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控制困難兒童的陪伴策略講座之重點整理📝
繼前陣子去聽完李宏鎰教授有關兒童專注力的講座,上週日再度去聽了李教授演講的另一場講座,主題是「情緒控制困難兒童的陪伴策略」。
大家也知道最近愚婦常為情所困(為了拿鐵的情緒所困😂),所以雖然家裡的車子GG直到講座前一天都還沒有修復完成,導致愚婦一度有想放棄講座,但後來想想為了自己跟孩子好,還是覺得應該要搭乘交通工具跋山涉水去聽聽。
只能說還好沒放棄,一樣是收穫滿滿。
以下的文章是根據李教授的講座裡的PPT跟當天分享的內容所整理出來,按照愚婦自己的想法編排。因為這次內容非常淺顯易懂(沒有像上次以為自己是在旁修醫學院課程的錯覺了😂),所以整理出來的資料會比較多,但是不變的是,講座內容一樣適合所有孩子,甚至是大人喔!
_
如果孩子易怒、煩躁、重複表現出不受控制的行為,一個禮拜內出現三次以上,孩子可能是有「破壞性情緒控制症」。
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的青少年中,有可能同時罹患過動症、對立即性反叛疾患、合併嚴重憂鬱症,或者合併躁鬱症(#心理疾病很容易共病,#通常不會只有單一症狀)。
_
#破壞性情緒失控症的可能成因
破壞性情緒失控症是因為大腦杏仁核、前額葉及前扣帶迴性性不佳。
杏仁核負責覺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而察覺情緒後,要有成熟的前額葉及前扣帶迴,才可對這些反射緩衝後再做成熟的反應輸出,不至於會直接爆衝式地將挫折作不當的反射式反應。
簡單的說,杏仁核代表的是感性,前額葉代表的是理性。(之前兩個打相反了,感謝夏洛克的提醒😊)
現在孩子的杏仁核發展太好(過度沈溺網路、電玩、電視等聲光刺激強烈的虛擬世界中,需求也很容易得到滿足),但前額葉訓練不足,因此面對挫折忍耐力就下降,容易變得不耐煩、情緒失控。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行程破壞性行緒失控症。
因此,我們要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失控及面對挫折?
我們應該 #減少孩子使用過多刺激性的電子產品(例如電玩、手機、電視),也不應該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不有求必應。如果孩子有想要的東西,建議用延遲的方式,讓孩子做出相對應的代價之後,才能獲得相對的回報(例如集點數)。
再來就是多到戶外,#尋找沒辦法使用3C產品的運動讓孩子從事(例如游泳、爬山等)。
愚婦對於如何讓前額葉的功能提升覺得好奇,因此回家之後特地搜尋了有關訓練前額葉的文章,發現不外乎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再來就是避免長時間接觸3C產品、電視,再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運動!運動!運動!
其實意外的簡單耶!但是絕對要父母持之以恆帶著孩子一直保持。因為 #前額葉會到20歲左右才發展完全,所以上述這些行為要一直持續養成,並不會做一下子就奏效喔!
_
憂鬱症的孩子經常會對自己抱著負向評價,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沒有任何價值。因此「獎賞自己」的練習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驕傲,肯定自己的正向表現。
幫助憂鬱症的孩子點燃對未來的希望感很重要。
這兩場講座裡,其實李教授一直有提到對於特殊孩子來說,提升他們的自尊感與希望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其實對於所有的孩子甚至是大人來說,我想也是如此吧?!
