庭照護者六成數量的家事移工,猶未可知。
第六類:75歲以上長者。
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
這些排序屢經調整,原理原則為何?有沒有模型評估?不清楚。
為什麼65歲至74歲的長者不見了?為什麼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不見了?沒有解釋。
特定人員順位往前不是不行,但一定有明確原因、具體範圍、清楚造冊,特別是屢屢引起爭議的第二類,否則如何以昭公信?
誠如林達檢察官所言( https://reurl.cc/yEm9Ml ) :「中央所訂優先類別看似明確,實則充滿灰色地帶,加上造冊程序闕漏,等於倉門洞開。前面優先類別若持續「放寬定義」,不斷「自我膨脹」,不同行業階層相互嫉妒仇視,老年優先施打年齡持續「調高」,如此不公,恐將造成民間嚴重撕裂,未來要如何重新團結?」
每一個國家的疫苗優先施打順序,有其社會疫情狀況與本地的背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原理原則要清楚,分類造冊要明確。
請指揮中心在擬定疫苗整體政策時,千萬別忘了疫苗對 #轉重症群死亡 的保護效用,盡快將脆弱的長者族群順位上移,特別是7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保護讓生命脆弱性高的國民。
畢竟在死神面前,他們比我們更脆弱。
為什麼 要設定目標 在 站長路可 - 網路創業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Facebook 八卦
關於 撞牆期 的小秘密
今天因為工作的關係,
要幫一個跑步選手拍一些東西,
(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攝影師,
但只要會行銷,就算不是很會拍,還是可以賣)
有一個片段要講「撞牆期」這件事,
因為長跑選手在跑步過程中,
都會有一段特別想放棄的時間,就是所謂的撞牆期。
每個人對於撞牆期的感受會有點不一樣,
有些人會感到腳上綁了厚重的枷鎖,
有些人會充滿負面想法,
也有些人會看到自己的床彷彿幻覺出現在眼前,
想著自己為什麼要出來跑,而不是在床上睡覺...
跑步選手說,撞牆期通常發生在總長2/3的地方,
例如全馬42公里,那多數人會在28公里左右撞牆,
半馬21公里,多數人則是在14公里左右撞牆,
都是發生在 2/3 的地方。
這代表什麼?
代表大腦會依據設定的目標決定撞牆的時段,
撞牆期是一個動態事件,
不是一個絕對的事件,
不是完全被體力、跑步的里程所決定的。
撞牆的關鍵,其實是大腦。
這也很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遇到小問題就開始抱怨,
有些人則是可以把遇到的問題,都當做是必經的修煉。
因為設定目標的不同,
會對你的忍耐力有所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設定目標,
寫下來,唸出來。
(方法我前幾天有寫)
然後,跑步選手也有提供一個對付撞牆期的口訣:
「凝視痛苦,痛苦就會消失」
他說,他就是靠這個方法征戰大小比賽,
在28歲的年紀,仍然可以跑贏年輕小伙子,
持續突破成績,拿下一座座冠軍。
當你可以不帶評價地去觀察自己的痛苦,
你就會看到那些痛苦升起,然後又自己消失。
或許痛苦,本來就是空的。
「凝視痛苦,痛苦就會消失」
下次撞牆的時候,念個口訣吧。
為什麼 要設定目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有些更積極努力的人,甚至於因為太渴望成功,所以會刻意找一些成功學啊、提升自信啊、自我激勵,這樣的課程來上。
這些課程也確實給我們一些乾貨,比如說他們會教你「十二個成功致富的條件」、「邁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類似像這樣子的部分喔。
無論是什麼樣的條件和步驟,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手式,那就是要「設定目標」。
只要稍微有點社會歷練的人,一定就會知道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目標,我們才能夠前進的有方向和有規畫,做起事來也才會更起勁、更有動力。
所以廣泛來說,這個觀念很好、也很正確,但你一定不知道,關於「目標激勵」其實有一件很弔詭的事;那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得越大,你反而越容易掉坑,離你要的成功會越來越遠。
那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關於「目標激勵」的方法,最有力的實驗支持,是在1953年,有一個很著名的叫做「耶魯目標研究」。
當年的研究人員,訪問所有耶魯大學即將畢業的大四的學生,問他們有沒有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如果有明確目標的人,研究人員就把他們記錄下來。
過了二十年之後喔,這些研究人員再去調查同一批的受訪者,發現之前有寫下人生目標,那3%的學生,在這二十年來累積的個人財富;會比其他那些沒有寫下目標、沒有目標的97%的另外的學生,他們的總財富會來得多很多。
你聽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這樣的結果好激勵、好鼓舞人心啊!
事實上呢,在2007年之前的勵志類的書籍,或者是各種跟「激勵」相關的研討會上面;你都還會經常聽到有老師引用這個案例,來說明「目標設定」的力量。
相信聰明的你,你已經聽出關鍵了,沒有錯啊!這個研究只在2007年之前有效。
這是因為喔,在2007年的時候,《高速企業》這個雜誌的一位作家,叫「羅倫斯・塔巴克」。
他想追蹤《耶魯研究》的始末,所以聯絡了幾位引用過《耶魯研究》的作家;還有呢1953年,當時耶魯大學的秘書,以及想要探討這個研究,是否真實發生過的研究人員,一起來做一個共同調查。
結果啊!不調查沒事,一經刻意的揪團追查之後,卻發現當年參與這個實驗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任何證據來證明,曾經進行過《耶魯研究》。
所以呢,塔巴克推論,這個激勵人心的研究,事實上是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聞。也就是說喔,塔巴克的調查,結果發現什麼鬼影子都沒有找到。
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勵志大師,只會提出《耶魯研究》來佐證他們的論點;卻沒有人想過要去求證,這個研究是否真正存在。
所以導致長久以來,社會大眾跟商業界,都對於現代心理學,這個「激勵實驗」深信不疑。
那你會不會覺得塔巴克很無聊、很解氣喔,沒事幹嘛戳破大家的美夢,幹嘛管《耶魯研究》是真的還假的,反正只要能夠讓人成功不就好了,不是嗎?
