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
去年此時,我已經沒有辦法走路超過十分鐘。血壓升高到189,心跳每分鐘110下,當時不知道自己罹患肺腺癌,以為免疫系統攻擊心臟瓣膜。每次一呼一吸之間,勉強維持笑容,堅守工作,不讓自己倒下。直到開刀。
我的開刀過程很順利,但康復之路很艱難。
在我螢幕前的笑容背後,其實是我沒完沒了的各種疾病。
一直到最近,我的血壓才恢復正常,回到低血壓90,心跳雖然尚未完全正常,但已經很接近穩定。
記得去年耶誕節前後,我一天要服至少六種不同藥物:血尿症、類固醇、帶狀皰疹、胃潰瘍、止痛消炎藥⋯⋯我的免疫系統同步攻擊肺、膀胱、腸壁⋯⋯真謝謝它!如此萬箭齊發!
好幾次深夜三點胃絞痛,翻轉,腸異常蠕動。我雖吃了安眠藥,仍然痛得醒過來,趕緊坐起,全身因過度的疼痛而流滿冷汗,我知道叫救護車也來不及,自己用最後力氣躺在地上灌腸⋯⋯疼痛慢慢減緩,血壓升上來了。
隔幾天又來,胃脹氣,上洗手間都是尿血,那怕在家走幾步路,也要喘個不停,休息至少2-3小時。
我向來不是對命運投降的人。
於是異想天開,吃這麼多藥物,乾脆把它當清酒盛宴。
買幾個日本漆器,放不同的清酒杯,清酒壼,杯子𥚃頭是不同的藥物,壼是胃乳。差不多每隔一個小時就得吃不同疾病的藥,再喝Yogurt 保護胃,盡量讓自己的疾病人生,不是一團混亂,而是美美的儀式。
只有那麼一回,我吃錯了藥,吞下去,才驚覺,「啊喲,怎麼辦?」那一秒鐘突然跑出一個念頭,「人這樣,要怎麼活下去?」
可是僅止那一刻。我的樂觀又秒回。
直到今年一月一個特別飯局,這一生照顧我最多的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在查完我沒有頸動脈狹窄,沒有腦瘤後,他給了我一個驚喜:在北投大地溫泉酒店唱歌🎤!他的理由:你的核心毛病除了免疫系統疾病外,現在是肺活量不足,心臟因此跳太快。心律不整一起發作。因此治病的方法,就是:唱歌。
從此我每週上聲樂課,高音可以唱到接近C,唱起Once Upon A Time 、Music Of The Night ,穿越長廊,把我家小狗丘吉爾嚇到躲進床下⋯⋯我媽,瘋了,變成大喇叭。
從此我每週游泳至少兩次,跳古典華爾滋,全身流汗,能量治療一週兩回⋯⋯並且宣稱自己是:少女。
本來一生不運動的我,在各種不同朋友們的鼓勵及幫助下,病中把日子活得居然淋灕盡致。
是的,我尚未完全康復,但插幾盆美麗的花,高歌練習聲樂,重新彈奏巴哈,每天做發聲練習,游泳太喘的時候再高歌一段⋯⋯游泳教練也佩服不已。
病中,我細讀生活,發現我雖然失去了昔日的健康,但這不代表我已經失去一切。事實上美好的生活並没有離開,它換成新的方式呈現在我的日子裡。
太累的時候,告訴世界周報同仁,請同事多分擔一些工作。一年了,除了開刀那兩週,我沒有請假一次,但偷喝了很多我的最愛可口可樂❤️,才能有力氣主持完節目。
生病比較疲倦的時候,反而多讀了一些書和詩集,也回到二十年前的老習慣,與一些年輕友人共賞他們的字畫、油畫,在他們美好的作品中,我看到生命的脆弱,掙扎,破碎,然後在他們創作的一幅又一幅作品中,背後隱藏的痛苦與柔情互相交織,成為令人驚嘆的美。
病中,我遇見了世間更多的愛、友情與美好。
病了整整一年,回想起來才覺得應該要有點苦才對,我怎麼回事?
但當時的我,反而似乎更有意志力,一直想盡各種方式,以歡樂沖淡苦痛。
這一年內,我用了兩次急救針,在病發快要不能呼吸時,針紮入腿,再找救護車,送醫。
很接近死亡,笑瞇瞇回家。
這一年內,我放下執念去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了緬因州,人生第一次看到粉紅色的晚霞。
夢中繁華,不是夢。
如今我還有使命,不僅堅守崗位,上週去了池上榖倉藝術館,重拾我三十年前最喜愛的工作:明年策展一個送❤️到敍利亞7834的行動藝術。
一年了,問自己苦嗎?
