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穗獎真的帶來了一個新的氣象,就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
首先是策展面向,有別於過去執行單位的便宜行事,今年改由金馬執委會執行之後,在各層次都上了不止一層樓。在宣傳行銷上下了更多工夫是一件事(以往在粉專都常常找不到手冊連結、活動花絮也沒有確實更新),或許更重要的是,讓入圍者覺得自己今年真的受到尊重與榮耀,不止映後座談的主持專業度提升,還開設了DCP製作課程幫助新銳導演。
.
在影展規劃上更回到短片與新銳的基礎,過去選了太多電視電影,往往令人產生喧賓奪主之感;新增了影評人推薦獎,讓影評觀點也得以導入金穗獎(對影評人來說也是個一個刺激,因為不是很多影評人對短片有關注);為了讓產業與新銳接軌不只是一個口號,也另外邀請業界人士得以先行觀賞。
.
今年因為疫情導致金穗獎延期,對於金馬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與金馬影展距離太近),但因此搭配線上平台的展映的做法,使得今年金穗獎觸及到的觀眾更多,社群討論度激增。或許來年即便沒有疫情攪局,線上並行的模式也很值得延續下去。
.
一直到今日出席典禮,綜觀整場典禮的規模,甚至細到嘉賓致詞等環節,整體都達到了「小金馬獎」的水準。我永遠難忘有一年我出席金穗獎,黃裕翔在台上彈奏《海角七號》主題曲時,旁邊大銀幕搭配播放的是一支畫質480p的壓字預告片。當你把典禮搞廉價了,參賽者自然也不會尊重,說這個獎項「含金量」有多高也沒人信。但今年金穗獎完全脫離了這些負面形象,可說是完全重生。
.
許多人會想,金穗獎不過就是頒個短片,有這麼重要嗎?別忘了,這是許多新銳導演的第一站,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被看見,獲得自信,進而得到栽培的機會,未來就有機會創作更多作品,包括獲得長片的製作機會。可以說,金穗獎就是台灣電影的基石,就連李安導演生涯起步也是從金穗獎開始,不過也誠如導演今天在預錄影片所言,之後會怎麼樣,「就看個人造化了」。
.
至於就選片面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有朋友私訊問我說,往年的金穗獎短片都這麼強嗎?就我觀察幾年下來,我的確覺得今年整體品質躍升不少。不過會後一位評審跟我說,他倒無法武斷地說是今年特別好,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有很多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嘗試」。
.
《啊朋友,再見》就是今年典型的奇作,人物對白聽來極其生硬、文謅謅,沒想到看久之後,像是受到催眠一樣,像是掉進旋轉溜滑梯一樣滑入了導演構築的、古怪而迷人的世界,過去似乎只有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電影能給我這般奇異感受。原本認定這種作品可能得到兩極評價,得獎機會不高,但今年評審團卻願意予以評審團特別獎肯定,也像是一個展現出個性的宣告。
.
導演范文翰是來台灣讀書的陸生,過去的作品在對岸也曾獲得褒獎,只是風格與現在基調完全不同。也是在頒獎日這一天才得知原來這部片是獻給他已故的好友胡波,即《大象席地而坐》導演。據他所說,這是一個「虛構的告別式」。
.
不只是范文翰拍出了你我不曾見到的台灣人情,拍攝實驗、錄像出身的蘇匯宇導演也在《未來的衝擊》當中讓我們看見了完全不同與以往的台灣風貌(或許是根本沒有在用台灣電影的框架進行創作才對)。評審在得獎詞將之與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並論,讓我有種恍然大悟之感。並非拍攝電影出身的蘇匯宇,對影像與語言的思考都完全不在一個典型電影語言的脈絡底下,初看的確令人有衝擊之感。評審團特別獎與攝影獎的肯定都是實至名歸。
.
榮獲最佳學生劇情片的《入世》以一個旁觀者的外籍看護莎莉的角度看待台灣鄉村青壯年人口外流的問題,只是電影卻不只是丟出議題讓觀眾消化。不再只是將所謂的移工當作是客,而是將她視為主體,看得見莎莉逐漸融入異地的過程,從陌生、到理解、到讓步、到自信。具有相當高的成熟度。
.
