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您可能很難想像,亞馬遜雨林不只是全球生物最多樣性的地方,也擁有某些人類最致命疾病的治療祕密,但如今人類面對人為的放火整地卻無力回天。更可怕的是,同一時間在大西洋彼端的中部非洲,包括安哥拉和剛果野火蔓延的程度,幾乎是亞馬遜雨林的兩倍,科學家驚訝地發現,2019年夏天全球各地幾乎都在起火,且多數發生在經濟狀況不佳的鬧飢荒之地,極有可能引發內戰動盪。但此時川普政府卻為了拚經濟,打算大幅鬆綁取消甲烷限排令,不由得讓人擔心這恐將使人類歷史陷入另一個悲劇的循環】
(影片旁白)
要花多少時間,我們會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全數燒毀,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阻止,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答案,亞馬遜熱帶雨林替地球產生20%氧氣,這裡孕育地球30%物種,而且它擁有治療某些我們最致命疾病的治療秘密,如果我們摧毀了亞馬遜雨林,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而且全世界都會感受得到
當亞馬遜雨林大火延燒逾月之後,越來越多人忍不住要問,一個沒有亞馬遜的地球會是何種模樣,我們能不能及時挽救。
(影片旁白)
首先我們將失去大量的地球生物多樣性,亞馬遜雨林擁有的動植物物種,比地球上任何其它陸地生態體系都要多很多,且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驚訝,當他們發現有數百種處方藥來自亞馬遜雨林時,我們談的不只是簡單的草藥,而是成熟的抗癌藥物,這些藥物非常重要,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必備藥物,而且我們甚至還沒有觸及表面,科學家估計,他們迄今只研究開發了不到5%熱帶雨林植物的潛在藥用價值,所以誰知道如果沒有雨林,我們還會失去什麼其他必要的治療方法呢
《紐約客》雜誌作家安德森近期透過一段影片,試圖解釋這場亞馬遜雨林野火的遠因近果,他認為一切源起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的巴西軍事政權欲全力發展經濟,然後向西推進征服其它國家,那種拓荒的方式和美國政府在1860年代後,整整20年的做法如出一轍,看似刻意維護住當地原住民的權益,卻積極鼓勵白人遷居於那片土地,150年後的巴西做的是幾乎同樣事情,問題是這回被鼓動的,是來自巴西東部邊緣最貧窮城市裡的人,他們為了追求更大利益,對亞馬遜雨林展開瘋狂的放火整地,以為一把火就能免費獲得土地,種植大豆玉米,甚至為了要賺更多錢還圈地養牛。
(影片旁白)
這些矩形代表的是森林遭受破壞,是人為的,人類需要農地用來種穀,需要樹木用作燃料和材料,但是樹木會把水氣釋放回大氣中,如果我們砍伐了樹木,等於把供水給冰川的水龍頭給關掉,在過去70年,吉力馬札羅已喪失1/3的森林,在此衛星影像中,每個紅點代表單一次起火燃燒,這些火災的煙霧籠罩範圍,達整個非洲大陸的寬度,在南美洲,雨林釋放到大氣中的水分,比亞馬遜河流入海洋中的水還要多,但這些影像呈現出的形狀,都是伐木活動帶來的,在40年之間,1/5面積的樹木消失了
長期觀察亞馬遜雨林的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2018年初在世界經濟論壇中,曾經大談雨林保護在對抗全球暖化中的關鍵角色,他說,潮濕的雨林起火極少是天災,多數都是人禍,且氣候變化與森林砍伐相結合,往往是最危險的聯姻,因為降雨減少將直接導致旱季乾旱程度加劇,為森林大火的蔓延助燃,而且只要三到四成的亞馬遜雨林慘遭砍伐清理,整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就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難以逆轉。
(Yadvinder Malhi/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
