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八卦 #狂舞派3 #拆彈專家2 #劉德華Yes爸 #SmartTravel #好爸爸面相 #初七戲院重開 #即日售票 #初七人日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
溝仔尾戲院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溝仔尾戲院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八卦
浪漫月巴睇2000(97)
【屬於現在的岑珈其】
我鍾意睇岑珈其做戲。我享受睇岑珈其做戲。
1.正如溝女,要讓對方知道自己Want to 溝 Her,鍾意睇一個演員做戲,也應該讓對方知道——如果有機會的話。
2.去年3月我便遇上這麼一個機會。
3.荔枝角一間戲院場內,正等待《Captain Marvel》開場的我,瞥見岑珈其和家人入場,咁啱,就坐在我那一行,咁橋,他的媽咪就坐正我隔離;遲遲未開場,其實相當怕醜的我,鼓起勇氣,同岑媽媽講:「哎呀,唔好意思,我想話呢我好鍾意睇你個仔做戲㗎。」
4.岑媽媽聽後,笑了,並立即同相隔幾個座位的岑珈其講,然後岑珈其望向我,點了一下頭,靦腆地,說聲多謝,戲院的燈開始暗下來。
5.第一齣讓我認識岑珈其的電影是《點五步》。我在小學三年級搬入沙田,《點五步》某程度上為我補充了一段沙田歷史:在未有新城市廣場和八佰伴的年代,沙田曾經出現一支少棒隊,沙燕橋,便以這支少棒隊命名——只是為加強戲劇效果,沙燕隊的隊員,由現實中的小學生變成中學生,而岑珈其,是其中一名隊員。主角其實是林耀聲(後來從訪問才知道他與岑珈其識於微時),他固然做得不錯,但可能因為自己天生不是甚麼靚仔,我更留意擺到明不是靚仔的岑珈其——睇戲時,其實連他姓乜名乜都不知道,那時候只覺得,這個(擺到明同我一樣不是靚仔的)演員,戲份不多,但一有他出現,就有一份存在感——他為角色注入了有血有肉的實感。
6.之後在不少電影都見到他。《某日某月》的寄宿學生、《非同凡響》的Band 3學生、《逆流大叔》的寛頻安裝員、《非分熟女》的茶餐廳侍應、《花椒之味》的地產經紀、《金都》的婚紗攝影助手、《我的筍盤男友》的爛躂江湖人,由配角到主角然後又做番配角甚至近乎客串性質,那些安排給他的平凡角色,天真、頑劣、易恰、多口、市儈、不起眼、聲大夾惡但又不失善良等等,經他演繹,都變成了極具存在感的人。儘管在社會中可能都只是卑微的人,但岑珈其令他們可親可敬可憐還可憫。
7.然後發現,原來我不只鍾意睇岑珈其做戲,而是享受睇岑珈其做戲。
8.「鍾意睇」和「享受睇」是不同的。我可以同時鍾意很多演員,但不代表任何時候都能令我享受睇他們的演出。某一齣岑珈其有份做配角的戲(上面沒有提及,但不開名了),男女主角的演出堪稱災難,而故事也被處理得過份輕浮淺薄,基本上我由頭到尾都好憤怒難受,唯獨岑珈其出現時,竟然令我暫且忘卻憤怒兼有一絲享受(點知一望見嗰對男女主角蒲頭又再次令我憤怒難受)。你唔好問我點解,因為我都唔知點解;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岑珈其不做演員,嘥晒。
9.事實是在圓夢前岑珈其做過地產。他的故事,被拍成《獅子山下》其中一集《做地產》;他的角色李永健,由一個天真的失敗青年(或失敗的天真青年),短短時間便被磨練成識睇穿客仔心理做成一宗三億毫宅大買賣的成功經紀,但最後,還是辭了工,去追逐他甜品師傅的夢——李永健開始發現,自己逐漸變成一個無夢的人(整甜品的夢甚至被他用作冧掂個客做成買賣的心理工具),我與「我」分開已很遠,很遠。
