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廣傳】 德國大報用全版登咗香港人寫嘅文 (轉自連登)
經過一番功夫,兩個土生土長嘅香港人嘅文稿係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周日版全版刊登!可以話係港人聲音直入德國媒體嘅第一步。報紙編輯定名〈幫助香港!呼籲兩則〉(Helft Hongkong! Zwei Appelle)。
介紹返份報紙:《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FAZ)係德國其中一份最重要的報章,歷史悠久,歐洲讀者好多,目前讀者遍及148個國家,可以睇下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kfurter_Allgemeine_Zeitung
兩篇文章撮要(唔好介意係書面語):
第一篇文章由 Dr. W. Ma(化名)所寫,題爲〈穿黃雨衣的人〉(Der Mann in der gelben Regenjacke),把香港烈士梁先生的訴求(全面撤回送中、我們不是暴徒等)清楚列出,令歐洲讀者都聽到梁先生的遺願。作者把梁先生的故事形容為香港史上首宗為爭取自由對抗暴政而自殺的事件。其實,一般外國市民最多只知香港人有大型遊行、反抗惡法等,卻安然不知梁先生的訴求及香港人悲憤的情緒。此外,作者刻畫當日在太古廣場旁天橋鳥瞰示威者的壯觀畫面。他形容和平的示威者如海,高呼保衛香港,他們手機上的 flash light 又如同燭光,令人想起每年64的維園燭光,但時而世易,現在大家高呼 「Hong Kong is not China」。
文章最後以反思香港未來作結。重點是,雖然中國一直是香港自由之威脅,不過香港亦將一直是中國獨裁之威脅。在此情形下,作者質問歐洲讀者:你們要更親近中國嗎?
第二篇文章由旅居柏林香港人 T.L. Yeung 所寫,題爲〈雙城,一世界〉(Zwei Städte, eine Welt),主要從世界民主公民的觀點,爭論何以德國和歐盟應多幫助香港。作者指出送中法案並不只威脅港人,在中港往來工作、通商、甚至過境的德國及歐洲人士,於法案修改後也同受影響。文中提出三點論證,何以歐盟應關注並協助香港:1)香港向來是世界民主的一部分,其自由和法制不獨保障香港特性,也同時保障歐洲在東亞的利益。2)七百萬香港市民已展現出極高質的民主素養,足堪垂範世界民主運動,因此在策略還是道德上言,歐盟都應該予以支持,不應放棄七百萬「民主盟友」。3)香港位於世界民主於中國領土上的前線,歷史已證明香港在亞洲以至世界上的特殊意義,歐盟在亞洲其他地區找不到替代品。另外,文末提出幾點措施供歐盟考慮,並呼籲及早預防可能出現的人道災難 — 諷刺的是,這竟然發生在世上最先進的地區。
FAZ 嘅編輯知唔少港人關心,所以特送電子版比兩位作者再係到轉發比香港人。想讀德文原文而不介意解像度低,可以睇圖
想睇清晰全版PDF,可以上返 https://e-kiosk.faz.net/fas-vom-2019-06-23.html… subscribe,支持返呢份大報同兩位手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內政部警政署今日書面報告指出,警方查緝選舉賭盤,賭資高達97億元,但僅查扣163萬元。 2. 保德金公司非法吸金案的葉海清,詐騙上千人、犯罪所高達上億元。2014年10月判刑7年4月確定後,但因關係良好,通緝四年至今仍未入監服刑。檢警真的有在認真追捕通緝犯嗎? 3. 台灣現行通緝犯查緝殘破不...
