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給台灣的提案22:我來下架吳斯懷】
週日,我參加「全民下架吳斯懷」晚會,一同呼籲全體民眾,立委選戰要全力防堵拿著每月十多萬退休俸,卻和中共殘暴政權友好,支持與中國統一,聽習近平訓話的吳斯懷。
然而,這兩天台派的朋友們有點挫折感,因為看來不管表現多沒離譜,仍然有300萬以上的同胞會投給辯論會不回答問題,卻亂飆罵媒體,政策講不出來,幹話倒是滿嘴的總統候選人;不管多親共,位在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第四的吳斯懷,只要國瑜死守鐵票,他還是會進入立法院。
各位,「下架吳斯懷」絕不只是口號,歷史上,中國國民黨包含執掌全國國防重任的一級上將唐生智、二級上將黃紹竑、曾經是蔣介石親信的二級上將張治中、以及負責華北剿匪與防守北平的二級上將傅作義在內,有上百位將軍叛國求榮,投降中共。
為什麼這些大多曾經拼死抗日的將領會叛國? 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覺得國共是「#內戰」,大家都是中國人,投降不抵抗是降低傷害,既然打不過就加入,面子上也沒那麼難看,心理上都是貢獻祖國,比較能說服自己不是「叛徒」。而且既然都是同一國,雙方的目標都是「愛中國」,對軍人來說,哪種制度武力比較強就比較好,民主自由算什麼?
當然,他們都錯了,中共佔領中國全境3年後,1952年發動「鎮壓反革命運動」,對於「中國國民黨殘餘勢力(前朝軍公教)」進行掃蕩,據官方統計,至少262餘萬人被捕,其中大約87萬人被處決,若是加上在土改和韓戰中被牽連的人數,在1950-53年間,中共對高達500萬人進行軍事清洗,透過濫殺無辜,剷除了潛在反對勢力,鞏固了中共政權。在這幾百萬人內,將軍也無法倖免,超過50位以上國民黨投共將軍被槍斃或虐殺,數百人關押於牢中受苦。
如果軍公教對於共產黨還有幻想,我要告訴我尊敬的這些國家公僕,你把他們看作同胞,他們把我們看作單純拿來利用,用完就殺的呆胞。
如果不把這種兩岸都是中國人的「#內戰史觀」從國軍中剷除,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性,保衛台灣國土、保衛台灣國民、保衛台灣立國的民主與基本人權制的意志,那麼,還是會有吳斯懷出現;如果不把錯亂的中國國民黨從政壇中剷除,那麼亡國感每四年還會再來一次,因為總是有一批人,不死心的接受中國的宣傳、中國的資金,嘗試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吳斯懷對這些爭議,則表示:「#難道不能支持統一嗎?」 從此也可看出他的危險。
這從最近破獲的幾起共諜案就可看出嚴重性,12月初,台南地檢署破獲一起共諜案,中共福建省官員收買我軍鄭智文中校,要他同意遵守國民黨叛將的「北平模式」,萬一共軍犯台時採「不抵抗策略」。而本週,新北地檢署則破獲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收買空軍退役中校杜永心,杜男再用現金、禮品拉攏現役蔡姓中校,希望蔡中校在台海發生戰事時「消極不抵抗」,所幸蔡中校嚴詞拒絕,並錄音自保,因此只有杜男被捕起訴。共軍對我軍的滲透,是急迫要面對的問題!
「下架吳斯懷」的戰役,絕不是只持續到選舉當天,從現在的態勢來看,吳斯懷、葉毓蘭這些幫中共政權說話的國民黨人,都很可能進入立法院,進入立法院以後,誰來抵檔他們?誰來限制他們的破壞?
答案很簡單,讓台灣基進的不分區候選人和我一起進入國會,我們來!
我認為,國會必須推動:
1. #強化國軍與全民國防認同主體:
將「兩岸一家親」、國軍是「中國軍」的這些毒素清除,把「內戰史觀」從國軍中剷除,要求國防部定期提出檢討,在政戰系統與學校軍訓中,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性的國防意志,強調誰要併吞台灣,誰就是我軍的敵人,誰串聯敵軍勢力,誰就是全民的敵人!
