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東西軍~哪條新聞勝出,我們就來聊!
「聲樂家教呼吸🎤」
感染新冠肺炎即使痊癒,但仍然會有胸痛、呼吸困難等後遺症影響,英國國家歌劇院因此與醫療界合作,讓聲樂家利用線上課程,以專業演唱的呼吸法為靈感,教導患者呼吸的技巧以對付病毒入侵肺部的後遺症,為了讓學員都能夠放鬆心情,歌唱練習的曲目,都以搖籃曲為主,希望能夠幫助病患,舒緩緊張焦慮的情緒。對於文藝、醫療跨界合作你有什麼看法?在疫情期間,還有哪些跨界合作催生出「疫」外收穫呢?
「毅力號登火星🚀」
NASA目前功能最先進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Perseverance rover)已順利登陸火星,隨即展開探索火星有無生命、地殼組成的任務,而上面搭載的無人微型直升機,將首次在火星上試飛,NASA正與歐洲太空總署合作,目標最快在10年後將火星地表樣本送回地球,不僅僅忙於火星任務,歐洲太空總署也正忙著招募新的太空人,這次特別向女性及身障人士招手,因為上一次招募已是11年前,只有16%申請者是女性,而目前歐洲太空總署也只有一名女性太空人和一名女性高階主管。對於歐洲太空總署期盼太空人團隊能變得更多元你有什麼看法?又為什麼解開火星上的奧秘對人類這麼重要?
📢請大家踴躍投票~~~投票截止時間2/21 18:30。
「聲樂家教呼吸🎤」請按❤️ 「毅力號登火星🚀」請按😮
「聲樂家教呼吸🎤」請按❤️ 「毅力號登火星🚀」請按😮
「聲樂家教呼吸🎤」請按❤️ 「毅力號登火星🚀」請按😮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寰宇新聞台播出,請大家告訴大家
寰宇新聞台:
#凱擘222頻道
#中嘉85頻道
#中華電信MOD501頻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4的網紅tonylamfoo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後感] 荒謬既科幻文藝片 逃避型依戀老豆和仔故事 | Brad Pitt 新戲 星際任務 Ad Astra 廣東話影評 無劇透 - 8:40 逃避型依戀 - 9:00 畢彼特(Brad Pitt)今次兼任主角和監製,扮演一名背負父親盛名的太空人Roy,在又一次來海王星的突波造成地球無數死傷之...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uo),已獲作者轉載授權。
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招生的新聞悄無聲息佔據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目光C位,紛紛議論:如果是你,會送孩子去這所驚世駭俗的學校嗎?
▎從一所學校引發的討論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原來是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給自己孩子建立的私人小學,現在對外公開招生了。
消息一經發出,瞬間擠破頭。加州有1000個以上家庭遞交了申請。 (注意!這只是本校Ad Astra的分校Astra Nova,雖然課程和模式照搬了本校,但畢竟只是子品牌,就已經如此轟動了。)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所學校入學考什麼:
試題一:首次殖民火星任務需要一位隊長。以下為六位候選人自評及他評的創造力、合作力、尋找資源力、定力、學習力、體力、意志力,七個方面的數值。
1.1 請問哪位候選人最適合擔任隊長來完成以下任務: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在兩年後返回地球。”
1.2 如果任務變成以下,誰又更適合: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使用火星的資源建立能源工廠。永久待在火星並等待三年後第二批殖民者。”
1.3 我們是否應該派人去殖民火星?為什麼?
試題二是一款自創的策略桌遊,讓孩子跟對手對戰二十次,摸清桌遊規律,並尋找出最佳策略。
哇哦,這樣的入學測試題,是不是耳目一新呢?你家小朋友會如何回答呢?
馬斯克原本建立的Ad Astra學校,只是給他的SpaceX員工家的少量小朋友辦的”子弟校“,也算是承襲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企業辦校“的優良傳統,有著濃濃的SpaceX企業風。那麼這所學校日常如何教學呢?
