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CES大展人工智慧年
【每年一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過去都是以高畫質電視.曲面螢幕.虛擬實境為主角 而今年唯一的主角則是“人工智慧”的應用 過去三年《文茜的世界周報》不斷前往MIT.哈佛商學院.西雅圖.舊金山.北京.深圳 介紹人工智慧最新趨勢給觀眾 今年CES正式宣告人工智慧時代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
2018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在上周末於賭城拉斯維加盛大揭幕。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盛會,不只是觀察往後三到五年科技趨勢走向的指標,更是近距離測試具有熱賣潛力商品的大好機會。
CES的展場面積一年比一年大,所有主要的製造廠商都會參加,包括Samsung、LG、Sony以及很多其他公司,都會藉此機會,發表一系列將在2018年陸續推出的全新產品。
會場一開張就熱鬧滾滾。主辦單位估計為期六天活動,將吸引至少十七萬人次入場。今年共有近四千家公司參展,推出超過兩萬件創新產品。不論大型集團或新創公司,其中光是中國大陸企業就占了三分之一,雖然比2017年盛況少了近兩百五十家,但仍有一千三百二十七家的規模,持續成為美國以外第二大參展國。
美國科技發展到目前為止還是最厲害的,但中國大陸和美國的距離正在迅速縮小。中國大陸的優勢,來自於人口和快速擴張的市場規模。
CES開辦於1967年,包括DVD和高畫質電視等劃時代產品,都曾在此發表並進入全球千家萬戶生活中。但直到2001年,時任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發表Xbox遊戲機,才算真正炒熱CES名號。近年來,許多概念來來去去如曇花一現,加上Apple和Samsung等公司,提前在年底假期購物潮來臨前夕發表新品,CES漸成車商在隔週底特律車展前,展示新配備的暖場秀。不過在2018年邁入五十一屆之際,CES內容終於又有突破,不只過去從未設置攤位的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加入戰局,象徵展覽內容重新貼近日常生活需求,還宣告人類科技,進入了人工智慧的全新領域。
展覽最大看頭就是Google。Google過去從未主動出現在CES中,多半擔任配角。但今年首次設置攤位。Google產品可說是科技更廣泛運用到人類生活的示範。他們過去純粹是軟體和網路服務公司,現在也開始推出消費硬體設備,而且旗下電子產品業績快速成長。他們推出的智慧型音響和Amazon的產品競爭,這勢必成為展覽最大亮點,兩家公司將在CES中同台,一較長短。
Google助攻,帶動語音助理裝置席捲會場,登上2018 CES頭號看點。Amazon在2014年首度推出內建Alexa語音助理、名為Echo的智慧型音箱。2017年六月,Amazon發表搭載面板顯示器的Echo Show,大幅領先Apple和Microsoft的同類型產品。這回Google首次讓Google Assistant亮相,也讓居家智慧語音互聯戰場多了強敵,進行正面對決捉對廝殺。
今年最大的趨勢就是語音助理和人工智慧。除了Amazon推出的Alexa,Google Assistant,還有Samsung的Bixby,LG的ThinQ。這些語音助理可協助你做很多事情。他們可被嵌在各種不同的家用裝置裡,最早是智慧型音響,現在還開發了電視、甚至冰箱。
例如高檔衛浴設備大廠Kohler,這次就推出了搭載Amazon Alexa的智慧型浴鏡。你可以透過語音控制光線,或是透過鏡子下達語音指令訊息。另一家叫Moen的公司,也展出搭載Amazon Alexa的淋浴設備,比方說你有喜歡的水溫,卻不知如何控制溫度,此時只需透過Alexa,跟它說:哈囉Alexa,請你把溫度設在我想要的目標,裝置就會自動開始預熱,這樣既不會浪費水,也不把熱水濺得到處都是,而且可等到被告知完成時才入浴,這是非常聰明且實用的概念。
根據消費電子協會的統計,例如Amazon Echo或Google Home這類號稱可深度學習,並徹底解放雙手的智慧型音響類產品,2017年在美國銷售量比前年增加百分之兩百七十九,而且可望在2018年進一步出現百分之六十成長,並在2019年達到顛峰,總銷售量衝破五千六百萬個。除了這些,還有不少新創公司的創新產品也十分吸睛。
這是機器人行李箱,結合視覺計算、自動駕駛、輪胎驅動機器人控制的技術,可以從事臉部辨識並追蹤使用者。
還有許多不同目的和功能的服務型機器人,也搶著跟大家見面,掀起機器人是否能完全取代真人的辯論。另一方面,紅了幾年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明顯退燒,相關產品比去年減少百分之三十。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相關裝置,則成長了百分之二十。
