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過了初選,現在可以稍稍輕鬆一下,要請大家看看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的錄影--台南人的特色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正港的台南人,台南的立法委員葉宜津,今天我要來跟大家講一些台南人的特色。
台南人的第一個特色,就是明知故問式的問候。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口音,(台語)例如宜蘭人的「吃飯配滷蛋」、高雄茄萣人愛講「猴啊,拿去咑」、澎湖人吃魚說成吃「湖」,台南人講台語也很特色,會在尾字加一個”膩”的音,像是「甲飽啊膩」、「返來啊膩」、「來沏陶膩」、「那ㄟ安膩西捏」,雖然是疑問句,尾音會升高,其實已經知道答案,展現出來的就是好客、熱情與關心。
大家都說,台南人吃食的口味太甜,其實是有故事的,在日本人統治的時袸,台灣的製糖廠都集中在台南,在那個時袸,糖是珍貴的物資,台南既然是第一名的生產地,當然相對e糖有卡多,民眾也慣習在吃食裡面加一點糖,也就變成台南人煮呷的特色、呷東西的習慣了。(換國語)另外,台南人很喜歡喝飲料,尤其是茶類,大小間的搖茶店一個路口就一間,其實,台南人不一定是因為口渴才喝茶,喝的是台南悠閒的氣氛,也很喜歡邀請朋友一起喝茶開講,享受台南爽快的天氣。
現在的台北,最流行SOP,這是柯P市長的口頭禪,要解決什麼問題,通通要照SOP來,甚至連鎖餐飲業者對顧客的服務,或是便利商店服務生的笑容,也很SOP。這一點在台南,可就不太流行了。在其它地方, 10年以上就可以稱的上「名店」,要是有20年以上的,就是「老店」了,只是講到「老店」,我們台南人就笑了,因為在台南街上隨處可見超過50年、百年、甚至傳承三代以上的「老店」,每一家老店,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古法,而沒有所謂的SOP。
對台南人來說,作生意是搏感情講誠意,賣的是尊嚴與口碑,因為能經得起長年累月的考驗,才能生存下來,所以「只要在台南店開的起來,在全台灣都可以生存。」這是台南人普遍認同的座右銘。所以,台南人的另一個特質,就是自信。
台南是一個使人放鬆、氣候溫和的好所在,每一個台南人看起來都心情鬆適、步調緩慢,有人笑虧講,如果想要在台北找出台南人,就找那個走路最慢、都不會緊張的就是台南人。也因為台南人對自己故鄉吃食的驕傲、歷史的驕傲、文化的驕傲,大部分的台南人都會希望在工作時、或是退休之後能夠留在自己的故鄉,輕鬆快樂地過日,並且負起傳承古都府城特色的責任。
我是立法委員葉宜津,真正的台南女兒,邀請大家一起來台南感受特有的古都文化,體會台南人熱情好客的特色。
..................................................................................................
其他相關影片: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一集:台南、京都比一比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75548209149189&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二集:從星巴克談物價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77355372301806&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三集:網路時代的新文化與資訊產業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80754758628534&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四集:提出有效育兒政策 是政府應負的責任!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83512545019422&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五集:母語文化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86430008061009&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六集:農業發展的新出路-有機農業。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89341451103198&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七集:農業發展的新出路-休閒農業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96875050349838&theater
我在民視台灣廣場第八集:整體規劃 維護活化 為古蹟加值!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802019666502043&theater
澎湖人 喜歡 台灣的 什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我很喜歡當醫生,特別是喜歡當小兒科醫生,(為什麼),因為平常小孩子假如生病,他晚上一定會吵鬧 哭吵不停,所以能夠幫一個家庭解決小孩子還有他們家裡的問題,讓他們晚上有一個很好的睡眠時間,我就覺得很高興
30年前,他只是一名小兒科名醫。30年後,他將台灣醫學推向國際,目標是成為世界前100大。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我一直在想說我可以做一點事,也許我可以幫社會多做一點事情,因為我一天可能看100-200位病人,可是我假使有機會能夠有一個醫院,我可以好好把它經營,幫助更多的醫師,就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
他是亞洲大學創辦人,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我幫助病人 幫助醫生 幫助學生 幫助老師,我覺得這是我的福氣
一位來自嘉義布袋的漁家之子,30年前,在長庚醫院小兒科當醫生的蔡長海,到中國醫藥大學前董事長陳立夫賞識,回到母校中醫大的附設醫院任職。熱愛小兒科的他,本想辦一所兒童綜合醫院,於是向陳立夫請辭,結果90歲陳立夫告訴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有醫學院當支撐,可以救人,你的兒童綜合醫院,規模太小,雖然錢會賺很多,但是人生求的不完全是錢。蔡長海被90高齡老先生感動,關了自己的診所,收入銳減為原先的1/30。之後他當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不再是一天看800-900名病患的名醫。
