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永遠是最貴的】
大概是很久以前,公司同事就說「XX盒子」很好用,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隨選各種頻道,就不需要被第四台綁架,更不用被無數廣告洗版,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只是不太清楚盒子背後的操作,就是侵害創作人心血最大的元兇。
離職後,我轉身成為自由工作者,最痛恨的就是文章、圖片被盜。這也是為何近些年沒有寫旅遊攻略的原因。部落客們說:「圖片要壓字,文字中要塞隱藏碼,這樣才不會被可惡偷仔全文搬走。」我心想,只不過是分享旅遊,搞的像是保密防諜大作戰,何必如此心累呢?
不過,寫一篇旅遊文簡單嗎?一點都不簡單。首先光整理照片需要花數小時,修照片需要花一小時,查詢及整理資料需要半天,真正寫完一篇完整遊記攻略大約兩到三天,更不用說完整的行程攻略遊記,而且隨時要注意搜尋引擎優化的順序,文章排列流暢度與方便性。
過去,為什麼會動力寫旅遊部落格?第一,除了是想記錄國外旅程外,第二就是發現某些國家的旅遊資訊太少。
我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只能看英文網站外,不然就是在分崩離析的各家論壇拼湊出自己想要的資料。曾很興奮終於找到一篇中文遊記,但仔細發現其實這是十年前的資訊,參考價值零。
心想,不能讓這樣的痛苦延續在其他人身上,就花了大把的時間寫資訊文,旅人的精神就是分享給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分享,絕對是免費的!!不過當我看某些網站直接將自己未授權的文章大拉拉刊登在他的網站,或著把我的文字改成他的文章,然後衝高了流量。唉!說實在,我不憤怒,只是嘆息。
閱讀者根本不會分辨文字的主人是誰,只是傷害了創作者本身而已,如果我一直活在被害者角色,也就失去創作的意義。
前幾天看到閱讀人分享一篇創作者圖文,一個似繪顏常在IG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也有在販售。收到一個網友私訊請他幫忙畫一張,但卻不想付錢,該網友認為「不就是隨手幫忙畫一張嗎?反正你平常都在畫畫不是嗎?」這樣的心態或許就是「XX盒子」使用者的心態,當拿免費習慣了,一旦要付費就變成了另外一張嘴臉。
偶爾我會跟身邊人分享台灣創作的困境,為何國外的藝術家比較容易生存?因為真的買單者眾多,不管是街頭創作還是藝術分享,都可以得到普遍大眾的支持,一歐、兩歐看似不多,但一整天下來可能也有五十多歐,莫約兩三千台幣。反觀價值比重衡量的台灣,眾多人寧可能拿錢去買東西吃,也不會想去買藝術或是一本書。
不想再說:「請支持創作者人這種話!」畢竟情緒勒索一個不想為創作者付出的人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可以,善待創作者,不要認為文字是免費的,圖畫是免費的,你在免費閱讀的背後,都是創作者花了數年去製造的結晶。
多幫創作者點個讚,留言支持,或著耐著性子看完15秒的廣告影片。你不需要真的付出錢,創作者也可以靠著合作機制生存下去,寫出更多精彩優秀的文章,提供給你更好的知識服務。
勿以惡小而為之,創作者的善良都是有底線的。
另外,你可以選擇免費,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對你免費。
免費是永遠最貴的,因為背後永遠有你看不到的細節存在。
本篇沒有要批判「盒子」使用者。有些閱聽眾者並不會知道這樣不好,就像讀者看到盜版網站的文章,你不能怪讀者。但明白盒子的背後意義的人,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其他商業模式。
XX盒子的運作模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277620268260&id=538523259
✈ 菲律賓 宿霧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我會謝謝你買一本書的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2的網紅Hsu Mel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什麼感覺下班做了很多事,花了很多時間經營IG,但流量、互動等等還是冷清清,很可能你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你浪費時間、精神還是沒賺到錢。 ☛ [免費電子書]六步驟,50天內讓你IG成長到『1000真實粉絲』:http://bit.ly/igsecret50plan ☛FB私密社團傳送門:https:...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Facebook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Hsu Melo Youtube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Hsu Melo Youtube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請問] IG隱藏按讚數- 看板as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IG隱藏讚數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IG隱藏讚數PTT】資訊整理& instagram按讚隱藏相關消息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ig隱藏讚數】IG讚數重大更新-閒聊板|Dcard +1 | 健康跟著走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YouTube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評價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八卦
