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勿避重就輕、請好好檢討!
10月底質詢故宮南院諸多問題,但故宮的回覆避重就輕,今繼續追問!針對目前南院興建土木工程,所開挖的沙坑與水坑及溜滑梯據悉要在農曆年前完成,但完全無相關配套措施,亦無衛生設備建置。因沙粒容易引起孩童疾病及不適,水坑在冬天如何可供孩童玩樂?又玩沙又玩水,其沖洗沙子的流程如何操作?衛生品質如何管控?一旦孩童從戶外進入館內,所引起的問題難道處長及教展科長可以負責嗎?另外所興建的工程並未知會原建築師姚仁喜先生,所形成的破壞如何彌補?南院肩負藝術教育之責,但相關官員對於藝術與美感卻如此輕忽與無視,未來工程啟動就是南院輪廓線走向破壞之時,更何況南院竟然打算從北側停車場興建一座鄒族橋連接至博物館本身,我問院長對於建築美感的判斷難道可以如此無知嗎?有必要透過破壞原作的美感來達成你們少數人閉門造車的亂搞嗎?
我來自屏東,非常重視南部發展,但請故宮不要用「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當藉口,我質疑的是南院棄專業不顧,在半年間為了選舉考量匆促舉辦七場展覽,但故宮提供說明根本與質詢內容無關!此外,目前展出「四海名物」展,民眾反應只是將各常設展的一些展件拼湊在一起,並無主題,其策展水準只比「泰國展」好一點而已,相信這並非是典藏科的同仁不專業,而是迫於無奈必須配合上級要求的結果。
南院處長在大廳飆嘟嘟車也是當時有人目睹,當時並非測試而是純粹玩樂、還PO臉書炫耀,有錯則改善莫大焉,但故宮的回覆更顯文過飾非、不知檢討!南院處長習慣性地在其個人臉書釋放一些尚未經過官方證實的新聞,例如很多關心南院的人士竟然是透過他的臉書才知道南院要建一座鄒族橋,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發生,南院處處長可以不管自己的官箴,但整個南院的觀感難道他也可以棄之不顧嗎?
再者,有關南院圖書館改建為視聽室貴院為何未回覆?南院圖書館是全台公認最美的圖書館,其視野之美在台灣無出其右,南院要改可以,但是請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稍有建築常識者皆知圖書館樓層的負重比較高,當時姚仁喜先生所設計的方式及概念必然有其邏輯,如今要大改難道可以完全略過原作建築師嗎?
過去幾任院長任內為避免地方層級的公務員將地方勢力帶至南院,因此對於南院任官一事斟酌再三,地方層級的公務員不是不能進入南院服務,而是要慎選,不僅公務員須慎選,以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進入故宮體系的也需要慎選,聽說南院士氣低落,勞役不均情況亦非常嚴重,院長不能以鞭長莫及而疏於對南院的管理,相信是否任用真正專業人才,且擺對位子才是正確解方!
此外,這兩年以來,傳出不少廠商的款項被惡意刁難延宕,合約之外要求廠商執行某些附加要求,也有廠商反映南院的合約彈性頗大,看似合理但是中間的魔鬼很多,導致得標廠商怨聲載道,傳言拿到南院標案要有很深的口袋才行,因為款項往往被積欠延宕,竟有廠商抵押房子才能度過難關,網路上也有承接活動的主持人抱怨說活動結束的兩個月後竟然還沒拿到僅僅兩萬元的住持人費,而且南院很喜歡以公文的方式恫嚇廠商及合作單位,這種以刁難廠商為能事的官僚文化瀰漫,南院怎麼可能做得好?
特別為南院而提出的「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原應自今年一月一日執行卻延宕至三月才公告、五月底才召開審查會議,七月核定,荒謬的是,所核定之學校系所半數以上所提的計畫與南院無半點相關,八月底貴院通知將有第一期款匯入,但是卻在十月底才將第一筆款項匯入各校,最離奇的是要求各校於十二月十日核銷完畢,原本長達一年的計畫竟然被壓縮成只有三個月不到,各校所申請的款項竟然在十月底才匯入,如果在外界這種情況早被對方提告了!姑且不論過去與大學端的合作如何,既然稱「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但是看起來與南院無關的院校都只是拿了補助款去開課或是辦理論壇,完全與計畫主旨無關,且所開的課程跟南院也都無關。請問這不叫敷衍、什麼才是敷衍?