海報紙書面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不戴口罩反倒瘋搶衛生紙,英.澳.美的怪異行徑,專家稱,除了疫情,"錯失恐懼症"也正在發生
【英國開始,到澳洲,甚至在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的美國之後,各自都出現了民眾瘋狂搶衛生紙,甚至為了搶奪大打出手,心理學家稱這是一種"錯失恐懼症"(FOMO syndrome) ,因為怪異的是: 衛生紙並非直接防疫的用品(例如:口罩 藥品 殺菌用品),且這些國家的防疫政策,官方"都不特別強調戴口罩"。 會出現這種"集體歇斯底里"的行為" ,英國BBC還特別為文探討,認為背後的原因有二:一)當地疫情升高時,瘋搶行徑也跟著熱烈。二)社群媒體上的照片/誇張的假新聞,推動人們的恐慌搶購心理。華盛頓郵報觀察: 這種"錯失恐懼症",從一開始的新加坡 日本 和香港, 如今更衍生到西方國家,也將成為公共衛生政策裡,越發重要的問題。】
{內文}
(英國Channel 4 News)
全球確診驟增,負面消息擴大,不安之心正蔓延四伏。
恐慌 蔓延於全世界各個角落,英國部分超市的衛生紙貨架被搶購一空;澳洲為了爭搶衛生紙,甚至超市裡大打出手 動用警方。
(澳洲搶購影片)
滾開 啊..嘿停止,鬧夠了,我只要一袋就好,不,一袋都不給
大打出手的兩方,一方是購物車裡 全塞滿衛生紙的家庭,另一方是晚了一步,於是一包衛生紙都搶不到的女性。
(澳洲搶購影片)
你現在馬上離開這台推車,現在馬上離開這台推車,女士 看看你做的,你為了衛生紙和人大打出手,想想看你做的事好嗎,你必須停止,每人有限購數量,其他人也有需要好嗎,向警方報案,我正在報案
新冠疫情的擴散下,心理學家觀察,催生了人們的恐懼感和一切不理性的行為。即使和其他防疫用品,例如口罩 藥品 殺菌用品等比較起來,衛生紙和預防病毒感染 其實較無迫切性的關聯,但各地搶購衛生紙,甚至為衛生紙大打出手的"熱情"絲毫不減。使得澳洲各大超市本周甚至祭出,一人限購1袋或是4袋的"衛生紙限購令"。而向來以幽默頭條成為賣點的澳洲北領地新聞(NY News),甚至特別加印8頁空白版面,供讀者當衛生紙用可謂創舉,頭版標題上諷刺地寫著,"用光衛生紙了嗎 快翻到第21頁"。
(麥特威廉斯\澳洲北領地新聞總編輯)
是我的前同事的點子,他昨天特別發了電郵給我,我只想了大概1.5秒,就決定同意(報紙加印衛生紙),這個卓越無比的點子 來吧
(貝雷吉克利安\新南威爾斯省省長)
我實在不明白其中的邏輯性,此地有大型工廠 專產衛生用紙,每個人請保持冷靜 理性,所有的物資都非常齊全
在澳洲 英國 甚至美國,這些政府並不強調"戴口罩"防疫的國家,民眾不搶口罩
反倒搶購衛生紙的怪異現象,英國BBC特別為文探討 認為原因有二。一是與當地疫情擴大有關,以澳洲為例,3月2號澳洲出現首例死亡案例,78歲的男子(James Kwan)從鑽石公主號撤出,檢疫呈陽性後,一個月不到,男子因新冠肺炎離開人世
離開前,他的妻子與家人只能透過隔離玻璃與手機與他告別,一周後,澳洲確診人數突破百人,澳洲也開始出現搶購衛生紙潮。
(英國記者)
您也準備去檢疫嗎 部長先生
而英國3月11號驚爆,英國衛生部政務次官杜里絲(Nadine Dorries)確診染疫,
英國防疫決策圈居然也出現破洞,使得英國緊急宣布300億(英鎊)刺激經濟計畫,但顯然已掩不住防疫手忙腳亂的英國內閣,和掀起搶購衛生紙的英國民眾。
(杜里絲\染疫英國衛生部政務次官)
我比較擔心我高齡84歲的母親,她與我同住 開始有咳嗽的症狀
(英國5 News)
然而杜里絲症狀出現的首日,當天她與英國首相共同出席一場活動,也參與了國會表決案
其二,社群媒體上,一張又一張搶購衛生紙的貼文,甚至是誇張的假新聞,也推動了人們的恐慌搶購心理,型塑出"集體歇斯底里"的行為",澳洲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格雷斯,說的很真實而生動,他指出,當人們看到空空的貨架時,心裏就會開始恐慌,特別是衛生紙的體積較大,當50捲衛生紙一下子從架上消失產生的空蕩效應,會比50杯飲料消失在架上,衝擊來得更大。
(沙克威\澳洲感染疾病專家)
遺憾的是,當你看著社群網站的影片,人們張貼的誇張行徑貼文,或是你看著失去理智的文章,寫著錯誤的疫情資訊或警示,還有人不斷寫著增加的確診人數,於是你就忘了,你該採取的正確防疫措施,不論在家或在社區
這就是新冠病毒在疫情之外,衍生的"錯失恐懼症"(FOMO syndrome)心理現象,一種人們因恐慌,而深怕自己可能錯過某種利益的心理。華盛頓郵報觀察,這種"錯失恐懼症",從一開始的新加坡 日本 和香港,如今更衍生到西方國家,甚至美國也不例外。從夏威夷州到西雅圖,各地紛紛上演人們在超市不戴口罩,反倒囤積衛生紙的怪異狀況。
