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亞特蘭蒂斯文明 將改寫人類史】
http://tw.epochtimes.com/b5/12/10/4/n3698353.htm
兩位大膽的科學家近期宣佈他們已經找到亞特蘭蒂斯王國。他們在古巴海域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遙遠的過去,這裡廣大區域均為陸地,但現在這座古城卻坐落在大西洋海底600英尺深處,科學家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科學家:亞特蘭蒂斯發現在百慕大三角
科學家保羅‧溫斯維格(Paul Weinzweig)和寶琳娜‧扎利斯基(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器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發現擁有至少四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的城址,驚人的坐落在傳說的百慕大三角海域範圍之內。
根據阿克雷恩(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這場災難有可能發生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由於北極冰蓋突然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特別是北半球更為嚴重——海岸線移動、陸地消失、島嶼甚至島嶼大陸也隨之消失。
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海平面比今天低400英尺。水面一旦開始暴漲,上升速度非常迅速,可想而知,不管當時還是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改變亞特蘭蒂斯被大洋所吞噬。同時,有證據表明,目前加勒比海區域的土地當時也被一同淹沒。
阿克雷恩發現,那次海平面上升時,大西洋中脊處包括本島和亞速爾群島等處也一同下沉。即使上述地區不是那時被淹沒的,那次淹沒的區域範圍也足夠大了。
他認為,位於墨西哥灣沉降區與加勒比海沉降區之間的古巴與墨西哥尤加頓半島(Yucatan)區域,由於地形特點被大洋雙面夾擊,很可能在當時發生過垂直向東或垂直向西的沉降。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由於12,900年前的地殼變更和上次冰河世紀末期哈得遜灣盆地(Hudson Bay Basin)的緩慢上升造成的。
古巴導彈危機停止此項研究
據調查記者路易斯‧費爾南德斯(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費爾南德斯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英尺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發現比埃及更大的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古巴島曾經擁有的燦爛文明已經被寶琳娜‧扎利斯基發現的證據證實,由於島上及其遠古時代的圖騰和古文字壁畫與在海底發現的古遺蹟一模一樣。
通過潛艇勘探,與埃及吉薩金字塔類似的巨大金字塔形建築被發現。專家估計亞特蘭蒂斯金字塔形建築由幾百噸的巨石建造而成。
費爾南德斯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水城同樣有華麗的獅身人面像,還有像巨石陣一樣排列的巨石,上面還刻有文字。
亞特蘭蒂斯水晶金字塔被發現
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晶體結構的巨大金字塔在百慕大三角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改寫人類歷史的發現
這樣的發現會改寫人類歷史嗎?科學家稱,是的,它可以改變一切。
「這些石頭已經證實被切割、雕刻和拋光過,再用來建造更大的金字塔。這些建築上的奇怪的銘文有些類似埃及象形文字,他們都非常豐富,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出現,但很少人能夠理解,一些符號和圖畫的意義也是未知的。」費爾南德斯在其撰文中說。
目前對亞特蘭蒂斯的探索已經被命名為「Exploramar」的項目,此項目將揭開更多這座特大城市的奧秘。
