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將突破800萬人確診,許多國家還是在疫情肆虐當中,距離疫情受控之日還遙遙無期。
才7天的時間,全球就從700萬人增加到800萬人,疫情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我跟妳們說,其實全球確診人數早就破800萬了(甚至破千萬),因為有許多國隱藏疫情(中國、北韓),還有很多國家因為醫療資源問題沒有據實檢驗(非洲國家、東南亞國家,中東部份國家),所以表面上的數字只是有通報的,實際上全球可能已經破千萬人確診了,因為全球各地黑數太多。
#全球大事速報
1.中國武漢肺炎受災戶人民控告共產黨隱匿疫情而害自己家人染疫過世,向政府索賠840萬。全球星巴克慘虧960億元,急關400家連鎖店止血。巴西購買中國武漢肺炎的快篩,一用發現是垃圾,根本不準。中國疫情復燃北京爆發本地感染,北京高層批評此波是歐洲變種的病毒。
2.美國倒閉25000家零售店,股市重挫。美國預估全美因武漢肺炎死亡人數會超越20萬人,美國傳染病專家說武漢肺炎會是全球最可怕的惡夢,比伊波拉病毒跟愛滋病毒都還要恐怖。美國控制不住疫情,每日確診破2萬人,12州醫療不堪負荷,病床缺乏。
3.巴西成為全球第二大災區,死亡人數及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看不到疫情趨緩的跡象,亞馬遜大火又即將來臨,巴西面臨疫情及大火的雙重考驗。疫情讓發展中國家經濟損失慘重,印度、俄羅斯、巴西考慮解封救經濟。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確診人數狂飆,學者預估7月底這三個國家會有上百萬人感染。印度疫情嚴峻,確診人數超越英國來到全球第四名,新德里火葬場屍體燒不完,全印持續封鎖挽救疫情。印度專家預估新德里7月疫情會更慘烈,死亡人數會攀新高。
4.北韓警告美國,若不想發生可怕的事,就停止評論兩韓事務。金正恩胞妹金與正放話將對南韓採取軍事行動,南韓籲北韓遵守協議。日本合掌村觀光收入為零,倚賴觀光的合掌村村民稱撐不下去,合掌村恐滅村。南韓首爾出現群聚感染,決定延長防疫措施限令。
5.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爆發第二波疫情。武漢肺炎為全球發展中國家帶來極大的考驗,解封會讓人民病死,持續封鎖又讓人民餓死,這波疫情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來說是傷害很大的,人民出門工作生病了沒錢醫治,不工作又會等著餓死,疫情下的貧民真的非常辛苦。
6.日本發生102起集體感染,累計目前有逾550名醫護確診。秘魯醫療資源缺乏,患者自備呼吸器看診。巴基斯坦疫情惡化,人口有兩億密度也高的巴基斯坦散播病毒快速,世衛建議巴基斯坦採局部封城。菲律賓因疫情影響許多人失業,飢餓人口正在翻倍,已高達420萬人處於飢餓的狀態。
7.美國研究發現,武漢肺炎產生突變,傳染力更強。美國屢屢指控中國商業間諜、網路間諜活動,盜取美國商業機密,美國加強打擊中國涉嫌盜竊知識產權行為的背景下,美國兩黨參議員周四提出一項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川普更有系統地懲罰中國竊取美國技術。
#全球重點疫情資訊
全球單日新增13.42萬人確診,新增4873人死亡,累計43萬3140人亡,近800萬人確診。
美國新增2.55萬人確診,總確診人數2百14萬2552人,總死亡人數11萬7555人。(⚠️死亡及確診數全球第一高)
巴西新增3.1萬人確診,新增1272人死亡,總確診人數85萬,總死亡人數42791。(⚠️死亡全球第二高)
俄羅斯新增8987人確診,新增183人死亡,總確診人數52萬8954人(⚠️疫情嚴重攀升人數)。
墨西哥新增4888人,新增708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4萬2700人。
