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瑜第一會期問政報告
(一)提案力推18歲公民權
1.現今網路科技發達,資訊大量流通,青年獲取不同知識、技能之管道以及公共事務的參與機會多元。各國在1960年代起陸續將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國際第一波下修成年年齡的潮流,也在1970年前後開始。
2.嘉瑜在本會期除了在質詢時倡議外,更提案下修民法成年年齡以及選舉、被選舉年齡,希望可以讓青年權責相符、促進青年自立。目前五個法案皆已完成一讀程序。
(二)督促各部會落實司法改革
1.呼籲改善司法選才制度,考選部承諾全面改革:
●考選部107年無預警增加之400分門檻,造成去年錄取率下跌至6.7%,與各國的高錄取率與考試目的相去甚遠。嘉瑜在質詢時,不斷強調律師考試應該是一個資格考,律師素質需長期養成。
●考選部承諾律師考試今年錄取率若低於8%,會進行全面改革,並不排除廢除400分門檻。
2.建議司法院建立臉書粉絲專頁,增加社會對話管道:
●目前司法信任度之提升不如預期,仍有6成左右民眾不信任法官。嘉瑜在3月12日質詢司法院時,建議司法院建立臉書粉絲專頁,利用小編引起話題,並推廣系列影片。
●司法院會後表示將積極研擬與網紅、youtuber合作之計畫,事後並於4月17日成立臉書粉絲專頁。
3.籲請法務部、司法院正視司法人員欠缺性別意識之問題
●部分法官、檢察官存在性侵迷思,在辦案及審判過程中檢討被害人,造成二度傷害。亦有法官對女助理性騷擾,被監察委員認定有8項違失,並遭職務法庭免職。此外,更有資深法官擔任導師期間,嗆懷孕女學員「會請產假,不要分發到新竹地院」。
●嘉瑜在質詢時不斷籲請法務部及司法院正視司法人員欠缺性別意識之問題,並將性別意識教育納入司法官學院課程。
4.關心司法人員過勞問題
●司法人員之工作負荷逐年增加,即使每年終結件數不斷上升,但由於新收件數成長速度更快,未結件數仍年年高攀。除了產生司法官過勞之問題外,也勢必影響到判決以及辦案之品質。
●嘉瑜質詢時呼籲相關部會全面檢視現行制度問題,減輕司法人員負擔,留住優秀人才。
(三) 提案替醫事人員爭取權益
1.嘉瑜除了聲明政府因疫情限制醫事人員出國,須有法源依據並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外,在3月4日質詢時即要求衛福部儘速提出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準則及補償方案。衛福部於3月24日,提出「醫院醫事人員及社工人員配合防疫取消出國之損失補助作業須知」因應。
2.以臨時提案呼籲醫事人員津貼不應納入薪資所得課稅,也獲採納。依109年4月21日所增訂之特別條例第9條之1,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免納所得稅。
(四) 提案降低汽機車進口關稅、貨物稅
1.近年來,國產車不論國內市占率、外銷數量還是技術研發,都比進口車品牌遜色許多,但台灣過高的關稅、貨物稅率,讓民眾在購買進口車時,需要負擔更重的稅賦。
2.嘉瑜多次質詢要求經濟部、財政部等相關單位正視此議題,並於財委會臨時提案,要求財政部調降不合時宜、無助產業轉型及競爭的汽機車進口關稅、貨物稅。
3.提出「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修正草案」,將汽車貨物稅分別調降至10%(汽缸排氣量在2000立方公分以下)、15%(汽缸排氣量在2001立方公分以上),並調整機車貨物稅為5%,以減輕民眾負擔。
(五) 提案修改汽燃費名稱、隨油徵收
1.現行汽燃費係用於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其徵收與使用具有專款專用知性質,應正名為「汽車道路使用費」,以符徵收名目。