2. #獎助退伍軍人職涯發展:
我支持年金改革,但我認為,對於愛國、忠誠、學有專精的職業軍人,國家應該給予更多鼓勵,全民應給更多尊重。我認為應強化協助退伍軍人提高教育水準,例如比照美國《蒙哥馬利大兵法案》和《911後大兵法案》,推出在營教育基金優存(薪餉中扣除部分,志願役期滿後全額補助公立高等教育或特殊學程教育經費),另外為改善軍民技能轉換,應全面檢討從替代役到志願役制度,培養具領導能力與進取創業能力人才,讓當兵不再是「浪費時間」,在擴大發展國防相關產業下,退伍人才能透過軍中學習技能和國家獎助制度,進一步投入國防科技產業、甚至自行創業,這才是國家之福。
3. #嚴懲缺乏操守軍人:
過去軍人媚共無法可管,直到立法院在民進黨團推動下,於今年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明定高級政務官或少將退休後,不得參與中國政治活動,最重可以剝奪月退俸或罰1000萬,才有效抑止武德倫喪之行為。
然而,許多退伍軍人,是在中國經商,或透過民間交流管道被吸收,我認為法律雖不可能補齊所有漏洞,但需加嚴管制,例如比照美國《薪酬條款》,禁止退伍軍人在未經原服務部門同意下,接受外國政府(含國營公司、國有企業等)或外國政府相關私人公司聘雇,沒有取得同意而收受的薪酬,應從退休金扣抵。
另外,必須結合《反滲透法》,以及在下個會期,繼續建立代理人列管制度,要求退伍軍職人員不得擔任外國代理人或利害關係人,或在知情狀況下,基於離職前曾參與的業務,代表、協助或提供建議予他人(例如給予解放軍建議,不管是打台灣還是打美國)。
當然,要彌補國安漏洞,需要修正的法案很多,並不只是單一部《反滲透法》就能救國,這是天大的誤會。目前的立法院,已有民進黨王定宇委員(台南第六選區4號)、無黨籍林昶佐 Freddy Lim委員(台北第五選區6號)等前輩,努力推動修正國安五法等法案,而民進黨的壯闊台灣 吳怡農 立委候選人(台北第三選區2號),放棄國外高薪志願回國從軍,成立國防智庫研究相關政策,我認為他才是優秀的「國防專業」委員,當然,台灣基進(5號)本次不分區立委第二名黨主席陳奕齊 - 新一、第六名《外國代理人法》起草人何澄輝博士,在台灣基進沒有席次下,就已全力投入守護國安與主權的制度修正,全力讓台灣隊進入國會,下架中國隊吳斯懷和他的隊友們,才能在國會的戰場,守住我們的國家台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簡譜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22:我來下架吳斯懷】
週日,我參加「全民下架吳斯懷」晚會,一同呼籲全體民眾,立委選戰要全力防堵拿著每月十多萬退休俸,卻和中共殘暴政權友好,支持與中國統一,聽習近平訓話的吳斯懷。
然而,這兩天台派的朋友們有點挫折感,因為看來不管表現多沒離譜,仍然有300萬以上的同胞會投給辯論會不回答問題,卻亂飆罵媒體,政策講不出來,幹話倒是滿嘴的總統候選人;不管多親共,位在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第四的吳斯懷,只要國瑜死守鐵票,他還是會進入立法院。
各位,「下架吳斯懷」絕不只是口號,歷史上,中國國民黨包含執掌全國國防重任的一級上將唐生智、二級上將黃紹竑、曾經是蔣介石親信的二級上將張治中、以及負責華北剿匪與防守北平的二級上將傅作義在內,有上百位將軍叛國求榮,投降中共。
為什麼這些大多曾經拼死抗日的將領會叛國? 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覺得國共是「#內戰」,大家都是中國人,投降不抵抗是降低傷害,既然打不過就加入,面子上也沒那麼難看,心理上都是貢獻祖國,比較能說服自己不是「叛徒」。而且既然都是同一國,雙方的目標都是「愛中國」,對軍人來說,哪種制度武力比較強就比較好,民主自由算什麼?