不能説完全不苦。
但走到今天,我還可以飛到台東,為我一直關懷的敍利亞孩童發願策展,這真值得敬自己一杯酒了!
深夜,想為自己拍拍手👏👋👋!
待會兒再去服藥。把藥,當一生的朋友。
—圖片:第一張:我與好友徐璐。畫家羅展鵬攝於池上穀倉藝術館。圖四:景觀設計師潘一如拍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AV IN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嘿!我叫AV !住在台灣的香港女生,想跟香港人分享我在台灣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心能夠深入認識我們平常每天都會吃的米飯,飲水思源非常重要,希望你們看完也能去池上走走! 行程: 伯朗大道→多力米故事館 →大坡池→金色豐收館→池上農會→池上穀倉藝術館→吉瓜愛手作坊→大池豆皮店 → 福德宮→池上火車站 港...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生病的好處》
如果不是太大的病,生病的好處是:身體提醒你,休息。心靈告訴你:沒有什麼比健康重要。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這麼簡單的道理,十個人有十個人聽過:十個人裡,只有0.5個人做得到。
為什麼是0.5人呢?因為那個惟一有點明白的人,還是得等生病時才徹悟,才想起,所以是0.5人。
這幾天又開始生怪病,好處想,把所有約都取消,靜靜地在家中聽Horowitz 復出的CD:順便整理花園陽台。
網路上訂購太陽能燈,果真管用而且美麗。看「小慢茶房」即將展出九十三歲女神形質樸、色溫潤的陶藝,以及朋友平時好心寄來的照片⋯⋯
這樣的日子,時時刻刻,有光有陰有黑,才是過著它啊。
否則我的日子只是度日,不是過日子。一個行程接一個,一個工作接一個,心不夠清,思考也不夠細膩,閱讀書籍的記憶、領悟、及放在我腦海裡的知識庫,皆不具啟發性。
身體有狀況,知道平常扛的工作太多了,開始思索如何取捨。複雜的,Say No。必要的才Say Yes⋯⋯
我一天之內,拒絕了三篇推薦文,他們的書都很值得,但我自己的「廿紀典範人物」,只完成第一冊的90%,今年一共三冊成套。
接下來拒絕兩個演講邀約,才赫然發現,我今年的演講額度已經滿了。一場與逢甲大學董事長對談:另一場在台中,準備介紹我今年底和藝術家羅展鵬一起策展在池上穀倉藝術館的觀念行動藝術:7984(這是台灣到敍利亞的距離),送愛到敍利亞。
已想好其中一個情境藝術,發想來自一張令人震撼的照片,敍利亞的古堡房間,窗簾布是白色的,已略破碎,地上是牆壁一側已被火箭打碎的磚塊。老人在如此狼狽生命隨時可以被擊斃的狀態下,仍優雅地坐在白色床上,堅持聽他的黑膠唱片。
戰火隨時可以擊碎他:隨時。但至少這一刻,他還活著,只要有一天,他還在,他就堅持活著,聽一首貝多芬、蕭邦,⋯⋯優雅地活著。
如果今天就是最後一天,請把該扔的朋友和事皆扔了。
生病,不只譲你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並且自動教你更懂得選擇。
—-圖片456來自《小慢茶房》
陶藝家93歳職人,85歲開始做陶,堅持用手慢慢捏出成形。
三月台北小慢:何郭素絲陶藝展/
1928年生。台南新營人,中學時曾負笈日據上海一女中,光復後返台就讀淡水女學校,受教於外籍修女,藝術教育環境優養。80高齡開始展開繪畫生涯,歷經油畫、水彩、粉彩之後,在85歲那年開始製陶,以樸素的手捏技法
她塑造出複雜而高難度的大型器血,捏塑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兩年前91歲首次開個展,以樸實而低調的風格受到好評。之後曾歷經兩次大手術,雖然高齡受創,但製陶的熱烈想望克服身體傷痛,再創造許多個人風格的作品」
展覽日期:3/27-4/3
3/27-28下午13:00-18:00自由入場參觀
3/29-4/3予約參觀
開幕茶會:3/27 下午2:00-4:00
地點:台北市泰順街16巷39號
予約看展:[email protected]
或電02-23650017
*此次陶展收入將捐出至
台大心臓球蛋白研究基金會
攝影紀錄:Chun Chun Hua Wu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不畏風向,爛漫隱忍的臺靜農》/蔣勳
「爛漫晉宋謔,出入僊佛間」臺靜農所書的這副對聯,在蔣勳的公寓裡一掛就是40年,除了以書法美學看這副對聯,蔣勳看到的更是臺靜農如魏晉、南朝文人般活出爛漫自我,帶著些叛逆,從儒家教條拋諸腦後的一種「對抗」的人生。