最具未來感的莫過於AR領域了。過去幾年來,VR一直是CES的熱門話題,但始終沒有深入日常生活且被廣為接受的產品出現。業界希望AR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上能夠更友善。
彭博新聞指出,過去幾年可說是偏重軟體應用程式app開發的階段,但隨著更多概念被具體化,市場對表現強大且穩定的晶片也有更多渴求,這也讓硬體產品從今年起強勢回歸CES。
很多新鮮刺激的科技都出籠,不少軟體導向的科技,都需要好的硬體來配合,例如自動駕駛車輛就是最好的範例。自駕車需要搭載功能強大的感測器,必須有非常強大的晶片來驅動這些功能。可預見晶片設計公司Nvidia的展場聲勢會很浩大。
充分結合AI和硬體開發結晶的產品,非無人駕駛車輛莫屬。日產和本田等日籍大廠推出AI相關裝置,拜騰(Byton)、樂視集團在美投資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等陸籍車廠,則競相讓自家研發的原型車曝光亮相。
信不信由你,這是個讀心器,我稱之為數位荊棘之冠。只要戴在頭上,透過底下的感測裝置,就會連接到未來的日產汽車裡。也就是透過無限裝置讓你零秒差跟車輛溝通,比我實際做出控制方向盤並踩煞車的反應,還早了四分之一到半秒的時間。這在幾年前還是不可思議的想法,但現在已發展到可透過車輛互聯科技做到了。這真的很瘋狂,除了改善安全,駕駛人也更有操控感,日產汽車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測試,真的很酷。
車、車、車。這是市場可期待的,包括電動車和自駕車兩個方向。Nvidia在展前宣布和福斯與Uber結盟,堪稱CES促成先進概念彼此整合的案例。CES這次多了Nvidia和Intel這類晶片設計大廠投入,讓AI和機器人相關產品獲得加持,自動駕駛汽車就是最佳範例。
一月十三日登場的底特律汽車大展。預料又會掀起另一波人工智慧研發成果的高潮。彭博新聞認為,展覽將帶動各類概念股股價上揚,而從家用推展到周邊環境的互聯智慧城市,在技術更加成熟後,說不定很快就能美夢成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溫度感測器應用 在 FinLab財經實驗室 Facebook 八卦
量子電腦x量化交易!?
最近一個禮拜,我參加了台大 IBM-Q 舉辦的量子電腦黑客松,並列第一名,並且額外獲得鴻海特別獎。我們這組從零開始,只花了三天,也學到很多量子電腦的知識,還有認識新朋友,覺得非常的開心!
以前的黑客松,比較偏工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天馬行空,但是這次的黑客松,跟以往非常不一樣,有很多數理的成分,更重視理論,我們組的學歷陣容非常堅強,兩個博後,一個博士,兩個碩士,除了我以外,都是物理專長。討論的都是 Ising model、QAOA、quantum gate 等物理的概念。
我一開始真的是不懂,從 0 開始,好在 IBM 有出 Python 的 Package Qiskit,我看得懂程式和演算法,原來 Ising model 可用於解 maximum cut problem,原來 QAOA 可用於 Binary 的 quadratic optimizer,那我就把它們當成黑盒子,大概可以理解並應用了。
我很慶幸在博士班的時候,有把數學更徹底的學好一點,所以才能在這麼優秀的團隊中,貢獻所學的知識。在比賽中,我的專長,就是提供創意且實際的主題,跟寫浮誇程式介面XD,也是黑客松比賽非常重要的兩個要素。這次也很成功的繳出一張滿意的成績單!
經過這次的戰役,我人生中參加 4 次現場黑客松,4 次都有得獎,3 次是第一名,一大部分原因,是我歷史上參與比賽的伙伴,陣容都是非常堅強,有堅強的學術背景,工程技術,而且團隊向心力強,不會輕易放棄,肝也非常新鮮健康。我也有所貢獻,但是每一個人都缺一不可,都是比賽的致勝關鍵。讓我回想到那些一起熬夜寫程式的日子,真是太辛苦又太有成就感了!
雖然比賽很好玩,但我很少參加,因為平常已經夠忙了,做交易就已經很像是黑客松了!但是這次是我老婆邀請我去,剛開始勉為其難的答應,因為我真的不懂量子電腦,怕現醜。我老婆常會逼我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但最後往往會有正向的回報,所以我常常會聽從老婆的決定,尤其是比較重大的決定XD,有她的主意,我的人生更精彩!所以既然要做,就要全力以赴,PyCon演講完回到台北,就馬上出發參加比賽。
不過這大概是我參加過,最不像黑客松的比賽了,早上七點起床,搭遊覽車到「台大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都已經中午了!三天的比賽,其中半天搭車去,半天搭車回台北,都在搭車就好啦!不過搭車是活動的一部分,總比自行前往好很多吧!