10.其實,演員如酒吧。酒吧,自然是賣酒,當然也可以賣凍檸七,但如果酒吧不准賣酒而只能賣凍檸七,這便有問題(酒吧也應該改名叫做七吧)。演員,賣的自然是演技,當一個地方的演員無戲可演,他便要去賣其他嘢,可以賣樣的賣樣,不介意賣良知的就去賣良知(反正成功例子多的是),即使或多或少也要動用演技,演技卻只淪為用來取悅討好某群人的淫巧奇技。衷心希望,可以繼續睇岑珈其做戲,因為我鍾意睇和享受睇岑珈其做戲。他,屬於現在。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溝仔尾戲院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娛樂八卦 #狂舞派3 #拆彈專家2 #劉德華Yes爸 #SmartTravel #好爸爸面相 #初七戲院重開 #即日售票 #初七人日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劉德華回顧2020只得一件高興事 自認Yes爸都頂唔順要責罵囡囡
劉德華、劉青雲主演的《拆彈專家2》,經過武漢肺炎疫情洗禮,終於等到戲院重開同觀眾見面。華仔早前於九龍灣接受訪問,他形容去年的工作檔期像消失了一樣,有3部戲及2個演唱會取消,唯一值得高興的是意外多了親子時間,但亦多了責罵女兒。
對於《拆彈2》要挺着疫巿上映,華仔說:「順住個情況大家努力,亦冇得諗,大家都唔知將來會點,只好大家小心啲、樂觀啲。賣票會有管制,上映時可能疫情會有啲唔同情況出現,我諗老闆都係諗蝕住做,冇得控制。」對於本年的工作計劃,華仔說:「亂晒啦!好似2020年嘅檔期全年冇咗,舊年喺上海拍完《人潮洶湧》,之後所有戲都冇開,有3部戲2個演唱會都停咗,今年尾會開番一部戲。為咗樂觀、審慎,我哋照計劃未來一年半的工作,照計劃有演唱會。過去未開嘅新戲就解散咗劇組,暫時呢兩年我冇自己投資電影,為吸引投資者,自己公司都只係投資5%。」
繼2002的《嚦咕嚦咕新年財》後再度與劉青雲合作,華仔表示相隔十多年間,其實中間有邀請過青雲合作,他說:「有一次要求佢客串我部戲,有一日好特定嘅日子想佢嚟,但係佢拍緊戲嚟唔到,一路想同佢合作,今次搵佢覺得有少少壓力,咁多年冇一齊演戲,擔心唔係好配合,但係我覺得青雲真係一個好好嘅演員,之前我哋有對稿,大家講晒與身邊人嘅關係,好似一齊生活一次一樣,拍出來很有默契,感覺特別能打動人。」
閉關變懶再增磅
因疫情而閉關,華仔笑指主要工作變成增肥,他說:「我真係肥咗,食嘢密咗,運動越來越懶。以前5點拍完戲返屋企即刻做運動,夜晚8點食完飯瞓覺,而家成日喺屋企,諗住晏啲先做,反而懶咗。」他承認今年多了親子時間,由農曆新年開始返太太家鄉馬來西亞,因為疫情停工留至4月才返香港,整段時間陪伴女兒劉向蕙網上學習,華仔說:「無端端好似重新再讀書咁,其實以前都多(親子時間),但唔係我哋教佢做功課,多咗做功課時間。」華仔笑指正確來說並不是親子,而是增加責罵女兒的機會,華仔笑言陪讀書會忍不住口指罵女兒:「有冇搞錯,你咁都唔識!」對於華仔是惡爸爸還是「Yes,爹哋」,華仔回應:「我係『Yes,爹哋』,但係都頂唔住,好多父母都明白我嘅心態,係一個考驗,而家脾氣好過以前。」至於向蕙會否高興獲爸爸多了時間陪伴,華仔說:「我返去問吓佢先,應該開心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klYehW-Z8/hqdefault.jpg)
溝仔尾戲院 在 地圖上找不到!曾經的煙花柳巷&暗街巷風華不再的溝仔尾.屹立 ... 的八卦
花蓮的 溝仔尾 從紅毛溪變身為日出香榭大道如今充滿歐風浪漫的名字卻隱藏著 ... 風華不再歇業 戲院 『豪華 戲院 』 05:05 地圖上找不到『暗街巷(茶室遺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