其它沒有成功獲獎,但也特別具有生命力的新鮮嘗試,還包括張荷澤的《永恆之火》,描述白色恐怖底下的一處叛亂分子的生命狀態,混合類型的呈現有巧思,視覺的展現令人驚嘆;高中校園題材,由詹承廷執導的《青春劇烈物語》跳脫出青春電影套路,不灑狗血不灑淚,回顧到對人際問題本質的探討,人物設計極度豐富;田倧源的紀錄片《登玉山途中》邀請伍榮富與林長安兩人重回現場(重構的玉山),帶出一個跨越現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的對話,觸及威權崇拜之題,深具創意。
.
有些作品則在演員的整體演出上令人難忘。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附圖)以父子情為題,看似簡單輕巧,但對人物刻畫、演員調度近乎完美,春風與兒童演員姜仁展現的默契實在驚人;香港導演陳淦熙的《三步》之中,飾演母子的陳雪甄與胡智強之間的對戲,不見學生製作的稚嫩,直逼金獎水準;郭玄奇的《迷藏》不僅在同志類型議題上有所開拓,更懂得將兩位小演員林宥綸與吳至璿的表演調整到位,使得作品看來一氣呵成,整體感極好。
.
幾個大獎得主在事前都不算有懸念,同獲三項大獎的李宜珊的《手事業》與曹仕翰的《貓與蒼蠅》都直接表徵了短片領域能夠做到的最高水準。同時為兩位獲獎的演員楊麗音和潘之敏感到開心,雖然詮釋角色類型迥異,但兩位演員都同樣完成了自己的突破。(雖然我原本更期待看見《手事業》拿的是整體演出獎,潘麗麗與游安順也都太精采。)
.
我個人參與評選的影評人推薦獎這次卻是以新銳切入,將獎項頒給嚴京威的《季候風》。討論過程堪稱激烈,也是從十幾部慢慢縮小下來,作品各有擁護者,但嚴京威在影像上精確而沉穩的調度,是唯一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選擇,以一台車的座位變換來暗喻家庭權利關係的移轉,太有想法。《季候風》也是我在前年個人十大選出的年度最佳華語片之一,很榮幸有機會真的給導演一座獎。
.
最後金穗大獎頒給紀錄片《度日》。
.
說來我跟導演林佑恩也曾有一段有趣的淵源,之前去採訪柯貞年導演時,他是合作媒體派來的平面攝影師。猶記當時拍攝地點的公司職員都驚嘆地說,過去有過這麼多媒體的攝影師來取景,就只有他找到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導演,拍攝了《度日》。
.
也是今天典禮後才知,林佑恩其實不是電影相關科系出身,學習養分或許來自他拍攝新聞紀實的豐富經驗。這不過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作品。但他對高風險家庭貼身的細膩觀察,不至於讓作品淪於傳統式的煽情關懷,更據實地讓觀眾看見這群青少年的躁動、對生命的遲疑。
.
特別的是,觀者可能時不時會對被攝者的身分產生疑惑,因為你很難確定你究竟是在看一群孩子,還是一群大人。出身家庭的境況,迫使他們失去了自己該有的樣子,承擔超乎自己所能承受的重擔。即便題材看來悲愴,但林佑恩依然穩住立場,避免過度的個人詮釋。光影投射下來,甚至帶出了一種詩意性。
.
最後,2021年金穗獎最大獎得主不是傳統電影人出身。無論評審有沒有意識到,但這個結果帶來的訊息其實很重要。
.
電影的樣貌應該是不斷地流動的,過去經常有此一說,是「金穗獎的片型」,看似走穩某個套路就能取得評審青睞,但在今年,我們看到一些非傳統敘事、選材的作品甚至非電影界影人都能獲得矚目,證明金穗獎真的試圖在「推動」一些改變,讓新的創作見解、新的說故事手法能夠有機會融入進來,帶來一些新的刺激。
.
