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相信我。
每一年的跨年,你都很樂意累壞了,跟著還是很愛玩的我們;在快要倒數的時候,搭電梯到頂樓看煙火。
第一年的你,像是我們懷裡的花苞,還沒有張開自己。那些煙火和光束,打光在你睡著的臉上。而我們是一對年輕的爸媽,無比的天真和快樂,很容易傻笑。
接著是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我不知道其他媽媽是怎麼看自己孩子的,可是我總會拖泥帶水、拖拖拉拉想到你的以前。
去年的這個時候,你還沒有長得那麼高,還不會坐在我的胸部,當我的胸部是嘉南平原、看見台灣。(閉眼)啊還有,前年的你聽到我在客氣,在你親愛的女同學來家裡的時候,約她的爸媽來跨年:
「頂樓可以看煙火。」
「對對對,還有喝酒。」
謝謝喔!我的豬隊友Marry one get one free.
是昨天晚上的事,幾個怪叔叔阿姨來家裡。你踩著滑板車到處惹事,幾乎要撞翻酒杯。
然後你待在房間叫我過去。
「媽媽,我只是很想要,他們欣賞我。」你的眼睛紅紅的。
「你很想要他們知道,你很高興他們來,對嗎?可是你不知道要怎麼做。」
「嗯。」你抹掉自己的眼淚和鼻涕。
「謝謝你告訴我,謝謝你相信媽媽。」
人生最拉風不過如此。
我的孩子放心嘲笑我、生氣我,又信得過我。(挺)
(哪來那麼多教養示範文?)
(今天跟香火在捷運的對話如下:
「媽媽!妳快老了,妳有皺紋,妳會無言嗎?」
「不會,年輕又瘦還醜的女生,才怪罪不了時間。」
脾氣差的女人當了媽媽也不會從良,謝謝。)
滑板可以上捷運嗎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讓熟悉變得不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一位外國朋友來到臺北。我帶他去了故宮、信義區、101...但當我們走在圓山捷運站的高架軌道,就是花博公園跟MAJI市集前面的廣場的時候,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I can carve some nice lines here!” 他說。(「我可以在這兒拉幾條漂亮的線」)
“?”
原來這位朋友愛玩滑板,總會在新城市裡尋找適合的場地,開心的想像在那裡滑行、跳躍、耍花招的感覺。他看城市的角度跟一般觀光客不同。我們看的是地標,他看的則是「地形」。
這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回到臺北的時候。那是1990年代,捷運剛開工,忠孝東路挖開了一半,騎樓下擁擠無比,有人擺地攤、有人賣雞蛋糕,路面高高低低又有不同材質,讓逛街成為一種不斷在變頻的節奏。那時候我覺得好有意思,完全沒想到方便性的問題。
後來我選擇回到臺北定居,直到多年之後,自己有了小孩,經常推著娃娃車,才又重新發現人行道多麼的起伏不平,會懊惱騎樓下麵停放了太多機車或雜物,讓老小行走很不方便,也開始會關注哪裡的路、哪裡的騎樓被改造了,變得好走了。
這時我發現:你的心態,會隨著生態的改變而改變🐾
我曾經在紐約時報上看過一個女記者的攝影作品。她之前跑了大半個地球,做了二十多年的戰地攝影紀錄,後來當了母親。
某一天,她發覺:當個家庭主婦所面對的混亂,跟在前線戰地拍照,感覺也差不多。她反問自己:「為什麼對一名記者,偏遠的事永遠比身邊的事更有價值?難道那些柴米油鹽的瑣碎日常生活,就因為看似平凡,而不值得記錄嗎?」
於是,她把鏡頭轉向身邊的一切,拍攝孩子的玩耍、哭鬧、捏把冷汗的跌打損傷。她記錄了孩子上游泳課、參加親戚的派對、去露營、把義大利麵吃得滿臉都是。
她說:「拍照讓我能停下來注意。」停了下來,她才重新發現,原來自己生活的地方,是那麼的平庸又精彩,那麼的熟悉又陌生。
偶爾,我們都該給自己一點身心的距離,好用新的眼睛認識自己的所在。
有些習以為常的不便,需要新的創意思維來改善,但更是需要再次被注意到,被放在腦袋裡當作一回事。有些小確幸,早已經沒有感覺了,這時候刷新眼睛再次認識,也覺得特別溫馨,像是搬去加拿大,然後最近又回到台灣探親的朋友說:「OMG!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這實在太~幸福了!」
