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大聲公)
無敵經典,無敵好看的大作,一定一定要收藏!
我真的很少直接這麼說,但這本《漢賽爾與葛麗特》(以前中譯多為糖果屋)是由故事大神尼爾.蓋曼以最初版本的格林童話為基礎改寫,加上義大利畫家羅倫佐・馬托蒂的狂墨為圖,大塊文化又比照國外的豪華版大開本製作,封面還有烘托氛圍的挖洞設計,真的非常值得典藏。
翻譯這本書並不容易,除了尼爾.蓋曼營造亦文亦俗的口述童話口氣必須好好拿捏之外,故事文字冷靜,但情節鋪陳令人不寒而慄(當然還有圖畫助長這氣氛),翻譯時總覺得冷,但冷得很過癮,既讚嘆又佩服。我很期待各位讀過這本書之後,也能回來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我也為這本書寫了一篇文〈眼前的黑不是黑,是《漢賽爾與葛麗特》的苦兒之路〉,刊在最新一期的週刊編集上,之後若能擷取轉載在臉書或部落格,我再分享給各位。當然,願意直接買份紙本週刊編集,支持一份好刊物更佳。
接下來,海狗房東會有兩場談這本書的講座,兩場不太一樣,也將資訊貼給有興趣的朋友(皆需報名):
【台北】
講題|《漢賽爾與葛麗特》與他們的朋友──經典故事角色成為繪本公民之後
時間|2020.10.28(三)晚上 8:00 – 9:30
地點|誠品夜講堂(台北信義誠品)
報名|免費入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75430733294492/
【台中】
講題|重返糖果屋──從尼爾.蓋曼的《漢賽爾與葛麗特》談起
時間|2020.10.31(六)下午 3:00 – 4: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報名|收費講座
(含此書、小海報與一瓶「蘭泉墨研所」台灣限定墨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123555964128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J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6年7月17日-20日 遊玩了一段時間,晶石儲夠后再次挑戰3部扭蛋機 扭蛋機名稱與次數: 找尋路西法的影子-5顆 階段式強化6步驟 - 20顆 特別挑選fever-10顆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戰利品,當然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分享心得也可以留言發表 ►Facebook: https://...
漢賽爾與葛麗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大家都說這本書好看】
剛上市不久的《漢賽爾與葛麗特》,得到許多作家與讀者的推薦。
看到大家紛紛在臉書上用力按讚、曬書封,實在感動!
感謝大家的熱情和鼓勵!底下是 image3 同事整理的各方評語,歡迎大家也提供自己的:
👍 作家 YuanPu Chiao 焦元溥:
「好精到的文字與好刺激的繪本,今年萬聖節最佳禮物XD」
https://reurl.cc/N62jak
👍 作家王盛弘:
「一口氣讀完《漢賽爾與葛麗特》,這是一個《楢山節考》+《龍門客棧》+《神隱少女》的故事XD,殘酷、黑暗,又有一道薄薄的柔軟的光。推薦。」
https://reurl.cc/Kj26Zy
👍 作家王淑芬:
「中文版封面不惜血本的挖了一個圓洞,增加讀者一窺『密林深處有何詭譎故事的好奇感、窺伺感——像是我們從大門的洞中往外探望一般』(此設計倒讓小讀者有種安全感。因為是透過眼洞探勘)。
至於情節,尼爾蓋曼在這本中如實演出(我們都熟知的古典版本),沒有顛覆改寫。只是沿用格林兄弟最原始版本的:『親生父母同謀、尤其是生母力主:遺棄小孩以自保。』完全反映戰爭饑荒時代、生存本能的荒謬無奈。但尼爾蓋曼的文字,一向是冷冽之筆,寫熱騰騰的驚心動魄。比如這一段:『廚房都是烤肉味,但是爐子冷卻後,他們打開門,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具焦黑的軀殼,乾乾脆脆,變成了黑炭。』文字極其平靜,卻給了氣味、給了觸感、給了顏色與形狀。
總之,這本印度濃墨繪出的黑白版童話新寫,必是尼爾蓋曼粉絲必買款,圖的氛圍很夠,一頁滿版圖、一頁白底簡約文字的排版方式,也帶出這篇故事的起伏節奏(剛開始被大畫面圖壓迫得疾喘,翻至白靜文字,又可稍加休緩一下。)很古典風的編排,因而「那個年代」的情境也營造成功。」
https://reurl.cc/k0p5G3
👍 作家吳在媖:
「我琢磨著,應該要怎麼介紹這本繪本?
雖然是熟悉的故事,但 Neil Gaiman 改寫得更加人性。
雖然是熟悉的故事,但 Lorenzo Mattotti 畫得震撼人心。
你就是很想要,一直看下去,你就是很想要,再看一次。
然後你就明白了,有一點什麼明亮的東西,從這本佈滿黑色的繪本中,長出來。」
https://reurl.cc/gmr7kQ
👍 作家海狗房東 繪本海選(拿出大聲公):
「無敵經典,無敵好看的大作,一定一定要收藏!
