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末涼子:「我曾經很想辭掉工作,覺得在娛樂圈的忍受度已經到達極限,開始變得不快樂,明明就是自己夢想和嚮往的世界,卻逐漸失去好好欣賞的時間,只是一直生產卻沒有吸收,感覺整個人被掏空了,對自己的未來也感到不安。」
廣末涼子早在20歲的時候,便萌生退出演藝圈的念頭,儘管還演出法國導演盧貝松的電影《極速追殺令》,正處於事業的顛峰狀態,可是日本藝能界保守的規範,對她來說卻是綁手綁腳,不想再被定型為可愛的妹妹角色,加上經紀公司的管控又非常嚴格,規定她私底下不能去海邊或泳池,以免被狗仔隊拍到泳裝照片,就連跟朋友出去吃飯也會被罵,因此廣末涼子展開一段很長的「叛逆期」。
那時候,廣末涼子想出來的好辦法就是「增肥」,不停的吃高熱量食物(餅乾、碳酸飲料、拉麵、啤酒),讓自己從37公斤胖到52公斤。她單純的認為,只要變胖就會丟掉工作,而且這個方法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大眾看到她圓潤的模樣,不禁議論紛紛,想說她到底怎麼了?
廣末涼子:「從事這份工作之後,我確實有過一段非常苦悶的時期,連上學都會被圍觀。那時候我說話都要小心翼翼,很怕自己講出去的話會被別人誤解,所以留下來的後遺症就是,我現在都不敢使用社群網站,對於要自己去發言這件事情感到恐懼。」
這幾年廣末涼子上綜藝節目,都能夠笑著聊起當年的叛逆過程,不過聽了讓人格外心疼,可見她年輕的時候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跟折磨,做任何事情都會被世人用放大鏡來檢視。雖然考上早稻田大學,可是實在受不了粉絲的圍觀和記者的騷擾,龐大的工作量也讓她不堪負荷,加上想要反抗一切的心態,於是廣末涼子選擇從早稻田大學退學,後來跟模特兒岡澤高宏奉子成婚。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3/5133952
廣末涼子:「23歲結婚的時候,與其說是要逃避現況,不如說是我想要嘗試演藝工作之外的生活方式,作為一個女性也想獲得平凡的幸福。育兒對我來說,完全是未知的領域,所以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上面。」
跟第一任丈夫岡澤高宏結婚之後,廣末涼子決定專心在家育兒,在暫別演藝圈的兩年半時間,她終於可以停下腳步,擺脫那些帶來壓力與束縛的事情。廣末涼子有時間去觀賞喜歡的電視劇和電影,過著理所當然且有規律的平凡日常生活,還感受到季節的更迭。
正因為遠離了紛紛擾擾,她才有辦法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當初明明是因為喜歡而選擇這份工作,卻在忙碌當中忘記那份熱情,藉著這個休息的機會,廣末涼子慢慢找回初心。當孩子睡著之後,她看著重播的電視劇,總是感到特別雀躍,看完也好想參與演出,更期待有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角色出現。因此她的心態就是從那時候徹底改變了,認為演員果然是畢生的志業。
40歲之後,邁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過去曾經被媒體瘋狂跟拍的廣末涼子,曾經害怕到不想公開私生活,可是現在卻願意在節目上侃侃而談,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人生經驗,如果可以獲得觀眾的共鳴,她也會覺得開心。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萬的網紅Vick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Léon》(終極追殺令//這個殺手不太冷) ►背景音樂:《Home》- Machine Gun Kelly, X Ambassadors,Bebe Rexha (觀看長篇影評,請點開資訊欄。如果有時間,推薦看完影評再觀看影片) // 看完這部電影,可以開門見山地告訴大家——這...
