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理教育 🇹🇼
巫師在奇異果高二最後黑板上的筆記
109學測社會科地理準備
高二升高三,前進2020
圖像統整:
空白世界地圖,列出洋流、地形、氣候
思考分布位置及因果關係,融入地科觀念
整理老師在高二世界地理談到的區域特性
第一冊:
投影、GIS、統計地圖、地形、氣候、景觀
第二冊:
邱念圈與農業流程、產業名詞、中地理論、
人口金字塔與轉型、都市階層與內部結構
第三冊:
日韓經濟、ASEAN、EU、OPEC、
澳紐資源、美國產業與都市
第四冊:
殖民地式經濟、熱帶栽培業、三角貿易、
合成文化、撒赫爾、中國改革開放、
中國夢與一帶一路、臺灣鄉鎮、美中臺分工
寫得不錯的參考用書
1. 滿分攻略,龍騰版,適合社會組
2. 新關鍵,龍騰版,適合自然組想考社會科
3. 社會科平安福,晟景,重點整理
4. 地理科複習週記,晟景,各校老師合編
5. 知試王,南一,題目有挑戰性
持續學習,溫故知新,巫師地理為你加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
溫故知新詞性結構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八卦
明周專欄:聽雨樹的女人和男人
寫這篇文章之時,正是十二月初,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駐校期已經進入尾聲了。創作課完成了,所有的演講和活動完成了,寫作計劃也完成了。幾個月以來,見過許多文學上的新交和故知,獲贈著作甚豐,現在可以慢慢一一拜讀了。
八月初甫到步不久,就收到孫愛玲女士的見面邀請。孫女士是本地土生小說家,八十年代到香港大學念碩士和博士,留港工作十多年,之後才回到新加坡。我們在南大社會科學大樓下面的咖啡店見面,她一開口就和我講廣東話,感覺非常親切。八十年代末我在港大念本科,中文系和比較文學系同在本部大樓,很可能在什麼場合碰見過。作為上一屆南大駐校作家,她和我分享了她的經驗,也給了我一些提點。又贈我一冊短篇小說集《人也.女也》(他.她),看名字略有古風,但其實富有現代女性意識。
之後在一個稱為「文學之夜」的馬拉松式活動上,我和孫愛玲同場演講。活動在「藝術之家」舉行,場地是從前的國會議事廳,前排座位上以金屬牌標記主要官員的名字。我被安排坐在前總理李光耀的座位上,旁邊的中國詩人歐陽江河還給我拍了照片留念。「藝術之家」地處前殖民地和立國後的統治核心地帶,側面是由前法院改建而成的國家美術館,前面則是維多利亞劇院及音樂會堂。
在講座上,主持人許維賢教授笑稱孫愛玲是「貴族後人」。我不知道孫愛玲的家族背景,但讀了她的小說,在人物和故事取材中,大概可以猜想一二。好些小說提到十九世紀廣州十三行的營商背景,到了祖父一代舉家移居南洋。在少女的成長回憶中,有着大家族生活的種種豐盛往事,頗有點縮小版《紅樓夢》的感覺。(孫愛玲的博士論文是研究《紅樓夢》的。)不過,這些小說並非旨在懷舊,而是書寫變遷。在社會層面上,是舊商人模式到現代資本主義的過渡;在個人層面上,則是由大家閨秀到時代女性的轉型。作者所屬的一代女性人物,無不必須通過學業和事業,去開拓獨立的生存空間。雖然小說大都牽涉男女情愛,但女主角們往往都不以情愛(更別說婚姻)為歸宿。
作為新女性的孫愛玲雖然拋開傳統「大家閨秀」的枷鎖,但卻保存了一份與生俱來的「貴族品味」,那就是對傳統工藝的迷戀。源自雲南的南洋蠟染、中國地方菜、戲曲、茶藝、陶瓷、珠寶、玉石、國畫等等,都一一進入她的小說裏。它們一方面呈現出南洋華人的尋根意識,但也包含某種轉化和融合的意味。相對於馬華文學經常呈現的原始熱帶雨林的野性,新加坡作家孫愛玲傾向於都市化的精緻。與同代人英培安相比,雖然有「貴族」和「草根」的出發點的差異,但兩者其實有許多共通點,特別是關於性別角色和男女關係方面。