_
#情緒行為管理策略
1.環境管理
2.家長的溝通策略
3.教導自我調節策略
4.正向行為支持
一二尤其重要,環境、家長本身如果不願意或沒辦法做出改變,直接希望藉由教導孩子自我調節,其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沒有效。
_
#我們大人應該學習與孩子的挑戰行為共處
1.降低不合理期待。
2.選擇性忽略。
針對孩子的「重點問題」解決,其他挑釁爸媽應先暫時忽略。例如在處理孩子口氣不好的問題時,不要再把寫功課不認真、不好好收拾房間等問題拿出來講(呃感覺這個女人都很會啊😂😂😂)。
3.重新引導孩子的注意力。
4.提供選擇。
可以跟孩子討論,讓他有選擇。所提供的選擇,必須真的可以實現。
5.退後一步,再試一次。
6.小聲說話,保持中立立場。
有情緒障礙的人對外人的眼神、聲音、情緒等情感表現非常敏感,但對自己的情緒覺察非常頓。因此我們應該 協助這類的孩子多覺察自己的內心情緒,不要過度放大他人情緒,#協助這類的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7.辨認孩子漸增的痛苦。
8.避免面子和權力爭奪。
大人應該拿掉父母的面子和權利,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_
#如何減少孩子不適當行為的出現
1.計畫性忽略
所謂的計畫性忽略,也就是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我們大人可以先忽略他們的情緒,退到一旁不做反應跟處理。
計畫性忽略「很少立即」見效,而且問題行為的評律和強度可能會暫時提高。
這是因為孩子可能在測試成人的反應,所以問題行為可能會再出現,必須堅持不理會。剛開始執行時行為會變嚴重,原因在於孩子發現不能獲得注意,而採取更激烈的手段。
另外,實施計畫性忽略時,要搭配行為訓練及增強策略。
#不能只是單純忽略,#而是要告訴孩子如何獲得注意的方法,#並在孩子做出適當反應時給予稱讚或增強,這樣才會有更積極的效果。例如:明確告訴孩子你做出什麼「正確行為」我才會回應你(行為訓練),並且在孩子確實做到後,立即告訴孩子「我覺得你很棒,有立刻去處理」(增強策略)。
2.隔離(time-out)
隔離不能在孩子喜歡的情境當中(例如身邊有很多玩具或吸引他的東西),應該將孩子帶至角落或離開現場。
平時生活中就提供充實而有增強作用的活動,只要問題行為一發生,立刻撤除增強物,或者把孩子一到無法得到增強物的地方。例如:孩子喜歡逛夜市,但因為表現不好,應該立刻取消這個禮拜逛夜市的時間,或是馬上帶離夜市現場。
隔離在使用上應謹慎,因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會更顯著(故意),因此最好能配合其他增強策略使用。
隔離依照年紀場合不同,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可以在房間角落放一張淘氣毯或淘氣椅,#罰坐時應該設定範圍(不能離開毯子或椅子),#旁邊不能有其他物品或影響孩子的東西。
#隔離不一定要有時間限制,但必須告訴孩子他做錯什麼事,必須做什麼事(道歉或處理後續),只要做到了,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_
#多多使用我訊息(I-Message)
第一階段:我看見(我聽見)...,我覺得...。
「我聽見你說『白痴』(學孩子說白痴的樣子與聲音),我聽了覺得很難過,請你跟我道歉。」
第二階段:我再次提醒你...
到孩子的面前拉著他的手、注視他的眼睛,用堅定的口吻告訴他:「你答應我三次,但是都沒有去做,我覺得不被尊重,請你告訴我原因,否則請你現在立刻行動。」
第三階段:孩子我們好好談一談...
對孩子說:「孩子!我們需要好好談一談。」
接著,請孩子坐下來和你面對面談話。
少用你不行,多用你應該。
_
#極有效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法
每天花20分鐘單獨跟小孩活動(只能跟一位孩子),做什麼活動由孩子選擇,拼圖畫畫等內容皆可,這20分鐘裡孩子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除非遇到孩子有破壞行為要暫停),父母只能給予正向回應(你這顏色畫的很美、構圖很好、你動作好快等等),不能給予任何批評、引導、指正。
補充說明一下活動過程記得一定要「有交流的互動」,不是大人在旁安靜做自己的事情,這樣才有效果喔!
