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Above GroundZero
「是是,您好。」劉寶傑接起電話,沉默數秒。「啊,這樣嗎?好,我知道了。」會議室內,他轉身踱步,面向落地窗。「沒問題的,讓他好好休息。嗯,是,祝他早日康復。」
西元2015年10月20日。中午12時53分。台北內湖。壹傳媒集團總部12樓會議室。北台灣核能災變後第1日。落地窗外,一幢幢玻璃帷幕大樓像胡亂生長的夢的枝椏,資本主義忽隱忽現的透明骨骼。掛斷電話後,劉寶傑站到窗台前,一時之間竟有些恍惚。直到助理喊他他才回過神來。
「劉先生。劉先生!」
「噢對,麗梅你來了。你先坐吧。」劉寶傑說:「我們等一下燦洪。今天奕勤請病假,不會過來了。」
「是噢?」麗梅皺眉:「怎麼了?」
「他女朋友剛剛打他的手機來,說他從昨晚開始就頭昏,今天早上暈眩到站都站不穩,先去看病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原因不明嗎?」
「看了病才知道吧。我們又不是醫生。」劉寶傑搖搖頭。「但我想就是暈眩,應該也沒什麼大礙吧......」
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一位年輕男子提著個公事包匆匆走入。「對不起,我有點遲到──」
「沒關係。OK,人到齊了。那我們開會。」劉寶傑看了燦洪一眼。「奕勤今天請假。」
「噢......好......但怎麼回事?」
「病假。」劉寶傑簡短回應。「好,今天晚上當然是做核四事故。常態性的來賓不調整的話,我們還有三個名額。」他一向對自己的迅速俐落頗為自得。「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他稍作停頓。「要請宅神嗎?」
「呃,」麗梅首先發難:「我想我們的固定來賓口才都太好了,我想剩下的三位還是請些專業人士比較好?」
「麗梅的意思是嫌宅神口才太好嗎?」燦洪笑起來。
「應該是說......」麗梅分析:「我的意思是,今天這主題是會讓觀眾感覺有距離的,是有專業成份的;如果講得過順,可能會有種沒說服力的感覺......」
「但我們的固定來賓也都是這樣啊?」燦洪說:「馬西屏不也口才很好?」
「就是因為常態性來賓已經都這樣了,所以才需要平衡啊。」麗梅皺起眉頭露出嫌惡的表情。
「麗梅說得有道理。就先別請朱學恆了。」劉寶傑很快下了指令。「反核團體那方面請一個吧?」
「我可以直接跟綠盟聯絡。」麗梅說:「他們派的人,口才都還不錯,而且不用幫他們準備資料。他們自己會準備得很好。」
「等等。」燦洪舉手。「我有一個提議。我覺得我們可以問問看那些知名度比較高的反核藝文界和電影界人士。他們不常上談話性節目,這樣有新鮮感。」
「比如說誰?」劉寶傑問。
「比如戴立忍、小野、楊雅喆、柯一正、吳乙峰這些人......」燦洪說:「很多人可以請呀。戴立忍還跑去台電的記者會抗議不是嗎?」
「嗯......」劉寶傑沉吟。「是有新鮮感,但......」
「我們可以請請看,但我猜他們不見得會接受。」麗梅說:「你看他們做的『反核四、五六』運動,持續了那麼久還默默在做,每週五晚上在自由廣場搭他們自己的肥皂箱。請他們的話,我想他們或許都說得出一番道理;但他們重點在堅持自己的信念,感覺上也不見得那麼願意上節目......」
「而且他們口才不一定好。」劉寶傑沉思半晌。「應該說,不見得不好,但不一定適合我們節目的節奏。他們或許適合那些氣氛更輕鬆、節奏更舒緩些的節目。我想還是請環團的人好了。節目效果應該比較確定。」