印度新增1.14萬人,新增386人死亡,總確診人數32萬2759人。(新增創新高⚠️止不住疫情)
阿曼新增1405人,新增13人死亡,總確診人數23481人。(新增創新高⚠️)
南非新增3809人,新增68人死亡,總確診人數36850人。
孟加拉新增3141人,新增34人死亡,總確診人數87520人。
土耳其新增1459人,新增206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7萬8239人。
哥倫比亞新增1888人,新增42人死亡,總確診人數48746人。
印尼新增1241人,新增48人死亡,總確診人數38278人。(⚠️新增創新高)
埃及新增1677人,新增62人死亡,總確診人數42980人。(⚠️新增確診及死亡創雙新高)
巴基斯坦新增6825人,新增168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3萬9230人。(新增創新高⚠️)
新加坡新增463人,總確診人數40604,總死亡人數26人(⚠️星國死亡率極低)。
中國新增59人,總確診人數83134,總死亡人數4634人。
南韓新增43人,總確診人數12085,總死亡人數277人。
義大利新增346人,新增78人死亡,總確診人數23萬6651人。
秘魯新增4383人,新增249人死亡,總確診人數22萬5132人人。
英國新增1426人,新增181人死亡,總確診人數人29萬5828人,總死亡人數41747。(⚠️死亡數全球第三高)
伊朗新增2472人,新增107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8萬7427人。(⚠️伊朗在下週將突破20萬人確診,成為第9個超越20萬人確診的國家)
阿拉伯新增4233人,新增33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2萬7541人。
白俄羅斯新增732人,新增6人死亡,總確診人數53973人。
阿根廷新增1531人,新增36人死亡,總確診人數30295人。(⚠️連續三天新增破千人)
玻利維亞新增913人,新增12人死亡,總確診人數17842人。
尼泊爾新增425人,總確診人數人5760人,總死亡人數19人。
菲律賓新增538人,新增14人死亡,總確診人數25939,總死亡人數1088。
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五個月,沒有明顯看到控制住疫情的跡象,全球依然每天超過10萬人確診,每日確診人數也大於治癒人數,距離疫情受控還遙遙無期,西班牙好了秘魯又淪陷,義大利好了印度又淪陷,紐西蘭好了巴西又淪陷,許多國家疫情更是死灰復燃,北京、首爾、伊朗、東京開始爆發第二波疫情,現在全球的疫情是反反覆覆,這個國家疫情好了又換另一個國家疫情失控,或是突如其來的又爆發集體確診,只要全球每日確診人數沒有低於10萬人,那大家就必須要用最嚴謹的態度來看待疫情,因為我們台灣也處在這個地球上,鄰居家裡失火隨時有可能火會延燒到自家來,所以台灣面對疫情不能有任何大意。
台灣現在雖然已經國內解封,但我還是要提醒各位不要出國,因為現在的病毒都在國外,台灣已經解除了本土傳染的風險,若有新增案例絕對都是從國外返台確診的,為了防止台灣病毒擴大、為了體諒醫護人員的辛苦、為了守護自己居住的國家,所以拜托大家乖乖待在台灣,不論哪個國家對台灣鬆綁,都先評估一下再決定要不要出國,因為這病毒若是在台灣一散播開來,所花費的醫療資源及人力物力,都是非常龐大的,還有肺若是傷到了,是一輩子都無法挽回的遺憾。
版主建議各位,到年底前都還是待在台灣才是最安全的,我也會在台灣到處走走發發台灣的美景,讓大家在台灣有地方可以去,這段時間需要大家同心協力齊心抗疫,面對疫情來勢洶洶,美洲疫情整個慘到不行,現在病毒又開始疑似變種,台灣人必須團結一致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共同攜手對抗這個難纏的病毒,台灣加油,台灣人加油!!