你可以把巴西這座城市裡,這些發生過火災的點繪製成地圖,總面積應該大過於那些巴西亞馬遜雨林遭砍伐區域,所以和森林砍伐相比,氣候變遷和火災的關聯性變得更大,這可能是我們未來需要採取行動的重大轉折
事實上,幾乎同一時間位於大西洋彼端的中部非洲,野火蔓延的程度也讓人膽戰心驚,包括安哥拉和剛果上個星期48小時內火災發生率,就高達一萬多起,幾乎是亞馬遜雨林的兩倍,且透過美國國家暨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畫面,可以清楚看出火場分布,比巴西更密集,範圍也更廣,最重要的是,BBC報導稱大部分燃燒範圍都在「雨林邊緣」而非「雨林內部」,推測應該也是當地農民「刀耕火種」的農業傳統,直接用火清理土地用來種植糧食,科學家們甚至驚訝發現,2019夏天,幾乎全球各地都在起火。
(科學家)
從8月22號到24號,全球現在就發生了19萬4085起火災,這真的不太妙,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巴西 剛果和非洲
起火地看似遍及全球,但多處是經濟狀況不佳,甚至是正在鬧飢荒之地,正如BBC報導所言,當民主剛果僅有9%人口能獲得足夠電力,多數人仍須仰賴砍伐木材當做燃料,或直接放火焚林節省開墾成本,剛果雨林將難以避免面臨重大的生存威脅,而且歷史上的乾旱幾乎都會導致飢荒,最後引發內戰動盪,好萊塢金獎導演詹姆斯卡麥隆,2014年上映的紀錄片也從科學家觀點,點出過乾旱可能導致的風險。
(卡麥隆紀錄片內容)
敘利亞人民老是談論著乾旱,那時我還很小,我大概是…..11歲左右吧,她告訴我,在敘利亞內戰前,她們活在另一場浩劫中,所以是年復一年的乾旱嗎?年復一年,政府一點也沒有要處理的意思,敘利亞政府的態度,令人民憤怒到極點,他們一心走上街頭,她說如果我沒有經歷過旱災時期,我不會懂敘利亞怎麼會陷入內戰,後來我查了一下,發現那場旱災是敘利亞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乾旱,旱災發生時期,正好是革命前四年,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超過兩百萬人生活在極度貧窮之中,依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調查,過去40年,氣候變遷使得地中海地區陷入更長時間,更嚴重的乾旱顯示紅色的區域是最嚴重的地區,而敘利亞正位在紅色區的中心
可惜歷史總是無奈陷入悲劇的循環,人類眼中只有當下的利益,記取不了過去的教訓,於是美國在歐巴馬時代,力促歐美等國共同簽定巴黎氣候協議,從國內修法控制各國天然氣及石油公司,對於甲烷氣體的排放後,紐時報導川普政府為了全力拚經濟,已打算扭轉氣候變化規則對甲烷限排令鬆綁取消,進而凍結燃油效率標準,消除清潔能源計畫並通過削弱對瀕危物種的保護,來促進化石燃料公司的發展,這無異於捨棄挽救地球的最快方法加速滅亡。
(影片旁白)
全球氣候混亂不是政治議題,而是道德責任,你不會希望成為那群,曾有機會做出改變,卻什麼也沒做的人,你要去了解,改變已經刻不容緩,不然一切都太遲了,大家要一起讓事情往對的方向走,動起來吧,一起向前行,如果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情來得及做,那一定要去做啊,這事攸關生死,這是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一件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永續發展不會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持續行動。」 2020年,天下雜誌未來城市與CSR頻道舉辦台灣第一次SDGs國際論壇, 讓政府與企業齊聚一堂,討論對永續未來的想像。 2021年3月26日, 兩頻道再次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聯手——「2021地球呼吸行動 SDGs國際論壇」呼籲眾人起身、...
