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自海上來- 從世界船隻疫情看磐石軍艦危機】
昨天海軍驚傳敦睦艦隊返國後,出現三起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全艦隊700位弟兄已經全部招回營區採檢隔離,今天又傳出21人篩檢後確診,合計目前24人,佔全艦337人的7%,引起社會擔憂。
這是國軍第一起武漢肺炎案例。武漢肺炎從中國開始傳播,已經超過四個月,期間船隻集體染病的案例不少,我與團隊三月底開始針對此議題提醒國防部軍艦防疫困難,當時國防部回答均有所準備,不料仍發生此次感染事件,實在令人遺憾!
當前最重要的不是震怒責罵,而是趕緊把缺口補上,在此我們就以國際上爆發疫情的兩艘郵輪與兩艘軍艦為例,來預估疫情最嚴重會怎樣?並了解為何遠航船隻容易成為防疫破口,而我們又要如何從中得到啟發:
1. #海上船隻的隱憂:接觸隱藏社區感染+長程航行時發病
遠航的船隻,因為一群人被關在密閉空間多日,又因船艙空間限制,難以充分劃分動線,本來就易成病毒溫床。以一般海軍船隻而言,僅有高級軍官有獨立臥室,中低階軍官數人一間,而士官與士兵則是一群人同睡一船艙中,鋪位是層層垂直疊起,連垂直距離都不到一公尺,不可能保持社交距離。用餐時,軍官在官廳吃飯,士兵則在大餐廳,軍艦需盡量節省空間,貼身而坐都是正常。而要維持船隻運作,不論是輪機艙或戰情室,都是一堆人擠在一起工作,船隻航行時不可能說「有感染,全船各自隔離」,而是一定要有人在工作崗位上,否則船根本開不了!
郵輪當然空間相對較大,旅客可以有地方隔離,但船員同樣需維持整船運作。且因郵輪上也有餐廳、商店、泳池等「公共空間」,在疫情被發現時,指標感染者的動向,就成為疫情擴散程度的關鍵。鑽石公主號的首例感染源,是一名去過中國深圳的香港老翁,他搭機到日本後搭乘郵輪返港,期間使用按摩浴池與三溫暖可能加速傳播,造成船上約1/5的人感染;而至尊公主號第一位個案為71歲男性,在舊金山往返墨西哥的10天航程下船後發病,不久去世。或許是因為指標感染源活動力的差距,使得至尊公主號船上只有1/30的人感染,差距頗大。
至於美國海軍航母羅斯福號的感染源,則很可能是3月5日至10日於越南峴港停泊時染上。當時越南仍無太多案例,但是否已有無症狀,或是未被篩檢的社區感染則不得而知。這也和我軍磐石軍艦的感染之謎類似,帛琉目前並無疫情,又如何感染? 為何這麼晚才出現症狀? 這都有賴調查釐清,但在武漢肺炎病毒已遍佈全球同時,現在已經難說有哪個地方絕對安全了!
2. #疫情大爆發的關鍵:敏感度不足+決策猶豫
目前世界上感染人數最多的船隻,或許大家比較不熟悉,是法國航母戴高樂號戰鬥群。戴高樂號與僚艦騎士保羅號驅逐艦加起來至少有1081人感染,罹患率接近50%,單就航母一艘,感染者就超過鑽石公主號。
為何戴高樂號戰鬥群疫情如此嚴重呢? 忽視疫情與決策延宕或許是主因。
伴隨該戰鬥群行動的,本來還有一艘比利時海軍的利奧波德一世號巡防艦,在3月13日至16日,停泊於法國布雷斯特軍港補給。然而,出海4天後,利奧波德一世號出現確診案例,立即通報友軍後自行撤退返回比利時。
然而,法國海軍針對有症狀病例採檢後,卻呈陰性,認為只是北海天氣冷感冒多而掉以輕心,向海軍部回報「官兵健康狀況良好」。直到4月4日病例增加才意識到有問題,開始大批撤出病員與戰機,4月10日提早返航時,已有超過50名水手確診,靠港後全面篩檢,結果就是一半的人都中了。對比提早返航的利奧波德一世號疫情輕微尚可控制,有沒有早期意識到病毒的威脅,成為兩者發展不同的關鍵。
這裡有個問題是,海軍在海上航行,沒有PCR也沒有帶快篩,怎麼「確診」?原來戴高樂號是把胸部X光片回傳海軍,經岸上判讀後,第一波「看起來不像」因此遭到忽略,顯然,法國海軍忽略了武漢肺炎症狀的多變,而比利時海軍則更加謹慎。
你不覺得這跟我們海軍做出「敦睦艦隊官兵健康良好,解除隔離下船」的決策,狀況很像嗎?
