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有一個戀愛實境秀的節目,內容大概是兩天一夜出遊,然後兩人一起進行各種體驗和訪談之類。
-
在前陣子我也幸運的在受邀名單之中。出發前,製作單位給出了一大張QA,多達26題,每題都是一個申論題或者大哉問,我花了整整兩天才完成。經紀人說這簡直可以當成新聞專訪了。
-
愛情觀這種東西很奇妙,在酒吧和朋友輕鬆閒談是一回事,但對自己坦白的在書桌前,一項一項自白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
若要深入了解,除了必須要能回答「理想對象的樣子」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戀愛經驗」之外,同時也必須回答充滿罪惡和羞恥心的部分,像是「最後悔的破裂關係」以及「無法忍受的事?為什麼?」
-
接著再更深入的追問,我緩慢的回答了「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以及「夢想是什麼?它與對方的關聯又是什麼?」這些自我認識的問題。
-
原來,「愛一個人」這件事,包含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只要仔細追問下去,它無可避免的延伸至生活所有的面向。
-
在愛裡,我們都期許自己是個「能給予的人」。
-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吝於給予的,但是要能給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裕的人。接著你會慢慢思考,什麼是富裕的人呢?我想,能帶給別人歡笑、有趣的人很是富裕的,帶來知識與智慧也是富裕的,因為這些東西是一個人能夠源源不絕創造的。
-
也就是說,能毫不吝惜的給予他人自己能力的人,是富裕的人,也是懂得愛的人。
-
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則是富裕的人在愛的行動裡,實際展現的樣貌。因為,由過往的經驗得知,一旦自己被對方以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對待,我會感到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的。
-
「這樣的感覺好好,我是被成熟的愛著。」
-
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從「共生關係的依戀」之中,漸漸能夠區別出成熟的愛。
-
前者只是自我中心主義擴大之後的現象,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擁有物,進行「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借此達到合而為一的體驗,只為了擺脫孤立不安的人生處境。
-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提到了一個練習愛的方式,方法很簡單:
坐在椅子上,眼睛輕閉,自然呼吸,就可以了。他說,這時候心中會有許多想法、情緒、影像,而你必須忽視它們,像旁觀者一樣使自己沉潛在寂靜之中。這樣一來,我們會變得「只感覺到存在本身」,他建議早上晚上各做二十分鐘練習。
-
顯然,很多人熟悉這個練習,它就是冥想,但是弗洛姆沒有把這套練習稱作冥想,因為他想去除與名稱相關的宗教意味與其他不必要的聯想。
-
愛的基礎練習竟然是「忽視情緒與想法的呼吸練習」?這一圈繞的又遠又紮實,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依照這個做法,內心可以變得沉靜、平穩、自在,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能夠全心投入自己手邊的事物,體驗到一切事情與現象各自的意義。
-
再粗糙點形容,那是很充實的感覺、沒有耍廢後沾沾自喜但又有些空虛的感覺,意思不是說一定得逼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或是看起來很上進的事。
-
任何日常瑣事,以練習之後的全心全意去感覺,都有潛力這麼充實。因此,只要實行這種生活方式,就不容易感到後悔。
-
接著,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偽裝、策略、操弄、奉承,也會自動消失。因為你說話的方式不同了,更純粹了,你只想說發自內心的話,只和必要的人說。
-
自然而然,你避開了商場上試圖操弄誘導的溝通模式,開始傾向與「能夠以具體語言說出內心想法的人」往來,因為現在你的覺知能力讓你具備了辨識這類對象的能力。
-
這樣的感知方式開啟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與人際關係,而在這樣的存在狀態中,才有真正的愛。
-
現在你是富裕的人,能夠給予的人,並非將犧牲視為美德的被虐人格,也不是為了脫離孤立的不安而渴望共生的依戀關係,你是源源不絕的將自己的能力給予別人的人。
-
也許你能為他人帶來歡笑、樂趣,也許是知識、智慧,這些給予就是愛,經過十分努力的練習之後習得的愛。
-
我會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在我眼中,你是一個體貼、有責任感,並且懂得尊重與理解的人。
-
(但是,就在出發前兩周呢,宣布了疫情第三級警戒,所以我的相親之旅就告吹啦!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噢😭)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MD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P3 免費下載 Free Download: https://m.me/machididiofficial?ref=MyWaveFreeDownload Join my Discord server "Reality" - https://discord.gg/bsHsvd7 Follow 麻吉...
「沉潛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Facebook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MDD Youtube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MDD Youtube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新聞] 陷同居疑雲顏若芳致歉:沉潛檢討暫不進-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養晦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養晦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沉潛意思 在 等待時機的鈴星入12宮位 一學就會紫微斗數 (請開字幕) 的評價
沉潛意思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謝謝莊永明老師-無論走多遠,都要回到原點】
台灣文史專家及作家莊永明於2020年8月7日上午辭世,他出生於大稻埕,被公認是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豐富的研究者。
老報紙上對他的記錄最早要回溯到1983年10月,這一年他舉辦了「台灣第一」攝影展。被視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先生,更為了這項展覽寫了一篇專文登在1983年10月25日的聯合報。
整理見報內容如下,提供各位讀者一覽。
一生蒐集研究台灣史料文物,謝謝莊老師為歷史留記錄,為我們的現在及未來留下許多感動與文化資產,向您致敬!
莊永明 百年史料識貨人 https://reurl.cc/oLNjoj
圖說:莊永明指出,台灣歌謠在沈寂了40載後再度受到重視,和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確有密切關係。近年來,不但相關的唱片出版,音樂會較以往多,學校鄉土教材也逐漸將台灣歌謠納入,使得台灣歌謠呈現出許久未見的生命力。
日期:1993/12/8
來源:聯合報
攝影:于志旭
#莊永明 #鍾肇政
#報時光UDNtime
註:小編幾年前在北商大圖書館辦的演講上,有緣得以聆聽莊永明老師演講。翩翩風度,學識深厚,對於學生探問有求必應。謝謝您,莊永明老師。
歷史新聞
【1983-10-21/民生報/09版/文化新聞版】
多少人創造「第一」里程碑?
莊永明抽絲剝繭挖出史蹟來
【本報記者陳小凌特稿】你知道傳唱五十年的台灣民謠「望春風」,是誰譜的曲?家喻戶曉的老歌「月夜愁」,當年是由誰主唱一曲成名?台灣第一位撰寫環球遊記的作者是誰?第一位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幕後英雄又是那一位?