他在六年之內,讓台灣醫學系排名倒數第二的中國醫大,躋進世界五百大。而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也成了全台灣在腦神經和免疫細胞療法最頂尖的醫院之一。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教育和醫療 甚至生醫產業,它事實上是一個良知的產業,辦教育我們最重要是以學生為主,要給學生最好的教學環境做醫療產業,最重要是要把病人當作是自己的家屬視病猶親,大概在12年前的時候,因為我自己感覺到醫療是一種高科技,所以它一定要擺脫傳統的發展,你要擺脫傳統的發展醫療,第一個一定要有特色,要建立哪些特色呢,因為十幾年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剛通過醫學中心的評鑒不久,醫學中心最重要的是,除了有臨床醫療服務以外,要有教學來傳承,另外一個就是研究,研究它是可以幫忙教學,也可以幫忙臨床醫療服務,所以那時候我們就決定重點擺一部分在研究,研究一定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哪些比較好,我們知道在重症病人裡面,比較多疾病的一個是癌症 一個是腦中風 一個是心肌梗塞,所以我們就決定往這三方面去發展,因為1985年美國NIH就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通過免疫細胞療法,那時候我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這個地方,所以那時候就開始聘請這方面的人才,最重要還是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我們現在是有幾個方向,一個我們從內部培養自己的人才,有些他們願意出國受訓的,我們就給他們很好的條件出國,所以我們就先建立一個GMP的實驗室來發展,這時候我們剛好有一個團隊,就是現任的院長周德陽 周院長,因為他是一位很好的神經外科教授和醫師,他對這方面又很有興趣,所以他就帶著團隊往這方面去發展,就是樹突細胞疫苗,很僥倖的他的團隊做得還算成功,因為一般惡性腦瘤平均診斷出來,存活率大概15個月,我了解他的病人已經有活到十幾年了,甚至有些活到五六年,一般是比15個月多兩倍的存活,這個我是覺得很為病人,也很為中國醫藥大學,還有周院長的團隊高興
蔡長海對人才極為重視,甚至不惜拿出30億台幣,讓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去全世界禮聘人才回來。校長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我們校長現在李文華,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本身是澎湖人,他一直想回來幫台灣做一點事情,他是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這在我們台灣人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他已經接受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講座教授和研究所所長的職位,而且那時候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校長,提供5000萬美金給他設一個研究所,所以他跟我講說以後有機會,5年前 我知道他卸下所長,我就主動跟他聯絡,結果我們通過一次電話 見過一次面,我就邀請他回來當校長,(趙坤山副校長)他回來台灣的時候,我跟他談了幾次 談了幾次,第一個 我其實是很開放的,因為他是從台灣去美國的,所以落葉總須歸根,第二個 他需要有一個好的發揮的環境,他提什麼我就全力支持,第三 在全世界要有一個重粒子 質子 氦子的中心請他全權負責大概很難,所以他就動心了,一方面我是覺得他也愛我們台灣,所以他就後來決定攜家帶眷回來台灣幫忙,我是考慮怎麼樣是對機構 對學校 對老師 對學生最好的,像這種人才把他放在美國,他也許就退休了,可是他只要回來,對台灣的幫忙是非常的大,所以我想 我不能講說用人,我只是說請他們來幫忙,然後我來支持 配合他們,然後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就連和趙院長,同樣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任職的洪明奇院士,後來也被挖來當學校的董事。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洪明奇 洪院士是因為那時候我們要蓋癌症中心,要買質子的醫療設備,後來知道他在MD Anderson那時候他是講座教授,還有生醫所的所長,可是我想去MD Anderson訪問,所以我就寫信給他 然後...(之前認識他嗎?),那時候不認識他,(完全不認識?),完全不認識,寫信給他 他接到我的信很高興,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回來台灣開會,我就跟他見面 請他吃飯,大家聊得很愉快,所以去MD Anderson,他幫我們安排三天的訪問的行程,安排得非常好,我就邀請他說有沒有機會請他當我們的顧問,他說很好 他也想幫台灣做一點事情,所以他回來以後,我們就請他當顧問,然後我請他把中國醫藥大學當做他台灣的家。設備 人力 預算全部配合,所以他就很高興,十幾年來 他回來做得很愉快,大概8年前我們有董事缺,因為我想說學校 醫院要國際化,我就請他來幫忙,他也很高興,所以他現在在董事會,算是對學校 醫院的幫忙非常大,我們從前年又發展人工智能,所以我們是希望建立台灣第一所AI人工智能醫院,比如說我們現在 我們AI的發展,我們有60項技術,染色體的診斷一個病歷,平常大概要花2.5個小時,可是我們用人工智能的診斷不到1秒鐘,而且準確率可以到98%,我記得有一本書 僕人哲學,因為大家都是夥伴,中國醫藥大學它是真正的財團法人的大學和醫院,雖然現在我們是有15家附設醫院和診所,可是每個院長都是我的夥伴,我把他當作是家裡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成功,因為他們的成功就表示機構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何況我一直在思考能夠幫台灣做什麼事,我甚至現在我們已經成立一個基金,也要來幫助那些負擔不起的病人,譬如說給他們折扣 讓他們負擔得起,因為我想怎麼去回饋台灣 回饋給病人,我想這個都是我們很樂意去做的,所以一定要合法 合理 合情,另外要考慮社會企業責任和價值
一份對台灣的愛,使這些人願意捨棄高薪回到家鄉,匯聚成更為動人的力量。
(亞洲大學創辦人及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我幫助病人 幫助醫生 幫助學生 幫助老師,我覺得這是我的福氣
澎湖人 喜歡 台灣的 什麼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八卦
澎湖人怎麼看博奕事業呢?