法國導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向導演齊柏林、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致敬之三:
【2012年世界周報再訪問齊柏林導演 「看見台灣」第二哩路 自家房屋抵押700萬籌資 租用直升機拍攝費用 幸賴台達電子伸援 辭去公務員職位 孤注一擲 只為讓你我看到台灣的美與痛苦的哀愁】
齊柏林開始空拍攝影是他在高公局上班的時刻,後來他決定要拍電影,是在2007年,當時他看到了法國導演盧貝松所監製的影片《Home 家園》,他非常的感動。他看到了高爾所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問自己,他的照片固然很多內行的人欣賞,可是他並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教育的功能,所以他是為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拍攝《看見台灣》。
他只要再熬幾年,就可以領退休金,可是他說,他怕到時候沒有體力了。然後他把他的房子抵押了,去買了跟盧貝松的電影使用的一樣的攝影機,花掉了他3000萬台幣。我們當時訪問他,他自己呵呵的笑,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最終它是一個死亡的答案。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觀眾戴著3D眼鏡捨不得摘下,一遍又一遍地。許多人從沒有以這個角度俯瞰台灣,更沒有看過這樣的台灣,不論是它的美麗,或者哀愁。
齊柏林說,「我一直覺得,我在做一個地理的歷史紀錄,也許短時間看不出來它的價值,但是可能二十年五十年之後,就可以看到它的變化。台北市政府在這邊,你看那個時候整個信義計畫區沒有房子啊沒有大樓啊,只有中國信託的大樓跟台北市政府的大樓而已。」
齊柏林是台灣極少數的專業空拍影像工作者,以拍攝平面房地產廣告起家。
「我第一次上飛機,我就認為說,我要把飛行攝影,當成是這輩子要做的工作了。」
一輩子的志業,也成為他最甜蜜的負擔。
齊柏林說,「我在拍照的前五年,都想要拍台灣美麗的地方,希望把台灣的美麗介紹給大家。可是那五年你在紀錄台灣的過程中,你發現你要拍到美麗的照片非常困難。就是你除非去很高的山上、去離島、去台灣最南端,那種人煙稀少的地方。然後開始我和大地地理雜誌合作的時候,他們給我很多的題目讓我去空拍,結果他們要求要拍的,譬如高山農業、水泥化的海岸、人工化的島嶼等等之類的,我才警覺到說,原來這些建設、這些開發,對我們的自然環境有負面的一些影響。大概百分之九十的朋友,對我們的土地都不認識。所以我在2007、08年的時候,就開始有一個想法就是說,可以拍一部空拍的電影,用傳播速度比較快的媒體來影響大家。」
「我在2009年第一次就把我的存款,將近三百萬的存款,一次就環島一周拍了台灣,花了三十小時左右拍一趟台灣,你可以表達的影像和我過去拍的平面照片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更堅定我要做這件事情。」
「因為有了這第一筆資金開始籌拍之後,才讓很多的人看見,相信我們在做對台灣有益的工作,願意幫助我們,如果一開始沒有這筆資金的話,可能沒有辦法走到今天這個階段。」
製作人屈繼堯問他,「所以你房子貸了多少錢?」
「七百萬。」
不只抵押房子,齊柏林甚至還放棄再兩年可以到手的公務人員退休金、終身俸。
「我那時候的顧慮是說,等到我50歲退休了,可能你可以安逸的過下半輩子,可是你可能沒有再去做這件事情的勇氣和動力了。」
影片畫面: 「爸爸 你這樣還有錢讓我讀大學嗎?兒」
這是以齊柏林為主題的廣告影片中,令人難忘的一幕,看到自己父親為了理想,近乎"毀家紓難"式的行徑,年少的兒子不由得擔心起來。
錢 錢 錢 沒錢拍不了電影,要空拍更少不了這套,最重要的穩定器攝影系統,價值三千萬台幣,還得美國國務院審批半年,齊柏林的大夢才得以在2010年展開。萬事具備,還欠東風,能押、能借的都試了,租用直升機的經費就是不知在哪,幸虧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挹注,才得以一小時一小時的累積空拍影像。
