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女兒捐出人生中的寶貝 (網路文章)
這是一場慘痛的災難!一場大火,奪去了這個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這個家庭所有的財產;男主人和他那個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員的幫助下,險險逃生出來。
電視上,那個中年男子哀傷的表情和翔子呼喚哭聲打動了我;我是在災難後的第二天去看望他們的,帶去了一點點錢,算是對他們的捐贈。他們家所有的東西都化成了灰燼,已不能再進去居住,社區的物業在一樓騰出了一間車庫,讓這對可憐的父子暫時安身;我去的時候,車庫門口已有好些人。在這些人中,有一對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倆顯然也是來捐贈的,卻呆在人群的外圍;那個母親蹲在地上,絮絮叨叨的向她那約四、五歲的女兒說著什麼;而那小女孩撅著嘴,一臉的不情願。在她倆身邊的地上,堆著好些東西,嶄新的被褥、折疊的方方正正的衣物,最上面,放著一隻開了縫的玩具熊。
我猜測,可能是這位母親拿了女兒不願意拿出的東西來捐贈,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興;我走過去,才發現自己的猜測錯了,那位母親正在指著地上的那堆東西對女兒說話:「你瞧,這被褥,是媽媽最好的被褥,你再瞧這件衣服,這是你爸爸剛買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們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來捐給翔子家,你為什麼就不能拿最好的呢?你有那麼多玩具,你為什麼偏偏就拿這個破的呢?」
小女孩撅著嘴:「別的我還沒玩夠呢!這個,我已經不想要了。」
「把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拿來捐給別人,這樣對嗎?你再好好想想。」
小女孩有些侷促不安,小聲的問:「難道一定要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嗎?非得最好的嗎?」
「我想是的。」見女兒半天不吱聲,母親便問:「你有最好的嗎?咱們能不能換一下,不捐這破了縫的熊,捐你最寶貝的。」
小女孩抬起頭來,有點手足無措,但最終還是小聲說:「我,捨不得。」
做母親的有點失望,說:「媽媽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女兒問:「我要是把我最寶貝的東西捐給了翔子,他還會還給我嗎?」
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為小女孩提問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我代她的母親回答:「當然不會,哪有捐出去的東西又要回來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頭看了看她的媽媽,她的媽媽點了點頭,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這才徹底低了頭。
我們一道走進了那個車庫。我把準備好的一點點錢交到翔子父親的手裡,說了一兩句安慰的話;當小女孩的母親奉上帶來的被褥和衣物時,小女孩這才開了口。她拉過滿臉淚痕的翔子的手,然後鄭重的、小心翼翼的,把她母親的手交到了翔子的那隻小手上;她的臉色已經蒼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後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說:「翔子,我把我媽媽捐給你了,你以後有媽媽了。」
說完這一句話,她的眼淚就順著臉頰淌了下來,然後嚶嚶地哭出了聲,轉身跑開了。我終於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在她四、五歲的天空裡,最好而又最寶貝的,當然是她的媽媽了;她把她最為寶貝的媽媽捐給了翔子,而她自己,這一捐之後就再也沒有媽媽了,她怎麼能不難過,怎麼能不哭泣。
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親也追了過來;小女孩抬起頭來,滿是淚花的雙眼定定的看著她的母親,然後怯怯地說:「媽媽!不,翔子的媽媽,我不是想把你要回來,可是,我還是想親你一下;你別告訴翔子,偷偷讓我親一下好嗎?」她的母親一把抱住她,瘋狂的吻她。我看到這位母親的眼裡噙滿了淚水,滿臉都是幸福而又驕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為她的女兒把她當成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她驕傲,是因為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女兒學會了捐贈。