我真的很少直接這麼說,但這本《漢賽爾與葛麗特》(以前中譯多為糖果屋)是由故事大神尼爾.蓋曼以最初版本的格林童話為基礎改寫,加上義大利畫家羅倫佐・馬托蒂的狂墨為圖,大塊文化又比照國外的豪華版大開本製作,封面還有烘托氛圍的挖洞設計,真的非常值得典藏。
翻譯這本書並不容易,除了尼爾.蓋曼營造亦文亦俗的口述童話口氣必須好好拿捏之外,故事文字冷靜,但情節鋪陳令人不寒而慄(當然還有圖畫助長這氣氛),翻譯時總覺得冷,但冷得很過癮,既讚嘆又佩服。我很期待各位讀過這本書之後,也能回來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https://reurl.cc/R1241x
👍 喜愛尼爾・蓋曼的讀者餵鹿吃書:
「先談談文字的部分,Neil Gaiman 確實寫出了新意,方式如同諾蘭賦予蝙蝠俠更逼近現代寫實的場景、武器以及心理動機一般,取消了超現實的魔法設定以及巫婆身分,以合宜的描述,給我的感覺像是童年吃的糖果,多了酒或是咖啡,在熟悉的基底上多出成人的風味。
一個發生的可能性更高,讓小孩想到就會嚎啕大哭
『棄的故事』
也就是 Neil Gaiman 所說的『向孩子展示黑暗與危險』
宛如《煙與鏡》或《易碎物》收錄的精彩短篇。
Lorenzo Mattotti 黑色墨水畫(india ink)創作,為這本繪本多出一重或者多重的想像層次。簡單來說,Neil Gaiman創作了一篇小說;Lorenzo Mattotti 則是另外一篇,在讀者腦中的想像圖景,彼此競爭,搶奪讀者對這則故事的感受。
若說文字給予讀者的感受是被遺棄的危機感,Lorenzo Mattotti 的畫作充分傳達出被黑暗包圍,未知的恐懼。整個版面將近九成以上濃黑粗皴線條,乍看是撲天蓋地的黑暗森林、監牢等不安的場景。而留白隱藏著若仔細看,就連成人也會驚懼的細節,也許是窺伺的眼,半截手臂、樹瘤、獸爪,就意涵的擴展來說,Lorenzo Mattotti 給了我更巨大的想像空間,以黑白的比例推動故事以及讀者的情緒,相當高明。
不過必須坦白說,從開本、裝幀設計到定價,這本《漢賽爾與葛麗特》有點超出我心中對繪本或書的定義,更近似於值得收藏的美麗藝術品~」
https://reurl.cc/Xk26jj
👍 作家、台東兒童文學所游珮芸教授:
「真實的『糖果屋』真的一點也不甜,是個恐怖至極的故事。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充滿動感與佈局詭譎的線條的確飽滿展現了《漢賽爾與葛麗特》原始故事的生命力。謝謝 image3 系列選了這本作品,讓國內的繪本愛好者,更添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 作家、畫家陳潔晧:
「在閱讀《漢賽爾與葛麗特》的內文和簡介後,想起很多創作《蝴蝶朵朵》時跟幸佳慧老師的討論。跟兒童討論黑暗的事情,讓兒童能辨認邪惡並知道如何應對,也是我們創作的初衷。我自己也會想起很多成長的困難,很多感觸。」
漢賽爾與葛麗特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曾經可以一起勇敢重生的人,不一定能夠陪你走一輩子的旅程。
.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殘酷悲哀 ,但每個人本來就有他的階段性任務,硬是綁住彼此也只是歹戲拖棚,只有結束才是故事的起點。
.
我想起了《糖果屋》的故事。
.
漢賽爾與葛麗特兩兄妹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面,沒什麼擔當的爸爸長期受到後母給支配。由於家裡面沒有東西可以吃了,再這樣下去大家都會餓死,所以爸爸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把兩個小孩丟到森林裡面。漢賽爾與葛麗特被迫離開他們熟悉的環境,到漆黑的森林裡撿拾柴火,第一次靠著發光的小石頭回來,第二次卻因哥哥忙碌幫忙家務,來不及撿石頭,只好沿途丟身上僅有的麵包屑,可是麵包屑竟然被鳥吃掉了,就此被困在森林裡面,兩個人又累又餓。
.
後來,他們還甚至掉入了糖果屋的陷阱裡面,其中總是做決定、總是很理性的哥哥漢賽爾還被巫婆關到牢裡,平常愛哭鬧不知所措的妹妹,後來想到了計謀把巫婆推入火爐裡面,兩個人逃出了糖果屋,最後靠著小鳥的協助回到家中,和爸爸團員,而爸爸也在失去兩個孩子之後覺得後悔不已,把後母趕跑了。
.
故事中的那個爸爸可以想像是我們內在自我的一部分,沒有擔當、沒啥路用、沒辦法跟某種勢力對抗,這個時候心靈的力量得安排一場「出走」,成長才成為可能。在這裡,我們的心靈面臨了第一次的死亡(分離),這個死亡看起來像是個終點,卻也是一個旅程的起點。
.