南院不能一天到晚想的只是來客率,想想未來的來客吧!沒有教育理念的故宮南院好比失去靈魂的軀體,博物館蓋的再美,沒有豐富的內涵、沒有專業的經營,完全失去當初興建故宮南院的意義!如果只求來客率,當初何必花80億興建、未來再繼續砸4、50億,還不包括每年的公務預算與人力!耗費民脂民膏、花大錢蓋的故宮南院、不該淪落至此,身為院長能視而不見嗎?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轉型正義 #受害者 轉型正義系列來到最終回, 前面我們談了真相與去威權、咎責與加害者, 這一集,輪到受害者與家屬的「平反」。 每當討論到平反議題,總會有人說, 『歷年來政府已賠償、道歉,最近也撤銷罪名了,還要怎樣?』 卻輕忽過程中,有多少是受難者奮力爭取的權利, 以及輿論嘲諷造...
涵化理論新聞 在 柯志恩 Facebook 八卦
故宮南院勿避重就輕、請好好檢討!
10月底質詢故宮南院諸多問題,但故宮的回覆避重就輕,今繼續追問!針對目前南院興建土木工程,所開挖的沙坑與水坑及溜滑梯據悉要在農曆年前完成,但完全無相關配套措施,亦無衛生設備建置。因沙粒容易引起孩童疾病及不適,水坑在冬天如何可供孩童玩樂?又玩沙又玩水,其沖洗沙子的流程如何操作?衛生品質如何管控?一旦孩童從戶外進入館內,所引起的問題難道處長及教展科長可以負責嗎?另外所興建的工程並未知會原建築師姚仁喜先生,所形成的破壞如何彌補?南院肩負藝術教育之責,但相關官員對於藝術與美感卻如此輕忽與無視,未來工程啟動就是南院輪廓線走向破壞之時,更何況南院竟然打算從北側停車場興建一座鄒族橋連接至博物館本身,我問院長對於建築美感的判斷難道可以如此無知嗎?有必要透過破壞原作的美感來達成你們少數人閉門造車的亂搞嗎?
我來自屏東,非常重視南部發展,但請故宮不要用「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當藉口,我質疑的是南院棄專業不顧,在半年間為了選舉考量匆促舉辦七場展覽,但故宮提供說明根本與質詢內容無關!此外,目前展出「四海名物」展,民眾反應只是將各常設展的一些展件拼湊在一起,並無主題,其策展水準只比「泰國展」好一點而已,相信這並非是典藏科的同仁不專業,而是迫於無奈必須配合上級要求的結果。
南院處長在大廳飆嘟嘟車也是當時有人目睹,當時並非測試而是純粹玩樂、還PO臉書炫耀,有錯則改善莫大焉,但故宮的回覆更顯文過飾非、不知檢討!南院處長習慣性地在其個人臉書釋放一些尚未經過官方證實的新聞,例如很多關心南院的人士竟然是透過他的臉書才知道南院要建一座鄒族橋,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發生,南院處處長可以不管自己的官箴,但整個南院的觀感難道他也可以棄之不顧嗎?
再者,有關南院圖書館改建為視聽室貴院為何未回覆?南院圖書館是全台公認最美的圖書館,其視野之美在台灣無出其右,南院要改可以,但是請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稍有建築常識者皆知圖書館樓層的負重比較高,當時姚仁喜先生所設計的方式及概念必然有其邏輯,如今要大改難道可以完全略過原作建築師嗎?