3. #知情不報是誰該死?在軍中通報其實需要勇氣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有這個決策?
台灣的軍隊文化中,有很奇怪的地方,發現問題的人,常常要自己扛責任解決,所以大家就不想發現問題,這樣就不用解決了。海軍一級艦上,一般只有一位少尉或中尉醫官,如果是敦睦艦隊會加派人力,但相對來說,醫官階級在艦隊中都是很低的,他的專業仍受尊重,但社會地位並遠低於民間的醫師。
在任務中,醫官是有權利決定後送或返航,但茲事體大,若發現該員其實是小問題,儘管不會追究醫官責任,但無形心理壓力或長官眼光,仍會令人恐懼,這和一般台灣行醫環境下,若無明確指引,寧可採取過度謹慎的態度並不相同。
而在敦睦艦隊事件中,如果海軍弟兄或同學主動通報病情,醫官積極上報,成為「全國矚目」的軍中第一起案例,那麼全員期待一個月的休假不但沒了,還面臨之後全艦隊禁假,寫不完的各種檢討、開會、報告,被長官督到飛起來,你說大家想到這樣會不會害怕? 會不會個案想自我催眠「我是小感冒一下就好了」,醫官自我催眠「他不符合典型特徵我想應該不是」?
欺上瞞下的作為,往往是軍中沒有足夠尊重個別專業的體制造成的,若大家照章辦事,不會對認真的人冷嘲熱諷,不會只有懲罰沒有獎勵,那針對新興挑戰的應對就能更快更透明。但,這需要全軍風氣的改革才做得到!
4. #當防疫遇上作戰:軍事文化與環境帶來的防疫挑戰
「防疫如同作戰」,這句話大家朗朗上口,但當「防疫」與「作戰」衝突時,又該如何取捨? 誠然,今天敦睦艦隊是訓練與外交任務,隨時終止,主動通報都是基本,甚至我們還能檢討本次任務是否有執行必要?
但若是不同場景,今天共軍艦隊接近我南海外島挑釁,我軍派出的南偵艦隊上,有人發燒了,在友軍艦隻沒辦法馬上來接應,直升機後送航程不夠下,任務要不要進行下去?
在羅斯福號事件中,因美國海軍部未立即批准船員下船,艦長克勞齊上校(Brett E. Crozier)上書向高層請命,並轉發給軍中多人,希望拯救官兵健康而遭解除職務,引起輿論同情。然而癥結點在於,克勞齊越級求援的信外洩媒體,成為公眾炒作焦點,也讓美軍戰力漏洞一覽無遺。而克勞齊所言:「現在不是戰爭,不需無謂的犧牲」言之成理,但接著卻是中國趁美軍戰力真空,加大出海挑釁與外宣動作。
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Thomas Modly)因為上艦批評克勞齊上校「天真、愚蠢」的白目發言,被砲轟秒下台,然而他發言中不被媒體注意的幾段話,卻很值得大家注意。針對克勞齊「不是戰爭」的發言,他說:
「這讓我特別火大,誰告訴你的?我們只是『技術上』沒有正式開戰而已!」
「大家之所以現在被困在海上動彈不得,為了這隻病毒焦頭爛額——全都是那一個名叫『中國』的大獨裁政權,沒有對大家說實話,放任武漢病毒到處跑!他們寧可讓世界陷入危機,也要保護他們自己的政權穩定以及國際形象!但美國的海軍不搞這套,我們彼此公開坦率,只要透過制度走,我們不會對自己人隱瞞事實」
「憤怒無助於你的工作任務,你們的任務是彼此互助、照顧這艘船,並保衛那個為你們打造了這艘船、將之託付給各位的這個國家與他的人民...就算遭遇了前所未見的大危機,這艘船所收的任務命令,依然是最重要的優先...因為我們的敵人們就在對岸虎視眈眈,而這正是你我處在這片汪洋的原因!」
各位,如果只看美國海軍代理部長公開講這幾句話,大家都會覺得「說得好!」,甚至瘋狂轉載吧。然而,大家現在都覺得克勞齊是英雄,莫德利是存心害死下屬的迂腐長官。
其實,兩人的發言都有部分情緒化的地方,照體制積極通報,應該積極處理,甚至獎勵通報者;然而,若是過失造成消息外洩,動搖軍心,仍需一定懲處。
海軍最大的目標,是強化我國海權,保衛台灣海疆。防疫則是為了保護海軍戰力。在防疫下,海軍仍需要保持日常戰力,這需要中央疾管中心撥給更多資源,建立軍陣防疫指引,有效進行小規模普篩,維持任務分組,優先配發物資。以維持部隊有隨時出動的彈性。
我希望,在磐石號軍艦事件中,誠然我們要追究軍中文過飾非的責任、掃除不利發掘問題的舊習,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需放下無限擴大指責,立即穩定軍心,讓國軍同胞放心執行保衛國家職責,由國人與防疫體系做國軍後盾! 之後,我們必須強化軍中對專業的尊重,降低軍方本位主義色彩,促進其他外部專業機構的互動,讓台灣的國軍,成為一支有制度,能在各種挑戰下戰鬥的軍隊!