在金穗獎擦亮招牌的這一年,各個評審給了一份不落俗套、意義深長的得獎名單。更重要的是,眾多創作者們,也都拍出了令人回味再三的好作品。借著導演們的眼睛,彷彿能對自己對所處世界更增添了新的認識。
#金穗獎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海角七號演員名單 在 黑人 陳建州 Facebook 八卦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
其實這篇本來在自由時報和TRIBALLS裡面都提到了一部分,但受限版面和時間,沒辦法講的更深入,這篇算是一次整理完
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306779…
https://www.facebook.com/TRIBALLS.TW/videos/952034028476218/
農場說是不是最糟的?肯定不是,更糟的是連農場都不提了,直接先做再說,現在看起來SBL十六年後走一圈比回頭路還慘,到底是誰的責任?多罵兩句新球季也不會增加兩隊,不如先從政府單位到協會結構和思維講清楚一點。
台灣教育思維很喜歡找戰犯找負責人,好像有權沒權的把檯面上可以轟的人轟完一輪就算善盡責任,但比起撿到槍先罵先K一頓,我比較偏好觀察那些怎麼做的人,台灣職業運動環境很慘,從體育署給的資料來看,2012~2016年職業運動基本上沒成長,整體運動產業也是起起伏伏,整體環境就是這樣,與其罵完,不如分析結構之後討論下一步可能的方向在哪。
先提幾個在台灣籃球我sick of that shit的思維,其中一個最病態的,莫過於是「瓊斯盃有熱度,HBL也有熱度,所以台灣籃球也應該有很多開發空間」。如果是球迷和鄉民來說還好,但如果是媒體還用這句話,那就流於隔靴搔癢,瓊斯盃可以,HBL可以,在於他們成功結合籃球與其他非死忠球迷受眾的商業模式,有國際對抗有學生話題,那本土聯賽呢?
張鐵志在《聲音與憤怒》一書所提到,「媒體根本價值不在提出解答,而在更尖銳提出問題」,「瓊斯盃有熱度,HBL也有熱度,所以台灣籃球也應該有很多開發空間」,這算不上解答,更算不上媒體責任,提出精準問題的前提在於觀察和資料分析,把國際賽和學生聯賽熱潮直接和籃球市場畫上等號,其實是很粗糙的歸納。瓊斯盃的觀眾和HBL觀眾確實是商機,但嚴格說起來和會看本土聯賽的觀眾並不完全重疊,想要活化台灣籃球市場,應該是要找到另一條如何鎖定本土聯賽TA的方法,而非若A則B。其他層級有市場,所以台灣籃球也行這種不精準的思維概括,那還不如喊發大財比較爽。
第二個,「ABL是洋將聯盟是次級聯盟,台灣球員去那邊得不到磨練」,這跟我和 楊國譽討論過的論文題目有點類似,到底什麼是職業聯賽?如果是海角七號,你會在乎裡面田中千繪女主角戲份多少?搶掉多少台灣演員表現機會?不會嘛,但現在回頭來看都知道,海角七號的存在價值不是這部片劇本多精良,格局多大還是發揚了什麼本土元素,而是這部片讓台灣人重新知道,台灣還是可以拍出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從十多年後的角度來看,這部片的藝術價值當然不是頂尖,但沒有這部片台灣電影可能還要低迷很長一段時間。
同理,商業聯賽幹嘛只要為國家服務,又不是共產黨凡是以黨為宗,全歐洲聯賽都是外國人的天下,有沒有本土元素,管他那麼多,有,很棒,沒有也沒關係,熱鬧好看至少踩穩腳步。兩年前我訪過剛成立的夢想家,憲銘哥和黑人哥都對我說過,「比賽輸贏和球隊文化很難一年兩年就建立起來,但至少要讓球迷進場覺得,來看比賽是好玩的。」
看過B League、KBL和CBA轉播,我們都知道SBL內容沒有差很多,至少沒有差到兩個選一個一定會轉台去看其他比賽,但為什麼東亞其他國家有觀眾,SBL十六年轉一圈還轉回原地?球迷進場有沒有覺得好玩很重要,如果是比賽打完冠軍頒完就好的心態,文化和制度永遠沒辦法建立,更別提行銷和商業模式。
再來,「球星出走導致SBL很難看?」,請問全球化市場,誰不往待遇好的地方走?台灣隔壁就是一個磁吸效應擺在那裡的土豪市場,球員過去中國了,所以呢?塞爾維亞男籃今年公布的17人世界盃名單,來自本土聯賽的幾人?
