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and On Line12/15
* 荷蘭「豪達燭光節」,點亮童話般荷蘭奇妙之夜!
近日荷蘭的「豪達燭光節」( Gouda bij Kaarslicht)在中世紀風格的小城豪達舉行。作為荷蘭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豪達燭光節」 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遊客觀賞。
小城舉辦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而節日期間小城裡幾乎所有活動都向公眾免費開放。
「豪達燭光節」是當地重要的年度慶典活動,你可以看到街道被華麗的燈飾照亮,牧羊人把他們的動物帶進城鎮,參加教堂免費舉辦的音樂會, 遊客們在大街上散步,市民們在聖誕集市裡精心挑選禮物。
當夜幕降臨時,就到了豪達燭光節的節日高潮——蠟燭和聖誕樹的照明儀式。人們聚集在豪達市中心的主廣場, 到了19:00左右,廣場周圍的燈光將完全熄滅,徬彿回到了中世紀,而這時豪達市政廳會點起1500支蠟燭,隨著市中心周圍的幾千支蠟燭陸續的點亮,這座小城變成了一片璀璨的燭光海洋。與此同時,市中心巨大的聖誕樹也將被點亮。—圖片來自Giphy
* 荷蘭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驗成功! 荷蘭鐵路公司NS本週三凌晨進行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駕,鐵路公司說,這項試驗巨大成功,火車準時出發並准點到達了。
此次實驗是在Swifterbant小鎮和Kampen Zuid站之間的Hanze線上進行的。該實驗中使用的Sprinter系統配備了一個特殊人工智慧,可以與火車的操作系統自動通訊。鐵路公司說:「該系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火車能夠根據計劃的時間表在平台的正確位置獨立的實現牽引、制動和停止。」
NS對首次的實驗感到十分滿意,稱它能提供寶貴的啓發和數據。 NS的運營主管瑪珍·瑞特兒(Marjan Rintel)說:「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們從中學習並獲得了無人駕駛火車的經驗,這對於NS來說十分有意義。」
NS發言人艾瑞克·克魯茲(Erik Kroeze)說,在所有測試過程中,駕駛艙中都配有一名火車司機。火車司機的工作並不會消失,只不過職責會發生改變。以防萬一,駕駛員必須在現場進行必要的乾預。艾瑞克說,車廂中火車駕駛員的出現將和機艙中飛行員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
* 窮富混住:世界建築節的荷蘭巧思: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全球建築設計師們的盛會,今年的建築節已於12月6日,在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這屆建築節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近五十位的建築師與學者,屆時,世界各地獎項入圍者的作品將在五百餘場的活動中進行展示。同時還有46場的專業講座探討關於環保、大數據、市場壟斷等學界前沿話題。而其中,「開放建築(open building)」與生物建築學是兩大重點議題。
什麼是「開放建築」嗎?開放建築理念重構建築規則,也賦予空間想像力。
「開放建築」思想由荷蘭建築師約翰·哈伯肯(John Habraken)在1960年代提出,這個概念為了協調建築使用者、設計者、建造者及社區等各利益方的關係,並根據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對建築進行定期改造,從而延長建築壽命。
哈伯肯注意到現代住宅的生活方式,早早就被建築師和建造團隊所定義了。這些建築師和團隊設計出的房屋往往缺乏彈性與個性,為什麼住戶本人不能做自己生活的設計者呢?因此哈伯肯鼓勵人們組成不同層級的社團,從樓宇到街道,再到社區,全方位多角度地參與到設計中去。
哈伯肯的建議雖看似有些異想天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有了更深刻的現實意義。後工業文明的蓬勃發展,給不少地區帶來了無序建造、過剩建造的問題,也導致了大量建築的空置。而建築功能性的單一,使得有房屋需求的人士無法使用。不僅如此,若這批「過期」建築被銷毀,其產生的垃圾還會加劇環境污染。若將開放建築思想廣泛運用到建築領域的各方面,能夠大大減少這樣的浪費!