#國軍加油台灣加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深圳 是 哪個 省」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Facebook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ㄓㄣˋ?ㄗㄨㄣˋ? 深圳怎念國文師解答 - YouTube 的評價
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Facebook 八卦
客觀分析南京祿口機場疫情
1
最近大陸因為南京祿口機場的破口,造成連鎖疫情擴散。
10天來,機場確診病例有200多人。
這在其他地區或國家,根本是日常。
在台灣政客麻木不仁。
但大陸全境各省市,以最高規格對待,讓我佩服又羨慕。
疫情受害者從機場本身,到南京市,到江蘇等七省,到十幾個城市等更多地方。
然後擴散到張家界。
張家界的一場文藝表演,現場2000觀眾,都成為高風險人群。
全國多少省市,多少人的生活與生計,都受到牽連影響。
在疫情之下,一個機場的破口,影響了全國,這個教訓太大。
大陸中紀委嚴詞批評,指出祿口機場日常監管嚴重缺位,管理不到位。機場管理者也在第一時間下台。
我佩服大陸的行動迅速,以及優於全球的危機控管。
同時,我們更要仔細研究這起事件的方方面面,才能防範隱患於未然。
2
祿口機場事件,是教科書等級的案例。
從公共衛生與疫情防控來看,是一條思路。
從疫情擴散路徑,對人民健康與生活的影響,是一條思路。
從國家安全與戰略來看,更是另一種必須的思考。
因為,生化戰早已不是未來的幻想,而是世界上一些國家曾經操作過的事實。
對中國抱持敵意的各種勢力,更會仔細研究挖掘各種在未來可以使用,以攻擊中國的路徑與手段。
所以,深刻研究祿口事件,是重中之重的功課。
3
疫情起源是祿口機場。
雖然座落在南京市,但機場並不屬於南京市管理。
祿口機場的的規模雖然不像上海、深圳、北京機場一樣,但也有名列前茅的吞吐量。
南來北往,許多航班在祿口機場轉機。
國際航班還與國內航班在祿口交錯。
所以,機場的管理一但鬆散,德爾塔病毒就很容易從機場進入,快速擴散到各地。
4
從流調看,一些外省確診者,根本只是在祿口機場轉機,就被感染。
而且基因序列證明來自機場保潔員,就知道問題之嚴重。
一個在機場轉機的旅客,用了廁所,吃一碗麵,在飲水機喝了水,坐在座椅上。
他是在哪個環節接觸到保潔員的病毒的?
國際與國內航班保潔員的活動軌跡,都要徹底追查。
這些問題不解決,祿口機場如何能夠找到機場感染源,如何能夠徹底乾淨呢?
5
因為這波疫情,我們才知道,祿口機場是在新冠疫情之後,竟然還把國際線跟國內線混合經營的。
這種完全背離公共安全與疫情管控,只為省錢,堪稱低級錯誤的行為,在整個機場體系裡,並沒有得到糾錯的機會。
為什麼?
現今大陸是唯一的疫情淨土,機場是中國抗疫戰爭的最前線。
而機場管理,有封閉性的本質。
如果不是這波疫情,外界根本知道,在疫情當下,祿口機場竟然是內外不分。
入境人員都要隔離14天了,保潔員卻
國際國內航班甚至機場所有區域混合清潔。
在整個機場系統內,為什麼沒有專業者可以阻止這種低級錯誤?
