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水中生產?快來禾馨民權體驗一下吧!
禾馨民權提供【水中生產】服務
一般來說,進行水中生產是運用水的浮力、阻力以及水溫的控制,不僅可以增加媽媽的安全感,更有研究報告指出,水中生產有助於媽媽分泌催產素,可促進產程的進展,減少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進而減輕生產過程帶來的疼痛。
此外,水的浮力可以減緩胎兒出生時衝勁造成的傷害,像是會陰部位撕裂傷口較小,減少產婦的生理傷害。而水中生產時最大特點,是媽媽在生產時可以隨意變化姿勢,而且水中生產施力也相對較為輕鬆。
無法自然生產的媽媽都不建議進行水中生產,但也不代表自然產媽媽就可以選擇水中生產,水中生產是否可以順利進行,必須視個體情況而定,舉例來說,產婦的骨盆腔若是較窄小,水中的浮力可能會成為阻力,導致生產不順遂;另外,孕期曾有發生併發症或是胎兒心跳狀況不佳,需要長時間臥床觀察胎心等情況,同樣不適合水中生產,提醒媽咪應多注意自身與胎兒健康狀況。
不論選擇什麼生產方式,產前都應該做好充分準備,預先考量生產過程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以及應變措施。在禾馨,水中生產前我們會幫您預約溫柔生產門診,門診期間您可以提出所有對水中生產的疑慮我們專業的醫護人員將為您解答。另外在產前的32至36周期間,我們也會幫您安排上水中生產前的課程。在禾馨生產的環境和醫療設備都經過專業的評估及衛生把關,如此才能平安順利的安心迎接寶寶到來。
禾馨專業的水中生產浴缸深度大約60公分,無死角的圓形浴缸更無須擔心藏匿細菌,而且寬度也比家中浴缸來得寬敞舒適,研究指出,產婦浸泡身體時水深須達胸前,才能有效促進催產素分泌,並且幫助產程順遂。
原則上,水中待產時間每次約90分鐘左右,時間一到必須暫時離開水中,一來可以讓媽媽獲得適當的休息,二來也可以讓我們專業的陪產員進行胎心音檢測,確認胎兒的健康狀況。媽媽離開水中這段期間,催產素雖然會減少分泌,但是當媽媽再次回到水中,催產素便會開始慢慢上升。根據研究指出,初產婦待產時間平均是12小時,而水中生產的時間平均8.8小時,確實有縮短產程的作用。
根據研究發現,若是能控制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水中溫度,模擬體內羊水的溫度(水溫37度),其實寶寶並不會出現呼吸反應,因此,像是國外的嬰兒在水中出生後,只要臍帶尚未剪斷,將寶寶放在水中也沒有關係。但因為個體差異仍可能存在風險,萬一寶寶的反應非正常情況就可能有嗆水意外,所以最安全的作法是在分娩後,醫護人員會將寶寶抱離水中,讓媽媽和寶寶直接進行肌膚接觸。
若您有水中生產的問題,歡迎您隨時聯繫我們
電話: 02-55713333
地址: 114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42號
文獻參考:
台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 <http://www.gentle-birth-org.com/index.php>
溫柔生產文獻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八卦
[月經來了母奶就沒營養了嗎?]
中醫師吳孟翰
前陣子鈺萍醫師接連遇到幾個產後月經來潮後,哺乳媽媽的中醫師跟她說,月經來潮之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建議媽媽斷奶。陳醫師覺得很奇怪,中醫是否有存在這樣的文獻記載或是理論?
乍聽之下相當違背常理與現代科學的說法,但老實說,若從中醫對於女性身體知識的推演而言,似乎又可言之成理。中醫的卷帙浩繁,各家各派的典範甚多,同時菁英醫學階級與其書寫與民俗醫療之間又有密切的互動:菁英階級的醫學知識常取自並回頭滲透於民俗醫學中 ,這種說法是否與民俗禁忌相關,亦難以分解。此外,中醫的氣血陰陽、五行的理論有其循環性,因此,要證明沒有這個說法甚至比證明有還要來得迂迴與不易。
考唐代的《諸病原候論‧月水不通候》中記載:
手太陽小腸之經也,為腑主表;手少陰心之經也,為臟主裏,此二經共合,其經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主,14歲開始女子身體中的血,在平時以月經的形式表現,而在懷孕候變化成胎盤,聚而養胎,產後血則化為乳汁以哺育幼兒,因此在哺乳的時候沒有月經。或許來自於這個理由的擴大解釋,認為月經來了之後,乳汁的營養就會減少,而請媽媽斷奶。
婦科典籍中對於乳汁的關切多半以乳汁缺少或是壅塞不通所造成的病症,或是因為氣虛造成的乳汁自出等,或是乳腺炎、甚至是乳癌的問題 ,這些領域的文獻對於月經與乳汁的理論基礎皆未離開《諸病原候論》與宋代開始,所建立的具性別差異的身體觀,並且未提及有關月經來潮之後乳汁的問題。相對在中醫幼科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哺乳的建議,包括了哺乳媽媽身體狀態對於乳汁的影響、哺乳的手法、哺乳時的禁忌等 。較特別的是,中醫相當重視乳汁的品質、哺餵的技巧、哺乳量與時間。在乳汁的品質方面,中醫除了認為女性以血為主,同時女性的身體易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特別是鬱怒、憂鬱等 ,而這些偏差的精神狀態會影響乳汁的成分,對於幼兒會有不利的影響,因此除了一些外感疾病;如發燒等狀態下不要哺乳之外,在生氣、性行為、飲酒或是懷孕時亦不要哺乳,同時要避免「熱乳」、「寒乳」或是隔夜的「宿乳」,早晨哺乳時要先將乳房中的隔夜乳汁擠去 ,並未提及產後月經來潮對於乳汁品質的影響,或是將月經期當作是哺乳的禁忌。
曾世榮在《活幼口議‧議哯乳》中認為:
初生與周之兒,胃氣未備,穀食未登,全藉吻乳,怏如無恙,自然臟腑充,百脈順,肌體壯,神氣清,幼幼失乳如人絕食,食為根本,資養性命,豈可絕乎乳?