教授說他用這招一個月就收服了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之後,接下來孩子會很容易聽進父母給的簡單指示(幫忙做家事、跑腿等等),再來就可以運用在小孩書方面,一魚多吃的概念。
_
#情緒障礙者的教育
透過情緒繪本讓孩子認識情緒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坊間有很多有關情緒的繪本,例如「我的感覺系列套書」「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等,都是很不錯的書籍。
家長可以在唸完繪本後,跟孩子討論故事內容(什麼事情讓主角生氣了?主角生氣時做了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讓主角不生氣了?)。
並且引導孩子經驗分享(你生氣的時候會想做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不生氣?)。
孩子在分享的過程當中 #請勿指正孩子,專心聆聽孩子說就好。如果需要引導的部分,請先講他人,再慢慢帶到孩子所提,#應避免直接指正孩子(例如:媽媽小時候也曾經用摔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我的東西都摔壞了,你覺得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_
讓孩子學著感受情緒非常重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再來喊停(告訴孩子暫停),最後問自己除了生氣還可以怎麼做?(要遵守四個原則: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物件、當時環境許可)
_
#正向行為支持
輔導情緒有障礙的孩子絕對不要太理性,應採用非嫌惡、正向的處理策略,才不會有副作用。
如果孩子有太多情緒障礙的情況發生,建議用行為分析表(如照片)紀錄完整過程,了解行為問題的全貌。
_
當孩子在有情緒的狀況下請不要教育(說道理),教育應在日常生活孩子內心平靜的時候。
其實大人也是呀!這跟對方氣頭上的時候急著跟對方說道理,對方通常只會越聽越氣是一樣的道理呀!(這個錯誤男人最容易犯呢😏)
_
李教授在講座裡舉出一些他曾經輔導過的個案當教材,聽完之後愚婦深深覺得:「#一個健康的家庭,#一對關係良好的父母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尤其重要,如果真的因為種種關係被迫分開,請讓孩子跟「愛他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跟「養得起他的人在一起」。對孩子來說,比起一天到晚對他打打罵罵的父母,一天到晚見不到人、講不到話、不跟孩子有任何交流父母相處,其殺傷力更大。
但還是必須要溫馨提醒,打罵雖然有效,但打罵會有副作用,會帶來內心陰影創傷,並且會把一樣的教育方式傳承給下一代。
聽了李教授兩次的講座,覺得他是一位對孩子非常「無所求並且很豁達」的人,兩場講座聽到李教授講了最多的句子就是:「(孩子有進步)這樣就好了嘛!是不是?人生這麼長,贏在前面要做什麼?」
#人生贏在轉折點不是起跑點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_
聽了兩場由學障協會舉辦的講座,真心覺得如媽媽朋友說得講座一點都不含糊,內容非常紮實(而且便當也很好吃😂)。
這邊也預告一下在12/15學障協會將會舉辦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非常建議大家加入台中學障協會的臉書(請臉書打「迷宮天使」搜尋),並隨時注意相關文章喔!
這場講座愚婦也好有興趣,畢竟愚婦什麼都很強,但最不會的就是溝通了😌
#好長的一篇文章有看完謝謝你們
#看完的是真愛❤️
#按讚的是一點點愛😂
#有關兒童專注力講座的內容連結放在留言處一樓喔
#歡迎分享轉載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21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抗爭半年,香港熱情未減。 林鄭政府,睇唔起遊行集會,無論幾多人上街,都唔會改變他們的政策。他們清楚他們無香港人授權,權力來源是北京。所以,林鄭有北京祝福,她就可以繼續與香港人為敵。 但世界在看著。 星期日國際人權日,港島塞滿熱情的香港人,全世界重要媒體,都用...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2019121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抗爭半年,香港熱情未減。
林鄭政府,睇唔起遊行集會,無論幾多人上街,都唔會改變他們的政策。他們清楚他們無香港人授權,權力來源是北京。所以,林鄭有北京祝福,她就可以繼續與香港人為敵。
但世界在看著。
星期日國際人權日,港島塞滿熱情的香港人,全世界重要媒體,都用顯著的版面篇幅在報道。他們的記者置身其中,感受到人心不死。
西方世界不是只做塘邊鶴,各國政府都在行動。
做壞事的人,自己心中有數的。
恐慌在官場彌漫,在警隊彌漫,在富豪圈子彌漫。
你有沒有資產在美國?