費爾南德斯在採訪科學家寶琳娜並問及關於古巴海域的廢墟是亞特蘭蒂斯城市的可能性時,寶琳娜說:「在現在墨西哥尤加敦人的認識上,土著人居住地的那些遺址可能來自奧爾梅克(Olmecs)或是原始的尤加敦文化,美洲中心北部的文化——一個興起於一個島嶼並在一次大海嘯中下沉的文化。這個島嶼被稱為Atlanticú。這與神秘瞬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相符。」
採訪過程中,記者問到首席科學家寶琳娜關於建造巨城的文明時,寶琳娜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份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當他們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他們發現了與其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份近似。」寶琳娜說,「當人類學家看到這些海底城市的水下圖像,看到一些巨石,一些符號和銘文時,便認為它們源於奧爾梅克文明。他們很驚奇。」
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而這個更輝煌的文明在上次冰河世紀結束時的一次大洪水中被毀掉。世界大陸板塊重新形成,一個超高度文明被毀,此前只有在流傳於近千年的神話故事和哲學家帕拉圖的記憶中能夠發現它。
但是,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今天,保羅‧溫斯維格和寶琳娜‧扎利斯基兩位科學家已經發現這個事實。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科學家發現亞特蘭蒂斯文明 將改寫人類史】
http://tw.epochtimes.com/b5/12/10/4/n3698353.htm
【大紀元2012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編譯報導)兩位大膽的科學家近期宣佈他們已經找到亞特蘭蒂斯王國。他們在古巴海域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遙遠的過去,這裡廣大區域均為陸地,但現在這座古城卻坐落在大西洋海底600英尺深處,科學家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科學家:亞特蘭蒂斯發現在百慕大三角
科學家保羅‧溫斯維格(Paul Weinzweig)和寶琳娜‧扎利斯基(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器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發現擁有至少四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的城址,驚人的坐落在傳說的百慕大三角海域範圍之內。
根據阿克雷恩(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這場災難有可能發生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由於北極冰蓋突然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特別是北半球更為嚴重——海岸線移動、陸地消失、島嶼甚至島嶼大陸也隨之消失。
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海平面比今天低400英尺。水面一旦開始暴漲,上升速度非常迅速,可想而知,不管當時還是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改變亞特蘭蒂斯被大洋所吞噬。同時,有證據表明,目前加勒比海區域的土地當時也被一同淹沒。
阿克雷恩發現,那次海平面上升時,大西洋中脊處包括本島和亞速爾群島等處也一同下沉。即使上述地區不是那時被淹沒的,那次淹沒的區域範圍也足夠大了。
他認為,位於墨西哥灣沉降區與加勒比海沉降區之間的古巴與墨西哥尤加頓半島(Yucatan)區域,由於地形特點被大洋雙面夾擊,很可能在當時發生過垂直向東或垂直向西的沉降。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由於12,900年前的地殼變更和上次冰河世紀末期哈得遜灣盆地(Hudson Bay Basin)的緩慢上升造成的。
古巴導彈危機停止此項研究
據調查記者路易斯‧費爾南德斯(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費爾南德斯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英尺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發現比埃及更大的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古巴島曾經擁有的燦爛文明已經被寶琳娜‧扎利斯基發現的證據證實,由於島上及其遠古時代的圖騰和古文字壁畫與在海底發現的古遺蹟一模一樣。