2.汽燃費現採「隨車徵收」方式,忽略每輛車每年實際使用燃料之多寡,產生汽燃費多徵或少徵之不公平情形,無法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亦違反租稅公平原則。
3.提出「公路法地二十七條修正草案」,將汽燃費正名為「汽車道路使用費」,並將徵收方式改為「隨油徵收」,於汽車添加燃料時依添加量按公告費率徵收。
4.可節省政府每年徵收及追繳汽燃費之業務費用約10億元,並有鼓勵國人節約用油、提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意願之效果。
(六) 確保國家安全,緊盯資安議題
1.除網路攻擊,中資近年假借外資投資承作我國機敏資安系統承包廠商事件頻傳,嘉瑜多次質詢,要求金管會、經濟部投審會、國防部、國安局等各部會緊盯中資動向,以防範我國戶政、役政、軍情等重大資安系統遭中資滲透,對我國國家安全形成重大威脅。
2.要求中央盡速公布資安危害疑慮產品清單,建立一致性規範,以免各機關及地方政府不慎採購有資安疑慮之產品。
3.目前政府雖擁有跨部會的資安聯防體系,卻沒有足夠的資安人才,公部門中的資安人員佔比從未超過2%,導致各機關缺乏專責且具專業職能的資安人員,嘉瑜要求國安會做為我國整體資安政策的籌畫者,應亟思改變現況,例如成立專責之資安單位處理各部會資安預算及資安人才培訓,盡速提升各部會資安人才佔比,方能落實資安防護工作。
(七) 呼籲金管會落實金融監理、財政部完善公股行庫管理
1.要求金管會盡速完成元大原油正2調查報告,並通盤檢討決策過程
●針對元大S&P原油正2 ETF之相關爭議,要求金管會從速徹查是否有投資人因聽信營業員建議造成權益受損,以及3月19日當天是否有人因知悉內部消息獲取不法利益,構成證券詐欺,以維護投資人權益。
●另嘉瑜呼籲金管會清楚說明決策基礎,包括3月19日決議放寬門檻的時機,以及後續連續出手搶救避免下市危機之作法。
2.針對華南永昌鉅額虧損案,督促相關部會完成調查,並進行人事懲處
●要求財政部、公股華南金控及華南永昌在兩周內,針對整體管理問題、風控疏失以及稽核制度,進行通盤性檢討與懲處。
●督促金管會從速完成並公告風控疏失查核報告,杜絕類似情事再度發生。金管會於4月30日完成查核,對華南永昌證開罰144萬元,並命令總經理與金融商品部主管、業務人員停職一年,風險管理部主管也遭停職兩個月。
3.籲請金管會正視壽險業面臨之問題,為接軌IFRS 17做足準備
●我國壽險業海外投資比率連年攀升,且遠高於各國。目前疫情重擊全球資本市場下,今年第一季已有4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以下。嘉瑜質詢要求金管會完整評估我國壽險業面臨之匯率風險,以及吸收風險之能力。
●台灣預計2026年接軌的IFRS 17,壽險公司需為過去賣的高利率保單提足準備金,面臨龐大增資壓力,另一波壽險業的倒閉潮可能隨之而來,嘉瑜呼籲金管會應預先準備。
(八) 道路平權,取消車種分流政策
1.內側車道禁行機車,使得機車必須兩段式左轉,但各路口規範不一、交通號誌也未做統一,常有機車騎士因不熟路況來不及反應,就因此違規甚至發生交通事故,目前陸續有地方政府取消機車禁行內側車道,為免一國多制造成民眾無所適從,嘉瑜要求交通部應作出統一性的政策規劃。
2.機車兩段式左轉規定所產生的機車待轉區,設置在車道上、斑馬線旁,路幅若狹窄或是車潮壅擠,待轉區幾乎都淪為「待撞區」,且也會壓縮到行人路權,對於機車騎士與行人的安全都造成威脅。
3.現行車種分流的道路政策,產生了機車禁行內側車道及機車兩段式左轉兩大不友善的規定,但實際上並無法達到車種分流,卻對機車族用路權益造成迫害,嘉瑜要求交通部道路政策應改採「車速分流、車向分道」,方符合用路人駕駛直覺與國際主流。
