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字(上)
108課綱上路,學測中心首度公布了未來國文、英文科的參考試卷,2科都出現了兼具選擇題及非選題的「混合題型」。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4220814
也就是說,未來考生除了「選」答案,還要以文字解釋作答的理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卷卡合一」的新式答題卷首度亮相,代表以後不只考知識,也考驗「表達力」。閱讀、寫作與書寫,將越來越重要。
今天,想來跟家長談談「寫字」。
我常常跟學生說,「字跡」是考官與讀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寫作的字跡不必要非常美麗,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字跡模糊、難以辨認、版面混亂、不易閱讀,難免影響考官或讀者仔細閱讀你文章的意願。
那麼怎樣才能將字寫得乾淨俐落、易於閱讀呢?其實並不難。
首先,字體要大小適中。
以稿紙或作業紙的格子為例,字體約佔格子的2/3是最剛好的。字體過小,筆畫容易擠在一起,難以辨認。而大部分改考卷的老師都有些年紀了,看螞蟻般的字跡,實在非常吃力。(安儀老師改作文最有感了!)所以無論字寫得再怎麼漂亮,寫得過小都不討好。
在沒有格線的考卷上作答時,也建議字體不要小於0.5公分見方,以看得舒適、清楚、易於閱讀為原則。
第二: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要稍微留有一些空隙。
有的同學寫字習慣把格子佔滿,導致字與字之間黏在一起,字雖然很大,但是整篇看起來毫無呼吸的空間,閱讀起來很辛苦。這就是為什麼建議字佔格子約2/3就好。萬一在沒有格子的試卷上,也記得每個字之間要稍微分開一點,讓字的週間有些許空餘之處,除了利於閱讀,萬一有漏字或要加上標點符號,還有地方可以插入或修正。
(如果是電腦打字,我還會建議學生在段落之間加以空行,會讓版面更加清楚。)
第三:置中對齊。
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或作文時,很容易給人「歪七扭八」的感覺,這是因為字沒有放在「格子的中間」。一個字在格子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以至於整篇寫下來覺得一團混亂。常常我只要提醒他們:「字寫在格子的中間,上下(或左右)對齊。」就會改善良多。
第四:字的大小要一致。
很多孩子書寫時沒有注意到字型結構,筆畫少的字像是「大、小、天、中......」就容易寫得小小的,然後筆畫多的字,就會寫得奇大無比,像是「覺、奮、優、擊、機.....」等。這個時候就要教導孩子,寫筆畫比較多的字時,要把橫直寫得靠近一點,縮小字的體積;而筆畫少的字則正好相反,要把橫直撇捺拉寬一點,讓字看起來大些,這樣每個字的大小才能差不多,不超出格子,並且對整齊。
第五:適度用力
常見使用鉛筆的孩子,寫作搞得黑黑一片,常常是因為選用軟芯鉛筆,寫字又太用力,墨色太深,以至於弄髒紙張。相反的則是施力不足,又選用較硬的筆心,以至於字跡太淡。建議家長可以看孩子的施力狀況選用合適的鉛筆芯。
此外,也請多留意孩子的施力。寫字太用力、有如刻鋼板的小孩;或是施力太輕,字跡飄忽的小孩;甚或拿筆姿勢很奇怪的小孩,通常都是小肌肉發展不佳的問題。
握筆太用力,表示肌肉控制不夠靈巧,才需要非常用力控制,因此寫字很容易手痠,影響練習寫作的意願;相反的,握筆力量不足,字跡飄忽、很難控制在格子內,也難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字形。此外,握筆姿勢奇怪的孩子,通常也是因為用一般方式找不到最好的施力點,才會以自己好施力的方式拿筆。