通過潛艇勘探,與埃及吉薩金字塔類似的巨大金字塔形建築被發現。專家估計亞特蘭蒂斯金字塔形建築由幾百噸的巨石建造而成。
費爾南德斯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水城同樣有華麗的獅身人面像,還有像巨石陣一樣排列的巨石,上面還刻有文字。
亞特蘭蒂斯水晶金字塔被發現
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晶體結構的巨大金字塔在百慕大三角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改寫人類歷史的發現
這樣的發現會改寫人類歷史嗎?科學家稱,是的,它可以改變一切。
「這些石頭已經證實被切割、雕刻和拋光過,再用來建造更大的金字塔。這些建築上的奇怪的銘文有些類似埃及象形文字,他們都非常豐富,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出現,但很少人能夠理解,一些符號和圖畫的意義也是未知的。」費爾南德斯在其撰文中說。
目前對亞特蘭蒂斯的探索已經被命名為「Exploramar」的項目,此項目將揭開更多這座特大城市的奧秘。
費爾南德斯在採訪科學家寶琳娜並問及關於古巴海域的廢墟是亞特蘭蒂斯城市的可能性時,寶琳娜說:「在現在墨西哥尤加敦人的認識上,土著人居住地的那些遺址可能來自奧爾梅克(Olmecs)或是原始的尤加敦文化,美洲中心北部的文化——一個興起於一個島嶼並在一次大海嘯中下沉的文化。這個島嶼被稱為Atlanticú。這與神秘瞬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相符。」
採訪過程中,記者問到首席科學家寶琳娜關於建造巨城的文明時,寶琳娜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份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當他們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他們發現了與其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份近似。」寶琳娜說,「當人類學家看到這些海底城市的水下圖像,看到一些巨石,一些符號和銘文時,便認為它們源於奧爾梅克文明。他們很驚奇。」
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而這個更輝煌的文明在上次冰河世紀結束時的一次大洪水中被毀掉。世界大陸板塊重新形成,一個超高度文明被毀,此前只有在流傳於近千年的神話故事和哲學家帕拉圖的記憶中能夠發現它。
但是,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今天,保羅‧溫斯維格和寶琳娜‧扎利斯基兩位科學家已經發現這個事實。
海嘯形成原因與過程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八卦
週末到了,又是影評時間。這次分析師Lizzy寫的東西非常有趣,她在談好萊塢電影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對金融產業的刻板形象化,以及一部反刻板形象化的電影(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我做投資銀行新聞很長時間,也真正的採訪過前聯準會主席、美國財政部長、高盛證券執行長、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董事長這些人,儘管這些行業有一些asshole,但是大部分人的確如同Lizzy所說,也是跟我們大家一樣,需要養家、害怕失業(而且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一般人,金融行業的失控,往往是一個體制的失控,而不是有一群人,每天陰謀詭計的要危害這個世界。那跟好萊塢電影所描述的世界實在差異太大。
一個正牌的券商分析師,她是怎麼看好萊塢電影裡說的說的,那個她的世界?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世界】
披著鯊魚皮的人到底都長什麼樣?
──談好萊塢電影的臉譜化
以前在證券業工作時,很怕被計程車司機或鄰居路人問到職業。因為不管我回「金融業」還是「證券業」,對方的下一句通常都是:「那來報幾支明牌」。。。
說實話,不是我做人不好、有好康都不報,而是真的無法回答啊。有好幾年,我是在本土券商的總經理室或債券部工作,總不能報「10年期公債不錯喔!」;後來幾年,我在外資券商研究部工作,聽起來離「明牌」近了點,但也不盡然,如果負責的產業股價比較牛皮,恐怕不符合對方的「飆股」想像,若是把他人推薦的明牌直接轉述,也很不負責任。