(九)要求全面停用爭議區間測速系統並撤銷罰單
1.台61線西濱彰化段區間測速系統出現對時誤差、精確度不足,導致民眾枉遭開罰,嘉瑜三度質詢交通部並提出提案,要求全面停用現行之區間測速系統。
2.現行取締超速之執法儀器除區間測速系統外,均為度量衡法所規範之法定速度計,並經國家標準檢驗,嘉瑜提案要求修正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7-2條,明定舉發駕駛人違規超速所採用之科學儀器,應屬經國家標準檢驗之法定度量衡器,以確保執法工具之準確性。
3. 民國97、98年都曾因執法器材未經檢定導致開出爭議罰單,而全面撤銷罰單之紀錄,區間測速系統未經國家標準檢驗,且也出現系統瑕疵導致開出烏龍罰單,在無法判斷哪些罰單是誤開的前提之下,嘉瑜三度於質詢時要求交通部及警政署應全面撤銷罰單,以維護國人權益。
(十) 持續關注內湖、南港相關議題
1.督促交通部積極推動捷運東環段、民汐線
●積極跟進捷運東環段、民生汐止線辦理情形,呼籲交通部積極推動此兩段捷運路線,才能盡早解決南港、內湖、汐止三區交通壅塞的現況。
2.籲請文化部推廣南港茶文化,將地方產業結合觀光
●台灣包種茶發源自南港,南港茶文化已有200餘年的歷史,現在南港舊庄仍有茶業製造廠,以及許多茶農在地經營。嘉瑜在質詢時籲請文化部推廣南港茶文化,將地方產業結合觀光。
●文化部目前已將包種茶納入文化路逕的範圍,未來會與農委會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出茶文化推廣的中程計畫。
3.追蹤中油內湖漏油事件之檢討與補救
●呼籲中油應記取12年來34次漏油事件之教訓,全面檢視相關問題,盡速完成3D圖資建置。
●針對今年2月之內湖新明路漏油事件,嘉瑜要求中油重新審視檢測技術以及檢測頻率,並檢討發現漏油點、清除殘留漏油的方法與效率。此外,由於油管破裂為外力造成,中油也應積極究責,給附近補償和交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下人人都注重衞生,最近有食肆商紛紛送出自動泡沫洗手液機吸引顧客,當中有快餐店反應熱烈,兩日就全部換罄,不過大家在洗手時都要注意洗手液的成份,亦要有正確的洗手方法。如果大家搶不到自動泡沫洗手液機都不用失望,化學博士K Kwong會教大家如何DIY泡沫洗手液。 4成樣本含可致敏防腐劑 可致皮膚炎 ...
消委會商品說明條例 在 Facebook 八卦
有冇人幫襯過?
可唔可以去消委會告佢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唔好話part-time girl friend,
part-time guitar friend我都唔想撈。
同埋我感覺,
開呢個Account嘅人係男人,
因為我大部份觀眾都係男人🧐
如果係女人開嘅話,
只能夠叫佢俾啲信心自己同美圖秀秀,
做PTGF仲要偷圖,
偷圖都算仲要呃人😕
消委會商品說明條例 在 高嘉瑜 Facebook 八卦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蝦皮又瞎又皮!
金管會左手廢電支執照
右手卻讓樂購蝦皮死灰復燃】
🔥以拖待變 蝦皮不敢面對的真相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真的是蝦皮跟金管會的最佳寫照,蝦皮支付自2019年起,長期以500萬資本額做超過31億的金流轉付,不僅超過資本額620倍,更遠超過電支條例規範的日均量10億元的門檻。
依法蝦皮要申請電支執照才能代收轉付,但蝦皮自去年申請後,一再藉法令拖延補件、延長申請期限,從原本的5月13期限再延長3個月到8月13日,就這樣拖了一年,一再苟延殘喘、逃避面對蝦皮背後的真中資問題!
