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再一次矛頭對準了陳菊。
現在看柯文哲,我已經沒有去年大選混戰時的錯愕,也沒有今年稍早他一再背骨時的憤怒。
現在我更多的,是惋惜,甚至有那麼一點可憐他,感嘆一個曾經被視為台灣政治希望的明日之星,會被自己的 #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如此面目全非,被眾人所棄的程度。
我已經看破了柯文哲這個人,但,我還是得幫陳菊說幾句公道話。
🔹 高雄市長是台灣最不容易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高雄長期作為台灣唯二直轄市之一,市長應該是威風八面、滿手資源。但事實上,這都犯了以台北市的角度看高雄的刻板錯誤。真正有直轄市的資格,又有與之匹配的資源的,其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雖然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卻未必有與之同等的資源。
在中央地方權責劃分上,直轄市比其它縣市要多負責不少東西。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直轄市裡面,公立高中職一般是「市立」,也有自己的「市立」醫院系統;而在其它縣市裡面,公立高中職、公立醫院一般是「省立」,凍省以後則由中央概括承受,改隸「國立」或「署立」。
這些都意味著直轄市必須自行扛起很多日常政務的財政負擔,不像其它縣市由省府/中央概括承受. 也無怪乎2010年五都升格(桃園則稍晚)時,當時還是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率先發難,對中央政府要求「不接手國立高中職與署立醫院」。
同樣的差異,也出現在健保費補助、地方工務與道路修繕等方面。而當有重大建設專案的時候,直轄市也要負擔不少自籌款。
胡志強的大動作,看在1979年即已升格,默默承擔直轄市財政框架三十年的高雄,難免有種「我們早知道了」的心酸。
🔹 柯文哲不告訴你的「雙城故事」
高雄市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但經濟資源呢?
柯文哲和陳菊隔空交火,常常拿台北與高雄的「創稅能力」出來說事。身為熟悉城市發展軌跡的高雄子弟,沒有什麼比柯文哲這種去脈絡化的批評,更令人憤怒的了。
高雄自從日治時期就被定位為重工業的南進基地,國民黨來了,蕭規曹隨,仍舊在日本人遺留的基礎上,繼續把高雄建設成重工業城市。長期以來,高雄的城市經濟,高度倚賴於黨國色彩濃厚的石化、煉鋼等重工業。
重工業給高雄帶來了就業人口與繁榮,卻也留下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最不公平的,是在稅收數字上,台北卻以「總公司所在地」的姿態,掠奪了其它縣市以勞工血汗、環境污染所換得的經濟成果。
例如,2014高雄氣爆案的肇事元凶李長榮化工,一直到現在總部還放在台北市八德路。而產值上兆,九成以上產能都在高雄的中油,在2016年以前總部都還在台北市信義區,連帶地「創稅能力」也算給了台北市。
也因為黨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台北「一極化」的發展策略,科技產業、國際商貿、高等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從台北到新竹之間的狹窄走廊。連帶地,高收入的就業與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機會,也都向北集中。
也無怪乎柯文哲會大言不慚地說台北市繳稅繳得多。
他所不知道的,是國家掠奪了多少外縣市的勞動成果、打壓了多少外縣市的發展機會,才造就了一枝獨秀的台北市。
撇開城市的常規財源與創稅能力不談,在「中央補助」這一塊,高雄與台北比也是吃虧多多。
台北捷運可以政府蓋好,用「一元起租」給捷運公司營運;高雄捷運就要搞一個四不像的BOT方案,讓捷運公司自負設備折舊與貸款利息,然後天天喊窮喊破產,直到陳菊完成債務協商與財務重組為止。
台北鐵路地下化可以中央全額負擔,高雄就得分段負擔25%~50%的自籌款。
健保欠費,馬英九可以編特別預算給郝龍斌幫自己擦屁股,陳菊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想辦法。
台北治水,三、四十年前就可以花掉上千億,高雄拿個兩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式做,還被柯文哲嫌到臭頭。柯文哲不告訴你的是,他的「海綿城市」概念,還是客卿林欽榮帶去的「高雄經驗」。