在馬公的第一天,租單車時順口問了出租店老闆,他說上一次公投他投了反對票,不過這次他贊成,因為這次開發者提供較完整的福利配套,他期待澎湖人也可以像金門人一樣,享有各式醫療、教育的福利,而且澎湖已經太久沒改變沒進步了。不過不過,老闆最後說,也不要全開放,開放一小部分就好!
嗯~開放一小部分? 目前所謂的「綜合娛樂城」確實只規劃5%為賭場,不過將來是否堅持只維持這5%?
澎湖這幾年沒改變嗎?在望安,來維修島上設備的台電員工看我在沙灘上閒晃,問我,怎麼會想來望安?我說望安的沙灘乾淨又漂亮,這樣望著海發呆,真療癒。他蹲在被上個颱風吹壞的水泥堤防邊上,怕沙子滲進他的拖鞋,裂嘴笑說不就是沙灘嗎?我知道,海他天天都能看著,有什麼稀奇?我想知道,不稀罕這片藍得發光發亮的海的人,會期待賭場進來改變澎湖嗎?
「我反對開放賭場啦,澎湖已經開發過度了,這幾年房價漲了很多,房子都買不起了。到處都在開發,你看這個水泥堤防,都被颱風吹壞了,現在只能像垃圾一樣癱在這裡,這裡本來是一整片沙灘,有需要蓋這個嗎?年輕時在高雄工作,我不喜歡都市生活,才回來馬公,這是家鄉,也只有在這才能享受自己想要的日子。」他連珠炮似發表自己的想法,突然看了我一眼,你該不會支持賭場吧?
看來,澎湖到底有沒有進步?到底需不需要一座大型的「綜合娛樂城」帶來更多利多的生活,其實端看你是否滿足於目前的生活?若不滿意目前生活,對於促賭方所提出利多,那是一個未來也許更好的"希望"。但是那畢竟只是個希望,沒人可以保證,所謂的健保免費、每人可以領多少錢,到底會不會兌現?而對於賭場可能帶給澎湖的負面影響,即便是支持博弈事業,仍不免擔心,但也只能說,希望開放少少的就好。這,有可能嗎?
積極促成離島博弈事業的意見,不外乎離島條件差,政府稅收不足,這一兩年尤其不管哪裡都在哭訴大陸觀光客不見了,若發展博弈事業,根據世界其他已發展博弈觀光的城市經驗,稅收如何成長,不僅可以嘉惠當地人,增加工作機會,連生態保育都更有預算可以做!!
有錢生態保育會做得更好?我想很少人能對這個承諾報以希望。生態旅遊的觀光客和博弈觀光客會是同一族群嗎?我們爭取了喜歡娛樂城的觀光客,還能爭取到喜歡生態人文旅遊的觀光客嗎?真正在乎自然保育的人,是不會在乎這個島還能開發什麼的。什麼都不做,把自然留給自然,就是最基本的保育工作了。
這幾年因為時間、預算都有限,反而讓我有機會,細細品味台灣的離島,不管是在人文的漁村文化或是自然景觀資源,有太多足以媲美世界遺產的條件,讓我每每流連忘返,但為何總會聽到"因為天生條件不足,所以得開發什麼來改善當地生活"的說法?是誰總看不見我們自身的豐富,讓我們誤以為我們需要更多,才能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