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許多中外媒體朋友應外交部的邀請,搭機前往我國南疆領土—太平島參訪,在島上享用當地食材所作成的午餐、並生飲純度直追Evian礦泉水的5號井水。
這趟旅程的目的,是希望登島的國際媒體可以當我們的見證人,「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告訴全世界「太平島是島嶼(Island),不是「岩礁(Rock)」。太平島是個足以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的島嶼,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第121條規定,應該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權利。
去年菲律賓在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庭挑戰太平島法律地位,質疑太平島是一個岩礁,島上物資都由外地運來,無法自給自足;島上土壤全是珊瑚礁風化而成、無法耕作的岩沙,因此不能享有領海以外的海洋權利。以上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
《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第121條對於「島嶼」的定義為:「自然形成、四面環海、高潮時露出海面而又能維持人類居住及其自身經濟生活的陸地區域」,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太平島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島上不僅產有豐沛天然淡水,其中五號井井水還可以直接飲用;有肥沃的千年育成土壤供給豐富養份,原生植物(椰子、木瓜、芭蕉樹等)多達108種,20餘種人工種植蔬果(如地瓜、南瓜、高麗菜、蘆筍等);飼養雞、羊及警衛犬;另設有醫院、郵局等,以上例證在在顯示太平島是個足以維持人類基本生活的島嶼。菲律賓一再發表昧於事實的談話,可見菲方對太平島完全缺乏瞭解。在此,我要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向菲律賓表示,我們非常歡迎菲律賓政府派遣代表或律師到太平島參觀,以建立對太平島的正確認識,不要再信口開河,繼續傷害臺灣人民感情。
目前,我國的國際法學會南海小組已經完成一份就太平島法律地位所提出的「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意見書,針對菲律賓挑戰太平島法律地位的謬論,逐一具體舉證駁正,並附上太平島現況照片。這份文件已經寄送給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希望五位仲裁員對太平島有正確的認識。我們也十分歡迎仲裁員親自前來太平島進行實地訪問,親眼見證太平島是個有淡水、可種植農作物、可飼養雞羊、可維持人類居住的「島嶼」。
海蘆筍種植 在 吳音寧 Facebook 八卦
在部分人士質疑、嘲諷的聲浪中,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推廣台灣蔬果至帛琉的行程已順利返台。
四天三夜的行程,北農在外交部、帛琉大使館、農委會、以及與帛琉有深厚情誼的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賴坤成董事長的大力協助下,馬不停蹄地拜會帛琉總統、南北大酋長、女王、國會議長,並與農業部長、衛生部長等相關部會進行討論磋商,更拜會長期在當地耕耘的台灣農業技術團,以期深入了解帛琉居民的風土民情、飲食習慣、蔬果生產狀態,為蔬果外銷做最好的準備。
在第三日的下午至傍晚,北農團隊更在當地最大的夜市(Ernguul Central Park Night Market)舉辦展示會,邀請帛琉當地居民、以及從世界各地到帛琉旅行的觀光客,齊來品嚐台灣蔬果。幼嫩的蘆筍、鮮甜的玉米、爽口的高麗菜、鮮豔的彩椒、甜柿、釋迦、芭樂等……,樣樣都令大家讚不絕口。
據北農的夥伴回報,當我們的工作人員向來客介紹「台灣的bamboo(綠竹筍)」時,更引發現場陣陣驚呼,讚嘆來自台灣的「竹子」竟然可以如此美味!