過去幾任院長任內為避免地方層級的公務員將地方勢力帶至南院,因此對於南院任官一事斟酌再三,地方層級的公務員不是不能進入南院服務,而是要慎選,不僅公務員須慎選,以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進入故宮體系的也需要慎選,聽說南院士氣低落,勞役不均情況亦非常嚴重,院長不能以鞭長莫及而疏於對南院的管理,相信是否任用真正專業人才,且擺對位子才是正確解方!
此外,這兩年以來,傳出不少廠商的款項被惡意刁難延宕,合約之外要求廠商執行某些附加要求,也有廠商反映南院的合約彈性頗大,看似合理但是中間的魔鬼很多,導致得標廠商怨聲載道,傳言拿到南院標案要有很深的口袋才行,因為款項往往被積欠延宕,竟有廠商抵押房子才能度過難關,網路上也有承接活動的主持人抱怨說活動結束的兩個月後竟然還沒拿到僅僅兩萬元的住持人費,而且南院很喜歡以公文的方式恫嚇廠商及合作單位,這種以刁難廠商為能事的官僚文化瀰漫,南院怎麼可能做得好?
特別為南院而提出的「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原應自今年一月一日執行卻延宕至三月才公告、五月底才召開審查會議,七月核定,荒謬的是,所核定之學校系所半數以上所提的計畫與南院無半點相關,八月底貴院通知將有第一期款匯入,但是卻在十月底才將第一筆款項匯入各校,最離奇的是要求各校於十二月十日核銷完畢,原本長達一年的計畫竟然被壓縮成只有三個月不到,各校所申請的款項竟然在十月底才匯入,如果在外界這種情況早被對方提告了!姑且不論過去與大學端的合作如何,既然稱「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但是看起來與南院無關的院校都只是拿了補助款去開課或是辦理論壇,完全與計畫主旨無關,且所開的課程跟南院也都無關。請問這不叫敷衍、什麼才是敷衍?
南院不能一天到晚想的只是來客率,想想未來的來客吧!沒有教育理念的故宮南院好比失去靈魂的軀體,博物館蓋的再美,沒有豐富的內涵、沒有專業的經營,完全失去當初興建故宮南院的意義!如果只求來客率,當初何必花80億興建、未來再繼續砸4、50億,還不包括每年的公務預算與人力!耗費民脂民膏、花大錢蓋的故宮南院、不該淪落至此,身為院長能視而不見嗎?
涵化理論新聞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立陶宛,這個瘋狂的小國!(稱讚意味)】
標題絕對是正能量,來源是中國網友和官媒們現在一片狂罵立陶宛(https://reurl.cc/7rzNlb )。我們原本下的標題是:「從中國召回大使看立陶宛的價值外交。」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要公然忤逆,的確很瘋狂而且很勇敢,不是嗎?且看我們分析立陶宛這樣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今年六月份,立陶宛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七月份,台灣與立陶宛雙方宣布將互設代表處,而且台灣要在立陶宛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立陶宛外交部在新聞稿當中甚至以「國家」稱呼台灣(https://reurl.cc/og4Xaq )。當時我們就提到,中國一定會有動作反制,不然面子實在掛不住。
現在新聞來了。八月十日,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近一段时间,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都是很耳熟能詳的台詞)
▍中國召回大使的解讀
本站住海編分析:撤大使的重要性在於大使本身的象徵意義;沒大使不代表兩國沒來往。美國不派駐中大使,美國照樣能派副國務卿訪問溝通。但是有大使的話,有什麼不滿就能隨時叫大使來罵了,畢竟大使本身就代表派駐國。說實在的,台灣在東歐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代表處;拉脫維亞和波蘭都有。就算真的以台灣為名,撤大使的確有點多了。這種動作除了有戰狼味道,也可能是欺負立陶宛小,想殺雞儆猴。
就撒回大使這個動作來看,以前常見到的案例是,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有什麼大動作的話,埃及和約旦就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這幾天因為衣索比亞拒絕蘇丹調停提格雷戰事問題,蘇丹也召回駐衣索比亞大使。
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就算美中關係緊張,最多也就是撤「領事館」,並沒有正式召回大使。而最近的方式是採用輕微一點的大使退休「延遲不派任」的方式,降低使館最高代表層級。撒回大使之後的下一步,理論上來看,如果關係再緊張一點就是撤使館甚至撤僑,那基本上就準備打仗了。
▍立陶宛的回應
對於中方的要求,立陶宛也發出聲明表示:「對中方此舉感到失望(disappointing)」。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帥哥部長)說,「我們已經得知中方傳來的訊息,為此感到遺憾。我們還在考慮接下來會怎麼回應。我們尊重(respect)『一個中國』原則,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政策要走,與台灣發展雙邊互惠的關係這樣的政策不只是立陶宛有,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有趣的是,在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O0KR0r )當中,藍斯柏吉斯提到說「立陶宛有自己的政策要發展」,但在簡體中文版的報導(從北京發稿),這句話變成「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我們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