Ad Astra的學生:
- 不分年級:8-14歲的孩子一起上課
- 側重科技:學習的科目主要是編程、AI、倫理和工程
- 練習創業:每人都會建一家虛擬公司,使用學校的虛擬貨幣進行創業和交易
- 接受複雜性挑戰:模擬、案例研究、製造和設計項目、Astra Nova開發的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夥伴;學生被複雜性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所吸引。
- 每年更新:每年根據學生和每個項目、實驗室、討論或戰略計劃的經驗教訓來重新設計。
- 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如果學生被認真對待,他們的時間被充分利用,會怎麼樣呢?
哈哈,就是赤裸裸地培養科技創業企業家啊!說不准其中就有SpaceX的繼承人,或是下一代矽谷獨角獸公司創始人。
很想了解一下,這樣直奔主題、前沿酷炫、自由創新、前途未卜、不走尋常路、偏科嚴重的學校,如果是你,會給孩子報名嗎?
▎從科技之爭引發的思考
Ad Astra對科技的重視,讓我們想到近期另一個持續火爆的話題:中國大陸的科技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針對性封鎖以來,中國科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敵人像窮凶極惡的野狼一樣圍追堵截,而我們在關鍵性技術——尤其是芯片上——受到了極大掣肘。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對所有與科研有關的華人採取排擠和封鎖政策。這讓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怒氣沖衝。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大陸和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從資金投入、資金結構、產業結構角度進行了分析:《創新中國仍然缺失的必要環節》和《特朗普貿易戰,為什麼是個教育問題》,在此不多展開。
在此只想分析一種說法:“中國科研起步晚、投入少,暫時落後很正常,只要持續花錢投入,假以時日,一定能全方位超越歐美髮達國家。”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如果認為中國20年後科研水平將全方位超越歐美發達國家,那就意味著,20年後,中國的科研主力軍實力水平要全面超越於歐美髮達國家科研主力軍之上,進一步推論,這就意味著,今天10歲的中國孩子,未來的科研能力要全面超越於今天10歲的歐美孩子。
是這樣嗎?我們的少年真能贏在科研的起跑線上嗎?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書:《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Rethinking the Endless Frontier》,是一本深入回顧科學和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不少紮實的工作和洞見(尤其推薦其中講貝爾實驗室的部分)。
這本書裡詳細回顧了現代半導體和通信工業的發展歷程,其中重大的成果節點包括:
- 1956年諾貝爾獎(1947/48年成果):晶體管的發現/發明;
- 1964年諾貝爾獎(1954/58年成果):量子電子學的發展引發激光的發現/發明;
- 1985年諾貝爾獎(1980年成果):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 1998年諾貝爾獎(1982年成果):帶有分數電荷的新型量子流體的發現;
- 2000年諾貝爾獎(1957/63/70年成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發明;
- 2009年諾貝爾獎(1966年成果):光纖波導的發明;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1)發達的信息工業背後,是強大的基礎研究作為水下冰山;
2)發現和發明往往先於工業應用很多年。
晶體管的發現/發明(1948年)先於英特爾公司成立20年(1968年),更早於286芯片上市(80年代)。再往前追溯,晶體管的前身電子管,是1884年的想法,1904年的專利。是100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強大的基礎研究才導向今天發達的工業應用。那是什麼力量帶來了這樣強大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通常是把所有能獲取的科學成果整合在一起。結果是可控的、時間是可控的、成本是可控的、方向是可控的。但是基礎研究不是這樣。基礎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確定的,它的目標就是發現和理解,是向未知前行。站在歷史節點上,我們會發現:
半導體的發現不是為了電腦,是法拉第發現了異常電阻現象;電磁波的發現不是為了手機,是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整合電現象和磁現象;流體力學方程不是為了飛機,是伯努利為了解釋水流速不同的現象;激光的預言不是為了光纖和武器,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和量子力學能級理論的推演。
所有這些帶來劃時代改變的重大發現,都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探索基本規律,背後是抽象思想帶來的快感,是科學家對自然不斷追問的樂趣。
▎教育系統需要作出的改革和困難
從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都是去解決未知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讓學生練習的都是“解決已知答案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未知答案的問題”。我們練就了孩子們猜測出題人心思的能力,但是真正面對複雜未知的自然,該如何思考和探索,孩子們是毫無概念的。
真正好的基礎教育,是讓孩子學習探索未知問題。這種教育需要教孩子的是探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記住答案。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你想教別人如何使用引擎,你應該把引擎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拆卸,而不是簡單地在教科書上閱讀螺絲刀和汽車的知識。如果一個孩子把引擎拆開,他們會明白所有的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他們會明白整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告訴孩子電磁感應定律是什麼,然後讓孩子通過左右手定則做練習題,而真正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應該反過來:讓孩子理解法拉第到底在探索什麼問題,他觀察到什麼,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是怎樣提出理論猜想,怎樣做實驗驗證,遇到什麼挫折,又是怎樣找到答案,最後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是從知識出發,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是從探索出發,讓知識作為結果。
我們有多少課堂帶孩子了解過科學定律的發現過程?我們有多少學生知道,胡克是為什麼研究彈簧?伽利略是為什麼研究慣性?如果不知道科學探索背後的思維邏輯,就很難做出未來的創新。可是引領孩子探索知識的發現過程太花時間了,沒有哪個課堂有這樣的耐心。
對比中美教育創新,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在是太慢了、太難了,不要說一所像Ad Astra這樣顛覆式創新的學校,就連做一些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改革,都舉步維艱。
制度政策先不說,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做“以問題為引導”“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老師就十分稀缺;考核方式方面,目前之所以只強調應試,是因為其他教學方式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給舞弊開了口子;教育出路方面,現在仍然只有高考一條路能導向好的職場發展,缺乏和新興職場發展的鏈接;社會環境方面,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急功近利,讓父母也充滿焦慮。這些方面都讓真正開創性的教育探索困難重重。
▎致力培養下個時代的革新者
我之所以創辦童行學院,就是希望在中國也能做一些面向下個時代培養創新者的事情。辦學校不容易,我們就辦課外學校。
童行學院採取線上課的方式,給孩子項目制的實踐機會,培養孩子知識、視野、思維,並讓孩子感受並學習科學、人文、藝術背後的思維方法。童行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引導理念,都是以問題為出發,問題驅動的學習。我們在時空之旅課程裡,帶孩子探訪科學家,回到科學發現的現場,跟科學家一起發現知識。這種“問題驅動——激發好奇——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學習知識”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從根本出發的教學方式。
