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五十次的「世界地球日」,你打算怎麼拯救環境?
最近有很多奇妙的新聞,像是NASA表示:「衛星觀測圖上,原本籠罩大地的一大片空汙消失了」;印度的海灘上,出現了28萬隻海龜集體上岸產卵的景象……
而這一切美好的轉變,竟然是拜疫情所賜,產業污染大減、活動足跡節制,地球才得以休養生息!
我們不希望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讓地球回歸正常,因此「教育下一代」非常重要。疫情會慢慢淡去,但我們只有記住傷痛,才能與地球永續共存下去。
除了做個好榜樣,避免浪費食物、使用環保杯袋、做好垃圾分類……等,你還可以在睡前唸一本深具知識的童書給孩子聽。
《我們製造的垃圾》是在一本探討垃圾、塑膠影響環境生物的繪本。故事從4個小孩搭船開始,他們面對一連串的垃圾漩渦及海洋生物的困境,栩栩畫風呈現出人類對地球製造的混亂。
今晚讀本書,給孩子種下一顆環保的種子吧,讓愛地球的心,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
🎁 海巡署長室將抽出共30個名額的《我們製造的垃圾》、《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兩款精美繪本要送給各位好朋友。
#繪本抽獎辦法:
step❶➡️ 對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 粉絲專頁及「本貼文」按讚,成為海巡粉絲,才會收到得獎通知喔!
step❷➡️ 在本貼文下方留言「帶著孩子一起愛地球」
step❸➡️ 分享這則貼文到您的個人塗鴉牆上,並記得設定公開。
109年4月28日(星期二)24時前,完成上述條件即擁有抽獎資格,我們將抽出30位幸運的粉絲朋友,從兩款繪本中隨機贈送一本書。
※得獎名單預計於活動截止後48小時內公告於「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 」粉絲專頁。
#疫情當前 #在家看書最安全
#即刻行動 #做夥一起護地球
※本次活動贈品由 小熊出版 Little Bear Books 提供,特此感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土計畫迫在眉睫,鄰里重劃別怕困難 陳麗娜籲市府總動員 中央將在明年5月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高雄市國土計畫隨後須在109年5月實施,陳麗娜指時間緊迫,各局處應立即盤點與國土計畫有關的業務、預做準備。此外,鄰里區劃也應研究調整,如遷村後的紅毛港應設里,中鋼新大樓附近應新設一鄰。 ...
海洋產業分類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昨天是全球港灣城市論壇的第一天,我們與世界各地前來與會的來賓從港市合作、都市計畫、產業轉型、海洋觀光到永續發展,討論彼此的經驗與觀點。今早我們延續昨天的討論,做更深入的探討。
世界各港灣城市的歷史與轉變十分類似,從最早工業生產、貨物運輸,到現今轉型為觀光休閒、新創科技。因為港灣城市的特殊性,在面臨全球化、經貿型態改變、都市重整、氣候變遷等問題時,將共同面臨考驗,而這也是我們舉辦論壇的目標:與世界攜手合作,共同創立典範。
現在的高雄正在翻轉,我們要將高雄做為新南向政策的門戶,將亞洲新灣區作為邁向世界的跳板,未來,高雄將持續綻放璀璨光芒。
海洋產業分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齊柏林導演往生了一年,如果我們要說齊柏林對台灣重要的貢獻,是他以付出生命風險的方式,讓我們所有的人既看見台灣的美,也看見我們人為對台灣的破壞。
許多獨立製片人,希望改變國家政策,最好的公民教育方法 已經是拍攝紀錄片。為什麼?因為文字的影響力遠不如影像,而要把一件事情說到讓很多老百姓了解, 深入,透過影像親眼看到長達接近一個小時以上紀錄片,會讓你深刻的體悟問題的核心在那裡。
過去這幾年中國大陸有很多了不起的獨立製片人,他們投入了自己的心力 可能從社會得到資源,可能是自籌款項,或者是只有很少的經費,他們拍攝了一些紀錄片。其中對中國大陸影響最深的一個是柴靜拍攝的穹頂之下,鋪天蓋地1億人觀看,也使得中國大陸不得不重視全面整治霧霾,另外一部影片「塑料王國 」。塑料王國是中國大陸的紀錄片的導演王久良,他拍攝塑料王國影片,在2017年入圍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塑料王國這個影片談的是中國大陸有很長一段時間,把世界的垃圾進口到中國大陸,在這個地方賺取所謂的垃圾財,這個因貧窮導致中國大陸所形成的環境汙染難以言喻。
