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死因無可疑」,加起來有沒有變成「很可疑」呢?
我們來看一下這九月份自殺或兇案的新聞。
(以下撇除有跳樓前的照片證實真自殺或送院後搶救成功的個案)
=9月2日=
• 深水埗南昌街與福榮街交界一幢住宅大廈,一名男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在大廈對開陷入昏迷,途人見狀報案,惜及後傷重不治。
• 一名少年屯門友愛邨愛智樓高處墮下,倒地昏迷,街坊見狀報警,救護員趕至現場,證實少年已告死亡。
=9月3日=
• 柴灣漁灣邨地盤重建有人墮樓身亡,倒臥吊船內,陷入昏迷。消防及救護員到場,證實事主傷重死亡。
• 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對開約四十米海面,一名女子在水中載浮載沉,水警及消防輪接報到場,將事主救起,惟她已陷入昏迷,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告返魂乏術。
=9月4日=
東涌海堤灣畔第5座,一名女住客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平台重傷,消防及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女子已傷重死亡。
• 葵涌葵聯邨聯喜樓,一名男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平台上重創。消防及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男子已傷重死亡。
=9月5日=
• 石硤尾大坑東邨今早有人從高處墮下,男子倒臥在東怡樓的平台,當場死亡。
• 沙田水泉澳邨喜泉樓,一名中年女子由高處墮落一樓平台。
• 旺角通菜街一單位,一位老翁上吊身亡。
• 灣仔皇后大道東174-182號順豐國際中心,一名中年女子從高處墮下,當場死亡。
=9月6日=
• 秀茂坪南邨秀好樓,一名老翁從高處墮下身亡。
• 青衣長安邨安洋樓一名老年男子從高處墮下身亡。
• 一名老年女子從思親堂高處墮下,送醫後不治。
• 葵涌怡勝花園一名中年女住客從高樓墮下,當場死亡,她墮樓時砸傷的一名老婆婆送醫後亦不治。
=9月7日=
• 一名男子當晚七時被發現倒臥於理工大學Z座地下,救護員到場發現已死亡,警方未檢獲遺書。
北角碼頭對開海面,發現為一男子屍體,死者被發現時,雙手被綁起,身上被綁上一個環保袋,內裝有4塊磚頭雙手被綁。
• 一名女子於將軍澳唐德街3號某酒店一間房間洗手間內上吊,消防到場後證實女子不治。
• 鰂魚涌英皇道1025至1037號惠安苑,一名女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重傷,消防及救護員到場,為昏迷女子急救再送院,惜告返魂乏術。
•一名女子在鴨脷洲海怡半島海寧閣高處墜下,昏迷倒臥平台上,其女兒發現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證實事主已明顯死亡。
=9月8日=
• 一名婦人在華富邨華建樓高處墮下,飛墮至瀑布灣道一間學校內重傷昏迷,其女兒報警求助。救援人員接報到場,經檢驗後證實事主已經死亡。
警方接獲北角健康邨康智閣保安報案,指發現一名女子倒卧上址一平台,懷疑女子從高處墮下,證實死亡。
=9月9日=
• 在荃灣城門水塘近小食亭,晨運人士發現一名男子在樹上自縊,警方及消防員聞訊到場將男子解下,但證實已氣絕身亡,警方正展開調查。
=9月10日=
• 屯門安定邨昨日發生命案,一名女子昨沒有上班,其胞姊上門揭發妹妹倒斃床上,死者男友則神智不清躺在梳化上,昏迷送院。
=9月11日=
• 男子失蹤兩日後墮樓亡,昨晨十一時許,有街坊赫見一名男子倒臥在秀茂坪邨秀義樓的天井,證實死亡。
• 一名老翁被發現在屯門客運碼頭海濱徑,以繩索綁在樹上吊頸。消防員到場將其解下,事主昏迷送院搶救,惟證實已不治。
=9月13日=
• 西環域多利道碧瑤灣30座,一名老翁懷疑從上址高處墮下,昏迷倒臥平台,證實老翁已傷重死亡,現場留下大攤血漬。
• 上水發生墮樓事件,一名男子被途人發現昏迷倒臥在清河邨清頌樓對開地上,懷疑墮樓,證實事主當場死亡。
=9月14日=
• 灣仔發生墮樓事件。一名外籍女子於交加街18號一單位墮樓,疑墮下時撞中大廈對開排檔屋頂鋅鐵簷篷,身驅慘被閘開兩截分屍,臥於排檔旁邊。
•一名韓國籍女子,在上環德輔道西28號一間酒店房間以繩上吊昏迷,事主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返魂乏術。
=9月15日=
•一名女子中午在將軍澳欣明苑墮樓,當場證實死亡
=9月16日=
• 將軍澳海濱公園對開海面驚現女浮屍。警方及消防接報到場,消防於岸邊石灘位置救起一名女子,當場證實死亡。
•黃大仙有人墮樓,一名男子由黃大仙下邨龍華樓高處墮下,陷入昏迷,其妹見狀報案。救護員到場將事主送往廣華醫院搶救,惜返魂乏術。
**********
我不是偵探,但以正常人智力,對於雙手被綁,抱著四個磚頭墮海的案件…絕不會稱「無可疑」。
另一宗失蹤兩天,高處墮樓屍體卻在下層天井被發現,也就是說墮樓時風太大,男子被吹回大廈內…
2017年3月4日,港台記者在將軍澳海面早上被發現,後腦有凹痕,但死者財物不失,所以不是搶劫後棄屍…
2019年8月15日,油麻地上海街113號一個低層劏房單位傳出異味,鄰居報警後,警方及消防登門,爆門入屋後發現一具南亞裔男子屍體倒卧單位內,頭笠膠袋,一隻手被毛巾綁住,雙腳被膠紙綁起…
這些也是無可疑的話,其實太陽從西邊升起也沒什麼可疑了。
這就證實警方的處事手法,一直以來!都很偏頗、超馬虎、極不理性、終極垃圾…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誇張,才半個月,就有這麼多命案!當中一定有莫大冤情,更有很多人將近月的政治事件扣上關係。
事實上,單計自殺死亡個案,香港每月平均有50~70宗,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兩宗。只是近月所發生的事,我們對於大部分制度都抱持著不信任的心態,才會有這種錯覺。
平均每日有2個人自殺死亡…
這「正常數目」很不正常。
每一天我們身邊都有人自殺身亡,有可能是你認識的,有可能是你身邊的,更有可能是你…只因為日常生活過於忙碌,我們都沒有察覺而已。
我記得在我中學一年級,一個同班同學跳樓自殺,當時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說那位同學已經離世了,由於電話簿裡有我的電話號碼(當年仍未有智能電話),所以打電話詢問我,他有沒有任何特別行為。
當刻事發太突然,我沒有哭,只是完全呆了。當時,我用脖子夾著電話,手上還拿著向那同學借來的漫畫…
電話掛線後,我不斷回想,他從沒跟我說過他最近不快樂,在學校裡,學業與感情狀態也如平常一樣。
然而,他自殺了。
我們有辦法阻止身邊的人自殺嗎?是不是我們不夠關心其他人呢?