更何況,我身為「想太多」界的翹楚,可不敢只是這樣萍水相逢、未來恐怕不會再相見,就隨口報幾檔股票出去,畢竟我不知對方想投資多久、期待什麼樣的風險與報酬、有沒有持續追蹤並判斷何時出場的能力,實在無法隨便亂給建議。
或許你會說,人家搞不好也是隨口問問,根本不會真的聽。啊沒辦法,我就「想太多」界的翹楚嘛,別人丟來一個問題種子,我自己會發展出一大片樹狀圖,再種出一座森林公園給他(怕了吧)。
言歸正傳。我想說的是,很多不在金融業的人,對這行業的想像是很單一的,我遇過的刻板印象通常都是:「有哪些股票可以買?」、「噢那你下午不就都沒事了?」(想像中的證券營業員生活)、「噢那你不都三點半下班?」(想像中的銀行行員生活)。
這當然無可厚非,隔行如隔山,如果有人跟我說他在晶圓產業工作,這人又長得不像張忠謀,那我大概就會想像他穿著全白無塵衣的樣子,然後問他「你挑蛋糕的時候,是不是真的看一眼就知道幾吋?」
所以,我沒有要抱怨人家只想聽明牌的意思,但我會盡力逃避這種場面,畢竟總不能只為了證明自己不小氣,就跟人家囉嗦金融業裡面有多少子產業、其下又有多少不同功能的部門吧。
不過,經過金融風暴,這種「單一想像」就更尷尬了。金融業成了貪婪邪惡的化身,裡面的每個人好像都是口袋滿滿、冷酷無情的冷血菁英,跟其他「腳踏實地」的行業比起來,更顯卑鄙墮落。
而電影公司要找金融題材拍攝時,不管在金融風暴之前或之後,通常也喜歡以貪婪自私毫無羞恥的金融人為主角,其實這樣拍當然很有娛樂性,我也不介意多看幾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縱慾狂歡,但這些特例與大多數金融人士的實際狀況差得遠了,看多了難免替他們抱屈。
因此,我特別想推薦2010年的華爾街題材電影:《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它的獨特之處,在於:1. 片中描述的角色們,比較像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冷血怪物;2. 它呈現出體制造成的系統問題複雜性。《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的背景發生在金融市場崩盤前夕,某位在紐約金融業風險部門任職的菜鳥,發現公司持有的有價證券曝險過高,財務狀況極度危險,消息一層層傳上去,驚動了高層,半夜緊急開會商討對策。
片中幾個主要角色,分別代表了不同階層與部門的金融人,例如風險管理部門職員以及主管、業務部門的業務員及主管、執行長、背後真正的大老闆等等。從他們的對話內容,可以看出在一家金融機構裡頭,交易部門、研究部門、中後台、內控等等不同部門,有著不同的利益結構與衝突,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也很零碎。
對於即將到來的風暴,大多數員工都是見樹不見林,更不可能提出警告或做預防,一方面無法摸清嚴重性,另一方面嘛,資歷比你深、懂的比你多的老闆又沒叫你停,你能不繼續做嗎?萬一你真的提出警告,老闆也聽了,結果你錯了,公司因此成為市場上唯一賺不到錢的大蠢驢,你以後還要混嗎?
甚至,像《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發生的狀況,如果確定已走到崩盤臨界點,發現整個行業遲早都要完蛋,若有機會當第一個跑出去求生的人,你要不要先安安靜靜地跑?還是高風亮節光風霽月地通知所有人、陪他們一起死?
更讓大家只想專心自保的理由還有一個,就是現代金融業的工作穩定性並不高,不只是業務員,就算是秘書、後台人員也一樣。既然強烈感受到工作沒保障,只好「有錢堪撈直需撈」,一切以短期可拿到的獎勵金、紅利為考量,以防哪天工作不保、甚至碰上長期失業,會陷入財務絕境。
若是將此類行為直接貼上「貪婪」標籤,並沒有切中問題核心。這群人不像《華爾街》裡的麥克道格拉斯、一臉自信又不屑地高喊「貪婪真棒!」,其實他們更在意的,是怕被裁員、怕失業後找不到同類工作、想轉行更是難如登天,退休金還沒存夠,家中還有老小要養、房貸車貸要還,加上對自己與家人都是「由奢入儉難」......這些擔憂在《黑心交易員的告白》裡各種位階的角色身上,都曾表現出來。
到了電影結尾,會發現只有金字塔最頂端的1%可以一次次撐過各式危機。傑瑞米艾朗飾演的大老闆,與罪惡感發作的業務主管(凱文史貝西飾演),討論史上歷次金融危機時,強調了一點:人的本性永遠會搞出一樣的爛攤子,唯一不同的,只有看你是站在哪個位置。對於最上層1%的大富翁,這些過程只不過像大亨在賭場玩玩罷了,不管輸贏,下了賭桌還是可以繼續吃大餐、住五星級飯店;但如果是個背著房貸養家的工人或普通受薪階級(包括大多數金融業從業人士),這些危機都可能會讓人生就此崩壞。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裡大多數人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且隨時可被上頭的老大犧牲、替換,連像凱文史貝西與黛咪摩兒飾演的高階經理人,最後也只能龜縮在自己的窩囊處境裡面,動彈不得,只剩茫然與空虛。
