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水湳機場舊址開發案是臺中市非常重要的一項建設案,未來完成後不僅會有會展中心、文化館、電影中心、臺灣塔、清翠園綠地,周邊還有創新研發區、文化商業專用區經貿專用區等規劃,但有這樣的前景,得來並不易。
當時水湳機場限建範圍涵蓋臺中市市區不少可建築土地,對臺中市市區發展影響極大,我極力爭取機場遷建,終於93年3月6日遷移至清泉崗機場。
之後水湳機場出現166公頃空曠土地,軍方96年12月22日移交國有財產局,國産局難以管理那一大片土地,急著脫手,大家當燙山芋推來推去,最後由市府接手代管。經一再交涉,市府最終再以147億餘元向國財局有償撥用其中156公頃土地,(剩餘10公頃做為機關用地),再徵收附近70多公頃私有土地,加上部分市有地,總計254公頃進行開發。
未來這個區域將可創造出1,500億元的盈餘,我們將讓所有的市民享受到市府團隊努力的成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的網紅張耀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市8年種100萬樹 議員質疑土地、經費?】 台中市長林佳龍提出8年種100萬棵樹計畫,市議員張耀中今天質詢時舉出台電林口電廠及高雄市政府經驗,推算種100萬棵樹約需土地800公頃、預算30億元,而台中市的土地、經費在哪裡?市府表示,目前估算4年內可找到173公頃土地,另每年編列3億元,8年共2...
清翠園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全國首座可儲水、濾水的小水庫,「中水道管網系統」將在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出現!
大家對下水道一定不陌生,不過,您聽過「中水道」嗎?這座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可儲水、濾水的小水庫,把原本只能排流水溝、河川的廢水收集過濾,重複使用,節水且環保,還可省水費!
過去市府在水湳回收水資源規劃中,僅針對提供中央公園(清翠園)及道路綠帶澆灌使用。但水湳經貿園區既然要成為「低碳、創新、智慧」示範區,區內的基礎公共設施就必須做到「水與綠」;去年9月市府團隊到水湳水資中心訪視後,即開始研議擴大將水湳全區8大公有建築及住宅區,全面納入未來收集廢水範圍的規劃;未來包括經貿園區裡的智慧營運中心、文化二館、中央公園等大型公共建設,鄰近的單元八重劃區與中清路七里、甚至中科都會納入。「中水道管網系統」更是領先全台,首度在市區大規模運用!
未來台中水湳的地下水庫,就是歐美很流行的「中水道系統」,也被視為先進城市的指標之一。「中水道」所開發的再生水,將讓8成的生活污水轉化為再生水供區內運用,預估每年將可減少525.6萬公噸水資源消耗,加強抗旱能力,讓水源更多元!一般我們沖廁所或是澆灌使用的水,大約佔生活用水的3成,現在可以省下這類的生活用水,利用「中水道」將處理後已達到規定水質標準的再生水,配送城市的社區、大樓及公設,做為非飲用及不與身體接觸的用水來重複循環使用。
整個小水庫的回收中心預計今年底可完成運作,園區內公有建築物、住宅、商業區興建時一併設中水道管網,整個管網系統約在明年10月前完成及運作。未來將提供經貿園區內的公共建設、商辦大樓、購物商場、住宅區及中部科學園區等區域使用,打造全國水資源再利用技術的城市典範!
水利大臺中
清翠園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水湳國際會展中心不是不做,而是要做得更好!
市府預計在烏日另闢第二座會展中心,有些朋友擔心水湳會展中心是否因此不見了?佳龍昨日前往預定地視察,水湳會展中心不但沒有不見,而是定位更明確、功能更強大。
水湳會展中心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市府重新定位為「低碳、創新、智慧」的示範區,過去設計重展覽、少會議,現在透過主展場、多功能會議中心兩大區塊,同時滿足展覽、會議、甚至大型集會表演等需求,創造多功能價值。
主展場2層展廳,提供1,820個攤位,加上會議中心下層、戶外空間、臨時展館後,可擴充至4,480個攤位,滿足大型產業需求。會議中心則包含2,400人多功能會議廳、2,200人國際級會議中心,加上主展場上層8,000人大型集會表演場地,超過1萬2,000人可同時在此集會。
目前水湳國際會展中心已進入設計階段,面積7.3公頃,預算47億元,將結合周邊的水湳轉運中心、城市文化館、清翠園等重大建設,一起進行景觀整體規劃,預計109年1月啟用。
由於緊鄰中部科學園區等產業基地,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白天看展後,下午即可到鄰近工廠採購,另也可配合周邊觀光與商業優勢,發展B to C(企業對消費者)消費展覽,而烏日會展中心則以B to B(企業對企業)產業展覽為主。兩座會展中心,兩大發展主軸,會展雙星將成為帶動台中經貿發展的「雙引擎」!
#會展中心 #水湳 #烏日 #城市文化館 #清翠園
清翠園 在 張耀中 Youtube 的評價
【中市8年種100萬樹 議員質疑土地、經費?】
台中市長林佳龍提出8年種100萬棵樹計畫,市議員張耀中今天質詢時舉出台電林口電廠及高雄市政府經驗,推算種100萬棵樹約需土地800公頃、預算30億元,而台中市的土地、經費在哪裡?市府表示,目前估算4年內可找到173公頃土地,另每年編列3億元,8年共24億元執行。
張耀中指出,百萬植樹計畫並非台中市首創,台電98年在新北市林口電廠擴廠的環評計畫中,也曾提出種植100萬棵樹的回饋計畫,但是6年過去了,目前成績掛零,1棵都沒種,原因出在種植地點不易尋獲,據台電評估100棵樹約需800公頃土地。
張耀中也舉出高雄經驗表示,高雄市府在101年也提出百萬植樹構想,今年3月種了2000棵苗木,佔地約1.5公頃,以此推算,百萬棵樹木約需750公頃,和台電預估的800公頃相去不遠,請問台中市這800公頃在哪裡?
張耀中說,預算也是個問題,他曾請教專家,能讓市民有感的樹種或樹形,1株約3000元,百萬棵就要30億元,這筆錢怎麼編列?副市長林陵三對此表示,這800公頃土地尚未清查出來,目前預期4年內可找到173公頃,包括公有地、重劃區、山坡地、環保公園等。
建設局長黃玉霖則表示,百萬植樹計畫「重質不重量」,除了盤查素地外,區段徵收區域、重劃區有1900公頃,清翠園也有67公頃可種1萬1000多棵樹,另外,現公園面積共500多公頃,植樹狀況不是很好,市府將規劃補植、增植。
黃玉霖也說,不是所有樹苗都要購買,農業局將配合提供已種植5至6年的樹苗,市府也在本預算1年編列3億元預算,8年共2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