也許從今天開始,我們都應該從「如果你不開心記得告訴我」這種心態,轉換成「每天問問身邊人狀況如何」。
不過還是那一句,藍橘子的專頁24小時營業,我沒法逐一去問你們是否安好,但當你感到不快樂,你要記得我一直都在。
這是我心目中的齊上齊落。
==========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支持創作,可買書助養,扣除成本,將收益捐到「星火同盟抗爭支援」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秋後的夤夜,還帶點濕漉漉。馬路上昏沉的汽車,偶爾被亮着小黃燈的的士送上一陣疾風,卻始終喚不醒。陰鬱的窄巷與梯級交錯,彷彿迂迴,彷彿不。游絲月光映照出冷街上唯一的身影,影子晃晃,身子壯壯,反正深宵,步履放緩,哼首小調又何妨。 嗓聲止於一道鐵閘前,街燈替剪影洗淨烏卒,除了身上的黑襯衫。眼前人,嗯,是...
沙 角 邨 黃 店 在 藍橘子 Facebook 八卦
九月份的「死因無可疑」,加起來有沒有變成「很可疑」呢?
我們來看一下這九月份自殺或兇案的新聞。
(以下撇除有跳樓前的照片證實真自殺或送院後搶救成功的個案)
=9月2日=
• 深水埗南昌街與福榮街交界一幢住宅大廈,一名男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在大廈對開陷入昏迷,途人見狀報案,惜及後傷重不治。
• 一名少年屯門友愛邨愛智樓高處墮下,倒地昏迷,街坊見狀報警,救護員趕至現場,證實少年已告死亡。
=9月3日=
• 柴灣漁灣邨地盤重建有人墮樓身亡,倒臥吊船內,陷入昏迷。消防及救護員到場,證實事主傷重死亡。
• 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對開約四十米海面,一名女子在水中載浮載沉,水警及消防輪接報到場,將事主救起,惟她已陷入昏迷,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告返魂乏術。
=9月4日=
東涌海堤灣畔第5座,一名女住客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平台重傷,消防及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女子已傷重死亡。
• 葵涌葵聯邨聯喜樓,一名男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倒臥平台上重創。消防及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男子已傷重死亡。
=9月5日=
• 石硤尾大坑東邨今早有人從高處墮下,男子倒臥在東怡樓的平台,當場死亡。
• 沙田水泉澳邨喜泉樓,一名中年女子由高處墮落一樓平台。
• 旺角通菜街一單位,一位老翁上吊身亡。
• 灣仔皇后大道東174-182號順豐國際中心,一名中年女子從高處墮下,當場死亡。
=9月6日=
• 秀茂坪南邨秀好樓,一名老翁從高處墮下身亡。
• 青衣長安邨安洋樓一名老年男子從高處墮下身亡。
• 一名老年女子從思親堂高處墮下,送醫後不治。
• 葵涌怡勝花園一名中年女住客從高樓墮下,當場死亡,她墮樓時砸傷的一名老婆婆送醫後亦不治。
=9月7日=
• 一名男子當晚七時被發現倒臥於理工大學Z座地下,救護員到場發現已死亡,警方未檢獲遺書。
北角碼頭對開海面,發現為一男子屍體,死者被發現時,雙手被綁起,身上被綁上一個環保袋,內裝有4塊磚頭雙手被綁。
• 一名女子於將軍澳唐德街3號某酒店一間房間洗手間內上吊,消防到場後證實女子不治。
• 鰂魚涌英皇道1025至1037號惠安苑,一名女子被發現由高處墮下重傷,消防及救護員到場,為昏迷女子急救再送院,惜告返魂乏術。
•一名女子在鴨脷洲海怡半島海寧閣高處墜下,昏迷倒臥平台上,其女兒發現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證實事主已明顯死亡。
=9月8日=
• 一名婦人在華富邨華建樓高處墮下,飛墮至瀑布灣道一間學校內重傷昏迷,其女兒報警求助。救援人員接報到場,經檢驗後證實事主已經死亡。
警方接獲北角健康邨康智閣保安報案,指發現一名女子倒卧上址一平台,懷疑女子從高處墮下,證實死亡。
=9月9日=
• 在荃灣城門水塘近小食亭,晨運人士發現一名男子在樹上自縊,警方及消防員聞訊到場將男子解下,但證實已氣絕身亡,警方正展開調查。
=9月10日=
• 屯門安定邨昨日發生命案,一名女子昨沒有上班,其胞姊上門揭發妹妹倒斃床上,死者男友則神智不清躺在梳化上,昏迷送院。
=9月11日=
• 男子失蹤兩日後墮樓亡,昨晨十一時許,有街坊赫見一名男子倒臥在秀茂坪邨秀義樓的天井,證實死亡。