一群荷蘭建築師以哈伯肯教授的思想為綱領,組成了Openbuilding.co 組織,研究荷蘭境內開放建築的發展趨勢。他們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進行長期合作,舉辦各類課程與講座。2019年Openbuilding.co 的研究主題為「開放式住宅」。而在今年世界建築節大會中,建築師代表馬克·科勒也將於主會場發表演說,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行業內最為人所知的開放式住宅,是由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MVRDV設計的Silodam。
Silodam的設計目標是打造一個能融合不同階層住戶的集合式住宅。因為設計團隊需要在開發商、房產公司、辦公區域開發商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之間做出協調。而這個團隊採用了開放建築的設計法則:他們以住戶和當地社群為導向,召集各利益方,進行了一系列會議。在社會層面上,探討如何彌合人群間的差異;在經濟層面上,根據「高斯曲線」制定了最佳的居住空間劃分方法。
設計團隊定義了四個20公尺寬、十層樓高的體塊,在體塊中放入了157個房間。這些房間混合了公寓、辦公室、工作空間、商業空間和公共空間。並且房間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的自由度很高,每8到12個公寓就能組成一個小社區。而每個社區進入的方法、公共區域的大小都不盡相同。這樣的設計使得這些大大小小的社區,在樓中形成了一個「竪向小城市」,為社區創造各自獨特的共居氛圍。而住戶的反饋也令人滿意,不少居民表示鄰里關係相處融洽,去鄰居家拜訪、參觀不同類型的社區,也成為了他們的樂趣。
*世界建築節:荷蘭建築生物學聯手!變細菌為寶,讓建築自由呼吸
近年來,生物學在建築學中的應用屢見不鮮。不少學者提出,未來建築將是一個活著的「生態系統」。生物技術在建築的廢物利用、污染處理方面有著極大作用,可以變廢為寶。由真菌轉換食物殘餘做成的傢具,鑲有活菌群落的「可呼吸」瓷磚等,已經越來越多被應用到了建築中。
荷蘭在生物與建築的融合方面可謂是遍地開花。比如設計師特蕾莎·凡·東格(Teresa van Dongen),她從土地中發現了特殊微生物,並由此設計了一系列以細菌為主體的燈具。特蕾莎的作品「泥井(Mud Well)」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由二戰彈坑所形成的泥沼,她從中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並將微生物的生物電轉變為建築可用電。由此她設計了可在一般住宅中使用的生物電燈具。特蕾莎在燈具下方的培養皿中放置地桿菌(geobacters),每周只需補充一點自來水、營養素和醋,燈具便能夠持續的發光。
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師埃里克·克拉倫貝克(Eric Klarenbeek),他的生物建築作品在剛閉幕不久的荷蘭設計周中大放異彩。他所設計的著名的「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採用了生物基材料,並以生長的菌絲作為外牆材料。克拉倫貝克開展了多種真菌相關的設計項目。
他將有機物與生物塑料結合在一起,製成了一種輕巧而堅固的復合材料,他的作品Mycelium椅子的外殼便是利用此種復合材料,並以3D打印技術製成,而其形狀本身也酷似一個線狀真菌根系結構。不僅如此,克拉倫貝克隨後讓真的菌菇在椅子內部生長,從而強化了椅子的結構。通過多項研究,克拉倫貝克堅定地表示,這種有機的結構十分強壯,「我們甚至可以用它來作為建築材料!」
另一家致力於生物學與建築學交互的事務所ecoLogicStudio一直在嘗試著打破人們對綠色建築的傳統印象。人們常常將綠色建築與「清潔」掛鈎,如清潔能源、自然清新的環境、節能減排等。而ecoLogicStudio卻不這麼想,他們選擇另辟蹊徑,利用看似「骯臟」的細菌來生產能源與食物。事務所的創始人馬可·波列托,在世界建築節的演講「BIT.BIO.BOT」
中闡釋了他們的研究。ecoLogicStudio最為著名的一個作品是「生物科技屋BIO.tech HUT)」,這個作品利用藍藻菌的光合作用來產生物質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讓新鮮的空氣通過一個特殊的玻璃管來進入建築,實現建築整體的新風循環。
「建築學創新理念助力循環經濟,
加快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開放建築」與生物建築學對於未來人們居住環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開放建築理念強調住戶本人與社區都參與到房屋設計中來,真正實踐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觀。
同時,其理念中強調建築「可變性」這一點,使設計師更多地考慮如何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並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開放建築開始注重使用綠色、可循環的材料,作為不變結構內的可變「填充物」,使得建築本身更為環保。
* 荷蘭國立博物館最珍貴的寶藏是一隻杯子。
近期,荷蘭國立博物館將展出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匠保盧斯·范.維亞寧(Paulus van Vianen)的傑作——一隻純金製成的杯子!這只杯子被認為是荷蘭最重要的寶藏。
這只金杯子是由當時在布拉格帝國宮廷中的一位公爵布倫瑞克-呂訥堡(Braunschweig-Lüneburg)委託創作的。1623年,這件藝術品傳到了公爵手裡,然後再通過他的女兒索菲(Sophie)到了海牙,直到1881年,這只金杯一直由荷蘭王室所有。
這只杯子製作於1610年,自1881年以後成為德國的私有財產。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去年它被貢獻給了博物館。原來是富有的韋塞爾斯一家買下了這只杯子,並借給了荷蘭國立博物館。
金杯雖然歷史悠久,但看起來仍然十分漂亮。杯子的形狀非常經典,可追溯到上古羅馬人時期。
「 保盧斯·范.維亞寧是16世紀世界上最好的金匠,因此,我們非常想要展示他的作品。」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館長稱他為全面的創新者。「他同時用黃金和白銀來制做藝術品,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遊客們在博物館參觀時不被允許觸摸杯子,但可以在展櫃中非常近距離的觀賞。這件藝術品是如此的精美和震撼,任誰也無法使用它來飲水,因為這件藝術品的誕生就是為了供世人欣賞的。
* 荷蘭建築介紹:Melkwegbrug橋梁,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看都覺得很炫啊!有機會要上橋走一趟。
*逛超市為了家人健康不知道該買什麼?荷蘭政府解決你的選擇困難症,引進新食品質量標識系統,幫助消費者做出健康選擇!