我的眼睛也濕潤了,為這個女孩,更為她的母親;我猜想,她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解釋,才能讓她的女兒明白,她是一個人,不是物品,是不能捐贈給別人的。但是,這是我至今為止看到的最為高貴的捐贈,它讓所有的大人汗顏!面對別人的災難,我們奉上的只是微薄的關愛和同情,而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個世界;這也是我看到的最為高貴的母親,她在她女兒那小小的純潔的心裡種上了愛的種子,開出了高貴的花🌺
淌水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下午茶時間:冬至考証》
* 冬至是古時中國農村社會天文意義中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從此降臨大地,它不只是冷,而是極冷:所以在節氣中還排列於小雪之後。
在地球氣候變遷之前,每年冬至這天,陽氣始至,陰寒開始進入極致,天也開始大冷。冬至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進入冬至後,古時人們把時間每九天列為為一組,數著度過,也就是俗稱數九,冬至節氣的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時「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可見當時沒有暖氣供應的冬季,日子多麼難熬。必須這樣估算、期盼著,日子才能好好熬出點盼望。
冬至又稱「小年」,一個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另一個意思也代表冬至的重要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
南方人,則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好日子。
*翻閱古籍,江南還有一種極美的舊俗,每到冬至,閨房裡的女子要畫一種很雅的圖畫,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染完以後,則九九寒冬已盡,春天到來。
更有韻致的是,古代的女子在冬至以後曉妝染梅,每天以胭脂畫圖一圈,畫完八十一圈,就畫成了杏花,暖暖的春天就來了。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難怪詩說:「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種冬至的風俗雖然簡單,但經心靈的醖釀,寄予殷殷期待。正所謂:冬至忽已至,春意暗萌動。
一個新的輪迴又要開始了。
*古人認為冬至日是大吉之日,冬至一直是一年中大節慶之日。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舊曆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天朝廷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作為一個安靜之節,這也是為了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氣地理。這一日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視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漫漫長夜,古人在冬至這天也對一年的回首往顧,也常有懷舊情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邯鄲冬至夜》,詩人遠在異鄉,孤燈寒夜,形影相弔,內心淒涼,遙想家人必定也在思念他這個遠行人,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可以想像白居易身處異鄉,燈前抱膝獨坐,想念家人,此時漂泊在外的他。佳節倍思親:既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無奈。
* 今日冬至,太陽跑到離北半球的最遠處,陽光稀薄,古人因此說「陰極之至」。但今夜只要雲層不厚,抬頭看夜空,繁星點點,今晚星空也是四季最多最亮的時候。
舊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為這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發,萬物來復是大吉。於是「百官絕事不聽政」,人們也要準備吃個「賀冬」飯。
*南方人冬至愛吃湯圓,有一種是沒有餡的小湯圓。糯米泡開,攪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漿,布袋掛上瀝乾一天。加溫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丟進沸水,之後加入薑汁和紅糖煮熬的熱水中,這便是客家人最喜愛的湯圓。