🔥真金不怕火煉 真中資怕補件
新中資條例今年開始嚴審,只要任一層中資超過3成就視為中資。自此開始,原本在去年11月申請電支執照的蝦皮就開始不斷廻避釐清母公司上層股東的持股,以及補正說明蝦皮與騰訊間是否有共同開發產品、管理軟體、委託資訊或技術服務、共享客戶資訊等業務往來。
就這樣拖了半年還延長3個月,蝦皮還是不補件、不送件,投審會連開會審查都沒機會,金管會才「不得已」宣布廢止蝦皮電支許可。
❌ 金管會左手廢蝦皮電支執照
右手卻讓樂購蝦皮死灰復燃
可笑的是在蝦皮支付正式廢止後,蝦皮集團卻將支付業務轉移到「同集團」的「樂購蝦皮」手中。對於消費者金流的處理仍在同一個集團手中,經濟部與金管會不僅視而不見,還故意放水等明年初再來檢視「樂購蝦皮」年日均交易額是否超過20億元!
事實上樂購蝦皮在今年8月12日開始無縫接軌承接蝦皮電子支付業務僅有4.5個月的時間,在2022年初的審查,其金流日均量計算方式又以一整個年度計算,無疑20億元的金流日均量將難以達標。此漏洞將造成金管會可能在2023年初才能針對樂購蝦皮2022年金流日均量進行處理。
而面對蝦皮500萬資本額卻能處理30億以上龐大金流量的問題,不就是「蝦皮支付」於2019年所帶來的問題嗎?現在寄生「樂購蝦皮」就能不斷續命、無限廻圈,掛羊頭賣狗肉嗎?是金管會故意放水還是蝦皮名副其實又蝦又皮?
🔥蝦皮成日盛金翻版
應跟淘寶台灣一樣即刻退出台灣!
經濟部投審會在將近一年後,以阿里巴巴對英商克雷達有實質控制能力為由,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必須限期退出台灣!那說不清楚跟騰訊關係的蝦皮是否也該從嚴審查、比照辦理,即刻退出台灣?
金管會雖然在8月13日宣布正式廢止蝦皮支付專營電子支付許可,但其實早在5月10日嘉瑜在立法院質詢時,就已針對蝦皮支付背後中資疑慮問題,呼籲陸委會與投審會應該加強把關!莫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圍堵中國的最大破口!
對於境外資金投資台灣,應經由投審會審查。而在經濟部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後,蝦皮主動撤回其增資申請,藉以躲避中資審查在股權認定中採取的「分層認定」,如今新中資條款後,蝦皮無法說明其背後實質掌控者李小冬與騰訊的關係,就像日盛金跟肖建華的關係一樣,兩者面對金管會,都同樣採取以拖待變、擺爛不給資料來逃避審查。難道台灣政府也繼續裝傻、睜隻眼閉隻眼嗎?嘉瑜呼籲經濟部投審會應立刻啟動調查,要求蝦皮釐清跟騰訊關係,否則應跟淘寶台灣一樣,即刻退出台灣!
🔥淘寶、蝦皮電商惡質中國貨傾銷、盜版、詐騙、消費糾紛名列前矛!
當初「淘寶台灣」以來源不明的龐大資本額進行商家補貼、透過「買空賣空」的方式讓中國廠商對台灣消費者進行跨境供銷並逃稅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爲,而蝦皮也不遑多讓而且變本加厲!
行政院公布去年國內6大電商平台被申訴的情形,新加坡蝦皮娛樂電商排第一,4243件申訴案中,蝦皮就佔了2029件,比率近五成,也是第一個突破2000件的電商平台!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二○二○年販賣仿冒與盜版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報告,蝦皮遭投訴販賣大量山寨品,無審查第三方賣家程序,無法防止侵權者重新註冊。
而刑事局公布的詐騙平台網站,蝦皮更是年年榜上有名!
中國電商平台侵門踏戶進入台灣市場,除了個資、金流問題,背後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廉價、劣質、盜版的中國商品傾銷,進而腐蝕台灣優質產品及經濟的發展,這才是政府該戒慎恐懼的!