近日荷蘭初級衛生部長保羅·布洛克希斯(Paul Blokhuis)宣佈了政府關於採用法國食品標籤系統Nutri-Score的決定,並表示這種新的權威標識,將結束過去食品質量標誌混亂的局面。
Nutri-Score是一種營養標籤,又稱五色營養標籤。它將食品的營養價值轉換為由從A(綠色)到E(紅色)5個字母組成的簡單代碼,並且每個字母都有自己的顏色。不同的等級表明瞭食品中的卡路里含量,以及糖、飽和脂肪、鹽、蛋白質、水果、蔬菜和堅果的含量。
A是最健康的選項,而紅色則表示產品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顧客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哪些是推薦產品,而哪些是應該要避免使用的產品。這種營養標籤系統已被法國、德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政府採納。
荷蘭超市在今年早些時候,曾對這種系統提出反對,批評者聲稱該系統中設置了表示不健康產品的紅色徽標只會加劇混亂。批評者認為,這種新系統的不合理之處在於只著眼於單獨的成分表,這可能會導致例如像比薩和含糖穀物等不健康的產品獲得了綠色的A標籤,而茶和奶酪則可能帶有黃色的C標籤,而這將會使消費者感到更加的困惑。
荷蘭衛生部長表示,將會對這種新的食品質量標識系統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符合荷蘭官方給出的健康飲食建議。
* 大多數荷蘭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看電視、手機。
你能做到吃飯時不看手機、電視嗎?在爭分奪秒且被手機控制的社會,這聽起來似乎是很難的事情,不過大多數的荷蘭人卻做到了。
近日根據荷蘭營養中心的一項研究,大多數荷蘭人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包括了常常在家做飯,並且在餐桌上吃飯時能夠收起手機、不看電視。
營養中心向一千名荷蘭人詢問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在這些受訪者中,有75%的荷蘭人表示會在餐桌上吃晚飯。荷蘭人每周在家自己做飯的平均次數在五次以上,而現成食物或外賣食品出現在荷蘭家庭餐桌上的頻率僅為每週一次。
除此之外,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相比五年前,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晚餐上。
有超過一半的荷蘭人會在用餐時與家庭成員聊天,而吃飯時選擇看電視的人佔25%,另有4%的人就餐時會查看手機或做其他事。大約有20%的人表示他們在吃晚餐時不會分心。
調查結果還顯示,5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更願意在家自己做飯和就餐,並且不會因電視或電話而分心。營養中心稱這是一個正向積極的發展趨勢,營養專家阿斯特麗德·波斯特馬·史密茲(Astrid Postma-Smeets)說: 「值得肯定的是,人們願意花時間專注於吃飯。集中注意力在吃飯上,可以確保人們能意識到自己是否已經吃飽了,並且不容易過量進食。」
* 荷蘭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但主要擔憂氣候問題。
在荷蘭大多數18到25歲的年輕人對自己和國家的未來展現積極看法。與老一輩人相比,荷蘭年輕人們對犯罪、多元文化社會、人口密度及荷蘭人民思想狀況等社會問題的擔憂較少。荷蘭統計局在年度國家青年監測報告中指出,最令荷蘭年輕人擔憂的議題是——環境污染及全球暖化。
去年荷蘭統計了150萬名18至25歲之間的年輕人。統計局根據他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及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對他們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顯示,大約有70%的年輕人對國家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他們稱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2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持同樣看法的人有60%。
大自然的惡化現狀是荷蘭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有44.8%的年輕人將環境污染稱作是一個嚴重的或非常嚴峻的問題。而25歲或以上持同樣想法的人佔到了47.8%。不僅如此,相比老年人,年輕人對於環境污染及其造成的全球氣候問題也顯示出更多的關心和憂慮。
在其他社會問題方面,年輕人顯示出比老年人較少的擔憂。有52.7%的老年人認為犯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只有30.4%的年輕人有相同看法。多元文化社會使年輕人感到擔憂的比例為13.9%,而老年人在這一方面感到擔憂的比例為21.3%。
大部分的荷蘭年輕人還擁有很高的個人幸福感。 90%的年輕人對他們的教育或工作的打分達到7分或更高;而獲得相同得分的指標還包括他們的社交生活和健康。荷蘭的大多數年輕人也更容易獲得安全感,並常常對自己的鄰居感到滿意。相對的,他們更常擔心的是自己的財務前景以及對機構相對較低的信任度。
* 全球綠色出行城市排名出爐!荷蘭實至名歸!哪個亞洲國家排名第一?
