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手頭上有七百多萬劑疫苗,但實際施打的只有三百餘萬劑,原因很簡單,「要保留給第二劑」。
大家覺得,七百萬劑疫苗,是要給350萬人打兩劑,還是先給七百萬人打一劑?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同島一命、先打一劑」,呼籲政府先建立最大程度的族群保護力
陳文茜也呼應:「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陳時中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微解封」,連鄭文燦、陳其邁都打臉嗎?
因為現在真正有工作力與消費力的族群,絕大多數打不到疫苗,那麼就算開放內用、電影院、健身房,沒有疫苗的消費者,敢上門嗎?
長輩抵抗力低,當然應該要先打疫苗,但社會各行各業要能正常運轉,也少不了疫苗。70歲,已經退休的父母打兩劑,結果需要上班的40歲子女染疫了,那不如父母與子女各打一劑,這才是對整個家庭,整個社會最有利的。
當然,根本之道還是疫苗,因為疫苗不夠,才有這種「弱弱相殘」的無奈。現在永齡、台積電好不容易跟上海復星簽約,但是交易要執行「還受制於疫苗在當地的使用獲批、捐贈完成等條件」,民進黨,不要再卡疫苗了!
陳文茜呼籲全文
《一人先打一劑,建科學防疫網》
這是一則新聞,標題如下:50歲女,醫院群聚感染病逝 。
仔細閲讀,她們其實是兩個女性:依據指揮中心措詞,「確診死亡案例有40多歲女性,本身慢性病史,有洗腎、癌症及糖尿病,6月6日發燒咳嗽,6月11日到醫院採檢確診新冠,6月13日住院後,X光發現右側肺炎,後續肺炎惡化於6月17日住加護病房,出現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住院三週後,病況惡化於7月5日過世。」
「另外一例5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史,五月底骨折住院,因醫院群聚確診案例,6月11日乾咳三天後篩檢確診陽性,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於7月3日過世。」
他們的死亡日都在七月七日。一個奇特的日子,生命停了。
死亡的原因在醫學上很自然。
她40,已經百病叢生,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曾經洗腎,糖尿病。一染上病毒,在美英加拿大,這樣的人不論年齡都叫Vulnerable Patient ,台灣稱為重大傷病患者,她一旦感染病毒,走出醫院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她才50,骨折,只好在醫院緊急開刀,住院期間醫院院內感染,她不幸被感染了,折騰了快一個月,還是走了。
她們是7/7日病例通報中九例之二,累計死亡數字715中第714. 715。
如果以近日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已超越400萬人 ,印度死亡人數已經超越英美占26% ,巴西死亡人數占18%。台灣的715人,實在微不足道。
這兩個不幸女孩,只是未來歷史中統計數字中的最小零頭。
不過看待生命如果是這樣的角度,極為恐怖。你看到一個跳樓的人,不攔住他:你見到一個躺在地上因車禍血流滿身的人,不送他去醫院。你喃喃自語,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誕生,有人死亡:衆生眾相各有其命運。
他們只是大流行期間兩起生命消逝的故事嗎?
冷眼看待,走過。
有錯嗎?