於是我們就在山明水秀中討論數學、寫程式,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物理界的黑客松風格,真的是跟一般的黑客松有很大的差異!一般黑客松,吃的都是垃圾食物,像是PIZZA,漢堡之類的,但在物理黑客松,竟然是吃合菜,很好吃!以前的黑客松,只有一間教室跟一堆二手睡袋,看你要不要睡,不睡拉倒。而這次竟然睡飯店!每個人竟然有一張雙人床可以睡,被單還可以控制溫度!
而且這個活動是免費的!!你或許會覺得,政府和學校又再浪費國家公帑了,讓學生們吃喝玩樂,花納稅人的錢,但其實,這是很聰明且省力的作法,就像是投資股票,要把錢砸在好的公司身上,讓這些頂尖的腦袋在舒服的環境下,請他們做一些科學上的突破,成效真的非常好,有鑑於這次的成果,IBM 決定在台灣2021年再辦一場,更大且國際級的量子電腦黑客松,各國頂尖學者聚集於台灣,產生的週邊效益,對於台灣科技的進步,絕對是一筆超級划算的投資!
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交易以外的程式了,這個禮拜出來玩三天,又可以得獎,算是一個另類的抒壓!平常都在製作交易程式,琢磨賺錢的程式很辛苦,本身的程式實力當然很重要,但有時候找到對的交易策略,就是需要長時間的琢磨,運氣成分也非常高,而最後如何判斷程式運行的是正確的?就是有沒有賺到錢囉!XD,但價格通常是隨機漫步,所以你真的很難確定,新程式能幫你賺錢,除非運行了一陣子,就算能賺錢,你還是會擔心它可以幫你賺多久,日子就在「擔心」的循環中度過。
寫一般的程式,就沒有這麼辛苦了,你得到的 feedback 是非常迅速且即時的,可以用就是可以用,不能就是不能,可以根據這個 feedback 快速優化程式,這就其實是寫程式最開心的地方,藉由不斷修正,程式變得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好!
然而這次的比賽如何獲勝呢?量子電腦,目前真的還在傳統電腦真空管的時代,我覺得這次要得獎有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對於量子電腦的電路製作有真正的貢獻,第二種,將量子電腦做跨領域的結合。第一種對我來說比較困難,要在短時間瞭解各種不同的量子閘,並且做出量子電腦的具體貢獻,短時間不太可能,第二種,是我比較擅長的,就是做跨領域結合,將量子電腦的演算法用在不同的地方。
我們將資工系常見的感測器網路當作命題,做出車聯網的應用,利用量子力學的演算法,來做都市規劃建構感測器網路,為車聯網做提前的佈局,和計算感測器資料同步協定。另外也做了其他的應用,利用量子電腦做車輛定位(我承認這部分用量子電腦做沒有必要XD(沒有quantum advantage),但最後demo很炫就是了)。
在三天的時間裡,應用量子電腦的演算法,構建三種車聯網應用,相信是個很完整的結果!我們將競賽成果開源到github上,供大家下載下來玩,不過程式碼還有很多優化空間,請大家小力鞭策XD!
https://github.com/koreal6803/Application-of-quantum-optimization
之後會介紹跟量子電腦和這次黑客松有關的系列文章,也會講一些量子電腦用於程式交易的演算法,不過假如你期望量子電腦可以幫你拿來賺錢,看到這裡就好了,因為不太可能,量子電腦還在很早期的階段,就像是電腦在真空管的時代。但你假如你對數學不排斥,想要瞭解一些量子演算法,這個系列應該會很有趣!
附上這次比賽所有隊伍的題目和程式碼:https://github.com/qiskit-community/qiskit-hackathon-taiwan-20/issues
還有其中一組做的量子電腦遊戲線上玩讓大家體會量子電腦的奧秘,要組合quantum gate 來控制擊球的位置,我5秒內就掛了:
https://alfa871212.itch.io/qpong?fbclid=IwAR28Mw8zS3HBvNOdrf1R8z-60yW8AhVFjpvpG0nYt-lmNEw3FJxrS3bJ12k
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你究竟看 finlab 是想賺錢還是學程式的呢?