6
目前公佈,感染源頭是7月10日俄羅斯航班的一名確診者。
被感染的保潔員,是因為防護裝備穿脫不小心而被感染,然後互相感染。
保潔員的失誤,其實是層層管理的疏失,千萬不要看成是保潔員個人的錯誤。
是保潔員教育沒有完善訓練的問題,是外包管理的問題,也是機場的問題。
不然,就可以更早發現,甚至,及早阻止破口。
機場的保潔員,可以說是最基層的工作人員。
是不是在機場許多工作外包的機制下,保潔員沒有被好好保護,沒有被好好訓練?
保潔員是國家防疫的第一線戰士,必須給予更多重視。
7
第一批感染者,是7/10感染的,直到7/20才發現。
事情之所以如此嚴重擴散,就是因為這10天空窗期。
機場人員如果每週做一次核酸,那為什麼會在7月20日才一次查出7月10日的集體感染?
有沒有辦法可以早幾天發現?
何況,以境外航班的風險來說,一週一檢是不夠的。
事件後,祿口機場表示要改為一週兩次。
這樣就夠嗎?
8
祿口機場在7/20發現保潔員集體感染之後,仍然繼續犯錯,沒有立刻關閉航站樓。
這實在使人無法理解。
而且忽略了,對進出機場的所有人員,包括轉機者的強力追蹤。
有些機場工作人員跟家人混住,而家人在7月20日後,也還正常出門上班。
疫情已經爆發,對極度高風險的機場設施跟人員,卻沒有嚴格的隔離與封閉。
這失誤讓人惋惜。
9
機場的管理,是非常專業而複雜的,需要多種專業與科技。
有航管、海關、餐飲、貨運,當然,疫情之下,跟清潔衛生有關的公共衛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需要有強大的系統整合能力,可以隨時嚴格審視機場的運作,是不是存在系統性風險?
有沒有被忽略的bug?
機場許多事務都必須外包。
那麼對於外包,有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
機場外部跟內部,存不存在可以客觀審視系統的人員或機制?
萬一管理體系有錯誤,有沒有糾錯的能量?
從祿口事件,我們很遺憾,在事發前,並沒有看到。
這才是我思索的重點。
這次是新冠病毒,難不倒中國。
如果系統錯誤沒有改變,萬一下次是更嚴重的東西,從同樣的破口模式進入中國呢?
那怎麼辦?
10
事發至今,南京市在高壓之下緊急動員,正在做第三次核酸檢測。
有些地區正在做第四次。
很多我認識的朋友都去做志願者。
市民高度配合核酸檢測,也緊急關閉許多室內營業場所。
從南京出發的人,到許多城市,都被要求隔離14天。
許多人的生活跟生計,都受到影響。
其他城市,像揚州也全員檢測核酸。
我看到了一場蝴蝶效應。
祿口機場的失誤,
讓南京市跟所有其他省市,在機場之後,都只能跟著,以千萬倍的付出,來補破網了。
南京行動,10天對920萬人口核酸檢測3輪。
這10天,台灣還不夠政客玩一場口水甩鍋,南京已然做完三次核酸。
許多南京市民並不滿意,各種吐槽、各種段子挖苦、各種抱怨。
我是羨慕的。
台灣,至今連疫苗都沒有,連核酸檢測都無能。
許多台灣人連根本是被迫在家裡而猝死。
11
而從防疫破口與擴散軌跡,我們可以建立將來預防的各種模型。
這是祿口機場事件的積極效應。
但只有我們虛心直面所有的錯誤,積極找出所有的錯誤,我們才能進步,才能防堵漏洞,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與人民的生活。
12
昨天一天全球的新增病例驚人。
舉辦奧運的日本是10531。
美國是驚人的96085。
放棄對抗病毒的英國是30669。
新加坡才幾百萬人口,一天就新增了133人。
台灣一天新增,還有18。(台灣疫情從5月12日大爆發,就是因為航班人員跟境內旅客混住旅館。
又因為根本沒有普篩,沒有嚴格隔離,政客只存私心,不恤民命,所以2個半月了還不能控制下來。)
大陸是唯一凈土,對於國際航班,怎能毫無戒心?