沙賓法案對台灣的影響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唔想煮出黎變咗一碟鬼佬唐餐」
加拿大主流傳媒裡香港移民新聞工作者可以做的事
一年前的夏天,Lucy(化名)經常失眠,又或者驚醒於加拿大的凌晨,正好是香港下午,林鄭月娥宣佈撤回逃犯條例,她忍不住流下幾滴眼淚,數小時候Lucy就要起牀上班,到加拿大的英語主流傳媒工作。香港是她讀書成長的地方,她一直在心裡視自己為「香港人」,但幾經辛苦才能打入主流社會,成為少數加入主流英語傳媒的華人臉孔,在辦公室處理新聞資訊,一定要保持專業冷靜,以加拿大人的思考框架編採新聞。
「只有幾個熟悉的同事,知道那陣子我情緒掉進低谷。有些香港朋友,根本在示威裡面,變成了同事採訪的新聞原材料。對我來說,Hong Kong is not Just another story, It is personal.(香港不只是一個新聞題材,是一個我有感情的地方)」
派往香港採訪的,卻不是對香港情況瞭如指掌的Lucy。加拿大全國的大型新聞機構,內部結構複雜,分本地、全國層次,又分電視、電台、網上版,即使編採流程,亦遠比香港的新聞機構複雜。「香港的新聞機構緊密細小,有點像我們一個城市的本地新聞編採隊伍;在加拿大的大型機構,每個部門分工細緻,不是因為你有香港背景,就會派你去香港。」
後來,其中一位派往香港的同事,是位白人男性,他穿着雨衣,在濕滑的香港街道,目擊示威者跟警察對峙,警員開真槍示警。那位男記者在鏡頭前形容:「What a scary moment(很驚嚇的場面)。」
派誰去採訪,有規有矩。「公司有負責做風險評估的同事,香港那時刻已經被視為 conflict zone(衝突地區)。被派去的記者,要受過特別的危機和個人安全訓練,公司亦要替同事買相關保險,而我沒有受過這種訓練。」
加拿大重視員工權益,編制嚴謹,但從另一角度看,亦有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赴加國工作後,有感在加拿大做新聞,調動不夠靈活。
Lucy成年後移民到加拿大,曾於當地華人傳媒做記者,近年加入這間加拿大傳媒機構,有一定資歷。「到了決策層,加拿大主流傳媒裡,大部份是老年白人男性。」近日北美掀起種族歧視的討論,加國傳媒機構紛紛檢視這種情況。
過去一年,令Lucy對工作有嶄新體驗。「過去一年『香港』出現在我們機構重要新聞版面的次數,是我工作生涯多年來的總和,『香港』登上重要新聞的日子,最少十餘次。」相比起2014年雨傘運動,以前「香港」要登上加拿大新聞焦點,只有遇上六四事件周年、加拿大官員訪港,才偶爾有機會提及這個遠於一萬公里以外的地方。
而對一般加拿大讀者來說,「香港是甚麼」本身或許已經說不清。
另一位較年輕的香港移民記者Sally(化名),剛加入另一家加拿大主流傳媒,她承認,自己資歷不足,人微言輕。但Sally之前曾在一間「多元文化傳媒」裡工作了多年,明白要把少數族裔新聞打入主流之難。加拿大實施多元文化政策,政府會鼓勵一些頻道把廣播時間割成小塊,每日以不同語言提供資訊,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
Sally本身是香港移民,但成為後監制後,一個人負責多種語言的新聞編採工作,包括「廣東話」「國語/普通話」「旁遮普語」「他加祿語(菲律賓語)」和一些歐洲語言。
「對一般加拿大觀眾來說,香港就是一個比較自由一點的中國領土罷了。香港發生人權問題,跟在西藏發生人權問題,從加拿大人觀點來說,不就是一樣?情況又像一個說旁遮普語的人跟你說,『我們跟印度人是不一樣的』,香港人又會用心理解嗎?」Sally反問道。
Sally形容,在多元種族新聞機構裡,基於實際運作考慮,廣東話及普通話新聞編採工作,密不可分。「來自台灣的同事,會與來自中國內地的同事一起合作。究竟用繁體還是簡體字,用語是怎樣,每一件事都會在編輯室裡互相遷就。」Sally有時會把一段香港新聞,同時製作給廣東話和普通話頻道,「我會作出微調,畢竟受眾背景不同。」
Lucy工作上的同事,也有幾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加拿大人,平日大家會專業地合作,亦是好友,但去年她感到特別孤單:「即使編輯室裡有其他華人,雖然大家有交流,但他們或許是國內移民來,和我背景一樣的完全沒有,感受特別孤獨。」