[帶一條內褲出國](個人拙見)
週末夜,我的一位好友約我去看戲。
我原先有班所以忍痛拒絕了她的邀請,沒想到竟突然被抓飛了一個長班,整個禮拜的班表大變動,變成剛好是她約我的那天早上降落的航班,所以又臨時和她說可以去了。
我們提早一個小時到影城周遭吃飯。
剛點完菜,才落座,友人就問我:「你們那個抓飛的機制是怎樣啊?為什麼原本這天不行?被抓飛以後又變可以了?而且妳說妳被抓飛長班,意思是說妳突然就要去飛個好幾天,那妳原本後面的班怎麼辦?妳這樣不是每次待命都要帶好所有東西嗎?因為妳根本不知道會去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冬天夏天衣服都要準備吧?」
「我們的班表裡面會有一種班叫做待命,」我解釋道:「不一定每個月會有,但很少有一整個月一個待命都沒有的。被排到了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有人請假或是種種不可抗力的因素不能來上班,就要去代飛。可是待命有區間,一次基本三小時。你可以從這個區間去推斷出可能會被抓飛什麼班,來看你要準備什麼東西,但我就是帶一條內褲就去了,反正什麼沒有,到當地再買就好。」
雖然說是說只帶一條內褲,但由於我是個素顏無法出門的做作女子,所以我的化妝包都是隨身攜帶的。放在公司的大行李箱裡,也有基本的卸粧保養品,衣服就穿當天穿去上班的衣服就好,反正到了飯店以後,裸體待在房間裡也沒人管得著啊。
「那妳被抓了一個長班,妳原本後面的班怎麼辦?」友人又問。
「當然就是隔天待命的衰鬼去幫我飛啊。所以我們每天都會排大量的人力待命,因為一個人請假、再抓一個人,後面就會有無限的坑要補,而且一天請假的人又不會只有一個。」我答。
「好好喔,妳真的過著好夢幻的生活,可以突然就飛出國好多天,不像我整天都坐在辦公室面對電腦。」友人露出欣羨的眼神。
「才不好好嗎!」我假裝氣憤故意大聲回話:「妳知道那種突然被一聲廣播,就要到外地幾天的心情有多差嗎,可能原先排定的事情都要重新排過。而且我們正常一般人在外面待了一整天,晚點就會做好心理準備期待要回家了,沒想到突然家就變成在好幾千公里遠的地方,那種心理調適我到現在飛六年多了還是緩不過來。」
「是嗎?我還以為可以這樣常常出國很好。其實我有想過要換工作,可是我研究所念的是人資,我現在的工作也是人資,我的履歷經驗都累積在這塊了。如果我想換個可以到處走、到處看的工作,像是行銷啊、公關、業務之類的話,好像我之前累積的都白費了,而且我現在也要三十歲了,感覺不能再隨便換工作。」友人道,口氣裡滿是對工作現實的無奈。
「欸我想跟妳分享一句話。」說完,我拿出手機,打開我的evernote,把我之前覺得很棒所以記下的一句話拿給她看。
友人接過我的手機看完,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那是股神巴菲特說的一句話:「為了打造亮眼履歷而工作,就像把性生活存起來留到老的時候用一樣。」
我伸手接回友人遞過來的手機,邊道:「我倒覺得妳要是想換工作,現在趕快換。說不定妳會比較喜歡、說不定妳不會。可是妳沒有去做過,妳就永遠不會知道。就像妳很羨慕我可以一下就突然到不同國家了,可是其實大部分的空姐都不喜歡這種感覺。」
我們時常用「看一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來隱喻一個人是樂觀還是悲觀。
樂觀的人看這半杯水,會說:「太好了,這杯水是半滿的。」
悲觀的人看這半杯水,會說:「糟糕了,這杯水是半空的。」
如果人人都是半杯水,當我們看著別人的時候,看到的是半滿;看著自己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半空。
尤其現在網路社群文化全面攻佔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經由社交平台看見的,往往是大家幾經修飾的內容:美肌過後的照片、大餐、旅遊⋯⋯。即使和朋友相聚,大家其實各自都在滑各自的手機,但在聚會最後,卻要合照一張笑容燦爛,並配上「今天好開心」的文字內容。
我們對於真正的快樂、真實的美好,有了偏頗謬誤的印象,引伸出來,使我們在看人看事的時候,都疏於去探討背後的意義,僅貪圖瞬間的歡快與矯飾的表象。
十八歲初嚐情愛滋味以後,如果不計較實際交往的內容,我一直都算是在戀愛方面順風順水的人。雖然我的戀愛時程並不長命,最短三個月、最長三年,但我在男友和男友間的縫隙並不像我的雙峰之間那般開闊,頂多半年就可以交到新男友。
可是二十六歲以後,這種好運氣嘎然而止。我儘管有遇見一些情投意合的對象,但都與我有緣無份,連「交往」的規格都稱不上。
我以前使用facebook的頻率比instagram大得多。後來instagram逐漸成為台灣社群網站主流以後,我也開始把時間花在滑IG上,更開始致力於學會「如何用一張照片說故事」,強調意境與構圖。而不是一出門遊玩就狂拍一堆照片,任何鼻屎大的狀態都可以發五張照片搭配,為了要讓人明確體驗到我的人生有多豐富。
這時候,我在無意中發現了我的一位昔日好友,居然一躍變成IG網紅女神。除了因為她本人真的是個身材極好的美女以外,她的照片的確也別有韻味,不是爆乳濃妝自拍討拍說晚安的那種。
但當我看見她的美照和她帥氣的男友,以及她IG的follower人數,是同時也有在經營粉絲頁的我的好幾百倍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竟是嫉妒。
面對從前要好的友人,而且從來也沒吵過架什麼的,只是出社會之後生活環境不同就自然淡了情誼的人,我竟然給不出一絲祝福,心底瞬間滿滿的塞滿不屑與憤恨。
為什麼,我們以前明明是「平行」的,現在她卻比我好上那麼多?為什麼我沒有她的幸福?我明明條件也不差啊!為什麼她可以擁有這一切我卻沒有?