「一個中國原則」其內涵除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原則對台灣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而事實上,世界上直接明白「承認」(recognize)這個原則的國家並不多,而且所有主要大國也都沒有「承認」這個原則,多半只要表明「知道」(acknowledge)或是像立陶宛這樣「尊重」(respect)中國的立場。
🗞 美聯社的報導當中,藍斯柏吉斯的用語是「尊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美聯社的原文報導,他們quote出來的部份比較長:The Lithuanian Foreign Ministry expressed regret over China’s actions, and stressed that while respecting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it stands ready to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ties with Taiwan, just a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https://reurl.cc/zenKAp )
▍美國的回應
立陶宛和中國互撤大使的新聞持續發酵,在十日的國務院記者會上,記者也問發言人對於這兩國目前發展有什麼看法。國務員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將與立陶宛這個北約盟友站團結一致,且譴責中國的報復行為。普萊斯告訴記者,每個國家都應該要能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制定其各自的「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就是這樣。他進一步說:「我們支持我們的歐洲夥伴和我們的盟友和台灣發展互惠的關係,並抵制中國的恫嚇行為。」
除了回應記者問題之外,普萊斯不忘提醒大家,台灣在公衛、先進製造,以及民主治理上佔全球領導者地位,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和台灣往來能夠受惠的一小部分領域。
最後記者提問,如果其他國家考慮在其國內設台灣大使館,美方是否支持?普萊斯說:「我們支持交往」。
▍立陶宛的價值選擇
我們先前提過,立陶宛面對一個外來強權侵略的經驗相當豐富。歷史上,立陶宛獨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18年,只是當時獨立後立陶宛仍不斷受到蘇聯的騷擾,例如蘇聯一直試圖分化立陶宛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到了二戰期間,立陶宛在納粹德國和蘇聯於1939年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時被歸屬納粹德國,但又在後來的美蘇互不侵犯條約中改分給蘇聯。立陶宛的第二次獨立是在1990年,當時蘇聯的戈巴契夫一度出兵想要鎮壓這場運動並以經濟封鎖作為威脅,但過程中因為受到國內龐大的壓力而使立陶宛最終順利脫離蘇聯獨立。(外交部帥哥部長的祖父Vytautas Landsbergis即為宣布獨立時的國會議長,後來出任首任的國家主席)
立陶宛第二次獨立也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可能是不堪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立陶宛在獨立之後想加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西方陣營的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這也成為他們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2004年立陶宛順利加入歐盟和北約,但也迎來與俄羅斯的衝突和誤解。令他們憂心的是,當時立陶宛是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和能源依賴最深的國家,此外即便立陶宛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但俄羅斯在立陶宛的西南部有塊「外飛地」(exclave,一國領土部分位於他國國境內而與主要領土不相連)叫作加里格寧勒(Kaliningrad,這裡住著許多俄羅斯人也曾經高度軍事化),立陶宛似乎注定離不開俄羅斯的影響範圍。
即便在經濟和地緣上對俄羅斯十分脆弱,但立陶宛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2006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立陶宛民眾認為俄羅斯對立陶宛不友善,而有超過六成的人對西歐國家抱持正面態度,這也使得親俄政黨在立陶宛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立陶宛向西方世界證明他們長期對俄羅斯侵略的擔憂是對的,此後立陶宛增加國防預算,在短短幾年便在2018年達到北約規定的2%門檻。而在能源問題上,由於立陶宛很早就開始解決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度依賴與歐盟等西方國家合作,也大大增加了能源進口的多元性。