「是。」燦洪和麗梅都點點頭。
「好。那這方面就麻煩麗梅負責。」寶傑說:「那接下來就是執政黨反對黨立委各一?」
「合理而穩重的組合。」燦洪說:「我建議──」
寶傑手機響起。他接起電話,以眼神向兩位助理示意,推開門踱了出去。
燦洪和麗梅對看了一眼。隔著門板,他們聽見老闆的聲音。「我不是叫你不要再打來了嗎?我在工作!──噢,是......抱歉抱歉,不好意思,我弄錯人了。嗯......噢,這樣嗎?你說......嗯,嗯。不會,我這邊沒聽說。(沉默數十秒)是嗎?......你是說,台北市也有狀況?可是......(沉默數十秒)噢好,我了解了。嗯,是......所以?你現在過來嗎?那你現在就過來?嗯......我知道。真的很謝謝你。好,好,那我們繼續開會。等你。Bye。」
劉寶傑回到會議室,一臉疲憊地將手機丟在桌上。午後,窗外陽光燦爛,淡藍色天光洶湧漫淹進室內。氣溫宜人,晴日美好,然而整座城市浸泡在躁動的氛圍之中,像是某個隱密存在於地底三十年的地下社會(一個對反顛倒於現世的,未知的鏡像世界)即將被一百八十度翻轉浮現一般。
(寂靜的會議室裡,劉寶傑彷彿聽見那翻轉中的地下社會機械作動,齒輪卡榫齧合旋轉的聲響。嘎茲。嘎茲。喀啦喀啦喀啦──)
劉寶傑走向飲水器,按滿一杯水,喝掉,再按滿一杯水,再喝掉,而後把紙杯捏扁,丟進垃圾筒裡。
「慘了。」他兩手撐在桌上,嘆了一口氣。「可能不只是廠區內事故。醫院和診所都有異常現象。貢寮當地有消息,出現大批病患,輕者頭痛,重者嘔吐、掉髮、腸胃出血。台北市也有類似消息,但可能因為台北市人口太多,狀況不明確。新聞部已經在做新聞了。我剛剛拜託林之龍副理過來跟我們說一下情形。」
會議室中一片靜默。空調氣流嘶嘶作響。彷彿某種巨獸體內臟器祕密搏動的音頻。
「可是......」燦洪遲疑:「核安署說,到目前為止各地的那些輻射偵測器的數值都是正常的?」
寶傑搖搖頭。「不清楚。不知道為什麼。但林副理說貢寮當地有異常狀況是真的,而且都是廠區外的異常狀況。」
又是一片靜默。
「好吧。」寶傑慢慢地說:「那──我們好好把今晚的節目做完再說吧。剛剛說到哪裡?」
「執政黨和在野黨立委各一。」麗梅下意識搓了搓手。「怎麼有點冷?空調有問題嗎?」
沒人理她。「請黃宏平和林國棟?」燦洪接口。
「好,就敲他們兩個。」
這時突然有人敲了敲門。
「請進。」劉寶傑喊。
林之龍副理推門進來。「燦洪,麗梅,你們先去敲通告無妨。」劉寶傑說:「林副理,謝謝你過來,這邊請坐。」
「不會,寶傑你客氣了。」林副理脫下西裝外套。「先開電視吧,你們怎麼沒在看?傷者多加了一個。大家都已經開始播了。」
寶傑按下電視開關,轉了幾個台。大致上用的都是署立基隆醫院或北海岸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畫面。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說,自昨日下午伊始,北海岸、東北角一帶便陸續有眾多民眾到院就診,均主訴頭痛、嘔吐或鼻血不止、腸胃出血之類的症狀,病因不明,也因此難以採取明確醫療措施,僅能針對症狀本身進行投藥緩解云云。
「台北市內也有狀況。」林副理補充。「跑醫藥線的記者和醫師聊過了。醫師認為這類症狀確實有增加的現象,而且同樣原因不明。但以台北市而言,增加的狀況不如東北角或北海岸一帶來得明朗......」
「林副理,你說官方公布的傷者名單有變動?」
「對,多了一位叫陳弘球的。據我們了解是台電內部的資深工程主任。所以現在官方的正式傷者是八位。」