近日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被評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出行城市!
荷蘭人為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全世界有目共睹,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荷蘭人為綠色出行所做的努力。荷蘭是出了名的「自行車王國」,1700萬的總人口自行車保有量卻高達2300多萬!
自行車騎行早已經融入了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也代表著他們低碳生活的態度。
除此之外,今年荷蘭還在智慧城市指數排名中喜提第三!智慧城市指數的評分因素其中就包含了交通出行、可持續發展等指標。
而排名第一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為拯救地球不斷做出努力的國家,新加坡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比如通過實行道路收費來減少車輛的使用率。
榜單中排名第三的是英國倫敦。其次是上海,第五是紐約,第六是赫爾辛基。
可持續發展是一件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的事業,荷蘭的環境政策計劃已實施了20多年。
未來,荷蘭政府承諾,將於2025年實現100%無排放的公共汽車,2030年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車輛將被禁止上路。
* 2019年Spotify荷蘭地區最受歡迎歌曲榜單出爐,荷蘭6首歌曲衝進榜單前十!
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Spotify公佈了2019年最受荷蘭人歡迎的歌曲排行榜。而榜單中有6首荷蘭歌曲進入了前十名!
今年位於榜單第一名的歌曲是由荷蘭的電音三人組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 荷蘭歌手及演員馬安(Maan)和荷蘭歌手塔比莎(Tabitha)共同演繹的《他是我的》(《He Is Van Mij 》)。這首歌的在Spotify上的播放次數超過5100萬次。
除此之外,榜單前十名共有6首歌曲來自荷蘭。
🌟荷蘭Spotify 2019年流行歌曲排行榜:
🇳🇱 No.1 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馬恩(Maan)和塔比塔 (Mabit&Tabitha)——《他是我的 》(《He is mine 》)
🇳🇱 No.2 馬可• 波薩托(Marco Borsato),阿明·範布倫(Armin van Buuren),戴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舞蹈方式》( 《How it Dances》 )
No.3 肖恩·門德斯(Shawn Mendes)和 卡米拉·卡貝洛(Camila Cabello)——《塞尼塔麗》(《Señorita》)
🇳🇱 No.4 鄧肯·勞倫斯(Duncan Laurence)——《商場》(《 Arcade》 )
🇳🇱 No.5 達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時間太長》(《Takes Too Long》 )
No.6 路易斯卡帕爾迪(Lewis Capaldi)——《有人愛你》(《Someone You Loved》)
No.7 紅髮艾德(Ed Sheeran), 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我不在乎》(《 I Don't Care》 )
No.8 梅布爾(Mabel)——《不要給我打電話》( 《Don't Call Me Up》 )
🇳🇱No.9 蘇珊和弗萊克(Suzan & Freek)——《如果是晚上》(《If it is Evening》)
🇳🇱No.10 法斯特(Fast)——《團圓》(《Reun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財訊雙週刊》副總編輯 林宏達 主題:三十年一遇變局 重新定義台積電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8.24 #財訊雙周刊 #林宏達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消費者信心指數定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八卦
今年活得比去年好
今年不易過,捱到今天只是8月上旬,WFH數周已悶出鳥來!最具社交距離的網球都不能打!在家玩#Homecooking,初時興奮地把照片放在社交平台上炫廚藝,但多煮幾餐就厭倦了。
全球疫情肆虐,確診人數逐漸逼近2000萬,死亡人數超過70萬。當Covid蔓延至南亞、南美、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醫療系統較落後,更無法控制疫情。雖然特朗普總統預言疫情將神奇地突然消失,但科學告訴我們,幾乎肯定Covid將永遠存在,變成一個endemic。又全球又風土,人都瘋了!
黎巴嫩更禍不單行,貝魯特發生硝酸銨大爆炸,執筆時確實死亡人數超過135,傷者超過5000,全市停電,30萬人被迫遷離住所。大部分人認為爆炸屬意外,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仍堅持有可能是襲擊。近日以色列跟真主黨(Hezbollah)紛爭再起,但兩方都沒說話,特朗普竟這樣說法,莫非……?