由此可見,立陶宛外交部長會特別強調「熱愛自由的人們要一起守護」,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歷史上立陶宛始被迫面對有領土野心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威脅。2020年六月,由兩位重量級的反對黨國會議員所寫的,題為「Lithuania- it’s time for choosing」的文章指出(https://reurl.cc/2rRVMa ),中國對政治異議份子及少數民族新疆人的迫害、對中國社會的監控、對香港施加的國安法、對台灣的軍事行動等,顯示中國正重蹈極權的覆轍。最後也提到立陶宛必須選擇可以讓國家安全跟繁榮的國際規範,包括二戰後所建立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決等規則。「中國,就像是俄羅斯的前身,正在挑戰基於國際法的和平秩序」,作者寫道。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一共提到台灣八次,並建議立陶宛應該全面與台灣建立關係並且在國際社群上支持台灣、承認她是一個事實上(de facto)的民主國家。
這篇文章當時在立陶宛國內受到熱烈討論,在經過十月份大選之後,兩位共同作者後來在年底時就任正副外交部長,一位即是藍斯柏吉斯,另位作者是時任國會議員、後來就任外交部副部長的Mantas Adomėnas。2020年末,立陶宛公布他們將追求「以價值為主」(value-based)的外交政策,似乎已預示了立陶宛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台灣與立陶宛的狀況有些類似,在外部有一個強國威脅,對於這個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又無法完全脫離他的影響,也同樣被迫在西方民主自由與鄰國的威權國家間做選擇。只是在國內,立陶宛人似乎比台灣人更早接受相對較弱小的國家得選邊站的事實,而提早做了更多的準備。或許是因為類似的國家情結,支持台灣對立陶宛來說既合理也符合他們的外交路線。雖然立陶宛外交部的聲明中重申,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狀況下,他們「決意」如同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互惠的雙邊關係,但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否等同於立陶宛所認知的一個中國原則(例如,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就立陶宛將比照她在其他國家大使館的配置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以及在多次場合將台灣稱為國家這點來看,立陶宛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太可能是相同的,比較像是「一中政策」。再者,歐盟其實如同美國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全盤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表示,根據這個政策在台灣設立代表處(而非大使館)這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除了價值選擇,立陶宛在經濟上與中國相對疏遠(中國僅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市場)也會是她決定與台灣深化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近,立陶宛和中國在白俄羅斯的議題上面針鋒相對,更加深了民主與獨裁對峙的價值分歧(文已太長,先簡略帶過)。今年五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倡議推動的「17+1合作機制」,原因除了白俄羅斯的爭議之外,還有在互動過程中發現中國並未兌現投資和出口的承諾,再加上先前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和COVID-19疫情爆發,而讓立陶宛對中國產生戒心。立陶宛現在的態度很清楚:17+1會造成歐洲分裂。
正如中國在經濟上只要遇到有其他國家或公司對台灣「正名」便必定採取經濟脅迫手段,無論效果是否有限,中國針對立陶宛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所做的外交動作的「止血」意味可能遠過於「懲罰」,也就是中國不得不殺雞儆猴,以防更多國家採取立陶宛模式與台灣建立實質的外交關係。畢竟在歐中關係的惡化下,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歐洲國家會對台灣採取相似的政策(日前捷克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期待與更多國家發展實質的政治或經濟雙邊關係(當然,能夠用「台灣」為名是最好的)。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涵化理論新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轉型正義 #受害者
轉型正義系列來到最終回,
前面我們談了真相與去威權、咎責與加害者,
這一集,輪到受害者與家屬的「平反」。
每當討論到平反議題,總會有人說,
『歷年來政府已賠償、道歉,最近也撤銷罪名了,還要怎樣?』
卻輕忽過程中,有多少是受難者奮力爭取的權利,
以及輿論嘲諷造成的二度傷害。
甚至當我們仔細探查,會發現有些賠償政策仍有缺失,
有些則是因為檔案解密作業的龐雜,根本還難以釐清......
