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在生命的轉彎處看見希望
✒文:程弘慶菩薩/素超人整理 🖼圖:林昆賢
有菩薩問:「您在法鼓山義工服務了30幾年,有沒有遇到挫折跟煩惱?」
⠀
弘慶菩薩微笑回答:「當然有呀,直到上週都還有呢!不過,重點不在那些人事物的紛擾,而是你多久可以恢復平靜,重新站起來!」
⠀
回想當初入慈悲門學佛的機緣,在老農禪寺大殿外聽到菩薩們專注的誦念佛號時,突然一個念頭升起:「你們這樣唸,佛菩薩真的有聽到嗎?」
⠀
一位法師經過他身邊回答他:「佛菩薩有沒有聽到不知道,但是你聽到啦!」
⠀
因著這個機緣,促使他積極的想找尋自己生命的答案,也因此踏上了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法鼓山義工之路。
⠀
弘慶菩薩分享一路走來,深刻體會到修行在紅塵這句話,佛法是用來實踐的。聖嚴師父曾在關懷義工菩薩時開示:「法鼓山就像一棵大樹,悅眾菩薩都是這棵大樹的樹根,我們在享受大樹庇蔭的同時,也在接受佛法的滋養,大家共同學習,彼此成就。」
⠀
弘慶菩薩建議大家,當遇到不如意﹑挫折或起煩惱時,記得要時時回想當初支持自己來的行動源頭。並分享不斷支持他繼續在三寶中服務的三個原因:
⠀
1. 佛法帶給我生活上的幫助
⠀
2. 法鼓山理念精神帶給我的啟示
⠀
3. 師父的言教身教帶給我的感動
⠀
當別人踩你的時候,記得不要回嘴,想想聖嚴師父說的:「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在生命的轉彎處看見希望
#佛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
法鼓山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心靈小品】以佛法的角度看,享福不是有福,惜福、培福,才真有福。
✒文:素超人整理 🖼圖:林昆賢
曾有人對聖嚴法師說:「我現在身體健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財富無虞,十分幸福滿足。」法師反問:「如果有一天這些都沒了,你就不幸福滿足了嗎?」
⠀
法鼓山資深悅眾葛金雲菩薩曾分享:「要不是婆婆示現無常病苦,嚇壞了膽小怕死的她,而開始了法鼓山助念工作,恐怕這一生就要虛度了。」
⠀
她回想第一次參加臨終助念,到了晚上回家,翻來覆去無法入睡;結果一翻身看見蓋在棉被下的另一半,和早上送走的那位往生者比起來,只不過多了一口氣。
⠀
看著看著,不由得淚流滿面,突然體會到,人生不過是一場戲,終有落幕的一天,只是當那一天來臨時,自己能做些什麼?是否應更積極為自己有限的生命做些有意義的事。
⠀
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很少可能有「事事如意」的好運,通常都是在接受折磨之中向前邁進。 聖嚴法師在《禪的世界》中提到:「我這一生也都是在各種的磨難中走過來,每當我面臨困難時,並不逃避它,而是希望改善它。如果已經盡力尚無法改善,也不立即放棄,但要暫時擱置。因為一切現象的發生,均各有其因緣,並不是僅憑一人的勤惰及意願所能掌控的。凡事必須努力,但也不得強求。」
⠀
人們常說:「每件事情上天都有他的安排。」 其實,逆境也是一種安排,透過各種人事物的因緣,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並且從中學習如何以慈悲智慧去面對人生困頓的歷程。 與大家共勉~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有福
#惜福
#培福
#臨終助念
#禪的世界
#每件事情上天都有他的安排
#逆境
#如何以慈悲智慧去面對
法鼓山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學佛Q&A】佛教是無神論,為什麼還要禮拜佛菩薩?
問:佛教是無神論,為什麼還要禮拜佛菩薩?是否可以向其他宗教的神像行禮?
⠀
答:佛教的無神論,是指不認為宇宙與眾生都是由全知、全能的神所創造。佛教基於諸法從因緣所生的觀念,認為宇宙萬物的現象,是由眾生的業緣所創造,由眾生的共業所形成,觀念和有神論不同。佛教的無神論,和唯物論的否定鬼神存在也不同。佛教的許多經典都提到鬼神前來聽法、請法,視鬼神為六道輪迴的眾生之一,仍然隨業流轉,但不是佛教徒所依止的對象。
⠀
佛教徒以禮拜佛菩薩做為修行的方便法門,從禮拜當中,生起恭敬心、感恩心、懺悔心、信願心,也是時時提醒自己見賢思齊。佛教徒見到佛像,就如同見到師長、父母或善知識,以恭敬心的行禮是必要的禮節。向佛菩薩行禮時,若在大殿或佛堂,可以行五體投地禮,如果場所不適合行大禮,只要一合掌、一問訊即可。
⠀
佛教徒於一切眾生都以恭敬心對待,對於其他宗教的神像或廟宇,雖然不行五體投地禮,卻可以合掌表示恭敬。聖嚴法師在建設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時,每當經過當地居民原來崇祀的土地公廟,總是特別停下來恭敬地合掌、問訊,感謝土地公為大眾守護道場、照顧法鼓山這塊土地。
⠀
◎文:轉載自《人生雜誌》352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39kvyp
#佛教是無神論
#為什麼還要禮拜佛菩薩
#學佛問與答
法鼓山心靈網路書店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評價
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為當年文化與環境失衡的台灣,努力開闢「人間淨土」。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聖嚴 #聖嚴法師 #宗教 #佛教 #法鼓山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法鼓山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YouTube 的八卦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