但 Lucy把孤獨化為力量,在反修例最初,她在公司內部提供了很多補充資料給同事,希望同事能掌握事情脈絡,同事都樂於向她詢問資料,或找受訪者聯絡方法:「簡單如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所以有一百萬人出來遊行,那個比例反映了事情嚴重性,同事也未必知道。」她把香港歷史,一國兩制是甚麼,反修例運動重要日子如 721,831都給編輯室同事解釋一遍。
Sally 和Lucy同意,一些視覺衝擊的畫面很快能吸引到加拿大同事的眼球:「開催淚彈,水炮車呀,裝甲車在理大著火這些,同事會有即時反應。」至於流動的民情,則不一定掌握到。Lucy把「中港矛盾」等複雜的民間情緒,都嘗試解釋給同事知道。
Lucy一位常被派駐外地,富戰地採訪經驗的同事,亦有到香港實地採訪,雖然他也是白人男性,但較了解香港情況,除了拍攝衝突外,亦曾於一個街坊聚集場合,在鏡頭說了這番話:「這正是香港政府和警察要擔心的事,這場運動不只有示威者要求政府改變,一些社區的街坊也一樣。」
Lucy形容,這同事比較了解情況,而她亦在加拿大的編輯室向同事解釋:「除了示威者外,亦有一班和理非,這批和理非很重要,雖然在報導裡沒用上『和理非』這個字眼,但新聞處理上盡可能描述得更精準。是辦公室的白領出來唱歌?還是街坊聚集?不是所有出來的人行為都一樣。」
細緻到用語也值得斟酌,究竟統稱示威者為「Anti-Government(反政府)」還是「 Pro-democracy(爭取民主) ?」兩個用語在Lucy的公司也有交替使用。有時候看到街坊裝市民出來,她認為可以用到「 Some Civilians」(部份平民),會比只用Protestors這個字更精確。
Lucy的新聞機構,重視「中立客觀持平」,和香港傳統媒體一樣,也會做平衡。「除了黃之鋒、何韻詩;我們的節目亦會找葉劉淑儀、湯家驊,因為一定要嘗試做平衡。」她機構一方面有同事訪問了一位示威中被拘捕的加拿大籍港人,同時亦專訪了一個支持中國政府的加國華人,亦有同事邀請了一位香港警察的太太做訪問。
「我們有嚴謹的新聞倫理規定,有時我自己找了一個受訪者,也傾向先找另一位同事跟受訪者做初步訪問,多一個人幫手,可以減少我個人傾向影響了新聞故事。這是我們守則上要求的標準,我亦嘗試去做。」
加拿大地域差異,亦會影響一個報導能否出街。溫哥華的同事製作了一些頗細緻的報導,例如一個移民香港人家庭關係撕裂,老人家是藍絲,孫兒是黃絲;溫哥華人發起撐黃店運動。Lucy 形容,溫哥華的華人移民數目較多,會因受眾人口組成,令香港新聞較易成為題材。至於加西以外地區,同一題材可能只登上網絡新聞,不會上到電視層次。
Lucy和Sally異口同聲認同,香港新聞能否突圍而出,必須面對其他新聞題材的競爭,好像今年加拿大肺炎疫情嚴峻,加上美國的種族衝突,相比之下,香港新聞變得次要了。
例如有約50名香港示威者到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Sally向上司提出訪問計劃多次,由於畫面聲音未必吸引,並忽然爆出北美洲種族示威和警暴,這個訪問一直被擱置。「任何香港新聞,總要拉到加拿大和中國外交關係層次,孟晚舟的新聞在這裡很大,但只會分析加中關係,香港的角色較為次要。」Sally解釋道。
很多人把北美洲警暴,警員跪頸這畫面,聯想起香港拘捕場面。 Lucy和Sally同意,這個聯繫或能令香港新聞稍微「重出生天」,但執行起來不容易:「駐香港的記者已經全部離開了,我們最多使用通訊社稿件,把這個兩地警察的類比放在網絡版本上,提及一下。」Lucy說。
要派駐記者到香港,涉及龐大開支,一般逗留香港兩星期就會離開。或等事情再升溫才再派人,Sally目睹過:「中大一役,公司還未派人去香港,到了理大出事,派人坐飛機過來,到埗時已錯過了最重要時刻,唯有去商場拍攝唱歌。」
對於國際傳媒曝光能夠對香港事態產生甚麼影響,Sally較悲觀,她形容,提出香港採訪題目,常要面對上司挑戰:「關我們加拿大甚麼事?」「說到底,香港只有50個人找庇護,數目不多,加拿大政府不願意在政策上承諾甚麼,故事沒有推進。政府官員只會說,香港住了30多萬加拿大人,有甚麼事歡迎你們回家。」直至港版國安法推出,加國政府宣佈暫停引渡協議,停售敏感軍用物品,香港才登上加國新聞要聞一會兒。
