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相連 雲林更好
就職將屆3周年,回想3年前,縣政府舉辦縣長交接典禮時,因為內心的澎湃,情緒的激動,無法以言語完整表達我對故鄉能有所回饋的感恩之情;我從年少就出外闖蕩,受過很多風霜,也有些許成就,在年過60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可以得到鄉親的支持,讓我有機會來繼續為鄉親服務,那種內心的感受非常深刻,我想用真正的感情,用我的生命,在我人生最後這段路途上,貢獻給這塊土地,貢獻給我的鄉親;3年來,這樣的感情沒有任何改變,我每天每日,做每樣工作,都是以此為基礎;對於我的批評,我當虛心檢討,但面對許多打擊,我也已無罣礙,我真心真意,就是盼望能憑著自己的良心,用最實在的感情,出我最大的氣力,為這個城市,為故鄉來打拚,3年了,我的心境沒有任何改變。
這3年來,縣府在農業、綠能、社福、財政改革、教育文化、工務建設、治水防洪、民安消防等方面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並成功舉辦2017台灣燈會,讓全世界看見雲林。
雲林是農業大縣,接手縣政以來努力擦亮「農業首都」的招牌,以科技農業、安全農業、多元行銷平台等措施,讓雲林的農業產值連續3年超越700億大關,收入維持3年正成長,去年更以777.5億元農產值蟬聯全國第一,並且,為了減輕農民生計負擔,停收農業與家庭自用水井規費,更為穩定國產落花生的產地價格,縣府還在農糧署之外加碼補助參與購貯措施的花生農每公斤3元的倉儲運費,用實際的作為呵護農民;此外,雲林也善用先天的日照及風場優勢朝永續之城發展,在太陽能、風力發電的容量達433MW,居全國第一,更吸引綠能投資達4,000億元,並響應中央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轉變,於去(105)年8月正式成立「綠能推動專案辦公室」,積極朝「農業、綠能」雙首都目標邁進。
縣內的老年人口達17%,如何讓長輩過得健康、開心,一直是我最在意的事情,這三年來已實踐一鄉鎮一長青食堂的承諾,目前縣內有46個長青食堂、每天約有近3,000位長輩一起用餐;另外,也配合中央推動長照2.0政策,目前已有5A、8B、24C的長照據點獲中央核定,更推行祖孫托育加倍補助,讓長輩在含飴弄孫外還有額外的經濟補助,也提高年輕人願意生育及留在家鄉工作的意願,已有1萬5,000人次受益。
另外,針對縣內學童的照顧,除了完成國小學童每周都能免費喝一次牛乳或豆漿、並自106年9月起讓國二女生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更自106學年度開始實施國中小教科書免費等三項貼心教育措施之推動,從健康、從教育守護雲林未來的主人翁;更專設「戶政及新住民科」及推動微型保險,讓新住民及弱勢家庭得到更多照顧。
對於縣內觀光發展,「斗六社口旅服中心」、「綠色隧道交流驛站」2個旅遊櫥窗、「斗六藝術水岸園區」、「籽公園周邊改造」、「雲林溪水與綠計畫」等案都已經開工動土,布袋戲傳習中心興設、糖鐵列車復駛、虎尾眷村活化等計畫也都在推動當中,未來搭配獲文化部認證的國際偶戲節、成龍濕地藝術節、北港鎮藝文化祭等在地藝文盛事,以及兼具綠能及觀光亮點的椬梧滯洪池,將吸引更多遊客來訪感受深度的雲林風情。
為充實縣內基礎建設,除爭取149甲線、雲1線及158甲線獲3億6,600萬補助之外,也斥資5億166萬元進行新虎尾溪橋興設與中正橋拓寬、並進行公車智慧站牌增設、三結橋改建等措施,打造安全、快速、便捷的用路環境;而北港滯洪池也獲經濟部核定7億8,000萬補助,將大幅改善北港、水林地區淹水問題;縣內首座國民運動中心也將在明年10月竣工,以健全的運動設施培養縣民強健體魄的好習慣。
而困擾雲林縣以久的垃圾問題,我們除了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廚餘回收等源頭控管策略之外,也至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參訪「機械生物處理系統(MBT)」,回國後更向行政院報告設置決心,目前已進行可行性評估及前置規劃作業,後續環保署將協助雲林率先全國使用,為垃圾處理找到新出路。
執政3年,縣府團隊力求突破困境讓多項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解決,促成祥瑞大樓核准徵收、社口園區轉型,並在前經濟部長李世光的見證下與麥電公司簽署能源轉型備忘錄,於2025年完成3部燃煤機組轉換為燃氣發電機組,更持續以「源頭減量」、「管末加嚴」、「季節限定」三箭措施,讓今年的PM2.5年濃度較往年改善。未來,縣府團隊將持續爭取中央前瞻建設計畫補助,並致力加速已獲8成以上地主同意轉型的台西綠能專區成立,讓城鄉、數位、水環境、軌道及食品安全等建設得到更完善的建置。
我們有做的事,必須讓縣民有相當了解,有不足之處,也歡迎各界對縣府團隊,繼續指教、鞭策。未來的1年,也是我們這個任期中最後1年衝刺的機會,我們不會有任何懈怠,我們一本對縣民的承諾,用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情,盼望能帶動雲林的大家牽手向前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濕地藝術節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八卦
(((8/24星期二打卡加油讚留言區)))
KISS MORNING!