王久良拍攝塑料王國紀錄片,2017年入圍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紀錄影片,2017年中國大陸在龐大的公民壓力之下,政府2017年7月宣布不再從國際進口垃圾。
其實垃圾對你而言,隨手一丟 ,或是很快換手機,不過是一種方便 是一種時髦。可是它後面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包括重金屬的電子垃圾污染,對很貧窮的國家的某些人,撿拾垃圾的人體 都是很大的傷害。目前全球海洋,佈滿垃圾,而我們都是共犯。
================
這是2017年入圍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的<塑料王國>,山東出生的導演王久良耗時6年,紀錄下故土是如何被塑料毀滅
(王久良 <塑料王國>紀錄片導演)
我拍了一個小孩在分撿垃圾 一個小姐姐,她一邊撿著 她兩個弟弟在邊上守著,給我一個 給我一個 什麼呢 針管子(針筒),就撿了好多好多針管 小孩這麼大一捆針管子,拿來放到口袋裡這樣玩
被廢棄物扎破皮膚更是家常便飯,然而為了生存 這些母親卻不得不將孩子帶在身邊,甚至連哺乳都是在垃圾堆中完成
(王久良 <塑料王國>紀錄片導演)
雖然說是廢舊塑料,聽起來好像是一個所謂再生資源的概念,實際上塑料裡面 什麼東西都有,臭魚爛蝦 破布爛衫子 什麼都有,包括那些已經變質的魚肉 罐頭食品 還有就是牛奶盒,大陸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
(王久良 <塑料王國>紀錄片導演)
他說去往中國的垃圾 基本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塊是大量的廢舊塑料 幾乎全部的廢舊塑料,第二塊是廢舊紙張 就這兩塊全部運往中國
(丹尼爾 回收部門經理)
為什麼要去中國呢 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好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雙倍以上的價格
1990年代 正值大陸改革開放,包括製造業在內的許多產業野蠻生長
洋垃圾就是在那時悄無聲息的進入大陸,統計數據顯示 從1995到2016年的20年間,大陸的年垃圾進口量從450萬噸增長到4500萬 翻了10倍
洋垃圾成為了大宗交易品
(王久良 <塑料王國>紀錄片導演)
整個東部沿海地區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些大型 相對集中的廢舊塑料產區,更何況還有數不清的那種分散的小廠,包括美國 英國 歐盟27國都有超過2/3的廢紙 塑料運往大陸,這並不是因為那裡有多麼成熟的回收產業,而是大陸享譽全球的"製造業",對這些垃圾塑料有著高度需求
(王久良 <塑料王國>紀錄片導演)
我在廣東就拍過一個工廠是生產玩具的,它是一家比較大的玩具代工廠
就是他們生產的玩具全部是出口的,而且他們會用到大量這種再生顆粒 再生塑料 ,那麼我就可以看出很明確的一個循環,就是中國的工廠 原料,生產的商品運到國外,國外消費完之後 垃圾再運往中國,這讓大陸成為不折不扣的世界垃圾桶,而土地 水質 空氣,也在缺乏監管的再生過程中,一點一滴的被破壞殆盡
進口來的塑料垃圾中 有塑料桶 塑料袋 電腦設備等,在這間作坊裡 工人們正在處理洋塑料垃圾,他們在地上挖了一個池子,裡面泡滿液體 沒有任何排污設備,在這家作坊的牆外就是一個散發著惡臭氣味的髒水池
牆內瓢起垃圾的廢水 就這樣排到牆外。
在龐大的利益鍊條下不只環境,還有生活在污染環境裡的低端人口,在暗夜裡舔拭傷口 無盡地悲鳴,2017年7月18日大陸國務院終於做出重大決定,下發 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 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垃圾在內的24種洋垃圾,進口垃圾產業鏈的重新洗牌,讓大陸國內和國際都帶來不小的衝擊。
2017年7月大陸環保部突擊全國1792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專項檢查,其中1074家環境違法 比例高達6成,加工洋垃圾留下的污染,是這個國家再也無法承受的負擔,同時這紙禁令,也是逼播大陸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提升
"大陸洋垃圾禁令讓西方國家無所適從",紐約時報這樣報導凸顯出已開發國家對垃圾無處可去的恐慌,但這同時也讓全球反思,只有擴大生產者的責任,才能確保地球不再受到更多的傷害
海洋產業分類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評價
國土計畫迫在眉睫,鄰里重劃別怕困難
陳麗娜籲市府總動員