「多一個香港人在國際傳媒裡,想講好香港故事,是美好目標,也是一種幻想,實行起來很多掣肘。就像我入到去,只是新聞機構裡的一粒螺絲。在一些加拿大人心目中,香港的新屋嶺發生甚麼事,和新疆發生甚麼事一樣遙遠。美國簽了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加拿大電視台最多用30秒報導,這邊的人會覺得,只是簽一份象徵式文件,無人有太大興趣,但香港人則會覺得很大件事。」Sally說時有點無奈,又有點洩氣。
Sally認為,繼續把聲音帶向國際傳媒是應做的事,但效果未必即時:「要了解不同地方的政治運作,不要太天真,你去國際上做遊說,或在傳媒受訪是好事,能把香港人聲音帶往西方主流平台,或許幫到一點,但不會立即有轉變。」
Lucy資歷比較深,有較實在的想法,「好希望把香港故事較全面帶出來,至少不會做到變咗『鬼佬唐餐』。」在外國招待非華人的中菜,一些菜色會為遷就外國人口味變得不地道。
其中一個文化落差,就是去年反修例運動時,解放軍在香港邊境集結。不少西方記者想像快將出現「解放軍入城」。Lucy形容:「我跟同事分析過,雖然我不是百分百肯定,但要出現解放軍立即衝進香港的機會不是太高,也提醒同事,小心別被利用作為某種宣傳。」
Lucy在機構裡已工作了長時間,同事較接納她的意見。「有時可能純粹做翻譯,例如香港警察的新聞稿,中文版比英文版資訊更詳盡,我會翻譯額外的資料給同事知道,即使在新聞裡用不着,也有多點背景資料參考。又像運動裡的細節,一般西方傳媒不會關注,721白衣人這些,我都會提供多點資訊給大家。」
一點一滴,聚沙成塔,香港故事就是這樣述說,無論甚樣,Lucy和 Sally異口同聲認為,「去年後,新聞機構的同事開始明白,華人之中,會有香港背景的,有中國大陸背景的,有台灣背景的,大家的思維未必一樣。」Sally記得,去年支持香港的集會在加拿大各城市舉行,同場出現揮舞國旗的愛國人士,雙方水火不容,需要加拿大警察介入,不少西方傳媒工作者首次見證這種「壁壘分明」。
Lucy解釋,香港新聞難登主流平台原因:「事實上,在北美洲傳媒裡,沒有足夠的香港背景的人在工作,沒有形成一種代表性,沒有足夠牙力去做香港新聞。全世界國際傳媒的決策層都是年老的白人。」
「基本上,國際傳媒也有他們的本地觀眾,BBC面對的是英國人,Washington Post的是美國人。你不能只講對香港人覺得重要的事,要令國際傳媒的本土觀眾覺得,香港的事關佢地事,讓受眾感受到和他們有切身關係。還有,機構有自己的財政考慮,要面對新聞競爭規率,為何香港新聞值得佢地投資落去報導?這是香港新聞難上頭條的原因。」
話雖如此,但Lucy卻明言,雖然自己肯定是一個加拿大人,但對香港仍然「用情很深」。
訪問最後,Lucy感觸地道:「去年好像是一趟哀悼的過程,由百萬人上街那天起,我已經覺得好唔妥,一路睇落去,和很多香港人一樣,我無辦法接受到『香港已死』。其實,作為一個移民,自從雨傘運動之後,我也不想再談及香港,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講,我是一個『逃兵』,任何人逃走來到加拿大都是一個『逃兵』。我覺得自己連評論香港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我自己比太多人更幸福了。」
「我只能說,上年處理香港示威的報導,要完全獨立於感覺是沒可能。情緒最低落之時,我作為一個記者的直覺,香港人的直覺,心態上是,為了香港的朋友,我只希望把故事好好鋪陳。但做報導的時候,有種深切的悲哀,作為一個海外記者的無助,我擔心我唔可以把香港故事完整地述說出來。」
「但在一個主流傳媒工作,我必須要從『外國人的角度』去看香港新聞,因為我們機構也有新聞選取的過程,不能只用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那種矛盾,我自己香港人那部份,只能收在很私密的地方。」
今年夏天,Lucy工作的新聞機構製作的香港反修例運動報導,拿了一個新聞獎,巧合約在運動開始一周年。她知道,加拿大一般國民,很少人會記得這日子。
港版國安法登場,Lucy的公司卻因報導香港而拿了個新聞獎:「悲哀到一個地步,完全無能為力。我在這機構工作了這麼多年,遇上去年的事件,好像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但過程是卻很痛苦,很無奈。那個關於香港報導的獎項,我寧願不要那個獎,我寧願一切沒有發生過,寧願失去這些拿獎的機會……這是作為一個香港人的想法,不是作為一個加拿大人,或者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想法。」