我來說個故事喔,你馬上可能就會意會到我的意思。
你想像有一個彈跳能力非常出色,很嚮往要去打NBA的19歲男孩。他目標設定,立志要成為第二個NBA的球星「柯比.布來恩」。
於是他才參加他們的籃球校隊,就會要求自己,必須跟柯比.布萊恩在19歲的時候一模一樣,一出場就技驚全場。
但是呢,他空有遠大的目標,卻沒想到在基本功不足的狀況底下,一上場就被打趴,落得很挫敗的下場,於是呢,這一輩子因為這樣的挫折感,遠離了球場。
其實這就是「盲信」的結果,只會設定目標,沒有能夠把所有的主、客觀因素,都設想周延,矇著眼睛往前衝,結果讓人直接送死的「目標繆誤」。
如果你聽到這裡喔,有一種背脊發涼,往事歷歷在目,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空轉,就是因為掉進「設定目標」然後「不斷失敗」的「目標繆誤」裡。聽到這裡呢,你其實不用太擔心,你還是很有機會翻盤的。
接下來呢,我要提供給你,哈佛大學的艾倫・南格,所做過的一個經典研究。不過我要先聲明喔,像這種明確找得到研究人員、有人掛名負責的實驗,它就跟耶魯研究是不一樣的,這絕對是真實可靠、有指標意義、有據可查的。
艾倫.南格的研究呢,主要的場域是發生在療養機構。他帶了很多那種小盆栽到療養院,發給所有的病友,並且呢,把這些院友一分為二,一組是實驗組,另外一組就是對照組。
其中的差別是,當他們發小盆栽給「實驗組的院友」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叮嚀他們,要「親自」好好的照顧這個盆栽;並且發給「對照組院友」小盆栽的時候,跟他們說「院方」會負責照顧這些(盆栽)你不用管。
就這樣的一個小差別,六個月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對照組」裡面呢,也就是「沒有要照顧盆栽」的這些院友,有30%的人死亡;而「獲淮照顧盆栽」的實驗組,這一組裡面,只有15%的院友過世。
這也就說明了,「照顧盆栽」雖然是一個很微小的掌控感,但是它卻足以讓這些院友,變得比較快樂、健康、活躍,比較不容易死亡。
更讓人振奮的是,當艾倫.南格發表這樣的實驗研究的結果,他也帶動了其他領域,投入類似的實驗。
結果各方研究人員發現,不管在教育、職場、健康、關係、飲食…這些領域,都再次印證了艾倫.南格的結論。
那就是沒有掌控感的人,也會相對的沒有成就感,身心方面會比較不健康,容易死亡。
換句話說喔,即使只有一點點,那怕只有「照顧盆栽」,這樣的小小的掌控感,就能夠讓人更有自信、快樂、活得更好。
那麼,如果我們依著艾倫.南格的實驗結果,我們回頭來看;當你陷入了「目標繆誤」這個死循環的時候,請先讓自己得到一點點的掌控感、成就感,先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再往下走!
就像前面提到的19歲男孩,如果他一剛開始設定的目標,不是以柯比.布來恩為標準;而是「我只要在這場球賽,投進一球就好!」。
那這樣的期待,相信他就不會被巨大的挫折感打敗,持續能夠在球場上活躍下去。
這也像是我在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
無論你的目標再好、再大,要是你在抵達終點之前,你就先掛點;那你想想看,再大、再好的目標都沒有意義,不是嗎?
所以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目標切小、切碎,讓自己往前走的每一個小碎步,都像呼吸一樣的簡單,就能夠漸漸的找回,讓你活下去的掌控感。
有一句成語我很喜歡,叫做「日拱一卒」。
在東方的象棋裡面,這個「卒」啊,它不像「車」、「馬」這些棋子,一次呢可以走很多步,或者是有特殊的步法。
它一次就只能走一步,而且表面上看起作用還不大,但別忘了,它前進的方向,始終是「前方」。
這也是我一直很喜歡「日拱一卒」,這句成語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設定目標」,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重點你要像一顆卒子一樣,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才是更務實、為你想要的成功買保險的方法。
其實就像「一天聽一點」的精神一樣,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所以千萬別小看「小目標」跟「一點點」的力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同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果今天內容提到的【時間駕訓班】;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6DU2v30QoA/hqdefault.jpg)
為什麼 要設定目標 在 Ryan Wu Youtube 的評價
#原則 #瑞達利歐 #成功
快速增加動力的3個方法(別的影片沒講過的,其中第3個方法,不僅快速,更是最容易持續維持動力的方式。)
https://youtu.be/u_YUf9Zl_QE
2019不要設定目標 → 比目標設定更有效的方法
https://youtu.be/8VyDdiOq5Jg
時間管理的終極秘訣,一條公式搞定時間管理!
https://youtu.be/DmuhxxIrJH0
商業合作 realryanwu@gmail.com
Inspired by GaryVee, Tim Ferriss, Elon Musk, Jeff Bezos, Russell Bruns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Xbd1-DY0V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