(美國Inside Edition)
商場庫存專員海克說,他從未遇過這麼瘋狂的需求,就算是黑色星期五也沒有
(海克\美國加州超市庫存專員)
完全手忙腳亂,你看補貨的衛生紙疊得如此高,從來沒有這麼高過
(納瓦蘭提克\心理學教授)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甩開一些情緒,例如害怕,為可能完全改變的生活擔憂,不斷有如此憂慮的話,那就表示你已反應過度了
進入三月第二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病毒,過去兩周,中國境外的確診人數增加13倍,影響的國家增加3倍。隨著疫情擴大,人類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勢必也將擴大。如何讓大眾在風雨中保持平安之心,避免讓疫情越發轉為"人禍",也將成為公共衛生政策裡,益發重要的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IC8GOdDVU
海報紙書面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李顯龍:排華情緒無助於抗疫
【這段期間,一些國家和地區表現出的排華現象,2月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宏茂橋德義區新春晚宴上發表致辭時呼籲,這是一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是公共衛生事件,不是一個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更不是一個種族的問題。因為這個病毒是中國來的,所以就認為中國人或者華人就有問題。這個是愚昧、不合邏輯,一個很衝動的心態。我們可以了解大家是很害怕,但是我們害怕之中必須把自己安定下來,必須鎮定、穩定考慮事實,合邏輯的去了解事實,去辨清什麼是需要去防止的,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聽信的。因為網上,你或者會看到一些網民,紛紛抵制中國人。我剛才說了,這是錯誤的心態,也是很不好的做法。你有這樣的心態,只會造成自己更慌恐。不能夠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內文}
(CNN新聞片段)
一個在中國已經有數百人感染的病毒,現在也來到了美國...
(CBS新聞片段)
在中國有村民把路封了,不給上京
(BBC新聞片段)
全球各地傳出新的病例...
隨著疫情擴散全球,一股針對華裔的歧視浪潮,悄悄地在全球蔓延。日本、南韓、印尼。
有紐西蘭教育學院學生說她和一些同學聊天,同學告訴她 他們戴口罩出門遭人奚落。
(紐西蘭教育學院學生)
就有人戴著口罩搭公車被人言語霸凌,說"哦 你戴口罩,你一定是中國人","你身上有病"
(Russia Today主播)
在法國一個地方報紙《Courrier Picard》,在頭版寫上斗大的"黃色警告"標題,還使用「黃禍」(Le peril jaune)這個詞
「黃禍」,是西方人從19世紀,用來形容華人的歧視用語。歧視不單單只在法國發生,它充斥整個網路。英國前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這則推文中,說到「今年是中國的鼠年」,配上了一張戴著口罩的老鼠。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將五星旗上的星星,修成了病毒。
社群媒體快速傳播的特性,加速了一些有關冠狀病毒,愚昧消息的傳播,有人甚至將其命名為「功夫病毒」。
(全加華人協進會主席/吳婷婷)
我們被針對,我們被汙名化,全因這場冠狀病毒疫情
(加拿大疾病預防及控制部主任/Michael Gardam)
近來一直有人告訴我,"哦 別去多倫多某些地方","因為你知道那裡亞洲人很多",這些話傳很快,這同樣的狀況也在SARS時期發生,這對疫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法國受霸凌學生家長)
我的孩子說她在學校被騷擾了,她說"同學叫我不要再去上學","難道妳想殺死我們嗎","妳會傳病毒給我們害死我們的",這種行為應該要被制止
為了抵制這些歧視言論,網路上出現了#我不是病毒(JE NE SUIS PAS UN VIRUS)運動
(加拿大BC省中僑互助會CEO/周潘坤玲)
假如這個病毒是英格蘭來的呢?難道大家也會像對我們一樣歧視英國人嗎?