在童行學院的“火星探索”項目制學習營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探索“如何讓火星車減速,安全抵達火星”。我們讓孩子準備一個煮雞蛋,用生活中各種能想到的材料,想辦法讓煮雞蛋從高空中落下而不摔碎。孩子通過動手,再和老師討論,會真正理解火星探索過程中的挑戰,也會對重力/空氣阻力/緩衝等等物理概念充滿好奇,熱情發問。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路人參與,我們會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希望更多家庭和孩子加入我們。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簡立喆Liza Facebook 八卦
看了[#絕地救援]的試片,看到熟悉的NASA"JPL"#噴射推進實驗室,一幕幕勾起我的回憶,想到我也曾經參與「Mission to Mars火星任務」,而且還是人類史上的頭一遭!我還清楚記得當年的激動! 一般人聽到 #NASA 一定會想到休士頓,不過其實真正研發和發射許多太空梭包括火星探測挺的單位是位在洛杉磯帕沙迪納的 #JPL( #JetPropulsionLaboratory),所以電影裡面找亞洲人來飾演JPL人員其實相當有考究,因為洛杉磯是華人聚居的重鎮,JPL裡面的確集合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都很年輕。11年前(2004年),我是代表台灣唯一進入NASA位在洛杉磯帕沙迪納JPL轉播"#MissiontoMars #火星任務"的媒體,見證參與了人類科技第一次登陸火星任務,當年的"精神號Spirit"和"機會號Opportunity"2003年在JPL發射,花了一年時間抵達火星,兩台天價打造的行動機器人,扛著太陽能板自力更生,有360度可旋轉以及兩顆大眼睛的頭配備高解析度攝影機可以回傳清楚照片回地球,從長得很像三角錐巧克力的太空小艇當中被拋下火星,一路沒有人知道它們會不會在落地過程中被撞爛(展示廳照片最右邊有一堆氣球狀的東西就是快著陸時太空艇會爆出來的安全氣囊用來緩衝接觸陸面的撞擊力,而且它會像皮球一樣被彈跳好幾次,當時大家都好緊張不知道頂不頂得住),帶著全人類期待,"精神號"和"機會號"順利著陸的那一刻大家哄堂歡呼的那一幕感動,我到現在想起來都會紅眼眶!我還記得我一個人連線了10幾分鐘"轉播"太空艇著陸過程,在成功落地的那一刻的我一度激動落淚講不出話(台灣還以為我斷線,我記得當時在台灣和我連線的主播是佳婉,還問我"立喆你還在線上嗎?")....電影裡不僅讓我再度回憶那全人類團結的感動,也讓我再度看到”精神號"和"機會號",它甚至成了男主角的救命恩(機器)人,我很幸運,有機會經歷這獨一無二的時刻和感動,誠心推薦這部電影,希望觀眾也能感受我體會過的悸動(雖然電影是杜撰的,但那種齊心祈願的心情是一樣的)。
PS.因為JPL裡面幾乎都不能拍照,所以我只能拍他們的展示廳,可以看到精神號和機會號的孿生兄弟和任務總監(那台"兄弟機"是研發人員在地球上的測試品,電影裡面也有演,可以模擬火星上的障礙和如何解決),還有它們的載具和著陸過成所需的層層拋棄式保護機具。合照裡面的慈藹阿公是目前碩果僅存幾位真正登陸過月球的太空人,現年81歲的尤金賽爾南,執行過人類最後一次登月的「阿波羅17號」任務,已於1976年退役,照片攝于2004年。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tonylamfood Youtube 的評價
[影後感] 荒謬既科幻文藝片 逃避型依戀老豆和仔故事 | Brad Pitt 新戲 星際任務 Ad Astra 廣東話影評
無劇透 - 8:40
逃避型依戀 - 9:00
畢彼特(Brad Pitt)今次兼任主角和監製,扮演一名背負父親盛名的太空人Roy,在又一次來海王星的突波造成地球無數死傷之後,高層找上倖免於難的他,盼他能前往火星以兒子身份發送親情訊號,給當時他已認定壯烈犧牲的父親,故事自此展開。
電影充滿畢彼特的內心戲和獨白,以太空作背景,充滿孤獨感,畫面也什有質感,與主角的感受十分相襯,想知套戲睇唔睇得過?記得睇哂條片啦!
Instagram/Facebook:
https://instagram.com/tonylamfood
https://facebook.com/tontlamfood
#星際任務 #AdAstra #影評 #廣東話 #粵語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TerraFormars火星任務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八卦
【TerraFormars火星任務】「TerraFormars火星任務」#TerraFormars火星任務,火星任務第02話【DEPARTURE出征】|Muse木棉花動畫線上看,【火星異種】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 <看更多>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科幻梦工场 的八卦
速看科幻电影《人工智能》 我是专注科幻电影解说的苏苏,喜欢科幻片的小伙伴们,请点击订阅 ... 人类将蟑螂送上火星,500年后蟑螂却进化成了人形生物,瞬间秒杀人类! ... <看更多>
火星任務線上看 在 火星任務-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八卦
火星任務 劇情:|HD|公元2020年,雲集了無數頂尖科學家的世界空間站(World Space Station)正在進行一項載人飛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