「好。這和廠區內或廠區外的事故範圍可能沒有直接關係。但問題是,......」劉寶傑思索半晌。「我想,要確認輻射污染的範圍其實沒那麼困難。」他稍停。「咦,我們可以自己測輻射呀。為什麼不請我們的記者自己去測輻射?先不要管什麼台電或核安署的數據,我們用自己的蓋格計數器自己測,不行嗎?」
「那當然。」林副理回應。「已經派人去調了,現在可能已經送到當地交給記者了。」
「噢,那太好了。」劉寶傑聽到敲門聲。「──請進。」
「劉先生,」燦洪走進來。「敲不到那兩個立委的通告。」
「怎麼會敲不到?我們還滿常請他們的呀?」
「有聯絡上他們的辦公室助理。」燦洪說:「但助理找不到他們。兩位委員都是。而且都說今天早上就沒看到委員進立法院了。」
「黃宏屏和林國棟都是?」
「對,兩位都是。」
寶傑看了林副理一眼,眼神中滿是疑惑和恐懼。他拿下眼鏡,雙手搓了搓臉。「麗梅,我們之前是不是跟核安署的窗口也有聯絡過?是你聯絡的嗎?」
「是。有位主任秘書楊辰嘉先生來上過我們節目。」
「那你先去聯絡一下核安署,問他們要不要派人來上節目。」
「好。」
劉寶傑再度拿起遙控器,焦躁地在幾個新聞台之間轉來轉去。這時新聞部林副理的手機響了。他開啟通訊軟體,刷了刷螢幕。
「怎麼了?」寶傑問。
林副理將手機推了過去。「你自己看。」
畫面是張照片,北海岸一支不知立於何處的輻射偵測器,數值清晰可見。背景則是「新北市立福連國民小學」正門口。隔著低低十幾座平房(一座濱海小漁村),遠處平躺著大片蔚藍的海。浪花在慢動作的時光與空間中凝止。
「再看下一張。」林副理說。
劉寶傑刷動螢幕,頓時臉色一片煞白。那是一個小型蓋格計數器的數值顯示。
「這也差太多了......」他的手指顫抖起來。
「沒有什麼可以相信的了。」林之龍副理站起身,穿上西裝,慢條斯理地將手機放進西裝口袋。「我得走了。」他抬頭,雙眼泛紅。「我做新聞二十年了。我......我沒想到我會遇到這樣的事。」他看著地面,稍停半晌。「寶傑,你也走吧。多留無益。」他轉過身,逕自打開會議室的門走了出去。
劉寶傑將臉埋入雙掌之中。半分鐘後,麗梅拿著手機走了進來,嚇了一跳。「劉先生。劉──先生,呃,你還好嗎?」
他抬起頭。「怎樣?」
「核安署那邊說沒辦法。」麗梅說:「他說他們沒時間。」
「好,我知道了。」他再度將臉埋入手中。
半晌後,劉寶傑放下手掌。兩位助理訝異地發現他淚流滿面。霜雪侵蝕了他的鬢髮。他臉頰浮腫,眼圈泛黑,彷彿一瞬間老了十歲,變成了另一個人。
但他卻突然笑出聲來。「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笑了又哭,邊哭邊笑。「我,我真希望我們今晚可以再來討論外星人。」
─────節錄自伊格言長篇核災小說《零地點GroundZero》,麥田出版
淡藍色背景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八卦
【🗑您眼中的垃圾,可能是他們的無價之寶💎】
⚠別懷疑
💡 #魚鱗 可以變成一套淡藍色的 #夢幻禮服
💡 #印刷電路板 提煉出來的玻璃纖維可以做成裝潢用的 #壁磚
💡 交通廢氣回收製成的 #碳纖維 可以做成 #時尚座椅
📢📢係金欸
成大創意基地的 #國際館 以 #循環經濟 趨勢下的設計發展為主題,匯集臺灣產業及設計界的先驅者展出代表性作品,搭配來自荷蘭、印尼、泰國、日本等國設計師的創作合作接軌🌏
✨另外還有一大亮點✨
台南匠師🙏荷蘭設計師
本館以400年前的國際貿易與文化歷史為背景,邀請荷蘭設計師進駐臺南,探討當年荷蘭人在印度與臺灣的活動以及臺灣的宗教信仰與祭祀,並與臺南的工藝家與傳統匠師共同創作,究竟會擦出什麼新火花呢?