同時,受難者家屬們,不只在受難者入獄與罹難時受盡折磨,
許多人在求學就業的路上,也被百般刁難。
這些犧牲,卻不常被人提及。
以上種種的傷口,蔓延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讓我們幾乎很難斷言,#轉型正義 有處理完的一天,
但幸運的是,也有愈來愈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後盾,
這條路,一起走下去......
--
臺灣吧 - Taiwan Bar X 中華文化總會
轉型正義不容易,有你有我撐下去
--
【📚參考資料】
1.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三冊),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衛城出版,2015。
2. 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張炎憲、陳美蓉編,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
3. 轉型正義與國家正常化
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74/74-01.pdf
4.台灣轉型正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談起
http://bostonphilo.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_27.html
5.解嚴後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國史館演講摘錄
https://www.follaw.tw/f-comment/f02/14046/
6.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時報出版,賴澤涵、黃富三、黃秀政、吳文星、許雪姬,1994。
7.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附錄三重要檔案資料取得的經過;附附四「二二八事件」初步調查死亡名單:附錄五「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的人口學推計。
【📹使用畫面來源】
|公視
|華視
|東森新聞
|und tv
|BBC Newsnight
--
🔹臺灣吧五週年展NEXT ROUND,10/5-6圓山花博,早鳥票搶購中
https://lihi1.com/PIj61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
🍺臺灣吧IG(正挑戰破萬追蹤新增向上滑功能!)|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涵化理論新聞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評價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新聞稿 1.18
莫蹈綠色執政缺失,高雄負債確為3100多億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8)日質詢指出,陳菊執政犯下「家臣政治、行銷政治、硬抝政治」等三大缺失,留下負債高達3千1百多億,希望韓國瑜市長不要重蹈綠色執政覆轍之外,更應第一時間把接手負債金額講清楚,以免日後有理說不清。
韓國瑜答詢指絕不犯家臣政治、行銷政治、硬抝政治等,會節制權力,讓公權力服務市民。財政局長李樑堅指出,市府負債依計算定義不同,依中央政府的債務鐘計算1年以上債務、短期債務、自償性債務共2727億,若再加上營業基金等,則整體隱藏性債務高達3100多億,目前舉債空間剩600多億。
陳麗娜指出,「家臣政治、行銷政治、硬抝政治」是陳菊執政的主要缺失。她認為高雄的發展不能只靠市長個人明星光環、政治魅力,治理市政要靠許許多多不問立場、不分顏色的專業人才。但過去陳菊大量採用同派系的人,他們「家臣」意味遠遠高於「公僕」,如前新聞局丁允恭幾乎成為「市長個人化妝師」,高升行政院副發言人後正事不做,反而以嘲笑白冰冰來批韓。許銘春則是幫陳菊打贏對黃俊英的官司,一路從高雄市法制局長、副市長,現在為勞動部長。家臣政治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個人造神影響市政、阻斷在地人才養成、以及出現「順我者雞犬升天,逆我者永不超生」亂象。