消除貧窮組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全球之外,東非地區正爆發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沙漠蝗蟲是全世界最具破壞性的遷移害蟲,一群約一平方公里的沙漠蝗蟲,一天可吃掉約3.5萬人份的農作物,而且能飛行150公里,食量大、移動速度快,讓牠們在東非各地迅速擴散,就算政府派出小飛機噴灑殺蟲劑,也跟不上牠們繁殖的速度。受氣候變遷影響,東非各國自2019年年底遭受暴雨、氣旋襲擊,高溫濕熱的環境,以致沙漠蝗蟲快速繁殖,數量暴增6400萬倍,總數超過千億隻,爆炸性的繁殖,也迫使這些沙漠蝗蟲,展開了全球掃蕩的覓食大遷徙。上億隻蝗蟲大舉入侵,不僅吞噬糧食,連牲畜飼料也不放過,讓原本就有饑荒、貧窮難題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肯亞等國家糧食生計再度告急,許多人嚴重營養不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官員強調,目前蝗蟲密度之高,即便6月過後,天氣轉乾也無法抑制蝗蟲下一代孵化,屆時蝗蟲數量可能暴增20倍,呼籲全球重視此波蟲害。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糧食供應鏈,如今再加上非洲的蝗蟲危機,一場聖經規模的大型饑荒將被觸發。預計在2020年底,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會有2.65億人面臨飢餓困境。】
{內文}
從去年12月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席捲東非。兇猛的「蝗蟲大軍」摧毀了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大量農田,隨後又在肯亞肆虐。聯合國糧農組織出動兩架直升機,在肯亞的桑布魯部落來回噴灑藥劑,試圖阻止牠們的掠食行動。
(農民/Albert lena)
當地人通常只能步行,因為蝗蟲所在的位置,是公路和自行車都無法到達的地區,有時為了追蹤蝗蟲,需要在山谷裡行走4公里
這場明顯敵我的陣仗實力差距太大,單靠人力進入敵營困難,但要出動更多的噴灑設備,也不足。據報告,此次的蟲害,是肯亞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非洲因此損失超過70億歐元的農作物,包含了農民Mose辛苦種植的番茄。
(農民/Mose Muta)
不知道上帝是否曾派天使來過,但我們農民已是完全被摧毀,完全被淘汰了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專員/Hamiss Williams)
我們正使用任何可能的方式來進行遏止,但效果很緩慢
蝗蟲的食量驚人。《經濟學人》形容,一片巴黎面積大小的蝗蟲群,一天之內,吃掉的糧食,相當於法國一半人口的消耗量。其中小米、高粱和玉米等農作物是蝗蟲的主要食物,這也使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1200萬的飢餓人口,生活更加艱難。更可怕的是,聯合國警告,第二波的蝗蟲危機到來,情況將比先前糟糕20倍。
(Sella Oneko/DW記者)
舉例來說,像是肯亞,在這些國家有少數平原地區設有地面噴灑器具,但像是烏干達 索馬利亞這些地方,他們沒有辦法和蝗蟲對抗,這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因此如果蝗蟲部分在某在地方被消除,牠們還是會轉到其他地區攻擊那裡的農田,而現在報告中又有新冠病毒,使得要把殺蟲劑運到國內和通過國內設備的後勤問題,因為它們需要通過更多的檢查等等,這使得整個情況更加困難
Daniel woolly所居住的村子也與蝗蟲對抗,要保護自己的農作物,這場仗不容易。
(農民/Daniel Woolly)
你有看到蝗蟲往哪裡去嗎 嗯應該是這個方向 (牠們剛才在田裡) 現在還在嗎 (在在在)
蝗蟲大軍的出現其實早有預告。
(農民)
牠們飛來的時候會發出聲音,然後降落
但當你看到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更何況他們用的是土方法。
(Channel 4記者/Jamal Osman)
蝗蟲剛入侵這個地區,他們四處行動,我能聽到人們尖叫著,試圖把牠們趕走,但完全沒有用
沙漠蝗蟲體長約6到7公分,一天可飛行150公里,機動性強,牠們會集體快速起飛,到處攻城掠地。
(農民/Daniel Woolly)
這棵樹明天就不在了,牠們會吃光
體重約2公克的蝗蟲,一天能吃掉和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換句話說,一小群蝗蟲一天就吃掉3.5萬人份的糧食,明天起床,這裡會是一片荒蕪
氣候是釀成這場風暴的原因。2018年兩場氣旋風暴,為阿拉伯半島南端帶來了高溫濕熱的環境,以致於,當地的沙漠蝗蟲快速繁殖,數量暴增6400萬倍,總數超過千億隻,爆炸性的繁殖,也迫使這些沙漠蝗蟲,展開了全球掃蕩的覓食大遷徙。
(烏干達農業部長/Henry Bagiire)
這些昆蟲最後一次出現是在1948年 所以看到它們的人距今都超過80年 即使那些70歲的昆蟲都是年輕的 它們也無法告訴您 這可能是某個10歲的昆蟲 1948年曾經在這裡 距今約有72年 所以就算是我們的科學家也沒有經驗來處理 不幸的是 政府嘗試要應對 也束手無策
在肯亞和衣索比亞,大部分的人口仰賴農業,如今農作物受損,意味著他們的生活也面臨困難,而畜牧業也無法幸免於難,因為牠們的食物也被蝗蟲吃光,同時像是棉花等經濟作物,也跟著遭殃。
(聯合國糧農組織 蝗蟲監測專家/Keith Cressman)
過去幾年可看到非洲這一角一直持續著旱災,今年他們的生計恐怕還會受到洪水的沉重打擊,你知道下雨也會有負面影響,而現在最重要的是還有蝗災
就在全球因新冠疫情影響聚餐 旅行,航空陷入停擺的時刻,蝗蟲肆無忌憚的展開攻擊,更具殺傷力,聯合國因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加上新冠疫情打亂全球糧食供應鏈,一場聖經規模的大型饑荒將被觸發。預十全球飢餓人口恐激增1.3億人,在2020年底達到2億6500萬。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執行長/比斯利)