我心裡被這種強烈的負面情緒塞滿,卻無處宣洩。因為誰會喜歡一個這樣心理不平衡的女子?
我只得隱藏起這種情緒。可是又想獲得一時的緩解,就算是一點點都好,所以我開始有意無意地和我們的共同友人打探她的消息,想知道有沒有任何一點點她的「八卦」、她不好的地方,比如說她有去整形,或其實她男友另有小三⋯⋯之類的這種缺陷。
結果,沒有。
我竟然沒有聽見任何朋友說出任何對她不利的言語,頂多就是和前男友怎麼分手的?怎麼找到現在的工作的?這種無傷大雅的人生經歷。
我一方面在心裡討厭她、一方面又要消費她現在的名氣,到處跟別人說我認識她、一方面模仿她,逼朋友去學攝影幫我拍出跟她一樣漂亮的照片、一方面整天滑她IG滑到無可自拔。
我變得非常扭曲。在外又要維持「正常」的形象,但心裡其實是極度的自戀驕傲與自我厭惡在打架。
那段時間算是我的黑暗期,我幾乎沒有寫文章,因為心理不快樂所以什麼鬼都寫不出來(弔詭的是我在談戀愛每天很開心的時候也通常寫不出文章)。我一樣工作、一樣會因為如果有人吹捧我是空姐而暗爽一下,可是我其實要被自己無可救藥的嫉妒給折磨死了,而我當時在心裡揣測的唯一解答,竟是要交個比她男友更高更帥的男友,和成為一個比她更火的網美。
我那段時間火力全開的約會,認識新男人、一出門就拍兩百張照片,一張張慢慢挑哪張最好,再花半小時以上大修一番以後才上傳、考慮要不要乾脆去隆乳,因為宅男們好像都有奶便是娘。
我做了很多事情,想讓自已變得跟她一樣、甚至比她更強,居然一點用都沒有,而且還因為太久沒有發文,粉絲頁的粉絲還默默流失哈哈哈哈哈。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打開她的facebook看一下,變態如我,當然又是無止無盡的滑滑滑。
滑了約半年的份量,一則沒有華麗美照的樸素貼文,吸引了我所有目光。
她居然分享了我粉絲頁的文章,說她看到流淚了。
羞恥心在我的眼神接觸到那則貼文的剎那,終於甦醒,如一滴滾燙的熱液滴上心頭,痛覺擴散,我才發覺為什麼我要一直去算計渴望自己沒有的寶藏,卻不好好珍惜自己已然擁有的幸運?
我沒有渾然天成的身材與美貌、沒有又高又帥的男友,可是我有對文字天生敏銳的邏輯能力;而且因為不用約會,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創作;我有愛我的家人朋友等著我去愛惜,而我竟把一個分享我文章的昔日好友當成假想敵,我到底在幹什麼?
從那時開始,我就慢慢戒掉滑手機這件事,重拾書本,大量閱讀;練習冥想靜坐,沈澱靜心;學習看任何事情「半滿」的那一面,包括自己;慢慢體會不需要去渴求什麼,因為已經擁有最好的東西。
網路的發展,造成現代成為輝煌的「眼球時代」,任何能一秒吸睛的東西理所當然成為主流價值。美女、美景、美酒、美包、美鞋、美妝、美胸⋯⋯美好的事物能讓按讚數飆升,也病態的讓我們的自尊心搭電梯上升。
二十四小時重複播放的新聞、追隨網路風向的匿名群眾文化、過度爆炸又過度包裝的資訊,把我們的生活填充地沒有空隙,我們沒有機會喘口氣,更沒精力思考了。
世界太快,我們都忘記了真正美麗的事物,背後都經過了多少努力的堆疊。
即使有人很幸運,天生擁有這個世道最在乎的事物,不論是家世、財富,或是才能,但凡是無法甘心沈澱的,終會被時代的潮流推擠,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而已。
在我就業以前,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算是小小的「美女」。週遭的人會因為我的長相,對我比一般人好上三分。
但我進來了這個以外貌條件為首要取捨的工作環境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叫做「井底」,而我不過是個青蛙族的公主而已。
在這成千上萬經過層層甄選的女子之中,我不過中庸之姿;而有的女孩子,不單生得好看,穿著打扮品味更是一絕,光是這個人存在一個空間裡,就能讓整體氛圍變得不一樣。
看著同事們一個包接著一個包的買,或是一個孩子接著一個孩子的生。我也曾經迷失過,很想變得跟她們一樣。
日本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小姐在其著作《自戀病》一書中寫道:「人藉著比較而了解自己欠缺什麼。」
經過這一波波的衝擊、「比較」,我的心眼就像河床淤積般越積越小。
在壅塞中沈浮、即將滅頂的我,才終於開始思考:我所欠缺的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嗎?