這麼棒的展覽在哪裡👉 C-Hub成大創意基地(台南市東區前鋒路與小東路交差口)
把握時間千萬別錯過👉 9/30(六)-10/15(日) 10:00~18:00
#2017台灣設計展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卡緊鬥陣來看展
淡藍色背景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罌粟海濱】
每逢暮春至初夏,罌粟花就以濃豔妍麗的姿態從容綻放輕盈搖曳,為原野染上點點顏彩。尤其是臨著岸邊,浪潮輕拍海風徐來,稠紅纖粉隨之輕舞斑斕,最是賞心悅目。
《淺灘島的罌粟花》(Poppies, Isles of Shoals,1891)捕捉的就是初夏時節,罌粟盛開嬌美時。
---------------
從構圖看來,《淺灘島的罌粟花》畫面可分為三部分,藉由長短不同、方向各異的筆觸堆疊:
前景罌粟花叢主要由紅色和綠色醞釀對比效果,中景白色、灰色、藍色和紫色構成海水與岩石,遠景則有迷濛似霧的淡藍色撐出一片晴空。飽滿濃密映襯淺淡灰褐,使得罌粟花叢與崎嶇岩岸之間,也自有映照。
於是乎無論色彩或質感,都有了輕重剛柔的相較。
望向遠處,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海洋連結遼闊的天空。幾座礁岩錯落岸邊,偶有帆船駛過,說明此處並非荒島,而是休閒度假之處。沿著岸邊散步,可以享受海洋氣息吻過臉頰,欣賞水面波瀾瑩澤,還有迎風飛颺翩翩花影。要是興起,再駕船出海徜徉穹天碧海,正如陽春煙景,大塊文章那般暢意自得。
坐困家中焦慮戒慎的當下,光是看這畫面都舒心許多,你說是不是?
---------------
就主題、色調和手法而言,《淺灘島的罌粟花》可說是典型印象派風格,而且看起來似乎跟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的諾曼地系列場景頗為類似?然而這件作品卻是出自美國畫家柴爾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1859-1935)之手。
哈薩姆是美國印象派先驅,職業生涯漫長、多產且成功。他的創作種類多元,包含油畫、水彩、粉彩與插畫共2000多幅,自1912年開始,又陸續創作400多組銅版畫。創作量這麼大,並不是畫心酸給自己看,人家哈薩姆不僅擁有良好聲譽,作品銷售成績也很傲人。
事實上也是因為哈薩姆和另一位美國印象派女畫家瑪莉・卡莎特(Mary Cassatt,1844-1926)推波助瀾影響之下,美國收藏家後來購入更多印象派作品,大大開闢海外市場,迎來事業高峰。由此可見他在美國畫壇的地位。
---------------
就像當時許多有志於藝術創作的年輕人那樣,都得到巴黎打滾實際體驗過一番,才會找到人生方向,即使23歲時便已在波士頓享有名聲,哈薩姆毅然決定在26歲那年前往巴黎取經學習。算起來,他跟梵谷一樣,1886年來到巴黎時,印象派已經是最後一次舉辦畫展,接下來當年共同對抗古典學院傳統的眾人要各奔前程各尋出路。
而人在巴黎的哈薩姆,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印象派以及法國文化,在那如魚得水過了3年,才回到美國,定居紐約。
哈薩姆的創作以描繪新興繁榮的城市景觀聞名,紐約、巴黎和波士頓這幾座大城最常出現在他筆下。
然而早在遠赴巴黎之前,哈薩姆就曾經說過:「能夠流傳後代者,就是描繪自己的時代和日常生活場景的人。」
〝the man who will go down to posterity is the man who paints his own time and the scenes of every-day life around him.〞-- Childe Hassam, 1892
說起來就是因為取材自當代生活,創造獨特〝時代感〞,後世如我們才能見到那些年的那些人和事。若只是糾結於傳統神話、歷史和宗教題材,除了技法革新或者人物服裝著墨有所差異,其實很難讀出時代訊息對吧?哈薩姆對當代生活題材的堅持便如同印象派。
---------------