想要更了解真正的金融業人物實況,我推薦這本書:《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本書的推薦序可是采蘋女神(警告:非「姊姊」)寫的,各位趕快去翻哪。作者盧彥戴克在金融風暴過後幾年,進入倫敦金融圈深入研究產業結構,從人類學田野觀察的角度,理解業內任由大風暴發生的原因,以及後續的政策是否足以預防危機再次發生。
讀完整本書會發現,全球金融的行業特性,形成龐大堅固的結構,每個放進去的人事物,都被體制影響,即使原本可以對客戶有益的商品,進到這機制裡都能演變成巨大危機。因此,把「個人」揪出來責怪,並沒有幫助,如果體制不變、參與者的誘因動機及環境不變,以後還會出現不同形態的新危機。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是編劇兼導演J.C. Chandor的第一部作品,他的父親在美林證券工作幾十年,可以想見他對美國金融業不陌生。或許正因這個淵源,Chandor沒有把這群在金融業工作的高薪族群寫得很負面,而是從他們的角度觀察整件事。當然Chandor並非要觀眾同情這群人,他想呈現的是,這些危機的成因與解決方法,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複雜,牽涉到系統與機制,圈子裡的思考邏輯,甚至是人性的根本,不是把這些金融業的人全釘上十字架就可以解決。
2008年那個時候,我聽著一位部門主管說萬一被裁員要去開計程車,另一位資深分析師說要看看能不能去麥當勞當店長。後來他們並沒有走上那樣的路,但當時那些半開玩笑的計畫,其實沒有想像中離譜。
美國在金融風暴後,紐約街頭有失業的金融人士在胸前掛著牌子找工作,也有不少人被迫離開了這行,再也回不來,過去多年累積的專業全得歸零,原以為可以負擔的房貸與孩子學費也可能變得負擔不起。他們不是電影裡麥克道格拉斯演的Gordon Gekko,而是有家要養、想追尋好生活的專業人士,如此而已。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很忠實地呈現了這點,在這個被外人視為「鯊魚」圈的世界,它找到了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海嘯形成原因與過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牛奶實驗
《愛自學的孩子,不會怕未來》是我曾推薦過的一本書,書名裡面的「自學」之意,比較類似「自主學習」,而非國內的某個教育制度。
我常想起這個「牛奶實驗」,其實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範例。做的事情一樣,但是藉由前後順序的巧妙安排,孩子不但獲得立即的好處(喝到牛奶),更能因此習慣維持長期的健康(較少病菌侵襲)。
過程中不但沒什麼勉強,甚至可以算是讓孩子動機高昂地完成自我強化,學習自我照顧。健康的身體,又能促進健康的心靈,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習慣的養成,我更在意的是身教。也就是大人要先做,讓孩子跟隨,雙方都獲得好處。這個例子可以應用到生活很多層面,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結構,減少身心負擔,跟各位朋友分享!
--------------------------------------------
【史黛芬妮.唐納德森-普斯曼, 瑞貝卡.傑克森, 羅柏特.普斯曼】
在二○一三年冬季,波士頓發生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流感,學校還流行腸病毒與百日咳,疫情的控制變得很複雜。
為了遏止疫情,老師們不斷地叮嚀學生要洗手,也發給家長通知單,說明洗手的重要性。二○一三年一月,梅尼諾市長(Mayor Thomas M. Menino)宣布該市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有兩名在麻省小學附設幼稚園服務的幼教師告訴我們:「情況真是太可怕了,腸胃型流感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感染,就像大海嘯打上岸來一樣,無人得以倖免。」孩子常因生病而請假,老師也會每天提醒學生要記得洗手。問題就在於如果老師沒有提醒,這一班的學生就不會自動自發去洗手。「這群5、6歲的孩子,一點也不重視衛生。」孩子需要老師「提示」他們勤洗手,如果沒有這個提醒(提示)動作,就不會有人去洗手(行為/常規)。
提示→常規