* 【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靈物,雖然「一陽已生」,但陰氣還旺盛,因此它們仍蜷縮著身體。二候糜角解|與鹿同科的麋,聞到了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蠢蠢欲動,溫暖地流淌起來。
*一首冬至的詩:「暗藏萌,雪花輕。」創作者元朝詩人尹志平。
下了幾場雪,但天氣畢竟還沒到最冷的時刻,雪花是輕的。「暗藏萌」是說,地底下的泉水蠢蠢欲動,想要流淌起來,但動作微弱,所以是「萌」。暗萌也指泥土的溫度,一天暖一點;還有白天的光線,一日長一線;有南方的早梅,老朽的枝幹鼓出一個兩個小芽點......冬至,暗藏將萌著新生。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今日冬至,大吉之日,各家算命掐指一論,皆曰:宜團圓。
—取材自陳帆《人間時節》
淌水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婆婆說......」
「林醫師,我想問問生小孩的事。」她坐定,一雙杏眼看著我,開口這麼說。
「好喔,你想生小孩?」今天預約掛號到八十幾號,已經不像以前剛當新手主治醫師的時候,有餘裕跟每位病人慢慢聊天,我得單刀直入講重點。
「對。」她點點頭。她有一雙很好看的單眼皮眼睛,清秀的五官,鵝蛋臉,及肩的黑色直髮,簡單的用大夾子束在腦後。這兩天寒流,她套著咖啡色大衣,黑色格子圍巾摺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腿上。
「其實我常說喔,想生小孩要找老公啊,看醫師看很多次也不會生小孩喔。」我開玩笑,感覺她隱約有一種緊繃的情緒。
她淺淺笑了一下。
「來,你有沒有懷孕過?有生過嗎?」點開她的電子病歷系統,準備鍵入基本病史資訊。
「懷孕一次,生過一個。」她回答,「剖腹產。」
「剖腹產原因是什麼呢?」我一邊輸入資料,一邊繼續問。
「胎盤有問題,還有胎位不正。」她說,「我那次大出血。」
她講到我們心中會響警鈴的關鍵字:胎盤問題、產後大出血。
「植入性胎盤(註1)還是前置胎盤(註2)?」我問。
「好像都有。」她說,「我那次進了加護病房,輸了非常多的血。」
「你如果再懷孕,再發生機率很高啊!」我直說。
「我的醫師也是這樣說,他說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我的子宮,出血二千c.c.。我輸了很多血。」她表情很平穩地說,但是感覺出她有恐懼的記憶。
「你要是再懷孕,風險比上次還高啊!」我提高音量,「子宮切除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的醫師說,我要是再懷孕,很可能會救不回來。」她表情和語氣竟然還是很平穩。
「然後你今天來問我,你要生小孩?」我瞪大眼睛,看著她。跟診的護理師M眉頭也皺起來,轉身看著她。
「我婆婆說......」她終於講到關鍵字。
「果然。」我實在忍不住翻了白眼。
「我......我是再婚。」她開始講核心的問題,「之前生的是女兒,唇顎裂。」
「女兒開刀矯正了吧?」我雙手在胸前環抱。
「開刀好了,沒問題。」她回答。
「然後?」我示意她繼續說。
「我先生沒要求什麼,他也說有這個女兒就夠了。」她微微仰頭,深吸口氣,「可是我婆婆說,她想要一個孫子。」她像是吐出一顆沉甸甸的石頭。
「她知道你前一胎差點死掉嗎?」我直接問。
「知道。」她回答,肯定的。
「然後她要你再生?」我繼續問。
「對。」她回答,一樣,肯定的。
「很討厭欸!」我轉過頭向護理師M抱怨。她們很習慣我在門診罵不明理的家屬。
「她每天都問我何時要再生一個孫子給她。」她的手緊緊揪著膝上的圍巾,忍著她的情緒激動。
「你再懷孕很可能死掉欸!」我把話講白了,這不是我平常的作法。
「我婆婆說,如果這輩子沒有孫子,她死、都、不、會、瞑、目。」她睜著美麗的杏眼看著我,一字一字說。
「所以你婆婆的意思是,就算你會死,也要給她生一個孫子?」
「對。」她點頭。
「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抱歉,本醫師實在脾氣很差。
「所以,醫師,我今天就是想問你,我要怎麼樣可以懷男嬰?」她到底是怎麼忍耐過來的?
我必須深吸一口氣才能耐住我的理智,專業地回答她:「第一,你的年紀不大,如果真要懷孕,幫你確定排卵、先生要驗精蟲,大概不難懷孕。如果真的很急,一般不孕症技術也可以幫忙。」我頓一下,讓自己不要氣到講不出話,「第二,技術上有一種東西叫精蟲分離術(註3),可以增加懷男嬰的機會。但是,」我繼續說明,「人工生殖法是明文禁止選擇胎兒性別的。」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經過人工生殖技術活產的男嬰女嬰性別比,大約是一二五比一百,相較於自然情況下的男女嬰性別比是一○四比一百,這極為離譜的數字落差,要說沒有人工干預,大概只有政府會信。也因為臺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拿來與印度、中國等國家共列為嚴重「性別失衡」國家,後來政府積極調查產科和不孕症科醫師,才讓人工生殖技術活產新生兒的性別比趨於正常。但如果以胎次來看,臺灣到第三胎以上的男嬰比例,又大大高於自然比例。臺灣還是否存在重男輕女?數字說明了一切。