齊柏林說,「其實我們最痛苦的是什麼你知道?就是你沒有辦法知道隔天的天氣是好是壞。有的時候你希望拍日出,早上三點多起床出門,然後就等五點多的日出。可是到現場以後,一隊的人,十來個人全部跟著你等日出,然後摃龜這樣。那種心理上的壓力就很大,不好意思連累大家的那種感覺。」
「我以前不會想拍去這種東西,就是第一你覺得它是違建,然後你覺得它五花八門的。可是後來我自己想一想,這真的是我們自己居住的環境,而且甚至以前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租房子都住這種地方。後來我就開始會比較去找一些這樣的景去拍。說實在這種景很熟悉可是又很陌生。」
更多的影像,對觀眾來說,同樣發生在這塊土地上 ,理應熟悉,依然無比陌生。
齊柏林說,「這在太麻里溪的上游,就是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整片山崩下來,大量土方就阻擋了太麻里溪的流向,它就形成了偃塞湖。其實你看整個山裡面這種崩坍的景象,這個住在台北市的人,住在都會裡面的人,很難想像我們山裡面受傷的情況這麼嚴重。」
「我一開始就是希望讓大家可以認識台灣嘛,因為我一個人看這麼多,卻沒有辦法告訴大家,其實心裡面有時候也滿著急的。小林村那時就埋在這底下,它的覆土超過六十公尺,第一時間就完全沒有機會了,那一年後去拍它就已經長草了。原本的南橫公路在這邊,村落就在底下。」
「這個種高冷蔬菜的地方,其實像這個東西,它都是坍方,坍方完了它再整地,把它整一整再繼續弄,都是這樣子啊!你看都是這樣子啊!那你看它每次辦攝影比賽,都是拍構圖很漂亮的一塊,那種茶園很漂亮的一塊,但是你放大面積來看的時候,就是個癩痢頭啊!」
當然,如果避開了人為和天然的災禍,再以所謂上帝的視角來看台灣,你會發現造物者,曾經是多麼的厚愛這塊島嶼。
「(這是)墾丁大尖山,其實這種有點像魔戒的場景的感覺,我看到台灣海岸線的樣貌,看到高山上的地景,你真的可以想像說,以前有多漂亮。很多人看完影片的反應都是,不知道台灣這麼漂亮,也不知道台灣面臨到這麼嚴峻的一些環境的困難,都不知道。」
兩年半前,我們首次採訪齊柏林,當時電影正在籌拍,工作室沒什麼人,現在他的伙伴多了,空間熱鬧了些,頭髮卻更白、更少、鏡片也更厚了。沒變的,是他那股關懷土地的熱情和毅力,不變的,是經費始終不足。
原本六千萬的預算,追加成一億兩千萬,目前還有四千萬的缺口,募不到錢,就得不斷拍攝廣告或宣傳帶,以片養片。
「目前看起來就是貸款就永遠還不掉啊。」
台灣首見的空拍電影,預訂2013年暑假後推出,貸款會永遠還不掉,因為這只是他的第一部影片,未來他打算繼續盤旋在空中,更深入地記錄台灣的環境議題。
問他,「想過放棄過嗎?」
「說沒有(想放棄)是騙人的,但是這種放棄的念頭,通常都在一夜之間就會消失 。」
「因為我生性算是樂觀的,我碰到挫折困難,或是拍的不好的時候都會覺得,唉!幹嘛要這麼辛苦來做這件事,可是我想到可以紀錄美好的影像,傳遞我想要傳遞的訊息,過一晚我就好了。」
法國導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疫情時代推薦書籍: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衣若芬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蘇東坡
衣若芬教授做了三十年的東坡夢。一個女子,魂牽夢縈千年前的大詩人,考証他的出生地,走遍他被貶放的江山,飛行數十萬里,就為體悟蘇東坡寫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的心境。
蘇老當年一定無法想像千年之後,會有一個來自比他當時被流貶的黃州(今日湖北黃崗)更遠方的台灣女子,歷經千年時光仍幽幽傳遞思念。之後依靠她嚴謹的學術論証,尋覓東坡先生出生地,兒時往事,硯台隱喻,身高長相,甚至反駁了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記的史實錯誤。
三十年夢幻情牽後,衣若芬完成了這一整本書。何止紙薄情長,它太珍貴了!