當然,他們都錯了,中共佔領中國全境3年後,1952年發動「鎮壓反革命運動」,對於「中國國民黨殘餘勢力(前朝軍公教)」進行掃蕩,據官方統計,至少262餘萬人被捕,其中大約87萬人被處決,若是加上在土改和韓戰中被牽連的人數,在1950-53年間,中共對高達500萬人進行軍事清洗,透過濫殺無辜,剷除了潛在反對勢力,鞏固了中共政權。在這幾百萬人內,將軍也無法倖免,超過50位以上國民黨投共將軍被槍斃或虐殺,數百人關押於牢中受苦。
如果軍公教對於共產黨還有幻想,我要告訴我尊敬的這些國家公僕,你把他們看作同胞,他們把我們看作單純拿來利用,用完就殺的呆胞。
如果不把這種兩岸都是中國人的「#內戰史觀」從國軍中剷除,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性,保衛台灣國土、保衛台灣國民、保衛台灣立國的民主與基本人權制的意志,那麼,還是會有吳斯懷出現;如果不把錯亂的中國國民黨從政壇中剷除,那麼亡國感每四年還會再來一次,因為總是有一批人,不死心的接受中國的宣傳、中國的資金,嘗試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吳斯懷對這些爭議,則表示:「#難道不能支持統一嗎?」 從此也可看出他的危險。
這從最近破獲的幾起共諜案就可看出嚴重性,12月初,台南地檢署破獲一起共諜案,中共福建省官員收買我軍鄭智文中校,要他同意遵守國民黨叛將的「北平模式」,萬一共軍犯台時採「不抵抗策略」。而本週,新北地檢署則破獲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收買空軍退役中校杜永心,杜男再用現金、禮品拉攏現役蔡姓中校,希望蔡中校在台海發生戰事時「消極不抵抗」,所幸蔡中校嚴詞拒絕,並錄音自保,因此只有杜男被捕起訴。共軍對我軍的滲透,是急迫要面對的問題!
「下架吳斯懷」的戰役,絕不是只持續到選舉當天,從現在的態勢來看,吳斯懷、葉毓蘭這些幫中共政權說話的國民黨人,都很可能進入立法院,進入立法院以後,誰來抵檔他們?誰來限制他們的破壞?
答案很簡單,讓台灣基進的不分區候選人和我一起進入國會,我們來!
我認為,國會必須推動:
1. #強化國軍與全民國防認同主體:
將「兩岸一家親」、國軍是「中國軍」的這些毒素清除,把「內戰史觀」從國軍中剷除,要求國防部定期提出檢討,在政戰系統與學校軍訓中,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性的國防意志,強調誰要併吞台灣,誰就是我軍的敵人,誰串聯敵軍勢力,誰就是全民的敵人!
2. #獎助退伍軍人職涯發展:
我支持年金改革,但我認為,對於愛國、忠誠、學有專精的職業軍人,國家應該給予更多鼓勵,全民應給更多尊重。我認為應強化協助退伍軍人提高教育水準,例如比照美國《蒙哥馬利大兵法案》和《911後大兵法案》,推出在營教育基金優存(薪餉中扣除部分,志願役期滿後全額補助公立高等教育或特殊學程教育經費),另外為改善軍民技能轉換,應全面檢討從替代役到志願役制度,培養具領導能力與進取創業能力人才,讓當兵不再是「浪費時間」,在擴大發展國防相關產業下,退伍人才能透過軍中學習技能和國家獎助制度,進一步投入國防科技產業、甚至自行創業,這才是國家之福。
3. #嚴懲缺乏操守軍人:
過去軍人媚共無法可管,直到立法院在民進黨團推動下,於今年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明定高級政務官或少將退休後,不得參與中國政治活動,最重可以剝奪月退俸或罰1000萬,才有效抑止武德倫喪之行為。
然而,許多退伍軍人,是在中國經商,或透過民間交流管道被吸收,我認為法律雖不可能補齊所有漏洞,但需加嚴管制,例如比照美國《薪酬條款》,禁止退伍軍人在未經原服務部門同意下,接受外國政府(含國營公司、國有企業等)或外國政府相關私人公司聘雇,沒有取得同意而收受的薪酬,應從退休金扣抵。
另外,必須結合《反滲透法》,以及在下個會期,繼續建立代理人列管制度,要求退伍軍職人員不得擔任外國代理人或利害關係人,或在知情狀況下,基於離職前曾參與的業務,代表、協助或提供建議予他人(例如給予解放軍建議,不管是打台灣還是打美國)。
當然,要彌補國安漏洞,需要修正的法案很多,並不只是單一部《反滲透法》就能救國,這是天大的誤會。目前的立法院,已有民進黨王定宇委員(台南第六選區4號)、無黨籍林昶佐 Freddy Lim委員(台北第五選區6號)等前輩,努力推動修正國安五法等法案,而民進黨的壯闊台灣 吳怡農 立委候選人(台北第三選區2號),放棄國外高薪志願回國從軍,成立國防智庫研究相關政策,我認為他才是優秀的「國防專業」委員,當然,台灣基進(5號)本次不分區立委第二名黨主席陳奕齊 - 新一、第六名《外國代理人法》起草人何澄輝博士,在台灣基進沒有席次下,就已全力投入守護國安與主權的制度修正,全力讓台灣隊進入國會,下架中國隊吳斯懷和他的隊友們,才能在國會的戰場,守住我們的國家台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簡譜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21年2月6日傍晚,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7號,超過70年歷史的明星咖啡館。(張哲生 攝)