• 一名老翁被發現在屯門客運碼頭海濱徑,以繩索綁在樹上吊頸。消防員到場將其解下,事主昏迷送院搶救,惟證實已不治。
=9月13日=
• 西環域多利道碧瑤灣30座,一名老翁懷疑從上址高處墮下,昏迷倒臥平台,證實老翁已傷重死亡,現場留下大攤血漬。
• 上水發生墮樓事件,一名男子被途人發現昏迷倒臥在清河邨清頌樓對開地上,懷疑墮樓,證實事主當場死亡。
=9月14日=
• 灣仔發生墮樓事件。一名外籍女子於交加街18號一單位墮樓,疑墮下時撞中大廈對開排檔屋頂鋅鐵簷篷,身驅慘被閘開兩截分屍,臥於排檔旁邊。
•一名韓國籍女子,在上環德輔道西28號一間酒店房間以繩上吊昏迷,事主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返魂乏術。
=9月15日=
•一名女子中午在將軍澳欣明苑墮樓,當場證實死亡
=9月16日=
• 將軍澳海濱公園對開海面驚現女浮屍。警方及消防接報到場,消防於岸邊石灘位置救起一名女子,當場證實死亡。
•黃大仙有人墮樓,一名男子由黃大仙下邨龍華樓高處墮下,陷入昏迷,其妹見狀報案。救護員到場將事主送往廣華醫院搶救,惜返魂乏術。
**********
我不是偵探,但以正常人智力,對於雙手被綁,抱著四個磚頭墮海的案件…絕不會稱「無可疑」。
另一宗失蹤兩天,高處墮樓屍體卻在下層天井被發現,也就是說墮樓時風太大,男子被吹回大廈內…
2017年3月4日,港台記者在將軍澳海面早上被發現,後腦有凹痕,但死者財物不失,所以不是搶劫後棄屍…
2019年8月15日,油麻地上海街113號一個低層劏房單位傳出異味,鄰居報警後,警方及消防登門,爆門入屋後發現一具南亞裔男子屍體倒卧單位內,頭笠膠袋,一隻手被毛巾綁住,雙腳被膠紙綁起…
這些也是無可疑的話,其實太陽從西邊升起也沒什麼可疑了。
這就證實警方的處事手法,一直以來!都很偏頗、超馬虎、極不理性、終極垃圾…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誇張,才半個月,就有這麼多命案!當中一定有莫大冤情,更有很多人將近月的政治事件扣上關係。
事實上,單計自殺死亡個案,香港每月平均有50~70宗,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兩宗。只是近月所發生的事,我們對於大部分制度都抱持著不信任的心態,才會有這種錯覺。
平均每日有2個人自殺死亡…
這「正常數目」很不正常。
每一天我們身邊都有人自殺身亡,有可能是你認識的,有可能是你身邊的,更有可能是你…只因為日常生活過於忙碌,我們都沒有察覺而已。
我記得在我中學一年級,一個同班同學跳樓自殺,當時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說那位同學已經離世了,由於電話簿裡有我的電話號碼(當年仍未有智能電話),所以打電話詢問我,他有沒有任何特別行為。
當刻事發太突然,我沒有哭,只是完全呆了。當時,我用脖子夾著電話,手上還拿著向那同學借來的漫畫…
電話掛線後,我不斷回想,他從沒跟我說過他最近不快樂,在學校裡,學業與感情狀態也如平常一樣。
然而,他自殺了。
我們有辦法阻止身邊的人自殺嗎?是不是我們不夠關心其他人呢?
也許從今天開始,我們都應該從「如果你不開心記得告訴我」這種心態,轉換成「每天問問身邊人狀況如何」。
不過還是那一句,藍橘子的專頁24小時營業,我沒法逐一去問你們是否安好,但當你感到不快樂,你要記得我一直都在。
這是我心目中的齊上齊落。
==========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支持創作,可買書助養,扣除成本,將收益捐到「星火同盟抗爭支援」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沙 角 邨 黃 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守護自己和他人的孩子]
今天是周六,下午(10月12日)三時,網民發起九龍區遊行,起步時大太陽夾雜大雨,叫人狼狽非常,但千計遊行人士也是懶理沒有警方的通知書,在尖沙嘴起步。現在的遊行很有趣,起步時人們穿着五顏六色的衣物,以成年人為主,漸漸走下去,就出現變裝和新加入的人,到達終點時就會變成黑衣的年輕人為主。
經過四個月抗爭,人群已經自自然然熟習,如何徐徐地走進車子仍在行走中的大馬路,而馬路上的交通亦會收慢車速,巴士上的人,明明因為遊行而受着交通擠塞之苦,仍有搭客會從窗內向外高舉五隻手指,向遊行人士示意支持運動的「五大訴求」。
有巴士司機告訴過我,六、七月時有乘客發現因遊行而改路會破口大罵,現在反而似乎慢慢習慣。原來對示威者衝出馬路甚不滿的上年紀司機,現在發現因為堵路而減少了工作量,工作舒服了,竟然也沒有太多的不滿,這種改變,讓我這個記者嘖嘖稱奇。