我所擁有的難道不能成為別人所欠缺的嗎?
我所擁有的又是什麼?
據我自己觀察,人在面對自己的「欠缺」時,有三種層次的情緒:一是欣賞,二是羨慕,三是嫉妒。
當我們能欣賞別人的時候,表示自己雖然沒有這項所欣賞的事物或特質,但因為對自己已經很滿足,所以不會對於這項長在別人身上的美好感到渴求、匱乏、失落。能真誠的讚美及分享,卻不見得一定要擁有這項事物或特質。
當我們羨慕別人的時候,表示經由比較過後的匱乏感多了一點,卻有自知之明,自己或許難以擁有這樣事物或特質;但更好的情況是這成為激勵自己的一個誘因,進而踏出步伐走向未知之路。
當我們嫉妒別人的時候,表示自身已經嚴重失衡,把自己和他人放在齊頭式的起跑點上比較一切,沒有真正的關懷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到無法自處,靈魂被綁縛在深深的自戀與自卑當中,無法平衡。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半杯水。
我們缺少很多東西,也同時擁有很多東西。
當你發現自己有「嫉妒」的情緒時,試著不要想辦法拼命填補那個空洞,而是跳脫出來,環伺四周,看看那些已然在身邊的群山峻嶺,找到入口往上爬。這麼做會比填完洞穴,再開始造山去超越別人要容易得多吧。
我依舊是個長相平庸的空姐,花不了幾個月薪水去買包包,也沒有膽量去「鮑鮑換包包」;我的月經每個月都很準時報到;我沒有絕佳的品味及穿搭技巧;我沒有精力去尋找厲害的餐廳及景點拍照。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我依舊做著很慢很慢的事。
我閱讀、寫作、思考,即使現在看「字」的人已經很少,很多人都勸我純文字已經沒有搞頭,要美照、要影片、要直播才能吸引目光。
但我終於明白,與其去填補那個人人稱羨的洞穴,不如提起腳跟去冒險。
在爬山的過程中,我看別人的心態,漸漸由嫉妒,淡化成羨慕,後來總算能發自內心讚嘆欣賞。
就算當我發現自己內心有擁擠的感覺時,我也能很快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我所欠缺的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嗎?
我所擁有的難道不能成為別人所欠缺的嗎?
我所擁有的又是什麼?
仔細檢驗過後,便能很快重整旗鼓往前行去,不再猶豫。
而且,搞不好,我爬的那座是喜馬拉雅山啊。
生命不會因為我的心床淤積而停止奔流;航班也不會因為我只帶了內褲一條就改天再飛。
我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更堅定地。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八卦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
這是我在敦南誠品買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本感傷的書。對這本書好奇,因為我本身特別喜歡看心理學的書,一方面在看遍了所有憂鬱症的書之後,想要了解還有什麼對憂鬱症的特別觀點,讓它成為暢銷書。
.
#書名
首先,他的名字很特別《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有些詼諧、帶點趣味,比起大多心理學正經八百的書名,讓人親近許多,也多了一份共鳴,對!就是這樣,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點個鼎泰豐的蝦仁炒飯,頓時就開心不少。
.
#名人加持
37萬本是銷售量非常驚人的,看到有「BTS防彈少年團」的推薦,立刻就連想它是不是有名人加持的緣故,讓這本書大賣呢?僅是這麼膚淺的理由嗎?名人那麼多,也不是每個名人的書就會賣,其中的KnowHow讓我決定把這本書帶回家。
.
#非專家的理論與研究
大多數心理學的書,都是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諮商師所寫,充滿了個案跟研究資料,
「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好。沒錯,告訴你、教導你、改變你,這種你應該要怎樣改變的書,說真的,只會讓病人更充滿挫折。電視劇《想見你》當中,陳韻如說:「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甚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為甚麼?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望中的樣子???」
.
而《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她是由一位「輕鬱症」女孩訴說自己的憂鬱症的感受,而這樣的不安、煩惱被如實的寫下來,閱讀者會好像看到自己被寫下來一樣,一種原來你也是這樣,其實我也是的認同感。
.