1949年,一個18歲的建中畢業生與6個年紀比他大三輪的俄羅斯人,在臺北市武昌街開啟了「明星」的璀璨歲月。
故事要從更早說起。1917年俄國共產黨發動革命,一位出身貴族的俄國沙皇侍衛隊指揮官艾斯尼(Elsne),跟著軍隊奮戰不敵之後,一路輾轉流亡到上海;此時他的同鄉布爾林於上海霞飛路7號開設「明星咖啡館」,後來艾斯尼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當時年僅18的簡錦錐先生,結為忘年之交,且跟幾個俄國同鄉,包括布爾林在內,於1949年在臺北武昌街一段7號合作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廠」,並於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
「明星」名稱是從其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Astoria」是俄語「宇宙」之意,明星正是星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早期的明星咖啡館只靠著販賣俄羅斯風味簡餐與咖啡,配合著明星麵包店的俄式麵包與西點,以異國風味吸引著臺北人。每天下午四點、五點,不少外國使館與達官貴人的黑頭車紛紛來到武昌街,等著在第一時間購買剛出爐的麵包回去,蔚為奇觀。加上來自俄國的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當年時常造訪明星品嘗家鄉味,她每回必嚐的是「俄羅斯軟糖」,這可是當年俄國皇室御用的點心。這些故事都讓明星咖啡館增添不少神秘的傳奇色彩。
明星咖啡館一開始吸引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達官、商人,絡繹不絕,畫家們像是郎靜山、陳景容、楊三郎、顏水龍也常到此聚會。到了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咖啡館樓下騎樓擺起小小的書攤,引來一些愛好文藝者聚集。往後21年,這裡成了動人的臺北文學傳奇。
時光雖匆匆,但至今還是不少人記得騎樓下的消瘦黑衣詩人。書攤營收有限,詩人曾一度餓昏倒地,簡先生伸出善意援手供他熱食,傲骨詩人卻堅持自己買單。只能喝得起一杯咖啡,或許太苦,也或許為添增飽足感,周夢蝶於是加了8顆方糖,這杯咖啡最後是苦是甜,只有詩人肚裡分明。從此,開啟了明星咖啡館與作家的相知相惜。
許多人在騎樓下買書之後,到二樓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閱讀,有時也和周夢蝶一起聊聊。有冷氣的咖啡館環境比家裡好得多,初初嶄露角的年輕作家流連於此埋頭寫稿。像是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陳若曦、楚戈、方明、劉大任、王禎和、陳映真等人,一杯咖啡,可以坐上一日,篇篇動人的文學作品,在明星咖啡館誕生;《現代文學》、《創世紀》、《文學季刊》也曾在此編輯討論。
裝潢帶有古樸歐風風采的明星咖啡館,彷彿是近代臺灣的文學沙龍。白先勇說:「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羼著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據說白先勇最愛二樓樓梯口靠近櫃臺的座位,面對一屋子眾生群像。不知道他的代表作—小說「臺北人」所描述的一個個鮮活臉譜,是否其中有乞靈於穿梭過明星咖啡的身影?還有作家將明星咖啡館當作第二個家,例如初為人父的黃春明,就曾在咖啡館的桌上為寶貝兒子換尿布。
80年代,臺灣經濟逐漸起飛,股票高漲至一萬二千點。全民炒股的熱鬧反而成了明星咖啡館熄燈的主因。簡錦錐回憶道,當時股票族佔據了所有的桌子,作家反而找不到位置坐。再加上自身體力日衰、女兒旅居外國後續無人接手,從1949到1989長達40年,明星咖啡這閃亮的臺北之光,暫時熄滅了。咖啡店關門了,但一樓的麵包廠依然在,二樓空間則租予「居仁堂素食館」。
麵包店的經理說,這15年間,不斷有客人跑來要喝咖啡,老顧客頻頻詢問不是說休息3年嗎?怎麼一晃15年過去了,依然不見咖啡館蹤影?直到2003年一場火災後,在舊日粉絲連署奔走下,咖啡館浴火重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自美返臺,重新打造明星的光采。