沙賓法案對台灣的影響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朝鮮半島危機系列:美媒分析中美外交蜜月期提早結束
【7/4美國獨立紀念日 金正恩親自督軍洲際彈道導彈試射 範圍已達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專家評估不久後即可涵蓋舊金山 達成北韓核導國家戰略目標 美媒分析中美外交蜜月期提早結束 川普第一時間也指責中國沒有處理好北韓問題 後又改口並沒有放棄與習近平作朋友】
5月初才上任的菲律賓外長凱耶塔諾,上週訪問北京。
「去年10月,中菲關係重回正軌以來,兩國的政治互信不斷的加深,各領域的合作全面的展開,」大陸外長王毅。
過去半年間,中菲簽了至少22項經貿合作協議,不再與大陸在南海對著幹,讓菲律賓嚐到了甜頭,而作為今年東協系列峰會的輪值主席國,凱耶塔諾此行與大陸商討峰會議程,但要排除南海問題的干擾,大陸外長王毅,說了重話,「而過去的作法,實際上是一條死胡同,如果還有人要走回頭路,我想它不僅是走不通的,而且會再次損害菲律賓人民的利益,」大陸外長王毅。
王毅是話中有話,因為大陸也察覺到,平靜大半年的南海,似乎有了新的狀況,「今天(7月2日)早上的突發新聞,五角大樓的官員說,一艘美國軍艦,駛入南海一爭議島嶼附近海域,」美國CNN記者。
舷號63,隸屬美軍第七艦隊的,導彈驅逐艦史蒂森號,曾在前年底訪問上海,但這回以執行自由航行之名,闖入西沙中建島12海浬內,「導彈驅逐艦史蒂森號,在西沙群島的中建島海岸線外航行,包括台灣和越南都宣稱擁有主權,現在在大陸控制之下,」美國FOX記者(聲音來源) 。
「(戰鬥警報),同志們,在我島方位250度,距離5海浬發現一艘不明船隻。」
解放軍在當下派出至少三艘軍艦,和兩架殲-11戰機,對史蒂森號給予警告驅離,「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國軍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發表談話,南海局勢趨緩降溫,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方明知故犯 屢教不改,再次派軍艦進入中國領海,所作所為嚴重損害雙方戰略互信,」CCTV主播。
事實上,為了促使大陸,在半島問題上合作,讓川普幾乎壓抑了中美間的所有矛盾,稍早的《紐約時報》就曾披露,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請示白宮,繼續執行南海自由航行任務,就遭川普喊停,「這個(南海)政策的轉變,是川普總統對中國許多承諾的其中一項,但不只如此,川普在操縱匯率,中國的進口關稅,以及重新評估一中政策等問題上讓步,而這些都是為了他們能一起處理,一個共同的最大議題,北韓,」美國CNN記者。
但商人性格的川普發現,這筆「交易」並沒有「獲利」,所謂中美關係的「蜜月期」也戛然而止,恢復了自由航行任務,攪動南海。
而經歷2014年的海上衝突後,伺機而動的越南,也抓住美國南海政策轉變的機會,引進外資在南沙九段線內的萬安灘,進行油氣的前期探勘,大陸出動至少40艘軍艦和海警船,提前阻止越南的鑽探行動。
除了南海,美國更重新挑動台海問題,上週,川普批准了上台後,首單14.2億美金的對台軍售案,而大陸更關切的,是同一時間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通過《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同意美軍艦艇,可例行性的停靠台灣軍港,這項法案還要送交參眾兩院,最後由川普拍板,顯然是提高了嗓門,但留了一手,警告北京在半島問題上不合作的後果,而這引發大陸強烈不滿,官方《環球時報》的文章抨擊,若提案獲通過,將撼動美國奉行40年的一中政策。
