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東森直銷人生就能一帆風順?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藝人、網紅、創作者的工作與收入都受到影響,於是許多人紛紛選擇投入到「東森直銷團隊」,透過知名度與不斷的擴增下線,屢屢傳出收入暴漲的好消息,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想要投入這個產業,但這件事情真有這麼簡單?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pHGIaXuX
你以為的順風順水,可能也是行銷廣告的一環。
直銷產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被動收入」,無論各式各樣的宣傳廣告中,都告訴你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你每個月就都會帶來源源不決的收入,最重要的是,這些收入還會持續增長,於是在人性原動力的催促下,最終你也加入了其中。
你看到的高昂收入,未必是真實。
每次看到有人短短的時間內,就能賺進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特別是攤開後台表格時,大家更是容易蜂擁而上,認為自己也會是那個特別的,幸運的天選之子,只要自己投入之後也能輕鬆獲利。
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
首先,無論你所參與的名稱叫做「直銷」「傳直銷」「多層次傳銷」「直銷電商」等,他的核心目標都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下線,能夠持續不斷的消費購買商品,而這些購買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利潤會分給不同層級的上下線,這些購買就成為了你的利潤。
以吳宗憲為例,我完全相信他會賺到錢。
但對不起你永遠只能幫他賺錢,不會成為像他一樣賺錢的案例,這個社會非常現實,他之所以是吳宗憲,在於他在傳統媒體耕耘多年,無論他的政治立場為何,他始終擁有一定程度的支持者與影響力,特別是官方希望透過他來做宣傳,自然會把他放在直銷層級的最上頭,他再透過他的人脈去拓展,透過明星光環不斷宣傳,自然賺的盆滿缽滿。
但一般人呢?
以前我被邀請去直銷課程時,台上的演講者滔滔不絕的介紹,認為每一個人都能在直銷產業中輕鬆過上財富自由,能夠擁有豪宅名車的生活,原因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找到兩個人來成為你的下線,而你的下線又同樣找到兩個人,最後你就會有源源不決的收入。
可悲的是,至少有七成的人還真的連兩個下線都找不出來。
最後投入大量的時間心力後,有人不捨過去的付出,最終開始不顧真相,不顧商品品質,在利益的驅動下,最後用盡各種方式只希望「洗」你成為他的下線。
台灣的產業就是這樣受到影響的。
美國直銷體系最早的出現,是考量到採買物資不方便,透過直銷體系讓更多人的採買與銷售可以更便利,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獨立的自營商。
但台灣地狹人稠,便利商店隨處可見,特別網路世代的發達,要購買任何商品都能輕而易舉,自然不用擔心有東西買不到的不便性,於是透過高額分潤退傭的體制,成為吸引人的關鍵,最終直銷產業才變為利益驅動,最終甚至讓人擔憂。
我從來不認為直銷很複雜,複雜的一直是人心。
在台灣一定還是有很多相關直銷產業的人,如同我所遇到的非常競競業業的在自己的領域上,特別是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將成為志業,能夠幫助到身旁的人,但那些少數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卻連帶影響一般民眾對產業的所有觀感。
每次有人詢問我直銷是否能夠成功時,我的說法都一樣。
「能在直銷產業成功的人,除了努力不懈的拚勁外,能言善道善與人交流,以及足夠的人脈與信賴度都是相當重要的,這不是出社會短短幾年就能夠辦到的事情。」
我認為那些在直銷產業上成功的人,背後的努力付出絕對不會比任何的上班族來的要少,而他們人生經驗中累積的信賴度,也成為他們推薦商品時大家會信賴的關鍵。
最後我還是得說,不是每個人投入這個產業都能賺到錢,我完全相信如果我今天投入,我一定也能藉此賺到很多錢,但賺錢有很多方法,這不是我想要做的方式,我連業配的承接都謹慎再三,更何況是直銷產業。
然後今天感冒還是很不舒服,回覆留言的比例會降低,還是跟大家說聲抱歉。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城市裏,樓與樓之間的夾縫,是又窄又長的小巷,暗濕灰濁,人人敬而遠之。遠藏在屯門青棉徑的巷子,是芸芸巷弄之一,本來寂寂無聞,卻有識途之人不斷竄進,擠滿窄巷。 有一凍肉店置身巷中,吃貨之人專程來買靚扒、海產,店名成興隆。三十年前,一對夫妻經營凍肉生意,只做批發,懶理糟塌,落戶後巷。二人披星戴月後巷打拼...