明(二十二)日下午二時半,在台北爵士攝影藝廊揭幕的「台灣第一」攝影展,為我們揭開這一連串有關文學、藝術、生活等文史社會史料掌故的謎底。
這批台灣史上創造「第一」里程碑的人、事及物的珍貴照片,都是由浩瀚史籍中抽絲剝繭,並進行田野調查而「挖掘」出來的,而默默沉潛致力這項研究工作二十年的莊永明,更是位有心人。
四十出頭的莊永明,早先是因為個人興趣,幾年來一直沉潛於台灣的文獻、方志,也常拜訪地方耆宿及日據時期活躍於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碩老,從閒話家常中,他發現有許多正史中從未記載可歌可泣的史事,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要做出「第一」,更需要有非常的眼光和膽識,這個題材,對從事寫作的人更是一項挑戰。
莊永明探訪的對象不在於赫赫有名的人事物,他選擇了與我們生活相關者,像至今仍傳唱不衰的台灣民謠「望春風」,連行政院新聞局通俗歌曲審查委員黃瑩都認為「作者不可考」,卻被他「尋根」找到了答案…作曲者還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即當年台北師範學校科班畢業的音樂教師鄧雨賢。
為「望春風」譜曲的鄧雨賢,還作過「雨夜花」、「四季謠」;他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莊永明還探尋到鄧雨賢十八歲時就讀台北師範時所彈鋼琴的珍貴照片。前陣子曾有日本人來台北,洽購這架意義非常的「老琴」,但遭到台北師專拒絕,畢竟這架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
從早期蛛絲馬跡和零星散佚的人與事檔案中有時很難探尋到真相,但並未阻擾莊永明的心志,反倒是田野式採風擷俗的過程中,常會帶給他難忘的回憶。
譬如,兩年前當他在北投尋訪到已七十多歲的林是好時,令這位當年第一位當歌星唱紅了「月夜愁」這首歌的音樂教師曾百感交集,尤其是重溫二十六歲採集山地歌謠的照片,更是唏噓萬分,最後林是好輕聲細語為他重唱了一遍「月夜愁」。
此外,莊永明還從人、事、物三個方向著眼,找到了第一位環球遊記作者林獻堂;冒死潛入日本皇宮,抄出田中奏摺,第一位以第一手情報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蔡智堪;第一對舉行新式婚禮的翁俊明、吳湘蘋;第一座寺廟為馬公天后宮,第一個有影響力的詩社為櫟社等,為我們留存鮮活的記錄。
不過,許多了解莊永明這幾年致力工作的作家和朋友,認為以莊永明不是專攻史學的出身,而能執著並突破一般史書的體例,深入淺出整理出縱橫百年,經緯萬端的台灣第一,這份心志就分外難得。
【1983-10-25/聯合報/08版】
活的歷史
--讀「台灣第一」
【鍾肇政】歷史常是「死」的,而人與事不管是現今的抑過去的,往往是「活」的。尤其在一枝活潑的筆與真摯緻密的心思下,更能活靈活現,形成其強勁的吸引力,把讀者帶進歷史之中。近日看到莊永明著「台灣第一」一書,顯然就是藉描述「活」的人與事,以呈現歷史各個階段與層面,並使之活起來的一本珍異著作。由於書中有一則關於筆者鄉賢鄧雨賢先生的事蹟,便首先翻開了這個部分披讀。這一來,我深深地驚異了,也因而深深地被吸引住。在本書裡,鄧氏衹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然而著者確切地抓住了時代的精神與風貌,並且在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裡,交代了「望春風」、「雨夜花」等名曲的作曲家的一生。而我最大的驚異,則是莊君為這篇短文所下的資料蒐集功夫,簡直可說不少於我為拙作十八萬言的傳記小說「望春風」(亦寫鄧雨賢)所下的功夫。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項不輕的震撼。這一則短短的文章擺在那兒,瞪著眼睛告訴我:「怎麼樣,服了吧。」「這些,該是你寫的那本傳記小說時需要的吧。」言外之意則是一句嚴厲的指責:你蒐集資料的功夫還差得遠呢!我在內心裡,不僅服了,而且也無地自容了。前此不久,我曾與莊君不期而遇。他的臉上很少笑容,厚厚鏡片後的一雙眼睛,彷彿也露著一份莫名的「迷離」。他津津樂道他的最新發現。那是他眉飛色舞的當兒,可是眼睛依然迷濛著,嘴邊漾著的似乎也是一抹苦澀。我有意調侃他──恐怕也有一點想考考他的意思吧。我問了他幾個「台灣第一」,其中還包括台灣第一個國民黨與共產黨。並不是我自己知道答案,衹是信口問問而已,不料他竟是隨口不加思索而答,且是毫不猶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方始明白過來,如果他眼睛不是因為厚厚的鏡片使然,而是確有其「迷離」的話,那麼它應是癡迷與陶醉交織在一起的;而如果他心口確也有著一絲苦澀的話,那是因為他利用公餘之暇,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跑,依循各種線索而去尋覓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是埋在故紙堆裡苦苦鑽研所造成的吧。我說他癡迷、陶醉,一點也不假;一個人從事一種工作而能達到這個地步,不僅驚人,而且也令人無限欽敬!道樣的說法,恐怕有人要認為誇大其詞而嗤之以鼻。實則原書包括二十則台灣的第一,讀者隨便翻開任何一則,都不難得到佐證。從確定其為第一,到交代其來龍去脈,不知要查多少文獻記載,詢問多少故老與有關人士,探訪多少古蹟舊地。試問,這種從塵封裡探索出歷史的幽光,非有過人的毅力與韌力,又豈能為功!
通讀這本書的時候,筆者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屢屢拍案叫絕。例如台灣第一座廟──也是台灣第一座媽祖廟,原來並非曾經為了爭第一而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報上亦為之喧鬧一陣的那幾所廟;而近來常被提起的科幻小說鼻祖H.G.威爾斯,竟然曾經到過我們台灣,還為了台灣流行瘧疾而千里迢迢帶來了奎寧樹的種子,救活了無數我們同胞的性命!
