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慎入歡迎細閱:有關美國大選嘅十七點諗法】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665769
一、今屆美國大選,可以話係香港人有史以嚟最關注嘅一次。有評論員曾經話,香港人都冇票,又何必咁為呢件事咬牙切齒,但我會覺得都無謂自欺欺人;畢竟對比起任何一個國家嘅選舉,美國選舉真係影響着世界政經結構,仲有對香港抗爭來講最着緊嘅中國喺全球崛起。
二、一個大家心知肚明嘅事係,喺外交層面唯一有條件或者基礎去對抗北京,好多人嘅廣泛認知都係得番美國,而咁諗上屆美國大選,即係特朗普啱啱當選嗰個星期,我咁岩得咁橋喺美國,就喺總統選舉幾日之後去左華盛頓,喺冇其他資深嘅民主派前輩同行嘅情況之下,自己飛過去見國會議員、行政機關幕僚同埋舉辦記者會,有啲觀察想同大家分分享一下。
三、時間返度去2016年11月,自己獲邀去佛羅里達州嘅邁亞密參加高峰會,當時印象都好深刻:一邊喺宴會廳同成堆三唔識七嘅美國人傾偈交流,睇住大投影幕去逐個逐個洲份公布開票結果,即時同啲美國人傾美國大選;另一邊係社交媒體觀察零聲香港網民嘅討論,感覺2016年香港人對特朗普嘅不信任,都係存在嘅,同而家真係差天共地。
四、當時普遍嘅講法係,個個都話慘啦慘啦,中共一定會寧願同一個做生意淨係講錢嘅商人來往,然後話佢過去有生意喺香港,所以一定會係中國政策上面向北京示好,始終商人都係講錢講利益,邊會講人權價值同民主進程。如果深入少少嘅話,唔少智庫領袖或者幕僚就預計特朗普對於外交政策興趣欠奉,只會執行鎖國政策同埋一尾強調美國優先,如果有印象嘅話,大家應該記得嗰陣都係咁講話要喺墨西哥邊界起圍牆,真係冇諗過佢任命嘅國務卿同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點樣理香港。
五、結果呢屆任期將近尾聲嘅時候,當大家回帶睇返四年前唔同時事評論員,對特朗普對中國同埋香港政策嘅預測,都應該會發現基本上估錯唔少嘅。其實呢一個的確反映咗,點解香港同台灣咁多人撐支特朗普,哪怕佢曾經講過話習近平係佢好朋友,或者用暴徒形容香港嘅抗爭者都啦,單純論結果嘅話,特朗普政府內閣的確係歷史以來最關注同對香港抗爭友善嘅政府,沒有之一;而香港人支唔支持特朗普,真係純粹只會睇外交政策,或者準確啲講,就係對香港有冇着數。
六、其實我覺得問題就喺度,先唔好講上任前後嘅預測同埋實際,總會隨着國會機關施壓同埋外交系統嘅執行機制而有所調整,所以點解估錯曬。就算香港人撐邊個做美國總統,從香港人優先角度出發,咪只睇對港政策,但對於美國人來講,投票嘅時候咪美國人優先,好多時候都唔會將外交政策擺得好重要,因為種族、槍械、醫療、房屋或者經濟發展,更加影響佢哋嘅日常生活。無論係一個加州矽谷嘅民主黨死忠工程師,或者對鄉郊小鎮嘅白人基層農夫來講,外交政策例如北韓核武威脅或者俄羅斯滲透之類,根本都唔影響佢哋嘅生計。
七、或者更加殘酷直截了當咁講,對美國普羅大眾嚟講,佢哋根本唔關心總統候選人撐唔撐香港,因為佢哋依家都唔關心香港。喺冇國際新聞報道嘅時候,根本美國平民就好難將香港擺入佢哋嘅視線範圍,當大家猶豫美國大選結果係咪反映美國人放棄甚至係出賣香港嘅時候,可能會諗起為拜登站台嘅科技界或者娛樂圈名人,但我都同時諗返起喺佛羅里達州個高峰會嗰度,一個啤酒肚中年肥佬聽到我自我介紹嚟自 Hong Kong 時答我:「Oh! Is it part of Japan?」。
八、事到如今,無論你覺得選舉舞弊係證據確鑿,定係如主流傳媒所講係假新聞,就算法官下年一月最後奇蹟地裁定返結果為特朗普連任都好⋯⋯除非大家覺得幾千萬票都係全部做假,否則我諗美國都有至少40%嘅投票選民,總統選舉真係投左比拜登,更加唔好講眾議院都仲係民主黨揸莊 —— 如果大家覺得爭取美國社會嘅平民支持係重要,而大家又知悉佢哋好多投票真係純粹考慮緊內政問題嘅話,我只想講喺上Twitter罵投拜登嘅美國人奶共,甚至連蔡英文祝賀都係向中共投降,對於未來爭取美國社會關注香港呢,真係未見得真係非常有正面幫助。
十、所以,就算拜登大家覺得有曬奶共往績,美國民主黨真係全個黨投共,主流媒體瘋狂審查,甚至Deep State控制晒整個美國嘅上層結構,你覺得共濟會已經入侵全世界幕後操控,或者180度形勢大逆轉俾特朗普贏番都好,都唔會改變到香港人需要爭取,嗰至少四成大家唔明點解投拜登既美國人,同埋佢地既民意代表撐香港。而屌票真係未必咁有用。始終風水輪流轉,如果大家覺得美國對香港嘅政策同埋關係要繼續長遠正面咁經營落去,四年後又換另一個民主黨人做總統,個別傾向一個政黨未必真係咁好。