有沒有子女在美國生活、讀書?
你是否在懲罰名單之內?
這麼多人親共做壞事,其實,懲罰輪不輪到我?
這個時候,金盤洗手得唔得?
香港的好人,苦了半年;壞人,也開始睡不著了。
鄭若驊一直都半罷工。她對律政司的工作一直都不熱誠,沒有半點敬業樂業。但她愛這官位背後的權勢和方便。她不受林鄭管束,直接受北京指揮,一如警務處長。自由度高,權勢大,背後方便多,老公的金鑛公司又成功上市套現,她一直在犯法,但可以便宜行事。
但金玉滿堂,就莫之能守。美國的《香港人權法》成案,她又已經在檯面檯底成為超級富豪,當然希望洗手江湖,享受餘生。
都是那一句,你有沒有資產在美國?會不會被凍結?
選舉主任都可以詐病,唔面對DQ黃之鋒;為什麼她不能因跌傷,留英治療,退出政府?
《金融時報》報道,收到三個不同來源的權威消息,鄭若驊曾兩度辭職,欲留英治理跌傷。
但中共的遊戲不是這樣玩的。
劉少奇、林彪、彭德懷、胡耀邦、趙紫陽,和所有的黨員,都無權因病辭職的。
律政署內部傳出鄭若驊失蹤,林鄭根本唔知她在那裡。原來,她欲留英不走,但卻給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押上飛機,直送北京。
你要唔玩,自己同阿公講!
黑社會,掛得個字頭行走江湖,攞盡好處,一朝發達,想搣甩個字頭做紳士?做好人?做善良仁翁?
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中共有中共的家法!
英國飛北京回香港的鄭若驊,三魂唔見七魄,甫下飛機,對著鏡頭,語無倫次,她都唔知自己說什麼?
她老公剛上市的公司也公布被調查了。
北京連消帶打,唔玩就家破人亡。就像江湖行事,想搣甩個字頭,就有人接你個仔放學。
用個字頭半生攞這麼多著數,你一生都欠阿公的。
鄧炳強在天安門看升旗禮,看得熱血沸騰,他說:
中央支持香港警隊,止暴制亂。
就像張家輝飾演的「飛機」說:
「我是為阿公做事,邊個擋我就殺邊個!」
鄧炳強未夠富貴,繼續做「飛機」的角色,繼續幫阿公做事。但鄭若驊就叫苦連天了,只因為聚歛半生,身家已厚。
那些身家更厚的親共富豪,心中更是十五十六。
身家有一千幾百億的富豪,點會無重資放在美國?有錢放美國不是問題,但諗住親共有著數,為富不仁,一直作惡的,報應來了。
究竟那些超級富豪,在美國的制裁名單?
先由田北辰說的他的老友遭遇,再經陶傑引述,在香港富豪圈子引來十級大地震。
這位親中超級富豪,本身美籍,坐私人飛機上月底到美,在關口被盤問三小時。最後如期入境,還是回頭香港,有不同版本。
普通市民不關心他入境與否,只知道他被美國盯上了。他人馬今後仍能繼續親共作惡,為虎作倀麼?可以洗手江湖,還是像鄭若驊欲罷不能?他的美國資產能自由套現嗎?今次僥倖入境,但下一次能繼續順利嗎?趁早賣盡美國資產,從此不踏足美國,又可行嗎?
這些身家千億的超級富豪,眼界不像光頭劉Sir, 心願只是在肇慶買樓,食深圳海底撈。
他們一生名酒美人,一邊嘴巴愛國,邊將錢放在美國的,突然被美國盯上,從此如何做人?