溫度感測器應用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1949-2019:中國硬科技終迎來黃金時代
本文來源自CV智識
……………………………………………………
┃從達特茅斯的夏天到中國科技的“春天”
上世紀 50 年代,中國剛剛從槍炮與戰爭中站立起來不久,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科技尤其如此。國內專門的研究機構一度不超過 30 多個,全國科技人才一度不足 5 萬人。
同一時期,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正歷經一段黃金歲月。儘管存在核滅絕、種族隔離和迫在眉睫的冷戰的威脅,但上個世紀 50 年代仍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幸福和繁榮的時代。
1956 年夏季,新罕布什爾州漢諾威小鎮,達特茅斯學院群星閃耀,一群來自各大研究機構和科技公司的科學家們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了兩個月,目標是“精確、全面地描述人類的學習和其他智慧,並製造機器來類比”。
這是人類近代歷史上,頂級科學家們第一次如此齊活地聚在一起,就機器智慧問題進行探討,也正因為此,達特茅斯會議後來被公認為人工智慧的起源。
與達特茅斯會議幾乎同一時期,參會的西蒙、紐厄爾和第一屆圖靈獎得主艾倫·佩利(Alan Perlis)一起創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的電腦系,從此,CMU 電腦系成為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的高地。
80 年代,一批懷抱“遠大的理想、志向、抱負和對新事物的追求”的中國學生陸陸續續來到 CMU 電腦系,向人工智慧先驅們拜師問道。
這些年輕人,包括曾經活躍于谷歌的李開復,百度的陸奇,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
而一些當時沒有選擇 CMU 的年輕人,如電腦視覺華人鼻祖黃煦濤、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則在同樣散佈在東部學術高地的各個頂尖實驗室裡。
90 年代,當時只有二十出頭的中國年輕人湯曉鷗,剛剛從中科大資訊科學技術學院畢業。此後,他沒有選擇繼續留在母校,而是來到歷史悠久,學術輝煌的美國東北部繼續求學深造。
新千年之初,深度學習技術已然取得重大突破,卻還沒有迎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在李開復、沈向洋、湯曉鷗等人之後,更多的年輕人開始來到東部各大高校的實驗室裡深造。
2006 年,時年 25 歲的周曦揮別呆了七年之久的中科大,進入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成為華人電腦視覺大師黃煦濤當年在全球招收的三位學生之一。
當時的中科大已然成為國內眾所周知的語音研究高地,頭部語音AI公司科大訊飛和雲知聲創始團隊均來自中科大。
周曦想要做更有挑戰的事情,他對當時在中國發展仍然很不充分的圖像識別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美國恰好擁有當時獨一無二的圖像識別研究環境。
他很快在UIUC搭建了Cluster伺服器陣列,將語音辨識領域的演算法跟思想與圖像識別領域巧妙交叉碰撞。此後的幾年,周曦跟團隊先後戰勝 MIT、東京大學、IBM、Sony等著名研究機構,拿到六次世界智慧識別大賽冠軍。
而在 2006 年前後,與周曦一同拜入黃煦濤門下的,還有依圖的顏水成,文遠知行的韓旭和甯華中、文安智能的陶海、奇點汽車的黃浴等人。
學成之後,這批人幾乎無人留在美國,而是陸續歸來,把最前沿的尖端科技帶回中國。
┃以外企為師,走向世界
新千年之初的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 80 後、85 後年輕人,已經告別了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最艱難歲月。年輕人們不再需要為解決溫飽問題發愁了,整個社會的創新力與活力隨之開始釋放。
2000 年,世紀交疊,熱鬧的清華園照常迎來一批新的學生,王永瑞便是新生中的一員,此後 8 年,他一直在清華精密儀器繫念書。
畢業之後,王永瑞曾在航太科工四院待過短暫的一段時間,2013 年他加入清華旗下產業啟迪之星,從普通員工做到常務副總經理,從事硬科技創業專案投資孵化工作。從清華到啟迪,王永瑞一直是中國科技創業浪潮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8 年間,偌大的園子內外發生的一切,王永瑞回想起來依然歷久彌新。
彼時的清華人,尚且對創新創業沒有如今天般的熱情,上課、作業,業餘時間搞搞社團,參加參加學生會的工作,學生們常是規規矩矩的,在就業的選擇上同樣如此。
深度學習技術尚未起來,演算法也還不那麼常見,機械類、材料類、晶片類學科仍然冷門,硬科技尚且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如日中天的追捧。
那是外企在中國最為風光無兩的時代,遍佈望京商圈的是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外企,金輝大廈還不是阿裡的地盤,360 集團也尚未在這裡築起高樓。