十一、喺民主國家,如果想影響政治人物嘅決定,影響選佢哋出嚟嘅人,係非常緊要嘅,當選民關心,政府就會有動力或者壓力關心。咁好重要嘅係,即使2019年嘅美國傳媒可以話係全天候報道香港都好,2020年當香港抗爭進入低潮期嘅時候,我哋點樣可以令本來只睇內政民生兼唔理外交政策嘅美國人,鼓勵佢哋同樣嘗試抽少少時間同精力關心香港?
十二、總括來講,無論下年一月邊個正式就任總統都好,我覺得而家香港人未來需要注意嘅係兩樣嘢,首先就係政府內閣官員嘅任命,到底下年會有邊個獲任命為國務卿或者白宮國家安全委員,呢兩個外交決策機關,其實喺政府系統嘅日常運作裏面,重要性絕對不下於民選總統。我成日都覺得,特朗普2018年初任命蓬貝奧做國務卿,呢個對於後來國務院積極關注香港都有好大嘅影響,而且國務院對香港嘅關注係任期頭兩年同埋最尾兩年,其實都真係隨着人選切換而有明顯改變。
十三、另一邊廂,美國國會會結束之後,所有未通過嘅法案將會無疾而終。如果想嗰個法案係新一屆會期有機會通過,首要嘅條件係有議員願意喺未來嘅新會期重新提出有關法案。固然係國安法之下,身處香港嘅我都會有極大掣肘,好難再作乜嘢倡議,不過我相信海外手足自然會有所準備。正如2016年去完佛羅里達州,我就去咗華盛頓,嗰次除咗見佩洛西、麥克文同埋普頓之外,好關鍵嘅就係同參議員魯比奧爭取,佢亦都喺我嘅行程結束前正式宣佈 —— 會喺新一屆嘅會議任期重新推動推動《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嗰張同佢握手嘅相亦都係由此而嚟。有時喺網上被美國左翼批評時見返呢張合照,諗起連登網民話我聽美國民主黨枝笛,都有啲大惑不解,而事實上過去六年我見嘅共和黨國會議員都多過民主黨。
十四、寫呢十幾點嘅內容,我知篇幅好長,或者我都唔太識得喺咁樣嘅網絡氣氛之下,好準確咁樣去表達我嘅觀點出嚟。可能大家都會有啲對我約定俗成嘅印象或者形容詞,會貼喺我身上,但又好坦白講,人喺香港,國安法之下可以同大家分析同倡議嘅嘢,都冇以前咁多,甚至乎即使話條法例冇追溯力都好,呢篇文章嘅內容都幾敏感,但我只係希望係大家理解美國選舉同埋香港抗爭爭取國際關注嘅時候,有多一種唔同嘅理解。
十五、我清楚知道,喺國際社會,外國左翼同埋支持同志平權嘅朋友,就覺得我同種族主義者同埋基右企埋一齊,共和黨支持者就會質疑點解我唔同美國嘅示威活動割蓆,就算一直撐香港嘅澳洲藝術家巴掉草,幾日前都喺Twitter問我點解唔直接表態反對特朗普。 至於喺香港呢,或者覺得我冇同大家一樣去為特朗普吶喊助威,但的確我唔係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KOL,立場取態都會多好多嘅考慮,更何況我好清楚知道,如果我喺美國大選表態嘅話,係唔熟悉香港情況嘅國際傳媒眼中,就會覺得我代表香港人歸咗邊。
十六、為香港抗爭爭取國際關注,點樣可以包含到最多光譜、背景、派系同埋意識形態嘅人,一向都係踩鋼線,正如當年同美國國會嘅幕僚交流,解釋點解香港人反對明日大嶼,我同民主黨就講人工島加劇全球暖化氣候變化,對共和黨就講用一億公帑起人工島遲早加香港人稅,大家可能會覺得好兩面人,但現實政治上面,永遠就係要去創造或者提供唔同嘅論述比適合嘅人去打動佢哋,而以香港抗爭獲得最多支持為依歸,就係我嘅唯一出發點。爭取跨黨派支持或者兩黨共識,可能大家覺得係一種虛有其表嘅外交說辭,但就係由此而生,那怕你要接觸或者打交道嘅人,係好多社會經濟立場政策根本同你差天共地,你都要為咗香港民主進程呢一個命題,去將呢啲嘢擺埋一邊。
十七、最後最後,呢幾日以來,我諗大家都會好鍾意拎住個水晶球去預測未來,畢竟人總會想搵到一啲驚為天人嘅獨家消息,但如果時間許可嘅,都推薦大家睇吓喺駐華盛頓嘅端傳媒記者,喺2016年美國大選之後同我寫咗一篇訪問。喺嗰個一個香港基本上大家未會將「國際線」掛喺口邊,仲喺度捉緊鬼研究緊梁頌恆游蕙禎係咪內奸,宣誓風波以後對本土派口誅筆伐,同埋開始吹捧曾俊華嘅年代,當時對於美國政壇對於兩黨共識有乜嘢嘅理解,同而家四年後又有啲乜嘢嘅唔同,應該令到大家對於呢接近一星期嘅討論,理解得更加立體: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119-international-JoshuaWongUS/
* 如有時間,希望大家看看我兩天前撰寫的文章:
【拜登當選 = 美國奶共?論跑馬仔押注抑或爭取跨黨派支持】
https://www.facebook.com/200976479994868/posts/3484507304975086/
