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所見略同?說說三國謀士見識上的差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三國是一個亂世,亂世出英雄,在出現一大批執銳攻堅光芒四射的武將的同時,還同樣出現了一大批縱橫捭闔光彩奪目的謀士。在這些謀士當中,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生命的長短不同,尤其是所跟隨的主公所作出的業績不同,所以他們最終的名聲大小不同,尤其是最終的官位更是高低大不相同。在近期歷史話題的熱潮當中,三國更是一個長說不衰的時段,因而就有了誰是三國第一謀士的說法。其實,很多謀士只能是和武將們一樣,就是一件大事來臨,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看主公是否採納,像諸葛亮一樣,主公有耐心坐下來聽取你縱論天下形勢的不多。有句話叫「文無第一」,那麼,三國不同集團的謀士們,他們的智慧以及所獻出的謀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別呢?
英雄所見略同,各個集團都有頂尖謀士,就看君主識不識才,能不能用
人們說起三國謀士,一般會提到荀彧、郭嘉、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原因是這些人成就了帝王的一番事業,其實,在一些失敗的諸侯中,也有一些謀士,他們也是當時天下頂尖的人才,如袁紹手下的沮授等。在當時天下的一些重大問題上,頂尖人才的看法應該說是差不多的。漢獻帝想回到洛陽,結果卻是在幾個軍閥之間被扔來倒去。要不要把漢獻帝迎接到自己地盤上呢?袁紹的謀士們說是應該迎接。有兩種說法,一是袁紹派遣郭圖出使去見漢獻帝,回來後郭圖勸袁紹把皇帝迎接而來,把首都放在自己地盤中的鄴城;二是沮授對袁紹說,「宜迎大駕」,也是把都城放在鄴城,還有那句「挾天子以令諸侯」原版本,叫做「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不管是誰,說明袁紹集團中是有這個見識的人才的,只是袁紹沒有採納而已。曹操的謀士荀彧也讓曹操迎接皇帝,曹操不但馬上採納了,還迅速派出了軍隊前去迎接。還有在皇帝安置的問題上,不管是袁紹的謀士還是曹操的謀士,他們共同的看法是,要把都城放在自己的地盤上,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控制這個皇帝。
諸葛亮有個隆中對,大致是不能和曹操爭鋒,要先有荊州,再奪取益州,這樣就可以圖謀天下了。魯肅有個榻上對,也是先不要對付曹操,而是在得到荊州以後,再去「竟長江所極」,目標也是劉璋。袁紹的謀士沮授有個「並河北四州」之計,袁紹認真的實行了,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
還有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雙方的武將和智謀之士心態是差不多的,武將都主張戰,而智謀之士都在等。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不戰,但他數次上表朝廷要求出戰,皇帝都不予批准,還派了一個衛尉辛毗持節制約全軍。對於這種情況,諸葛亮非常清楚司馬懿在幹什麼,那就是對司馬懿來說,戰場上並沒有十分有利的情況出現。司馬懿所以數次請戰,不過是做個樣子給武將看看而已,如果司馬懿有獲勝的戰機,他會到千里之外去請示嗎?在這裡,諸葛亮把司馬懿的心思猜得透透的,而司馬懿也知道,只要他不出戰,諸葛亮也不會大舉進攻,這就是雙方的智慧。
真正的傑出人才,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能在較長的時間內有所建樹
三國各個集團都有很多謀士,能站得住腳的都是有所建樹的。但是,什麼樣的謀士才是頂尖人才呢?那就是所言多中。爭戰年代,大浪淘沙,很多諸侯被淘汰出局,也就是整個集團整體消亡了。在這些出局的諸侯集團當中,不見得就沒有頂尖的人才,只不過是他們早早的出局,不能夠在後續的活動中再建言獻策,所以這智慧也就無從展現罷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袁紹集團的謀士,典型的就是沮授和田豐。沮授是可以活命的,但他選擇了從一而終,因而曹操不會讓他成為自己的麻煩。田豐這個人有點兒複雜,他給袁紹出了個主意,曹操說如果按他說的做,他和袁紹誰勝誰敗還很難說,可見這個人的確厲害。但是,這個人卻缺乏靈活性,寧死也要阻止袁紹的軍事行動,結果是先被關後被殺。正是有了這個結果,所以說他雖然有名,卻很難說他是三國早期頂尖謀士。像曹操陣營的幾個最著名的謀士,無一不是在各個階段,都能及時地提出合理建議之人,像二荀、郭嘉、賈詡等人。曹操集團還有一個人叫做鐘繇,就是鐘會的爹,這個人後來官職非常高,他也很有智慧,曹操早期的西北穩定全靠這個人。另外還有東吳的張昭,孫策打天下和孫權順利接班全靠這個人。如果沒有真本事,誰又能做到這個功績!後來這兩個人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這說明他們也是可以代替的。
謀士成就君主,君主也反過來成就謀士
話說回來,說不說在於謀士,用不用在於君主,那些用了的主張不是都得君主同意,不用的計策有幾樣能夠得到檢驗?劉表,這也是一個「有地千里,帶甲十萬」的主兒,但就是因為自身不行,所以有非常優秀的人才他也不知道用,像他手下的蒯良、韓嵩以及在他地盤上的諸葛亮、龐統等人。說到諸葛亮就不能不說到劉備,憑什麼談上一兩次話就對他言聽計從,這就是君主的智慧識人之能。臥龍鳳雛之名早已經傳響荊州,劉表是沒有聽到還是聽到了就根本不當回事兒?最明顯的是賈詡,跟過好幾個老闆,都不行,最後跟著曹操成事了。不是賈詡不行,說到底就是老闆不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謀士成就君主,君主也反過來成就謀士。