出版此書飽讀詩書的悔之於臉書引用蘇東坡的詩句,撰寫他的閲讀感想:「晚景宜倍萬自愛耳」。歷經顛沛、苦難、羞辱、流離,那個一再被貶謫,猶須上表謝君恩的詩人,有著如此深刻的覺悟;晩年的東坡不只一次在信上這麼告訴朋友,用今天的白話説:「人老了,應該多愛自己一萬倍啊!」
這句評語,多麼適合疫情大流行下的我們。多愛自己一點,多愛我們仍擁有的時光,多愛我們的每一個踏步、每一個日子。多一些,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過去喜愛蘇東坡但懶於考証只享受其詩詞的我,從來只是悠遊於他和黃庭堅那一代才子的人生情境。
當命運被捉弄後,他們化苦為美,他們看厄如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我這叫借東坡,有時行樂,有時照斷腸。
而衣若芬教授可是真在林語堂的書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樂觀幽默詩人後,她看到蘇東坡不被現實擊倒,始終在顚沛時刻,仍能保有自己的對應方式和生活趣味,決心成為研究蘇東坡的專家。
蘇東坡不是梭羅,梭羅是一個本性叛逆,需要遺世的人。蘇東坡卻不是,他戀家也深愛他的朝代,但在幾次寃案後,他看破了,看破了通判、禮部尚書的官位。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那些他父親帶著全家進京入考的抱負,最後皆可轉成輕雲薄霧。他反對朝中大權人士王安石,説了真話,從此一路被貶。貶的地方也真多,沒完沒了。結果到千年之後,一名叫衣若芬的女子帶著我們追逐蘇東坡一路的足跡。這好像悲劇之旅,好像文化考証,卻有點荒謬地如文化旅遊行書。
每一段路程,都是中國體制血淋漓對一位講真話、才情洋溢的文人,最真實的惩罰。那豈止是蘇東坡的故事。
但在蘇東坡,這些苦厄卻化為一路的詩作之旅。
當年如果他假一點,妥協一點,官拜更高一點還有蘇東坡嗎?
幸好他沒有!!!
這真是文人和權力之間,最好的結局。貶值他的人,只是歷史書上的名字,而蘇東坡卻傳承千年,如今到處是他的紀念館,塑像:以及以不同方式愛慕他的人。
無意之間,蘇東坡教導了人們離愁斷腸時如何自處:他並非追求孤獨,他像我們這些凡人。經常必須在荒涼煙滅的每個地方,找到自處之道。
貶至黃州,他寫下: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衣若芬説她想過這般的人生,流浪在時間的荒蕪裡,啜飲文字如甘泉。
我認為東坡的感慨可能更強,他是被棄絕的,被羞辱的流浪。但他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風景且明麗。用現代的説法,他轉念地很快,縱情山水,怡然自得,樂觀幽默。
書一上市,我迫不急待的閱讀:試著摘錄幾段,勾誘各位,在這疫情壓著人悶悶的年代,跟著衣若芬追夢的足跡,一起尋東坡,學習他的自由自在。
也向我完全不認識的衣若芬致意。
* 幾乎所有蘇東坡長期居住過的地區,現在都興建了紀念館—浙江杭州、湖北黃岡(黃州)、廣東惠州,乃至於海南島(儋州)。這些紀念館都樹立了東坡的雕塑像,人們參觀紀念館,了解東坡與該地區的因緣,藉著東坡像,想像東坡的模樣。
在所有的東坡塑像之中,比較特別,而且是少見的坐像,在東坡的老家四川眉山三蘇祠裡,名叫「東坡盤陀像」。
從三蘇祠正門(南大門)進入,經過前廳、饗殿、啟賢堂,在來鳳軒前左轉,披風榭北面的水渠中,就見到東坡盤陀塑像。「盤陀」指的是東坡所坐的大石。根據《三蘇祠志》的紀錄,塑像由雕塑家趙樹同設計,「用白色水泥、河沙、大理石顆粒、顏料配合澆鑄仿紅花崗石雕琢」,重約六十噸,塑像與基石相連,總高四.一公尺,寬四公尺,厚二公尺。一九八二年四月動工,七月完成,費資人民幣五千餘元(新臺幣兩萬餘元)。