中央將在明年5月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高雄市國土計畫隨後須在109年5月實施,陳麗娜指時間緊迫,各局處應立即盤點與國土計畫有關的業務、預做準備。此外,鄰里區劃也應研究調整,如遷村後的紅毛港應設里,中鋼新大樓附近應新設一鄰。
陳菊市長指鄰里雖困難,但如遷村後的紅毛港確有其特殊性,應該調整仍要設法。農業局指高雄5.3萬公頃畫為農地,其中3萬公頃是第一級純農用農地。經發局表示正朝「既有違規土地輔導」、「儲備未來產業用地」兩方面盤整產業用地情況。
陳麗娜質詢表示,國土計畫「一劃定終身」,它將取消目前11種使用分區的作法,將國土劃分為「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海洋資源地區」四大分區、18分類,劃定後20年不得變更,對個人,對城市未來都有深遠影響。
陳麗娜進一步表示,城市要發展、國土要保育,但沒有人會想讓私人土地被畫為保育地、農業地,由此可知涉及範圍至大,所以「高雄市國土計畫」的研修務必透明公開。因此她要求主其事的都市發展局除應及早邀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廣詢意見,也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公民參與機制。

海洋產業分類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評價
塑料垃圾與廢棄藥品的回收率極差!環保署到底在幹嘛?
📣📣小編:內文字很多,大家可以直接看影片,今天的靜敏委員很兇...不對,是霸氣十足喔!
🔸廢棄塑膠袋的回收,一直都是很棘手的環保問題。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後,#民眾依舊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辛苦分類好的廢棄塑膠袋,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這些塑料垃圾,幾乎不是流進了海洋,就是被送進了焚化爐!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國人光是在購物就使用掉了152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若以每個塑膠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垃圾,且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總總數據皆顯示出民眾對於回收廢棄塑料的教育不足。
🔸其實根據環保署的「垃圾強制分類」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成的民眾是能夠配合資源回收政策的,若是環保署可以加強宣導,塑料回收率勢必可以再提高,環保署甚至可以透過教育,培養民眾分類的能力,讓清潔隊在回收資源後,不需要再委外請專業人士來判斷要進行物料回收或者是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增加人事、浪費公帑。
🔸除了廢棄塑膠袋回收,民眾對於藥品儲放及管理的觀念也明顯不足,有高達62%的民眾習慣自行丟棄吃不完的藥品,回收率僅36%。健保署推估,#每年有約193公噸的藥品遭到丟棄,回收量僅有約69公噸,相當於有超過5億顆藥品最後都進到了垃圾桶,造成浪費醫療資源,還衍生出相當嚴重的水汙染問題。
🔸環保署在106年實施「產業廢水污染管制與特性分析研議計畫」,檢測下水道設施的廢污水,結果在大型醫院檢驗出33種藥物,在製藥廠、工業區檢驗出22種,民眾生活的公共衛生下水道則檢驗出23種,#所有檢測地均被驗出含有頭孢唑林鈉和歐弗洒欣兩種抗生素,即使經過污水二級處理程序,仍然無法被有效去除。
💥💥以上種種問題我在3月25日和4月10日就已在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向環保署提出,然而醫事司今天(27日)發布的「資源回收政策」總檢討專題報告,卻完全沒有回覆以上這些問題,讓人不禁懷疑,環保署到底有沒有把民意代表當一回事?難道質詢只是在做秀,人民的聲音完全不用聽?否則怎麼會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依舊一點作為都沒有呢?
💥💥💥我在此強烈建議,環保署應偕同衛福部研擬於藥袋加註應回收或以一般廢棄之說明的可能性,並評估適合的廢棄藥品回收機制,否則像「耳念珠菌」這樣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只會越來越多,未來只怕會有更多人因此喪命‼
#質詢
#廢棄塑膠袋
#廢棄藥品
#環保署

海洋產業分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