0,一個都沒有,塞爾維亞十多年前還曾經掉到歐錦賽第十三,那塞爾維亞有因此放棄籃球嗎?沒有,他們國際賽成績慢慢爬上來,球員依然旅外挑戰,而且國內球隊貝爾格勒紅星三年前曾經是Euroleague上座率最高的球隊,Mega Bemax找到把球員往外送的穩定生存方式,貝爾格勒游擊者也在巴爾幹地區站穩前三,有沒有國家隊頂級球星?如果球星被挖走就要鼓吹關門大吉,那全世界應該都倒過一輪才對
Michael Jordan退休時有說過一句話,當年Dr.J退休從沒告訴他,「嘿,我交棒給你了」,同樣的,他退休也不會指定接班人,有本事的自然會拿下來。有人出走有人接棒,這不就是很正常的循環?
台灣體育產業最大問題始終是職業不職業,當永遠把民族大義和國家隊成績放在商業之前,永遠搞不清產業是為球迷為球員為消費者服務,還是為國家利益服務?最重要的,每次討論到A就拿B出來救援,這才是最大問題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到最後,但我整篇最喜歡的是最後一段
『自己籃球自己救的兄弟爬山
「自己籃球自己救」,其實是一句相當有凝聚力的口號,如同現在香港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有句關鍵的核心概念叫做「冇大台」,用比較假掰說法是「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其關鍵意義在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最糟情況下,我們不再期待有個強人出頭登高一呼,而是需要每個人只要能貢獻多一點點,台灣籃球缺的從不是鎂光燈,或是鎂光燈要打在哪個人身上,需要的是每個環節願意挽起袖子下去做的人,台灣籃球需要改革的不會只有一個項目,需要出力的,也不會只有一個地方,但如果缺少正常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兵缺糧的狀況將永遠持續下去,永遠草創,繼續轉過下個十六年還是一樣。
如何發展體育產業?勢必得有一個正常的職業聯賽,而在發展聯賽之前,我們必須找出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現在我們已經看到SBL轉一大圈比走回起點還慘,如果有人願意走出去,不管扮演什麼角色,每個人只要多一點點貢獻,這個環境就有更多一點可以轉變的機會。』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5993
海角七號演員名單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
去年本單元大受好評,今年決定續作,來看看今年金馬獎有可能達成哪些有趣的紀錄。金馬獎得獎王杜篤之與張叔平再次同場較勁,今年也可望誕生史上最高齡的演員獎得主。不過去年17個如果,最終只有兩個實現,大家覺得今年哪個紀錄最可能改寫呢?
.
.
(1)如果《日子》和《親愛的房客》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將會成為21世紀首部獲得本獎的LGBT電影(涉及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之電影)。上一部獲得最佳劇情片獎的LGBT電影是蔡明亮執導的《愛情萬歲》(1994)。
.
(2)如果《日子》獲得最佳劇情長片,也將成為首部在金馬獎掄元的無對白電影。
.
(3)如果蔡明亮或陳果拿下最佳導演,連同過去所獲的兩座,將追平李行、杜琪峯、許鞍華與侯孝賢的三項導演獎紀錄。
.
(4)如果陳蓮華與安旭以《白露》榮獲最佳動畫短片獎,將是首部中國電影、導演在本項獲獎。
.
(5)如果陳果以《墮胎師》獲得最佳導演,將成為金馬獎史上首位執導作品未獲得最佳劇情片提名,但獲得最佳導演獎肯定的影人。
.
(6)如果李國煌以《男兒王》(附圖)封帝,將成為首位在金馬獎獲得演員獎的新加坡男演員。首位獲得金馬獎的新加坡演員是2002年以《跑吧!孩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的女演員鄭智允。
.
