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老師看新冠二次感染:#免疫相對論
在年代向前看的網路直播:為何要打疫苗中,李秉穎老師有提及對最近傳出新冠二次感染的看法。
以下內容也參考了25日晚上年代向前看節目上的說法。
1.怎麼看香港比利時荷蘭等地這些報告新冠二次感染的病例?
李P答: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香港這例間隔四個月兩次感染,可能引起很多人的恐慌,我們的免疫力是否無法持久?我這輩子是不是不能國際旅遊了?難道疫苗要四個月打一次嗎?別害怕,真相可能不是這樣子。
第一個可能,其中一次檢驗有可能是偽陽性。
(04b補充:因為要確定二次感染須要確認兩次病毒的基因序列是不同的,不是只做PCR而已,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比較不會有偽陽性的問題。)
第二個可能,病毒變異到第一次引起的免疫力不能中和第二次的病毒。
但全世界這麼多人感染過新冠,目前只有極少數二次感染案例。若真有一個已經變異到大家不認識的新冠病毒,他應該會再度發生第二波的流行。就算是流感,他要突變到免疫力/疫苗不認識,也是差不多須要1~3年的時間,不是幾個月幾天發生的事情。
第三個可能:穿透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免疫相對論。
2.免疫相對論:
很多學者對免疫力沒有相對的觀念,好像免疫力是100%,你不可能得到第二次水痘或麻疹。免疫力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會不會感染,要看病毒和免疫力之間的相對關係,不是100%不會得到第二次。
比方說,打了麻疹疫苗,產生一千份抗體,你接觸病人一小時,飛沫傳染接觸了10隻病毒,你不會發病。但如果你和病人擁抱親密接觸,你暴露了一億隻病毒,那你的一千份抗體就來不及應付了,你會得病。
再比方說,我們現在都在打水痘疫苗,你去測都是100%有抗體,但我們幼兒園還是常看到有水痘流行。學齡前兒童根本是管不住的,極容易互相傳染。水痘的水泡上都有大量的病毒。接觸大量病毒還是有可能感染的。不能因為大家都打過疫苗,就不做隔離。
3.有免疫力的人,一般情形下是不會再得病,但接觸到太大量的病毒,還是有可能發病。禽流感也是類似這個樣子,一般來說禽類的流感病毒不太會攻擊人類細胞,但如果親密接觸暴露太大量病毒,比方說養殖業者和廚師,就可能打破禽流感不容易感染人的限制。
4.所以即使得過新冠的人,仍然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嗎?
李P答:這個香港旅客我覺得他可能是認為自己得過就有免疫護照,可以放心去西班牙玩。可能玩的很瘋,也不注意自己的衛生習慣。但這樣是不行的。
比方說,我幫幾個兒科醫師確診過水痘。小時候明明得過了水痘,後來又得第二次。找我去證實,我一看就是水痘無誤。兒科醫師會從小朋友那裡暴露在大量病毒之下,請大家要體恤醫師是冒著各種感染的風險。
5.有沒有可能北半球秋冬會有一波二次感染高峰?
李P答:若出現大規模的二次感染,意思是新冠病毒發生突變,我們的免疫系統認不出他來了才會這樣。
流感病毒會這樣子,他1~3年會大突變一次,到疫苗還有免疫力都不認識他。
一般來說病毒去接合人類細胞接收器的表面蛋白,對新冠病毒來說這鑰匙就是是S蛋白(棘蛋白),對流感病毒是H蛋白(血球凝集素蛋白)。如果這蛋白一突變,你的鑰匙就不對了,你就進不去細胞了。這突變的病毒就會自然淘汰掉。
但流感是個很奇怪的病毒,他稍微變一下還是可以開你的門,有點像萬用鑰匙,怎麼變都可以。這是病毒學的例外,我們現在不知道為什麼。
冠狀病毒有四種是造成感冒的病毒,都不會像流感病毒這樣,所以他就是感染你一次就有終身免疫力。你一生中會碰到他好幾十次,有人做過這種研究,碰到病毒因為免疫記憶抗體就會高起來,但你不會發病。新冠病毒若是類似其他冠狀病毒,我想應該也是這樣子。
6.有人猜新冠病毒會SARS化,或流感化,我個人的猜測是他可能會感冒化。流感化的話就是一直突變二次三次感染永遠不會結束。但冠狀病毒是不會這樣子的。按照他的生物特性,新冠病毒應該是你得到一次就終身免疫,打一次疫苗可能也是終身免疫。
(04b補充:這裡的流感化應該是狹義的定義,就是類似流感會一直突變,造成二次感染是常態。之前有些人說的流感化可說是廣義的定義,就是會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冬天再從南半球傳回北半球,一直和人類常存)
7.萬一沒有免疫的話是不是只好自認倒楣?是不是該長時間戴著口罩?