今天香港主理教育的官員接受傳媒訪問,指香港的家長未能好好管教子女,沒有教好子女明辨是非,讓他們誤墮法網。似乎官員以為,香港的家長都沒法管束自己孩子。
官員們應該不知道,有些家長太擔心年輕子女上街,索性一起陪伴到底。早前我在屯門區遇過一位四十餘歲潮媽,一身全黑,戴了巨型太陽帽,她與讀中五的兒子一起來。母親說,丈夫就負責開車接送,她對兒子要寸步不離,好讓警察不會對兒子做甚麼。
今天在人群裡遇到五十歲的李女士,她一身行山裝備,彩色的面巾蒙着了頭,只露出眼睛,但眼神也有點驚弓之鳥。她說,六月之前不關心時事,但近月不斷看新聞,看到年輕人被警察打到流血,她也對着電視流淚不止。
她的兒子20多歲,已畢業剛進入社會工作。兩母子一起蒙面出席遊行。她說,她和丈夫輪流陪伴兒子去遊行:「我親身來較心安,否則好擔心,怕警察打死我的兒子,我只有一粒仔(我只有一個兒子而已)。」
兒子透露,爸爸陪他上街時,比母子配更勇武。「爸爸看到警察舉警告旗也不肯走,要嗅到催淚彈才罷休。」他也擔心,與父母出來,逃走時跑得較慢。但兒子亦坦言,若跟同齡朋友出來,自己會因為朋輩義氣而衝得比較前。
憂心的媽媽說:「我往往未走到終點,看到氣氛緊張,就會『扭計』(撒嬌)要求兒子陪我走了。」這個媽媽表示,自己居住的社區政治取態甚保守,看到她們母子黑衣搭電梯,鄰居都會批評「搞搞震。」
李女士更透露,有些母親比子女更勇武,是兒女把衝動的家長冷靜下來。這些臉譜,都不在政府所描繪的示威者論述之中。
另一個中年男人,帶着友人的兒子同行。他似乎比年輕人更激動:「你問我,過了四個月,還要繼續出來嗎?四年也要繼續行呀!政府說我們不懂得教養年輕人?你林鄭月娥也說是母親,怎會那麼狠心對青年人?現在大家叫『時代革命』這口號,是逼出來的,革命也是你政府逼出來的。」
上周末,有中資銀行、福建人零食店、因為創辦人批評示威者而受針對的美心集團旗下食肆被破壞,還有一些政府辦公室,因破壞之後被圍上木板,有黑衣人上前,再添一些塗鴉,或再打一些玻璃。破壞了一陣子,就有人勸說:「快點走了」。
在彌敦道於周六下午堵路,有路經車輛被截停。示威者上前察看,看到一輛計程車裡載有幼兒,囑咐手足讓車先離開:「車上有嬰兒呀!」黑衣人互相提示,把車引到安全地點離開。
黑衣人深入一個基層社區,深水埗,這個社區是香港最貧窮又最有活力的社區之一。周六下午,供草根市民掏寶的地攤,在路邊擺賣一些低廉的二手物品。有小數族裔人士路過,用頭頂着一大個竹簍,裡面盛滿了生果蔬果,應該在送貨去食店。
深水埗小店多,民居也多,示威者一邊走,一邊與街市居民交流,有人從唐樓上嗌下來,批評示威者「自私」,一度口角。但也有居民與示威者有交流。
示威者制作了一張傳單,解釋香港最大的免費電視台,其新聞編採偏頗。單張設計詳細,解釋多宗新聞,如何被選擇性報導,例如有白衣人在元朗用酒樽先打人,但大台報導卻只聚焦白衣人被人打,忽略了前因。
在基層社區如深水埗,街坊都沒有錢安裝收費電視台,不知道還有另外的電視台提供了較全面報導。這單張深受街坊歡迎:「我可以多拿一張嗎?」有中年人好像發現新大陸,熱切地向示威者請求。
人群慢慢的走,一邊隨地拿物件設置路障,或旁身。深水埗有大量古舊建築物,擲出街的建築物廢料,特別有古樸風味。呈S型的生鐵窗花,留有懷舊的青色剝落油漆。在外區,香港的窗已一律變成一式一樣的鋁窗了。有示威者拿着這個古樸窗花作旁身器具,我跟他說想拍照,他同意,也說了一句:「只有在深水埗,才可以拾到這種東西呢。」
深水埗路邊也有停工的地盤,有人拿來工人遺留了的士巴拿、鐵鎚。其中有一幕,有人挖出一把約十吋長的利刀,大家都似乎有默契,這個東西很危險,有人把它放下,亦有中年人用腳把利刀掃到一旁,讓它埋在垃圾堆裡。示威者也是有其分寸的。
深水埗居住了大量的非華裔小數族群,其中巴基斯坦裔及尼泊爾少年較多。有兩名蒙着面的南亞少年,拿着長棍,毃打中資銀行及交通燈設施。我問其中一個掛着小肚腩的男孩多大,他的大眼珠轉了一轉,用廣東話答:「十五歲。」
人群行到接近荔枝角已入黑,有穿着黃色背心的「守護孩子」團隊人士跟隨,他們有些是教會人士,有些是有心的中年婦女。由於示威者經常處於神經質的狀態,一度誤認一輛白色的車子為警方衝鋒車,發狂的奔跑,未幾,才發現原來只是一輛物有相似的郵政局專車,車上的郵差叔叔,無奈地笑。有黑衣示威者忍不住向郵車鞠躬道歉。
黑衣示威者的心態,一路走有點焦急,有點擔心,也有點氣憤。「我們如果一早和警察開打,不會走這麼遠了。」走了三小時,人越來越少,危機也越來越高。天空上有政府部門的直昇機,一直跟着人群。對於這天傍晚,完全沒有和警察交鋒,人群的心理,是有點安心,也有點不甘。
快要解散時,他們一湧而上一間中資銀行,毃打幾下,毃碎了提款機,噴上幾個字洩憤,又趕快步行離開。穿着「守護孩子」背心的中老年人,有些已滿頭白髮,上氣不接下氣地跟隨,一邊用揚聲氣提示:「轉右再行就到達另一間警署了,大家留意。」畢竟,青年人未必熟悉每一個社區,總會有點迷路的時候。