憂鬱症最需要的就是 #同理 與 #傾聽,過度加油打氣都是莫名負擔。這本書看到最後,我覺得後勁很強,那些在中心說不出的思緒,被有條理的整理擺放,多了可以喘口氣的心靈空間。(最後有點想哭,不知道為什麼)
.
以下是我做的5000字書摘,因為是這本書是對話形式,大多又是作者描述自己的症狀,跳來跳去,結構鬆散,所以書摘非常難寫(但我還是整理好了),趕快來讀吧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1. 展現內心的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衷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我也是我。
2.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3. 醫生:妳需要的是突破,如果想要從憂鬱和挫折的倉鼠輪中逃脫,建議妳不妨挑戰看看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情。
4. 醫生:因為妳的心中有一個理想的自己,所以才會對外表如此執著,妳把那個標準設定得太高,太狹隘了,例一如:「超過五十公斤就是失敗的人生!」像這樣。最重要的是要多方嘗試,發覺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觀察自己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是最舒滴的。一旦了解自己的喜好,也找到降低內心焦慮的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對自我的滿意度,就算有人指責妳,批評妳,也會變得可以欣然接受或者坦然拒絕。
5. 日常滿意度下滑的話,就會退回到最原始的欲望,也就是從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吃喝拉撒睡下手。但是靠吃獲得的滿足感不會維持太久,運動或計畫反而比較有助於提升自我滿意度,建議透過長期目標去克服。
6. 醫生:其實現在這樣也很好,小酌幾杯自然會失言,吃藥自然會有副作用,要是發現有副作用,都怪我們醫院就好。我:(聽到「現在這樣也很好」,不知為何突然好想哭,真是受不了自己。)
7. 妳現在與藝術家見面時,只會看自己欠缺的那一面,和其他人見面時也一是,總是把焦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不是嗎?如果試著改變這樣的觀一點,與藝術家見面時,不妨試想「這些藝術家應該心思很細膩,敏感,生活上可能會遇到諸多不便吧」,透過這樣改變觀點的方式去面對同樣情形自然會產生不同結果。我覺得現在的妳一直在亂套標準折磨無辜的自己。
8. 醫生:「平凡」也許是保護自己的一種說詞。
9. 我認為妳須要停止這種二分法思維,例如:自己特別或不特別,凡事並非只有好與壞的分別。
10. 我總覺得自己和那些人格格不入,因為我實在太一般,太普通,甚至就連一和一般人(與藝術無關的人)見面,也會有一種獨自站在孤島上的感覺,有點像是不屬於任何地方的浮游物。
11. 明明可以想成是其他原因,妳卻總是往最極端的方向去想,甚至用同樣「的標準套用在對方身上,等於是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論和誰做朋友,都沒有絕對的一條線,偶爾也可能會心有不滿。我希望妳可以分清楚對方的部分與全部,不能因為喜歡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接納,討厭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否定。盡量多去嘗試看看往不一樣的方向思考。
12. 醫生: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非黑即白。妳又把自己逼入了死角,然後逼自己只能選擇黑或白,要做朋友或不做朋友,非常要好或分道揚鑣,選擇爆炸或選擇隱忍。妳總是只給自己Yes或No這兩個選項,沒有任何中間值。
13. 醫生:現在的妳,彷彿把灰色定調成只有一種顏色,但其實灰色還可以細分成很多種灰色,光譜也可能是立體的,妳卻將她視為是一條線而已。我每次都會告訴自己「人是立體的」,你卻總是把人看成平面,我「所以才會光看某個人的特質就認定「他一定是這種人」,然後斷定,評價對方,最後再離開對方。
14. 醫生:這是增強認可慾的行為,當妳愈想要受人影響時,就會愈努力讓自己發揮影響力,當對方無動於衷時,妳就會加倍努力,最後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這同樣也是非常極端的行為,規範著自己的極限,「我一定要對那個人產生影響力,才表示對方真的愛我」,這種信念非常極端。
15. 每個人都有各種面向,幸福與不幸可以共存,凡事也都是一體兩面。其實從來都沒有人瞧不起我,是我最瞧不起自己。
16. 我希望和我一樣極端,老是抱怨自己被人瞧不起,總是讓關係破局的人可以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不幸就像一層油,漂浮在最上層,幸福則沉澱在最底層,值得慶幸的是,人生就像裝著這些幸福與不幸的桶子,這是最大的安慰與喜悅。
17. 「邊緣性人格障礙」:不論走到哪裡,都希望自己是全場的焦點。這種情況通常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更凸顯自己的魅力而故意穿裸露衣物或勤練肌肉,另一種則是認為自己如果無法成為全場焦點就會被其他人討厭,所以一直自責。