最糟的情況會是在三十多個國家發生饑荒,事實上,當中十個國家已是每一國有一百萬人處於飢餓邊緣
由於氣候條件仍然利於蝗蟲繁殖,第二波蝗災可能會在收穫的關鍵時刻到來,迄今為止,有十個國家受到蝗災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國際請求7600萬美元捐款投入除蟲行動,但募款進度不如預期,加上新冠病毒的控制也遙遙無期,雙重打擊將加劇全球糧荒危機。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5.16《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3QAzeiytI
消除貧窮組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410新加坡聯合早報
*【芝加哥出現“超級傳播者” 出席喪禮生日會導致15人感染三人亡】
今年2月底,在美國以為已經成功阻止冠病肆虐之際,芝加哥出現了一名“超級傳播者”。這名男子在不知道自己染病的情況下出席了一場喪禮與一場生日慶祝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另外15人受到感染,當中三人不幸病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中指出,儘管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州是在3月21日才發佈居家令,但這名超級傳播者所引發的一系列感染病例,凸顯了遵守保持社交距離與居家令等防疫措施的重要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48
*【美冠病死亡病例超過1萬6000起】
2019冠狀病毒疾病已在美國奪走超過1萬6000條人命,但有跡象顯示,美國的疫情可能已接近峰值。美國官方提醒人民,雖然疫情“重災區”紐約的新增病例開始趨平,但本周的死亡病例預計會達到驚人水準。州屬官員和醫療人員呼籲民眾必須抗拒恢復社交活動的誘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43
*【歐洲多國疫情反彈新增病例死例回升】
儘管歐洲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增幅放緩,但個別國家新增的確診和死亡病例有所回升,其中,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的新病例激增,英國的死亡病例更是單日新高。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45
*【強森已由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
患上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病情惡化而進入加護病房的英國首相強森,已經轉入普通病房。英國首相辦公室說,強森在加護病房時情況穩定,且得到了“標準的氧療”,目前正在從冠病的併發症中康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286
*【川普要美國經濟以“大爆炸”方式重啟】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希望讓美國經濟以“大爆炸”的方式重啟,但前提是國內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病例必須呈現下降趨勢。川普沒有為重新開放經濟提出時間表,但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這可能發生在四至八周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47
*【川普或週末公佈航空業救助計畫】
美國總統川普說,他可能在週末公佈美國航空業救助計畫。彭博社報導,川普在白宮簡報會上表示,他與財財政部長努勤和交通部長趙小蘭討論了救助方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41
*【梅克爾:抗疫進展脆弱 不能放鬆戒備】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復活節週末前夕,再次呼籲人民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彭博社報導,梅克爾表示,抗擊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的行動“不堪一擊”,現在還不能放鬆戒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35
*【歐盟就疫情紓困方案達成協議】
歐盟經過連日談判,終於對總值5000億歐元的經濟紓困配套達成協議,以協助各成員國應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帶來的衝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18
*【日本冠病緊急區擬擴大 列入京都愛知】
日本關西地區的疫情擴大,大阪的冠病確診病例昨天新增病例劇增,累計病例已超過600起。在其毗鄰的京都和愛知縣也連續幾天不僅僅是病例雙位數增,且大多數感染源來歷不明。日前,日本中央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況”的7個城市裡不包括愛知和京都。兩地區為能進一步採取更嚴厲措施防止日市民外出,要求政府也將它們列入緊急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22
*【安倍政治生命可能延長】
突如其來的冠病疫情導致東京奧運會延期,打亂了日本相安倍晉三今年的經濟盤算。不過,明年秋天將任滿的他在這個危機中,似乎找到了可延續政治生命的契機。奧運延後一年,日本政界近期傳出這樣一個說法:安倍任期可能因此延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46