台北就像吃了最大的一塊餅,猶嫌不滿足的千金之子;而高雄卻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得靠自己想辦法。
🔹 高雄的困境與陳菊市長的努力
上一代的高雄人,流血流汗,拼出了上一代的繁榮,卻輸給了全球化、都市化、知識化的世界經濟潮流。
因為全球化,台灣的製造業大量外流到中國,受傷最重的正是重工業起家的高雄。因為都市化,台灣的商貿與就業機會一股腦往台北集中,造成了高雄青年「北飄」的窘境。因為知識化,獨佔台灣一半以上高教資源的台北格外吃香,而高雄的科技業和高教資源,甚至還比不上台中、台南。
高雄,是一座陷入瓶頸的城市。
吳敦義時期,治市的宗旨是「不做不錯」、「好官我自為之」,只等著混完資歷、回歸黨國中央,更上一層樓。這時的高雄是停滯、怠慢,完全沒有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直到謝長廷上任,才開始發掘高雄的問題,並一一提出對策。高雄艱苦的轉型,發想自謝長廷,而主要執行的部份,是在陳菊任內。
陳菊任內,在資源遠遠不及台北的情況下,高雄完成了包括高雄捷運、輕軌第一期、高雄港大型車輛「三國通道」在內的大型基礎交通建設。
從「文化沙漠」的惡名,到「文化新銳」的美名,高雄文教發展至關重要的衛武營兩廳院、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圖書總館、一鄉一圖書館,也是由陳菊完成主要的執行部份。
高雄未來的CBD「亞洲新灣區」,原來是高雄港邊的重化工業跡地,有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是在陳菊任內完成曠日廢時的污染整治過程,才有現在蓄勢待發的姿態。
「大駁二特區」原本只是萬年荒廢的港邊倉庫群,在謝長廷發想,陳其邁、葉菊蘭協調,陳菊落實擴大的接棒努力下,已經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文化地景。
這麼多的成績,主要的執行部份都是在陳菊任內,是陳菊頂著不友善的中央政府與困窘的行政資源,一點一滴地打拼、實踐,才讓高雄展露出城市轉型的一線生機。
而在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下,高市府、市議會和中央政府終於有了「同心協力」的大契機。這時高雄的政策利多,多到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黃線捷運初審通過,國艦國造與綠能給高雄帶來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起跑,舊有工業區清丈整理準備迎接台商回流,亞洲新灣區終於整治完成可以開發……
而這一切一切的機會,卻因為一次選錯人,而不幸地停下腳步。
🔹 柯文哲的五大罪
柯文哲被自己的「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面目全非。事實上,從柯文哲對陳菊的明槍暗箭,便一一曝露了這五大罪。
因為憎恨民進黨、憎恨因理念差異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蔡英文與陳菊,從「比較胖的韓國瑜」到「民主罪人」到「不是上半生坐過牢、下半生就可以為非作歹」……柯文哲不只一次用非人的、無的放矢的話語針對陳菊。但是,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柯文哲的話語裡,沒有邏輯理性,只有失控的憎恨。
因為對陳菊和新潮流的的偏見,柯文哲將吳祥輝、喜樂島等人在選戰中對自己的攻擊,都「乾坤大挪移」到陳菊對新潮流身上。但事實證明,吳祥輝和喜樂島甚至還談不上是民進黨,不管是非新潮流的姚文智,還是新潮流的陳菊,在器捐指控事件當中都找不到角色。
因為基於台北市長角色的傲慢,柯文哲毫無脈絡地批評陳菊治下的高雄「繳稅不如台北」、「還債不如台北」,但是,他卻忘了台北是天子腳下,是集黨國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千金之子,享受的資源與優惠都不是高雄可以比得上的。柯文哲講的愈多,只是愈突顯他的缺乏同理心。
因為投機的政治性格,柯文哲可以一再背骨,為難幫忙他做好第一任市政的林欽榮、蘇麗瓊、林洲民等人;可以把高雄妖魔化、全盤否定他曾經模仿學習的高雄經驗;可以完全背棄自己保護台灣主權的初心,向蔡衍明與中共政權輸誠。
因為問鼎總統的野心,柯文哲昧著良心為韓國瑜背書、出動網路聲量暗助韓國瑜,想讓韓國瑜成為自己在南台灣佈局的一枚棋子。諷刺的是,選後韓國瑜聲勢反而壓倒自己,斷了自己的總統夢。
柯文哲以為自己可以一再拿陳菊當稻草人,來換取不明究裡的選民的注意。但是,選民雖然可以一時被愚弄,時間久了,終究要給陳菊一個公正的評價。機關算盡太聰明,柯文哲,又幾曾算到自己現在總統夢碎的窘境?