這時建議媽媽,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改姿勢、罰寫,反而可以多練習摺紙、捏黏土、玩樂高、做模型、削水果、剪紙、攀岩......通常善於手作、喜歡DIY的孩子字都很漂亮,就是因為小肌肉控制靈活的緣故。
一般說來,我覺得要求字形可以到中年級再開始。因為許多低年級的孩子小肌肉發育尚未健全,此時要求太嚴苛,會讓孩子討厭寫字✍️。不如多多讓他們練習做美勞、玩黏土,加強小肌肉發展。所以一、二年級以字形正確為主,三、四年級再開始糾正字體即可。
至於字形要如何寫得漂亮呢?我有五招小口訣,且看明天分解。
安儀多元作文寒令營、閱讀與寫作講座招生:
https://annasu0630.pixnet.net/blog
混合題型國文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八卦
#地理情報 #地理教育 #臺灣學生 #臺灣教育
摘要-【地理科】🇹🇼新課綱試題研習-參考試卷會議的內容:
(引述來源:板橋高中,李柏翰老師)
1.未來指考地理科「幾乎」確定答案卡是A3的合併格式,雖然很大張,作答也需要注意,各校可上網下載格式印出來練習;選擇題也可以在網站上可下載,但非選擇題目前不會放上去。
2.考科內容在學測是社會科內跨科已是趨勢也正在進行,但未來也可能與 #地科、#生物、#國文(在已考過的大考已有個案)或其他科都有可能。
3.在文本中「#截取資訊」的考題與「混合題型」(整合測驗題中同時會有 #選擇、#簡答、#小申論、#繪圖製圖…出現)的比例會增加,因此若非選有出現類似題型,務必要提醒學生請「完整」寫出要截出的內容,不論想截的資料有多長,都不要出現「…」;而且若題目是要在圖或照片中圈劃出資訊或答案,也請「精準」圈劃,不要全部圈一大片。
4.在區域地理中的二選一的單元(東南亞與南亞、中南美洲與非洲)與部定選修中也有四選二、三選一的部份,會朝向課綱中有共同特性的觀念來出題。
5.有許多老師反應有些試題使用照片或衛星影像圖,未來可否朝向「彩色」印刷來處理,但大考中心考量仍有「色弱」的學生(有些可能也沒有經過鑑定),為公平性考量,仍以黑白印刷為主。
6.為了避免非選題目在批改時有爭議或不公,通常大考中心會至少閱過兩、三千份答案卷之後,再經過討論才進行批改。
混合題型國文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八卦
#高中國文 #素養導向
111年命題四大特色 考生眼手都要到
板橋高中國文老師官廷森指出,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研究試卷,未來命題可歸納出四大特色,一是命題情境化,不管引用文言或白話文,常有個情境的故事,例如有一題組同時引用世說新語和魯迅講竹林七賢的文章,要考生瞭解魏晉南北朝的時代背景。
第二,是強調整合運用的能力,非選、選擇題混合考,考生要真的讀懂文章,更無法瞎猜,但非選偏重只要寫約10-40字的簡答題,且會有提示,官廷森舉例,研究試卷有一題引用2015年一篇現代小說,把超商搶匪比成鬼,要考生從文中找出兩處描寫搶匪呼應鬼的什麼特色,就有圖例:半夜搶超商,對應鬼的「倏忽出沒」。
三是未來命題更強調跨領域、跨學科,且會引用時事文章,例如研究試卷有一題改寫李開復、王詠剛的書《人工智慧來了》,問考生:假如你是一位出版社編輯,以「人工智慧來了」為標題,請從下列四個標題文字,選出一個最適合的選項,並說明選擇的理由(建議作答20-30字)
(A)人類生命意義將要全部被改寫
(B)用樂觀的心態繼續走向新世界
(C)機器自動化勢必取代所有工作
(D)更應重視科學思想與技術教育
第四,官廷森說,未來國文考題更要檢視學生表達、說明的能力,要能統整、分析、歸納長文,再言簡意賅寫出重點,例如讀完一篇北非迦太基王國的興亡史,考文中提到:希臘人形容迦太基人是「為了搬運燒洗澡水的木柴而弄得灰頭土臉,卻始終沒去洗澡的驢子」,這意謂在希臘人眼中,迦太基人具有怎樣的生活態度?(建議作答約10字)」
官廷森提醒未來考生,因應新型國文考題,平時一定要多讀、多寫,「不只眼到,手也要到」,念書時要隨手做筆記、摘要、能快速抓到重點,才能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