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眼中的爸爸》
前天去露營時,大叔太累比較早睡
我跟朋友、大哥、二哥就坐在帳篷外聊天
我們問兩兄弟會不會覺得爸爸很兇?
兩人一致點點頭
大哥說爸爸有時講話會忽然很大聲(很激動‼️)
但是比以前好很多,激動完會聽他們說話、願意溝通,不像以前只會罵人!
老實說,我也覺得大叔有時「沈玉琳上身」
容易暴怒,不知道在激動什麼⋯⋯
但近年山東大叔脾氣的確有收斂許多
可能家裡都是男孩,他覺得必須樹立父親威嚴
但其實他也有慈父的一面!
友人問:你們覺得爸爸有沒有很顧家?
兩兄弟點頭:有啊!家裡很多事都是爸爸在做,接送小孩、家事、煮飯⋯⋯
咦!所以媽媽是個閒人的意思(沙發馬鈴薯嗎?)
你們覺得爸爸帥嗎?兩兄弟秒點頭!
大哥說爸爸長的很有型,留鬍子時很性格
(崇拜口吻)
原來兒子眼中的父親是這樣~
有點畏懼,尊敬,崇拜,但他們能感受到爸爸的愛
沙發馬鈴薯的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被敲碗,來談一下混合戰的東西。
其實這不是很新的概念,你會覺得新,那是因為做軍事戰略研究的人,碰到了新的領域跟技術,要融合到原本的內容,常常會弄個新名詞。目的不是標新立異,是要做出區隔,可以一眼看出你在講哪個年代的東西。
好了,閒話不扯,所以到底有沒有「混合戰」這個東西?有的,一點都不新,進入網路時代就有人提過。有沒有「混合戰中心」?有的,歐洲有這種跨領域合作的單位,但成效到底多好,就有待保留。
所以這些都不是笑話,但身為立委,我是建議對這些專有術語,最好認真研讀,並找出切實可行的做法。退伍將軍也不要上電視去冷嘲熱諷,只會降低一個將軍的格調。
混合戰的概念很古老,近代的起源可以從越戰開始,你想成那個珍芳達怎樣為匪宣傳,一張為了同胞報仇的槍決越共照片,竟成左翼媒體撻伐戰爭的工具,導致美國在越南鎩羽而歸,就是經典例子。
這就是後來衍伸出喬良提的超限戰,進入網路時代俄國首推的混合戰,本質上就是傳統正規軍事作戰打不贏,所以另闢蹊徑改用非軍事手段打擊敵人,獲取政治成果。要說是國家級恐怖活動也可以,但近年討論混合戰,比較傾向非恐怖攻擊的國家行為。
在台灣,我們這兩年稱之為資訊戰,基本上都是同樣的概念。跨過軍事手段,脫離傳統的政治與經濟威脅,搞一堆小動作,弄得台灣雞飛狗跳,數百萬人深信共匪宣傳,這些都是整個混合戰的一部分。
基本上,你要理解混合戰,要從戰略目的著手,不是從手段。俄國對烏克蘭動手,干預美國2016大選,其目的在於維持俄國在地緣戰略上的優勢。俄國汲取了車臣戰爭的教訓,知道大軍維穩弊大於利,征服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那換另一種更有利的手段不就得了。
那中國呢?這實在很好笑,戰略目的是恢復大國榮光,基本上就是回到19世紀的帝國主義,想要確實的征服周邊,派軍隊鐵靴踏入控制,強割韭菜給統治階級爽。這種過時的概念,配合混合戰的手段,才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連先驅者俄國都覺得中國不知道在銃三小。
很複雜,再講一次很複雜,因為戰略目的若可以不需要靠征服就能得到,那我征服你幹嗎?
我想要過有無限網路、超快電腦,可以讓我在家當沙發馬鈴薯,天天打遊戲打到爽,那我支持中國攻打台灣,讓台GG斷貨,害我得花兩倍的價錢買新電腦幹嘛?
大概就這種概念,我的目的是要當顆快樂的沙發馬鈴薯,那麼派兵攻打你來獲取電腦晶片,顯然就是一件蠢到爆炸的決定。
好了,回到台灣這邊。
我們國防部有沒有類似的反混合戰中心?嚴格說是沒有,但廣義來說是有的。
這個意思是,沒有一個統籌的單位,原因是台灣遭遇到的混合戰,太多政治面的東西,除非「執政黨有意願在政治上做出強力指導」,不然軍方不可能跳下去承攬政治性任務。但這種單位如果交由行政院成立一個獨立主管單位,會有另一種政治風險,他日萬一被紅色政黨奪權成功,立刻就有一個警總出現。
廣義上有,是指軍方對各種混合戰,其實早有研究,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大致上也曉得該怎麼做,但到底該怎麼做卻不是很清楚。擴大到整個政府機關,可以說是各吹各的調。
故,你要問我,3Q他在質什麼,兩皮在答什麼,嚴格說都對,但也都不對。我是不信邱國正不知道狀況,但立場上軍方不能回答,因為台灣遇到的混合戰層面太深太廣,他表態算越權。
好,那你問我,到底怎樣做有初步的結果,也能有效的踏出第一步?
