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大聲就贏了?」~從<崖上的波妞>看親密互動關係】
⠀⠀⠀⠀
有一次,我在公車站牌附近看到一個畫面:
⠀⠀⠀⠀
一對情侶走著,女生年紀可能二三十歲,男生年紀比較大,女生大概是一邊很難過一邊說著什麼,男生突然很大聲的吼:「你給我閉嘴啦!」
⠀⠀⠀⠀
當場我們所有人都轉過去,女生哭了出來但又不敢哭出聲音,委屈的站在一旁看著那個男生。過沒多久,公車來了,男生立刻上車,女生委屈的含淚跟隨男生上車。
⠀⠀⠀⠀
那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
⠀⠀⠀⠀
過去,男生大多被教育應該不能哭、不准哭,應該要「很man」的重視自己和自己的style,很體諒別人或是很體貼的問別人的感受、感覺,「是娘砲的行為」。
⠀⠀⠀⠀⠀⠀⠀⠀
短短的一些形容詞,「很man」、「娘砲」,充滿了性別歧視,「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這些要求與標籤,貼著每個人,讓每個人喘不過氣;不曉得可以如何感受與表達自己真正的情緒與需求,真實的自己,也因此消失。
⠀⠀⠀⠀
⠀⠀⠀⠀
就如同這個經驗:當男生大聲的吼女生「閉嘴」,就算在外面,此時女生就會懾於暴力或覺得丟臉安靜、閉嘴,男生的目的也達到了。
⠀⠀⠀⠀⠀
有些女生可能不會因此安靜,可能會與男生對罵起來、情緒一來、覺得委屈而不管場合哭鬧,男生可能因此吼的更大聲,或是轉頭離開。
⠀⠀⠀⠀
當然,相反的情況也是會發生的:大吼大叫的女生,對著站在現場手足無措的男生。大吼大叫的那方,似乎權力位置較高、可以用恐懼來擁有兩人間的話語權。
⠀⠀⠀⠀
只是,在這些大吼大叫的背後,我們真正的情緒、感受是否有被自己理解?又是否有成功表達讓對方知道,增進彼此的理解與關係?
⠀⠀⠀⠀
還是,其實只是把對方越推越遠?
⠀⠀⠀⠀⠀⠀⠀⠀
我們,好像都沒有被教育過:要怎麼樣,可以去除防衛與憤怒,好好地理解別人,理解自己。
⠀⠀⠀⠀
⠀⠀⠀⠀
而,這種處理方式,有沒有讓人覺得熟悉?像不像我們在路上,看到小孩大哭,氣的大罵小孩或轉身離去的父母與小孩的互動方式?
⠀⠀⠀⠀
⠀⠀⠀⠀
之前電視播送「崖上的波妞」,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
⠀⠀⠀⠀
因為淹水很嚴重,理紗(宗介的媽媽)要帶補給品去山上的老人院,理紗正在忙碌時,宗介在旁邊一直說他要跟著去。
⠀⠀⠀⠀
如果是台灣的戲劇,多半是父母就大聲說「我現在在忙,你不要吵」或是「你不要任性了,耽誤我做正事」,要不就是另一種方式:「你乖,我等一下就回來了。」繼續忙自己手中的事情。
⠀⠀⠀⠀
⠀⠀⠀⠀
理紗不是這麼做。她停下手邊的事情,蹲下來看著宗介,理解宗介的心情,做了兩個處理:
⠀⠀⠀⠀
⠀⠀⠀⠀
1. 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
⠀⠀⠀⠀
「我很需要做現在這件事情,而我也很需要你留下來,因為現在只剩這裡,會有其他人、爸爸被燈光引領回來,要請宗介做的這件事很重要,可以給我力量,宗介你願意幫媽媽嗎?」
⠀⠀⠀⠀
⠀⠀⠀⠀
2. 回應孩子想一起去的根本原因--「不想分開的害怕」:
⠀⠀⠀⠀
「宗介,你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的。」最後再加上一句必殺技:「我最喜歡宗介了(大抱)。」
⠀⠀⠀⠀
理紗了解,宗介的哭鬧不是任性,而是不安,所以,她直接回應他的不安,給宗介能夠安心的話語護身符。
⠀⠀⠀⠀
⠀⠀⠀⠀
這段互動不但可以用在父母與孩子身上,也可以套用在親密伴侶身上。好像有的時候,我們想要擺脫父母的影響,卻又不自覺的使用最熟悉的互動模式套用在身邊的人際關係上,尤其是親密關係。然後,我們繼續說著和父母一樣的話:「真的很難溝通耶,都聽不懂,真任性/不懂事。」
⠀⠀⠀⠀
⠀⠀⠀⠀
對方真的任性嗎?我們有沒有能力、好好靜下心來,直接面對對方的攻擊反應,去體會、理解、回應對方的害怕,並且清楚表達我們的需求?如果只是用「大聲」、「脅迫」的方式,真的能夠讓對方比較不難過/不害怕/不哭?還是適得其反?