水 耕 方 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一對美國夫妻因為收養一隻狗,毅然決然離開大都市生活,辭去工作回歸鄉野,在貧瘠廢棄的南加州荒野,從零開始經營農場。兩人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專家,在他的建議下,兩人瞭解到當前全球農民盛行耕種大規模單一作物已造成地球生態平衡嚴重破壞,因此決定讓自家農場完全採用生態農法,力求維護「生物多樣性」。雖然在創業期間遇上不少困難,但在一次次嚴厲考驗後,證明以生態農法施做的農場,完全可以經得起大自然的考驗,不但水土不流失,農業也欣欣向榮,更改變了當地地貌。這部紀錄片完整了紀錄他們不屈不撓的一切,和大自然的珍貴與生命的美好與堅毅】
{內文}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約翰和我住在聖塔莫妮卡一間小公寓,我想讓大家看看我一天的開始,他還在半夢半醒之間
這不是一個攝影師和美食家的愛情故事,而是他們放棄一切,重新啟動的人生傳奇。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我們曾經承諾彼此要共創有目標的人生,莫莉覺得想當然爾,我們都能在農場裡找到滿滿的目標,這個農場會有果園 菜園 牲口,不只是一般農場,而是宛如童書裡的世界,我們會種杏子 桃子 李子 油桃 櫻桃 金桔 葡萄 芭樂 萊姆,她的夢想是把能拿來煮的東西都種出來,這個菜園不會是普通的菜園,我們會種花 香草,而且這一切都會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百里香 迷迭香 牛至 羅勒就像過去的傳統農場,茴香 草莓 波森莓 樹莓 羽衣甘藍 青花菜,聽起來是很有意義的人生,但我們的現實生活與農場有著天壤之別
一個夢想中的農場,原本只能仰賴陽臺上不時來點「小確幸」,直到他們領養了一隻流浪狗塔德,狗兒無法忍受都市生活鎮日狂吠,終於讓夫妻倆決定舉家「出走」。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蘋果園可以擺這裡,我們需要各種品種的雞,得找個地方種鳳梨釋迦,那裡拿來當菜園非常完美,不知道能不能種香蕉,天哪!塔德來,我們到了,杏花巷農場
農場位在加州洛杉磯以北,車程一小時左右的穆爾派克(Moorpark)兩百多畝的土地,周圍全是大型單一作物農場,北邊還曾經有過一家全球最大室內蛋場裡頭飼養的50萬隻雞,每天可以向外賣出200萬顆蛋,西邊還有綿延數哩的塑膠布溫室裡頭種滿了覆盆子,看似都是現代農業的樣貌卻導致土壤嚴重壞死。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這就是我們的難題,整塊好好的,因為土壤是死的,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讓它起死回生,更糟糕的是,每個聽過莫莉「夢想農場」大計畫的農夫,都覺得我們瘋了
為了找尋土地的解方,他們四處搜尋傳統農法顧問,並在艾倫約克這個全球知名學者的指導下,一步步模擬自然系統運作,打造一個真正能自我調節的生態農場。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我們挖掉55畝的樹,我們弄了堆肥,要賺錢就要種農作物,結果我們一直把農作物挖掉 燒掉,我們修復好一個舊水池,修理好5哩多的灌溉系統,艾倫說服我們,蓋了個最先進的蚯蚓堆肥場,其實就是個超大豪宅,專供蚯蚓便便,他說那是土壤肥料的聖杯,然後我們要把這些便便泡成堆肥茶,拿去餵養土地,我們半年內就燒光第一年的預算,而且連一棵作物都沒種,你知道,我們南方有一句俗語說「永遠來不及做對,但永遠來得及重來」
夢想的開始,總少不了充滿熱情的年輕人透過網路,莫莉找來了全世界和她一樣崇尚自然農法的同好,他們對迎接新生命感到興奮,深深覺得必須重拾舊法才能邁向永續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舊的灌溉池總算可以重新蓄水了,瑪莉亞,放吧,享受你的新家吧,小鯰魚,我們要在把第一批蚯蚓,加到本農場的40呎堆肥槽裡,耶 嗚呼,莫莉打開吧,嗚呼 好耶,我們在泡堆肥茶了,這些都是你帶我們認識的,植物 打造土壤要是沒有植物,土壤永遠不會肥沃,我們種下一大堆新樹,播種覆蓋作物 挖陰溝防止水分流失,把一個騎馬場變成一座菜園 種植原生種,其它清單有好幾頁,我每次劃掉一樣東西,就又多出十樣