相對於其他各國跟地區,大陸對於新冠管控,是特級優等生。
這一波疫情,至今200多病例,大陸全境何等看重,嚴肅以對。
擁有各種多重的防疫機制與手段,資源豐沛,對整個社會層層保護。
我萬分羨慕,更要向防疫中付出與犧牲的人致敬。
而大陸成績越是優異,越容易鬆懈,就越要警醒。
這次的敲打,提供了整頓提升我們自己的契機。
想要打擊中國的,恐怕又要失望了。
中國會從一次次經驗中學習,淬煉。
我們會更努力。
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人工智慧系列報導之三:前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談中國大陸的人工智慧 為台憂心
【人工智慧列國家戰略 李開復:中國早已是AI大國 全球勞動力最多國家 中國卻打造全自動製造業 中國邁入雙創時代 人工智慧列戰略軸心 昔日山寨工廠深圳 轉型成全球最創新城市 深圳優勢從勞力變腦力 研發與專利均達國家級 李開復:中國早已不是山寨工廠 是人工智慧大國 坐擁數據等於擁有權力 AI巨頭挑戰傳統價值 七大"黑洞"主宰人類生活 需要開放資源來制衡 世界已經往前走遠了 台灣才剛喊"AI元年"】
中國大陸對於人工智慧非常重視,事實上他的危機感非常早,他認為只有人工智慧可以挽救下一個階段的中國的經濟。文茜的世界週報主持人陳文茜也特別專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他非常深耕中國大陸,而且在這方面有很重要的代表性,他為我們介紹他所了解的中國大陸目前人工智慧發展的狀況。
擁有14億人口、全球勞動力最多的中國,卻想盡辦法要成為全世界最不需要人工的自動化大國。
Bloomberg 彭博社亞洲企業總編輯Brian Bremner表示,「(中國)他們要稱霸世界,抗拒也沒用。你說的沒錯,中國凡事都大計畫,看到日本、歐洲和韓國在機器人上的高度發展,他們也想做大機器人產業。所以他們擬出規模極為龐大的計畫,要在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工智慧時代,沒有哪個企業能單打獨鬥。2017年兩會,人工智慧(AI)首次被列為大陸國家發展戰略軸心,標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時代,科技創新成為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
事實上,大陸的人工智慧發展,比政府工作報告領先很多,京東商城的智慧倉儲、海爾的自動化生產,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腦,早已開始運轉。中國大陸也是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成長最快的城市,光是廣東一省,2015年投注在自動化相關產業的賦稅優惠就高達1370億美元,經濟學人就曾特地到躋身全球「先進製造聚落」的珠三角,探訪全世界最創新的城市深圳。
WIRED未來城市紀錄片/三諾集團全球渠道副總裁江山表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矽谷至少有26%的科技,其實是來自深圳。
以前外國企業到深圳落腳,看上的是賦稅、勞力,現在看的則是"腦力"。深圳平均花在研發上的金額超過它GDP的4%,是其他城市平均值的兩倍,深圳一地提交的國際專利數量,甚至超過法國和英國,根據世界銀行所做的研究指出,中國大陸為其出口產品增加的價值,達到76%,遠高於外界想像,中國製造業只是「低技術含量的山寨」、或只是「全球工廠」這種刻板印象,其實都需要重新檢視。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專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他就肯定中國早已走上人工智慧大國的道路。
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大陸在關於人工智慧的部分的發展是很驚人的。當然如果你用MIT(麻省理工學院)的角度,用史丹佛的實驗室的角度來看,大陸在這種頂尖不會是比不上美國,可是如果你看他在各行各業中,其他的人工智慧的部分,他發展是很驚人的。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我覺得中國肯定會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大國,這有幾點重要的理由。第一個,大量的中國人參與人工智能的研究,我們全世界43%的頂級論文是華人參與的。就是如果我們把人工智慧的這種教授做為圍棋來看的話,可能你今天的(MIT)Rus教授,可能是八段、九段的。中國的這43%,可能是三段、五段、七段的,但是這些都會成長上去的。
第二,人工智慧是吃數據的,誰數據多,就能夠更快做出東西來。中國人口多,所以你要做無人駕駛,因為中國車子多。而且現在中國人臉辨認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因為照得多嘛。所以它的轉型也會數據多、轉型快。還有一個很可能讓你意外的理由,就是中國的傳統企業還是很落後的,比如說銀行用什麼軟體,當然台灣可能也很落後,但是大陸也是落後的。
保險公司用什麼軟體,就是他們的IT化不如美國,但是這個也給人工智慧一個機會,因為人工智慧要去取代美國的非人工智慧的銀行、保險的軟體,它的門檻會比較高。中國的話,你只要稍微做得比低的門檻高一點,可能就賣進去了。所以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會很快。
還有一點就是政策跟自我約束。美國人在這種事件上特別的糾結。當然我們可以尊敬他是基於基督教、人權、個性化、對人的尊重,還有隱私的保護等等的,我們可以尊重這一點。但是事實上是,美國對於數據的分享,還有這種數據的使用 管理了很多,這個在中國可能會可以更開放。 (陳文茜問,因為他們沒有隱私權問題?) 其實也有,但是沒有美國的那麼重視。
陳:所以你會認為淘寶網將來會變成一個人工智慧公司?根本不是一個現在大家想像中的淘寶網?