⠀⠀⠀⠀
⠀⠀⠀⠀
而,就算對方真的因此而安靜、不哭,心裡有些東西會慢慢死掉:孩子和另一半,都因此學到了一件事--
⠀⠀⠀⠀
「我的感受,是沒有人在乎的,是不重要的。」
⠀⠀⠀⠀
⠀⠀⠀⠀
不過說是這樣說,但情緒來的時候,有時真的做不到「停下來理解」這件事,只會馬上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回應,因為對於這種不熟悉、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都會覺得害怕,就會想要攻擊。
⠀⠀⠀⠀
⠀⠀⠀⠀
因為事實上,沒有人有責任要從你的防衛當中,了解你真正的感受或需求爲何 --尤其,如果連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
⠀⠀⠀⠀
所以練習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爲何,去除防衛、憤怒與攻擊等,直接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幫助我們與別人認識真正的自己;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有助於我們增進人際與親密關係,而才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信與真實的關係。
⠀⠀⠀⠀⠀⠀⠀⠀
⠀⠀⠀⠀
註:關於這篇,想要討論的,其實是社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僵化與情緒教育的缺乏下,如何影響伴侶溝通與關係,而非要責怪任何一方。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伴侶、或是自己有這樣的狀況,先停止去爭論對錯,而是先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練習表達,或者有機會和對方討論、試著理解彼此,甚至尋求更專業的協助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
⠀⠀⠀⠀
◎本文摘修自《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一書。
⠀⠀⠀⠀
圖片來源:<崖上的波妞>電影截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兒童界蔡依林 -達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舞蹈 #崖上的波妞 #宮崎駿 #達伶姐姐 編舞 ▶ 達伶 IG:https://www.instagram.com/puffsmile/ ▶ 達伶 FB:https://www.facebook.com/pppuffsmile/ ▶ 達伶 微博:https://weibo.com/u/7...
波妞電影 在 吳青峰 Facebook 八卦
吳青峰x李樂祺(Lucky)〈崖上的波妞〉Official MV
面對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
你要成為勇敢的大人,
但也應該是被寵愛的小孩。
不要忘記你一直擁有的名為「快樂」的魔法,
也不要忘記去發現藏在生活中的糖果。
2020已經很努力的你,請帶著愛和勇氣,向2021出發吧。
#吳青峰
#崖上的波妞
#電影中文主題曲
波妞電影 在 周慕姿 Facebook 八卦
【「難道大聲就贏了?」~從<崖上的波妞>看親密互動關係】
有一次,我在公車站牌附近看到一個畫面:
一對情侶走著,女生年紀可能二三十歲,男生年紀比較大,女生大概是一邊很難過一邊說著什麼,男生突然很大聲的吼:「你給我閉嘴啦!」
當場我們所有人都轉過去,女生哭了出來但又不敢哭出聲音,委屈的站在一旁看著那個男生。過沒多久,公車來了,男生立刻上車,女生委屈的含淚跟隨男生上車。
那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好像從小,男生大多被教育應該不能哭、不准哭,應該要「很man」的重視自己和自己的style,很體諒別人或是很體貼的問別人的感受、感覺,「是娘砲的行為」。
短短的一些形容詞,「很man」、「娘砲」,充滿了性別歧視,不只男生自己這樣用,有時女生也是。崇尚男性的價值,貶低女性的特質,這個社會好像一直都是這樣。
所以,男生應該大聲的吼女生「閉嘴」,就算在外面,此時女生就會懾於暴力或覺得丟臉安靜、閉嘴,男生的目的也達到了,心裡說不定想著:「哼哼,就是欠罵。」完全符合社會價值:男生站在比較高的權力位置,對著女生大小聲是OK的。
有些女生可能不會因此安靜,可能會與男生對罵起來、情緒一來、覺得委屈而不管場合哭鬧,男生可能因此吼的更大聲,或是轉頭離開。
這種處理方式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像不像我們在路上,看到小孩大哭,氣的大罵小孩或轉身離去的父母與小孩的互動方式?