總起來說,三國頂尖謀士,其見識並不差多少,區別即在於自身,也在於君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君主和謀士就好比是一對創業的夫妻,一方再能幹,另一方是一個敗家的主兒,這日子也過不好。一個人家不大業不成,又怎樣說他的智慧有多高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性大小判斷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八卦
終於下雨了,看著雨水,我卻想起醬油,古人用雨水烹茶,但在一個有著酸雨疑慮的地方,用雨水釀醬油只是個笑話。
「水質對於釀醬油重不重要?」
每當我提問,得到的都是肯定句,釀醬人總是一臉理所當然,於是我繼續請教:「你家的醬油是用哪種水釀製?」
這回反應有趣多了,表情靦腆的人大多採用自來水,但多半會強調多用了麥飯石過濾或某牌的過濾機,表情得意的人大多採用地下水,一臉愛鄉愛土的神情,大聲表示老天賞的好水怎能不用?
然而當我繼續追問,大家的臉色就開始不自在,因為我想知道地下水的礦物質含量或酸鹼度測試?我想知道自來水和地下水釀出的醬油差異?我想追尋數字化的科學說明。問得越多,得到的沉默越多。
對於醬油和水質的關係,我真的有許多問題想追尋,卻沒辦法找到滿意的答案。這就奇怪了,有人會為了品茗去找泉水,評比各處水泉特性,甚至收集雨水露水或雪水等,就只為了一杯好茶,但少有人為了釀醬油去找水。世界上有許多款水,譬如池水、泉水、湖水等,或是鹼性離子水、海洋深層水、碳酸氣泡水或活氧水等,每一種水的內涵都不同,如果水質對釀醬油很重要,為何沒人拿水去分析?
查了不少醬油相關資料,少有攸關水質的研究,只好自己推測,釀黑豆醬油時「水」有參與的步驟約有四個,一、浸泡豆子。二、洗麴悶麴。三、入缸發酵(濕式發酵)添加的鹽水。四、出缸稀釋。
「浸泡豆子」和「洗麴悶麴」兩個步驟中,講究水份進入豆子中的速度和比例,我曾在台中的喜樂之泉醬油廠房,看到老闆以泥炭過濾,製作小分子水,據說這種小分子水能快速進入細胞,也就是能快速進入豆子內。
「水分子也有分大小?難道不是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當時我很疑惑,查了資料後,才知道這是個文字引起的誤會,正確名字應該是小分子水團,因為水分子團大多是50或60個水分子所組成,彼此之間以氫鍵連結,透過泥炭或是核磁共振等手段,可以將氫鍵破壞,讓10或15個水分子就能結合成團,這種較小型的水分子團,能夠較快進入細胞中,也會改變舌頭對水味的判斷。因此一些泡茶人很在意茶壺的泥質,就是因為水質會被茶壺改變為較小的水分子團,味道也會較清甜。
小分子水團對於「入缸發酵」的步驟有沒有影響?假使小分子水團能快速進入酵母菌內,當然會影響發酵,然而針對酵母菌的活性,我認為還需考慮水質的PH酸鹼值。譬如在醬油發酵中頗受重視的魯氏酵母屬(Sacchromyces rouxii),在不同的溫度下,會對環境的PH酸鹼值有不同要求,譬如25-30℃時,最適合生長的PH酸鹼值為4.5到6,因此不論釀造的水質來源為何,酸鹼值最好偏向中性或弱酸。除此之外,釀造用水還要考慮水中的其他物質,譬如鈣鎂等礦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軟硬水,最好偏於軟水。
當釀造完成,出缸後通常會加水稀釋,此時水質的有機物和懸浮物不可太多,能夠參考的指標有許多種,最常見的是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也就是水中可溶解的固體數。地表水(河流湖泊)的TDS較低,地下水的TDS較高,也就是水中雜質愈高(不論物質好壞),TDS值則愈高。透過這種水質檢測,往往能減少醬油的沉澱物。
至於最適合釀醬油的水質是什麼?這點我無法回答,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實驗。然而當我參考了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當我拜訪嘉南藥理大學的環境工程與科學系,了解該系所在水質檢定上投注的研究,我相信找出適合釀醬油的水質標準,並不是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除了水質研究,以有添加物的水釀醬油也是個有趣的議題,譬如日治時期,川原瑞源撰寫的《臺灣の漬物(鹹菹)》中,就曾提起台灣農家以豆腐水釀製醬油,據說非常美味,以科學觀點,利用豆腐水內的高蛋白強化菌類的營養,確實說得過去,但是否會反讓雜菌滋生?那就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總之釀醬油時,水質確實很重要,這點我完全同意。
活性大小判斷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八卦
[請用力轉貼分享出去,說不定就會讓一個正在發病的孩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九月份是國際兒童癌症認知推廣月,你的任務是換卡通大頭貼24小時。
並新增以下狀態:九月份是國際兒童癌症認知推廣月, 為了讓大家更能意識到兒童癌症的重要(Childhood Cancer Awareness),我們將讓臉書充滿大家兒時的漫畫人物。
smile 表情符號I intend to fill Facebook with comic book heroes for Childhood Cancer Awareness.