「守護孩子」的中年人,苦口婆心的勸說:「差不多要離開啦,轉右邊可以到一個屋邨找洗手間更衣,轉左有一間體育館,也有更衣室。」這種勸說,說了一個街口又一個街口,終於,當所有人都安全離開,中年人才捨得撤離。
沙 角 邨 黃 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立秋後的夤夜,還帶點濕漉漉。馬路上昏沉的汽車,偶爾被亮着小黃燈的的士送上一陣疾風,卻始終喚不醒。陰鬱的窄巷與梯級交錯,彷彿迂迴,彷彿不。游絲月光映照出冷街上唯一的身影,影子晃晃,身子壯壯,反正深宵,步履放緩,哼首小調又何妨。
嗓聲止於一道鐵閘前,街燈替剪影洗淨烏卒,除了身上的黑襯衫。眼前人,嗯,是個虎背男,年約五十來歲,人如其名,「肥哥」是也。接下來,他一個勁兒把閘子拉起,首先進店內亮起了白燈,繼而急迫地扭開收音機。隨頻道「沙沙」作響,目光往外一瞥,即被牆上的塗鴉吸引了,趣怪的彎曲線條,勾畫了「肥哥車仔麵」五個朱字。「有啲嘢好死嘅,做落去先發現佢其實好生,你要畀啲愛佢。」言愛者,竟是長着一張冷面的肥哥。這是他的格言,如這五個大字,勾幾個彎,不就添了點點生氣?也如他對待食物的態度,心存熱忱,入口之物,是死,也生。
單一不成氣候
除了門外的塗畫新潮,小店的一切一切,都老得很。畢竟是八十年代經已存在的小店,店裏的一個大鍋﹑一個爐頭﹑一隻湯勺,甚至一枱一櫈﹑一磚一瓦,都與肥哥共事了三十餘年。
每夜準時四點,他就點燃明火,巧弄炊煙。把剛從雪櫃取出,早已燜好的牛腩﹑鳳爪﹑鵝腎﹑豬手解凍,逐款加入滷水汁或其他汁醬,然後再次燜煮。說是執着,何以會有隔夜菜?他側側嘴角,調侃大部分人以為食材一定要新鮮煮好,方是上品,他卻說非也,有些食物,雪藏過更好吃。這並非是藉口,也沒有為他省下多少功夫。顧其名而思之,義當然在車仔麵,看似簡單,但配料多達三十八種,一切獨力製作,每一晚收工前,他都要準備翌日的食材。
牛腩切塊;豬大腸要逐條清洗;豬手去毛;鳳爪洗淨、雞翼醃好,他強調,這裏非潮州打冷鋪,不能一個滷汁走天涯,要逐款以不同醬汁製作,慢慢燜入味,放涼後置入雪櫃,明早再煮。除了燜物,還有醬汁,當然少不了小店的招牌辣汁,先爆香乾葱﹑蒜頭﹑辣椒等香料,再加入各種調味料煮出味,日日鮮製,聞來格外醒神。期間,一鍋豬骨湯底熬得正盛,除了近三十斤的豬骨外,還有大量冬菇頭,這是他父親的小習慣:「我老竇食齋嘅,佢話煲湯落冬菇椗就好似落咗瘦肉一樣咁甜,我記得,所以一直咁做。」他的另一格言,單一不成氣候。了解食物的奧妙,互相配合,才能發揮盡致。故此,他的食物中,都會加入一種自製的天然香油,只見,他於滾油中放入了大量乾葱,慢炸把香味迫出,再加入少量蠔油即成,香油點綴每款配料,就如即食麵加了麻油一樣。
拌好食材後,他又於滾水中撈起二十來根香腸,把水倒掉,小鍋子中加入新油,待滾,接着把香腸放到鍋來慢炸。這是他早期於舊鋪賣香腸時發覺的問題,用煎鍋直接煎香腸,煎完後的剩油呈黑色,底部多雜質,他認為這不是健康的東西,但眾多學生哥幫襯,又不得不賣,惟有想法子做好一點。他嘗試將香腸汆水後,再過冷河,如此一來,剩油裏沒有雜質,呈金黃色;二來,香腸更爽口彈牙。店內每一種食物,都經過一番鑽研,單是研究浸豬皮,足足花了兩年,就連賣豬皮的拆家,也大讚眾多餐廳中,只有肥哥的豬皮浸得如此有生氣。啊,對了,食物要有生氣,他這樣形容。收音機正播放着搖滾樂,他喃喃亂唱,樂於與食物溝通。
不望一步登天
凡事,總有因有果,有一有二。對食物的鍾愛,肥哥憶起的,竟是襁褓娃兒之齡,這也是小店的一點小歷史。他,是土生土長的石硤尾人。自懂性以來,父母都於白田邨內經營辦館,賣糧油雜貨。肥媽同樣是夜鬼,兩時許起床,把只有兩歲的小人兒放到木頭車上,一路推到果欄及菜欄買食材,那年代辦館賣得雜,肥媽看到便宜的好貨就買,管它是甚麼,反正她廚藝了得,任何食物都能烹成佳餚。他猶記得小時候賣過芝麻糊,幾歲人仔的他站於椅子上,磨啊磨啊,就這樣,磨出了興趣來。
當時讀書不成,又未摸清自己底蘊,故聽取肥爸意見,到親戚的珠寶公司做學徒,畢竟小孩子嘛,才十二歲。結果一待,就是七年。七個年頭,說是學師,他最主要的工作,卻是煮飯。珠寶公司嘛,經常有經紀、老闆朋友到來吃飯,當中不少達官貴人,不容有失,他於是趁買菜時,到街市到處請教豬肉佬﹑賣菜大嬸﹑賣魚佬,邊學邊廚,廚藝日積。最後離開,是美事,因為他終於看清了自己的興趣,於是改當酒樓點心師傅。
好了,到大酒樓辦事,他最關心的,是一眾同事的伙食,結果,憑着每日的美食,聚攏了大家的歡心。只是不久後,他又辭職,當時年僅二十,男孩為討好小女友,決定做地盤賺錢。結果女友還是跑了,他也弄得一身傷。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受了腳傷,肥哥於是替大哥留在辦館照顧兩老。當時辦館正步向式微,於是他決定在門口擺檔補貼。賣甚麼?不就是車仔麵。