這位富豪出事了,和他同等級的富豪又如何?他的襯家,也是愛國愛港親共攞著數的又如何?
富豪界人人自危!
鄭若驊一倒,超級富豪一倒,令到公務員、警察、有錢佬,都食唔安,瞓唔著。
好人苦,壞人也苦。
《紫微斗數》有所謂的四大凶星,火鈴羊陀,人人都有,只是分布在命運的不同位置。孔子也有火鈴羊陀。
火是火星,指衝突。
鈴是鈴星,指煎熬。
羊是擎羊,是鬥爭。
陀是陀羅,是拖累。
一個人的命盤,火星落在父母宮,那麼,命中的結構,他和父母、長上輩、老細、上司,總是衝突。
未必感情唔好,未必互不關心,但三句未完就衝突。在你的角度,這些父母長上輩,都是脾氣剛烈,好好火。
命是如此,但大運如四季春夏秋冬會因時序而流動。
這十年的大運,火星卻坐落在夫妻宮。
明明恩愛的伴侶這段日子卻火猛剛烈,家中常為小事而爭吵,本來毫不計較的生活小節都可以釀成風暴。
大運是十年一運,每個大運中有著十個不同的流年。
這個流年,火星落在交友宮內。
交友宮是你的圈子,它的對面是兄弟宮,三會父母宮和子女宮簡單地說,你的圈子發展出拍檔兄弟,上司和下屬。
流年交友宮有一粒火星,你和同事們都會無故衝突,影響你的拍檔、上司、下屬關係。
看斗數盤,先拿著你的八字天盤,天盤是命,是你的本質。
如你是玫瑰,那本質是玫瑰,不是番薯。追求的好壞,就有不同。
這個命的本質,要放在每十年的大運盤中。
一個斗數盤,有十二個大運,根據十二地支依序排列。
命在十二個不同的運中走動,命加運,就擦出不同的火花。
每個大運又包含了十個流年。像現時還是豬年,兩個月之後,便是鼠年了。
流年有一個流年盤,帶十年好的大運中,也可能有個壞的流年。
假如窮是你的命,大運是屋漏,流年兼逢連夜雨。三盤重疊,你今年真是苦過弟弟。
三盤重疊,方見效應。
如果只是命窮,大運是好的,沒有屋漏,即使流年是連夜雨,其實對你根本無影響。
又假如,命窮,運也差,屋漏,但流年好,不落雨。其實,你也生活如常呀!
再假如,命好,不窮;但運差,屋漏;流年也不吉,連夜雨。那也只是一番忙亂,暫住文華東方,找人處理便是。
所以,看斗數盤,不能單星單宮的論述,要全盤看。先看天盤的命盤,再加上大運盤和流年盤,三盤重疊,方論吉凶。
斗數講述一套人生哲學,人人的生命,都由一堆星曜組成,有吉有凶,結構嚴謹,分佈不同的宮位。
你不會比我多一粒星,我也不會少你一粒星。但結構出不同的生命和際遇。凶星,你有的,我也有;吉星,也是如此。只是位置不同。
就算是吉凶,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詮釋,視乎不同價值觀,不同的位置和角度。
梅艷芳短暫的一生都是苦,但她有大事業,大成就。
麥明詩迄今過著完美的廿多年,但今日仍是歧路亡羊,需要命運點化。
贏了這裡,輸了那裡,這是斗數述說的人生。
用十二宮組成一支生命,吉星凶星不同分佈,所以有好的宮位,也有壞的宮位。
際遇很差,頭頭碰著黑,但六親和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子女孝順。
但相反,有大成就大事業,但六親冰炭,一生寂寞。
讀《易經》追求無咎,就是這個意思。無咎,即是無遺憾。因為人生偏偏遺憾太多。
打開一個命盤,最先看的,不是命宮有什麼星,不是看他有錢還是風流。
是找出十二宮中最差的宮位,那是他生命最弱的所在。
以命盤來說,這個最差的宮位是什麼?不能倚賴。如是子女宮,即不能倚賴下屬,凡事要親力親為。工作上和下屬保持距離。親生子女,讓配偶作主導管教等。
時間性上,即運,這個宮位代表人生的十年,即人生最低潮的十年,如在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事前要有心理準備,過了四十五歲才可發圍,其間,諸事勿用。