莫莉這座生態農場的目標是創造出最大程度的生物多樣性,讓越來越多動物自在生活,在咬牙苦撐了兩次春夏秋冬後,夢想中的天堂終於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但此時,挑戰也接踵而來。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我猜我沒搞懂艾倫所說的完美和諧,應該是什麼模樣,因為我們改善土地的每一步 ,似乎都為新的害蟲打造出完美的棲息地,覆蓋作物讓蝸牛大量繁殖,而牠們又愛吃柑橘樹的樹葉,從而直接損害到果樹的結實能力,走開艾麗,雞舍裡應該有幾隻雞,應該要有260隻,結果早上有幾隻,我在裡面看到二三十隻,我們少了大概230隻雞,不知道跑哪裡去了,別過來,我對理想主義堅持力量的信念,隨著這隻郊狼死去了一部分,正是理想主義讓我們來到如此美麗的地方,一個我們無法控制的地方
莫莉感到孤立無援,因為生態農場的導師艾倫意外辭世,接下來的一切都得靠自己他們要對付郊狼,但不能把牠們當成敵人,必須把牠鎖進農場的生態圈裡,才能共存共舞,艾倫曾經時時提醒的原則是,當農場越興旺,害蟲也會跟著茁壯 栽種的作物越健康 蚜蟲自然越多,更不要說,水果長得越好,就會吸引越多的鳥來咬,這個道理,他們花了七年才徹底領悟。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你在建立一種均衡 複雜 多元的事物,全都支撐強化著彼此,你會看見一個生命的網絡,今年我們統計到87隻倉鴞,估計吃掉1萬5千隻地鼠,而且還不只這樣,一整群的行家高手都前來助陣,老鷹負責空襲,地面則有地鼠蛇 鼬鼠和獾,再加上郊狼,就連護衛犬也成了獵人
終於貧困的土地再次欣欣向榮,而這次是真的,因為他們找到了自然生態循環的關鍵鑰匙,生命的無常替農場蓄積了滿滿能量,對流浪狗塔德來說,究竟是誰救了誰,十年下來,答案早已重新改寫,如今的莫莉只希望這個傳奇故事,能提供人類改變的起點,讓地球生機無盡延續。
水 耕 方 盆 在 Facebook 八卦
在最瘋烘焙的時候,看到吳克己師傅到那瑪夏山區蓋了一個窯,有一次聯絡時,我問吳師傅什麼時候還要去?我想去看看土窯。師傅忙,我們一直沒能成行,但是我跟深山裡的麵包店聯繫上,知道他們長期關懷部落裡的孩子,我寄了好幾次物資給孩子們。
上個星期五跟部落關心孩子們,我突然好想去那瑪夏看看,可是星期六已經安排好行程,一大早看到工程師睡醒下樓,我試探著問問:「我們去那瑪夏好不好?」工程師知道我要送東西過去,竟然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們先依照原先的安排帶兩隻貓去打預防針,再趕緊回學校教室去收要給孩子們的東西,到全聯去買了很多餅乾,開著七人座載滿物資,帶著妹妹就這樣出發了。
開了三百多公里,算一算時間,我們如果直接到部落會太晚,第一天晚上只好住在台南的玉井,隔天一大早就直奔那瑪夏。
一路上路況都很好,沿途的風景很美,一個多小時後到了那瑪夏,走進深山裡的麵包店時,第一眼就看到吳克己師傅當年跟我說的土窯,有一群遊客在土窯前的廣場做著體驗課程。到櫃檯找到老闆娘,自我介紹時,老闆娘和旁邊的麵包師傅都笑了起來,「啊!!是神老師!!!你怎麼來了?」沒想到我們分別在台灣頭尾,第一次見面卻如此熟悉。
搬好物資後,麵包師傅帶著我們參觀舊的土窯和新造的窯,他說他們結合部落裡種植的各種農作物做成吐司,像是食用玫瑰花、南瓜、紅藜、龍鬚菜、小米....我一看到麵粉袋,詢問師傅,「你們用這麼高等級的麵粉?」他說對,「跟吳克己師傅店裡用同等級的好麵粉,師傅說要做就把它做好,用最好的麵粉和乾淨的水源,還有用心種植的農作物。」
老闆娘跟我介紹他們在部落努力深耕10年的成果時,讓我品嘗了有果香的淺焙咖啡,還有剛炸好的龍鬚菜甜甜圈,說實話剛開始聽到加了龍鬚菜,我沒有很感興趣,沒想到被它的香味吸引,吃了一口以後竟然欲罷不能,一口氣吃掉了一整顆!!!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甜甜圈,外脆內軟香Q好吃,連不吃甜點的工程師都吃了好幾塊。
剛好遇上中午吃飯時間,跟老闆娘預約了午餐,竟然上了八菜一湯還有甜點,每道菜的味道都很讚!這一趟真的是讓人太滿足了!!