真的正確嗎?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台灣政府多一點人道,少一點特權「立法」,得癌症的重大傷病患者可以先施打疫苗,即使感染,可能不會成重症,可能免於一死。
如果政策多一點合理性,凡疫情期間,被迫必須住院者皆先打一劑疫苗,而不是醫院美食街工作人員「依規」可以打疫苗,病患卻不能打。那個50歲的骨折病人,七月七日死亡者,可能早已經康復出院。
她們不是2。她們代表台灣打不到一劑疫苗的許多人,皆有可能的風險。
英國在今年初疫苗生產不足時,由傳染病學團隊建議,每個人皆先打一劑,建立防護網。加拿大後來跟進,新加坡也是所有年齡層皆施打一劑疫苗之後,再回頭打高齡第二針。
許多目前已經輪到第二針的人,可能相當憤怒我的主張,他們會有被剝奪感。好像人生最後一哩就要拿到安全錦標,我卻鼓吹:交出第二劑。
但這不只是愛心捨得,而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據牛津大學及美國33個醫護中心調查:不論是mRNA或是AZ,第一劑即可達到80%-70%防護力。而且AZ一劑免疫力的持續力可以一直不變,維持甚至長達48個禮拜,等於一年。
所有疫苗第二劑的效力,通常只會提高免疫力10-15%,比第一劑弱很多,副作用大,意義有,但它不是關鍵。
關鍵是第一針。
台灣現在買的,捐贈的,全部到貨合起來約621萬劑。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若堅持一開始即打醫療人員外,排序先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兩劑一輪都需要打滿,這些疫苗只能打300萬人左右。
未來若加上民間慷慨且慈恩的捐贈BNT(1500萬),從天而降全交貨的泰國生產剩餘的AZ(約923萬劑),COVAX(約剩440萬劑),Moderna (約剩430萬劑),我們年底居然全部到貨3400萬劑,一個人堅持打兩劑,也只夠1700萬人可以施打。約5歲以上人口500萬人,一劑疫苗也無法接種。
他們不只是被疫苗政策遺棄的人,也會成為台灣防疫的破口,以及經濟很難恢復正常運作的核心因素。
何況疫苗姍姍來遲,這樣的如神算盤,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我們必須在有限疫苗內,做最科學、最有效率、最能保護大多數人的防疫戰略。
這不需什麼大膽的實驗,其他國家的狀況,早已指引方向:當疫苗不足時,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疫苗快速的往70歲以下施打,60、 50、 40、 30、 20、 12歲⋯⋯一人一劑,每個人只要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多帶口罩,多洗手:社會就可以中度運作,菜市場、夜市、各行各業,⋯⋯慢慢恢復。疫情之下沒有收入的人,終於可以喘口氣,求一條生路。
當疫情與窮困綁在一起時,那些可以打得到疫苗的老人以為把自己保護好了,事實上是Delta病毒年輕人感染力非常強,老人的兩針BNT,遇到Delta病毒也只有64%防護力(以色列最新數據)。
這樣的老人,上不了市場,去不了醫院,當然更無法在餐廳好好吃一頓。
搶先打第二劑的思維,也當然和打不到疫苗的青壯年直接衝突。
你活了,他們卻得死。
或許你會覺得不買足夠疫苗是領導人一意孤行的大錯誤,但批評心靈木頭人本來浪費時間,也救不了人。
疫苗不足,逼青壯者、年輕人當敢死隊,這樣的老者,自己多打一針,免疫力増加了10%。
但剩下的88%沒有打疫苗的人,將成為風險破口。他們一旦感染Delta,你本來盤算心安的兩劑Moderna 94%,瞬間掉到64%。
年輕人在變種病毒之下,感染了也會死。國家無視,他們可以換政權,但老一輩完全獨善其身的疫苗思考,會使年輕人寒心。
憤怒之餘,他們的反社會、反老一輩的情緒,不會隨疫情消失。而他們還在上班,在打拚,他們的積蓄那麼有限⋯⋯一場疫情,剝奪了他們的一切:也赤裸了人性的自私。
一人一劑,同島一命。
等年底或明年初,疫苗更多了,回頭打老人(麻煩依年齡順序,指揮中心滾動一下自己,把正常的國家滾回來,還給我們)。
否則,台灣只會危機四伏,同島皆半條命。
同時也有48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愛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與男友到新竹北埔綠世界去遊玩遇到我最喜歡的動物! 中途老公一直在那邊瘋狂開黃腔,請尊重動物園的寶寶好嗎 最後聊到當初認識我的過程以及當初得知我是變性人之後的反應 最後一直吵著要買羊駝娃娃才肯回家,一個愛上羊駝的老人 - 這次出遊的影片素材實在過多,沒辦法一次剪完非常抱歉 預計下禮拜六會播出下集,...