“在那個年代整體來講,創業的比例還是小,打工也基本上是去外企的金融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大量的網路設備公司,像愛立信,它並不是國內的企業,還是大的外企。”王永瑞回憶起他求學時期同窗好友們的就業選擇,大量的人才都去了外企互聯網公司和金融公司。
與此同時,國內的互聯網也在萌芽,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出現,懷抱著好奇的清華人也開始做一些校園網、社群項目的創業。
隋建鋒是清華機械專業的博士生,在園子裡渡過了近十年的學習和工作生涯。雖然一直從事硬科技相關研究,他也見證了清華人在互聯網時代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2008 年,人人網最火的年頭。清華園內,一個叫“師兄幫幫我”的校園社交平臺風雲一時。
苦於解決個人問題的清華理工男們,為了增加接觸女生的機會,做了一個類似于校園版百合網的社交網站,後來越做越大,一時間席捲了北京幾十所高校,甚至誤打誤撞獲得了薛蠻子的天使投資。
隋建鋒親身經歷了“師兄幫幫我”風雲一時的那段日子,而做此項目的正是他的同班同學,“師兄幫師妹去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之後師妹要請師兄吃一次飯,其實它背後的邏輯就是解決男女相處的問題,清華理工科女生偏少男生偏多,這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
“最瘋狂的時候,他們發了好多的券,你註冊了就可以去免費領一個雞腿,推廣得非常火。”隋建鋒覺得,那可能是他距離互聯網創業最近的一次。
遺憾的是,短暫火了一陣之後,由於缺乏真正的商業變現模式,“師兄幫幫我”沒有再繼續運營下去。
但好在,一些年輕人正在成長,已經成長起來的人則聚到了一起,為平靜的中國科研氛圍注入新的活力。
九十年初,中國電腦產業苗頭燃起,而大洋彼岸的軟體巨頭正面臨創新與競爭壓力,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麥爾伏德向比爾蓋茨諫言,將研究院開到中國來。
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37歲的語音辨識專家李開復受命成為首任院長。三年後,最初的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開復組建團隊之初頻頻受阻,說服海外精英歸國並不容易,卻也不乏慕名而來的熱血青年,張亞勤的加盟成為打開僵局的契機,隨後沈向洋加入,成為團隊的第一個研究員。
1999年,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團隊逐漸成形,由國內高校博士生和海歸派組成。略微發黃的合照記錄下知春路 49 號的偉大時刻,在往後的十幾年裡,這批人的光熱輻射至大半個中國科技圈。
微軟亞洲研究院,又被稱為MSRA,對於大眾而言,她是個遠不如阿裡、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響亮的名字,即使在人工智慧已然發展得如日中天的今天,她的名氣依然不敵商湯、曠視之類的 AI 獨角獸。
但大眾同樣不知道的是,沒有樹大根深的MSRA,就不會有此後一代又一代的互聯網巨頭、移動互聯網巨頭,再到如今的 AI 獨角獸。
香港科技大學電腦系與數學系教授、前騰訊AI Lab主任張潼曾這樣向筆者談及MSRA對於公司穿越發展週期、基業長青的重要意義。
“研究院有幾個功能,一個功能是它會在短期專案上支援一些產品;另外一個是本身它也會對做一些技術儲備,為開發一些產品做積累;還有一個我覺得挺重要但被忽略的一點,研究院作為公司的人才儲備,在產業迅速變革的時候,這些人才才能產生價值。”
在張潼看來,微軟歷經多輪時代浪潮之而不倒,重回全球市值第一寶座,正與其人才儲備息息相關。
“比如說微軟,”張潼告訴筆者,“它原來就是一個軟體公司,但後來在做搜索的時候,雖然沒有做到Google的程度,卻能夠很快地起來,包括現在做雲計算,它為什麼能夠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就是因為技術的儲備、人才的積累,在公司轉型上,如果沒有這些人才儲備,就沒有辦法去做這些事情。”
象牙塔內,學術研究熱火朝天,人才貯備從無到有;象牙塔外,互聯網創業水大魚大、戰事紛呈,已然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MSRA 建院這一年前後,搜狐、京東、阿裡、騰訊、新浪、網易、百度相繼誕生,外企們應該不會想到,當時還是由一群初生牛犢的中國年輕人創立的幾家門戶網站,或是ebay、Google的“拙劣模仿者”們,在此後的十年裡順勢崛起,直至將他們“掃地出門”。
隨著中國第一波互聯網發展熱潮湧現,中國公司開始為創新事業向矽谷尋找人才、資金,甚至包括公司命名的方式。
把別人的成果直接商用當然會被人詬病,但正是這段經歷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積累了使用者介面設計、網站架構和後端軟體發展的初步經驗。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百度的核心功能和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借鑒了Google,但在此基礎上,李彥宏堅持不懈地優化網站,以迎合中國用戶的搜索習慣。淘寶以ebay為師,卻另謀在初期為商家提供免費服務的模式,最終打敗ebay。
