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更只有一個台灣!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有三個問題請蔡英文回答。
「2021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評比61國,台灣名列第57名,倒數第5,甚至還輸給排名33名的中國大陸;而台灣2015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在2050年的減碳目標是 #比2005年減少百分之50 ,距離碳中和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甚至我們的人均碳排放量仍遠高於世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
2050年預計達成淨零碳排放的歐盟,2023年起將對生產地未課過碳稅的進口貨品課徵碳關稅;美國總統拜登也提出要對「未能履行減碳義務國家的碳密集產品」課以碳關稅。臺灣想要不受國際制裁、懲罰,就需要跟上主要國家的減碳目標。
目前已有128個國家宣布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碳中和。台灣要捫心自問:就算外銷不斷創新高,把我們的環境破壞了,值得嗎?所以,今天地球日,我想請問蔡英文總統三個問題:
1,「2025」妳的能源政策還要燃燒 30% 的煤炭、 50% 的天然氣,至於目標 20% 的綠能現在只有 5% ,任期剩下3年妳如何達到 20% 的綠能?
2,歐盟 2023 要開始課徵碳關稅,妳要如何因應?妳何時要實施適當的碳税制度?
3,如果妳有機會出席全球氣候暖化高峰會,妳敢宣布台灣在 2050 達到碳中和目標嗎?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英文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八卦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從我們做起
【2016 世界地球日,務實面對減碳義務!】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也是各國簽署「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的日子。締約各國與各大城市,做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承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內,才能讓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因氣候變遷毀滅。
在此之前,我國已提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對國際社會承諾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BAU減量50%。去年六月,立法院終於通過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通過溫管法之後,重要的是訂定和執行第一期的五年減量計畫,這將會是決定我國是否能達成總體目標的關鍵。
要談溫室氣體,就不能不談能源配比。再生能源自然是我國未來首要發展的重點,但在增加綠能的同時,我們十分憂心新政府忽略了經濟層面和能源安全的務實考量;社會輿論也普遍缺乏能源議題的深度討論,時常陷入意識形態之爭,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事。
新政府的綠能政策主軸在於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然而,太陽能發電需要大量的土地,民進黨提出的作法是屋頂違建裝太陽能板就地合法,以及開放不利耕作的農地鋪設太陽能板。前者具有許多法規上和安全上的爭議,後者則等於廢棄環保署和農委會在整治污染農地上的努力。如果即將執政的蔡英文主席,還是不願意誠實告訴人民能源轉型的難處,仍以空泛的口號敷衍了事,不禁令人對我國未來,是否能達成減碳承諾的目標,感到悲觀。
減碳相當重要!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將主題訂為「Trees for the Earth」,就是因為植樹及保護森林,是人類對抗氣候變遷、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簡單的方法。但是我們的環境,仍面臨人類過度開發的挑戰。每年,有150億顆的樹木從這個星球消失,相當於每分鐘消失48座足球場大的面積;拖網漁法,也讓每秒有相當於2.5座足球場面積的海中生態,遭到無情破壞。而氣溫上升的結果,讓海水溫度隨之增加,直接導致臺灣海峽水域產卵及越冬之經濟魚種北縮,魚場分布改變、漁獲量大幅降低,以及漁獲品質的下降。暖化造成的極端海象,讓臺灣海洋生態系、養殖漁業蒙受極大影響,再加上過度捕撈過漁、棲地破壞、污染、外來種入侵等因素造成的破壞,更讓臺灣近鄰海洋生態難以復原。
氣候變遷是極專業、複雜,但卻需要所有人關注的議題,如果我們持續破壞環境,忽略減碳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將遭到這個星球最直接、無情的反撲。仰賴海洋、缺乏天然資源的我們,更需仔細思考永續發展的課題。
#世界地球日 #2016世界地球日 #減碳 #海洋 #環境保護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英文 在 鄭麗文 Facebook 八卦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英文 在 〔環保〕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三讀通過Greenhouse Gas ... 的八卦
The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ct draft bill was stuck in the legislature for nearly a decade. On June 15, it was passed under a new nam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