老闆娘告訴我,部落裡很多父母為了賺錢離開,為了照顧部落裡的孩子們課後的學習,她們成立了「女窩」,指導課業外,也常常帶他們做一些原住民傳統工藝的手作。現在照顧著國小國中36個孩子,讓他們放學後課業有人指導、每天準備點心給這些放學後飢腸轆轆的孩子們吃,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之前我們寄給他們的米和麵給了他們很多的幫助。
聽她談很多,感受最深的就是她說想要透過教育,讓孩子們能自力更生,可以傳承原住民文化,讓環境辛苦的這些孩子們活得有尊嚴。
提到在八八風災後很多人寄給他們的衣物和物資,有些人真的很好,給了部落裡很多人幫助,但是相對的,有些物資卻只能用羞辱兩個字來形容,破舊變形的T恤、骯髒破爛的長褲、沾血的內褲、底都脫落的鞋子、缺角脫漆的二手家電、鍋碗瓢盆...每次接受捐贈物資,她得花很多時間跟部落裡的婦女一起整理,得在深山裡丟掉很多千里迢迢寄過來的東西,讓她不再隨意地接受。
她說:「即使生活困苦,這些孩子也不需要使用這樣的施捨。」
我聽了很感慨,這是所有慈善機構面臨的問題,很多人只想著捐,把不要的東西全寄了出去,有沒有考慮到接收時對方的感受呢?沒有慈善機構有多餘的能力可以處理這麼多不堪用的善心物資,所以現在,沒有機構願意接受。
跟她討論了很多幫助孩子的方法,跟她約了再找時間去看看滿山滿谷的螢火蟲,再去享用他們用心製作的麵包和餐點。
那瑪夏,藏在深山裡的寶藏。
水 耕 方 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城市裏,樓與樓之間的夾縫,是又窄又長的小巷,暗濕灰濁,人人敬而遠之。遠藏在屯門青棉徑的巷子,是芸芸巷弄之一,本來寂寂無聞,卻有識途之人不斷竄進,擠滿窄巷。
有一凍肉店置身巷中,吃貨之人專程來買靚扒、海產,店名成興隆。三十年前,一對夫妻經營凍肉生意,只做批發,懶理糟塌,落戶後巷。二人披星戴月後巷打拼,性格勤懇正直,跨過種種難關,一直在食肆背後默默耕耘,偏安小小社區。
安穩知足的夫婦,從沒想過兒子回巢後,堅持轉型零售,雄心大展拳腳。父親的保守,兒子的執着,擦出火花連連。父與子,樂與怒,吵過後,究竟還是一條心,彷彿溫情熱透了小巷的凍肉,融化後,絲絲縷縷都是血脈相通的父子情。
小巷記趣
要找成興隆不難,心知在小巷處,繞一圈青棉徑,在菜檔的旁邊,便發現入口,反而猜不到的是,深巷深處,出奇地光鮮潔淨,連地磚的邊緣也無污穢,與一般小街無異。這裏明顯有人粉刷過,當看見成興隆簇新裝修,潔白無瑕的鏡字招牌,大抵猜到店主下了不少功夫。
成興隆是小巷大戶,坐擁四鋪,其中兩鋪作倉,專做批發;有趣的是後兩鋪作零售,其中之一鋪置放了七個逾兩米的雪櫃,一字排開,儼如高檔超市,近二百款肉類海產排列有序,客人隔住落地玻璃看貨,一目了然。甫進店,首先迎來的不是凍肉,而是小鮮肉的燦爛笑臉。他是店主的幼子Ray,三十歲,貌似二十頭,口齒伶俐,說話時總帶着甜美笑容,笑得連眼睛也成彎月,加上熱情對客,店內笑聲四溢,將冷冰的凍肉店,一下子炒熱起來。
「法國春雞無抗生素、無激素,不過唔知係咪真,佢係咁寫嘅。」Ray介紹給客人時,說得圓滑風趣,并十分熟書,產品隨手一執,資料瑯瑯上口,「這隻印度虎蝦,蝦味較濃,越南的較爽身,帶點海水味。」客人見他說得肯定有自信,自然受落。
無他,因為每件產品都經他嘗過才入貨,包括黑毛安格斯特級牛扒、西班牙豬肋骨、原條巴西豬扒、急凍蝦、即食生蠔、芒果千層蛋糕等。他也樂於與客討論煮食心得,一一講解食物特色,「春雞都可以用來煲湯,雞味濃,夠滑夠腍,兩人分量剛好。牛扒解凍後應該是紅色的,偏黑的代表翻雪過,不新鮮。」就算產品上的介紹,怎及得他說得親切仔細?