此外,本書裡還有「台灣○○一情報員」智取田中奏摺,以及第一位飛行員、第一位雕塑家、第一位水彩畫家、第一位音樂家、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個詩社、第一對行新式婚禮的人等等,無一不是極吸引人的題目。有些雖涉通俗性的話題,但在作者筆下,都能成為歷史的片斷,反映出一段信史。並且也都附有相關的舊照片,不但增加了信實性,而且欣賞這些大量的古舊照片本身,即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為之悠然神往。而在精短的篇幅之中,容納了那麼多的史實,這一點不僅令人深佩莊君的文字錘鍊的功夫,還每每使人覺得大有發揮之餘地,禁不住地想到,這些人,這些事,都值得再去挖掘、去探究,且無一不是最好的傳記或文學作品的資料。不為什麼,因為它們全都是活的歷史啊。
莊君立意要寫到一百則。這是一樁艱鉅的工作,不過在堅毅的莊君來說,完成之日是可期而待的。是則本書第二輯以後各輯上梓之日,也就可期而待了。筆者和無數的讀者一樣,有無盡的渴盼,希望能早日看到全書的完成。台灣無史之嘆已歷有年所,莊君此舉,也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了是項缺陷,該是熱愛我們這塊土地的人們所慶幸的事。如果說筆者對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期盼,那就是全書完成之後,希望在卷末附一個完整的「索引」,讓讀者能夠隨時查考,功德無量。
【2015-08-01/聯合報/B2版/北市新聞】
莊永明:無論走多遠 都要回到原點
【記者劉宛琳報導】「旅行基因.觀光密碼—莊永明先生蒐藏展」策展人莊永明為台灣文史專家,出版過50餘本台灣歷史專書,享有「台灣通」的美名。關於旅行,他說,「無論你到多遠的地方,都要回到原點,去看看你頭頂的天、腳踏的地。」
今年73歲的莊永明出生於北市大稻埕,就讀建國中學時,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尤其是集郵、明信片與收藏書籍,被公認為蒐藏台灣史料最豐富的人之一。他從事會計工作26年,沒請過一天假,工作之餘從事台灣文史研究,親自採訪調查,退休後專注於台灣歌謠研究,並四處演講。
為保存日漸消逝的台灣史料,他從70年代起陸續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到《台灣鳥瞰圖》及《台灣歌謠追想曲》等逾50本。
莊永明說,旅行是要走很遠的路去看不同的地方,但總要回歸出發的原點,去看看自己頭頂的天,腳踏的地,那才是你的起點;他自嘲地說,雖沒看過萬卷書,但一定走過萬里路,自己是比較有泥土氣味的人,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往外走,卻忘了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觀賞人事物。
沉潛意思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有關國文教學,第二彈》
上次發表了一篇跟國文課有關的文章,引發很大的迴響,但我在教育界也黑掉了+被封殺(哭),所以沉潛一段時間,還是覺得要寫一篇完整的文章,以充分回應前文產生的許多問題。
---(內容節錄)---
有一天晚上,我與我的同伴一起到育幼院給孩子們課後輔導。那一天我們要上的是張曼娟老師的〈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張曼娟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看到她的文章被選入課本,我很開心。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她平常習慣背一個很大的背包外出,裡面塞滿書與筆電,長久下來,她的肩膀痠痛之極。她藉由這件事,領悟到了「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的道理,她說:
「我們為了行動迅捷,想要一匹馬;為了居住舒適,想要一幢樓;為了受人尊崇,想要功名利祿,我們的欲想越來越多,我們的付出越來越沉重,直到我們無法承受那一天。然而,我們想要的,與我們需要的,是否不成比例?短短的人生,為了貪欲,我們真的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耗損這麼多元氣嗎?」
「我換了一個新背包,寬寬的背帶,小小的容量,只能放進一個錢包;一袋面紙;一支口紅與一串鑰匙,就這樣背著出門,並不覺得匱乏,彷彿已可以去到海角天邊。原來,當我們需求的愈少,負擔就愈輕,生活得更自在。」
寫得多好!我完全讃同作者的觀點,而且覺得作者寫得美極了!在解釋文義的時候,我講得口沫橫飛、眉飛色舞,但我的兩位國中孩子卻都提不起勁。我問他們怎麼了,其中一位孩子(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他覺得很困惑。
「我已經一無所有了,但我卻覺得一點也不輕鬆自在。」他說。
晴天霹靂!
會被這篇文章感動的,大概就是跟我同樣階級的人,我們擁有穩定的生活水平,然後才會嚮往一種自在灑脫的境界;但我從沒想過,這番道理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極為難堪的道德勸說。
他已經一無所有,我們還要他向陶淵明與鍾理和學習安貧樂道,向蘇東坡學習「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難道不覺得這很諷刺嗎?
當天晚上,我的心情低落至極。我知道,這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確實一無所有,所以他才會待在這個地方,聽我這個毫無同理心的大哥哥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相當自我感覺良好。
課文很美,我很感動,我講課講得眉飛色舞。但這篇文章究竟讓誰覺得美、讓誰覺得感動?──過去我只會從哲學的角度,批判這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但這一刻我是整個生命被撼動了,就因為孩子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我再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教什麼鬼東西了。
我不理解他的世界,而他也不理解我的世界。我們的美與感動,毫無交集。唯一的交集只是課文。如此而已。
而課文究竟又代表什麼呢?
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我陷入了一個危機狀態,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在想,我們的課文,到底是誰的選文?體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意識?我們要教給學生的「美感」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感?會不會,這個體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規訓機器,它先規訓了老師、父母、社會大眾,然後,規訓我們的孩子──假「經典」之名,假「人文」之名。然後我們都成了這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推手⋯⋯
我不敢再想下去。
是啊,也許不必想這些,我就是想太多了。
#論壇讀者迴響
厭世哲學家(目前正在凌雲峰深造修行,即將回宮。)
◎摘
我十分感謝張輝誠老師,提出了「學思達」的理念,而且幾乎風行全國,逐漸改變了僵化的體制;我也很感謝諸如海貍老師之類的創新教學者,我從他們的教學影片、網站與演講中學到了很多創新的教學,而且十分有效,我自己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與追隨者。⋯⋯然而,我更想跟那些無法翻轉自我觀念的教師們對話(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教師仍是屬於這一類)。我想告訴他們的是:在進行任何創新教學方法之前,先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的觀念,不要以為製作了一份新的講義,或者是把桌遊融入課堂上,讓學生玩得很開心,就完成了所謂的「翻轉教學」。
____________________
【別忘了月亮──回應前文〈還在翻轉國文課?先翻轉腦袋吧!〉】
◆回應前文
我在上一篇文章討論到自己最近的危機狀態、對於教育體制的不滿,以及對於國文課存在整體的反思。(該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88175198079172&id=1972351909661501)
該文刊登之後惹上了一些爭議,身邊的朋友建議我的態度要和緩一些,不要太過主觀武斷,甚至有可能澆息一些教師的改革熱情,而且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方案,恐怕有點「弊大於利」。
首先,我要對在教學現場中,所有正在進行改革的教師們致上敬意。不管你們改革的方式是什麼,是學思達也好、是桌遊教學也好,無論如何,你們都踏出了最困難的一步:就是「開始改變」的第一步。其實,所有充滿熱情的教師,都是持續進行翻轉教育與翻轉體制的生力軍,對於這樣的教師,我心中完全只有敬佩之情,沒有絲毫輕視、侮慢。
必須澄清的是,上一篇文章,最沉痛的檢討對象其實是我自己(那篇文章最初是我的日記,文中不斷指責的「你」其實是指我自己),我所批判的是我過去所受的國文教育,以及在我腦中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所以當有人指責我是「紮起一個稻草人進行攻擊」,這個指責是對的,因為我確實是在進行自我檢討,有可能完全沒有跟現實狀況對焦。在現實中,體制漸漸在改變了,投入改革的教師也愈來愈多。
如果那篇文章被理解為我在批評別人、檢討別人,要那些有志改革的教師停下腳步,「今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答司馬諫議書〉),那就是那篇文章最大的失敗。
「停止」的意義是反思、重新整裝,然後再出發,而不是躺著耍廢。
當我決定在公開的平台「國文課 ≠ 課文國」分享那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知道會讓很多人看了不舒服,從根本上質疑我這個人的企圖,甚至成為箭靶;但其實我想展演的是一個體制內教師「自我質疑」的過程,重新評估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沒有偏離了方向?我要拿掉一切讓自己停住腳步、讓自己感覺良好的東西──我想說的其實可以濃縮成一句話:「看得更遠,走得更遠。」而不是停下腳步。
我真正的目的,不是指責,不是批評,不是澆冷水,而是展示一個歷程:一個體制內教師與自己的心魔抗爭的歷程。
教師最大的心魔是什麼?──自我感覺良好,成為體制的奴隸,還以為自己沒有,如此而已!那篇文章主要就是與這樣的教師進行對話(當然,首先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教師)。
不要披上任何糖衣,不要給自己留任何情面,不要留任何退路,置之死地而後生。我的性格一向如此。
但今天我們要走溫情路線。
—
◆誰的價值觀需要翻轉?