到三蘇祠參訪,免不了要和東坡先生「合影留念」。或站在像前;或坐於像側;或順著他臉龐轉向,遙望他左上方的天空,與他的眼神「空中接觸」。這一尊《東坡盤陀像》讓觀看的人有多種角度選擇—選擇怎麼看東坡,也選擇怎麼和東坡一起被看。
據說雕塑家參考了三蘇祠裡傳為李公麟的《東坡盤陀像》明代洪武二十九年(一三九六年)碑刻。隔著保護《東坡盤陀像》碑石的玻璃上下左右端詳,覺得和塑像其實不大一樣。玻璃反映出我的影子,照片裡的東坡碑刻和我的形貌重疊,好似把我的自拍像印在了東坡身上。
《東坡盤陀像》碑刻線描,東坡鵝蛋臉,天庭飽滿,鼻隆耳大,雙目有神,頭梳道士般的黃冠,衣袍寬闊,雙手執竹杖橫放膝頭,雙腿盤坐在不平的巨石上,石上鋪了豹紋的氈毯。這碑刻像說是出自東坡的友人畫家李公麟,可能有文獻的來源,和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曾經寫過一則題跋,說:「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磐石,極似其醉時意態。 」李伯時就是李公麟。
東坡盤陀塑像的東坡面容比《東坡盤陀像》碑刻像清瘦,雙目細長,鬚髯飄飄,頭戴高士巾,身著交領衫,腰繫帶,腹間打蝴蝶結,帶穗垂於左側。東坡坐在左高右低斜傾的巨岩,左手支岩,左腿盤起,弓右腿,右手搭在右膝頭。沒有橫筇枝,也沒有豹紋氈。
同樣採取坐姿,東坡盤陀塑像卻不像盤陀像碑刻那樣正襟危坐,給人節氣凜然之感。他雍容嫻雅,眼神淡定,風雨不驚。從塑像的坐態和欹斜的姿勢看來,我認為雕塑家用了水月觀音的造型來詮釋整體的東坡外觀。
水月觀音圖像創造於八世紀,是中土佛教禪宗結合隱逸思想的視覺呈現。「水」和「月」象徵無實相無定性的虛空本質,在佛教經典十譬喻和〈證道歌〉之類的文獻裡時常出現,並有《佛說水月光觀音菩薩經》。
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圖像,是五代後晉出帝天福八年(九四三年)的敦煌彩繪絹幡(法國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 藏)。在千手觀音像下方右側有「水月觀音菩薩」榜題,描繪竹林前面,菩薩右手持楊柳枝,左手執淨瓶,坐在水中一塊大石上,盤右腿,左腳踏在水中的一朵蓮花。這種「自在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磐石,搭配月亮(圓光)的形式,是水月觀音菩薩的基本樣態。
但是東坡畢竟不是菩薩,我們也不必神化他。這「自在坐」相的東坡,以及他畢生崇尚的自由精神,使我想把不大好懂的「盤陀像」名字改叫「自由自在像」。「自由自在」,不正是人們熱愛東坡的原因之一嗎?
* 帶著濕濡泥土的銀杏落葉,找不著完整無破損無褐斑的。我翻撿著,想至少帶一扇給遠方的友人,這是今年在東坡家,秋天陽光雨露過後的記憶。
兩株象徵東坡兄弟的六百年銀杏,每年都有黃扇飛舞,雖說是第三次造訪三蘇祠,今年我才有緣躬逢其盛。小心翼翼除去葉上的雜滓,夾進剛買的書裡。南朝詩人陸凱贈予范曄折枝梅花,有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這效顰之舉,不過是心頭的思念牽掛。
下次再訪三蘇祠,不知何年何月,即使還能遇見黃扇飛舞,也不是同一片被我呵護過的落葉。無法重來,無法複製,無法替換。
* 在蘇東坡的世界裡再想到法國導演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的電影《女人出走》(Villa Amalia)裡的女主角,在情感受創之後拋棄所有,讓一切歸零,重新認識自我─人生,有什麼非擁有不可的東西嗎?