*【IMF估全球嚴重衰退 逾170國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全球將面臨上世紀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IMF總裁格奧杰娃預計,今年將有超過17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負增長,呼籲暫停要求最貧窮國家償還債務。與此同時,理事會已批准將緊急基金規模增加一倍,達到1000億美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285
*【中國大陸昨新增確診42例 無症狀感染者47例】
中國大陸9日新增冠病確診病例42例,其中本土病例四例,分別來自廣東和黑龍江。新增死亡病例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新增47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410-1044434
*【被質疑為西方追責中國“輸送彈藥” 武漢日記將出英譯版作者遭線民非議】
中美近期就疫情責任論的博弈加劇、美國政治精英出現要求中國賠款的聲音,而帶有民族主義情緒的中國線民也對作家方方發起強烈抨擊,指責她為美國當助攻,甚至用“賣國求榮”和“漢奸”形容她。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410-1044331
*【香港明開始復活節連假 林鄭籲港民留在家中】
香港11日開始為期四日的復活節假期,港特首林鄭月娥呼籲市民,繼續留在家中、避免聚會,以防止疫情傳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410-1044439
*【鍾南山肖像被大量消費 侵權商品已強制下架】
冠病疫情期間,中國電商平台出現不少售賣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周邊產品。這一現象經報導後引發關注,目前類似商品已在多個平台上被強制下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410-1044341
*【新P40系列手機沒谷歌應用 華為稱可完全不用美國器件】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說,華為供應鏈可以做到不用美國的器件,新發佈的P40系列手機已完全沒有谷歌的東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410-1044343
新加坡增287病例 逾七成涉客工宿舍 張志賢擔任另一應對工作小組顧問】
新加坡確診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倍增至287起,再創單日新高。新確診病例當中超過七成屬於客工宿舍感染群,單是S11榜鵝客工宿舍就增加166起,使得新加坡目前的總病例逼近200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410-1044288
*【澳警取走紅寶石公主號“黑箱” 調查乘客未經檢疫下船刑事責任】
澳洲警方登上紅寶石公主號游輪搜證,取走“黑箱”,以助調查這艘遊輪上的乘客未經檢疫而獲准下船的刑事責任。上月,這艘遊輪開到雪梨時,當局未經檢疫就允許船上近3000名搭客下船,後來先後證實有數百人感染冠病,其中15人死亡。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50
*【Oxfam籲各國投入2.5兆美元 避免5億人因疫情陷入貧窮】
國際救援組織Oxfam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制定全面的支援計畫,投入多達2.5兆美元,避免全球約5億人因為此次疫情陷入貧窮。Oxfam發佈的報告警告,冠狀病毒疫情打擊全球經濟,除非各國採取行動緩和衝擊,否則會令消除貧窮的整體努力倒退10年,在非洲和中東等一些地區甚至倒退長達30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51
*【聯合國面對兩大棘手挑戰 避免11萬維和人員被傳染】
聯合國在全球10多個國家執行和平任務的維和人員多達11萬人,目前聯合國面對兩大棘手挑戰,一是如何確保這些維和人員免被傳染,另一更棘手的工作是,如何說服有關國家不要讓維和部隊撤離。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410-1044352
*【曼谷禁酒10天 民眾蜂擁掃貨】
為了阻斷冠病疫情進一步擴散,泰國曼谷當局和數個省份決定禁止售賣酒精,為期10天,希望這有助減少民眾聚集,進而防止病毒蔓延。禁令今天起生效,曼谷市政府發言人說:“我們懇請大家合作。我們就快把疫情控制下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410-1044326
*【雅城250萬人料回鄉 恐令疫情擴散】
印尼首都雅加達,預計有約250萬名民工將因經濟活動停頓而返鄉。這些人可能將病毒帶回鄉,造成疫情進一步擴散。每年春末是印尼的交通高峰期,每八人中就有一人返鄉慶祝開齋節。今年回教齋戒月從4月23日開始,至5月23日結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410-1044327
*【金正恩指導炮兵射擊比賽】
朝中社10日報導,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指導了人民軍各軍團迫擊炮連的射擊比賽,並指示今後繼續加強訓練。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44