曾比作中國版BuzzFeed的位元組跳動,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為使用者提供定制化的新聞內容。現在,BuzzFeed的市值也已和位元組跳動不在一個量級。美團的靈感來自Groupon,但其業務線卻從團購一路拓展至電影、外賣、酒店、旅遊等本地生活服務等,現在美團的估值已經10 倍於Groupon。
Google、eBay、Uber、Airbnb、LinkedIn、Amazon……一個又一個美國巨頭都想贏得中國市場,卻無一不鎩羽而歸。
外國分析師在美國公司無法佔領中國市場這個問題上糾結的時候,中國的公司正忙著打造更好的產品。
資本聞風而動,人才循錢而至。
隨之而來的是,風投資金和人才魚貫湧入互聯網行業。市場如火如荼,創業公司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
大多數創業公司的產品靈感或許來自大洋彼岸,和矽谷的競爭的確產生了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巨頭,但真正造就了一代創業者鬥士的,卻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殘酷“本土大戰”。
“如果你去外面看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市場其實就在你腳下。”這是現如今大多數出海創業者對於開闢海外市場最為深刻的感受。
中國市場競爭的殘酷,讓中國互聯網公司探索出了完善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運營能力。
一些在殘酷的“本土廝殺”中成功出局的中國企業,也在海外戰場上開啟了與全球科技巨頭的無限戰爭。
2012 年,隨著智慧手機的出現與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出海風口開始形成,作為出海先驅,獵豹更是將中國免費工具的模式移到了海外。
2016 年,有更多公司開始把中國模式複製到海外市場,隨著市場的變化,出海的類型開始多樣。
中國企業出海的典範位元組跳動,一方面 Copy From China,將在中國獲得成功的資訊流模式複製到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則借助資本的力量在海外展開大肆並購,最終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實現全球擴張。
直到最近兩年,無論是遊戲、內容還是電商類產品,出海的中國公司已經逐漸讓產品達到完全當地語系化的狀態。中企出海,已然歷經從稚嫩到成熟。
┃AI時代:走入無人區
“2000 年的時候,大家更多還是想著錢,怎麼快速賺到錢。”這是王永瑞還在清華念書時,對互聯網帶來的外部環境的極速變化,最為深刻的感受。
但賺到錢的一個好處是,中國的創業者們終於有錢去做些從前囊中羞澀之時難以做到的事情了。
發展硬科技,讓中國在底層研究、前沿科技的突破上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則是大多數中國科學家與技術人心中一顆自始至終都不曾熄滅的種子。
互聯網這十年,伴隨著供應鏈的成熟、市場的培育、人才儲備越來越充足,也為發展硬科技的提供了可能。
王永瑞談到,在清華讀書的這些年裡,周圍很多同學,還是“在互聯網圈裡混。”
到 2008 年畢業時,他明顯感覺到,一些新的變化正在發生,“這個時間段逐漸開始有一些人開始往硬科技的方向去做,慢慢的也有人去做硬科技的創業。”
“硬科技和移動互聯網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它區別就是說一個週期的問題,聯網可能你投入就快了,慢的話我就三個月肯定也出來東西了,如果你是做一個硬體產品,週期不會這麼短,還不算你前期的人員、知識儲備以及經驗積累。”
王永瑞談到硬科技時說:硬科技創業雖然週期長、難度大,但這不妨礙越來越多有情懷、有個性、有創造力的工程師們加入進來。
“國內在很多基礎應用工程應用的學科建設,或者說知識儲備過程中還沒有達到,或者說離世界上先進的水準還有一定差距,中國大量的工科學生還是有一種情懷在,真的想把這個 gap 給彌補上來。”
至少在清華園裡,2010 年前後,雙創提出來前幾年,學校、學生們對於將產學研結合,甚至創業的熱情開始變得高漲。
隋建鋒回憶說,那個時候還沒有人工智慧這種說法,“現在的人工智慧、智慧硬體,那個時候我們叫機電一體化,簡單理解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實現機器人的自動化。”
互聯網風雲十年,是清華人不斷開放、追求變化的十年,而姚班的出現則把這種求變之心放大到一個極致。
打比賽、做課題、搗鼓機器,一些工科生做著做著,就開始了“真槍實彈”的創業。這批人當中,有小馬智行的樓天城,曠視科技的印奇、唐文斌、楊沐,MOMENTA 的曹旭東,深鑒科技的姚頌、單羿,禾賽科技的李一帆……今天,他們撐起了 AI 創業大潮的半壁江山。
2004年9月的一天,正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張勝譽像往常一樣與導師姚期智碰面交流近期研究進展。姚期智突然對他說:“我要回中國了,permanently(永遠地)。”
張勝譽後來回憶說:“當時有些訝異,但隨即感到釋然。單純從研究角度講,的確沒有一個地方比普林斯頓更舒服。他回國,應該是要去做一件大事。”