泰國必食餐廳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一人先打一劑,建科學防疫網》
這是一則新聞,標題如下:50歲女,醫院群聚感染病逝 。
仔細閲讀,她們其實是兩個女性:依據指揮中心措詞,「確診死亡案例有40多歲女性,本身慢性病史,有洗腎、癌症及糖尿病,6月6日發燒咳嗽,6月11日到醫院採檢確診新冠,6月13日住院後,X光發現右側肺炎,後續肺炎惡化於6月17日住加護病房,出現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住院三週後,病況惡化於7月5日過世。」
「另外一例5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史,五月底骨折住院,因醫院群聚確診案例,6月11日乾咳三天後篩檢確診陽性,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於7月3日過世。」
他們的死亡日都在七月七日。一個奇特的日子,生命停了。
死亡的原因在醫學上很自然。
她40,已經百病叢生,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曾經洗腎,糖尿病。一染上病毒,在美英加拿大,這樣的人不論年齡都叫Vulnerable Patient ,台灣稱為重大傷病患者,她一旦感染病毒,走出醫院的機會本來就不多。
她才50,骨折,只好在醫院緊急開刀,住院期間醫院院內感染,她不幸被感染了,折騰了快一個月,還是走了。
她們是7/7日病例通報中九例之二,累計死亡數字715中第714. 715。
如果以近日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已超越400萬人 ,印度死亡人數已經超越英美占26% ,巴西死亡人數占18%。台灣的715人,實在微不足道。
這兩個不幸女孩,只是未來歷史中統計數字中的最小零頭。
不過看待生命如果是這樣的角度,極為恐怖。你看到一個跳樓的人,不攔住他:你見到一個躺在地上因車禍血流滿身的人,不送他去醫院。你喃喃自語,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誕生,有人死亡:衆生眾相各有其命運。
他們只是大流行期間兩起生命消逝的故事嗎?
冷眼看待,走過。
有錯嗎?
真的正確嗎?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台灣政府多一點人道,少一點特權「立法」,得癌症的重大傷病患者可以先施打疫苗,即使感染,可能不會成重症,可能免於一死。
如果政策多一點合理性,凡疫情期間,被迫必須住院者皆先打一劑疫苗,而不是醫院美食街工作人員「依規」可以打疫苗,病患卻不能打。那個50歲的骨折病人,七月七日死亡者,可能早已經康復出院。
她們不是2。她們代表台灣打不到一劑疫苗的許多人,皆有可能的風險。
英國在今年初疫苗生產不足時,由傳染病學團隊建議,每個人皆先打一劑,建立防護網。加拿大後來跟進,新加坡也是所有年齡層皆施打一劑疫苗之後,再回頭打高齡第二針。
許多目前已經輪到第二針的人,可能相當憤怒我的主張,他們會有被剝奪感。好像人生最後一哩就要拿到安全錦標,我卻鼓吹:交出第二劑。
但這不只是愛心捨得,而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據牛津大學及美國33個醫護中心調查:不論是mRNA或是AZ,第一劑即可達到80%-70%防護力。而且AZ一劑免疫力的持續力可以一直不變,維持甚至長達48個禮拜,等於一年。
所有疫苗第二劑的效力,通常只會提高免疫力10-15%,比第一劑弱很多,副作用大,意義有,但它不是關鍵。
關鍵是第一針。
台灣現在買的,捐贈的,全部到貨合起來約621萬劑。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若堅持一開始即打醫療人員外,排序先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兩劑一輪都需要打滿,這些疫苗只能打300萬人左右。
未來若加上民間慷慨且慈恩的捐贈BNT(1500萬),從天而降全交貨的泰國生產剩餘的AZ(約923萬劑),COVAX(約剩440萬劑),Moderna (約剩430萬劑),我們年底居然全部到貨3400萬劑,一個人堅持打兩劑,也只夠1700萬人可以施打。約5歲以上人口500萬人,一劑疫苗也無法接種。