*【OPEC和俄羅斯同意減產逾20%】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以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達成一項創紀錄的石油減產協定。路透社報導,OPEC以及俄羅斯等產油國同意,將其原油產量削減五分之一以上,以重振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萎靡不振的石油市場。OPEC和俄羅斯等國同時表明,期望美國和其他產油國會加入它們的減產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21
*【美聯準會供3.3兆貸款應對疫情】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提供總額高達2.3兆美元貸款幫助美國家庭、各類企業、州和地方政府,應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和支持美國經濟運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410-1044445
消除貧窮組織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評價
「永續發展不會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持續行動。」
2020年,天下雜誌未來城市與CSR頻道舉辦台灣第一次SDGs國際論壇,
讓政府與企業齊聚一堂,討論對永續未來的想像。
2021年3月26日,
兩頻道再次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聯手——「2021地球呼吸行動 SDGs國際論壇」呼籲眾人起身、讓SDGs行動像呼吸一樣自然且必然,永續就不再只是想像。
這次開場來賓有:
👉 @天下雜誌 社長/ #吳迎春
👉CSR@天下總編輯/#黃昭勇
👉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尹容
論壇主辦方先起身,
由社長、總編、總監談談,
未來城市和CSR在天下各自已經在永續領域中經營起哪些議題聲量?
早在2015年,就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
完成17項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包含消除貧窮、促進性別平權、減緩氣候變遷等議題。
現在,SDGs已成為世界談論永續的共同語言,也是繼續行動的共同方向。
今年,論壇邀來更多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先行者,
讓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同台,
分享他們如何從本業「永續轉型」,怎麼實踐17項關鍵目標?
何謂永續?
該如何達成SDGs?
跟著我們,一起開啟一場地球呼吸行動!
★ 加入 @未來永續行動 Future SDGs社團,觀賞更多精彩對談
★SDGs2021國際論壇現場精華:http://bit.ly/2021FutureSDGsForum
★ 一次看懂SDGs:https://bit.ly/2021Future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1SDGs國際論壇
#未來城市 #CSR在天下 #SDGs
#2021地球呼吸行動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CSR@天下FB https://www.facebook.com/CSR.cw/
◎未來城市:https://futurecity.cw.com.tw
◎未來城市FB: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Citytw/
◎換日線:https://crossing.cw.com.tw
◎換日線FB: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
消除貧窮組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2019貧窮人的台北」活動介紹
訪問: 巫彥德(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2014年開始,人生百味舉辦許多倡議貧困議題的活動,獲得許多知名人士的的參與與 響應,諸如2016年人權尾牙的吳念真導演、柯一正導演、于美人,一直到2017年的 「貧窮人的台北——看見、聆聽、體驗、團結」,由陳建仁副總統、監察院孫大川副 院長的支持與響應。
2017年,6個在台北服務與倡議貧窮議題的非營利組織,一同組成「窮學盟」,發起 貧窮議題的聯合行動,要讓社會正視貧窮問題。貧窮問題過去一直存在於台灣社會黑 暗的角落不被看見,而社會也經常對於貧窮者有極大的污名,將貧窮與失敗、混亂與 惡行畫上等號。錯誤地理解貧窮,讓社會對於貧窮產生更多歧視行為,讓身處貧窮狀 態的人更難以改善生活。
因此,「貧窮人的台北」,是一個每年一度,教育社會更加理解貧窮,消除對於貧窮 刻板印象的倡議行動,希望用看見、聆聽、體驗的方法,達到讓社會更能察覺、並同 理貧窮者的存在,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協助處於貧困狀態的人脫離困境。
活動粉絲頁: 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
參與團隊粉絲頁: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慕哲人社
人生百味
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
樂窩讓你窩哈哈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
瘋靡popularcrazy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消除貧窮組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了解,是改變的第一步!