與家的反差越大,回家的感觸越深。
若不方便旅行,就乾脆停住腳步,拿起鏡頭、換個視角,記錄並品味那日常的一切。📸
這也就是我希望在「心靈覺察力」這個課題裡面,希望帶大家進行的體驗;在日常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換個角度探索,例如觀察自然光影的變化、觀察物件周遭的空間、甚至換個角度逛街,你也許能有些不同的感觸,也從那個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心態的微妙變化。
✨換個角度看世界,隨著城市的節奏,讓自己的心情漫遊。
滑板可以上捷運嗎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讓熟悉變得不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一位外國朋友來到臺北。我帶他去了故宮、信義區、101...但當我們走在圓山捷運站的高架軌道,就是花博公園跟MAJI市集前面的廣場的時候,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I can carve some nice lines here!” 他說。(「我可以在這兒拉幾條漂亮的線」)
“?”
原來這位朋友愛玩滑板,總會在新城市裡尋找適合的場地,開心的想像在那裡滑行、跳躍、耍花招的感覺。他看城市的角度跟一般觀光客不同。我們看的是地標,他看的則是「地形」。
這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回到臺北的時候。那是1990年代,捷運剛開工,忠孝東路挖開了一半,騎樓下擁擠無比,有人擺地攤、有人賣雞蛋糕,路面高高低低又有不同材質,讓逛街成為一種不斷在變頻的節奏。那時候我覺得好有意思,完全沒想到方便性的問題。
後來我選擇回到臺北定居,直到多年之後,自己有了小孩,經常推著娃娃車,才又重新發現人行道多麼的起伏不平,會懊惱騎樓下麵停放了太多機車或雜物,讓老小行走很不方便,也開始會關注哪裡的路、哪裡的騎樓被改造了,變得好走了。
這時我發現:你的心態,會隨著生態的改變而改變🐾
我曾經在紐約時報上看過一個女記者的攝影作品。她之前跑了大半個地球,做了二十多年的戰地攝影紀錄,後來當了母親。
某一天,她發覺:當個家庭主婦所面對的混亂,跟在前線戰地拍照,感覺也差不多。她反問自己:「為什麼對一名記者,偏遠的事永遠比身邊的事更有價值?難道那些柴米油鹽的瑣碎日常生活,就因為看似平凡,而不值得記錄嗎?」
於是,她把鏡頭轉向身邊的一切,拍攝孩子的玩耍、哭鬧、捏把冷汗的跌打損傷。她記錄了孩子上游泳課、參加親戚的派對、去露營、把義大利麵吃得滿臉都是。
她說:「拍照讓我能停下來注意。」停了下來,她才重新發現,原來自己生活的地方,是那麼的平庸又精彩,那麼的熟悉又陌生。
偶爾,我們都該給自己一點身心的距離,好用新的眼睛認識自己的所在。
有些習以為常的不便,需要新的創意思維來改善,但更是需要再次被注意到,被放在腦袋裡當作一回事。有些小確幸,早已經沒有感覺了,這時候刷新眼睛再次認識,也覺得特別溫馨,像是搬去加拿大,然後最近又回到台灣探親的朋友說:「OMG!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這實在太~幸福了!」
與家的反差越大,回家的感觸越深。
若不方便旅行,就乾脆停住腳步,拿起鏡頭、換個視角,記錄並品味那日常的一切。📸
這也就是我希望在「心靈覺察力」這個課題裡面,希望帶大家進行的體驗;在日常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換個角度探索,例如觀察自然光影的變化、觀察物件周遭的空間、甚至換個角度逛街,你也許能有些不同的感觸,也從那個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心態的微妙變化。
✨換個角度看世界,隨著城市的節奏,讓自己的心情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