此後不久,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職,正式加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成為清華全職教授,在清華園裡,開啟了人生下半場全新的探索。2005 年,姚期智主導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成立“電腦科學實驗班”,姚班由此而生。
姚班初成立時,“教主”樓天城還是剛剛入學“萌新”,還在安徽蕪湖一中讀高三的“怪小孩”印奇,仍然幻想著有朝一日能編織出《終結者》中的天網世界,在後來的人工智慧浪潮中叱吒風雲的姚班少年們,此刻正在園子裡積蓄能量。
八年前,印奇與唐文斌、楊沐下定決心開始人工智慧領域創業之時,人工智慧還遠未成為一個風口,或者說尚且未被完全證明為一股可以改變時代的浪潮。
創業之初,印奇就曾與唐文斌商定,二人同赴美國攻讀博士,印奇專注智慧感測器方向,學的是硬體,唐文斌則繼續研究軟體。三人決定出發之時已然想好,做AI,最終一定會走到做硬體這一步。
而在MSRA的實驗室裡,湯曉鷗依然沉溺于拿兒子照片做人臉識別研究的快樂。此時的湯教授應該還沒有想到,日後不久,他會跑出來創業。畢竟,在以基礎科學研究聞名的 MSRA,誰能實現最多的技術突破,誰就獲得最多尊重。
直到 2012 年,人工智慧以深度學習的面貌重新贏得世人關注,屬於硬科技從業者的創業黃金時代終於來了。
多年來對神經網路根深蒂固的成見讓人工智慧的許多研究人員忽略了這個已經取得出色成果的“邊緣群體”,但 2012 年傑佛瑞·辛頓的團隊在一場國際電腦視覺競賽中的勝出,讓人工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重新回到聚光燈下。
在邊緣地帶煎熬了數十年後,以深度學習的形式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中的神經網路法不僅成功地讓人工智慧回暖,也第一次把人工智慧真正地應用在現實世界中。
研究人員、未來學家、科技公司 CEO 都開始討論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識別人類語言、翻譯檔、識別圖像、預測消費者行為、辨別欺詐行為、批准貸款、幫助機器人”看”甚至開車。
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在這個時候離開象牙塔,一批遠在海外的人也陸續回國,他們要從中得到在學術圈外一展身手的機會,當然也嗅到了商機,還有金錢的味道。
2014 年,湯曉鷗帶著他在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 (mmlab) 的一眾“門徒”跑出來創業了,取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商朝開國君主之名——商湯,商湯科技應運而生。
一批 AI 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不管是 MSRA、清華,還是 UIUC、中科院、mmlab,一代科學家與技術人們,仿佛跟約定好了一樣接二連三地流入尚且年幼的科技創業前沿陣地。
┃AI+5G 時代:細分,落地,紮入產業
造輪子的時代過去了,AI 從發明的年代邁入實幹的年代,從專家的年代邁入資料的年代。
西方國家點燃了深度學習的火炬,但最大的受益者卻是中國。在資料和工程人才方面,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5G 和人工智慧都備受關注。被冠以“互聯網預言家”的馬化騰,更是公開表示“一個 AI+5G 的全智慧時代正在到來。”
“硬科技真正的突飛猛進,或者說走到了風口浪尖,有幾方面原因,一個是整個供應鏈、市場環境確實更加成熟了,包括很多柔性製造新技術的應用,感測器的不斷小型化,包括智慧硬體底層的技術系統的開發,一些主晶片的小型化,這一系列的技術,搭建得比較成熟了。”
硬科技的發展,則是跟隨著技術、市場、供應鏈的完善水到渠成的結果,而硬科技專案越來越受大家追捧,同樣是這個時代自然而然的發展趨勢。
王永瑞明顯感受到,硬科技真正掀起熱潮,是在最近一兩年。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尤其如此。
在經過前期的拼實力、拼融資、拼應用等一系列競爭之後,AI獨角獸們逐漸開始學著做產品,講應用,談落地。
2019 年,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了商業化落地,以及實現規模化收入上。細分、落地、紮入產業,人工智慧的競爭已然進入下半場。
“真的太瘋狂了,什麼華為、阿裡都進來了。”一位 AI 公司的朋友這樣描述今年下半年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
隋建鋒談及了他今年經手的兩個印象頗為深刻的項目。
“當時我在北京接觸智慧硬體的專案叫情感記錄儀,像一個小的紐扣一樣配在身上,通過提取人的溫度、心跳來判斷出你的情緒。這項目也經歷過一段時間,最後黃掉了。”
這樣的項目,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隋建鋒反問,“你的情緒你高興還是喜悅還是悲憤,你自己肯定會主觀地意識到,還需要用這種智慧硬體來衡量你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嗎?”