之前電視播送「崖上的波妞」,少數我沒看過的吉卜力動畫,看了中間一小段:
因為淹水很嚴重,理紗(宗介的媽媽)要帶補給品去山上的老人院,理紗正在忙碌時,宗介在旁邊一直說他要跟著去。
如果是台灣的戲劇,多半是父母就大聲說「我現在在忙,你不要吵」或是「你不要任性了,耽誤我做正事」,要不就是另一種方式:「你乖,我等一下就回來了。」繼續忙自己手中的事情。
理紗不是這麼做。她停下手邊的事情,蹲下來看著宗介,理解宗介的心情,做了兩個處理:
1. 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很需要做現在這件事情,而我也很需要你留下來,因為現在只剩這裡,會有其他人、爸爸被燈光引領回來,要請宗介做的這件事很重要,可以給我力量,宗介你願意幫媽媽嗎?」
2. 回應孩子想一起去的根本原因--「不想分開的害怕」:「宗介,你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的。」最後再加上一句必殺技:「我最喜歡宗介了(大抱)。」
理紗了解,宗介的哭鬧不是任性,而是不安,所以,她直接回應他的不安,給宗介能夠安心的話語護身符。
這段互動不但可以用在父母與孩子身上,也可以套用在親密伴侶身上。好像有的時候,我們想要擺脫父母的影響,卻又不自覺的使用最熟悉的互動模式套用在身邊的人際關係上,尤其是親密關係。然後,我們繼續說著和父母一樣的話:「真的很難溝通耶,都聽不懂,真任性/不懂事。」
對方真的任性嗎?我們有沒有能力、好好靜下心來,直接面對對方的攻擊反應,去體會、理解、回應對方的害怕,並且清楚表達我們的需求?如果只是用「大聲」、「脅迫」的方式,真的能夠讓對方比較不難過/不害怕/不哭?還是適得其反?
而,就算對方真的因此而安靜、不哭,心裡有些東西會慢慢死掉:孩子和另一半,都因此學到了一件事--
「我的感受,是沒有人在乎的,是不重要的。」
不過說是這樣說,但情緒來的時候,有時真的做不到「停下來理解」這件事,只會馬上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回應,因為對於這種不熟悉、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都會覺得害怕,就會想要攻擊。
事實上,沒有人有責任要從你的防衛當中,了解你真正的感受或需求爲何 --尤其,如果連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所以練習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爲何,去除防衛、直接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幫助我們與別人認識真正的自己;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有助於我們增進人際與親密關係,而才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信。
◎本文摘修自《關係黑洞》一書。
關係黑洞:https://reurl.cc/lLL77E
圖片來源:<崖上的波妞>電影截圖
波妞電影 在 兒童界蔡依林 -達伶 Youtube 的評價
#兒童舞蹈
#崖上的波妞
#宮崎駿
#達伶姐姐 編舞
▶ 達伶 IG:https://www.instagram.com/puffsmile/
▶ 達伶 FB:https://www.facebook.com/pppuffsmile/
▶ 達伶 微博:https://weibo.com/u/7305493284?refer_flag=1001030103_&is_all=1
▶ 達伶 Podcast:【達伶姐姐說故事】
🔔合作聯繫
Email:puffsister@gmail.com
--------------------------------------------------------------------------------------------------------------------------------------
【Song 】
#吳青峰
#崖上的波妞
#宮崎駿
〈崖上的波妞〉
波妞 波妞 波妞 魚的小寶貝
從遙遠蔚藍色的 大海裡面來
波妞 波妞 波妞 胖嘟嘟起來
肚子圓圓滾滾的 小小女孩
踩著海浪 長出腳丫
拼命地跑向他 真快樂啊
用力用力 伸出雙手
跟他手牽著手 不會害怕
和她一起 簡簡單單
心裡就像 灑滿陽光
哇酷哇酷 抱抱 哇酷哇酷 親親
我最喜歡的小女孩 紅通通呀
波妞 波妞 波妞 魚的小寶貝
從遙遠蔚藍色的 大海裡面來
波妞 波妞 波妞 胖嘟嘟起來
肚子圓圓滾滾的 小小女孩
聞一聞啊 香噴噴噠
肚子咕嚕有點餓 快嘗嘗它
要好好的 看一看她
她一定也在偷偷 看著你呀
大聲叫著 他的名字
看他笑得 臉紅紅的
哇酷哇酷 啾啾 哇酷哇酷啵啵
我最喜歡的小男孩 紅通通呀
波妞 波妞 波妞 魚的小寶貝
在懸崖上找到了 一個溫暖的家
波妞 波妞 波妞 胖嘟嘟起來
肚子圓圓滾滾的 勇敢小孩
【Song Credit】
原作詞|近藤勝也﹑宮崎駿
改編詞|藍小邪
作曲|久石讓
演唱|吳青峰﹑李樂祺
製作人|王子
監製|王競
配唱製作人|吳青峰@青Home﹑JUN@SBMS Beijing
主唱錄音|吳青峰@青Home﹑何彥霄@SBMS Beijing
主唱錄音棚 : 青Home﹑Poom!media Studio
人聲編輯|單為明﹑何彥霄@SBMS Beijing﹑陳起賢
混音母帶|趙靖@SBMS Beijing﹑柯嘉森
特別鳴謝|唐傳森﹑吳餘濤
…………………………

波妞電影 在 【崖上的波妞】最終版預告片! - YouTube 的八卦

看影片相關介紹資料請上:http://www.truemovie.com/ ... <看更多>
波妞電影 在 崖上的波妞-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八卦
崖上的波妞劇情:|正片|海神的女兒波妞從深海出逃玩耍,卻被困在玻璃瓶裡沖到岸上,碰巧被住在岸邊懸崖的宗介救出,兩人因此相識。但是波妞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