對於因種植不易而新鮮蔬果匱乏、大多仰賴美國進口的帛琉來說,來自台灣的蔬果無疑是彌足珍貴的,當地最大的報紙(Island Times)還形容,這些蔬果是「來自台灣的愛(From Taiwan with love)」,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來自台灣的愛」也讓帛琉當地最大的超市、餐廳、旅館等都極為期盼,因此,北農在此行率先和蘇浪超市簽訂了合作協議書,著手展開蔬果外銷事宜⋯⋯。
這並不容易,但也非常令人高興,尤其在今年是帛琉的「健康年」,台灣與帛琉的蔬果貿易歷經八年的協商,終於,在此行踏出正式啟航的第一步。(更詳細的報導可參見帛琉《島嶼時報》https://goo.gl/F3ZhqJ 以及北農官網 https://goo.gl/QNHvYp)
我相信,國與國之間,做生意和外交,都同樣必須奠基在尊重與理解之上,才能有所進展,才可長可久。
期待今年十一月 ,第一批貨櫃透過海運首航帛琉,為我們堅定而美麗的友邦,帶去最新鮮、最誠摯也最令人感到驕傲的「台灣的愛」~
海蘆筍種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
【都市農耕 回應氣候變遷.糧食危機的新解方 上世紀九零年代 古巴開啟都市農耕模式 台中「城食森林」之東海美食育基地 家長發起的食農教育 共耕共食 從食農教育培育分享精神 台北「田園城市」12個公有建築屋頂菜園 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我們都很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這要從食安教育做起。都市農耕是從古巴開始,現在擴及到全世界越來越波瀾壯闊。台灣最近有兩個地區跟進了,一個是在台中市,一個是在台北。而更早之前是由台灣好基金會,在苗栗已經進行了一個學校跟附近的一個農地合作,小朋友們可以學習有機農耕,然後變成他們的營養午餐。台中市為了下一代的農食教育,一群家長帶著它們的孩子,就在大肚山上闢農田;在台北市,一方面為了解決熱島都市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也鼓勵城市農耕,於是在公部門的屋頂開始種菜。
你有沒有想過 餐桌上的蔬菜是是哪裡來的?怎麼種的呢?其實我們桌上從世界各國來的美食,碳足跡都會加重地球的負擔。再加上農藥、化肥、基改,農作物的秘密你我多半難以掌握,因此都市人開始自己種植,確保食物來源,同時降低食物的碳足跡。
這種都市農耕,靈感來自古巴。
在自家前院種菜種蔬果,甚至有農隻協助農耕,古巴的首都哈瓦那,有超過兩百萬人投入城市農耕,蔬果產量占全國的一半,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糧食危機以及石油即將枯竭的新世紀,全球很多城市開始跟哈瓦那學習,因為這些危機,哈瓦那人20年前就已經克服。
哈瓦那的都市農耕,起源於國家的困境。1963年,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三十年間,糧食等物資倚賴前蘇聯的援助。但隨著90年代前蘇聯瓦解,古巴人不僅糧食斷絕,飢餓的古巴,經濟也幾乎全面崩潰。石油危機導致農藥化肥短少,他們因此開啟永續農業,並且鼓勵市民就近利用空地耕作。如今哈瓦那有將近200個都市菜園,每年生產超過400萬噸的蔬菜,古巴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並且是唯一經歷能源危機,成功轉換農業政策的國家。
都市農耕提供了工作機會,同時餵飽吃有機蔬果的健康國民,古巴獨特的經驗,如今是很多城市的仿效對象。
台中大肚山上的一個菜園中,一位家長正帶著十幾位小朋友,在自己開闢的菜園進行食農教育。
「我問你們,白蘿蔔跟這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葉子!還有顏色!」小朋友搶答。
張文鴻,大家都稱呼他豆爸,他說,「我們這裡園區比較特別,它不是為了量產,它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實踐從產地到餐桌這件事情。我常常在開玩笑,這裡的產地到餐桌只有五步。」