* 我的注記蘇東坡不是受盡磨難,失去了權力,攀月不可得才回頭找尋:「初心」練就「自在」
以下是衣若芬的考証:
軾年十二時,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於德,或全於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這一方天石硯,有如東坡的傳家之寶。他十二歲時在紗縠行的空地玩耍,挖出了一塊形狀像魚,摸起來有如皮膚溫和瑩潤的淺綠色石頭。石頭上有細小星星的花紋,敲打有鏗鏗的聲音。他試著把這塊石頭做為硯臺,發墨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凹處能夠存水。父親蘇洵告訴他:「這是一方天然的硯,材質優異,就是外形不完善而已。」認為得到這塊奇石是對寫作的吉祥徵兆。
蘇洵為這方硯石刻了凹處,讓東坡能用來磨墨。東坡寫了銘文,思考「德」和「形」難以兩全,讓人聯想起《莊子.德充符》裡說的道理。世上很多人為存活而仰人鼻息,苟且偷生,東坡自勉「一受其成,而不可更」,堅持初心。
那一年蘇東坡才12歲。
* 42歲受審,先入獄月餘,隔年貶至黃州(如今湖北黃崗市,除了武漢之外,死了最多新冠病毒COVID—19的地方。)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
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發書笥,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我的注記:又入獄又貶至千年前尚屬邊陲荒涼之地,只因慌亂之間找到兒時12歲,父親告訴他吉祥之物的硯台,東坡再交給二兒子蘇迨和幼子蘇過,傳承三代的心意之外,也代替了自己無法身為父親的陪伴的補償⋯⋯
一個小小紀念性的硯台,可以抵去了當下的悲慘命運⋯⋯
東坡那一刻如此歡喜,而非目睹此物,靜極生愁。
* 蘇東坡寫兒時故鄉蟆頤山踏青,詩句如清明上河圖,有畫面,有趣味,而非只有詩人自己的感慨:
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麕。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符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東坡描寫在了一個自稱道人的吹牛販子,他攔住遊客強賣平安符,說能保祐家裡出大蠶繭和大肥羊。如果不買他的平安符,還會擺現生氣難看的臉色。大過年的,遊客不想破壞興致,就讓那位「道人」大賺一筆,他拿錢買了酒,就喝得酩酊大醉,倒臥路邊,還喃喃地說自己是「符神」。
* 同樣寫蟆頣山踏青,子由版:
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鳥漸嚶鳴。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
山下瓶罌沾稚孺,峰頭鼓樂聚簪纓。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
曉去爭先心蕩漾,莫歸誇後醉從橫。
最憐人散西軒靜,曖曖斜陽著樹明。
意思是:冰雪融解,江岸的青草翠綠迎春,人們乘船橫渡,走過可能是木板搭建的浮橋,登上蟆頤山。山下山上,平民百姓和達官顯貴都盡情飲酒作樂。蟆頤觀底的老翁泉水流潺潺,水邊的鴨舌草欣欣向榮,這歡鬧的景象在人散之後恢復寧靜,是子由最感舒適的時候。
我的注解子由這樣的詩句,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小鎮山頭踏青。
這正是蘇東坡所以傳唱千年的功力。
書籍: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
博客來:https://bit.ly/2QIYtPU
金石堂:https://bit.ly/33LBtoI
誠品:https://bit.ly/3dykafJ
讀冊:https://bit.ly/3amvsS4
【海外購書】
※ 博客來海外訂書流程請見:http://bit.ly/2HyFjYR
海外郵資一覽表請見:http://bit.ly/2HAZ2Hy
※ 金石堂香港OK提貨服務說明:https://bit.ly/2HFB9hS
海外訂購說明:https://bit.ly/2DPIAkf
※ 誠品香港OK便利店取貨服務說明和台灣以外的購物服務及運費說明請至常見問題FAQ點選查詢:https://bit.ly/2JKmuED
法國導演 在 Vicky Tsai Youtube 的評價
//►電影:《Léon》(終極追殺令//這個殺手不太冷)