「因為我們跟美國建交有,第一個是斷交 跟台灣,第二個是廢約,第三是撤軍,現在你軍隊要重新要進台灣了,你又要跟他,又要進他的港口,說明雙方有軍事往來,這是一種軍事外交關係,所以這種關係是對中美關係,本身性質的一個重大破壞,我們中國會有很強烈的反應,」解放軍海軍專家委主任尹卓。
此外,美國重新重視在地緣政治上,與大陸有競爭關係的印度,在上週莫迪訪問美國同時,中印邊境爆發近年來最嚴重的軍事對峙,雙方互控入侵領土,但據大陸外交部連日翻出歷史文件,指這次爆發衝突的地點,早在清朝時期就已劃定邊界,中共建政後,與印度政府更有外交照會確認。
「但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此次印軍非法進入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邊界中方一側,性質非常嚴重,目前印軍仍停留在中國的領土上,事態仍未解決,我願在此重申,印方應立即將所有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到邊界線印方一側,」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這次衝突地點印度錫金邦,不丹,與大陸的三國交界,事發源於大陸在邊境修一條通往不丹的公路,這引發印度戰略安全的疑慮,在大陸提出歷史邊界證據後,印度反指大陸入侵不丹,還持續向邊境增兵,而大陸央視本週也刻意公布,防衛西藏,隸屬西部戰區的,解放軍陸軍77集團軍,進行轉場實兵,實彈軍演的消息,
「(距離3000),(長點射 放),」解放軍。
而在中印邊境情勢升溫之際,印度媒體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India Today的獨家新聞,是印度洋上的中國潛艦,這是日益活躍的中國海軍行動之一,印度與解放軍在邊境持續長時間對峙,現在中國又在印度洋地區部署潛艦,」印度India Today主播
印方指控,解放軍在印度洋,近來活動越來越不尋常,至少部署了13艘軍艦,其中包括一艘,北約代號元級的039A核動力潛艦,「如果你整體來看,在不丹和洞郎,有印度和解放軍對峙,還有解放軍在印度洋地區的持續增加,所以他們企圖去主導這個地區,企圖強化自己是區域的強權,」印度India Today記者
事實上,印度媒體此時炒作,在印度洋上的「中國威脅論」,是為本月10日在孟加拉灣舉行的,「馬拉巴爾」年度海上軍演熱身,這個由美國主導,印度和日本參與的演習,除了美軍雷根號航母戰鬥群,日本準航母出雲號,及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共15艘艦艇,潛艇,數十架戰機,偵察機參演,號稱史上最大規模,顯然,印度正抓緊美國亞太政策的調整,凸出在地緣政治上足以牽制大陸的能力。
「7月3日上午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通電話,習近平強調,我和總統先生在海湖莊園會晤以來,中美關係取得重要成果,與此同時兩國關係也受到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央視主播。
大陸官方媒體報導,習近平對川普的談話,含蓄許多,但對美國近來的行動,大陸方面相當不滿,4月的習川會後,中美因半島問題走到了一塊兒,但這蜜月期顯然也因為,擋不了北韓核導進程的推進而中斷,中美間被刻意隱藏的矛盾一一爆發,大陸在地緣政治上,也面臨著四處著火的窘境。
沙賓法案對台灣的影響 在 沙賓法案安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八卦
根據研究機構AMR上個月發表的最新報告,估計美國企業在2006年將花費61億美元以符合美國沙賓法案(Sarbanes Oxley Act)的規範,沙賓法案對台灣企業也有影響,會受影響 ... ... <看更多>
沙賓法案對台灣的影響 在 沙賓法案安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八卦
根據研究機構AMR上個月發表的最新報告,估計美國企業在2006年將花費61億美元以符合美國沙賓法案(Sarbanes Oxley Act)的規範,沙賓法案對台灣企業也有影響,會受影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