李P答:應該不會,感冒化應該就是打了疫苗就不會怕他了。疫苗不是100%有效,頂多就是生一次病,你的免疫系統還是會記得他。除非到明年秋冬天,我們發現二次感染很多,全球有幾千個病例報告,那就是要注意這個病毒是不是真的流感化了。S蛋白一直變但不會影響他的傳染力,那就會像流感一樣變成每年都要打新的疫苗。
8.所謂流感化就是,因為他的抗原一直變,所以每年都要用新的病毒株來做疫苗。搞不好以後每年的四價流感疫苗,還要加一個新冠。
但我覺得可能性不高啦。依照其他冠狀病毒的生物特性,抗原性不太會變。新冠和流感畢竟是不同的病毒。
流感病毒是 冠狀病毒 嗎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04b直播 英國新冠變種病毒
傳染力增加70%?新冠疫苗還有效嗎?
送上昨晚直播的時間軸!
1:55 英國首相強生19日宣布,沒收聖誕節....
4:11 英國新冠疫情分析
7:45 英變種病毒株傳染力增70% 未更致命疫苗仍有效?
10:31 英國變種病毒VUI(The first 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in December 2020)是9月就在英國流傳,12月倫敦新增確診佔2/3
12:02 關於病毒的突變:流感病毒是特例,冠狀病毒沒有變得這麼快
17:33 「封城鎖國?防疫一夜重回了恐懼的原點...」
20:31 和原本病毒相比,此變種有高達17個突變,更有9個突變是在S蛋白上,最令人擔心的是N501Y突變,他就在S蛋白的RBD(受體接合部位)上,這是和人類細胞ACE2受體接合的部位
22:20 目前英國是以個案增加的數字和其他病毒株比較,由模型預估此變種病毒增加約70%的傳染力,大概是讓R0值增加0.4。並不是在實驗室中做出此結果
23:20 致死率是否有所不同:目前看來沒有特別高的致死率
24:24 疫苗是否會失效:目前在915人中有4人疑似是二度感染。但這也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25:55 04b解讀: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種並不是新聞,但有一個病毒株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極大優勢取代了原本的流行株,當然值得注意。但變種病毒本身不一定能解釋目前英國嚴峻的疫情
26:27 疫苗是否會失效,可用原本康復者血清還有打過疫苗者的血清來看是否可以中和這個新的變種病毒
27:06 致死率是否有所不同就沒這麼好回答了
27:28 一般來說,病毒會朝著更適應人類,傳染力更高,但致死率更低的方向走去
27:57 這有點像疫情之初強森的群體免疫佛系防疫記者會,我是認為這是英國首相又一次奇招
30:11 2020年6月網路流傳假新聞:新冠已產生為名爲“D614G”的突變...導致病毒傳染力暴增10倍以上?
D614G病毒株後來證實的感染力是野生型的3.7-8.2倍。但沒有顯著增加動物的疾病嚴重性。不影響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
34:06 牛津疫苗臨床試驗還在英國進行中,半劑量組五月就打針了,如果疫苗對此突變種失效,應該很快就會偵測出來。但現在還沒有消息傳出。
36:59 長庚施信如老師:抗原未變、疫苗仍有效
44:39 俄羅斯莫斯科芭蕾舞團8人確診風波
46:35 入境檢疫14天夠嗎?要全面普篩PCR嗎?潛伏期難道超過14天嗎?