18. 其實恐懼感是只有妳自己知道某件事情時才會加劇。與其自己一個人承受痛苦,不如像現在這樣對某個人傾訴,說不定會更舒服。
19. 我好討厭被困在這種框架裡的自己,也好討厭遇見比我優秀的人就膽怯,比我自卑的人就充滿自信的自己。
20. 醫生:為了克服低自尊感,有些人會下意識地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把自己討厭的一面隱藏起來,只顯現出正好相反的一面。看似自尊心很強,但其實很容易心裡受傷。當這種症狀演變成誇大妄想時,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躁症,這是為了克服極度憂鬱的狀態而產生。
21. 我每天都只會反省自己,不會認可自己。每次看書閱讀的時候,只要發現自己欠缺,無知的部分,就會感到自責,難過。
22. 醫生:偽惡的概念,如果以工作為例,像妳就會覺得「公司根本不需要我」,但其實妳是公司裡不可或缺的人也不一定,諸一如此類的思考模式才屬於偽惡。假如你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緒裡,最後一妳的精神也會被情緒所支配
23. 醫生:妳也有一點藉由貶低自我來抬高他人的傾向,比方說拿自己和公司同事作比較,然後只看自己欠缺的部分,等於是稱讚別人的同時又責怪自己。
24. 於是我開始自責:「妳根本就沒那麼痛苦,少在那裡無病呻吟。」但是我又對此感到有冤難伸,所以會想要證明自己的狀態其實很糟。
25. 醫生:其實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裡感受一下孤獨也不錯。或許妳只是還沒有跌到谷底,就好比我們不慎落水,只要腳能踩到水裡的地面,就會感到比較安心一樣,至少能跺著地板浮出水面,但是如果不曉得水有多深,腳也一直踩不到地,恐懼感就一定可想而知。所以不如讓自己乾脆跌落谷底。也就是去感受比現在更大的挫折感和孤單感。
26. 果然問題還是出在自尊感,醫生說是因為我太貶低自己,所以才會一直想一要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獲得滿足,但那終究不是我對自己的滿足,自然會遇見瓶頸,而且很容易感到厭倦,然後又繼續尋找其他人的認同,最後,「某人喜歡我」這件事情本身就變得無法再滿足我。我喜歡的人要是不喜歡我,我會感到絕望,假如有個人深愛著我,我也同樣會感到絕望,因為不論如何我都在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最終,其實一直都是我在折磨自己。
27. 醫生說我對待伴侶太苛刻,也是出自於我的低自尊感,正因為我不夠愛自己,所以才會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那麼愛我,進而安排許多強度很高的實驗來測試對方的愛。就算我這樣你也愛我?這樣你也愛?儘管對方都願意接納,我也還是難以理解。假如對方真的選擇離我而去,我又會覺得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人會愛我的一切,然後獨自悲傷,痛苦,自我安慰。
28. 陽光和陰影其實是一體的事情,就如同幸福與不幸是共同體一樣,人生曲線是充滿流動性的,而且只要我不放棄,就能繼續維持生命,微笑和哭泣。
29. 我只想要毋庸置疑,輕鬆舒服地去愛與被愛。僅此而一已。正因為不知道方法,所以才會感到痛苦萬分。
30. 在我寫完最後一次的治療紀錄以後,遲遲寫不出尾聲的內容,思考了好久。也許是因為我一直想要證明自己已經好很多,或者想要寫出一些了不起的結語,甚至認為一本書的結尾本就該收得漂亮精采。但是寫到這裡,我依舊討厭反覆無常的自己,不停徘徊在憂鬱與幸福之間,也很難從中找到意義。
31. 最終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問題或解答,而是以期許收場。我希望自己可以愛人,也可以被愛;想找到不再讓自己受傷的方法;想過著「喜歡」多過於「討厭」的人生;想累積失敗的教訓,把目光轉往更好的方向;想將情感的波瀾視為人生的節奏,享受其中;想成為即使行走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仍能長時間駐足在偶遇的一束光前的那種人。總有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那種人。
32. 宛如毒藥的一句話—「加油!」
33. 不知從何時起,我發現自己會對「加油」「找回自信」,「不要畏縮」等這些勵志話語感到頭皮發麻。拜我這內向,容易沒自信的性格所賜,每次在學校,職場上都會遇見障礙,不論是分組討論還是上臺報告,開會等,都讓我厭惡至極。我以為這些經驗都會累積出心得,使我愈來愈能夠駕輕就熟,沒想到每一次都會讓我遇見一連串全新挑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主題,新的場所,不論怎麼突破,都像一場沒完沒了的遊戲,永遠沒有終點。
34. 有趣的是,這些話反而比較能對我起到安慰作用:「為什麼要強迫自己故作鎮定?」「幹麼要裝得一副很有自信」「緊張就緊張,沒有關係」,「不需要什麼加油。」用一個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來偽裝自己,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而且我很討厭裝得四不像、裝沒事的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比明明不勇敢卻要裝作一副很勇敢的樣子更顯笨拙的呢?