終日笑臉對人,其實背後有一份不可言喻的壓力。那天他病了,發高燒四肢無力,依然堅持工作,忙得只吃了一份三文治充飢,累得只能蹲在店前地上稍歇,不願回家休息,他還是笑着說:「唔休呀,當年批發生意愈來愈差,係我同阿爸爭取開門市,做咗就唔可以停。」個子小小的他,臉上帶點稚氣,言語間,卻流露着不屈的氣魄。
拼搏記傲
這名倔強少東是店中的靈魂人物,主責對客和宣傳,還有大哥負責管貨,繁忙時父母也坐鎮店中,與數名夥計同心合力應付魚貫的人潮。現時主力凍肉零售,原來兩年前,成興隆只做批發,由Ray的父親林春龍掌店。
林父祖籍潮州,在香港出世,十一兄弟姐妹中排尾二,雖是孻仔,可是年少喪父,一家生活刻苦。蹓躂於屯門,天生天養,林父說:「哪有人管,只係讀過兩年書,十一二歲出來跟人送凍肉。」跟車送貨,看盡行內陋習。昔日批發商普遍私下給廚子回佣,提供次貨或將凍肉發水,增加重量,以便向餐廳老闆收取更高價錢。「好多老闆都知道,所以成日唔出糧畀廚師,話佢哋已經收咗回佣,搞到好嘈好亂。」
至十八、九歲,自覺工字沒出頭,與剛結婚的老婆頂手街市凍肉檔位做零售,租倉兼做批發。前車可鑑,到林春龍話事,一心剔除批發行業的陋習,堅拒向廚子提供回佣,亦與他們保持距離,以免瓜田李下,「我哋好硬頸,過年一封利是都唔會派畀廚師,送貨時都唔同佢地傾偈,費事老闆以為我同廚子打籠通。」心存風骨,無論起初生意如何差勁,也不向現實低頭,「會比人拉㗎,兩個人做搵兩個人食就夠。」
寧願靠品質贏得客人信任,「跟好啲,唔會發水之餘,一磅排骨,盡量切到八成都用到,等餐廳好用啲,然後介紹畀其他人。」客,逐個儲回來,始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行家新年唔開,我哋初一至三都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慢慢就轉用我哋。」夫妻同心,甘做孺子牛,日做十六小時,從不言累。就算妻子懷孕,直至臨盆前一晚還開工,坐月四周便回鋪。
守着一份堅持十多年,生意上軌,也置了鋪樓,生活安定。以前兩口子只為餬糊口,隨兩名兒子漸長,父母總想給下一代豐裕生活。九七年,本打算買一間大樓單位自住,「有人帶住買,點知買多咗兩間,那時人人買都賺。」林太無奈地笑說。語畢,忽然靜默,空氣凝住了,因為接下來的金融風暴,他們的物業全變負資產,所有心血毀於一旦。林太倒抽一口氣說:「問親戚朋友借錢,最後才不用破產。」結果由大屋搬細屋,細屋搬到貨倉閣樓。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林春龍說:「能減得到人手嘅盡量減,兩三噸貨一個人落,那時貨車還未有尾板。」
財來財散,焉知非福。林春龍的艱苦辛酸,兩兒子早已看在眼裏。兄弟自小見父母早出晚歸,也經歷家道中落,性格多了一份持重。長子中學畢業後回鋪幫手,減輕父母負擔,十分生性。幼子Ray則在時裝店任職銷售員,腳踏實地工作,然而,有一晚回家,他驚覺父親年老色衰,Ray說:「都唔係好耐無見啫,點解頭髮突然白晒,連鬚都白埋,唔好睇佢而家咁精神,佢以前個樣老好多。」至今記得這一幕,那時才廿歲,決定回巢。
父子記犟
這年輕人甘於放棄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巷守業。本着一片孝心,打算聘人手減少父親工作量,可是捱慣的老父不願增加開支,斷言拒絕,Ray的熱情迅即遭澆熄一半,他說:「咁老竇叫乜咪做乜囉,切嘢就切,送貨就送,粗重嘢由我做,都叫幫輕老竇。」四口子家庭式經營,偏安屯門一角,無風無浪過了七八年。