她定定地聽著我說,看樣子是認真想要尋求生兒子的方法。
「可能有不孕症醫師還是會願意幫你做精蟲分離術啦,」我嘆口氣,問她,「但是,假如你的精蟲分離術失敗,又懷了女嬰,怎麼辦?」
她看著我,沒回答。
「到時候,這個硬是拚命生出來的女兒,不就註定是個沒人歡迎的孩子?」我講著,心揪了一下,「如果你沒死也就算了,如果你還因此死掉了,女兒這輩子怎麼過?」
她的眼眶突然充滿淚水。
「你女兒呢?她又是什麼心情?」我知道這些都不是一個婦產科醫師需要跟她說的話。「阿嬤不愛她,然後媽媽為了生弟弟給阿嬤,死掉了。」我深吸一口氣,「你們這樣對得起她嗎?」我說了重話。
她眼淚唰地滑落雙頰。
我知道她其實很無奈,每天像被鬼纏著、被盯著,催她「生兒子給我,不然我死不瞑目」的那種壓力,一般媳婦要面對這種情況已經很難受,她是個帶著前一任丈夫的女兒「再嫁」的女人,在傳統婚姻市場上根本是要「感恩婆家收容」,怎麼可能承受得住。
臺灣人幫女兒取名字常常用「嫻」、「淑」、「順」、「柔」,如此期待她們「乖巧聽話」、「不爭不求」、順長輩順習俗的意涵,女孩沒有被期待爭取權益,沒有被鼓勵勇敢反抗,沒有被希望積極實現自我,最後就是一再貶抑自己的價值,連自己都把自己看成「賠錢貨」,連自己都不敢爭取自己和孩子應該被愛的價值。如果我們沒有從小就建立女孩對人生應有的堅持與自信,制度上再怎麼講男女平等都沒用。
「你先生怎麼想?」我問。
「他叫我不要理我婆婆,不管她就好。」她邊抹淚邊回答。
「男人不懂你每天要面對婆婆的那種壓力啦。」護理師M在旁邊補了一句。
「他其實對我很好,只是......」她眼淚還在掉,但是力圖鎮定。是個受苦會硬撐的女人。
「只是沒瞭解你的壓力,也沒跟他老母好好溝通。」我補上。
她默默淌淚。
「林醫師,可以幫我嗎?」她問。
「幫你什麼?」我問。
「我得生兒子。」她聲音細細弱弱,美麗的杏眼和鼻子因為哭泣而發紅。
「即使你很可能再一次大出血?進加護病房甚至死掉?」我很不留情地問。
如果是她自己非常想要孩子,自己熟知風險卻想要「圓自己的夢」,我還能跟她慢慢討論,甚至醫療團隊願意為了她拚看看。可是現在,她為的是傳統儒家社會裡莫名有權評斷她價值、左右她人生的偏見。而且這其中,還可能有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她的女兒。她說不出話,任由眼淚淌流到嘴邊,我相信她不是第一天嚐到那苦澀。
我吸口氣,咬牙說,「你把你婆婆、你老公、還有你女兒帶來我門診。」
這一刻若畫成漫畫,我應該是額頭青筋暴出、頭上冒煙吧。
「如果他們在你面前回答我說,寧可你死,也要你再生兒子,我認了,我幫你介紹不孕症科的醫師。」
她沒有回答。人生這題太難,而社會設定她就是要不及格的。
「想一想你女兒。你應該要保護她和愛她,而不是讓一個自私的老女人,逼你讓她孤單。」我講了很過分的重話。
她沉默半晌。
「謝謝醫師。」她一邊擦眼淚,一邊優雅地站起身,向我點個頭,離開診間。
我很想伸手安撫她,但我的手再長,也無法伸出診間保護她。或許最終,她還是會找到一位醫師,願意「幫助」她「達成心願」。
.
註1胎盤由胚胎絨毛組成,其中富含血管,附著在子宮內壁,供給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內養分、氧氣和廢物輸送交換。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會自動與子宮內膜剝離,但若蛻膜層細胞有缺損,則絨毛可能植入子宮肌肉層,甚至穿透子宮肌肉層到膀胱或大腸組織,稱為「植入性胎盤」或「穿透性胎盤」。產後會因胎盤無法
剝離,而導致大量出血。
註2胎盤位置若蓋在子宮頸上端,會影響胎兒娩出,且會提早與子宮內膜分離導致出血
註3 利用帶Y染色體和X染色體的精蟲比重不同,以人工方式在精液注入子宮腔之前先做篩選。此方式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胎兒性別,且依照人工生殖法,不得選擇胚胎性別。
.
本文摘自《#診間裡的女人2》
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作者:林靜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談家庭,很難不談到這樣的議題。尤其在傳統上的長輩,好像個人情緒都比其他人尊貴,這造成了多少悲劇不斷上演。
我偶爾在版面上就會談這些沉重的議題,但我有正面的意義:因為版面上其實很多「長輩」,或者即將成為「長輩」,那些過時的想法,就讓它留在過去吧,讓傷痛止步。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書,覺察到性別帶來的制約與困境!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