►背景音樂:《Home》- Machine Gun Kelly, X Ambassadors,Bebe Rexha
(觀看長篇影評,請點開資訊欄。如果有時間,推薦看完影評再觀看影片)
//
看完這部電影,可以開門見山地告訴大家——這是我電影名單中的NO.1。
這是一部1994年的法國老片,導演是著名的法國導演兼編劇Luc Besson(盧貝松),
作為電影的導演以及編劇,他曾經是這樣描述這部電影的:【這是關於兩個小孩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深愛著彼此。】很早以前我就知道這部電影,可卻遲遲沒有去看,原因很簡單——我有點害怕。害怕自己因為一個虛構的世界而難過遺憾,果不其然,我確實非常了解自己。在逐漸麻痹地過著日復一日假期生活的情況下,這部電影深刻的人物刻劃以及畫面的衝擊雙管齊下,我在最後半小時似乎已經開始醞釀流淚的情緒。
Léon是一個職業殺手,殺伐決斷後的閒暇之餘,他會給澆灌擦拭自己心愛的植物,再獨自一人看一場歌舞劇,傻笑得像個十二歲的孩子。
Mathilda是一個問題少女,麻煩重重的家庭下她和同齡人一樣喜歡看動畫片,百無聊賴時,她會坐在樓欄上抽根菸,深沈地像個四十歲的女人。
兩個人都有彼此的生活,其中的痛苦絕望都是他們的既定模式。
直至他們的生活軌跡有了重合,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具體的情節不在這裡一一分析,因為你們親眼所見一定比看我用拙劣文字形容來的深刻。
但是針對這一部「商業片」而言,《Léon》拍的實在太美,這不僅僅是一部動作片,更是一部描述人生的電影。印象深刻的是開片不久Mathilda問的那句:“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re a kid?”,而Léon回答:“Always like this.”,是啊,生活真的如此艱苦,但總還是會繼續。電影現實地反映出生活真實的殘酷,但【愛】卻貫穿在整部影片中,哪怕沒有浪漫的場景烘托,也沒有令人動容的辭藻形容,卻讓觀眾感到無所不在的溫暖。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部分在於,雖然描述的是一個尋常人無法理解的世界,一段平日難得一見的人物關係,但編劇的處理方式卻一切顯得如此平凡真實,其中不可忽略的是不經意間透露出的小幽默,電影中細節處理得十分優秀,更不必說人物的刻劃了。Léon看似是一位「殺手」,本應站在道德的陰暗面,卻尊重自己的底線,不殺女人以及小孩,盜亦有道;而反派Stansfield看似是道德至上的「黑警」,舉手投足間都是優雅,但卻可以毫不猶豫親手解決一家人的生命,哪怕四歲孩童也不放過。許多人在觀影後都認為這是一部「愛情片」,但我卻不以為然,Mathilda和Léon的情感在我心中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愛情”,他們在黑暗中因彼此的存在發現了人生的真諦,他們互相依賴彼此陪伴,是「友情」亦是早就不屬於他們的「親情」。這部電影在畫面拍攝、背景音樂的選擇上在我心中都可成為完美,特別是結局的處理更是劃下了精彩的句點,或許很多人並不喜歡這個結束,但我卻認為這或許是他們最好的歸屬。有人幻想著若是另一個結局,Mathilda和Léon可以繼續當他們的鴛鴦大盜、末路狂花,但其實Léon比任何人都明白,這樣的生活並非為了取樂,只是因命運的捉弄而被迫走上這條路,也許Mathilda並不明白,但Léon清楚真正快樂的生活並非如此。唯有幫助她解決心中唯一的仇恨,Mathilda開始了全新的人生。離開了Léon,她還是那個十二歲的孩子,雖然輸掉了這輩子不會再遇見的人,儘管孑然一身、一無所有,只剩手中的那株植物與腦海中不變的回憶繼續走下去,但卻足以永恆溫暖她的人生。
最棒的是電影中Léon一生的「摯友」——那株無根的植物。它代表了這一生無所牽掛的Léon,不會開花結果,隨波逐流是他/它的命運。但所幸,他們都遇見了Mathilda,一位讓他們體會到什麼是真實生活的Mathilda,儘管Léon用他的萬劫不復換取了Mathilda的救贖,但Léon必定腦海中會浮現她的一瞥一笑,然後想著——不枉此生。最終無根的植物也歸於了大地,有了根同時也有了牽掛,他與它,終於安定下來了。
❄ VICKY’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ckyTsai1019/
*--------------------------
⚠:I didn't do anything about this video.
i only doing this chinese subtitle.
if you like this video just give me a thumbs up!!!