但是在擁擠都會待久了,總是需要僻靜之處舒緩歇息,因此哈薩姆也常在鄉村歇憩,藉以取得靈感。對他而言,描繪當代生活始終是創作中心,無論是喧囂城市或者是靜謐郊野。
《淺灘島的罌粟花》便是哈薩姆在美國東北緬因州淺灘島(Isles of Shoals)放暑假時的作品。
---------------
哈薩姆在島上的避暑生活肯定很愜意,因為這兒有當時新英格蘭地區最早的度假飯店之一-阿普多爾飯店(Appledore House)。飯店經營者中包含哈薩姆的好朋友-女詩人西莉亞・薩克斯特(Celia Thaxter,1835-1894)。
薩克斯特自小在淺灘島長大,阿普多爾飯店即是由她的父親所創立。或許是家境富裕,也是父親觀念開明,加上自身才華,飯店千金薩克斯特得以生活無虞專心創作,名列19世紀末美國最受歡迎的作家。
有薩克斯特坐鎮的阿普多爾飯店,不僅招來哈薩姆1890至1894年間到此度過夏天,暫時解脫擾嚷塵煙,也吸引眾多紐約仕紳名流和藝文界人士前來度假。薩克斯特以她女性特有的細膩品味管理飯店花園,在岸邊種滿罌粟花,為她自己提供寫作材料,也成為哈薩姆的創作養分。
若是以阿普多爾飯店受歡迎的程度,實際上不可能像《淺灘島的罌粟花》畫面裡那般杳無人煙,僅有帆船和孤鳥掠過遠處;然而繪畫本來就不同於攝影,畫家會在構圖時有所考量添加或刪減,以求最佳效果。因此哈薩姆捨去人群,僅以遠帆暗示稀罕人跡與恬適氣氛。
《淺灘島的罌粟花》是哈薩姆的〝阿普多爾飯店放暑假〞系列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成功處理光線和色彩的出色技巧,也體現19世紀晚期對於新英格蘭早期殖民地區景色的欣賞。
---------------
可惜女詩人薩克斯特1894年去世之後,飯店失去往日光彩,景況不再,更於1914年毀於一場大火,那些風流往事僅存斷垣殘壁焦土槁木,總是讓人唏噓。
幸虧後來花園獲得重建,也成為當地重要觀光景點,好讓人遙想鍍金時代時,飯店千金與藝文人士的飛揚與風雅。
1919年,早已事業有成的哈薩姆和妻子在紐約長島東漢普頓(East Hampton)買下一座殖民時期古宅,作為夏季避暑之處。如今此地早已是紐約名流重要置產之處,冠蓋雲集,動輒天價。能在東漢普頓夠擁有一座度假莊園,更是富豪彰顯身價必備要件。
由此看來,哈薩姆不僅畫畫很厲害,就連投資房地產都很有眼光哩~(最好是
---------------
#國家藝廊影片導覽《淺灘島的罌粟花》
https://www.facebook.com/nationalgalleryofart/videos/224150322506845/
#跟著哈薩姆去度假
#美國印象派代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淡藍色背景 在 淡藍色背景-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八卦
淡藍色背景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淡藍色禮服、淡藍色上衣、襯衫淡藍色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淡藍色背景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淡藍色背景 在 简约背景淡雅背景图片淡蓝色底图梦幻素材蓝色背景 ... - Pinterest 的八卦
简约背景淡雅背景图片淡蓝色底图梦幻素材蓝色背景Minimalistic background, elegant background, picture, light blue basemap, fa ... ... <看更多>
淡藍色背景 在 淡藍色背景-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八卦
淡藍色背景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淡藍色禮服、淡藍色上衣、襯衫淡藍色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淡藍色背景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