49:36 確診和發病是不一樣的....無症狀感染者是無法搞清楚發病日的(因為沒有症狀呀)
50:56 發病的前2後9天可以傳給別人,因為病毒量高。但PCR可以驗出的時間是發病的前2後20+天,甚至可以長達81天都可以陰陰陽陽一直被驗到。
53:33 零容忍防疫和國際交流的兩難
56:05 近來屢屢發生帶著三日內PCR陰性報告,來台灣14天檢疫期滿後,又驗出來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有3種可能性
1:00:45 防疫零容忍,和合理的國際交流,怎麼拿捏?
1:02:29 自主管理期間安排登台 主辦單位不知規定險成破口?
1:03:49 是不是有誰的螺絲鬆了?為何有14+7的規定好像大家都不知道?
1:06:02 火焰之舞、歌劇魅影隔離後未過7天就開演 莊人祥:主辦單位有先跟指揮中心諮詢
1:16:26 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新冠疫苗保護效力達91.4%
1:17:37 談談各種腺病毒新冠疫苗
1:20:04 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
1:24:02 目前幾家以重組腺病毒為底的新冠疫苗:
中國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第5型腺病毒 Ad5
美國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第26型腺病毒 Ad26
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第1劑Ad26,第2劑 Ad5
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和牛津大學合作:黑猩猩的腺病毒ChAdOx1
1:28:59 疫苗生產兩劑耗時 普丁:先打一劑就好?
1:30:31 04b回答問題時間
流感病毒是 冠狀病毒 嗎 在 非洲魔術醫生 - 黃大胖 Facebook 八卦
又是黃瑽寧學長的好文章!寫得太棒了!跟大家分享!
[禽流感人傳人?沒那麼容易!]
雖然這幾天台灣發生了第一個境外移入病例,大家感到人心惶惶,但今天我要力排眾議,告訴各位一個小秘密,保證讓大家不再對H7N9這隻病毒是否變成「人傳人」感到恐慌,而且對未來對於類似的新聞也不會再感到焦慮。各位準備好要聽了嗎?
這個小秘密就是:那些會造成有效人傳人的病毒,比如說H1N1,或者是SARS,都是先在動物身上意外突變之後,馬上傳到人身上,並且很幸運地適應良好,才有機會變成人傳人的病毒。反過來說,幾乎沒有一種病毒,是在人類身上半推半就,有點適應不良,痛苦的生存著,慢慢熟悉人類的環境,然後變成有效人傳人的病毒。所以,我大膽的預言,H7N9幾乎是註定不會變成「有效人傳人」的病毒了(大驚)。
這樣描述或許有一點艱深,那麼我做一個比喻:從前從前,有一位很怕熱的台灣人,因緣際會搬到北歐之後,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一點也不怕冷,超適合寒帶國家,生活的超快樂,一點都不想回家。他還會跟你說:「阿呀,原來我上輩子根本就是維京人嘛!」你有沒有認識這種朋友?這種朋友在病毒界,就是H1N1,以及SARS的例子。
反之,在病毒界,從來沒有聽過那種「父母為了討生活,移居到北歐,冷的皮皮挫,含辛茹苦,過了好幾年後才適應寒帶生活」這種故事。所以我可以大膽的預測,這些「禽傳人」的病毒,比如說H5N1,H7N9這類,如果一開始在人類身上過得不太快樂,沒辦法一步到位,馬上變成有效的人傳人,那麼這隻病毒,就不會是我們需要擔憂的敵人,也就是說,不太可能變成大流行了。
身為感染科醫師,聽到新的病毒爆發,一開始一定會有點緊張。但經過疫情觀察一段時間,確定沒有人傳人的傾向,而且相信疫情調查確實可靠,接下來就可以放心睡大覺了。剩下的工作只有確定動物的來源,制定政策防堵動物生病(或撲殺),以及防止人與動物的危險性接觸,而不是戴起N95口罩在家祈禱免於災難。
聽完這個秘密,大家有比較不焦慮了嗎?當然悲觀者會選擇不相信,認為我這樣的結論未免太武斷,我完全同意,畢竟機率再怎麼低,總有萬一。但此概念並非空穴來風,也不是純粹我個人的意見,事實上許多專家在討論此議題的時候,也都清楚明白這個道理,但基於小心謹慎的原則,以及政策制定的複雜層面,比較少人敢這樣大剌剌地宣稱「安啦!」
這樣說並不是瞧不起病毒,但是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解釋的,流感病毒帶有兩把鑰匙:一把進門的H鑰匙,和一把出門的N鑰匙;就算進門的鑰匙突變了,可以感染人類,那還要出門的鑰匙也打得開才能來去自如。這樣的解釋簡單易懂,是為了拉近你我溝通的距離,但老實說,還是簡化了禽流感病毒人傳人的困難度,因為後面更有一大堆障礙,等著病毒突破!