他們不只是被疫苗政策遺棄的人,也會成為台灣防疫的破口,以及經濟很難恢復正常運作的核心因素。
何況疫苗姍姍來遲,這樣的如神算盤,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我們必須在有限疫苗內,做最科學、最有效率、最能保護大多數人的防疫戰略。
這不需什麼大膽的實驗,其他國家的狀況,早已指引方向:當疫苗不足時,一人一劑,先建立防疫網。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防疫保護能力仍有20%缺口,繼續戴口罩,但也同時心安自己已經可以免於重症或是死亡。
疫苗快速的往70歲以下施打,60、 50、 40、 30、 20、 12歲⋯⋯一人一劑,每個人只要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多帶口罩,多洗手:社會就可以中度運作,菜市場、夜市、各行各業,⋯⋯慢慢恢復。疫情之下沒有收入的人,終於可以喘口氣,求一條生路。
當疫情與窮困綁在一起時,那些可以打得到疫苗的老人以為把自己保護好了,事實上是Delta病毒年輕人感染力非常強,老人的兩針BNT,遇到Delta病毒也只有64%防護力(以色列最新數據)。
這樣的老人,上不了市場,去不了醫院,當然更無法在餐廳好好吃一頓。
搶先打第二劑的思維,也當然和打不到疫苗的青壯年直接衝突。
你活了,他們卻得死。
或許你會覺得不買足夠疫苗是領導人一意孤行的大錯誤,但批評心靈木頭人本來浪費時間,也救不了人。
疫苗不足,逼青壯者、年輕人當敢死隊,這樣的老者,自己多打一針,免疫力増加了10%。
但剩下的88%沒有打疫苗的人,將成為風險破口。他們一旦感染Delta,你本來盤算心安的兩劑Moderna 94%,瞬間掉到64%。
年輕人在變種病毒之下,感染了也會死。國家無視,他們可以換政權,但老一輩完全獨善其身的疫苗思考,會使年輕人寒心。
憤怒之餘,他們的反社會、反老一輩的情緒,不會隨疫情消失。而他們還在上班,在打拚,他們的積蓄那麼有限⋯⋯一場疫情,剝奪了他們的一切:也赤裸了人性的自私。
一人一劑,同島一命。
等年底或明年初,疫苗更多了,回頭打老人(麻煩依年齡順序,指揮中心滾動一下自己,把正常的國家滾回來,還給我們)。
否則,台灣只會危機四伏,同島皆半條命。
—圖片為新加坡各年齡皆施打的圖表。
泰國必食餐廳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八卦
如果妳有女兒,請妳拜託一定要,從小讓她吃好,用好,穿好
讓她吃好:從小知道餐飲禮節,食材好壞,那她會知道豪門飯碗該怎麼端,她會知道蜜糖土司不叫餐廳,她會發現去咖啡弄排隊沒有好屌。這些店是打發時間的。本末倒置很妙。
記得帶她上夜店開開眼界,她會知道長島冰茶不是茶,有包廂的可能是李宗瑞。講英語的可能是外勞,不用買門票的大多是工作人員。他會分辨的出講不清楚的abc,原來是台灣國語。
讓她用好:她會搞清楚60支紗是啥?600織紗可笑,自然就不容易蓋錯被上錯床
讓她用得好,她不會說:出寧在寶馬哭,不在豐田笑。他會知道雖是雙B還有分型號跟年份,年份差的十萬還有找,他也會知道,好車裡雙B只是入門票,還有許多沒聽沒看過的款,至少兩千萬起跳,她也會知道某些高檔型號的豐田雙B不一定能比較。
從小讓她用好的3c,你不會忽然發現來幫她修電腦的同學,怎麼出現在棉被裡。
讓她穿好:你會慶幸不會在繞了三圈的UNIQLO隊伍裡,看到妳女兒撐傘在那晃。
讓她穿好,她會知道性感不是露,露不一定性感,
單品配得好的腳夾HAWANA都可以殺死一票男人。
有餘力每年盡可能帶她出國去。她會知道白人不是美國人,
泰國人不會騎象上學,肯亞不是獅子都在馬路跑。
她會知道夜店遇到的老外,有90%是在他家鄉混不下去,10%是外派的高層,但有一半結婚了。
好運讓妳撈到年輕,蕭灑又多金的,那是因為妳要看得出他是飛來過夜的機師,所以你說旅行有多重要。
如果妳有女兒我求求你,請妳務必從小要讓她活在天堂裡。
那她會知道怎樣的婆家是地獄,
怎樣的男人是活在農曆七月裡,
輕鬆分辨窮鬼,色鬼,吝嗇鬼是很容易滴!!!
泰國必食餐廳 在 愛里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與男友到新竹北埔綠世界去遊玩遇到我最喜歡的動物!