我在鄉下地方成長、受教育,如果不是長大之後到都市去讀書,我不會知道原來城鄉的教育資源差距這麼大。無論是家庭的背景、圖書館的數量、公共參與的空間、藝文活動、教師素質、人文氛圍、整個社會體制的臨在感⋯⋯等等,從各方面而言,城鄉地區都宛如兩個世界,毫無交集。這是從小在都市成長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難怪鄉民喜歡諷刺「天龍國」國民不懂人間疾苦。
這兩年,我離開天龍國,回到令我熟悉又陌生的鄉下教書。就在這個時候,我拿到一本書:《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這本書徹底改變我對國文教學的觀念,從來沒想過高中國文課竟然也可以像研究所的討論課一樣,讓學生自主學習。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跟著其他教師學習,並落實學思達教學,開始一段收穫豐碩,但也充滿困惑的歷程。
回顧我過去的學習歷程,「研究所」是讓我學到最多東西的一個階段。因為老師不再霸佔講台,而每個研究生都有不同的專長,各自帶著關心的議題,到課堂上激烈辯論,擦出燦爛火花──我是在這個階段真正學會「獨立思考」(擺脫權威的思考、體制的思考,真實面對自己的疑問,打破沙鍋問到底),並學會如何提煉、論證自己對某個議題的看法。這樣的能力,在我往後的人生中,受用無窮。
張輝誠教師的理念,令我感動;我也完全支持讓學生自己閱讀、討論。我甚至下定決心,在往後的教學生涯中,一定要持續實踐「學思達」的理念,培養出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生。
但在實踐的過程中,許多令人困惑的事發生了。比如講義題目的設計,雖然披上「文本分析」的外衣,但骨子裡仍然是以考試為導向;當學生回答出「不符期待」的答案時,教師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去了解他為何這樣思考,反而迫於進度壓力,只能趕快宣佈「正確答案」,要他們回家再想想。
所有的問題都有一個預設的答案,學生沒有從教師身上看見真正「多元對話」的可能,學生們甚至根本沒有問題意識,沒有自己關心的議題,實在不知道要帶著什麼「先備知識」來進行討論,所以就開始跟組員聊起昨晚的偶像劇情節。
接著,學生開始埋怨:
📣老師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就好了,為什麼要讓我們在這邊「猜」?(真的,對他們來說,不是「思考」,而是「猜」。)
📣我們是繳錢來學校上課的,為什麼老師都不教?都丟給我們自己討論?
📣我就是想被填鴨,我只想考高分,上好大學,為什麼要否定我這樣現實的需求呢?
同事也開始質疑我的做法,所以我只好拿出段考成績,以證明:就算實踐「學思達」,我的學生成績還是很好;不只成績變好而已,他們全面的素養都在提升,變得更有競爭力了!──話雖如此,但我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控制狂。
我知道這些都不是「學思達」本身的問題,「學思達」的立意良善,有許多的教師已經運用這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更何況,這些都是在實踐「學思達」的過程中必然面對的質問,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堅持立場──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管有什麼質疑的聲音,我們都要堅持做對的事!
但我卻從這邊,瞥見了教師(我自己)荒謬的價值觀。
啊,原來真正被升學體制綁架的,其實是我的腦袋啊!
不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不管跟隨哪一位教師的理念,不管有多少人在背後支持我,只要我自己的根本觀念不改變,這一切就通通沒有意義。原來要跳脫體制思考,是如此不容易,以至於我們要反復提醒自己、檢視自己,到底有沒有在過程中偏離方向,有沒有看見手指頭就忘了月亮?
──對自我的反思,對自我的摧毀,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一切只關乎「自我」而已,其實與「學思達」無關,或者,與任何創新的教學方法都無關。我開始意識到,其實用什麼方法上課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本身有沒有過度執著於「學習成效」;當我們想盡辦法改善教學的時候,其實學生完全感受得到教師的企圖心與得失心,好像教師非得把他們每一個人都調教成國文高手不可。說穿了,我們看重的究竟是學生本身的需求,還是我們自己的教學成效有沒有被肯定呢?
—
◆得荃忘魚
這一年來,我有機會到鄉下的一所育幼院,替那裡的孩子進行課後輔導。我被分配到兩位國中生,其中一位學生的國文老師就在運用「學思達」教學。
但當我看到他的國文講義後,我很懷疑:這位老師真的在用「學思達」嗎?
講義上有一堆課文作者的補充資料,在我看來,就像是從《教師手冊》上剪下來的。學生說,老師要他們自己讀文章,劃重點,補充到課本裡,然後回答講義上的問題——果不其然,講義上設計的問答題,就是在段考考卷上會出現的那種形式的題目。
我想,這其實是「學(ㄒㄩㄝˊ)思(ㄒㄧˊ)達(ㄉㄢ)」才對吧?──我充滿困惑,但很顯然,這位教師真的以為自己在實踐的是「學思達」,也就是所謂的「翻轉教學」。
但⋯⋯別鬧了啦!這位教師根本沒有翻轉啊!
學生覺得很痛苦。他不知道為什麼老師要丟給他這麼多資料、讀這些資料到底要幹嘛,他讀了也不覺得真的學到什麼「帶得走的能力」。反正這一切還不是為了考試,不然老師幹嘛這樣折磨他?