35. 每個人的第一次都不可能完美無瑕,也不需要這麼做,最終,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撫慰不完美的自己,不斷對自己信心喊話:「沒有關係,不需要特別加油也無所謂。」
36. 「加油」,「沒什麼好害怕的」,「多一點自信」,對於做不到的人來說,有時候這些話簡直就像毒藥,甚至是在傷口上撒鹽,就如同過去十年間所有自我成長類與散文類書籍都改用「安慰」取代「鞭策」一樣,我們不夠完美也沒關係,有點笨批也無所謂,不用加油也無妨。我今天可能會表現好,也可能表「現不好,這些都是人生中的經驗,沒有關係。
37. 每當過度的偏執朝我直撲而來,不滿,悲傷,厭煩,害怕壓抑著我的行為一時,我都會告訴自己:「妳須要轉移觀點。」我似乎已經看清一項事實:單方面勸自己得過且過,或者不斷找自己麻煩,都沒有辦法使自己感到心裡舒適;也領悟到當世上所有動機和嘗試都集中在我身上時,會帶來多大的麻煩和疲憊感。所以試著轉移觀點吧,把觀點從自己轉移至別人身上,從絕望轉移至希望,從舒適轉移至不便,從多數轉移至少數,從有用卻會使我憔悴的事物轉移至無用卻會使我變美麗的事物。-旦觀點轉移,就能窺見人生角落。觀點會影響你的行為,行為會改變妳一的人生。我領悟到一件事:能使我改變的,只有我看出去的無數件事物。另外,我也學習到一件事:人生的空缺,是由無數次的領悟填滿。
38. 也許人生就是一連串學習接納的過程,無論是接納還是放下,都不是人生某個特定時期拿出來的態度,而是一輩子都須要練習的課題。我必須先接納生性膽小的自己,才能接納同樣生性膽小卻在努力改進的對方。我對自己施加過度的自我檢視,而這也同樣會套用在對方身上,不停評價對方,用我的標準來束縛對方。
39. 我想要當個靠愛的力量使自己做出行動的人,和心動的人來往,感覺對的時候提筆寫作,然後聽著合適的音樂或看一部電影,如果在人生中無數次的空白裡全部塞入理性的力量,那麼,我應該也會失去我所擁有的力量和餘裕。因此,我想當個儘管缺乏理性,依舊充滿感性的人。我想要和志同道合,與我同類的朋友一起攜手向前。雖然我們無從判斷理性與感性的優劣之分,但是兩者的質感絕對是不一樣的。我更喜歡,也更能夠仔細去感受充滿愛與感性的質感。
40. 今天,我把臉書上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都刪掉了,因為我想要擦去一直貼在我前面的修飾語,雖然顯示不錯的學歷和工作背景有為我帶來短暫的優越感,但也帶來了不少自卑感,諸如:明明是文藝創作系畢業,寫作能力卻沒有很好;明明在出版社工作,卻不大太懂書等,一些對自我的批判與厭惡。但我也心知肚明,這些修飾語只會影響一個人的部分,不能代表其全部。
41. 在公司裡認識的人當中,有一名女同事最令我感到嫉妒(她很會畫圖,寫作,感性充沛,長得也漂亮討喜)她就是私立大學出身,慚愧的是,我竟然會想要靠那名職員的學歷來彌補我的自卑感。我內心想著:「原來她的學歷不怎麼樣嘛」用這種糟糕的思維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優越。
42. 雖然這些事情我用腦袋想都很清楚,但不免還是會感受到那些光憑修飾語就對我妄下評論的多數人眼光,而我自己同樣也難逃那樣的視線。當我發現令我嫉妒的人原來學歷比我差時的那份自我安慰感,當我聽聞原本不感興趣的人竟然是好學校畢業而突然對他刮目相看,以及在那些疏離感裡面不停自責的日子,我真心想要改變。
43. 與其只去在意自己未能改變的部分,不如把焦點放在已經有所改變的部分,對自己抱有希望。期待某天,多數人可以不用再靠那些修飾語也能對自己充滿自信,抬頭挺胸。
44. 瑞貝卡,索爾尼特(Rebecca Solnit)在其著作《塑遠的近旁》(The Faraway Nearby)中寫道:「同理心須要靠學習,再來還須要靠一些想像。」
45. 我們可以靠想像和學習創造出內在沒有的東西,同理心便是其中之一。想像並學習自己難以理解,難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是一種對他人的愛的表現,也是唯一可以不讓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種子乾枯衰竭的方法。然我可能無法百分之百體會對方的立場與處境,但至少要有一顆努力嘗試理解的心。
46. 不論是在觀賞韓劇或電影時,聽音樂或看照片時,聽著某人的故事或傾聽自己的故事時,我都很容易深有同感,宛如「刺點」(Punctum,意指反映出極度個人的經驗,以致引起情緒波動)一樣,沒頭沒腦地衝向我,那是一種既熟悉又厭倦的自覺。
47. 最終,好好過日子的方法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與人一起是一種利他之心,而這樣的心態也會救贖你的利己之心,因為是從自己開始,我們結束。因你願意與我一起而感動,因不能沒有最懂我的你和妳,所以選擇一起;一起誤會、一起分享、一起深有同感、一起疏遠、一起活在當下。我想,這也許是在充斥著黑暗的世界裡,唯一可以放心喘息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書摘也不一樣。希望有憂鬱症的朋友,可以看到作者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歡迎分享)
同場加映:《別再叫我加油,好嗎》: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1843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https://youtu.be/-g3WZnFaBoY
IG: mengchih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Hsu Melo Youtube 的評價
為什麼感覺下班做了很多事,花了很多時間經營IG,但流量、互動等等還是冷清清,很可能你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你浪費時間、精神還是沒賺到錢。