👉嘉瑜先前臉書貼文
https://reurl.cc/Gm018G
https://reurl.cc/eElOLR
👉質詢相關連結
2021.05.10嘉瑜質詢投審會、陸委會蝦皮支付中資審查
https://reurl.cc/lRroyd
2020.05.20嘉瑜質詢經濟部淘寶台灣
https://reurl.cc/7rQ94y
👉蝦皮電支相關新聞
2021.08.13蝦皮支付遭廢!集團卻「左手換右手」 金管會:未來兩條路走
https://reurl.cc/VEV9x5
2021.08.13 金管會正式廢止許可 蝦皮支付連第3方支付都不能做
https://reurl.cc/EndA0k
2021.08.02中共被指透過騰訊和蝦皮滲透台灣金流、物流和個資
https://reurl.cc/DgkbYE
2021.06.18蝦皮增資案不斷叩關,中國絕不放棄電子支付的影響力
https://reurl.cc/gWynrN
消委會商品說明條例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疫情下人人都注重衞生,最近有食肆商紛紛送出自動泡沫洗手液機吸引顧客,當中有快餐店反應熱烈,兩日就全部換罄,不過大家在洗手時都要注意洗手液的成份,亦要有正確的洗手方法。如果大家搶不到自動泡沫洗手液機都不用失望,化學博士K Kwong會教大家如何DIY泡沫洗手液。
4成樣本含可致敏防腐劑 可致皮膚炎
疫情前,消委會檢測了市面35款洗手液,發現部份洗手液樣本含可致敏防腐劑、游離甲醛,亦有產品聲稱抗菌率達99.9%以上,而實際上未能達標,部份樣本包裝的成份標示與實際有出入,有機會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消委會亦指出,過度使用殺菌劑或抗菌劑反而有機會助長細菌出現抗藥性,長期使用可導致手部皮膚痕癢,甚至患上手部皮膚炎、痕癢、紅疹等症狀。
自製泡沫洗手液 超簡單製法3種材料即可
如果自己DIY洗手液,就最安心。化學博士K Kwong表示,只要3種簡單材料,就可以自製泡泡洗手液,可以做到相同的效果,泡沫亦會十分豐盈;亦可以作為用完原裝洗手液後的補充裝。製作方法是,如果沒有泡泡洗手液機,可以在12元店買一個泡泡樽,自行倒入番梘水或沐浴露水;之後將一份番梘水或沐浴露,以三至五份水作稀釋,視乎沐浴露或番梘的濃稠程度而定,最後搖匀便可大公告成。K Kwong提醒,最好使用蒸餾水或煮過的食用水,藉此減少沐浴露或番梘變壞發霉的機會。
洗手後擦乾 細菌量可減半
不過,在全民瘋搶泡沫洗手液機的同時,其實並不是越多泡就代表洗得越乾淨。化學博士K Kwong表示,一般人會以為泡沫越多,越可以增加洗手液逗留在手上的時間,從而增強清潔能力,其實不然。因為清潔效能取決於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以及表面活化劑的乳化的能力,泡沫多寡對洗手時的清潔效果並無幫助。
潔淨效能 視乎搓洗時間
最重要,其實是將洗手液充分揉搓的時間,比洗手液本身的抗菌力更為重要,衞生防護中心一直提醒,大家在疫情下必需參考正確洗手五部曲,包括加入梘液後,應揉搓雙手20秒方為正確。因為病毒、細菌有吸附力,一定要透過搓、擦的物理摩擦作用,才能把它們有效除掉。另外,許多人洗完手後,都會揮動雙手,或待自然風乾,但其實洗完手後擦乾的動作是去除細菌的關鍵。實驗結果發現,洗手後若未擦乾,細菌數量會比洗手前增加84%;反之若用紙巾或乾淨毛巾擦乾,細菌數量則可減半,即殺菌率達50%。這是因為洗手液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油污,並非殺菌,所以洗手時應把洗手液充分揉搓,再用清水沖走,最後擦乾雙手,才可以有效把細菌病毒帶走。另外,由於濕的手會更易黏附東西,擦乾雙手可以避免把衣服和皮膚上的細菌病毒再次黏附在手上。
總括而言,即使大家搶到一機在手,同時亦要正確洗手,才能真正洗走雙手的細菌病毒。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洗手液 #泡沫 #KKwong #鄺士山 #商品說明條例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消委會商品說明條例 在 #商品說明條例- YouTube 的八卦
配對約會公司東主涉違商品說明條例被海關拘捕-20200331-TVB News · TVB Anywhere Life ... 《精明消費教室》1 -- 認清「虛假或誤導性商品說明」(消委會TV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