流年而言,這個宮位每十二年來一次,比如在子位,即凡鼠年都宜靜不宜動,不作大決定,不作任何變遷。
推算紫微斗數的工具,時間性上,在十干四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個天干都有它的化祿化權化科和化忌,每個人的命盤,有一個化忌,每十年大運,又有一個化忌,每年的流年又有一個化忌。
明年鼠年,庚子年,化忌在天同,天同化忌,是有福難享了。
斗數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任何時候,都有遺憾的人和事。
化忌,就是遺憾。
生命的結構總有遺憾,有些人在父母宮,有些人在夫妻宮,有些人在事業宮。命有運有流年也有,不同的遺憾。
天氣有冷熱,一日分畫夜,人總會經歷時運高低。
精神好,體能佳時,你可以選擇滑雪潛水;但精神體能都欠佳時,你只可以選擇聽音樂看書等靜態活動。
這便叫順應時勢。
很多人都會問,運氣可以改變嗎?命可以改變嗎?
天生腳部有問題,行動不便的人,堅持以踢足球為終日職志,以美斯為榜樣。然後就埋怨上天戲弄,終身失意。
這不是命運的問題,這是選擇問題。
一生人,重要的大決定其實不多,在好運的時候做決定;壞運的時候沉著,等寒冬過去。這便是改運的基本邏輯。
春夏秋冬,我們不能改變時序,但在何時播種,何時耕耘,卻由我決定。
天意難違,命運卻操之在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DFljI998PI/hqdefault.jpg)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抑鬱病,澳門墮樓身亡。郭炳湘、岳華病逝。港珠澳大橋通車,習近平南巡主持開幕儀式。打壓自由的武器。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Wong Wai Man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過去幾天,很多名人逝世。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據說因為抑鬱病,在澳門住所墮樓身亡。
港珠澳大橋急急忙忙要通車,習近平要南下主持開幕儀式,這位中聯辦主任是公布嘉賓之一,要見到習主席了,還有三天時間,抑鬱起來,便尋死了。
澳門是江湖之地,華人世界唯一開賭的城市,賭場就是洗黑錢的最佳地點,所有華人,都又正在間接直接參與大陸盛世洗黑錢的時代巨浪,這位北京駐澳門一哥,碰到習帝南巡,抑鬱起來尋死,又真是很合理的。
北京中央職工健康中心公布,自2009至2017年,大陸共有243名官員自殺,其中約半數確診患有抑鬱症。
所以,澳門一哥的死,是大陸官場正常現象,沒有別的原因。
另一位死亡的,是香港人熟識的藝人岳華,周日因癌症死於溫哥華醫院。
岳華應該沒有抑鬱病,是聰明人,影藝界成功人士之一。
他出生於台灣,在香港賺錢,退休後定居加拿大。
在安全文明的地方,支持中共政權,大力指摘佔中亂香港。在港數十年,不談政治,在溫哥華才顯露愛國愛港情懷。
碧血丹心的聰明人,人生每一步都精明醒目。最近,見搞亂香港那群人,劉小麗、周庭、黃之鋒等人已被特區政府剝奪終身政治權利;其他暴徒,搗亂旺角的,又全判了入獄;佔中三子起訴在即;香港傳媒高層又在北京接旨,香港編輯政策,要跟中宣部長說的「香港傳媒勿成為干擾內地政治基地」;不懷好意的鬼佬記者又不獲簽證,逐出香港……