智慧硬體所謂的智慧肯定是服務於硬體,不是為了智慧而智慧,這是隋建鋒從事硬科技專案投資孵化以來最為深刻的感受。
“來到深圳之後我又接觸到一個智慧讀錶盤的專案,它的應用物件就是水錶電錶,每個月要有人去讀這個數,這其實是一個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然後一個團隊專門做了一個讀表儀,一把它放到水錶上,它就能夠及時把資料傳輸出來。”
“做智慧硬體一定離不開應用場景,這是我在北京和深圳感受到的一個非常大的差別,也是目前整個 AI 大的領域特別重要的一個點,一定要找到痛點。”
在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醫療、教育、智慧製造、腦機交互,大風口之下,一個個小風口正在形成,一個個小獨角獸正在誕生。
最近一兩年,AI醫療賽道的森億智慧,將製藥時間從8年縮短到幾個月的AI製藥公司 InSilico Medicine,從事類腦晶片研發的靈汐科技,腦機交互產品研發的腦陸科技、優腦銀河等,明顯開始受到資本的青睞。
隋建鋒說,如今 VC 技術化,甚至 LP 技術化的趨勢正變得愈發明顯。“我們在找LP的時候,也傾向於找那些理解技術,能給硬科技創業者帶來更多資源的 LP。”
AI商業化的1.0在雲端,是基於大資料做應用。AI商業化2.0的變化趨勢是從雲端到邊緣,把人工智慧的能力帶到每個人身邊。
5G則是有效連接雲端和邊緣的高速度、高可靠性和低時延的通信管道,可以用最優化的方式實現人工智慧的資源配置。
5G和AI結合在一起一定會進入很多新場景,產生很多新機會。今年4月初, 中國完成首例 AI+5G手術,在400公里外完成“補心”手術,為智慧醫療開啟無限想像空間。
而這些都只是剛剛開始。
┃尾聲:科技人,永遠年輕
最早今年之內,AI獨角獸曠視科技就要在港交所敲響IPO的鐘聲。
曠視終於從 8 年前那個窩在創新工場共用辦公空間小角落裡敲代碼、磨產品的“幾人組”,發展成如今第一個衝刺港股的“純人工智慧公司”。
一個月前,筆者在美麗的西南山城重慶,拜訪了雲從科技總部,恰逢曠視招股書公佈當天,問及雲從研究院院長周翔友商上市一事,周翔打趣著說到,“你看曠視都已經上市了,這個行業肯定不會繼續虧下去了。”
猶記得,招股書發佈當晚,業內一時譁然。
這家年輕AI獨角獸的表現,似乎並沒有此前大家期待的那麼高,對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吉凶禍福,難以預測。
筆者也就此事詢問了雲從聯合創始人姚志強,他堅定地認為“行業趨勢不可逆。短期內是有泡沫的。任何事物的快速發展,不可能沒有泡沫,它是發展過程中特定階段的產物。”
“但是真正的泡沫是不代表未來,是虛幻的,是一定會帶來沉痛的,但如果泡沫代表未來,那麼短暫的泡沫對未來趨勢影響不大,只要是在大趨勢下的選擇,一定會出現一個偉大的企業。”
在曠視人眼中,印奇不苟言笑,平時總是“端著”,唐文斌則更加外向,和大家聊技術、談人生都不在話下。
印奇也曾坦陳,自己性格比較內斂,在機場碰到客戶,一度會躲著走,直到最近兩年,他開始“強迫”自己主動上去跟客戶打個招呼。印奇一直處在從一個典型理工男努力轉變為合格公司管理者的過程中。
姚志強告訴筆者,“只要是技術男認定的事兒,我們就不會想太多的結果,先卯足勁幹再說。”但“失敗和成功的教訓都指向一個,要接地氣,技術必須為其他行業提供服務,並且能夠真的解決問題。”
王永瑞與禾賽科技的李一帆是同門好友。變形金剛、機器貓、自己組裝的模型,在他的印象中,李一帆的桌面上總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工程類的東西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你能感受到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
平日裡,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喜歡圍著他辦公室所在的一層樓,一圈一圈地轉,不過,他轉圈從來不是為了監視員工。有關應該如何經營這家公司,他一直在思考。
90後的馬漢東已經是AI醫療公司森億智慧的聯合創始人。員工問他,我們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沒有意義?馬漢東的回答是,你們直接去醫院裡看一看,我們的設備、應用,救的都是人命。
既身坐冷板凳,又頭頂泡沫,科技創業,可謂路上道道折。但創業者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其中的價值。
幾十年的發展也有力地證明,科技公司的力量正變得越來越強大,聚聚了一大批頂尖科技公司的中國力量也越來越難被取代。
中國的科技公司,歷經了從無到有,又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的大時代。直至如今,一些重要領域已然躋身世界前列,這是近代以來從未曾有過的重大改變。
溫度感測器應用 在 IC溫度感應器,美國國家半導體,NS,NS,溫度感測 - CTIMES 的相關結果
熱敏電阻(thermistor)是傳統上最常見的溫度感應元件,不過IC溫度感應器(temperature sensor)也出現在同樣的應用領域中。究竟兩者之間的分別何在?孰優孰劣? ... <看更多>
溫度感測器應用 在 六種智慧家庭必備感測器- 電子技術設計 - EDN Taiwan 的相關結果
圖3 溫度感測器分為室內室外應用。 對於室內的感測器來說,它們可助你熬過酷暑。比方說,它們可以讓家中的空調在你下班 ... ... <看更多>
溫度感測器應用 在 溫度感測器基礎知識 | DigiKey 的相關結果
溫度感測器 使用在多種應用中,例如食品加工、HVAC 環境控制、醫療裝置、化學處理與汽車引擎蓋內部監控(如冷卻液、進氣孔、汽缸頭溫度等)。 溫度感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