☛ [免費電子書]六步驟,50天內讓你IG成長到『1000真實粉絲』:http://bit.ly/igsecret50plan
☛FB私密社團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45031139379374/?ref=share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MeloHsu_channel
#IG個人簡介 #免費提升IG粉絲數量 #Instagram教學 #Instagram增粉 #Instagram個人簡介
--
💻2020年免費讓你IG每月成長1000粉絲的唯一方式:https://youtu.be/CTBKIIfrDTM
做直銷的人到底再隱瞞什麼?有什麼好不能講的?https://youtu.be/uojfzhhl2a0
最簡單暴力增粉術:https://youtu.be/8WgbQv7M1as
20幾歲一定要知道的事....:https://youtu.be/5oKGPTnoPZY
--
關注更多
☛我的IG(分享我即時得到的資訊):http://bit.ly/IG_secret101
☛粉專:https://bit.ly/igsecretxmeloshu
【留言區】也歡迎留言你想看的主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PpgSn0PQjU/hqdefault.jpg)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Hsu Melo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這五件事,其實我自己也都遇過,只是卡關我相信都會跟這幾點的某一點會有關,然後每一點其實也都超級重要!每一個都需要心態去轉變,當然一開始我也不會知道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包括現在一定也還是會,所以這些心態面的都是我也還在修煉的。
🧨 [免費電子書]六步驟,50天1000粉絲計劃:http://bit.ly/igsecret50plan
👨💻「三個步驟,手機創業:開始用你的興趣賺錢」:http://bit.ly/gigsecret101
Podcadst節目:https://bit.ly/MeloDiary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MeloHsu_channel
- 做直銷的人到底再隱瞞什麼?有什麼好不能講的?https://youtu.be/uojfzhhl2a0
- 2020年在INSTAGRAM增加更多粉絲的唯一方式:https://youtu.be/CTBKIIfrDTM
- 最簡單暴力增粉術:https://youtu.be/8WgbQv7M1as
- 20幾歲一定要知道的事....:https://youtu.be/5oKGPTnoPZY
--
最新網路行銷流量全攻略Traffic Secret(免費領取):https://bit.ly/melohsutrafficsecret
ConvertKit(我的電子郵件蒐集系統):https://bit.ly/melohsuconvertkit
最完整的網路行銷書籍Expert Secret(免費領取):https://bit.ly/melohsuExpertSecretfree
--
**加入神秘臉書社團**
https://bit.ly/39T5K6G
--
關注更多
☛我的IG(分享我即時得到的資訊):http://bit.ly/IG_secret101
☛粉專:https://bit.ly/igsecretxmeloshu
【留言區】也歡迎留言你想看的主題!
#Instagram經營 #直銷教學 #聯盟行銷 #Instagram行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CP0xw7_SI/hqdefault.jpg)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IG隱藏讚數 - 閒聊板 | Dcard 的八卦
2021年9月2日 — 其實這個功能好像也沒有什麼差別,有次很無聊去看看那些隱藏讚數的人的貼文,我也剛好很無聊…,算一算發現粉絲八千多,讚數5X,乾還是我太無聊了=_=, ... ... <看更多>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IG隱藏讚數PTT】資訊整理& instagram按讚隱藏相關消息 的八卦
IG隱藏讚數 PTT,如何在Instagram上照片,回應和隱藏讚數相關資訊| iPhoneTipSo,如何隱藏限時動態按 ... 既然掛上了FACEBOOK LIKE BUTTON的工具,還不能按讚不是很離譜? ... <看更多>
為什麼我的ig不能隱藏讚數 在 [請問] IG隱藏按讚數- 看板as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請問版友,
IG有功能是隱藏按讚數,
我搜尋過文章,可以在設定>隱私設定>貼文去調整,
但是我的隱私設定裡面沒有貼文這個選項,
有人也碰過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02.1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M.1630599275.A.F3B.html
IOS和IG版本都已經更新到最新了
※ 編輯: skywithme118 (114.43.102.165 臺灣), 09/03/2021 01:08: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