只是時代變遷,隨着餐廳的經營成本上升,租金人工大增,餐廳老闆棄用優質食材,一切只求便宜,成興隆堅持提供靚貨的宗旨,漸漸不為世所接收。「行家派報價單畀餐廳,佢哋豬扒平兩成,有啲老闆覺得最緊要平,靠廚子煮好啲就得。」舊客離多,新客來少。社會進步之時,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反而倒退,Ray感到無可奈何。
舊日時光難再,改變是唯一出路,Ray心裏仍有團火,誓發展家業。其時小巷入口開了菜檔,他留意到街坊聚集,靈機一觸,何不兼做零售?隨即在貨倉置了雪櫃,將凍肉散賣,在菜檔招街坊入巷選購。「逐個街坊打招呼,入邊有凍肉賣喎…」反正經營成本低,林父也不反對。
置一個二手雪櫃,凍肉價廉物美,送一個燦爛笑容,漸漸聚了一群熟客。不久,Ray食髓知味,心雄買鋪做門市。「我計過條數,條巷咁舊,買鋪都平,用零售賺到嘅錢應該足夠供鋪。」不料林父得知後反應激動,又吵又鬧,林父說:「批發又唔係無生意,做零售好搏。」心底裏,他怕兒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往後要做善後工作,八十歲還不能退休。這邊廂林父憂,那邊廂兒子呻,「阿爸遇過挫折,所以唔敢再發展,但批發生意不斷萎縮。」
兩父子也倔強。Ray不斷游說,甚至相中了同巷的的丁方小鋪,有意買下,逼父就範。有一晚,林父帶點醉意,Ray又提起買鋪,父親再次激動起來,動起手腳,Ray尷尬說:「有啲肢體碰撞啦,大家鬧得好緊要,話我係咪畀經紀嗌我買間鋪返嚟做。」當年林父便是被經紀游說買樓,才弄致幾乎破產,見過鬼怕黑。
但說到底,林春龍是嚴父,也是慈父。見兒子如此堅持,思前想後,終於首肯買鋪。但買的并非兒子提議那間小店,而是貴了一倍多的大鋪。即使按盡資產,在所不計。林父說:「既然要做,就做得好睇啲。」
Ray如願以償,理應開心,怎料開始害怕。「本來諗住買間細,置兩個雪櫃,簡單裝修下,點知全家人將所有錢放落間鋪度,連埋全新裝修,花咗幾百萬。」事到如今,只有硬着頭皮上馬,壓力巨大,「裝修開始驚,到開鋪都好驚。」終日提心跳膽,更要返教會告解。」
心裏顫抖,想法卻清晰。深知成興隆做零售,款式一定要多,遂借鏡大超市,搜羅世界各地的佳品;地點隱蔽的短處,則靠臉書宣傳,將食材來源、特色、煮法,用有趣的文字包裝,字字刻畫,看得出用心經營,「我讀到中五咋,每次嘔百幾字出來,要用幾個鐘寫,寫到凌晨,有時仲會抄《飲食男女》既文章。」不敢辜負家族招牌,每日做十多小時,一如父親昔日般拼搏。
父子相,也傳承了林父的宗旨,對客忠誠老實,「巴西貨就巴西貨,唔會攞平貨代替,價錢要定得公道啲,畀出邊超市平至少兩成。」一有空便逛超市,多問不同供應商,連拍拖節目也是找凍肉鋪看,建立穩固的知識,加上有父親背作支援,例如有次買南澳鮑魚,供應商卻錯送西澳鮑,兩者價錢相差甚遠,林父一眼看出,「南澳嘅裙邊深綠啲,草綠啲。」
雪藏技術也由父親傳授,例如雪糕櫃的冰格,產品不能叠太高,因為雪櫃門趟得多,表面溫度下降,一冷一熱,變相翻雪。雪藏蝦最明顯,融雪後蝦頭容易變黑,「別以為只係買個雪櫃就得,要控制流量、溫度要管理得好、定期清雪。」
當初父親孤注一擲令兒子長進,如今Ray獨當一面,生意也站穩了陣腳。門市開業一年多,感觸良多,「其實好多謝父親支持,因為開鋪,我哋傾得多咗偈,而家知佢以前辛苦,每日時間都唔夠用,今次你嚟訪問,我先知父母以前點捱落嚟。」Ray說完,林春龍莞爾一笑,沒有說話。其實盡在不言中,話說相約訪問前,林父催促兒子再三確定是否真的來訪,Ray 說:「唔好睇佢唔出聲,佢心裏很開心。」