李:他已經是了。
大陸有14億人口,其中的7.31億是網民,是美國的2.5倍。人工智慧的三大核心-演算、編碼、數據,人口多,成了科技發展的天然優勢。
陳文茜表示,譬如說如果以京東商城或者是阿里巴巴為例,因為他的整個購買量非常的大。或者是說像當當(網)也一樣,他們那個書的購買也是很大。他變成一個人工智慧公司,他的意義是什麼?
李開復回答,自己賺錢是最直接的,因為淘寶知道他所有的用戶的習慣。當你上淘寶,他說你買了這個商品,因此會買其他什麼商品。你今天的瀏覽軌跡跟你個人的帳戶會給你做什麼服務。
然後第二個就是他會推金融,他說你要買這個東西你買不起,我借錢給你。他會只有針對那些還得起錢的人來借,所以慢慢的,他的產業鏈會越做越深。還有他可以做精準營銷,他對於還不是他的用戶,可以判斷你會不會成為他的用戶,人工智慧它以後會比我們更清楚,我們會想買什麼?想吃什麼?想交什麼樣的異性朋友?所以這些東西它都會可以轉換成經濟價值 。
陳文茜問,所以它如果做為一個你剛才講的交友、找伴侶,它會不會變成Matchmaker 比你去隨便街上,或是在學校讀書認識一個男女朋友更好一點?
李:淘寶可能不會,微信可能會,微信懂你會懂得比淘寶更多,所以各有各的機會。
陳:在中國大陸你覺得你最看好的?
李:在中國大陸一定是數據。第一個,因為現在第一個階段是最賺錢的,數據最賺錢。我覺得製造的話,可能華為是最厲害的,華為是長久非常營利的公司,他也在大量的雇用人工智慧的人才,所以我可能說硬體方面會最看好華為。但是如果說是在馬上賺錢方面,我覺得B.A.T手中有大量的數據,大量的人才,他們應該是最有賺錢的機會。而且可能因為他們賺太多錢了,就開始進入了硬體、汽車 ,各種的行業,但是我其實覺得,巨頭在人工智慧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一個公司做得特別龐大,其實對貧富差距,對人類的安全是個挑戰。
我最近常常提到七大黑洞,就是Goog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還有大陸的百度、騰訊、阿里,這七個公司的權力太大了,數據太多了。對外並不分享,挖了人才也出不來。因為他們用,我數據多一點、來我這工作更好玩做為理由。所以現在世界上的AI的人才跟數據,都在這七個公司,而且他們並不開放。
所以我會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更開放型的方法,不開放的話,MIT、史丹佛、CMU(卡內基美隆大學)也沒戲了,因為這些公司的老師,他們可能有最先進的思想,但是他們數據不夠。在AI的領域裡面,數據要比思想還更重要一點點,兩者都要有,(陳:除非他們也是替Google工作),所以被挖去了好多。
李開復也說,人工智慧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我們需要千百個AI公司,去制衡那些巨無霸。而在這個浪潮中,台灣除了鴻海、台積電等少數公司,有實力產生人工智慧的價值鏈之外,因為對全球趨勢的輕忽加上政治內耗,恐怕再度錯失一次科技崛起的機會。
李開復說,因為其實就是從半導體跟TC時代,台灣是領跑全球的,但之後在網際網路、軟體開發、移動網路、社群網路,一次一次又錯過了 這次AI(人工智慧) 看來也是要錯過的。
深圳 是 哪個 省 在 ㄓㄣˋ?ㄗㄨㄣˋ? 深圳怎念國文師解答 - YouTube 的八卦
中國 廣東省深圳市 ,的這個圳,平常你都 是 怎麼念的呢? 最近網路上有網友發文表示,圳這個字聽過很多種念法,一口氣就列出五種,好奇到底哪個才 是 正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