我們也只能輕輕淡淡地說一句,「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有一個不斷擴大的垃圾“漂浮島”。其面積是德克薩斯州的兩倍,是法國的三倍,這只是我們把地球當成垃圾桶的又一個例子。每年我們扔掉的塑膠足夠繞地球四圈。按照這個速度, 到2025年,海洋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的數量。我們能否將所有人每年的垃圾濃縮到一個罐子裡?我們能將所有的垃圾喂給蟲子...
海洋污染例子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早上有臉友傳苦苓老師的投書給我,大家和老師一樣對於民進黨的選情很關心也焦慮。
苦苓老師觀察入微,發現韓国瑜及他的競選團隊靠『天天失言』&『每次發言必定失言』,擠掉柯市長和台民党不少版面與話題聲量。
老師擔心的是蔡英文回應韓国瑜的方式掉進韓的陷阱圈套,她應該更有“溫度”。
這個建議要從兩方面來討論:
1、大家想想去年民進黨對於鋪天蓋地的胡說八道的政論名嘴、假新聞、LINE謠言及抹黑長輩圖的反應速度及回擊力道如何?你們是不是跟我一樣抖~~了一下。
《狼來了之中国沒有豬瘟、高雄負債三千億、吳音寧高薪實習生、趙怡翔靠關係任命、中客不來民不聊生、海音中心借廁所、台中空氣污染很嚴重、台中幼兒院園長騎車撞林佳龍、陳其邁辯論戴耳機、農產品賣不出去、台南文旦丟水庫、蔡英文靠婚姻平權賣HIV藥物、日月潭茶葉蛋沒人買、爸爸媽媽不見了、反核食(害我們沒被邀請CPTPP)、以核養氯(結果核電發電量只有5%)、太陽能板下雨溶解有毒(理化老師氣昏掛急診)⋯⋯⋯等罄竹難書例子舉不完,剛好通通都是国民党打的議題。》
最近打的是蔡英文LSE學歷、美國律師執照,結果被辣台妹打爆,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不堪其擾。
国民党主導策畫反送中教父陳同佳來台(觀光自由行),配合五毛及林鄭月鵝以為撿到槍,結果被辣台妹反將一軍直接業力引爆,現在龜縮一個字也不敢吭(趙少康氣炸反諷撿到槍也不會用。)
這些例子代表什麼?兩方陣營過招時,往往要迅速反制對方,尤其是《造謠中傷》,去年就是動作太慢,從網路開始燒回傳統新聞媒體、到政論名嘴,配合LINE與新聞農場月經文,結果民眾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教訓民進黨』🙄️🙄️🙄️🙄️🙄️
理想狀況是大家喝杯茶,討論一下怎麼回應韓国瑜豪洨的每一次失言;但現實狀況中,就是當政府越慢反擊,謠言擴散的程度越大,這跟處理癌細胞一樣。
想想現在各公部門的小編如何經營社群媒體的,現在是一有特定組織散播假新聞,小編就像白血球一樣立即到事故現場處理。
這連帶會影響第一線採訪的記者,當大家都知道是假新聞及謠言時,而記者去堵辣台妹麥克風,就算再有特定立場也不敢放肆隨便問——因為會被同業嘲笑啊😝
#不要幻想即時處理謠言同時還能提出開創性政策
2、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不會有興趣知道政府收了多少稅金,及如何分配稅款細項,我們都是《憑感覺在生活》。
這跟大腦演化有關,因為我們的腦袋一次只能運算一件事,而且非常消耗熱量,所以我們不會把心思放在我們不關心的事情上。(你的興趣應該不會是研究政府預算吧⋯⋯)
韓国瑜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每天四處吹喇叭📣,講一下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我懂韓国瑜是因為我們倆都很愛跟中国共產党學習,我也是毛派學生,其實韓国瑜遵守的就是毛澤東套路而已。
但現在是科學時代,理智有基本水準的人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稅收有限,不可能隨便喊想怎樣就怎樣——唬爛的叫政客、做事的叫政治家。
現在韓国瑜喊的每一項政見總合起來只有兩種下場:
#做得到國家就破產
#做不到他領納稅錢
韓国瑜只出一張嘴,但我們要出口袋錢;你們希望蔡英文跟著有樣學樣,為了騙票每天隨便喊喊嗎?