中途老公一直在那邊瘋狂開黃腔,請尊重動物園的寶寶好嗎
最後聊到當初認識我的過程以及當初得知我是變性人之後的反應
最後一直吵著要買羊駝娃娃才肯回家,一個愛上羊駝的老人
-
這次出遊的影片素材實在過多,沒辦法一次剪完非常抱歉
預計下禮拜六會播出下集,感謝各位小夥伴的支持
-
每週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老公,你可以不要這麼色嗎 https://youtu.be/rrWgSoBSWho
■男友終於承認胸部才是本體了 https://youtu.be/vye6e4DGr5c
■男人就是會偷看別人的女友 https://youtu.be/oYoAgSyRU4E
■ 變性女孩的心路歷程 https://youtu.be/hPGOuowUQ88
■ 泰國執行變性手術必備五樣的道具 https://youtu.be/xxs2K1pEZlk
■ 大白腿速成班!十年除毛心得 https://youtu.be/IBouBHGvBYA
其他連結:
LINE@愛里跨性別諮詢 ▶ https://line.me/R/ti/p/%40qhg2304v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allie.liao/
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llie1118/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YuChen1118
新浪微博 ▶ https://www.weibo.com/allie9580
BiliBili ▶ http://space.bilibili.com/386350325
music by Jeff kaale : https://soundcloud.com/jeff-kaale
#綠世界 #變性 #草泥馬 #羊駝 #VLOG #男友 #愛里 #鬆軟獸

泰國必食餐廳 在 欸你這週要幹嘛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旅遊時間:2020/02/20 ~ 2020/02/25
這天我們進入了長鼻猴及螢火蟲的領域
經由Teddy哥的帶領
我們直搗最容易看到長鼻猴的區域
看到好多長鼻猴在枯掉數目間穿梭
一方面覺得壯觀 另一方面也在擔憂關於絕種
長鼻猴的鼻子又大又長
主要的食物是樹葉
也是唯一發現的能夠反芻的靈長類動物
主要生於東南亞婆羅洲岸邊的紅樹林、沼澤及河畔的森林
希望下次再去的時候
牠們依然能在那裡活潑的跳來跳去
螢火蟲在台灣、泰國、宿霧也看過很多
但在這裡大概是離最近的一次
船長利用特殊的燈光吸引螢火蟲
牠們停在我們的手上、身上 (千萬不要抓住)
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
#馬來西亞沙巴 連載全系列
▼【馬來西亞沙巴系列ep.1】直接列為弟弟海島國家第一名啦!▼
https://youtu.be/RC-jcnEfCO8
▼【馬來西亞沙巴系列ep.2】進入長鼻猴及螢火蟲的領域!▼
https://youtu.be/dj3ioSsulG0
▼【馬來西亞沙巴系列ep.3】河裡垂釣蜥蜴初體驗!超級兇猛!▼
https://youtu.be/utaF8o4UJAQ
▼【馬來西亞沙巴系列ep.4】吃當地早餐、逛當地市集、走東南亞最高神山▼
https://youtu.be/3d4ELsMt-ME
▼【馬來西亞沙巴系列ep.5】天然溫泉、瀑布醍醐灌頂!在地大排檔晚餐!▼
https://youtu.be/ImlQX_uJLzY

泰國必食餐廳 在 腦補給 Youtube 的評價
【蝦皮拍賣】
我現在自己在製作天然寵物肉乾 適合貓狗人吃 ,沒有防腐劑調味料
蝦皮網址: https://shopee.tw/twjerky
訂購LINE: 0900109282
FB/IG: 中崙天然寵物肉乾
【今日內容】
現在的餐飲業越來越競爭 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 世界各地的老闆必須要使用各種技巧 有時候是大方的折價 但是有時候則是布置特別的主題氣氛 讓客人忘記食物好不好吃的重要性 歡迎來到腦補給 今天要來看世界上5個不尋常又驚奇和好玩的餐廳
5 泰國機器人餐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Tyu8WU7u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1HT7Wr2d0
4 Ikan 咖啡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HBwJLYCdU
3 電車餐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MzxjBIUUk
2 石頭餐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QS13CZJS-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blOuuF1MU
1 冰屋餐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g6vAsOiFg
【貼心提醒】
訂閱後記得開小鈴鐺才能夠準時接收到新影片哦!
【關於腦補給】
這是一個創新吸收新知識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新奇的東西、知識。 如果喜歡可以按訂閱,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你想要知道的主題。
【社交網址】
臉書: https://goo.gl/hcXp1l
如果想要寄甚麼給我或是信件
以下是我的郵件信箱地址
83099
鳳山新富郵局第126號信箱

泰國必食餐廳 在 吃爆泰國曼谷!觀光客餐廳兩人結帳$6000…零食 - YouTube 的八卦

零食、米其林、平價美食整集都在吃- YouTube. ... <看更多>
泰國必食餐廳 在 曼谷Siam必逛必吃攻略!2022泰國年輕人最愛5個品牌 激推的 ... 的八卦
雖然疫情下倒了很多店但留下來的都是厲害品牌、受 泰國 人歡迎的店! ... 曼谷Siam必逛必吃攻略!2022 泰國 年輕人最愛5個品牌 激推的美食 餐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