喜歡這件作品
阿美族相信萬物皆有靈
身上穿的衣服或工作服有靈跟好運
才有很多收穫
藝術家蒐集很多部落居民穿的工作服
串成稻田裡的海浪
向海浪學會舞蹈
這道衣浪在稻作收割時
提供農人乘涼休憩的所在
#我對生活很滿意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節
天氣跟昨天類似,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及近山區的平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溫度方面,各地高溫約32至35度,花東縱谷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中午前後較為悶熱,請做好防曬的工作及多補充水分。
你的留言七點十五分 八點四十五分 九點四十五分放送
濕地藝術節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八卦
災難後再一次讓世人看見村落|#重生之路 #雲林
眺望雲林口湖成龍村,由濕地和魚塭拼湊出的水鄉澤國,傍晚時分有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浪漫,背後卻是三十多年前颱風引起海水倒灌的哀愁。
農田變為難以耕作的濕地,但村民化災難為轉機,不只舉辦 #濕地藝術節,更要讓遊客更深入在地歷史、重遊村落,老屋改造的新問路站 成龍.捌貳 便是村民努力下的結果,一起來看→
作者:許羽君,日日好日 X 雜誌
濕地藝術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另一塊命運同樣曲折的濕地,是位在雲林口湖的成龍溼地,這裡原本是農田,但是因為地層下陷加上風災侵襲,積水排不出去,意外變成一塊生態豐富的溼地。但是當地村民抱怨,大量候鳥飛來這裡棲息,把他們養殖的石斑和鰻苗,都快吃光了.為了讓村民生計與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點,農委會跟民間基金會合作,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一起來看看,到底帶來什麼新生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溼地,原本是農耕地,但當地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1986年受到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再遭賀伯颱風肆虐,當地積水無法排出,逐漸形成了面積約171公頃的鹽淡混合溼地,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吸引大批候鳥前來棲息,十分壯觀。不過,成龍溼地橫跨口湖鄉的成龍村與台子村,大部分屬於私人土地,村民頻頻抱怨,溼地上的鳥類猛吃養殖魚類,讓他們財產蒙受損失。
當地漁村缺乏其他經濟來源,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在地村民很擔心,呼籲政府不能只顧溼地,不顧居民生計。2009年開始,觀樹教育基金會與農委會合作,長期進駐成龍溼地,進行環境教育。並從去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各國藝術家進駐創作,與村民互動。
來自印度的女藝術家Shilpa,用當地蚵架竹子打造一處蚵棚風車,希望讓災地鄉親感受到,「風」是成龍地區重要的資源;法國籍藝術家瑪莉安,則用蘆葦紮起鳥類,讓孩童們大呼驚奇。最有趣的是美國藝術家Roy的新潮地景藝術,靈感來自沿海先民最早的""插蚵養殖技術""。去年藝術節之後,工作團隊還請來生態養殖業者為居民上課,介紹新技術與觀念。
但是私有土地與環境保育的衝突,仍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當地居民希望政府的規畫,讓村民真正看得見未來。
曾經是地層下陷區的成龍濕地,意外變成水鳥天堂,但是村民的生計也要顧,觀樹基金會仍在不斷努力嘗試,希望讓成龍溼地,成為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榮的新範例。
記者綜合報導"

濕地藝術節 在 香山濕地藝術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光臨藝術節「香山濕地藝術展區」延展至10月31日.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香山海岸「海有來過」展區,有賞蟹步道的七彩旅人、塩水公園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