大家很關心台灣人民集體未來,這真的比過往政治冷漠的狀況好太多了,但希望大家不要太自虐自己嚇自己。
請問蔡英文團隊執政多久?三年。
短短三年做到哪些事?
1、加薪減稅,你無感那是因為你賺太多。
2、公共托育托嬰補助
3、阿公阿嬤身心障礙有人顧長照2.0
4、連調四次基本薪資(身為資方我哭哭)
5、外銷芭樂到美國
6、日本買台灣農漁產品,香蕉外銷多六成
7、東亞國家只有台灣和日本沒有非洲豬瘟
8、非核家園關掉核一廠供電還是飽飽飽
9、離岸風力發電,沒有綠電沒有蘋果供應鏈,並增加就業及未來風機與技術外銷
10、太陽能發電高於一座核電廠發電量,台積電、google 買太陽能發電。
11、綠能家電補助、單身住宿補助
12、婚姻平權立法
13、促進轉型正義協會處理白色恐怖受難者、恢復名譽及調查歷史及建檔
14、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把那些年被中国国民党竊佔的錢還給中華民國臺灣。
15、台美關係大躍進,台灣關係法及台北旅行法提升台灣國際地位
16、潛艦國造高雄發大財
17、海洋基本法三讀,六月八日為『國家海洋日』。
18、中国客不來,但其他國家觀光客來台,觀光人數創新高。
19、旅遊補助、『夜市券』飯店及攤商發大財
20、臺灣豬從口蹄疫區除名,臺灣豬肉終於可以外銷。
我寫得很累,歡迎大家補充,大家都憑感覺過日子,但希望不論自己支持哪個政治人物,還是要花些時間檢視他們到底做了哪些事?
什麼?!你還是要投韓總機喔?!看看高雄人的下場,投陳其邁和沒出門投票的都被烙跑市長教訓成這種慘況。
希望韓粉幫個忙,當天出去郊遊踏青散散心。
#2020支持蔡英文
蔡英文 Tsai Ing-wen
海洋污染例子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天下文化邀我來談談這本他們最近出版的新書<以少創多>。天下找我的時候希望我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麼此時要看這本書?一個是誰適合看這本書?
我的回答是:現在在很多歐美國家,尤其是年輕朋友對資本主義很反感,再加上中國的崛起,也讓很多人認為是提供了一個歐美資本主義之外,另一個可能性。我認為現在正是好好的看看資本主義到底靈不靈的時候,所以這本挺資本主義的書就派上了用場。至於誰該看,我覺得你如果對資本主義有很多意見,或者你認為資本主義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制度,我覺得你都該來看看這本書。
以下是逐字稿:
最近已經有好幾個朋友抱怨,琪斐啊,你怎麼老是報些什麼戰爭啊,極權啊,污染啦,你可不可以報點正能量?我就想,對吔,好像是吔,好久都沒有報那種,看了會讓人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我只要努力我就可以變成超級大美女的那種消息了。剛好天下文化就邀我來談這一本“以少創多”,我看了以後就覺得,正能量來了,趕快來跟大家分享。
先介紹作者。作者是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他是MIT數位經濟研究中心(MIT 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共同主任,以及MIT的MBA史隆管理學院的首席研究科學家,當然MIT已經是全世界學界的大名牌,但這兩個研究中心,又是MIT這個名牌裡的名牌。你不要以為MIT就沒有不紅的,你知道MIT有在教音樂嗎?你光看麥克費在MIT坐的這兩個位子,你就知道他很厲害,他的專長就是看電腦科技對經濟、商界及企業的影響,以及電腦化是怎麼樣影響社會、經濟及勞動市場。
為什麼這本書,我一看就很興奮。因為這本書,是挺資本主義的。為什麼資本主義需要挺呢?他不是流行全世界的顯學嗎?尤其在蘇聯共產制度瓦解之後,我們不是已經證明,共產主義不靈,資本主義才靈嗎?