全球經濟已嚴重受損。傳統全球經濟衰退的定義是GDP增長低於3%,但IMF預期今年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3%!全球數億工人失業,無數大中小企面臨破產,全球莘莘學子的學業都受到影響。 美國第二季GDP下跌32.9%,已略比平均預期的下跌36%好,仍破紀錄,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厲害!我已多次指出過,疫情成為了美國和中國名義GDP急速收窄差距的催化劑,可說是中國彎道超車的第一次碰撞。有朋友指出,-32.9%為年化跌幅,美國第二季GDP同比只跌了約9.5%。這是正確的,中美新聞報道GDP的習慣有所不同,中國第二季GDP被報道為增長3.2%,這只是一個同比數據,若同樣以年化率計算,應為更高的11.5%增長!
當然,一個季度不能作準,以全年預測來看,估計美國GDP將收縮6%至7.5%,中國控制疫情遠勝美國,估計GDP仍將有所增長,約2%至3.5%。去年美國名義GDP約21.7萬億美元,中國約14.5萬億美元,差距超過50%。今年如美國下跌約7%,中國升約3%,美國GDP將跌至約20萬億美元,中國則升至約15萬億美元,剩下距離將只有33%!
這個預測已算樂觀(美國觀點),預期美國經濟能頗成功重開。但其實美國疫情仍非常嚴重,平均每天死亡人數仍超過1000。美國只佔全球人口約4%,但就佔了全球確診26%,死亡人數23%,真失敗!其實真失敗已客氣,Dr. Fauci承認是最失敗。疫情對前線服務行業如餐飲和實體零售,當然有極大影響。過去兩周的新增失業人數已再度上升。服務業佔美國GDP高達70%,Amazon(亞馬遜)雖厲害,但它的增長不能抵消整體服務業的收縮!
人行應容許人幣有秩序升值 推動消費
即使今年美中GDP差距仍有約33%,中國需時多久才可超越美國?如一切回復正常增長,中國平均增長6%,美國2%,追上來的時間將仍需約7年。但兩國通脹不可能一樣,匯率亦不可能不變。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一直通脹較高,今年估計約3%,美國則只有0.6%。美國聯儲局執行無限QE,加上積極財政政策,今年財赤已超過4萬億美元,如通過第五個刺激方案,財赤將再激增過萬億美元,全年財赤或將高達從未見過的25%至30%的相對GDP比例!從3月高位,美匯指數(DXY)已跌超過8%,早前耶魯學者Stephen Roach(羅奇)預測美元在明年底前將大跌35%!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穩定,但亦已開始升值,升了0.3%。若以PPP作比較,人民幣估值大幅偏低超過30%,所以我建議人行應容許人民幣逐漸有秩序地升值,對推動消費有極大幫助,保守估計都應有每年兌美元1%至2%的升值。附表是中美名義GDP交接點的假設。
按以上假設,中國將以每年超過8%相對速度追趕美國,不用4年已將超越!即使保守一點,相對追趕速度只有6%,也只需不到5年即可達到。所以無論誰當下一任美國總統,都極可能擁有領導美國由經濟第一位跌至第二位,無人羨慕的「歷史榮耀」!
其實準確時間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無法改變的大趨勢。當然即使中國名義GDP追到美國,人均收入差距仍很大,但對整體國力而言,名義GDP才是重要的。蒙地卡羅人均收入超高,但國力強大嗎?
美國政府對此趨勢心知肚明,不會大事宣揚,但內裏極度不安和焦慮,亦知道時間無多,所以才不停出招,盡力挑起貿易、科技、意識形態、宣傳、間諜、軍備和金融等多條戰線。我需要再說一次,這是極過時和危險的修昔底德陷阱式思維,尤其大流行和氣候變化正威脅全人類,美國更應放下狹隘國家和種族主義成見(意識形態只是藉口),攜手跟中國合作,才有機會取得勝利。
但特朗普和美國何來有此智慧,他們已成功退化至連科學都不相信的中世紀地步,整天只關心打擊中國的獵巫行動。大量美國人何止不戴口罩,不相信疫苗,不少人認為登陸月球都是fake news,甚至仍相信地球是平的!如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翻生,肯定再被激死!
特朗普選情不妙,當然更緊張,能幫助他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是美股表現,另一樣就是打壓中國。西方人基因深藏着近千年的「yellow peril」(黃禍恐懼感),美英傳媒,不論紅藍都本能地幫手抹黑中國的一切,漠視中國過去40年的驚人成就。他們更不願接受中國政府非常受人民支持的明顯事實!
特朗普最擅長的只有一招,以極端言行吸引注意力。最近他針對TikTok的做法和針對香港的言論,最主要目的是分散國民對恐怖疫情的注意力,亦搶去幾乎所有報道有關拜登的新聞篇幅。大家應不會天真以為他真的擔心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或者他真的關心香港的所謂「人權狀况」吧!