台灣有許多傑出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學養、開放的心胸,他們真的能運用「學思達」翻轉教室,將學生培養成獨立思考的個體。但除此之外呢?有多少教師像當初的我一樣,或者像這位教師一樣,其實只是拿「學思達」的形式來持續填鴨學生,有「翻轉」之名卻無絲毫「翻轉」之實?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這意思是說,我們用網子是為了捕魚,要捕到魚才是重點,而不是拿著漁網炫耀自己的技術多麼高超。
以上所舉的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也許你會說,這位教師實踐的根本不是「學思達」,所以不能用這個例子來反對跟批評。我必須再三澄清,我的目的絕不是反對學思達、批評學思達(這麼做除了招黑之外,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本文的真正重點是,教學現場中真的有許多老師看到手指頭就忘了月亮,把「翻轉」理解成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而已(也就是理解成一種更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忽略了更重要的核心精神,那也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填鴨。
也許,教師的「自覺」能力,比什麼都來得重要。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討論學生的學習了,但會不會,有沒有可能,問題其實是出在教師身上?
真的,別再往前衝了,停下腳步檢視一下自己的觀念吧。
我十分感謝張輝誠老師,提出了「學思達」的理念,而且幾乎風行全國,逐漸改變了僵化的體制;我也很感謝諸如海貍老師之類的創新教學者,我從他們的教學影片、網站與演講中學到了很多創新的教學,而且十分有效,我自己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與追隨者。尤其感謝舉辦「國文課 ≠ 課文國」的研究生們,給了我一個機會大放厥詞,也讓更多新生代的老師有發言的平台。因為有他們自覺的努力,台灣的教育確實在改變,如果繼續推動下去,未嘗沒有撼動體制的可能。
然而,我更想跟那些無法翻轉自我觀念的教師們對話(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教師仍是屬於這一類)。我想告訴他們的是:在進行任何創新教學方法之前,先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的觀念,不要以為製作了一份新的講義,或者是把桌遊融入課堂上,讓學生玩得很開心,就完成了所謂的「翻轉教學」。
不需要跟隨大師,只要問問自己的心,那一顆教育的初心。
—
◆課文,是誰的選文?
有一天晚上,我與我的同伴一起到育幼院給孩子們課後輔導。那一天我們要上的是張曼娟老師的〈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張曼娟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看到她的文章被選入課本,我很開心。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她平常習慣背一個很大的背包外出,裡面塞滿書與筆電,長久下來,她的肩膀痠痛之極。她藉由這件事,領悟到了「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的道理,她說:
「我們為了行動迅捷,想要一匹馬;為了居住舒適,想要一幢樓;為了受人尊崇,想要功名利祿,我們的欲想越來越多,我們的付出越來越沉重,直到我們無法承受那一天。然而,我們想要的,與我們需要的,是否不成比例?短短的人生,為了貪欲,我們真的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耗損這麼多元氣嗎?」
「我換了一個新背包,寬寬的背帶,小小的容量,只能放進一個錢包;一袋面紙;一支口紅與一串鑰匙,就這樣背著出門,並不覺得匱乏,彷彿已可以去到海角天邊。原來,當我們需求的愈少,負擔就愈輕,生活得更自在。」
寫得多好!我完全讃同作者的觀點,而且覺得作者寫得美極了!在解釋文義的時候,我講得口沫橫飛、眉飛色舞,但我的兩位國中孩子卻都提不起勁。我問他們怎麼了,其中一位孩子(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他覺得很困惑。
「我已經一無所有了,但我卻覺得一點也不輕鬆自在。」他說。
晴天霹靂!
會被這篇文章感動的,大概就是跟我同樣階級的人,我們擁有穩定的生活水平,然後才會嚮往一種自在灑脫的境界;但我從沒想過,這番道理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極為難堪的道德勸說。
他已經一無所有,我們還要他向陶淵明與鍾理和學習安貧樂道,向蘇東坡學習「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難道不覺得這很諷刺嗎?
當天晚上,我的心情低落至極。我知道,這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確實一無所有,所以他才會待在這個地方,聽我這個毫無同理心的大哥哥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相當自我感覺良好。
課文很美,我很感動,我講課講得眉飛色舞。但這篇文章究竟讓誰覺得美、讓誰覺得感動?──過去我只會從哲學的角度,批判這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但這一刻我是整個生命被撼動了,就因為孩子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我再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教什麼鬼東西了。
我不理解他的世界,而他也不理解我的世界。我們的美與感動,毫無交集。唯一的交集只是課文。如此而已。
而課文究竟又代表什麼呢?
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我陷入了一個危機狀態,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在想,我們的課文,到底是誰的選文?體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意識?我們要教給學生的「美感」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感?會不會,這個體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規訓機器,它先規訓了老師、父母、社會大眾,然後,規訓我們的孩子──假「經典」之名,假「人文」之名。然後我們都成了這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推手⋯⋯
我不敢再想下去。
是啊,也許不必想這些,我就是想太多了。
—
◆不是結語的結語
對不起,文章要結尾了,我還是沒有辦法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我只能用哲學家的角度來唱高調。所以我不是張輝誠老師,也不是海貍老師,他們是行動者,我不像他們身體力行推動創新教學,從體制內改變體制;但我想,社會可以允許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卻有不同的分工。我是厭世哲學家,就現階段而言,我只能做到檢討跟反思;而哲學家的性格就是對自己誠實,針對一個問題挖到底,然後把問題攤在陽光下。
如果你是一個行動者,也許你會問:指出了問題,卻沒提出解決方法,有什麼用?
我永遠記得,在碩一的「莊子內篇研究」課堂上,老師跟我們說過:「要記住,提出一個『真正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只要提出問題就好,沒有辦法解決也沒關係。當你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很有可能就解決了其餘大部分的問題,因為你會發現其他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在我看來,已經有太多人提出解決方案了,我何苦又來提一種,好像我自己的方法比其他人都要更好?現在要反思的是,這些現有的方案是否確實能導向那個目標,也就是真正的教育理想;如果不行,又要如何調整?