情勢在這幾年有很大的轉變。 像是資本主義大國的美國,在2016年有分問卷,說在19到28歲的年輕人裡有過半數,對資本主義很反感,認為現在世界的問題都是資本主義造成的,像是讓人自私,不道德,對弱勢族群壓迫,造成貧富不均,地球暖化,人類可能因此滅亡。很多人就跑去支持社會主義,最好的證明是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桑德斯這位老先生,能在兩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有很多年輕鐵粉支持。我知道台灣也有很多朋友有同感的,認為資本主義就是萬惡根源。
而這本書”以少創多“,就是在說資本主義不但不會造成社會不公,人類滅絕,它甚至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所在。首先麥克費提出一個很多反資本主義的人相信的,人類科技的進步,沒有讓地球有限的資源能用更久,反而因為進步,我們就消費更多,用更多能源;也就是科技越進步,地球越倒楣。像十九世紀的英國的碳藏量豐富,給英國的工業化奠下良好的基礎。後來蒸汽引擎被發明了出來,蒸汽引擎帶動的火車讓碳這個能源,能生產的動能加了幾十倍,幾百倍,省了很多力,照理說英國的碳就可以用更久啊,正好相反,因為蒸汽引擎這個科技太好用,工廠輪船全都搶著用,結果碳越用的越多。基本上,就是我們人類是很會賺沒錯,但更會花。
但最近有科學家提出”去物質化“的理論。就是經濟雖然發展,但使用的能源總量卻反而變少。像美國不僅人均資源總消耗量減少,一些重要的經濟基石,像是鋼鐵銅木材等的消耗量也在下降當中。這種使用能源總量下降,但經濟成長卻往上走的現象,就叫做”去物質化”。不只美國,英國歐盟都出現類似的情況,把消費繁榮經濟成長跟資源使用量脫勾了。
也有研究發現,國家富有到一定程度之後,污染就會降低。因為大家只有有錢了,都不希望自己的環境髒。像是占全球經濟比重25%的美國,海洋垃圾只占1%,但經濟比重占15%的中國,則占全部海洋垃圾的28%。根據麥克費的說法,全世界的人權狀況,平均來說,也是比以前好的。有研究顯示,使用死刑和起訴同性戀的情形在世界各國快速減少,
這很棒不是嗎?我們可以過得很好很方便很舒服,但又不會掠奪地球。我以後開冷氣都不會有罪惡感了。
但要做到這一點,麥克費提出有四個要件。他把它叫做四騎士。為什麼叫四騎士,不重要,反正就是四個都要有就對了。
那四個呢?
第一就是資本主義。能叫資本主義有要以下幾個生產特性:就是A追求獲利的公司,B能自由進入市場與自由競爭,C牢固的產權與契約履行,D沒有中央規劃控管訂定價格,E絕大多數東西是私人擁有的,F自願性交易行為。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就是自由市場最有效率。
第二就是技術的進步。麥克費創造了”第二次機器時代”這個名詞,意思就是第一次工業時代我們克服了肌力限制促成了大轉變,但現在因電腦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克服了智力限制。也就是有電腦演算法,AI的幫助,讓人類創意可發揮的空間不可限量。這種方式發展的科技,跟以前的科技相比,耗費的能源少很多。像是iphone 好了,以前沒有iphone你是不是又要買相機,買計算機,買收音機,買鬧鐘,現在就全部收在一個小小的機器裡面。而且因為科技的進步,搞不好它以後能取代的機器更多。再比如3D列印技術的出現,很多東西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做得很精準,就不用浪費原料去做一百個模型。
資本主義跟技術的進步兩個騎士手牽手,會提供很多創新的動能,但麥克費也強調,資本主義的原則是市場可以自行運作,政府不該干預沒錯,但市場不處理的的負外部性問題,政府就要干預。
負外部問題就像是生產牛奶的牧場,要把很多牛一起養,成本才能降低,但牛多大便就多,就很臭,一定會影響鄰居,所以這些鄰居也在付出的成本,這就是負外部性問題。像這種問題就要政府出面才能解決。
那誰來決定那些是負外部問題呢?就是你啦!