這並非只是《貧窮百萬富翁》般的虛構場景!
看見故事裡的啟示,重新思考四周的不公事件,
凱拉許・沙提雅提相信寶貴人性,鼓舞每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一生為孩子奮鬥的印度和平鬥士凱拉許・沙提雅提,至今已拯救了九萬名童工,並呼籲我們一同拯救印度乃至全球小孩的童年。
「只要願意做,就會有希望!」凱拉許.沙提雅提深信,拯救童工行動不只是口號,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關係到你我的未來,即使再困難,也要繼續做下去。
書中文章陸續寫成於一九八○年代後,現在全球仍有許多兒童被迫工作。他們被迫輟學或未曾上學,許多兒童被當成商品買賣並被迫成為奴隸、妓女、乞丐或各危險產業裡的童工。
雖然童工議題在台灣已幾乎不是問題,但全世界仍有約2億1500萬的童工。沙提雅提直言有不少人認為童工事不關己,但他說「當我們吃著便宜的巧克力,玩著便宜的足球時,是否想到這些廉價產品,出自遭極度壓榨的童工之手,怎能說是事不關己?又豈能置身事外?」
他猶記在象牙海岸的村莊,看到長年採收、加工可可果實的童工,手腳充滿傷口,也沒嘗過巧克力的滋味;童工們說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或為誰而做,讓他驚訝不已。
在《為孩子奮鬥的決心》中,凱拉許娓娓道來他拯救童工所做的一切:從一開始發現世道不公,觀察現實環境下孩子待遇的坎坷,如何被剝削,如何假公濟私,甚至迫害。
凱拉許先是闡述這三十多年來他消除童工的努力、其背後的思考哲學與行動方針,接著陸續討論孩子所應保有的權益,以及他做了什麼、看見什麼。可以讀到凱拉許如何遇見改變他一生的孩子,
使他將童工議題,從勞工層面拉到人權層面,結合不同組織與觀點來處理此一議題。
對凱拉許來說,每個人都是能創造改變的一份子,理解成因、改變心態與思考模式,或許便不會將童工與貧窮合理化。
環顧全世界,你我都可能是無意中殘害孩子的那雙手。而我們的手,也同樣可以還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
作者簡介:凱拉許.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
凱拉許‧沙提雅提是首位在印度土生土長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自電機工程系畢業後,他先進入大學任教,但過沒多久,想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乏人關懷的孩子做點什麼的渴望驅使他辭去教職。
一九八一年,當沙提雅提於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時,兒童權利和童工問題尚未成為公共議題。但該組織至今已將八萬五千多名兒童自充滿剝削的現代奴役中拯救出來,進而成功地幫助他們重返社會。
作為全球兒童權利運動的倡議者,沙提雅提為消除童工現象建立了世上最大的公民社會網絡——全球反童工遊行聯盟。他也是全球教育倡議運動的創始人,致力於普及全民義務教育。他更發起了全球第一個具社會意義的標籤「魯格馬克」(Rugmark),該標籤成功在十五年內,使南亞地毯業的童工減少了八成。
為了實現消除世上所有對兒童的暴行之願景,他更成立了凱拉許‧沙提雅提兒童基金會,其任務在於透過研究、倡議和各種串連活動來確保兒童的全面發展與培力為社會所重,並依此協助制定和推行對兒童友善的政策。
粉絲頁: Wake 微客海外國際志工交流站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六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消除貧窮組織 在 結束全球飢餓的11 個世界飢餓慈善機構- Food for Life Global 的相關結果
這些組織的共同目標是幫助這些地區擺脫(貧困)並結束糧食不安全。 ... 以下是我們致力於促進長期環境可持續性和採取行動消除飢餓的11 大世界最佳飢餓 ... ... <看更多>
消除貧窮組織 在 SDG 1 消除貧窮/社會夾縫生存戰——看見墜落的人 - 社企流 的相關結果
捐款或擔任致力改善貧窮問題組織的志工,支持消除貧窮的行動. 優先選購秉持公平貿易精神的商品,支持善待員工的企業. 培養自身的財務素養,以進行負 ... ... <看更多>
消除貧窮組織 在 SDGs 目標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 未來城市@天下 的相關結果
... 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圖片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SDGs 目標1是什麼? 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1是「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No Pover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