美股的表現非常好。納指屢創新高,標指距離高位不到3%,與實體經濟似乎背道而馳。近日最常見解釋是對短期內成功研發疫苗愈來愈有信心,我也希望成真,但早前已分析過,即使今年內成功研發,距離全球大部分人能接受到注射的時間仍很遠。如需booster注射,需雙倍產能。
倘聯儲局通脹定標 利長債增長型科技股
更重要的原因有三個,首先疫情成為了生活加速網上化速度,包括WFH、電商、電玩和社交平台等大趨勢,加上互聯網贏家通吃的特性。FAAMNG,加Nvidia和Tesla等數隻增長型巨無霸股票,已佔納指100甚至標指(Tesla待進)的30%至40%,大部分美股今年仍是跌的。Robert Shiller和Paul Krugman,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指出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推動股市的主因。但最重要的仍是:Don't fight the Fed。傳聞聯儲局在短期內,將宣布正式採用inflation targeting,將把長期通脹目標正式定在2%。保證在達到通脹目標和全民就業的雙標前,不會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現在通脹只0.6%,失業率高達13%,估計最少未來兩年都不可能加息,甚至需要採用更積極措施。此政策對長年期資產,包括長債和增長型科技股,尤其有利!
通脹定標是否對症下藥?殊不肯定,因為通脹過低原因不止是疫情,更根本原因是人口老化、科技進步和能源瓶頸已被EV和太陽能打開。寬鬆貨幣政策已採用多年,消費通脹仍未達標,谷出來的只有資產通脹,甚至泡沫。相反,如今次終於成功谷出消費通脹,在現今全球經濟如此脆弱時間,高通脹對貧苦大眾是好消息?儘管美股表現極佳,真正受惠者有多少?用失業金在Robinhood炒股,真的可以代替就業機會?多少人會因此而投特朗普一票?
整周美媒簡直迷上TikTok,CNBC超過一半時間在討論此事件。特朗普非常成功搶去注意力,尤其勒索key money此怪招,等同黑社會收保護費,虧他想得到!
封殺TikTok 損美國法治
TikTok事件有很多人討論過,我只想指出幾個要點。首先很多人說中國多年前「禁止」使用facebook和Google,所以制裁TikTok是合理的以牙還牙。這講法很有問題,即使中國真的「無理封殺」Google,不等如美國做法就是合法和合理,兩個錯不等如一個對!再者如Google中國前CEO李開復所說,Google搜尋離開中國前,中國講清法律依據,包括要求經營者必須為合資機構,擁有ICP牌照,在岸伺服器確保數據安全和內容符合審視標準,玩不玩悉隨尊便。今次CFIUS莫須有,以模糊國家安全為由,威脅否決3年前完成的Musical.ly交易,恐嚇封殺TikTok,除非9月15日前完成出售給微軟,特朗普直認明益微軟,所以勒索茶錢!即使奸計得逞,其實最大受損者不是字節跳動,最受傷害的是美國法治!
美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規模很小,但很多其他行業的美資在中國很成功,包括GM、蘋果和微軟等,每年收入超過5000億美元,尚未包括港澳業務!相反,中國雖有貿易順差,但中國企業直接在美國經營的收入,微不足道,不見得美國真的開放。中國官媒雖表態反對此交易,安撫國民,但大概率寧取道德高地,仍將放行。中方亦未必報復,但可選擇對象很多,蘋果、澳門賭場,甚至微軟。據說微軟亦會識做,未必拚命壓價,更或建議一些國內資產交換。
TikTok的確火紅,尚未見頂,更未正式開始變現,所以即使傳聞的100億至300億美元的美、加、澳、紐四眼部分估值,仍不算高。從Disney請回來的CEO Kevin Mayer當然不想賣,因為被收購後很可能馬上失業,其他管理層亦寧願分拆,奈何白宮不接受。但投資者真的不高興?七成外方投資者為美資,即使賣給微軟,他們仍可繼續持有四眼TikTok股權,中國投資者就拿現金。另外他們仍拿着字節跳動股權,可等待在香港和上海科創板上市。經常出售資產才能釋放最大投資價值,3年前Musical.ly收購價10億美元,現在如只四眼部分已收回100億至300億美元,簡直賺到笑!