香港大好形勢,他的責任完了,所以,安心離去。
另一位剛逝世的名人,是前新鴻基地產主席,郭家大少爺郭炳湘。據郭家說法,他也是患了抑鬱病,上周末因中風器官衰竭拔喉死於醫院,享年68歲。
短短六十八年的歲月,郭炳湘的故事,具備了電視劇的所有戲劇元素,曲折而哀傷,是研究命理的好命例。
他生於富豪之家,父親是郭得勝,家族企業是市值四千億的新鴻基地產,契爺是李兆基,他是郭家長子,是家族事業的接班人。
前呼後擁的長大,刻意培養的學歷,父母安排的家族婚姻。但他意有所屬,和現任妻子李天穎出走,終如所願得父母同意成婚。
九零年郭得勝病逝,他開始接掌新地成為主席及行政總裁,呼風喚雨,在商界舉足輕重。
九七年,他被大富豪張子強綁架,贖金十億元,郭家還價,討價還價間,郭炳湘過了生死艱難一個月,最後用六億脫身。
他重獲自由,但對拖拉拯救極為不滿,從此在公事上處處反對兩弟的決定,兄弟反目開始。
兩弟策劃將他逐出董事局,及免去其總裁職務,新聞內幕戰開始,消息滿天飛:
他被綁票期間被打至抑鬱,不肯吃藥,拒絕見公司新來的醫生,外面有女人,還縱容小三回公司,意圖控制爸爸留下的生意。
兄弟內戰爆發,兩派招兵買馬。母親鄺肖卿調停,希望弟弟們體諒哥哥,身體有病,婚姻出事,嫂嫂帶子女離家……
這時候的郭炳湘,健康、家庭、事業、愛情都出了問題。
兩弟逼宮成功,郭炳湘被逐出董事局,免去行政總裁職權。
敗方反撲,挑起了當年兩位弟弟聘請許仕仁一事。
ICAC如獲至寶,梁振英喜出望外,目標在許仕仁的政府背後上司曾蔭權。
法庭上許仕仁死守這條線,卻帶出對手的禁忌,當年港澳辦主任廖暉參與他的案件中。
最後,許仕仁案罪成,一眾被告入獄,郭炳江一力承擔所有責任,郭炳聯脫身。但從此,郭炳湘和兩弟,結下不解大仇了。
離開新地和家族,郭炳湘分了五百億元,意圖再起風雲,但幾年下來,一無所成。所以,他的抑鬱病,再導致中風,就理所當然了。
郭家大少,本來是人人羨慕的好命,但幫他結算,三十年少爺生涯,掌權不足十年,九七是分水嶺,被綁票後,和弟弟宮廷權鬥,刀光劍影,新聞的人格謀殺,家庭妻子紅顏知己的三角關係,媽媽契爺的中間調停,到死鬱鬱二十一年。
風光背後的不測,都令我們謹慎戒懼。
就像今日的香港,過去一百多年,香港成功,全賴獨立可信的司法制度。今日,司法成為政府打壓民間自由的武器,就是澤滅木,澤風大過卦了。
豐盛背後,有大過之象,有作客無親,有渙散亂象。
中聯辦主任,大明星,富豪之家,都可以如此閱讀。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wwg_d_F4bE/hqdefault.jpg)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昨晚講我對《廿一世紀資本論》的一些有趣的觀點和心得,放心,這些觀點不會在星期六的講座重覆。其中一點是,這個世界的貧富兩極分化,若根據《廿一世紀資本論》,是因為財富及其回報而來。這個因素不是沒有影響,但影響又不是那麼大。兩大因素令到收入分配極不平均。就是工作所需的知識是否可以被電腦或機器所取代,而這知識是有多難去習得。簡單來講,一份工愈是簡單,需要的知識較少,其實隨時可以被機器或電腦取代。而那些很複雜的東西,暫時是機器未能計算到,而一定要用人去計的。而基本上生產力在過去幾十年是沒有很大進步,但需要更長時間去作訓練,於是極少人能夠習得。