老闆簡錦錐說,白俄羅斯人於1958年時曾經動念將明星賣掉、結束營業,或許因為位於城隍廟正對面,在中國習俗裡是正沖,一賣兩年沒有人敢買,方才持續營業。1989年明星咖啡謝幕,原以為這個號稱「臺灣近代文學永遠的地標」40年的傳奇篇章,就此逐漸淡出臺北人的記憶。
但也或許因位於廟前亦得神佑,大火一場只是虛驚,煙燻明星,反而帶來了再生的機會,也讓眾多文人想起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眾多桌椅有的送給客人,多數借放至埔里寶岩寺的倉庫裡,一放十多年。直到九二一埔里逢大難,該寺幸運安然無恙,倉庫裡的老家具們依然安好。或許,正是時候到了吧,加上火災挑起了機緣,明星咖啡館在眾人的期待下復活。
2004年5月,消失15年的明星咖啡館重現臺北了。
現在的明星,試圖重建當年的原貌,用的是老桌椅,開心迎進老客人、新客人。屋裡隨處拾起,都是一塊塊的歷史拼圖,拼湊起60年來的歲月。
依然羅曼蒂克,依然燈光溫柔,看著明星咖啡館,簡錦錐笑言,這裡是相親好地方,暫停的時光並沒有造成任何的距離。
然而,有些時代、有些世代已經走遠了。老客人回來點上一杯咖啡,追憶似水年華,也有祖父母帶著孫兒,來到他們年輕時駐足的地方,讓故事一代代延續下去,新的世代創造著新的時代。
而當年的少年家常客,有不少已是文壇或藝壇巨擘,他們也回來明星舉辦活動。如林懷民、陳若曦等人,在復業後的明星三樓不時煮咖啡論劍。文藝青年兩鬢已班白,但豪情不減當年,也讓文學氣息再度與咖啡香相遇。
或許,味道會有點不一樣,但重新點上燈的明星咖啡館,已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延續再延續⋯⋯
明星的歷史沿革:
1917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身為皇室貴族顛沛流離哈爾濱,三年後輾轉到上海法租界。
1920
白俄人布爾林洛維赤(Petter Noveehor)於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開設「明星咖啡館」。
1949
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隨國民政府來台,相識台北人簡錦錐,並於北市武昌街一段5號開設「明星西點麵包店」,當時為西門町唯一的西點麵包店,轟動一時,也深受前總統蔣經國夫婦喜愛。
1950
於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成為當時外國人首屈一指的西餐廳,尤其是俄國人蔣方良女士,更愛於此會見俄國人士,一解鄉愁,回味俄國料理。聆聽家薌音樂。
1952
韓戰停火,由於台海情勢未明,布爾林等人移民至澳洲等地以躲避共產黨威脅,明星股權首次重組。
1959
明星詩人周夢蝶先生,周夢蝶開始在明星一樓賣書,所賣書本包含詩集、哲學、經濟、散文、小說等,甚至還包含大陸禁書,吸引不少文學同好,逐成風氣。
1960
房地產權移轉,明星股權二次重組。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定期於明星咖啡館聚會。
1966
《文學季刊》創刊,尉天驄、陳映真、黃春明等人時常在明星三樓校稿討論內文,黃春明之子國珍甚至被稱做「明星之子」。《看海的日子》因而誕生 。
1980
周夢蝶先生因胃病開刀結束20年來在明星一樓的書攤生涯。並轉至2樓明星咖啡館繼續與文學愛好者聚會。
1989
明星2樓咖啡館暫時停業。
2003
明星二樓素食店發生大火,所幸沒有發生重大災情,經媒體批露後,許多老客人紛紛來電關心。
2004
重新開幕,2004年5月開始試賣,7月盞燈再現,邀請台北市長馬英九及文壇重量級作家,如周夢蝶、黃春明、龍應台、林懷民、隱地、羅門、蓉子、陳若曦、李瑞月、劉秀美、楚戈…等人出席開幕茶會,各家媒體相爭報導此一盛況,並確立了明星咖啡館為文藝沙龍的地位。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沒有明星,即使後來有雲門舞集,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2009
明星60周年慶暨創辦人簡錦錐先生新書《武昌街一段七號》發表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簡譜 在 [問卦]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的卦-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