中醫認為小兒到一直到周歲,腸胃的機能尚未建立,要藉由哺乳才能安然無恙,過小的小兒斷乳有如成人絕食,會危及性命。傳統中國哺乳的時間長,極少早於一歲,並多半至兩足歲才斷乳 ,其建議與當代的母乳哺育論述類似,除非有母親因為疾病或是懷孕,才會建議斷乳 ,若因故無法哺乳的婦女,如缺乳等,常會延請乳母,再不得已也有食用動物乳汁的建議,如豬乳、牛羊乳等,但這都是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為之。
由中國古代的人口學的研究,我們發現古代女性生產的的間隔大約在2-3年左右,平均生育5.2個子女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產後月經來潮的時間差異頗大,若前六個月全母乳哺餵,之後白天有搭配副食品,僅在夜間哺乳的媽媽,月經大約在1-2年後來潮,而月經期前或經期的第一、二天,幼兒會有拒絕或是不願吸奶的現象,同時在經期的母親產乳量亦略微減少,然而在經期後會回復 ,因此若由平均生育間隔與中醫對於哺乳的建議而言,古代應該會有許多的母親在月經來潮後又繼續哺乳,直到在度懷孕後,讓才讓幼兒離乳,不論是自願或是被迫。
現代中醫兒科學教科書認為斷奶一般以8-12個月為宜 ,與現行的哺乳建議有所差異,但從前後文看不出為何如此建議,亦未提到與月經來潮相關的說法,因此筆者認為,月經後母乳缺乏營養應這個觀點非傳統中醫的說法。然而本考察的知識範圍未擴及到傳統民間婦女實作,或是在清末民初時由西方傳來的醫學知識,這些部分尚有待整理。
圖:協和婦女醫院溫柔生產室98%完工!
溫柔生產文獻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八卦
原來文獻中有紀錄的會陰切開來自於18世紀助產士緊急狀況的處置。(那是生產還未進到醫院的年代,生產尚未機構化與醫療化,而且更多助產士的處置與技術是沒有文字紀錄的。)
隨著生產進醫院,民眾漸漸信任醫生是「合格的」接生者,加上消毒滅菌觀念的演進、麻醉的藥品與技術、抗生素的發明、醫生掌握「怎麼生」的權力⋯造就了1920-1980會陰切開成為生產的常規,即便這是一個完全違反產婦生理機轉的處置。
Socio-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pisiotomy Practice: A Literature Review
Christophe Clesse et al. Women Health. 2019 Aug.
讀著讀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原來一開始在美國決議將會陰切開列為產科常規,是沒有醫學實證支持的。全世界多少女性的身體,百年來就這麼名正言順地被介入⋯(包括我自己,也包括我照著臨床指引,在還沒做溫柔生產前,對產婦的身體造成的傷害😭😭😭,多龐大的共業啊!)
#多麼痛的領悟 #好孕的產家們何其幸運
溫柔生產文獻 在 溫柔生產與生產計畫書 婦權團體、助產士及產科醫師之觀點分析 的相關結果
了解生產計畫書的出現與存在意義,以及孕產婦在進行分娩前,先溝通分娩過程中,會遇到的困境與因應措施。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文獻回顧法」和「深度訪談法」蒐集 ... ... <看更多>
溫柔生產文獻 在 性別平等研究文獻資源網 - 行政院 的相關結果
2014年10月衛福部在六家醫院推動溫柔生產計劃,此計劃的目的是希望經由助產人員陪產帶給產婦正向滿意的生產經驗,本研究主要是檢視接受助產師陪產之產婦生產經驗及生產滿意 ... ... <看更多>
溫柔生產文獻 在 溫柔生產教育介入對產婦臨床指標及生產經驗態度改善之成效探討 的相關結果
背景:筆者所在醫院落實推動母嬰親善生產,近年由助產師團隊舉辦一系列溫柔生產教育課程,帶領懷孕婦女及陪產者建立因應待產生產的相關知識及舒適技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