.................
✍️聯署要求送返十二名被捕港人:https://bit.ly/save12youthspetitions
💪小額支持我的獨家分析及文章:https://bit.ly/joshuawonghk
╭───────────────────╮
╞#存亡號召 #絕處逢生
╞🌐https://twitter.com/joshuawongcf
╞📷https://www.instagram.com/joshua1013
╞📧joshua@joshuawongcf.com
╞💬https://t.me/joshuawonghk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PODCAST收聽: https://...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5/28 Bloomberg新聞摘要
<歐洲新聞>
*英國批准嬌生疫苗緊急使用的授權 成為該國第一支合法單劑疫苗
*歐盟藥品監管單位 授權輝瑞BNT疫苗可用於12歲以上青少年
*德國總理梅克爾再度重申 放棄疫苗專利不是正確答案且需要鼓勵藥廠持續開發新藥
*地下鐵運量觸及疫情以來新高點 倫敦金融城如大夢初醒
*美國總統拜登下個月造訪布魯塞爾 高峰會草案指出歐盟有意讓美國取消鋼鐵和鋁的關稅
*匈牙利政府尋求收購布達佩斯機場營運商 但機場營運商駁斥出售股權的計畫
*立陶宛總統警告說俄羅斯有意”吞掉”白俄羅斯 “他們做這種事情向來很成功”
*外匯需求激增引發通膨憂慮 土耳其里拉貶至歷史低點 過去三個月已貶逾13%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潛在挑戰者伊斯坦堡市長 恐因污辱該國選委會而遭判刑
*拒絕所有購買國債的提議 波蘭中央銀行壓垮了本地的債券市場
<亞非中東新聞>
*新冠疫情確診病例連續四天創新高 馬來西亞宣布全國封鎖兩週
*距離奧運不到兩個月 日本再宣布延長疫情緊急事態到6月20日
*新加坡宣佈8億新幣的額外疫情紓困金 用於補助受創最嚴重的餐飲及零售業
*中國宣稱2.65億劑疫苗接種中有31434例回報不良反應 比例僅0.01%
*盧安達獲得法國捐贈24.7萬劑AZ疫苗 重啟疫苗接種計畫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明確表示 未來將在貨幣政策討論中應對氣候變遷議題
*歐盟監管機構對中國視頻網站TikTok下達一個月通牒 限期改善該平台對於兒童隱私安全的保護
*高盛稱中國已經失去控制大宗商品價格的能力 財政刺激措施讓美國擁有更大的定價權
*港人抗拒接種疫苗 開發商信和集團提供價值140萬美元的公寓作為接種疫苗獎勵
*香港證監會豁免合法企業資深高管的強制隔離規範 已接種疫苗的員工也解除限制
<美洲新聞>
*輝瑞在巴西去年八月疫情升溫時曾主動提供7000萬劑未獲回應 結果巴西如今每天有2000人死亡
*美國家庭支出溫和增長 四月核心價格攀升0.7%為2001以來最高
*對通貨膨脹的憂慮加劇 美國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個月有所下降
*美國官方薪資保護計畫星期一正式劃下句點 但不確定7950億美元挽救了多少工作
*白宮經濟學家拿共和黨通過川普2017減稅方案為例 捍衛拜登的預算支出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的加稅政策鎖定收入逾40萬美元族群 遭受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的強烈批評
*比特幣在35000美元價位徘徊 逼近上禮拜崩盤的低點
*蘋果計畫2021年重新設計AirPods 並在2022年推出AirPods Pro
*巴西足球巨星涉嫌性侵員工卻拒絕配合調查 運動品牌Nike決定與他解除代言合約
*比爾蓋茲的離婚 使得500億美元的蓋茲基金會可能將面臨改變
*環保組織Sierra Club的一份報告 花園肥料中發現有毒化學物質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今天,2013APCS在高雄正式登場,我代表277萬全體熱情的高雄市民,歡迎各位來自世界各國、蒞臨高雄的市長,以及所有我們亞太城市高峰會的貴賓,因為2013高雄亞太城市高峰會,所以我們得以在此聚首。高雄,也再一次作為台灣的門戶,迎向世界,走向未來。