⚠:每一部翻譯的影片上傳僅負責參考學習使用
不具有任何商業意義
(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
法國導演 在 Ku's dream酷的夢-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有看過台灣法國電影嗎?希望你們會有興趣 😁
電影《我想要你記得__》11月16日 正式上映
他們11/10晚上八點會公佈一個大活動,最大獎抽法國來回機票!✈️🇫🇷
活動在這裏🔽🔽🔽
https://www.facebook.com/1506067136083579/posts/2246533262036959/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kudream
我的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uudream/
背景音樂:
♫Music By♫
●Dyalla - Oh La La
●Song/Free Download - https://youtu.be/lmR6VYWOd6Q
●Follow Dyalla - http://smarturl.it/Dyalla
●Dyalla- oui
●music by Dyalla Swain https://soundcloud.com/dyallas
Cubic Z - Diamond Ortiz
Link For Video | https://youtu.be/DOSNT7VA2XA
#法國導演 #我想要你記得 #法國台灣
法國導演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Netflix最黑暗的兒童節目
Netflix戀童節目
Netflix is disgusting (cuties) -link with MAP
深進Netflix上最變態的兒童節目
被攻擊和標籤的Netflix將在今年9月9號推出的Cuties這部電影. 看到這個那麼暴露的電影封面
或這麼有性愛象徵的經典舞蹈 ‘Twerking’ 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啊! This is America right?
只是luw了講一點東西: 這班女孩只有10歲! 10歲! 是小5學生! 所以近日netflix受到各界gwung jah除了heen jak他們會選擇播放這種內容, 更大反感是這班童星進行拍攝時到底受過了什麼變態待遇呢?
美國小孩被性化這個問題不止是quit netflix就可以. hollywood好萊塢甚至整個美國文化也好像有 ‘性化兒童’ 的chuey suy. 他的背後黑暗秘密會否跟一個公然想推動戀童合法化的jo jik有關呢?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一起去69看一看
1969年視覺藝術家Andy warhol拍了首部在院線放映的色情電影 ‘Blue movie’ 後, 媒體上女人被性化這yee tuy女權主義者爭論了50年.
但近年由2001年非常性感的Bratz兒童公仔到2009年的電視節目Toddlers & Tiaras到近年過份性感的萬聖節服裝好像被 ‘性化’ 的年齡層只是越來越底.
直至今年8月18號Netflix上jou了這個導致moon sing fung yu的電影預告片. (Show like dislike ratio) 故事講述11歲女童Amy立志參加一個’Twerking’ 舞蹈隊與保守的家人kong hung, chung yi發gwut自己女性化的一面. 短短1分33秒的預告片我已經發現奇怪的位置. “You’re a woman now” “girls lying about their ages” 衣服, 動作, 封面甚至原裝宣傳句子 : she starts to explore her femininity很明顯想將11suey小孩的主角so jo成大人. 而最奇怪電影級別為TV-MA, 即是17以上的成人才可以看的電影. 因為這部關於10suey小孩的電影是有‘sexual content’? 怪不得twitter上有petition想禁這部電影播放.
Twerking通常是女性展示自己自性感一面的舞蹈, 類似鋼管舞, 我自己看過最多twerking是大學去clubbing男女跳貼身舞的時候. 但一些像女星Tessa Thompson看過該片的人表示法國導演Maimouna Doucoure是拍了一部有種族信息的成長電影. 所以大部分網民是heen jak netflix marketing的問題, 他們之後亦有作出導hip的回應.
但一部這個封面, 這個主題, 這班演員, 17+成人電影是想market給什麼觀眾看呢?
其實Netflix事件之前早於今年7月頭我已經有意想拍MAP這個yi tuy. MAP的全名是 ‘minor attracted persons’ 社交媒體上一班想帶風向讓戀童變成一個正常 ‘性chuey向’ 的一個jo jik. 即是説想: 異性戀, 同性戀, 然後戀童, 也變成同一樣合法的事情.
手段包括: 創造新性別 ‘clovergender’ (意思是一個人實際上的男人但內裡還是一個小朋友, Twitter上用#MAPpride (自豪的戀童) #MAPposivity (正能量的戀童)
想跟網上LGBTQ平權movement講到是一樣的. 分別是同性戀的人都是兩位成年人自己進行的關係. 巒童是一個罪案來的. 那個小朋友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他是一個受害者. 並不是什麼自由戀愛!
我並不是說Netflix是一kwun MAP的人士cho控. 但像MAP這些作品出了之後讓人想到Ho Ley Woot戀童傳聞. 而今年ho ley woot星Tom Hanks, Ellen 也被指跟美國失蹤兒童陰謀是有關的. 讓人luen想到就算netflix不是想推動這個噁心文化他們是不是想以這種作品去jan”那些人”!的點gik lue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