麥克費提出的第三騎士就是公眾意識。公眾意識如果覺得牛大便很臭,造成空污要解決,就會要求政府來解決。這當然就要配上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才做得到。所以麥克費的第四個騎士就是能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個政府必需是高效能,而且還要有高水準的監理及執法能力。
資本主義跟現代科技讓大家大步邁進,但公眾意識及回應民意的政府來矯正,進步的過程中,造成的問題。
聽起來不錯吧?但最後再講一下我在看的時候的一些想法。我是把這四個騎士套到幾個國家來看看。像美國,我就會覺得資本主義跟進步的科技聯手沒有問題,政府效能其實也不算差,但公眾意識因為社會嚴重分裂,就變得很難判斷。比如黑人種族問題,有人認為很大問題,有人認為沒問題,那政府怎麼辦?比如說槍的問題,我看的民調都說支持要禁槍,但我保守派的朋友都說,我看的民調明明都說擁槍是憲法保障權力,怎麼辦?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中國自己說它是中國色彩的社會主義,但西方學者很多都認為它是國家資本主義。我覺得麥克費也認為中國是資本主義,但中國政府介入這麼多行業,難道不會影響資本主義要求的自由市場機制嗎?另一個問題是公眾意識,他舉了個例子,就是中國空污問題很嚴重,連極權的中國政府也得要回應中國人民的要求,積極改善空污問題。但這是在中國當時言論相對開放的時候,當時中國還有調查報導呢,現在的中國還有公眾意識的管道嗎?要注意噢,麥克費四個騎士裡並沒有民主,他明白指出很多民主國家做得並不怎麼樣,像印度。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到底有沒有四騎士的可能呢?
最後是台灣,他唯一提到台灣的地方就是核能; 說台灣公民投票反對,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核能發電廠的計劃。他這是在稱讚台灣公民投得好。麥克費是擁核的,他將核能列為乾淨能源,他還舉2007年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 說,因為核電廠污染導致的死亡率是煤,碳,天然氣,石油污染死亡率的幾百分之一,核電廠事故率也比較低,美國三哩島及日本福島沒有人因輻射污染而死亡,車諾比事故後30年間,因此事件死亡不到50人。
你可以不同意,那就去找反證來反駁他,不要來戰我。我只是告訴你他講了什麼而已。對我來講,這四個騎士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公眾意識,只要有科學的,基於事實的,理性的公眾意識,一定能把國家往前推,政府只要不太爛就行了。所以你認為台灣有沒有這四騎士呢?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你。你想過之後告訴我,謝謝大家。
海洋污染例子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評價
在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有一個不斷擴大的垃圾“漂浮島”。其面積是德克薩斯州的兩倍,是法國的三倍,這只是我們把地球當成垃圾桶的又一個例子。每年我們扔掉的塑膠足夠繞地球四圈。按照這個速度, 到2025年,海洋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的數量。我們能否將所有人每年的垃圾濃縮到一個罐子裡?我們能將所有的垃圾喂給蟲子吃嗎?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n
我們的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science/
我們的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hTF9wHwhCt-BzIq-s4V-g?sub_confirmation=1
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if.show/
#大膽科學
#whatif
#scif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oXdDWxdAis/hqdefault.jpg)
海洋污染例子 在 海洋塑膠污染有多嚴重?英國科研團隊「篩」出上千萬噸垃圾 的八卦
大西洋是地球上面積第二大 海洋 。由英國研究機構牽頭的一項「篩查」發現,單是大西洋離海平面200米的水體內,就能找到約2100萬噸微塑膠在漂浮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