世界對華人恐慌,華人對湖北人恐慌。
(大陸民眾)
702室的請自覺在家自行隔離,不要影響他人健康,出門腿打折
病毒不長眼,它不會只攻擊「華」人,或「武漢」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大家對未知病毒感到不安、擔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應該愚昧的恐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大家都知道這個病毒是中國來的是中國武漢來的,所以有些人甚至叫它作武漢肺炎,並且這個病毒在中國擴散了,但是這是一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是公共衛生事件,這個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更不是一個種族的問題,有些人不了解這個事情,所以很令我們遺憾的,我們看到了有些國家出現了排華的現象,因為這個病毒是中國來的,所以中國人或者華人就有問題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比如在澳洲就有一個新加坡的旅行團去那邊旅行,是新加坡華人他們要上某一個山 要去觀光,(他們)不准上山,因為你看來是華人,可能會帶著這個新的病毒,這個是愚昧 不合邏輯,一個很衝動的心態,我們可以了解大家是很害怕,但是我們害怕之中,必須把自己安定下來,必須鎮定 穩定考慮事實,合邏輯的去了解事情,去辨清什麼是需要去防止的,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聽信的。網上你或者會看到一些網民,紛紛抵制中國人,我剛才說了 這是錯誤的心態,也是很不好的做法,你有這樣的心態,你只會造成自己更惶恐,不能夠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這個不是一個國籍或者是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的問題,其實中國正在盡全力 傾全力控制疫情的擴散,包括取消所有出境的旅遊團,也安排專機把那些在海外的湖北中國人接回中國,所以中國做的是負責任的事情,我們各國也必須
自己採取我們所需要做的行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新加坡政府經過慎重地考慮宣布從2月2日開始,禁止所有過去14天曾經到中國大陸的旅客,無論國籍,會禁止他們入境我國或過境新加坡。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純粹是為了保障國家的公共衛生,確保人民不受感染,我希望大家會了解我們的用意和善意,我們希望中方在控制疫情方面會取得成功,打贏這場戰役
<2020.2.2義大利 佛羅倫斯#我不是病毒(JE NE SUIS PAS UN VIRUS)運動>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正如同今日此時,我們必須同舟共濟 團結一心,我要重申,我們加拿大不容許任何因恐懼或假訊息而生的歧視,這不是任何一個加拿大人可以忍受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jIOnjCZMw
海報紙書面紙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評價
1.內政部警政署今日書面報告指出,警方查緝選舉賭盤,賭資高達97億元,但僅查扣163萬元。
2. 保德金公司非法吸金案的葉海清,詐騙上千人、犯罪所高達上億元。2014年10月判刑7年4月確定後,但因關係良好,通緝四年至今仍未入監服刑。檢警真的有在認真追捕通緝犯嗎?
3. 台灣現行通緝犯查緝殘破不全,根本沒有真正公告供民眾指認。日前法務部陳明堂次長竟表示,公告通緝犯「有個資保護疑慮」。這個法務部次長簡直莫名其妙,當官當到連《刑事訴訟法》第86條的規定:「通緝遇有必要時,並得登載報紙或以其他方法公告之。」都忘了嗎?
4.我已多次質詢:《刑法》增訂棄保潛逃罪,法務部的立場為何?《吹哨者保護法》草案何時送來立院?法務部還要拖延打假球到何時?