很簡單,政戰復活。你不爽的話,就成立新的XX反混合戰OO中心,把政戰兵科重整改名不就得了。
不用擔心政戰復權後會跟過去一樣,自從監察、保防權力切割出去後,政戰功能就差不多等同康輔單位。但國軍中最具有政治敏銳度,訓練上最接近,能夠迅速就反混合戰作戰位置的,除了政戰科別無他選。
具體上而言,大概分兩個方向。
一個是政戰局長恢復上將編制,可以參加軍事會議,所有作戰計畫,政戰總長都可以檢視其在反混合戰上的優缺點,而不是現在完全被動的處理,還沒有權限干預。
另一個,是把政戰部門整編,把隸屬混合戰相關的部分,重編為一個新的部門。傳統的心戰大隊不論,資通電軍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功能,很需要政戰專業的協助,不然會連怎麼反資訊戰都無從下手。
簡單說,軍方不欠手段跟做法,但是沒有統籌指導。然後泛綠的天生傾向,看到政戰就渾身不對勁,充滿怒火恨不得將其分筋錯骨,這個問題也很大。
不然改名,政戰科又不是自古有之,改掉也沒啥不好,重點是實質內容。
算了,混合戰要講下去太大太複雜,想討論的就在留言的地方討論好了。
沙發馬鈴薯的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當一天香奈兒的鄰居 Une nuit en voisin avec Chanel
巴黎香奈兒總店的住址19 rue Cambon在時尚界人盡皆知. 因為街對面就是知名的麗池酒店後門, 她在麗池住了33年, 上班回家就是過條小街.
rue Cambon這條街上和香奈兒比鄰而居的就是這家非常低調的義大利風格旅館Hôtel Castille. 知道是家義大利風格旅館是因為多年前曾經在裡面喫過一個午餐.
後來常常過門不入, 對這家旅館總有種庭院深深之感.
沒想到竟然是巴黎解禁後我的第一家旅館. 好喔, 來當一天香奈兒鄰居吧.
Rue Cambon街狹窄單行, 旅館進去到真是庭院深深, 櫃台後面有兩三進都是掛著古典油畫的客廳, 骨董桌椅, 絨絲沙發. 再一進, 是餐廳, 餐廳朝向一個小而寧靜的化外中庭, 人面石像的口裡吐出泉水叮咚, 還有鳥鳴. 這個就有點義大利的意思了.
在這個氛圍裡用餐就是巴黎人愛說的: 取得一方寧靜un havre de paix. 巴黎是座不夜城, 總有甚麼活動在每個角落進行, 想有一方寧靜也時是個奢侈. 越市中心越是如此.
有人喜歡在知名咖啡館和朋友相約; 有人愛在著名景點露天座上看人; 而有一種老派的巴黎人則偏愛約在一個鮮為人知, 不招搖炫耀的舒適地方享受不被打擾的幽靜生活 – 一杯咖啡, 一頓晚餐, 一份報紙 – 老派巴黎人才能體會的心知肚明的特權感. 往往也很容易得到朋友不說出口的暗地欽佩尊重.
我們這個年代叫”私房地點”, 或是”秘境”. 不過這些”私房””秘境”已經被社群網紅們逐一殲滅, 老派巴黎人的地盤像亞馬遜河裡的熱帶雨林裡不斷被侵占消失, 老派巴黎人則是瀕臨絕種動物, 也在消失中.
和朋友約了在這裡晚餐, L’Assaggio主廚是義大利北方皮蒙埃的Vasyl. 因為疫情關係, 國際觀光客還非常稀少, 菜色也還很簡約. 和經理商量後, 我們決定交給主廚出菜.
馬鈴薯鮭魚卵沙拉, 生白魚薄片-酸籽-橄欖, 烏魚子麵條, 水煮牛舌, 低溫慢煮小牛肉. 除了小牛肉有點柴以外, 其他都還頗道地的, 水煮牛舌格外柔嫩可口, 出人意外.
不過最讓人滿意的是侍酒師推薦搭配的酒.
我對義大利酒的認識很淺, 不過每一款喝起來都在水準之上, 有點把主廚的手藝比下去了.
可無論如何, 這到底是讓人非常愉快的一餐, 還是巴黎封城關閉七八個月解禁後的. 沒有太多觀光客喧擾, 服務比尋常從容悠閒, 病毒仍在身邊, 疫情尚未消散, 然而, 喘這一口氣對巴黎人來說實在是重要且必要的.
提拉米蘇還沒上來之前, 夜色就漸漸沁入到這個小小的噴泉中庭裡了. 服務生把每一張桌上的小蠟燭點了, 小小的火光星星點點地亮起來. 牆上沒有時鐘, 只有幾幅古典油畫標誌著年代感.
忽然想起來, 百年前隔壁鄰居香奈兒小姐是否也曾走進來這棟18世紀建築的旅館裡, 和我一樣坐在這個小小的中庭裡,和朋友低聲敘舊, 不管外面有多大的風雨危險; 或是利用這一方的世外寧靜做間諜算計, 企圖復國大業?
百年滔滔, 最終讓人只聽到水聲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