雨音把思緒喚回,肥哥原來已放下鑊鏟,執起了相簿,說着他當時不惜工本地使用不鏽鋼車,多麼架勢。忽而的暴雨,他看之淡然,反倒是有醬汁滾瀉到桌上,他才滾水淥腳地走到鍋子前,關火。看來各項配料已經煮好,他開始逐款置於明檔上坐熱。填補了最後一個宮格,他走到雪櫃前,打開拿出一支冰水,一口氣將其灌進肚子裏去:「天熱嗰陣啊,要隊兩支㗎,成個人真係虛脫。」曾經不少人問他,怎麼不發大來做,他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因為接受不了隨便給人吃的東西,他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他強調,做任何一個行業也需要培養,做賊也要一樣。開店後有一段時間,他一星期七晚都跟朋友外出大吃大喝,又纏着要跟廚房大哥聊天,從中偷師。
「肥哥早晨。」一名大叔邊喊,邊把一箱麵餅推進來。肥哥輕輕寒暄後,又謂:「唔係得我咁早㗎,飲食業好多人都要早起。」有人埋怨﹑有人自嘆,他嗎?不嫌辛苦,當作是生活一部分就好。收好貨物,步到店前,看着漸成湛藍的雨空,他揚言這場雨過後,天會漸涼。都說了,凡事培養,預測天氣亦然。
天呈魚肚白,也就終結了肥哥一天最忙之時。數位樓面阿姐陸續回店接力,早上八點開始賣麵。甫開店,已經有數名客人趕至吃麵,絲毫沒有被雨水影響。他漾起自信的笑容:「口臭啲講,開門就有生意,食過一次會上癮,我好有信心。有時啲阿姐見人經過,就問人幾多位啊?食麵啊!我喝住佢哋㗎!」這是肥哥唯一罵員工的時候,他認為客人要來吃麵,自然會來,何須叫賣。有些生客又會向阿姐投訴座位又窄,天氣又熱,他都着阿姐不要理會他們:「呢啲人唔清楚自己搵緊乜,搵食定搵碇坐,如果搵位坐就去四季啦,去半島啦,嚟呢啲屋邨仔。」這般爽直,當然不少人覺其囂張,他卻不以為然。有人看他冷面,自然也有人知其熱腸。
畢竟在石硤尾長大,很多街坊熟其脾性,而且想吃車仔麵時,都第一時間想起肥哥,除了食其美味外,更是嘗到一絲人情味﹑一份回憶。「肥哥」一名,就是從前被小孩封號的,他其實不算肥,只是壯,但小孩子眼中沒有魁梧一詞,只好喚他肥哥。現時小孩都亭亭玉立,依然肥哥肥哥地喊,他也樂呵呵的,起碼在街坊心目中,他佔了一小角落,嗯,這樣就好。
他說,人生匆匆數十,每人都如食物般,到了每個階段,就要調整火候。如今的他,只望做出好吃的,弄廚到天亮,得見伯樂,不亦樂乎。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剪接:胡浩賢
肥哥車仔麵
地址:石硤尾白田偉智街38號福田大廈地下55號
電話:2777 3089
營業時間:8am-7pm
詳情: http://bit.ly/2NvGlFn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沙 角 邨 黃 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九龍城美食|小食店$11/4條腸粉 自製麻醬又香又滑 街坊:惹味過其他店
https://bit.ly/3wAxhpR
蒸的火候及時間控制亦重要,腸粉蒸久一點變老了,就只能扔。最講究還是醬料,是小店鎮店之寶,特別是麻醬,以芝麻醬、花生醬、麻油和花生油炒成,質地稠稀適中,入口不會過份油膩,入口香噴噴,撒在表面的芝麻,也是每天炒香﹕「因為我試過用現成的 ,味道不夠香,所以一定要自己炒。」
Very Good Eat
地址:九龍城侯王道97號置金閣地下10號舖
電話:6360 8125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11:30am-7:30pm
粉嶺美食|近30年家庭式腸粉檔 $7/4條蒸腸粉 $4/7粒魚蛋 客人:去粉嶺一定要食
https://bit.ly/39QpNW5
住在粉嶺二十多年的客人葉先生也是四眼仔腸粉的粉絲:「他們走平民大眾化路線,以前他們生意很好,我一年吃不到一次,但疫情之下不用排隊,我便多來光顧。比起外面的腸粉店,他們價格真的很低。腸粉很滑溜,配上混醬真的很美味,能刺激食慾。」客人袁先生一個月也吃好幾次:「我主要是吃腸粉,因為這裏的腸粉比較熱,溫度保持得好。」
四眼仔腸粉
地址:粉嶺和隆街40B號地下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6am-6pm
沙田美食|$12/4條混醬腸粉 麻醬要煮一個鐘 又香又滑 日賣1,300條 熟客:日日落嚟買
https://bit.ly/3wyYtWd
開業兩年,生意上軌道,但原來老闆本是門外漢:「我自己本身做手機生意,始終已經式微了,後來失業。」正當他苦思出路時,看到姐姐在大埔經營的宜昇小食店生意相當好,就向姐姐學習各樣煮小食的技巧,最後在沙田開業:「我在這條邨長大,自小媽媽喜歡帶我到街市吃腸粉,小時候很喜歡吃,每天放學跑去吃,在這條村賣自己喜歡吃的,也比較開心。」
港鮮人氣腸粉
地址: 沙田禾輋邨厚和樓地下SU24號舖
電話: 6893 3699
營業時間:8am-7:30pm