第一,因為電腦和機器還是在處理死板的東西。有些工廠工,還是需要受過長期技術訓練的工人,而機器暫時未能取代得到。那僱主都未能隨便炒他,也要給他較高的人工。因為要取代他要訓練另一個人,也需要很大的成本。那麼這些工也值一點錢。但是更加值錢的工作,如醫生、大律師、投資銀行家。這牽涉到貧富懸殊。以前都不見當中的薪金差距那麼大,因為生產力過去沒有大進步。有些東西是進步得很厲害。那些東西就不停地跌價。舉例,今日一部電腦已經比1960年全世界所有IBM電腦加起來的運算能力的總和還要高。實際上電腦的價值已跌到幾乎零了。但是教育是沒有進步,仍然是那樣在課室上課,仍然labour-intensive。一個老師教三十個學生,他可以教三十年,但一個學生也要讀近十八年。於是如果一個人由頭到尾都是由同一老師教,那麼一個老師終身可能只是教到廿多個學生。這是多麼昂貴的一件事。然後因為掌握新科技,需要讀書的時間也愈來愈長,以前也不用讀那麼多長間。由幼稚園到大學,大約要十九年時間。
如果讀醫科,大學要讀五年,出來實習兩年,便是廿三年,再讀專科又要讀三年,加上一年實習,總共要廿七年才考到專科牌。所以最年輕的專科醫生也要三十多歲。而看病仍是一件毫無進步的事,仍是一個對一個。一個毫不進步,而需要那麼大成本。讀這麼多書,成本自然高,而又不是人人都能夠讀得到,當中已經篩走了很多人,所以這些不可取代的東西便很貴。所以教育和醫療的成本就是不斷向上。
第三,投資銀行家方面又做甚麼呢? 現在世界資訊發達,誰找到一個像阿里巴巴的公司,就會發達。全世界都在找阿里巴巴。那給他的代價是很高。因為那獎賞那麼大,所以佣也那麼多。但那是可以賺一千倍和不賺的東西。在整個資訊時代,如何把資本作有效的運用,大家都競爭得很厲害。而競爭得厲害,所以大家都找最能幹的人去做,因為那差不多是勝者全取的。那些人當然又要讀很多書,萬中選一,由哈佛等名校出來,那又是很貴。這班人實際上又是做成收入不平等的一大因素。
如果工作輕易被電腦或機器取代,那便不值錢。或者很簡單,任何人都會做的,那也不太值錢,只可以夠生活。
但我想講的是,為何所有發達國家的最入息中位數都不會升,是因為這些工升不到價。但我要講一個惡耗。未來十五年,這些工由ai取代,像教書都有機器人如真人那樣教。醫生全都是用電腦做。連這些工都能夠被取代。舉例,以前不能被取代的,像司機,去到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推出。基本上現在已在加州拿到牌,試驗駕駛由紐約駛到洛杉磯,安全程度比人駕駛更高。在香港只要加裝一些發訊處,就可以很穩定。如果連這些工作也被取代,財富更加高度集中。只有那些會寫人工智能的人才會值錢。那時候,我也不知世界會變成怎樣。有人話工始終會有,但那已是不值錢。一個故事,在120年前,有兩隻馬在談,他們話現在將有汽車,他們很快沒有工作了。那隻馬話不會的,會發明一些新工給我們,但馬的數目結果是大減。馬變成只是遊戲和賽馬。人的數目不會大跌,但要由其他人去養,那麼wealth distribution會很厲害。到最後人工智能可以寫人工智能,終有一日,他們沒有事做不到。我覺得人類收入分配的非常大危機。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ayDRTvuszs/hqdefault.jpg)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在 Re: [寶寶] 父母外派越南,一歲半寶寶的教養問題 - PTT推薦 的八卦
這不是好好說就能做到的,是因為這個年紀1.5歲還沒有足夠的邏輯跟 ... 回憶起當時是沒有畫面一片空白, ... 三歲看老,七歲定終身這句話還挺有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