社交平台有網絡效應,TikTok前景確很好,但競爭也很激烈,fb已推出翻版Instagram Reels(美國IP保護何在?),Snap也推出類似功能。TikTok有先機,但fb是個ruthless的巨大競爭者,勝負難料。另外,出售TikTok,如能保留最寶貴的核心AI算法專利權,或反可賺取版權費。
社交平台如時裝和音樂,有明顯世代性,17年前出現MySpace,後來被facebook超越,5年前Instagram走紅,後來又輪到Snapchat,去年TikTok開始瘋魔全球。TikTok可說是中國Apps第一次成功衝出國際,顛覆了全球流行文化。既然能夠做到一次,肯定未來可發展出更多迎合消費者和企業的Apps。前天《金融時報》一篇較中肯專欄指出,中國創業者比美國的更饑餓、更勤奮,在多方面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都已超越美國,甚至國家安全AI方面,北京獨角獸Fourth Paradigm,都比美國的Palantir先進很多。
今年投資回報更好 中國充滿投資機會
特朗普號稱為幫香港爭取自由(吓?),取消對港「優惠」,金融中心地位必不保。疫情下,納悶困在家中,實體經濟很差,滿街吉舖,失業率高企,甚至替一些「大地主」朋友有點擔心,連恒指今年都跌了12%!
但事實上今年投資回報比去年更好,全球尤其中國充滿投資機會。只要疫情再受控,相信生活可回復部分正常。小小心願是年底前能到澳門和中國內地,外地就明年再說吧。
回想起去年的瘋狂暴亂,四處縱火破壞、經常數十暴徒如喪屍般殘忍地襲擊巿民、遊客、女人,甚至老人家,毫無人性活燒無辜!人人自危,連言論自由都失去了,偏頗傳媒更成了幫兇。最傷心的是很多人幫忙遮掩、保護和支持這些兇徒,香港不止成為戰區,更淪為無間地獄,大家還記得嗎?對比下,今天的生活不便,特朗普、蓬佩奧之流的無理取鬧,哪怕經濟和股市再差一點,算什麼?
今年活得比去年好!
(中環資產持有Alibaba、Amazon、Apple、Disney、Facebook、Netflix、Nvidia、Microsoft、Tesla的財務權益)
消費者信心指數定義 在 胡睿涵 Facebook 八卦
大家週三(0416)晚安! 今晚最新消息.....
(一)
1.集中市場 融資減7.17億達1987.53億
融券增18539張達21萬4334張
2.大盤借券總額793.3萬張 已賣出499.1萬張
3.新台幣兌美元匯價今升3.4分達30.201元
(二)
1.研調機構WitsView: 由於整體液晶電視品牌面板
整機庫存十分健康 配合五一.世界盃及新機種鋪
貨 帶動電視需求提前發酵
2.WitsView指出 最新4月中、大尺寸面板報價顯示
32至42吋液晶電視面板續漲 每片均價上漲1至3美元
46至55吋跌勢收斂 僅下跌2至4美元
3.第24屆日本顯示器製造技術展今在東京有明國際展覽
館登場 外貿協會連續6年籌組台灣館 是最大海外參展
國 3天展覽商機上看4000萬美元
4.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去年度盈餘將改每股配發
台幣0.01元 另以資本公積發放現金每股0.49元
合計每股仍將配發0.5元現金
5.技嘉(2376)董事會通過去年度盈餘分派案 每股擬配發
3元現金股利 創下近10年新高 以今收盤價50.2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達6%
(三)
1.亞泥公司(1102)旗下的亞泥(中國)今宣布以人民幣
20.05億元 完全併購四川蘭豐水泥 亞泥(中國)在
四川年產量暴增到1100萬公噸擁有市場發話權 搖身
變為成都水泥一哥
2.金管會表示 對台灣人壽進行專案檢查時發現 利害
關係人交易、資金運用及保險商品業務違反保險法
令規定 處新台幣360萬元及4項糾正
3.三商美邦人壽(2867)今年首季由於保單提存準備金
較高 加上未積極處分帳上投資部位 單季稅後淨損
新台幣6.3億元 每股稅後淨損0.51元
今台指期四月合約結算,但未免太戲劇 下午一點過後
台股連拉6個5分,90度上拉 竟然在最後5分下殺 是因
為期貨以半小時均價結算?強拉又急殺目的?急拉股?
下殺指標股?
---太神奇!今天下午13:00後,拉6個5分鐘(共30分)拉
近50點 13:25-13:30最後5分殺42點 日K收紅K,
但上下影線 詭異?解釋? 先急拉又狂殺,只為結算?
---今本土期四月結算,期貨重心轉放到台指期五月合約
※細看台指期五月合約,有太多奇特之處?
13:00-13:25期貨五月,指數有拉抬?拉抬幅度和
現貨(台股)做比較?解釋?
---13:30台股收盤,期貨結算,此時前後時間,台指期
五月合約又發生啥事?13:30-13:45(期貨收盤)期貨
有下殺?預告明台股9:00開盤可能會出現怎樣走勢?
---檢視 急拉股?下殺股?意義?操作?期貨.選擇權.
外資借券 訊號?