成興隆
地址:屯門青棉徑6號好發大廈地下34-37號鋪
電話:24521052
營業時間:9am-8pm

水 耕 方 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水 耕 方 盆 在 SHIN LI Youtube 的評價
#全聯 #Costco #日本藥妝
Instaram | http://pse.ee/SHINLII-IG
FaceBook | http://pse.ee/SHINLI-FB
部落格| https://pse.is/PBLOG
愛奇藝 | https://pse.is/SHIN-QIY
合作信箱✉️ : xshinxli@gmail.com
—————————————————————
更了解森多 | https://pse.is/LNLFC
專屬折扣碼 SENDSHIN (滿200打9折)
水耕植物這邊買|http://sho.pe/LNT2K
PittaMask|https://bit.ly/2V3Oo0V
DHC維他命C|https://bit.ly/2V184CN
DHC膠原蛋白|https://bit.ly/2V06DVj
DHC藍莓精華|https://bit.ly/2NkBwTj
#無印良品 #帆布鞋 #PITTAMASK #口罩 #花粉
#磁力貼 #易利氣 #日本必買 #COSTCO必買
#COSTCO零食 #森多 #水耕植物 #極簡 #極簡生活
#文青 #清水模 #盆器 #水泥盆器 #香菇脆餅 #椰子片
#全聯 #全聯必買 #老鷹紅豆 #銅鑼燒 #老鷹紅豆銅鑼燒
—————————————————————
▌更多信用卡評比
🔺海外刷卡信用卡評比,10張卡片任你選! https://shinli.pse.is/G7ZCN
🔺悠遊卡自動加值信用卡推薦!最高10%現金回饋! http://shinli.piee.pw/DJQKA
🔺加油信用卡大評比,最高回饋20%! http://shinli.piee.pw/EZ5ZY
🔺量販店聯名卡大評比,真的比較划算嗎? http://shinli.piee.pw/EMYFR
🔺4加高活存網路銀行大評比,1.2%活存太猛! http://shinli.piee.pw/E5YU7
🔺2019必辦信用卡評比!5張卡一目了然!http://shinli.piee.pw/DZHQB
▌更多存錢方法
🔺錢包整理術,正確使用能便有錢?無痛存錢法! http://shinli.piee.pw/FJ44A
🔺告別月光族!簡單幾個小方法就可以解決! http://shinli.piee.pw/EA4D2
🔺小資推薦存錢法!22K也能無痛存到第一桶金 http://shinli.piee.pw/F47QW
🚩不用錢也能支持SHINLI的方法
➡️ http://user22896.piee.pw/C45C7

水 耕 方 盆 在 《水耕植栽胡丞佑》客家新聞雜誌第653集- YouTube 的八卦
水耕 栽種,除了種菜,也常運用在觀賞盆栽,因為照顧方便, ... 開設一間 水耕 植物的專賣店,各式各樣的植物,種植在父親胡志煌專利設計的 盆 器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