在駐校作家展覽開幕的演講中,我談到了樹的意象。之後林得楠先生上前,興奮地自我介紹說,他是一個喜歡寫樹的詩人,並送我一本詩集《如果還有螢火蟲》。在晚宴上林先生一直談新加坡的樹和南大的樹。他對樹的熱愛和知識令人動容。他特別談到了雨樹。雨樹是熱帶品種,除了枝幹巨大、樹冠寬廣,樹身上還寄生着多種蕨類和攀援植物。我每天早上在南大校園散步,一路上的雨樹也蔚為奇觀。(大江健三郎有小說名為《聽雨樹的女人》,不知是否相同品種。)詩集中有雨樹詩兩首,其中一首以標點符號比喻雨,下在樹上,化成了雨樹,也即是雨樹的詩篇。林先生的詩詞句簡樸,結構對稱,隨心而出,富有童趣。他特別喜歡以影像和音樂配詩,成為一種交響演出,我在「文學之夜」中有幸見識過。
最近又和陳志銳見了面。四年前我應周星衢基金會的邀請來新加坡演講,當時擔任主持的便是他。陳志銳是新加坡文壇的中生代,多才多藝,除了寫詩和散文,還擅長書法和水墨畫。他任教的國立教育學院就和南大比鄰,他開車過來接我,原本是去吃一間自家種菜的餐廳。車子沿南大北上,我第一次見到新加坡還有四周全無人迹的郊野。很可惜那間餐廳沒有開門,我們在附近找到一個無人的度假村,裏面竟然有一間素菜舖子在做生意。飯後志銳又帶我去南大附近的陶光陶藝社,看了全新加坡僅餘的一條「龍窰」(隧道狀的陶窰)。據說此「龍窰」現在一年只生火兩三次,燒出來的陶器有獨特的色彩。
陳志銳贈我詩集一冊,名為《獅城地標詩學》,裏面分為「歷史」、「文化宗教」、「民生」和「旅遊」四類地標,共詩百多首,寫盡了新加坡的地景風貌,絕對是旅遊指南之外的極佳導覽。我發現裏面也有一首寫雨樹的,叫〈無所不在的雨樹們〉,結尾說:「島國無國樹/若有,莫非就是/為行道為騎樓為花園城市/遮雨擋風的/雨樹」。我終於明白新加坡人對雨樹的情感。陳志銳的詩溫文清朗,重語氣,不重文飾,時而環迴複疊,時而輕盈跳脫;抒情永不過火,諷喻往往內斂,就像〈舊國會大廈,新藝術之家〉:「最古老的/法庭 土地署 郵局/高等法院 國會/都曾在這裡老去/連殖民主義/也曾經在這裡被旁聽/被同步翻譯/後後來/最新的視覺藝術 電影音/樂 舞蹈話劇/才終於進駐/入座議會廳的座位/鑲嵌官員姓名的座椅/是藝術之家最明顯的隱喻/演出後/餐廳的咖啡突然苦澀/即使加了/一滴藝術的煉奶/兩顆政治的砂糖」
溫故知新詞性結構 在 易老師の日本語說文解字 Facebook 八卦
●日文句子結構 溫故知新 1◯
日文句子是由單字所組成,單字依不同的特性被分成10種,就是一般文法書所說的『十大品詞』。分別是:
1 動詞
2 い形容詞
3 な形容詞
4 助動詞
5 名詞
6 助詞
7 副詞
8 接續詞
9 連體詞
10 感動詞
其中1~4 都有語尾變化,所以學習這些單字的時候就必須要知道,這些單字的長相不會永遠都是一樣的,會變化的!而且只有尾巴(語尾)會變,其他位置(語幹)不變。所以囉~我們就要知道這些單字的尾巴在那,什麼時候變,會怎麼變,變了做什麼用途…等等。
而日文句子,一定是把有語尾變化的單字放句尾,如此一來才有辦法藉由這些單字的變化,來表達這個句子的肯定、否定、現在式、過去式…或其他li li co co 的形式。
所以日文和英文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日文句子不一定會有動詞,但一定會有一個有變化的單子在句尾~~~~
例:
子供は遊んでいます。
/小朋友在玩耍。☛動詞結尾
りんごはおいしいです。
/蘋果很好吃。☛い形容詞結尾
大家さんは親切です。
/房東很親切。☛な形容詞結尾
私は学生です。
/我是學生。☛助動詞結尾
溫故知新詞性結構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評價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溫故知新詞性結構 在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的八卦
本研究所稱之新移术係指因台灣社會結構變遷,個人選擇伴侶的 ... 的方式講解生字、詞性、片語、語法,讓學習者逐句或逐段閱讀課文. 和翻譯課文。 ... <看更多>
溫故知新詞性結構 在 【英語教學】考生常犯英語錯誤:詞性Part of Speech - YouTube 的八卦
DSE #英語#教學學好英語要從基本開始,DSE考生有很多常犯的英語 詞性 錯誤, ... 幫大家 溫故知新 打好基礎,從認識 詞性 Part of Speech開始,立即上堂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