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魯閣號 408 車次發生意外後第 3 天,許多人和我一樣,在連假的這幾天中都懷著一個忐忑的心,焦急地想從新聞上獲取更多資訊,希望所有受傷的人都能夠平安。
這段期間內,除了釐清事故所發生的原因及交通部門後續的檢討與責任歸屬外,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以及整體社會的心理支持。
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台灣社會在經歷幾次重大災難後,接下來,我們即將面臨一段漫漫長路,非常需要以社會整體的力量,共同度過這次的集體傷痛。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強調一個觀念,災後心理精神衛生的支持,完全不亞於生理上的醫療,兩者的功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我聽到不只一件現場救難人員在經歷現場慘烈的狀況後,心理受到嚴重創傷的案例。這讓我想起了 2018 年普悠瑪事件後,曾發生現場救難的消防員,事後疑似因為嚴重的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幸走上絕路的憾事。
為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災難心理衛生機制便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所謂的災難心理衛生機制,有幾項重點目標:
1️⃣ 事件後的 0 - 3 個月,是 #心理急救期,首要之務在於提供安全安適感,協助當事人度過身體與心理的危機。
2️⃣ 事件後的 1 - 6 個月,則是 #緊急處理的重建期,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在災變下的心理反應,協助恢復原本的生活與因應能力。
3️⃣ 事件後的 6 - 60 個月,進入 #長期心理重建期,需要持續提供不同面向的支持,協助當事人在漫長的心理重建中,回歸日常。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並非僅限於心理層次的需求,而是 #全面的生活照護。這些服務,絕對不僅僅是短暫性的、一次性的諮商服務,也因此,無法長期仰賴外縣市的服務人力。所以,接下來中央如何協助地方政府,與既有的服務體系、在地的社區網絡結合,才能貼近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當事人的需求。
對於失去至親、身心靈遭遇嚴重創傷的倖存者與家屬,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經濟、就業或就養上的生計困難,包含傷者後續的醫療、復健、聘請看護等費用,部分罹患身體疾病或慢性病的個案也需特別留意,適時提供疾病衛教及用藥指導、協助就醫。因此,除了長期提供心理層次的關懷,更需要地方社政、衛政、勞政、教育、犯保等服務體系共同來協力,提供及時的轉介與支持。
對於協助救難的軍警消、醫療、社工等第一線人員,由於目睹或經歷慘重死傷的現場,是PTSD、替代性創傷的高危險群。他們在救災工作結束後,可能持續出現的壓力反應,包括經驗重現、神經緊繃、逃避與麻木、惡夢連連、錯覺「回到過去」等等。中央應積極提供前線的救援人員,長期可靠、保有隱私的心理輔導資源,讓他們在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後,能夠適時地尋求支持。
面對未來的復原重建,從中央、地方到民間組織,如何有效進行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分工,#避免各自為政、#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是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能否有效推動的關鍵因素。
沒有人願意見到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台灣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集體療傷、相互扶持,對於住在同一座島嶼上的人民而言,只有我們團結一心,才能攜手走過這樣的苦難。
接下來,我也將持續與中央各權責機關溝通、協調,讓災難心理衛生的服務,能夠更全面地照顧到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彼此支持、齊心、漸進地度過這次的傷痛。
#中央應即啟動災難心理衛生機制
#地方應協調跨單位資源整合提供長期支持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不僅限於心理而是全面的生活照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2 民俗說法中,如果小孩子夜夜難眠、精神恍惚,可能是被 #煞到 了,這時候就得借助「收驚」的儀式讓魂魄歸位。 不過,為什麼唸咒、喝符水等等儀式可以解決今晚的噩夢,為社會做出貢獻,讓我們得到安慰呢? #大家有收驚的經驗嗎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我們的 YouTube 頻道:htt...
災難心理衛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追蹤報導【災難過後,如何讓救難人員的心理衝擊不再只是「習慣就好」?】
太魯閣事故造成49死218傷,奔赴現場的救難人員、醫護憶及當下仍揪心不已。「消防員都是會流血流淚的平凡人」,投入消防工作14年的蔡旻諴回憶目睹車廂內孩童遺體時,「心像是被撕裂般的痛」。
但最難的不是救人,而是要放下救不了的人。
當現場待救人數超出救援能量,啟動大量傷病患機制,消防員必須做出取捨,花蓮縣消防局第一大隊大隊長朱哲民說,這常會成為消防員的壓力源,不斷自問:「要是能多做一點,結果會不會不一樣、他會不會活下來?」
這些情緒衝擊長壓心頭,若不能有效排解,若沒有相應心理衛生防護網,一但撐不住就可能墜落。太魯閣號搜救期間,關照救難人員身心狀況的呼籲不斷響起。
現行災難心理衛生應變機制怎麼運行?體制內是否提供相關心理支持、輔導資源?事故至今,政府提供哪些幫助?
面對不可預知的救援任務,第一線救難人員逐漸波瀾不興的心,究竟是「久了就習慣」, 還是將情緒深埋?在災後心理衛生這一塊,我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補強,讓這些助人者在全力以赴救援後,能無後顧之憂尋求心理支持?
★深入田野、看見幽微卻重要的角落,#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搶救消防員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 #社工 #志工 #醫護 #消防員 #心理健康 #PTSD #報導者
災難心理衛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震變20年——翻轉台灣的921】>>http://bit.ly/2mgPHMM
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的世紀大震從台灣心臟的南投集集刺穿、擴及全台,逾10萬房子震塌、2,454條生命罹難、損失超過3千億元。千禧年前的震痛,曾令台灣人幾乎看不見下個世紀的希望之光。
但台灣,沒有倒下。
災難,同時激發台灣最強大的向心力。《報導者》深入追蹤調查,看921地震如何為台灣社會全面改造奠下根基。這些年,台灣在防災、救災、災難醫學、災難心理衛生、地震研究,以及災後重建、校園營造、地方創生等面向,各自有何種進步?又有哪些未竟之處?請看完整專題:http://bit.ly/2mgPHMM
#延伸閱讀
【報導者「地震防災保命指南」懶人包】http://bit.ly/30a4YST
【第一手聲音資料:921倖存者的告白】http://bit.ly/34W9Zxa
★追蹤調查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推特 開張啦!快來追蹤👉http://bit.ly/2YeHAOP
#921地震 #921二十週年 #報導者
災難心理衛生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可能性調查署2 民俗說法中,如果小孩子夜夜難眠、精神恍惚,可能是被 #煞到 了,這時候就得借助「收驚」的儀式讓魂魄歸位。
不過,為什麼唸咒、喝符水等等儀式可以解決今晚的噩夢,為社會做出貢獻,讓我們得到安慰呢?
#大家有收驚的經驗嗎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我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pansci?sub_confirmation=1
延伸閱讀:
災難醫學(三):不可忽視的災區心理衛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64404
害怕想起來,更害怕無法走出傷痛──由電影《返校》談創傷心理學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1764
【Gene思書齋】驚聲尖叫的恐懼密碼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8587
————
產品技術高超,但消費者聽不懂?歡迎企業接洽,我們幫你說明白!點這裡知道更多:https://pansci.asia/business-partner
災難心理衛生 在 高雄市衛生局心衛中心主任蘇淑芳 - YouTube 的八卦
本集節目來賓邀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蘇淑芳主任與大家分享蘇主任是如何結合公私部門聯繫平台以及傳遞 災難心理衛生 等知識 怎麼可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