※期貨結算價是簡單加權平均。從13:00至13:25分共有
150個加權指數 再加上最後一盤,共151個加權指數
把這151個加權指數除以151,就是期貨結算價
因為最後一盤紙只佔151分之一,所以打回原形不影響
結算價 現在10秒搓一盤,所以一分鐘有6個加權指數
13:00~13:25就有150個加權指數 再加最後一個就是151
個 是簡單平均也就是說最後一盤的權重並沒有比較多
---以上資料感謝 週四來賓 阿潮提供
1.收8923漲7量941億 外資+55億
---外資連18買逾1088.5億 期貨結算後續買?
---明天191檔恢復融資融券,集中市場籌碼亂?台股明天
修正壓力大?
---櫃買市場量縮至2/7來新低量,252億元 櫃買市場?
櫃買人氣股?操作?
---財政次長,國安基金操盤手吳當傑說,有信心台股可
上9000點!理由?何時見到?9000點站的穩?
---台股基金規模創十個月高,意義?台股後市?台幣?
---國際仍有變數,美國財報週?東烏克蘭脫離烏國問題?
美股修正情況VS台股? 美那斯達克VS台灣電子股?
2.亞股漲多跌少 日股飆漲3.01%最猛
---日本財長 麻生太郎:退休基金6月起進場股市佈局
---日圓貶至102 軟銀+8.50%日股大漲3%
---陸今年首季GDP成長放緩至7.4%
---均線(月線 季線 半年線 年線)全守:台股.韓股
---均線(月線 季線 半年線 年線)全破:日股.英股
---破年線:陸股 破半年線:港股.那指.德
破月線:美股(那指除外) 法股
3.焦點股
---台灣面板4k2k優勢 國際競爭加劇?日本SONY 東芝都
說要推4K2k電視 台廠強項?競爭壓力加大?面板股?操作?
---華碩ZenFone5賣台灣竟然比大陸貴,規格遜1倍,多不合理?
兩岸華碩ZenFone5銷售.規格為您比一比?
---華碩補償台灣消費者的部分划算?華碩補償的東西為您
把價格算一算?
---近期宏碁股價表現較強,理由?宏碁.華碩選誰?操作技巧?
---近期宸鴻TPK大漲可能是誤會一場?瑞銀:經過訪查,宸鴻
TPK並未獲得蘋果IPAD新貼合業務!真?瑞銀買,還是賣TPK?
---外資現在上看TPK目標股價?有機會? 蘋果派操作?
---中概股是台股伏兵?中國今公布第一季GDP成長7.4%好不好?
陸股可繼續反彈?打底? 中概股?水泥股?食品股?橡膠股?
---今陸股中,金融.地產股大漲,理由? 台灣金融.營建股機會?
4.明天兩件大事
---明天春電展,春電新品今天更多介紹?哪些新品?新穎點?
運用生活面?很多仍是穿戴裝置?新品概念股?
---台積電明天法說會,為何今天台積電漲不動?富士通.
Panasonic結盟 台積有機會吃更多單子,為何?
---明天台積電下午法說會 該如何觀察法說重點?台積電股價
創14年高,市值3兆元,今回檔理由? 半導體股觀察?操作?
5.外資花旗:台股中有20檔各股居高思危,操作教學!
花旗證:有20檔熱門空頭回補股,居高思危 需要?操作
教學! 主力股定義?如何操作主力股?輪動快捉節奏!?
※非凡商業周刊再推"送光碟"---蜀芳姐 林新象大哥
6.谷歌智慧眼鏡今天開賣 更讚!Google隱形眼鏡協助盲人
---谷歌智慧眼鏡今天開賣,介紹?多少錢?賣光光是哪一款?
有哪些功能?也有被市場詬病之處?
---Google也要推隱形眼鏡,協助盲人目視!如何做?還可拍照?
長?何時推?商機大?配合廠商?台灣隱形眼鏡廠利多?利空?
---三星新款智慧眼鏡曝光 長?構造圖?採單邊單鏡片設計?
---谷歌推 積木模組手機 是啥?明年1月開賣!基本款50美元
=1500台幣,為何如此便宜? 做一支屬於自己的智慧手機?
---以上新品 台灣相關概念股? 操作?
***精采內容都在(周三)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
消費者信心指數定義 在 豐富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財訊雙週刊》副總編輯 林宏達
主題:三十年一遇變局 重新定義台積電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8.24
#財訊雙周刊 #林宏達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消費者信心指數定義 在 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轉跌"!3月景氣連5藍仍低迷...國發會點出 ... 的八卦
4月 消費者信心指數 "升轉跌"!3月景氣連5藍仍低迷...國發會點出"擺脫藍燈"要再等等|非凡財經新聞|20230427. 3.7K views · 1 month ago #王美花 #非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