5. 在慶富弊案中,檢察官早已掌握律師楊明勳收錢協助慶富集團,利用非法地下匯兌將錢送至中國。如此明確地違反《律師法》、《管理外匯條例》,法務部卻沒有交付律師懲戒、也沒有發函給金管會依法裁罰,法務部為何要包庇?
附註:
2018-10-16 「保障司法威信公平正義 棄保潛逃要有制裁罰則」時代力量黨團記者會
https://ppt.cc/fOegXx
2018-10-15 財政、司法聯席會議:權貴犯罪輕鬆逃亡 法務部消極怠惰
https://ppt.cc/fPRcfx
2018-10-15 財政、司法聯席會議:權貴犯罪輕鬆逃亡 法務部消極怠惰
https://ppt.cc/fPRcfx
2018-10-14 周哲宇落網了,葉海清呢?
https://ppt.cc/fI8wKx
2018-10-01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不肖律師淘汰與懲戒
https://ppt.cc/fDWFkx
海報紙書面紙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31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Ir3Uy5h7v1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敲定「432」方案,直選議席大減,選舉委員會權力顯著擴大,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下稱「資審委」)履行把關職責,將與特區國安委和國安處緊密配合。修訂內容反映中央「從嚴把關」落實「愛國者治港」,斷絕反中亂港分子權力之路,對香港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政治收緊,更是一次範式轉移。中央認為過去20多年香港政治發展模式出了重大問題,要以自上而下的一套,保障「一國兩制」在港有效實施,這跟多年來不少港人以「民主化保障一國兩制」的想法,有很大出入。
蘋果頭條
一幅24年前於天安門廣場前拍下的作品《透視研究:天安門》作品,於24年後在香港遭到建制派及親中報章接連批鬥,被指控散播「對國家仇恨」、涉嫌違反《國安法》。被點名的中國著名異見藝術家艾未未曾回應指容海恩不懂藝術,艾未未接受《蘋果》專訪時進一步回應,指容身為立法會議員,卻以極端政治化觀點審查藝術,「是一個納粹式的行為」。對於多年前的作品突然成為香港政治爭議的風眼,艾未未直言意想不到。對於香港文化藝術近期屢被捲入打壓批鬥的漩渦中,他坦言感到遺憾。
東方正論
食環把關,食不安心。疫情之下,病從口入,政府抗疫更應正視食物安全,但食環署一貫作風,疏於監管,本報揭發近日一款標榜來自日本即開即食的盒裝生蠔,在攤檔無牌擺賣,署方竟然視若無睹,任由市民食出禍來!該款生蠔近日熱賣,社交平台有不少專頁介紹及提供訂購,而在多個街市海鮮檔均有現貨售賣,職員大力推銷,盒上印有日文及「生食用」字樣,售價200元至250元不等,有人甚至聲稱毋須額外領牌,但實質在法例上出售刺身及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須獲取食環署相關書面准許,而署方證實本報巡查4個海鮮檔均沒有領取相關牌照,屬於無牌售賣。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全票通過修訂《基本法》兩個附件,以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簽署主席令,指有關修訂自三月三十一日起施行。根據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由一千五百人組成的選委會,除了選出行政長官外,還會選出四十名立法會議員。有關修訂大幅增加愛國愛港人士及社團在選委會中的席位,包括政協、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同鄉社團、基層社團和內地港人團體代表等新增席位共逾六百席;同時更改被視為泛民「票倉」的「第二界別」專業界的產生方法,設立當然席位和提名席位,令該界別三百個委員中,只有一百四十九席由選舉產生,使泛民在該界別的影響力大減。
經濟社評
人大常委會昨全票通過《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的修訂,重塑香港選舉委員會、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的組成和競選,為確保今後愛國者治港奠基。中央強調出重招改革、杜絕本港政制架構內的反中亂港分子後,立法機構未來可望與行政體系更通力合作,繼續反映各階層利益,希望港人齊心,攜手解決最重要的民生經濟議題。港人也是熱切期望治港者,皆為賢德兼備之士,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尋求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