今天的高雄,不但有世界上最多的市長同聚一堂,也是市長們交換治 理經驗、討論未來展望的平台。我們願誠意獻上高雄,成為一座屬於所有城市的城市,為世界城市的發展竭盡心力、貢獻思慮。
城市,是人類以智慧共同構築的家園,是文明與歷史的起點;城市, 不只是人類群居的地方而已,更是群居在此的人們創造可能性的所在;城市,為人類生活型態不斷革新,為經濟發展模式帶來正面引導,
城市,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氣候的變遷、財政的擴張、環境的壓力、 居住與交通的緊迫…等 等。我們承載愈來愈多的期待,也有著愈來愈沉重的負荷。一切等待我們加以嘗試、加以突破。在未來的國際社會,城市更將再度躍升舞台的核心,超越國界的藩籬,成為最具能動性的角色。
城市能夠帶來的,遠比你我所想像更多。就像大家眼前的這座城市, 我們的高雄,也曾在艱苦之中翻轉自己的宿命,突破重工業的污染,與產業變遷的挑戰,改造城市的景觀,重塑市民生活的面貌,也導入創意的經 濟能量。如今,深具魅力、充滿可能。
也期待在未來的三天裡面,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我們展開深入的對 話,建構世界城市的網絡,開啟城市發展的嶄新契機!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 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kpvc20o3ob08730559gtk8
《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不相當特別的紀錄片,一方面記錄了高爾從政多年以來所收集的總總研究資料,另一方面也記錄了全球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不論是圖片、影像、甚至是表格、圖表、數據的呈現,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並且透過高爾的簡報呈現予世人。
片中頗具政治爭議的地方,就在於出現許多為了反駁那些反對全球暖化議題,或是認為全球暖化原因未定的科學研究,並指稱背後有政客或財團的利益關係。除此之外,為了佐證自己的科學論點,電影在上映後不久更推出了同名書籍,在最後的附加內容中,更附上了電影中尚未提及的科學研究分析。
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廣大回響,不僅在票房上獲得不錯表現,在影評分數上也有相當亮眼的成績;電影甚至在該屆的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紀錄片,是目前美國影史票房表現第三高、評價也表現出色的紀錄佳作。
續作《不願面對的真相2》則在2017年上映,主要內容述說了高爾如何在《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的十年,2016年的巴黎高峰會上說服各國政府領導人通過巴黎協議的過程,並選定在川普上任後大幅修改歐巴馬政府的能源和環保政策的時機上映,不免讓人質疑其政治目的為何。也可能因此讓《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表現,不如《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所造成的市場回響。
如今,《不願面對的真相》到《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問世,我們卻到了2020年的今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讓地球上的一些環境問題獲得改善,也讓人重新再度認識到環保的重要,看來是多麼諷刺。
延伸閱讀:
【梗你聊時事】從新冠病毒疫情,來看看地球怎麼了?人類似乎才是最可怕的病毒? | XXY
https://youtu.be/zLe1zuFaY-o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環境 #環保 #高爾 #氣候變遷 #aninconvenienttruth #climate #climatchange #climatevariability