首先,一隻病毒進入人體,會被我們呼吸道的黏液卡住,這些鼻涕與痰,就是病毒的第一道考驗。舉例來說,人類的流感病毒就很難感染大猩猩,即便我們的構造相似度是如此的高,因為大猩猩的呼吸道黏液,可以很有效的把人類流感病毒抓住,不讓他們得逞感染細胞。
就算躲過了黏液攻擊,有了一把突變過的H鑰匙,打開了人類的上皮細胞,啊哈,沒想到吧,還有語言不通的問題!雖然我們的基因都是使用ATCG四個英文字母,但是組合的方法(codon usage)還是大相徑庭;就好像西方語言平平都是使用ABCD,但大部分人也只看的懂英文,卻看不懂法文,是一樣的道理。人類細胞裡面使用的語言,和鳥類的細胞使用的語言有許多不同之處,雖然互有相通,但是在大量製造病毒時,溝通不良難免就會卡卡的。
再來還有溫度的問題。流感病毒是個寄生蟲,它必須要依靠我們人類的細胞工廠,幫忙製造它的徒子徒孫。偏偏我們人類的細胞沒有冷氣,終年體溫都是37度上下,把這些以前在冷氣房,也就是溫度較低的鳥類細胞裡生存的病毒,是熱得滿頭大汗。這樣的血汗工廠誰要待?趕緊逃之夭夭,回到舒服的「鳥房」比較實在。
好不容易突破重重關卡,剛好出門的鑰匙也打開了,這時候流感病毒的徒子徒孫釋放出來,別忘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能不能把病毒咳嗽出來」。如果說這隻病毒感染的位置在鼻腔,氣管等等比較靠近外界的位置,那麼稍微打個噴嚏,或是輕咳一下,也許很容易把病毒拋出。反之,如果感染的位置是在非常深部的氣管,那麼要用力的咳嗽很多次,才能把飛沫噴出,此時病毒要去感染他人的能力,就不是那麼好了。大家不知道記不記得,去年中東和英國,發現有一隻很像SARS的HCoV-EMC冠狀病毒,就是因為它感染的部位太深,所以才無法有效的人傳人。
你看看,一隻禽流感要經過這麼多層層關卡,才能感染人類,並且有效的人傳人,請問是何苦來哉?這世界上只有人類,會為了某種靈性上的修煉而以自虐為滿足,其它的生物都是為了「生存」,才有可能忍耐不良的環境,以求繁殖與溫飽。禽流感病毒在禽鳥身上好得無比,快樂似神仙,幹嘛到人類身上跌跌撞撞地,好像非感染人類不可?所以回到我一開始跟各位說的小秘密:禽流感病毒除非一步到位,馬上適應人類的生存環境,否則它寧可待在原來的宿主身上,一點也不想造成甚麼大流行的。
全文:http://ppt.cc/2h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