蔣勳《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附贈「蔣勳十講/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影音導覽DVD)
博客來:https://bit.ly/3okOL4p
誠品:https://bit.ly/3qMvxGk
金石堂:https://bit.ly/3a2xp7f
讀冊:https://bit.ly/2YcIugm
MOMO:https://bit.ly/2YfBHmk
《潛心書法 何嘗不是隱忍》/蔣勳
臺靜農是詩人,是小說家,是書法家,亦是教育家,過去臺靜農以台大中文系主任,精於書法而為人熟知,然而在其身後30年,愈發看懂其書法的蔣勳直言,臺靜農作為魯迅的學生,曾與老舍、陳獨秀等人交往甚篤,年輕時更是新文學運動健將,曾創作小說《地之子》、《建塔者》,來台後不得不放下小說創作,潛心於書法,「這何嘗不是一種隱忍?是一種文人的選擇」。
集結了去年在池上穀倉藝術館《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展的書法作品、雜文、書信,蔣勳以《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一書追憶這位生命導師,他感慨:「在臺老師過世30年後,更覺這樣一位經歷牢獄,看盡昔日友人凋零,曾經的信仰幻滅,卻能活得自在、從容,不說委屈不抱怨的長者,何其難得。」
當年肅殺恐怖氣氛中,短短2年,台大中文系兩位主任許壽裳、喬大壯先後亡故,臺靜農毅然接下主任職;每每有人說到他家門口長期有吉普車監視,他卻笑回:「沒有的事,那車監視的是隔壁的彭明敏。」人說他舉家遷台是為了逃離,他卻只說:「家裡人多,北方冷,買被子置冬衣都負擔不起,台灣熱,省了一大筆錢。」在蔣勳看來,臺靜農的四兩撥千金,是展現了文人的豁達,「這是現在文化裡,慢慢已沒有的東西。」
《不畏風向 留下真正「對抗」》
蔣勳所見的臺靜農,身處亂世而「不炫耀、不誇張,就因為亂世不容易,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悲憫」;蔣勳看臺靜農儼然魏晉南朝士族,「在極冷而漫長的冬天,植物會為主幹保持養分,經歷史、政治寒冬的臺老師何嘗不是?」看似不寫文章、不對抗的隱忍,是在極複雜的維度裡,以最好的方式存活,不爭血氣之勇,卻在書寫裡留下真正的「對抗」。
臺靜農《龍坡雜文》第一篇便是〈夜宴圖與韓熙載〉,寫韓熙載張揚夜宴、男女揉雜,用這樣的方式「自汙」,躲過牢獄死亡,在蔣勳看來,「殺頭」與「隱忍」間,臺靜農的隱忍「不是妥協而是有著更高的信仰」,在他任台大中文系主任的20年,亟力傳承,不畏風向仍邀葉嘉瑩、聶華苓在台大任教,「我常自問,如果是我,在那樣的肅殺中,能不能做到臺老師能做的?」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305000697-260115
* [酒旗風暖少年狂]
「臺靜農」曾經是新文學運動的青年健將,受魯迅、陳獨秀器重,寫現代詩,寫小說。渡海來台後,在壓抑的政治環境放棄文學創作,投身教育,在「中文系」看似依循傳統的崗位上依然不失當年北大新青年時代的活潑生命力,用不同方式啟迪後來者,他寫給學生的書法因此是特別珍貴的。
我不是臺老師嫡系學生,他與我喝酒閒聊,也常戲謔不拘成規,他寫字給我上款寫「兄」,我覺愧不敢當,他笑著說:陳獨秀比他父親還年長,寫字給他也稱「兄」,說完哈哈大笑,我還是不安,但也真喜歡他的笑聲,彷彿可以掃除鬱悶煩冤,推開連綿阻擋的山,闢出大海重重不斷險難的浪濤。
陳獨秀因為左派信仰的立場,曾經在南京被判刑入獄,不容於當時的政府,也遭共產黨批評。近代真正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大多如此,因為堅持說真話,被各派利益集結的政黨排擠壓迫,不容於時,不容於世。
陳獨秀正是這種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名字長時間為台灣執政當局避忌,尤其在恐怖的五○至七○年代。臺老師卻十分敬重陳獨秀,看重他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在極危險的境遇中默默珍藏保存陳獨秀的文件長達半世紀。陳獨秀的信件這次可以在池上穀倉展出,公諸大眾,是臺老師隱忍多年的心願吧。
臺老師去世前曾經發表長文〈酒旗風暖少年狂〉,憶述與陳獨秀來往的事蹟,處處可見臺老師從青年時代起對陳獨秀廣博知識與特立獨行人品的尊敬,引以為一代文人大思想家的風範,晚年憶述,一定感慨萬千,文字中都是時代回聲,極其動人。
這一次池上穀倉展出臺老師應學生施淑要求書寫的「酒旗風暖少年狂」,尺幅不大,只寫了陳獨秀詩的一句,但看得出來書法內蘊的情感,是極好的一件作品,也足以看到臺老師所受陳獨秀影響之深。