大圍美食|裝修佬轉型賣手撕雞腸粉 日賣3,000條成大圍名物 老闆:腸粉笑口最好味
https://bit.ly/3uwoIuK
人紅是非多,有人稱它為大圍名物,有人說他很難食,老闆也看得開:「我是開心,可以轉型成功再獲得大家認同。如果沒有負面的聲音,我不會成長到今天,如果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的光輝。」
華輝小食
地址:大圍積福街積壽里4D號地舖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10am-3am
黃大仙美食|母女檔賣$7/4條蒸腸粉 質感滑醬汁多 日賣800條
https://bit.ly/3uHmMQb
以花生油炒香的花生醬,香味突出;質感不會太稠過稀;加上每份腸粉的甜醬、麻醬都毫不吝嗇,到最後一口,還能蘸滿醬料。所以越來越多街坊回頭,最高峰一天能賣800條。熟客李先生是腸粉頭號粉絲:「我最喜歡都是腸粉、魚蛋,腸粉很滑,加上醬汁調味,很美味。」
易拎腸粉
地址:黃大仙慈雲山雙鳳街37A號舖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8am-7pm
米芝蓮推介 深水埗最強 豬油腸粉
https://bit.ly/3wy5w1b
最新一期港澳米芝蓮名單已經出爐,焦點除了落在摘星餐廳,哪間本地街頭小食店上榜也備受注目。今屆一共有21間食店入圍,當中深水埗就有三間老字號再上榜,續獲米芝蓮街頭小吃推介,恭喜!
合益泰小食
地址:深水埗桂林街121號
電話:2720 0239
營業時間:6:30am-8:30pm
佐敦神秘美食|40年糖水舖獨創$30炒腸粉 「一流一鳳」又酸又甜又鹹又香
https://bit.ly/39yHlGn
能夠創作出這道菜式,除了A A的創意,還有街坊的幫忙。他指附近街坊向來有用手機群組互相通訊,而前陣子不少人都很想支持台灣鳳梨,群組成員又有相熟的生果店,於是就有人提出了一樓一鳳腸粉這個名字,「我覺得很好笑,就嘗試借用這個名字。」雖然價錢相宜,味道又出奇地不錯,但想吃卻要先問店舖有否供應,AA笑言絕非虛張聲勢,而是台灣鳳梨貨源並不穩定,又不想用菲律賓菠蘿代替:「我這道菜叫一樓一鳳腸粉,有一個鳳字,如果用了菠蘿,即是違反了商品說明條例。」AA笑言。
糖水雄
地址:佐敦渡船角文匯街30號文景樓地舖
電話:2771 4628
營業時間:6pm-1:30am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腸粉 #九龍城美食 #四眼仔腸粉 #港鮮人氣腸粉 #華輝小食 #合益泰小食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沙 角 邨 黃 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沙田沙角市場 #沙角市場 #香港街市 #8424西瓜
Hello大家好我叫呀Tsar
我們很久都飛出去旅行了
政府亦叫我們沒必要不要出街
我那天就是去沙田探望一位長輩老人家
她不方便出外, 那麼我主動走去沙田探望她吧
順道來到今日要介紹的沙角市場
平日大家看我的旅遊片, 都知道我去外國一定會去當地街市
好像我曾經拍過曼谷的Or Tor Kor新鮮生果市場
英國Borough Market 、墨爾本Victoria market、西班牙La Boqueria market
東京築地、豐洲市場、深受大家喜愛, 而且這些街市都得到世界排名
今日我要介紹的沙角市場一點都不遜色
沙角市場位於沙田沙角邨, 平日沙田友、馬鞍山、
大圍的街坊都會跨區來到這裏shopping
貨品種類之多不在話下,
這裏集合了健康、懷舊、精緻、經典的元素
除了沙田友之外, 建議大家在疫情不那麼緊張的時候都可以來親臨購物
體驗下香港街市新穎設計、還有百貨公司不能取代的人情味
沙田最吸引的地方,除了馬場之外,
這裏風景榆林樹影都吸引了好多假日遊人來踩單車、行山、跑馬仔,
就連這個沙角市場裏面的室內設計,都配合沙田這個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建造出一個以森林樹木為設計主題,呼應邨內重視自然環境及雀鳥生態的特色。
充滿自然氣息,令到顧客能夠體驗與邨內互相輝映的自然環境,輕鬆購物。
時代可以改,裝修可以變,但這裏的人情味有增多冇減少,
這個絕非廣告, 而是我想透過街市, 告訴大家, 每一位辛勞工作的小販
做好自己本份, 為香港市民提供最健康最豐富的日常飲食
正正體驗到香港為何一個這麼細的地方, 能夠在國際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
就是有賴一班默默耕耘、盡心盡力的香港人所付出的成果
今日就讓我來介紹沙角街市的十大必買必吃,Are u ready?