因為阿布布思義全年都是卡通大頭貼,那就帶大家認識一下兒童癌症
兒癌九大警徵
*臉色蒼白:兒童非因偏食、營養不良、寄生蟲等原因而有貧血現象,應請教小兒科或小兒血液專科醫師。
*紫斑或出血傾向:如無碰撞或受傷,有突然出現之出血點或紫斑,亦應儘快找小兒血液專科醫師探究其原因。
*不明原因之發燒:尤超過二週以上無法找出原因之不明熱,應詳細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原因。
*不明原因之疼痛:如腹痛、關節酸痛、頭痛等,尤其夜間睡夢中會痛醒者,必大有問題,應迅速就診。
*不明之腫塊:很可能為其他疾病之浸潤所致,應迅速檢查。
*淋巴腺腫大:小朋友在發育期間或因病毒之感染甚或細菌性感染均可造成局部或全身之淋巴腺腫大,但在原因消除會慢慢變小甚或消失,如有持續迅速之無痛性淋巴腺腫大,應詳細檢查。
*肝脾腫大:如有腹脹、食慾不振,且有左、右肋下可摸到硬塊,很可能為肝脾腫大,應進一步檢查以了解其原因。
*神經方面之症狀:如頭痛、嘔吐、走路不穩、顏面神經麻痺、甚或抽搐等等,應請專家判斷造成之原因。
*眼睛有異常反射光(俗稱貓眼):深邃的眸子,可見有白色物體,一定其內長了東西,應迅速找眼科醫師並會診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以決定治療之政策。
我自己罹患的是兒童骨癌(惡性骨肉瘤ogs),簡單說明一下:
Q:什麼是骨癌
骨癌是一種由骨骼系統長出的惡性腫瘤,而骨骼系統包括骨頭本身、軟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和結締組織。骨癌有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常見的原發性骨癌為骨肉瘤,它會侵犯鄰近的組織及器官,也可能會轉移至遠處的其他器官,如肺臟。其以青春期為發生的高峰,平均年齡約為16歲,在青春期所患的腫瘤中,僅次於白血病及淋巴瘤,居於第三位。男女比例約為1.5:1。
Q:為什麼會得骨癌
骨癌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是由它的原發部位和多發生於快速生長的年紀,則顯示跟成骨細胞的活性增加可能有關。遺傳因素在骨癌似乎也扮演一個角色,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者,得到骨癌的機會是正常人的五百倍,且發生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第十三對染色體長臂的DNA缺損,也會出現一部份的骨癌病例。另外,唯一確定的是放射線治療後會增加罹患骨癌的危險。
Q:骨癌的症狀
骨癌症狀出現的時間不定,一般約為3~4個月,更有可能超過6個月以上或更久。常見之症狀如下:
一、持續性的局部疼痛
這是最常出現的症狀,有些骨癌(如惡性骨肉瘤)夜間疼痛常會加劇,發生疼痛部位為相似位置,並有逐漸加重的趨勢,且疼痛不會因充分休息而緩解。骨癌引起的疼痛易被誤認為扭傷或成長痛,常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臨床上若症狀持續較久,需仔細評估。
二、局部出現腫塊
惡性腫瘤會迅速的生長,因此會在患部出現腫塊,並使局部皮膚腫脹,皮下血管擴張,嚴重時甚至形成潰瘍出血。
三、發生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的發生亦是症狀之一。有的病患因運動或工作時,在輕微受力時便會導致骨折,經檢查後才發現得了骨癌。這是因為骨骼已被癌細胞嚴重破壞,終於無法呈受重力或外力而發生病理性骨折。
四、運動功能障礙
病童走路出現一跛一跛的情形,甚至無法走路或爬樓梯,這可能與疼痛有關,也可能因骨腫瘤壓迫或破壞肌肉及神經系統所致。
五、其他非特異性症狀
例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輕度發燒或腰酸背痛等。
更多的資訊可以參考以下網址(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http://www.ccfroc.org.tw/child/child_affection.php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千萬不要誤信偏方或是鴕鳥心態,現在的醫學已經很發達,提早發現治療復原機率許多已經高達九成,治癒後跟一般孩子一樣上下學的案例一樣很多,即便發生了也不要害怕,面對它接受它打敗它,因為有許多的人都會無條件的幫助你。
讓我們一起正視兒童癌症的問題。珍愛生命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