陳麗娜表示,行銷政治是「只知做包裝行銷,卻不會把產品做好」。過去高雄做非常多的行銷,活動辦得多,廣告做得漂亮,使得陳菊年年是六星級市長。但行銷學理論中,行銷、通路只做好行銷卻沒把「高雄」這個產品做好,就出現城市發展緩慢等現象。
推諉卸責的硬抝政治是陳麗娜認為最不可取之處,如凡那比淹水時推「八成責任在中央」,731氣爆連法院都已認定高雄市政府「箱涵管線施工便宜行事致管線破損」是主因,陳菊至今還不肯承認有錯。陳菊執政最後兩年更發動大量強拆迫遷,從十全果菜市場、拉瓦克、大溝頂商場、前鎮一公有市場,不顧人民訴求,更不檢討自己是否有政策盲點。
陳麗娜最後對韓國瑜提出用人唯才、務實治理、勇敢承擔等三個期待,希望韓市長多用在地人才,揚棄過去個人造神、只重行銷的風氣,並且讓勇於負責、不爭功諉過的精神能落實在團隊的每一份子。

涵化理論新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落地之處 」齊簡個展
訪問藝術家: 齊簡
歷經全球疫情帶來的各種變局,TKG+ Projects 將於西風解凍之際,為各位帶來齊簡個展「落地之處」。身兼策展人與藝術家雙重身份的齊簡,延續自 2014 年以來的創作實踐核軸,透過繪畫、空間裝置勾勒場域語境與藝術符碼交織出的隱藏維度,揭示人們如何參與──或如何在無意識間役使於既有的領域/價值定位系統,引領觀者重新審視各式社會機制下,人類為自身劃下的各種領域界線(boundary)。
在試圖以思辨跨越那莫可辨識的「事件與其邊界」之時,齊簡曾引述當代知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提問何以定義「真實」的有趣比喻:「圓弧形的魚缸讓金魚看到扭曲的真實。但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擁有未受扭曲的真實圖像?人類是否也如同住在一個巨大的金魚缸裡面般,透過一面巨大的透鏡而得到扭曲的視野?金魚對真實圖像的理解與我們不同,然而我們真能確定牠們的世界觀比較不真實嗎?」[1]
面對無法觸及的「真實」,人們僅能依循群體生活所規範的「測量值」(measuredvalue),標定出自我的認知邊際──人們更進一步將之拓展為社會中更加堅實的框架與價值判準。為了輪廓人類為自身圈圍的框架,齊簡透過物件、繪畫及法律文件的組構,將「落地之處」導演成一組劇場式的微縮社會模型;置身這場遊戲/實驗的觀者,倏忽意識到原先慣有的視界存在著嶄新想像可能,開始進入領域(territory)意涵的重新探索。
展覽的起始,齊簡便以玩具積木推疊成一堵迷你方牆,失能的阻隔將豎立於旁的小旗具現化為權力疆域的戲謔宣告,預示著展間內領域概念(discipline)的動態擴展。不遠處,地面上劃分展場/非展場邊界的作品《黃線》角色扮演般地化身交通標線,於逼人俯首同時導引/制約觀者「合乎規矩」的觀看行進。而前後連結著資本遊戲寓言《大地主》(又稱大富翁)、將畫廊位址公告地價與畫作自身價值對位演算的《這裏》,更將政治地理學的領域概念橫向展延至社會機制演化出的對位定價,透顯種種權屬關係。
接續著《大魚缸:支搭帳篷》,與展牆同色的深藍背景,模糊了繪畫的觀看邊際;畫面中心描繪的金魚以符旨導出魚缸的意象集合,與置放地上的金箔石塊共同折射出一個多主體關係的領域性(territoriality),遙相呼應散發著柔光的博物館圍欄《背景》——不禁讓人沉思,藝術權柄(power)所引導出的觀看視界,究竟在圈圍出的領域內緣,抑或是那熠熠生輝的邊界自身?
在此「落地之處」,觀者彷彿行走在齊簡解構出的條條領域及地界的標線上——同時望向各式定義的兩極;劃分域內/境外、有效/失能、規矩/失序的地界,於辯證與提問間被踩踏地愈發模糊。也許人們所能擁有的「真實」,最終僅是自身所劃下的這道「邊界」(boundary),以及那「是」與「不是」同時存有的疊加型態。在提問「何處落地?」之時,人們是否也同時看見一種觀看與定義的踰越可能?
藝術家粉絲頁: CHI Chien 齊簡
策展單位: 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展期:2020.08.01~2020.09.12
時間:週二~週六,11:00 ~ 19:00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電話:02-2659-0798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涵化理論新聞 在 傳播理論--涵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 - YouTube 的八卦
涵化理論 指出電視內容( 早期研究主要針對暴力)會型塑吾人的認知,重度收視者(heavy viewer)傾向相信這個世界是危險的,人與人之間是不值得信賴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