在疫情漫延的同時,麻省另一家幼稚園的學生幾乎保持全勤,沒有人因為生病而請假。這位珍妮特.伊凡斯(Janet Evans)老師接受學校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之邀請,四處宣導幫助孩童建立持久習慣的方法。
伊凡斯女士有16年豐富的教學經驗,每天一早,她就會和全班同學宣布當天的行程,有需要的話也會修正教室規則。
牛奶實驗
伊凡斯老師跟我們解釋何謂「牛奶實驗」。幾年前,當學校與小兒科醫生開始倡導洗手可以預防病菌的觀念時,伊凡斯老師便將它設為教室規則,她會在學期第一天就跟小朋友解釋。她會請小朋友一起大聲哼唱生日快樂歌,然後請他們在腦袋裡默唱,最後帶他們到水槽用洗手乳洗手,而且在腦海裡自己靜靜的哼唱生日快樂歌,並且要求他們要進教室上課前要自動自發去洗手。伊凡斯老師會說:「洗完手就能喝牛奶了。」所以他們的教室規則就是:「上課前洗手,然後喝牛奶。」
在伊凡斯老師宣布完規定之後,只有兩個小朋友記得進教室之前要洗手。老師遵守諾言把牛奶放在這兩位同學的桌上,而其他急急忙忙衝進來的學生卻沒有牛奶可以喝。
其中一位學生問道:「老師我們可以喝牛奶嗎?」
伊凡斯老師指著水槽,語氣和藹、笑著跟他們說:「還記得我們的牛奶規定嗎?」
小男生們大聲回說:「對吼!」然後全部跑出去認真用力的洗手,回到教室後就發現牛奶正放在桌上等他們。
大家有沒有發現伊凡斯老師並沒有要求小朋友去洗手,也沒有提醒、嘮叨或是罵他們,甚至沒有提到洗手這個字眼,只是說出「提示」而已,也就是為何桌子上沒有牛奶的原因。
提示→常規→獎勵
這個規定執行了兩天後,小朋友再也不需要老師提示了,上課前他們就會自動去洗手,而這麼簡單的一個規定卻大大地照顧到每個孩童的健康。
伊凡斯老師的牛奶實驗是「增能教養」的最佳範例,她教會學生自己做抉擇,選擇不洗手的小朋友就要承擔沒有牛奶喝的結果。他們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不洗手,他們想要喝牛奶,所以自己決定要洗手。伊凡斯老師的規定很清楚,明確的指示把自由還給學生,她賦予孩子一個很棒的學習習慣,孩子將老師的指示內化並且和自身的需求連結在一起。因為他們想要喝牛奶(獎勵),於是教會自己要洗手(行為/常規)。這是自我強化的系統──不需要外來的指示,就能遵守規定、得到獎勵!
在其他的班級中,不管學生有沒有洗手都能喝牛奶,從來沒有人讓他們選擇,沒有體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的機會,當然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研究人員還發現伊凡斯老師的牛奶實驗有附加的優點:學生的洗手時間對健康也有影響。雖然每個老師都會要求小朋友洗手,但是伊凡斯老師的學生,洗手時間硬是比其他幼稚園的小孩多了十秒鐘,這比美國疾病管制局公布殺菌的洗手時間(20秒)再多2秒。
伊凡斯老師有告訴小朋友一定要洗20秒嗎?沒有。其他班的小朋友可能會隨便快速的洗一下手,但是伊凡斯的學生心裡有一股動力促使他們這樣做,而被大人提醒是不會這樣積極的,他們是真心而且開心的享受洗手的過程。伊凡斯老師的學生在洗手時會哼唱歌曲,其他班的孩子只想趕快完成,當然不會認真洗手,其中甚至有兩個學生被發現只是打開水龍頭,假裝洗手而已。
在新英格蘭兒童心理科中心,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已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收集兒童習慣養成的資訊,普斯曼醫師解釋,為何牛奶實驗可以如此成功的建立洗手習慣:
伊凡斯老師運用了重要的行為技巧,她訂了一個讓學生可以做選擇的規定,這讓他們產生動力,她的規定很簡單、明確,最重要的是自我強化:「先洗手,就可以喝牛奶」,選擇越明確,規定就會越成功。
.
愛自學的孩子,不會怕未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4131
.
--------------------------------------------
「因果關係的假象」與「關係本身的重要性」《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TVQ2sAw8E&feature=youtu.be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0rz.tw/PCzPS (79折)
2.金石堂: http://0rz.tw/vCsPh (79折)
3.誠品: http://0rz.tw/UllK6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0rz.tw/M8sn2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海嘯形成原因與過程 在 日本311強震與海嘯形成的主因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