在感情裡面,你們這對小兄妹一起走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有時候你扮演支持他的角色,有時候他扮演聆聽你的角色,撐過了好多次差點死在森林裡面的窘境,但這一次漢賽爾出包了,他忙到沒時間準備石頭,甚至給出身上僅有的麵包屑,最終還是回不了家。
.
這對兄妹儘管現在已經可以溫飽,有吃不完的糖果、餅乾,其實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苟且度日(蔡依林音樂下),但卻面臨了一個更大考驗,哥哥必須和妹妹分開,關到牢籠裡面、甚至可能還要被烙鐵鍛燒!在這裡,他們面臨了第二次的死亡,也就是兩個人要分開、甚至受盡折磨,葛麗特必須從哭哭啼啼的小女孩,長成一個可以用智慧做出決定的人,他們才有機會邁向重生。
.
所以他選擇離開,的確有一種可能是來自於你不再能夠回應和支持她(你自己都已經被關到牢裡面了,分身乏術)但也因為這樣,她在壓力崩潰的邊緣,找到新的人生起點。不再能夠守候彼此的人生很悲哀,但也因為這樣,才能讓原本卡住的齒輪繼續轉動。
.
放手之後,我們才能重新擁有不同的天空。
--
#點一首歌給難忘的人
https://ppt.cc/fmcwex
漢賽爾與葛麗特 在 J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2016年7月17日-20日
遊玩了一段時間,晶石儲夠后再次挑戰3部扭蛋機
扭蛋機名稱與次數:
找尋路西法的影子-5顆
階段式強化6步驟 - 20顆
特別挑選fever-10顆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戰利品,當然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分享心得也可以留言發表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Channel-162244390482389/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unoChannel
►Blogger: https://junochannel.blogspot.my/
►Insta: https://www.instagram.com/juno100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ZT2_t8gug/hqdefault.jpg)
漢賽爾與葛麗特 在 [心得] 韓賽爾與葛麗特-1 - 精華區Opera 的八卦
圖文版:
https://mypaper.pchome.com.tw/news/ptodser/3/1296378059/20071007232604/
應板主要求,還是把它貼上來囉
----------------------------------------------------------------------------
漢伯汀克的歌劇作品「韓賽爾與葛麗特」,一般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卻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之一。第一次接觸這部歌劇是1997年的時候,當時我在重考,翻閱唱片目錄是我每天睡前
必做的功課之一,有一天我在DECCA的目錄上發現一個沒見過的曲目,而且唱片封面也蠻
有趣的,於是就跑去唱片行找,就這麼買了我的第二部歌劇(第一部歌劇也是看封面買的
XD)。
當時我只知道這部歌劇和糖屋有關,但實際的內容就不得而知,在那個網路才剛興起的年
代,我很難找到相關得資料(就算是現在網路資料也不算多),於是我有自己的辦法。唱片
裡小冊子有德文與英文歌詞,我先跟著看德文歌詞,看不懂沒關係,先了解唱到哪邊,等
熟了之後再對照英文歌詞,如此我就知道它在演什麼了。
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除了這部歌劇之外我沒聽別的東西,如此不但讓我了解了它的內容,
更讓我真正喜歡上它。
先來聊聊它的背景,作曲家漢伯汀克最早接觸這部童話是因為他妹妹的關係,當時他妹妹
正在寫作糖果屋的兒童劇,在她的邀約下,漢伯汀克幫妹妹寫了配樂,這個兒童劇的配樂
大受好評,雖然妹妹鼓勵他寫成歌劇,但漢伯汀克並沒有馬上答應,一直到了三年之後,
他才完成這部新的歌劇,並且馬上就決定了首演的時間、地點。在當時的官廷樂長理察.
史特勞斯的協助下,原本的首演時間是1893年12月14日,由指揮家赫曼列維於威瑪的高等
劇院中首演,不過首演當天飾演葛麗特的女主角生病,因此延期到12月23日,由於原本的
指揮沒空,因此由理察.史特勞斯指揮首演。
首演之後穫得很大的迴響,馬勒在聽過這部歌劇後也稱讚其為傑作:「一部歌劇史上令人
愉快的產物」,之後不管在柏林、倫敦、維也納等歐洲各地演出都受到非常大的歡迎,或
許因為它的故事內容加上首演日期接近聖誕節,「韓賽爾與葛麗特」遂成為聖誕節的標準
曲目之一。
歌劇「韓賽爾與葛麗特」的劇情,和原本格林童話有些許的不同,當中母親角色大概是最
大的不同,原本的童話中,母親是個壞人,不過在歌劇中母親角色是個好人,甚至在知道
森林中有巫婆的時候,是第一個衝出門去找小孩的。從這部歌劇的序曲開始,就可以感受
到許多的「華格納風」,由於漢伯汀克早年是華格納的助手,也曾為大師騰寫「帕西法爾
」,他也始終以華絡納的傳人自居,因此會出現華格納的風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初漢伯汀克如果沒有改變主意,寫出這部歌劇,那現在大概更沒人知道這個作曲家(他
另一部較有名的歌劇是『國王的孩子』,更少為人知),雖然他也有一些其它的作品,但
仍然少為人知,還真的成了「一曲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73.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