指出問題,就是要你停下腳步,移開注視著手指頭的目光,順著手指頭的方向往上看,然後看見光輝燦然的月亮。
如果這兩篇文章能發揮到一點點這樣的作用,那就是我的大幸了。
謝謝你們看到這裡。
厭世哲學家 2017.05.10 完稿
---------
(佛陀指月,圖片取自網路)
沉潛意思 在 MDD Youtube 的評價
MP3 免費下載 Free Download: https://m.me/machididiofficial?ref=MyWaveFreeDownload
Join my Discord server "Reality" - https://discord.gg/bsHsvd7
Follow 麻吉弟弟 (MDD): https://www.instagram.com/mdd_uberox/
「MACHI DIDI WORKSHOP」系列音樂企劃正式展開
沉潛多年的音樂能量蓄勢待發 當年的饒舌神童麻吉弟弟回來了
麻吉弟弟簽約華研唱片首張數位EP「大逆有道」 10月正式發行
當年以「麻吉弟弟」一曲中的超強饒舌功力與天賦節奏感而鋒芒畢露的麻吉弟弟,在沉潛多年之後,終於要回來台灣樂壇,重新出發了!自從麻吉團體解散之後,麻吉弟弟就回到美國繼續他鑽研音樂的學習之旅。對音樂始終保持著熾熱之心的麻吉弟弟把全部青春時期投入到音樂之中,尤其在美國研修的時間,大量地吸取當代最前衛的電子音樂文化,並潛心研習創作與電腦編曲、錄音混音等製作項目。對麻吉弟弟來說,超過十年的這段時間是他“閉門練功期”,也是儲蓄創作能量的重要階段。爲了創造與製作出高水平的音樂,他不惜每天用了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音樂上,甚至為了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而跟家人展開自我革命!麻吉弟弟回憶道:「我想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叛逆,就是堅持做音樂!」2015年期間,麻吉弟弟在網路上上傳了「Machi DiDi is Back」這首歌,宣告當年的饒舌神童麻吉弟弟已經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了。麻吉弟弟的音樂才華獲得了華研唱片的製作老師王治平的賞識,並受邀幫S.H.E等知名藝人製作與編曲,也順利簽約成爲華研唱片旗下的藝人。今年十月開始,麻吉弟弟的「MACHI DIDI WORKSHOP」音樂企劃即將啓航。頭號作品「大逆有道」數位EP即將發行。請大家準備好耳朵接受麻吉弟弟帶來的最前衛聽覺衝擊!
饒舌界新銳大人物熊仔跨刀寫詞與合唱
麻吉弟弟「大逆有道」數位EP首播主打歌「MACHI DIDI 2.0 (大人物)」
大聲告訴你:什麽是大?什麽是小?
「MACHI DIDI WORKSHOP」系列企劃第一彈「大逆有道」數位EP的首播主打歌「MACHI DIDI 2.0 (大人物)」邀請了饒舌界新晉音樂才子熊仔跨刀寫詞與合唱。這首歌的合作機緣起源於某次的工作場合,麻吉弟弟在後台巧遇熊仔後向對方邀約一起來玩一首歌。熊仔當場就答應了!理由是熊仔小時候就非常敬仰麻吉弟弟,也對當年的饒舌金曲「麻吉弟弟」非常喜歡!雖然兩人年齡相仿,但換句話說,在嘻哈界,麻吉弟弟其實是熊仔的大前輩。麻吉弟弟也非常欣賞熊仔獨樹一格的寫詞風格和音樂才能,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於是這首不論在歌詞與編曲上都帶點“致敬”「麻吉弟弟」意味的「MACHI DIDI 2.0 (大人物)」便成功誕生了!身爲這首歌的製作人,麻吉弟弟充滿自信地跟大家說:「我們把歌名取名為「MACHI DIDI 2.0 (大人物)」是因爲這首歌對我來說是代表當年那個麻吉弟弟回來了,但卻是以一個更進化的身份重新面對大家!這首歌如果你仔細聽,你會發現我安排了各種巧思在歌詞或編曲上,會讓你聯想到當年「麻吉弟弟」那首歌,為你帶來懷念的感覺!不過,對於不熟悉過去的麻吉弟弟的聽衆來說,我也很有自信你會把它當作全新的歌曲來欣賞,一聽就喜歡! 」熊仔筆下的「MACHI DIDI 2.0 (大人物)」的歌詞概念圍繞著“什麽是大?什麽是小?”這個主旨。歌詞諷刺地推翻了世俗對於大小的傳統定義,告訴大家只要做人充滿自信和堅持自己的態度,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大人物!必須一提的是曲末一段歌詞,熊仔致敬了當年「麻吉弟弟」歌中的“歌詞倒著唸”經典橋段,而且還加碼升級使用了迴文筆法 - 就算倒著唸也是有文字意義!神乎其技讓大家嘆爲觀止!
歌詞:
大人物 大人物
你知道我的名字
大人物 大人物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立銘 我創的音樂
從我小學 時期開始對你侵略
Now I'm on the big screen cuz I dream big
Big scenes 見多了從不心怯
有人說我 小時了了 成不了大器
我腳踏實地 踏時 不曾大意
我衝破 大氣層俯瞰大地
用放大鏡看haters像小螞蟻(一不小心燒了)
什麼是小 什麼是大
什麼時候這些MCs變得這麼自屌 這麼自大
別再自婊 像在自殺
韻腳全副武裝對你施暴 對你施壓
小case 小case
四個小朋友給你當作小費
小情小愛的我不太了解
但是小模在我大廳幫我按小腿 like
小意思小意思
跟我裝熟魯小 你還真的好意思
I’ma take these lil’ kids 回學校
震撼教育 別再給我沒大沒小
(什麼是小)
小格局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那些小咖曾把我打壓
Now suck it up 我把咖小都壓著打
我出動 是有一點大材小用
太過出眾killing them管你們大眾小眾
Cuz I'm big like biggie, big like Dwagie
Lil’ fella u don’t wanna pick a fight with me
I got a bigger brother 大家看到他 都叫他大哥
And my 大家長兄弟都是兄弟不是被嚇大的
看那些小丹尼chasing money像玩大富翁
大風吹大風吹音樂結束now I’m on the throne
給你滿滿的大平台像王大陸
媒體叫我下一個周杰倫但我比較想當東尼大木
小case 小case
櫻花鉤吻鮭給你當作小費
水汪汪的大眼 配上櫻桃小嘴
你的女神在我臥室幫我按小腿 like
小意思小意思
跟我裝熟魯小 你還真的好意思
I’ma take these lil’ kids 回學校
品格教育 誰還給我沒大沒小?