(7)如果莫子儀以《親愛的房客》封帝,將成為首位在同一年榮獲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影帝殊榮的演員。
.
(8)如果桂綸鎂以《腿》二度封后,將逼和李麗華、歸亞蕾、徐楓、楊惠姍、張艾嘉,成為獲得最多后冠的台灣/中華民國籍女演員。目前紀錄保持人是四度封后的張曼玉。
.
(9)如果現齡81歲的陳淑芳以《孤味》或《親愛的房客》其中一部片獲獎,將成為史上最高齡的演員獎得主。目前演員類五項最高齡獲獎者紀錄如下,女主角:葉德嫻《桃姐》(63歲);男主角:林揚《超級大國民》(63歲);女配角:梅芳《囧男孩》(72歲);男配角:馬如龍《海角七號》(69歲);新演員:舒米恩《跳格子》(30歲)。
.
(10)如果吳奕蓉(43歲)、霍嘉豪(33歲)、劉俊謙(32歲)其一獲獎,則皆將刷新舒米恩於30歲獲獎的紀錄,成為最年長的最佳新演員得主。
.
(11)如果吳奕蓉以《大吉大利 闔家平安》獲得最佳新演員,將成為首位以同一部作品榮獲金鐘獎與金馬獎演員獎殊榮的演員。
.
(12)如果金玄彬以《無聲》獲獎,將成為首位獲得金馬獎的韓國演員。
.
(13)如果柯貞年以《無聲》獲獎,將成為首位獲得最佳新導演的女性導演。
.
(14)如果《狂舞派3》榮獲最佳改編劇本,將成為首部獲得本獎項的續集電影。
.
(15)如果《同學麥娜絲》榮獲最佳改編劇本,將成為首部改編自紀錄片的獲獎作品。
.
(16)如果《怪胎》榮獲最佳攝影,將成為首部以手機完成攝影的獲獎作。
.
(17)如果盧廣仲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榮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將完成金鐘、金曲、金馬三金滿貫。
.
(18)如果杜篤之以《幻愛》榮獲最佳音效,將以總得獎數13座紀錄追平張叔平,並列獲得最多金馬獎影人頭銜。但張叔平今年也以《手捲煙》入圍最佳剪輯,一旦獲獎也將能以14座獨居領先。
.
(19)如果《你是豬》的〈Happy Family〉榮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將成為有史以來融合最多語言的得獎歌曲(本歌曲包括英語、馬來語、華語與坦米爾語),也將成為首支含有坦米爾語的得獎歌曲。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0760995026624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5732521196138
【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8415707594486
【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日子 #親愛的房客 #白露 #陳果 #墮胎師 #李國煌 #男兒王 #陳淑芳 #吳奕蓉 #霍嘉豪 #劉俊謙 #柯貞年 #金玄彬 #無聲
#同學麥娜絲 #怪胎 #大吉大利闔家平安 #杜篤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盧廣仲 #張叔平 #你是豬 #狂舞派3 #金馬獎 #金馬影展
金馬影展 TGHFF myVideo 影音隨看
海角七號演員名單 在 海角七號演員現況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范逸臣Van Fan 國境之南電影海角七號Cape No 7 范逸臣田中千繪主演官方MV Official ... 當年超紅海角七號演員現況叛逆少女大大長大變超正歲月無聲輕步移 ... ... <看更多>
海角七號演員名單 在 台積電來高雄設廠進度有變 - Mobile01 的八卦
經過國道八號,安南區半小時就進出南科。安南也沾到台南市區的生活便利。安南缺點是地勢低窪,過去是潟湖,魚塭,有大排連接海岸, ... ... <看更多>
海角七號演員名單 在 當年超紅《海角七號》演員現況叛逆少女「大大」長大變超正! 的八卦
看到黑白的照片好傷心.. (靜香編)#創作授權【歲月無聲輕步移Then And Now】 https://youtu.be/sVZXb2FHSMk# 海角七號 #范逸臣#田中千繪# 大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