細看這七個字,「風」之一字,佻達飛揚,顧盼生姿,彷彿一時回到青春,有許多燃燒的渴慕理想。「暖」字右下方轉筆線條弱如游絲,可以這麼率性帶過,沒有計較。細看「少年狂」線條的飛白,絲絲如蒼鬢斑白之髮,「少年」早已遠去,如颯颯秋風中蘆草蒼茫,只餘愴痛蒼苦了。
書法如此,有了寫字以外的深沉寄託,號叫出時代的夢想、憤怒,與一切逝去後的風中回音,無言之韻,可以媲美流傳到日本的〈喪亂帖〉。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AV IN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嘿!我叫AV !住在台灣的香港女生,想跟香港人分享我在台灣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心能夠深入認識我們平常每天都會吃的米飯,飲水思源非常重要,希望你們看完也能去池上走走!
行程: 伯朗大道→多力米故事館 →大坡池→金色豐收館→池上農會→池上穀倉藝術館→吉瓜愛手作坊→大池豆皮店 → 福德宮→池上火車站
港妹喜歡這樣玩!台東池上鄉3日2夜行程懶人包 – 私心推薦6月21台東看日環食的最佳地點 | AV在台灣https://www.avintaiwan.com/blog/taitungchishang/
「今天剛好是【小滿】,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溫已升高、日照變長,池上田裡的稻子正在抽穗,綠中已經有點黃,嫩嫩的黃剛出來,再過兩周就會轉為金黃色。這個嫩黃對池上人來說,代表即將到來的豐收季,也是充滿美好期待的心情。」—走走池上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可以幫我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哈哈謝謝!
______________
【STAY TUNED • 關於我】
- INSTAGRAM:
@avintaiwan ︱https://www.instagram.com/avintaiwan/
- FACEBOOK:
AV在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avintaiwan/
INOBX M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ME !!
歡迎私訊我給我意見 謝謝~
______________
【FILMED WITH • 拍攝器材】
- Canon M50 ( 11-22mm ) & (50mm)
______________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台東製造ZZTaitung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 #池上米,我們終於也了解的多一些了。
伴著池上農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收割,深入 #建興碾米廠 一探農忙時的米廠生活,捧著稻米經過一關關農藥殘留、容重率、水分、蛋白質、完整率、白度計及食味質的的嚴密檢測,細細聆聽 #梁正賢 大哥自豪的池上農家故事。
一座古早 #木製土礱間,在他熟練地操作下,還能運轉出粒粒白米;一間先進的碾米廠,在他的努力堅持下,以先進技術打造池上米品牌;池上米是集結了眾人的付出才有的好滋味。多力米,賣好米、煮好飯,旅行米鄉,不妨走訪一趟 #多力米故事館,親自感受池上好米的獨到之處。
_
記得訪談的最後,梁大哥說:我不是要冠軍米的英雄,我們要的是冠軍米的團隊,池上農人喔,不習慣看別人背影啦😎
忍不住跟他說:你好帥唷....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池上「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展)
池上穀倉藝術館看臺靜農書法展
,感覺有種安靜的力量,磁場頗強。
穀倉藝術館就在鐵道旁,建築低調樸實,我很喜歡。策展人谷浩宇先生正在介紹,上了一堂臺老師的時代與交遊之課(特別是那些書信)。
臺先生的書法飛揚有勁,但也有收斂之筆,展場不大,但跟著各捐贈人的作品走過一輪,字中有字,餘韻深遠。

池上穀倉藝術館 在 池上著名景點-穀倉藝術館 - YouTube 的八卦
池上 著名景點-穀倉藝術館. 503 views503 views. May 15, 2019. 5. 0. Share. Save. 5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