(什麼是小)
小格局的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倒著唸
Oh and we’re still making sense
建中時的我 便已韻押的傳神
現在我讓舊技巧導領我戰勝
一絲不苟 有drop da beat強迫症
逆轉flow我把意涵轉到變順
順便倒轉含義 把我flow轉逆
震破牆壁的drop有夠不思議
聖戰我領導 巧技就讓我再現
神傳的押韻 已變我的石中劍
Think about it, take a second
(什麼是小)
小格局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數位收聽 [ 大逆有道] :
KKBOX https://goo.gl/wjNM52
myMusic https://goo.gl/XJ9kAB
friDay音樂 https://goo.gl/te1iAd
Apple Music/iTunes https://goo.gl/mHe8Aq
Spotify https://goo.gl/9s2Y3J
麻吉弟弟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achididiofficial/
導演: feisualizer https://www.instagram.com/feisualizer
演唱人:麻吉弟弟,熊仔
詞: 熊仔
曲: 麻吉弟弟,熊仔
編曲:麻吉弟弟
製作人: 麻吉弟弟
錄音師: 馬丁
錄音室:華研猛蛋錄音室
混音錄音師:麻吉弟弟
混音錄音室:麻吉弟弟 Studio
O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OP:人人有功練音樂工作室
TWD951783101
Special thanks: 王治平

沉潛意思 在 MDD Youtube 的評價
MP3 免費下載 Free Download: https://m.me/machididiofficial?ref=MyWaveFreeDownload
Join my Discord server "Reality" - https://discord.gg/bsHsvd7
Follow 麻吉弟弟 (MDD): https://www.instagram.com/mdd_uberox/
「MACHI DIDI WORKSHOP」系列音樂企劃正式展開
沉潛多年的音樂能量蓄勢待發 當年的饒舌神童麻吉弟弟回來了
麻吉弟弟簽約華研唱片首張數位EP「大逆有道」 10月正式發行
當年以「麻吉弟弟」一曲中的超強饒舌功力與天賦節奏感而鋒芒畢露的麻吉弟弟,在沉潛多年之後,終於要回來台灣樂壇,重新出發了!自從麻吉團體解散之後,麻吉弟弟就回到美國繼續他鑽研音樂的學習之旅。對音樂始終保持著熾熱之心的麻吉弟弟把全部青春時期投入到音樂之中,尤其在美國研修的時間,大量地吸取當代最前衛的電子音樂文化,並潛心研習創作與電腦編曲、錄音混音等製作項目。對麻吉弟弟來說,超過十年的這段時間是他“閉門練功期”,也是儲蓄創作能量的重要階段。爲了創造與製作出高水平的音樂,他不惜每天用了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音樂上,甚至為了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而跟家人展開自我革命!麻吉弟弟回憶道:「我想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叛逆,就是堅持做音樂!」2015年期間,麻吉弟弟在網路上上傳了「Machi DiDi is Back」這首歌,宣告當年的饒舌神童麻吉弟弟已經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了。麻吉弟弟的音樂才華獲得了華研唱片的製作老師王治平的賞識,並受邀幫S.H.E等知名藝人製作與編曲,也順利簽約成爲華研唱片旗下的藝人。今年十月開始,麻吉弟弟的「MACHI DIDI WORKSHOP」音樂企劃即將啓航。頭號作品「大逆有道」數位EP即將發行。請大家準備好耳朵接受麻吉弟弟帶來的最前衛聽覺衝擊!
饒舌界新銳大人物熊仔跨刀寫詞與合唱
麻吉弟弟「大逆有道」數位EP首播主打歌「MACHI DIDI 2.0 (大人物)」
大聲告訴你:什麽是大?什麽是小?
「MACHI DIDI WORKSHOP」系列企劃第一彈「大逆有道」數位EP的首播主打歌「MACHI DIDI 2.0 (大人物)」邀請了饒舌界新晉音樂才子熊仔跨刀寫詞與合唱。這首歌的合作機緣起源於某次的工作場合,麻吉弟弟在後台巧遇熊仔後向對方邀約一起來玩一首歌。熊仔當場就答應了!理由是熊仔小時候就非常敬仰麻吉弟弟,也對當年的饒舌金曲「麻吉弟弟」非常喜歡!雖然兩人年齡相仿,但換句話說,在嘻哈界,麻吉弟弟其實是熊仔的大前輩。麻吉弟弟也非常欣賞熊仔獨樹一格的寫詞風格和音樂才能,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於是這首不論在歌詞與編曲上都帶點“致敬”「麻吉弟弟」意味的「MACHI DIDI 2.0 (大人物)」便成功誕生了!身爲這首歌的製作人,麻吉弟弟充滿自信地跟大家說:「我們把歌名取名為「MACHI DIDI 2.0 (大人物)」是因爲這首歌對我來說是代表當年那個麻吉弟弟回來了,但卻是以一個更進化的身份重新面對大家!這首歌如果你仔細聽,你會發現我安排了各種巧思在歌詞或編曲上,會讓你聯想到當年「麻吉弟弟」那首歌,為你帶來懷念的感覺!不過,對於不熟悉過去的麻吉弟弟的聽衆來說,我也很有自信你會把它當作全新的歌曲來欣賞,一聽就喜歡! 」熊仔筆下的「MACHI DIDI 2.0 (大人物)」的歌詞概念圍繞著“什麽是大?什麽是小?”這個主旨。歌詞諷刺地推翻了世俗對於大小的傳統定義,告訴大家只要做人充滿自信和堅持自己的態度,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大人物!必須一提的是曲末一段歌詞,熊仔致敬了當年「麻吉弟弟」歌中的“歌詞倒著唸”經典橋段,而且還加碼升級使用了迴文筆法 - 就算倒著唸也是有文字意義!神乎其技讓大家嘆爲觀止!
麻吉弟弟 - MACHI DIDI 2.0 (大人物) ft. 熊仔
大人物 大人物
你知道我的名字
大人物 大人物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立銘 我創的音樂
從我小學 時期開始對你侵略
Now I'm on the big screen cuz I dream big
Big scenes 見多了從不心怯
有人說我 小時了了 成不了大器
我腳踏實地 踏時 不曾大意
我衝破 大氣層俯瞰大地
用放大鏡看haters像小螞蟻(一不小心燒了)
什麼是小 什麼是大
什麼時候這些MCs變得這麼自屌 這麼自大
別再自婊 像在自殺
韻腳全副武裝對你施暴 對你施壓
小case 小case
四個小朋友給你當作小費
小情小愛的我不太了解
但是小模在我大廳幫我按小腿 like
小意思小意思
跟我裝熟魯小 你還真的好意思
I’ma take these lil’ kids 回學校
震撼教育 別再給我沒大沒小
(什麼是小)
小格局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那些小咖曾把我打壓
Now suck it up 我把咖小都壓著打
我出動 是有一點大材小用
太過出眾killing them管你們大眾小眾
Cuz I'm big like biggie, big like Dwagie
Lil’ fella u don’t wanna pick a fight with me
I got a bigger brother 大家看到他 都叫他大哥
And my 大家長兄弟都是兄弟不是被嚇大的
看那些小丹尼chasing money像玩大富翁
大風吹大風吹音樂結束now I’m on the throne
給你滿滿的大平台像王大陸
媒體叫我下一個周杰倫但我比較想當東尼大木
小case 小case
櫻花鉤吻鮭給你當作小費
水汪汪的大眼 配上櫻桃小嘴
你的女神在我臥室幫我按小腿 like
小意思小意思
跟我裝熟魯小 你還真的好意思
I’ma take these lil’ kids 回學校
品格教育 誰還給我沒大沒小?
