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楊千慧小姐拿著她外公楊成貴先生編著的《中國服裝製作全書》和以楊成貴先生為封面的華視《今天》別刊第53期,在臺北市中山堂前廣場留影。(張哲生 攝)
今天我接受中央社外文新聞中心的專訪,他們要寫關於我的英語新聞和日語新聞。其中一位日語新聞記者楊千慧小姐特地帶了她外公楊成貴先生寫的書來給我看,哇!是1979年的《中國服裝製作全書》(1979年4月初版,1981年7月再版)!可謂旗袍界的珍寶!另外還有一本是以她外公為封面的華視《今天》別刊第53期(1977年11月號),這本刊物是華視自1973年7月起,為介紹自家製播的婦女節目《今天》,特設立「今天別刊社」所發行的,每個月發行一期。
當年楊成貴先生於每週三早晨在華視《今天》節目裡主持「服裝教室」單元,負責講解旗袍的製作方法,同時也是實踐家專服裝科的老師,以及「漢唐服飾公司」和「華美服飾行」的負責人;漢唐服飾公司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3巷10號(1980年搬到大安路一段197號)並在高雄市大統百貨四樓旗袍部設有專櫃,而華美服飾行則是開在我熟悉的西門町,地址是臺北市峨眉街45號(漢中街口),從1960年開設至1990年止。
1974年元旦,楊成貴先生聯合臺灣同道創立中國旗袍研究會,擔任理事長,負責推廣研究旗袍之風。他出錢出力從事旗袍業的推廣活動,使中國旗袍研究會得以透過電視、報紙及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與宣揚,舉辦了多項大規模的旗袍展示會,並於專校、職校增闢旗袍課程或設置短期講習班,也令內政部採納其建議,自1975年起,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增列旗袍項目,並邀請他擔任裁判長,以期旗袍的製作技藝得以繁衍孳生。
楊成貴先生曾於1975年底應邀赴日本,在富士電視台和日本電視台全國聯播網介紹中國歷代服裝與旗袍。
於是原本是受訪者的我在專訪結束後,馬上反過來訪問楊千慧小姐,問了許多關於她外公的事,並且在進行訪問的咖啡廳外面,請她拿著她帶來的書,讓我拍張照片,因為我想介紹這位推廣旗袍不遺餘力的楊成貴先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她的外公。
漢唐服飾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去年今日,在臺北中山堂前。
2019年10月7日,楊千慧小姐拿著她外公楊成貴先生編著的《中國服裝製作全書》和以楊成貴先生為封面的華視《今天》別刊第53期,在臺北市中山堂前廣場留影。(張哲生 攝)
今天我接受中央社外文新聞中心的專訪,他們要寫關於我的英語新聞和日語新聞。其中一位日語新聞記者楊千慧小姐特地帶了她外公楊成貴先生寫的書來給我看,哇!是1979年的《中國服裝製作全書》(1979年4月初版,1981年7月再版)!可謂旗袍界的珍寶!另外還有一本是以她外公為封面的華視《今天》別刊第53期(1977年11月號),這本刊物是華視自1973年7月起,為介紹自家製播的婦女節目《今天》,特設立「今天別刊社」所發行的,每個月發行一期。
當年楊成貴先生於每週三早晨在華視《今天》節目裡主持「服裝教室」單元,負責講解旗袍的製作方法,同時也是實踐家專服裝科的老師,以及「漢唐服飾公司」和「華美服飾行」的負責人;漢唐服飾公司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3巷10號(1980年搬到大安路一段197號)並在高雄市大統百貨四樓旗袍部設有專櫃,而華美服飾行則是開在我熟悉的西門町,地址是臺北市峨眉街45號(漢中街口),從1960年開設至1990年止。
1974年元旦,楊成貴先生聯合臺灣同道創立中國旗袍研究會,擔任理事長,負責推廣研究旗袍之風。他出錢出力從事旗袍業的推廣活動,使中國旗袍研究會得以透過電視、報紙及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與宣揚,舉辦了多項大規模的旗袍展示會,並於專校、職校增闢旗袍課程或設置短期講習班,也令內政部採納其建議,自1975年起,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增列旗袍項目,並邀請他擔任裁判長,以期旗袍的製作技藝得以繁衍孳生。
楊成貴先生曾於1975年底應邀赴日本,在富士電視台和日本電視台全國聯播網介紹中國歷代服裝與旗袍。
於是原本是受訪者的我在專訪結束後,馬上反過來訪問楊千慧小姐,問了許多關於她外公的事,並且在進行訪問的咖啡廳外面,請她拿著她帶來的書,讓我拍張照片,因為我想介紹這位推廣旗袍不遺餘力的楊成貴先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她的外公。
漢唐服飾 在 leslie-makeup.com Facebook 八卦
[復原漢唐服飾]
一定要分享
實在太難得了...
See More
漢唐服飾 在 不同朝代的汉服(汉、唐、宋、明)Ancient Chinese Clothing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