在古巴的都市農耕,是解決糧食和經濟問題,台中市則在2016年推動城食森林計畫,鼓勵市民用自然有機的方式種植蔬果。其中東海大學附近的一處基地,由下而上推行,做了很好的示範。
這一群家長因為社區新小學成立,校內空間不夠,又希望給孩子們食農教育,因此在學校旁邊找了一片荒地,一群沒有耕作經驗的家庭,開始了城市農耕生活。
豆爸說,「這片土地它有七八年沒有耕作,所以草比人高,土地幾乎沒有耕作的痕跡,意思就是說我們要重新全部再開發一遍。可是相對的,這裡也沒有農藥了,也沒有汙染了,也沒有很多人為的破壞,所以我們覺得這裡才是我們想像中最好的地方。我們就讓小朋友一起來,用石灰粉拉繩子、丈量,他們其實反而來這裡學到更多。」
用怪手整地之後,刻意保留大肚山上四十幾棵相思樹,大人小孩一起試種各種當令蔬菜,不灑化肥和除草劑,利用生廚餘肥沃土地。大肚山的紅土很難種植,第一年幾乎慘敗收場,但如今園子裡欣欣向榮,過去的荒地,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家長呂木蘭說,「基地種的蔬菜最重要就是種當季、當令的蔬菜,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養分施肥。有個媽媽就種蘆筍,我們從來沒想到在大肚山紅土上面,蘆筍竟然還可以長成,這是我們很驚奇的地方。另外我們也種一些豆類,因為2016年是國際豆類年,豆類是窮人的肉類,因為豆類富有蛋白質、胺基酸,價格又比較便宜。」
而且,這裡的一切收成,只要共作、都可以共享。平常不進廚房的孩子們,搶著烹調剛剛自己親手採集的蔬菜。
豆爸說,「他們可以在這裡找到互相分享的意義,他種的菜不見得只有他自己收。我覺得這個最難,我也最喜歡這個概念,就是互相分享。如果我們都願意把它多餘的一點點分享給大家,他收得一定更多。所以我們的概念,讓小朋友不會很自私,不會封閉。人跟人互相信任而美好,人跟人互相幫忙就會有勇氣了。」
因為氣候變遷,近年來台北夏天酷熱,氣溫屢創新高。為了減少食物的碳排放,同時回應台北人對食安憂慮,台北市版本的城市農耕,在公有建物的屋頂,開闢了12個屋頂菜園,打造一個種菜的田園城市。
這裡是北投區公所的屋頂,菜園面積575平方公尺,是計畫中最大的空中菜園。夏天可以為室內降溫,這一小塊木箱,也舒緩了台北人生活在都市的緊張和壓力。
北投清江里的里長說,「我們有一個里民來種菜,後來他太太打電話跟我講說,其實他有憂鬱症,他因為過去都閉鎖在家裡。她以前很擔心她的先生,自從有來種了這塊園地之後,整個生活有了重心,他是我們這裡面最認真的,每天最少來三次。」
而且這裡收成的三分之一,有更積極的用途,為社區裡年長者的午餐加菜。
里長說,「屋頂菜園以分享的方式作為我們的重點,原則上三分之一提供社區運用,三分之二給重的人當成所得,基本上這邊所有種植的東西都不能拿出去賣,等於是一種有機栽植。」
都市農耕,緣起於古巴的哀愁,如今結成甜美的果實。在全球各都市,它是氣候變遷和食安問題的解答之一,在地球過熱的此刻,這一方綠意,意義重大。
海蘆筍種植 在 海蘆筍全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海芦笋 又名"海蓬子",又名石刁柏,北方人称之为龙须菜,是多年生,雌、雄异株宿根性蔬菜。它是经中科院从北美洲引种而来的海水蔬菜,种植于沿海滩涂,达到无公害蔬菜 ... ... <看更多>
海蘆筍種植 在 海蘆筍全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海芦笋 又名"海蓬子",又名石刁柏,北方人称之为龙须菜,是多年生,雌、雄异株宿根性蔬菜。它是经中科院从北美洲引种而来的海水蔬菜,种植于沿海滩涂,达到无公害蔬菜 ... ... <看更多>
海蘆筍種植 在 海蘆筍 的八卦
食譜|芝麻海蘆筍炒三絲⇙⇙⇙ [步驟] ① 將豬里肌先用酒及鹽巴醃過② 先以橄欖 ... 海蘆筍 #海人蔘#植物海鮮#海蓬子種植時,不需要化肥、不需要農藥因為在海邊長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