(什麼是小)
小格局的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倒著唸
Oh and we’re still making sense
建中時的我 便已韻押的傳神
現在我讓舊技巧導領我戰勝
一絲不苟 有drop da beat強迫症
逆轉flow我把意涵轉到變順
順便倒轉含義 把我flow轉逆
震破牆壁的drop有夠不思議
聖戰我領導 巧技就讓我再現
神傳的押韻 已變我的石中劍
Think about it, take a second
(什麼是小)
小格局小孬孬 在跨殺小
(什麼是大)
大人物大招 架好大炮
(什麼是小)
小嘍囉在嘴炮 我聽你豪小
(什麼是大)
大爺耍大屌 大逆有道
數位收聽 [ MACHI DIDI 2.0 (大人物) ft.熊仔] :
KKBOX收聽 https://goo.gl/nwy9ua
myMusic 收聽 https://goo.gl/DqeWY2
friDay 音樂 收聽 https://goo.gl/E1DAfn
Apple Music/iTunes下載 https://goo.gl/mdG5VU
演唱人:麻吉弟弟,熊仔
詞: 熊仔
曲: 麻吉弟弟,熊仔
編曲:麻吉弟弟
製作人: 麻吉弟弟
錄音師: 馬丁
錄音室:華研猛蛋錄音室
混音錄音師:麻吉弟弟
混音錄音室:麻吉弟弟 Studio
O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OP:人人有功練音樂工作室
TWD951783101
Special thanks: 王治平

沉潛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G20峰會2019,主菜是貿易戰,頭盤是香港問題。誰是「不速之客三人來」。G20峰會後,香港變動便來,如何令世界繼續關注,這幾天是香港的關鍵時刻。六月圍城,香港人在悲鳴中仍重現《聖經》描述的奇蹟畫面,Hong Kong is not China,誰都看得見。二百萬人上街示威的訴求,五大皆空。G20大阪峰會628,得卦水澤節二爻動。(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G20峰會 #大阪峰會 #習近平 #林鄭道歉 #盧偉聰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下午5:00
六月圍城,香港頓成世界焦點。
幾日之間,百萬港人兩度走上街頭,中共對這城市做了什麼?
二百萬人的遊行示威,沒有打破一塊玻璃,推跌一輛汽車,燒掉一個垃圾筒……
全世界看著人潮像紅海分水一樣,讓救護車駛過,人潮又再眾合。
Hong Kong is not China, 誰都看得見。
各地的新聞,播完又播,這是奇蹟,《聖經》描述的奇蹟畫面,在香港人的悲鳴中重現。
習近平急了。
6月28,29日,一連兩天,在大阪有一場鴻門宴,在等著他。
宴無好宴,這個G20峰會,主菜是中美貿易戰,但臨時加了個頭盤,是香港問題。
世界領袖的注意突然聚焦在香港,從九七之後香港的沉淪,看中共對國際條約——中英聯合聲明的態度;香港過去二十二年的遭遇,看中共對基本法的態度;這個國際城市的各項自由剝落,社會公義的消退,看中共對普世價值的態度……
從香港,大家看北京今日在文明世界的角色。
北京不想香港d再出亂子,不要給習在大阪增加困難,但惡法未撤,義士含冤,黑警未追究,612暴動指控未除,連最起碼的獨立調查委員會都不肯答應,遑論林鄭下台了。
二百萬人上街示威的訴求,五大皆空。
這是香港最壞的時刻,也是香港出現變數的最佳時機,一燈亮暗室,那盞燈,會在大阪亮起。
G20的政治領袖,就是「不速之客三人來」吧!
不能有衝突,不准造事端。一切要等G20峰會完結,即是點都要過埋這個星期五、星期六,六月廿八、廿九這兩天。
習全身而退,香港變動便來。
所以,這幾天,便是香港的關鍵時刻。
G20峰會的成員,都有不同利益在香港,都有需要香港,一如過去般的國際城市,金融中心。這便需要制度上的民主化,保障香港的自主性,阻擋大陸的污染、破壞。
美國會否用「香港關係法」,逼令香港要有雙普選的時間表,否則視香港為大陸一個普通城市,稅務特權取消,港元脫鈎,外資撤離,職位不見一半。
北京失了一個人民幣換美金的兌換機,大陸貪官污吏也失去了一個後花園。
如何令世界繼續關注香港,這幾天是關鍵時刻。
G20大阪峰會日期是六月二十八日,得卦水澤節二爻動,變水雷屯卦。
《周易》第六十卦,水澤節卦,澤上有水,水不能太多,那是泛濫;也不能太少,那是乾涸。
如何管理恰當的食水資源呢?
要有一套客觀的量化指標,不能單靠肉眼估算,這就是制度規範的意思。
節,本來指竹樹生長到一個階段,便停止成節,才再向上生長。一長一停,停的部份便成節。節不是停頓,是向上生長的準備。
節卦的互卦,是山雷頤卦,就是頤養,養生的意思。人世間的節,即制度、規範,目的就是為了社會群體生活中的個人言行。
節卦六支爻,就是人體的六大關節——踝、膝、胯、腰、椎、頸。
六大關節正常,就是健康的人。如果那個部位出問題,即違反節卦的爻位原則,那個爻位就是病變的部位。
如果節卦六爻全錯,即是身體每個關節都錯位,即健康出了問題,那變成火山旅卦,作客天涯海角,舉目無親,因失時失位失勢,飄飄盪盪,生死不明了。
628是節卦二爻動。
六二爻辭:不出門庭,凶。
小象傳說: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初九不出戶庭是無咎,九二不出門庭就凶了。
節制有恰當不恰當。戶,是屋裡面的小門,門是通往外的大門。初九的象徵是潛龍勿用的時候,沉潛沒有問題;九二則是見龍在田的時候,再沉潛就是浪費機會了。
《小象傳》說的:「失時極也」,是不識時務到了極點。
爻變為《周易》第三卦,水雷屯卦,動乎險中,回到草創的艱難時代了。
用身體的關節來說,九二是膝關節,應動而不動,將來就走不動了。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八卦
拼音chénqián. 簡體沉潜. 解釋1.沉入或潛伏在水中。 [例] 沉潛海底伺機打擊敵人∣石斑魚多沉潛在海水深處。 2.深入某個領域,專心研究 ... ... <看更多>
沉潛意思 在 沉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八卦
拼音chénqián. 簡體沉潜. 解釋1.沉入或潛伏在水中。 [例] 沉潛海底伺機打擊敵人∣石斑魚多沉潛在海水深處。 2.深入某個領域,專心研究 ... ... <看更多>
沉潛意思 在 [新聞] 陷同居疑雲顏若芳致歉:沉潛檢討暫不進-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