第一必吃 , 就要數這一間極懷舊的半島冰廳,
這一間餐廳是今年6月開業, 就由這一杯紅豆冰開始講起啦
我細個每天下晝做完功課, 就可以落街邊士多買一杯紅豆冰食
雖然好多地方都有得食紅豆冰, 但你看看周圍的設計
雅緻的海棠花紋,是壓花玻璃中最經典的圖騰,
只要見到這些復古懷舊的玻璃風格,馬上想起王家衛阿飛正傳電影裏面的場景。
還有香港十大武器,摺凳,藤條,不知這裏有否藤條炆豬肉呢,我細個就食唔少啦!
牆上貼有花樣年華和一代宗師的海報,
顧客來到這裏打卡, 男的可以梳個蛋撻頭扮周慕雲、女的可以穿著旗袍扮蘇麗珍
這裹的椒鹽豬扒是我的至愛, 香口入味,外脆入面又有肉汁
這間餐廳還有好多食物選擇, 你可以來慢慢揀
下午茶套餐都只是30幾hkd 起,
30幾hkd可以來這裏食環境、 食裝修、食懷舊, 經濟實惠
你們入來沙田行山、踩單車千萬不要錯過啦
第二必買, 來到這間叫合發隆的雜貨店
店舖會隨著天氣和季節,了解顧客需要
調配合時令自家配製的湯包,我見到這些材料都是貴價貨嚟喎
不是平日在街邊普通見到一般的材料,而且你看到材料乾濕度適中
色澤質地望落去都知是好東西,養顏養生保健全靠它
親切的老闆娘, 好像我家中媽媽一樣,
會建議顧客飲什麼食什麼是當時得令最好的湯水煮餸材料
...................................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沙田 沙角 市场 # 沙角 市场 #
Halo semuanya, nama saya Tsar
Kami telah lama terbang untuk bepergian
Pemerintah juga mengatakan kepada kami untuk tidak keluar
Saya pergi ke Sha Tin untuk mengunjungi seorang penatua
Dia tidak nyaman untuk keluar, jadi saya berinisiatif untuk mengunjunginya di Sha Tin
Mampirlah ke Pasar Sha Kok yang akan saya perkenalkan hari ini
Ketika Anda menonton video perjalanan saya pada hari kerja, Anda semua tahu bahwa saya pasti akan pergi ke pasar lokal ketika saya pergi ke negara asing.
Tampaknya saya pernah memotret Pasar Buah Segar Or Tor Kor di Bangkok
Pasar Borough di Inggris, pasar Victoria di Melbourne, pasar La Boqueria di Spanyol
Pasar Tsukiji dan Toyosu Tokyo dicintai oleh semua orang, dan pasar ini berperingkat di dunia
Pasar Shajiao yang ingin saya perkenalkan hari ini sama sekali tidak kalah
Pasar Sha Kok berlokasi di Desa Sha Kok, Sha Tin, Teman Sha Tin, Ma On Shan,
Lingkungan Tai Wai akan datang ke sini untuk berbelanja
Ada begitu banyak jenis barang.
Berikut ini adalah kumpulan elemen sehat, nostalgia, indah dan klasik
Selain teman-teman Shatian, saya menyarankan agar semua orang bisa datang dan berbelanja ketika epidemi tidak begitu membuat stres.
Alami desain baru pasar Hong Kong dan sentuhan manusia yang tidak bisa diganti oleh department store
Tempat paling menarik di Sha Tin, selain arena balap,
Pemandangan Yulin dan bayang-bayang pohon di sini telah menarik banyak wisatawan liburan untuk bersepeda, berjalan kaki, dan balap kuda.
Bahkan desain interior Pasar Sha Kok ini sejalan dengan kondisi bawaan yang unik dari Sha Tin.
Tema desain dengan pohon-pohon hutan dibangun, menggemakan penekanan desa pada lingkungan alami dan ekologi burung.
Itu penuh dengan suasana alami, sehingga pelanggan dapat mengalami lingkungan alami yang mencerminkan satu sama lain di desa dan mudah berbelanja.
Zaman dapat diubah, dekorasi dapat diubah, tetapi sentuhan manusia di sini telah meningkat tetapi tidak berkurang.
Ini sama sekali bukan iklan, tapi saya ingin menggunakan pasar untuk memberi tahu semua orang bahwa setiap penjaja yang bekerja keras
Lakukan bagian Anda dan sediakan makanan harian paling sehat dan terkaya kepada warga Hong Kong
Saya mengalami mengapa Hong Kong adalah tempat kecil yang dapat menjadi kota yang makmur di dunia
Itu tergantung pada kerja sekelompok orang Hong Kong yang bekerja keras dan bekerja keras.
Hari ini, izinkan saya memperkenalkan sepuluh yang harus dibeli dan harus dimakan di Pasar Sha Kok, Apakah Anda siap?
Yang pertama harus dimakan, adalah untuk menghitung Balai Es Semenanjung yang sangat nostalgia ini,
Restoran ini dibuka pada bulan Juni tahun ini, jadi mari kita mulai dengan secangkir es kacang merah ini.
Setelah saya menyelesaikan pekerjaan rumah saya setiap hari, saya bisa membeli secangkir makanan es kacang merah di toko samping
Meskipun ada banyak tempat di mana Anda bisa makan es kacang merah, lihat desain di sekitarnya
Pola begonia yang elegan adalah totem paling klasik dalam kaca berpola.
Selama Anda melihat gaya-gaya kaca retro dan nostalgia ini, Anda langsung memikirkan adegan-adegan dalam film Wong Kar-wai A Fei.
Ada juga sepuluh senjata teratas Hong Kong, kursi lipat, rotan, saya ingin tahu apakah ada daging babi rebus di sini, saya tidak bisa makan lebih sedi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